曾經有個德國記者說:「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非要找一個最討厭俄羅斯的國家,那很可能不是烏克蘭,也不是美國,而是立陶宛」這是一個傾全國之力抵抗共產的歷史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千里外的民主之友,#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
Republic of Lithuania
獨立於1918年2月16日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1939年,希特勒在歐洲大肆侵略,立陶宛夾在早就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和還在長大的蘇聯之間。蘇聯自知抵擋不了希特勒,為了保全自身,決定和德國簽下《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不僅拆分了波蘭,更埋下波羅的海三國日後淪為蘇聯加盟國的種子。
1940年,蘇聯紅軍開始西擴,陸續佔領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在二戰期間像砧板上的魚肉,被德國和蘇聯兩把利刃來回宰割,在不到100年的時間內,就被德蘇反覆併吞了四次。最終納粹德國戰敗,蘇聯笑納最後的勝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通通成了蘇聯囊中物,東歐赤化正式開始。
立陶宛在1940年到1990年之間的名字不叫立陶宛共和國,而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他們不喜歡這個名字,更不喜歡蘇聯。蘇聯加盟國的這段期間,立陶宛境內的民族主義運動時而有之,但沒人能真的推翻蘇聯,大家都只能咬牙忍耐。
終於等到1989年,行將就木的蘇聯已奄奄一息。立陶宛人民的「爭取改革運動」成立,他們邀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200萬人手牽手,形成巨大的人鏈,一起高喊「打倒俄羅斯帝國」、「俄羅斯人從波羅的海滾出去」。
隔年,立陶宛成為第一個宣布獨立的蘇聯加盟國。
你以為立陶宛就此自由了嗎?
當然不,蘇聯不可能善罷甘休。
1991年1月13日黎明時分,蘇聯將坦克開進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他們攻佔了行政大樓和電視台,目標是逮捕「爭取改革運動」的領袖、當時的立陶宛議會主席蘭茨貝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蘇聯萬萬沒意料到,立陶宛人民的堅韌意志以及對蘇聯的厭惡,是他們用坦克都壓制不了的。
成千上萬立陶宛人一起走上街頭,形成人盾守衛,他們手持棍棒和獵槍,拚了命要拯救被抓走的蘭茨貝吉斯。蘇聯軍隊越是對守衛的人民開炮,人民就越憤怒,最終有5萬人包圍著電視台,但他們沒有攻進去,而是高唱民族歌曲,並舉行祈禱。在這場對峙中,立陶宛政府不斷向西方世界發表聲明,希望各國譴責制裁蘇聯。最後戈巴契夫擋不住國際上的壓力,下令蘇軍停止攻擊。
這場「一月運動」最後造成14人死亡,700人受傷,但誘發了往後兩年內,蘇聯另外十多個加盟國陸續獨立。立陶宛人民用盡全力刺了蘇聯一刀,這一刀雖不致命,卻有著空前影響力。
立陶宛向世界示範,蘇聯不是無堅不摧,
極權共產是可以被推翻的。
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後,立陶宛積極與歐洲、美國等國家建立關係。也在2004年加入北約和歐盟,快速融入到西方體系當中。這麼多年了,就算蘇聯換成了俄羅斯,立陶宛人還是一樣討厭來自東方的那個霸道大國。基本上不只是立陶宛,整個波羅的海區域都瀰漫著「仇俄情緒」,這幾年不斷用法規、制度想辦法「去共產化」。
不過仇恨沒有拖慢他們的進步速度。
2020年,立陶宛的各項表現如下:
人均GDP:22,245美元,全球第38名。(台灣27)
人類發展指數:極高,全球第34名。(台灣未列名)
全球和平指數:全球第37名。(台灣34)
全球幸福指數:全球第34名(台灣24)
民主指數:全球42名。(台灣11)
立陶宛雖然是個不到300萬人的小國,
但整體發展在全球前段班,和台灣相當親近。
除了俄羅斯,那隻新的共產巨獸,立陶宛也要抵抗。立陶宛上個月宣布退出中國17+1合作機制,不僅如此,它還呼籲東歐各國一起退出。這機制是中國主動和東歐國家提的,主要還是走一帶一路的老路線,撒錢換友誼。但立陶宛說,中國承諾要投資的那些基礎建設通通都沒實現。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Landsbergis)強調,這個17+1的合作幾乎沒有為立陶宛帶來任何好處,更糟的是還會分裂歐洲,所以建議其他國家也考慮退出。
對了,這位帥外交部長,就是當初在電視台被抓走的主席的孫子!
除了退出17+1,立陶宛更是幾乎在同一時間由國家議會表決,將中國對待新疆維吾爾少數民族的行為定調為「種族滅絕」。提案的議員已經被中國列入黑名單,但她不怕,她還說:
「我們支持民主,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共產黨政權佔領下生活了50年的殘酷教訓。」─薩卡莉妮(Dovile Sakaliene)
蘭斯伯格斯(Landsbergis)昨天發推特說:「熱愛自由的人,就應該彼此照顧。」但其實這不是立陶宛第一次對台灣友善。今年3月,立陶宛宣布要來台灣開設貿易代表處,又在5月,力挺台灣參加WHA。抵抗共產獨裁大國,是立陶宛用歷史累積出來的意念和能力。「捍衛民主」在立陶宛不只是政黨口號,而是所有人民根深柢固的精神象徵。
最後我想貼上一段一樣是由他們的帥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說的話。還記不記得白俄羅斯有位「婦仇者」─季哈諾夫斯卡婭。她代夫出征參加大選,結果被「歐洲最後一位獨裁者」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迫害,最後逃到立陶宛。五月初,盧卡申科要立陶宛把人交出來,
蘭斯伯格斯這樣回他:
「立陶宛過去和將來都是一堵牆,所有受到政權迫害的民主力量都可以在這堵牆後面尋求庇護。因此,每一個在立陶宛找到避難所的人都可以感到安全,因為他們不會被引渡。既不會因為他們爭取民主的鬥爭,也不會因為言論自由和宗教觀點而被引渡。
地獄凍結之前,立陶宛都不會把Tikhanovskaya交給白俄羅斯。(地獄烈火永生,不可能凍結,意味者立陶宛永遠不可能引渡)
(‘Hell will freeze over’ before Lithuania hands Tikhanovskaya to Belarus)」
謝謝立陶宛,
30年前你們向東歐國家示範極權共產是可以被擊敗的。
30年後的今天,
你們再次為全球示範,
再小的國家,都不須畏懼不合理的強權。
參考資料和200萬人牽手照都放在網站上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623-2/
維爾 紐 斯 考 納 斯 在 Facebook 八卦
|立陶宛🇱🇹來了|
我補充一下立陶宛的背景知識: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西臨波羅的海畔,國土面積約65,300平方公里,約台灣之1.8倍,人口為約280萬人,主要宗教為天主教,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英語廣泛使用,俄語亦可通用。首都為維爾紐斯(Vilnus),第二大城則是考納斯(Kaunas)。
有三個國慶日的建國史:1253年7月6日明道加斯(Mindaugas)接受教宗加冕,建立立陶宛王國。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合併為「波蘭立陶宛邦聯」,1791年制定歐洲第一部成文憲法,1795年遭俄羅斯併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立陶宛於1918年2月16日宣布獨立,成立民主政體之立陶宛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下遭蘇聯佔領,1989年8月23日該條約生效50週年,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約2百萬人手牽手組成逾600公里之人鏈,抗議該密約導致波海3國遭非法併吞,震撼全球。
冷戰結束後,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恢復獨立。(立陶宛🇱🇹可以,我們也可以。)
2020年12月立國新執政聯盟就任後,採取「以價值為基礎之外交政策」(value-based foreign policy),積極支持全球民主、自由及人權。
立陶宛政府及民間對台灣高度友好,立陶宛外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於本年4月接受專訪時關切中國軍機持續擾台,立陶宛衛生部長本年也首度在WHA上為我發聲。
立陶宛主動宣布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L外長更推文盛讚「熱愛自由的人們就該互相照顧」。
經濟暨創新部長Ausrine Armonaite頃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表示,盼在今年秋天來台設處,加強與台灣經貿、產業及科技合作,並強調不擔心中國制裁。
支持台灣自由民主的立陶宛國會議員:立陶宛國會連續兩年均有過半數議員聯署致函WHO幹事長譚德塞,支持我參與WHA。
立陶宛國會議員Dovile Sakaliene在內之歐盟人士及組織遭中國制裁,S議員堅定表示:「遭到共產政權威脅,代表我們說對了、做對了!」
5月時,立陶宛國會更疾聲捍衛民主、對抗威權,通過「認定新疆種族滅絕」及「禁止不可信賴電信商進入其國內市場」等兩項決議。
🌶️新聞點這👉🏼 https://reurl.cc/MALAxn
🇱🇹摘錄:
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上午10時將親自召開線上直播記者會,公布我國將在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一事;外交部歐洲司長陳立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列席與會。這將是我國目前第2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首個在中國邦交國設立的「台灣代表處」,另1個則是去年在東非索馬利蘭開設的台灣代表處。
維爾 紐 斯 考 納 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Euronews 》1/10 (丘吉爾主播)
* 【路透社調查:57%的美國人表示希望川普被免職】路透社/益普索的民意調查顯示,57%的美國人認為川曾鼓勵美國國會大廈的暴動,希望他被免職。
約有30%的人表示,應根據《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中的規定罷免總統,該條款允許副總統和內閣在無法履行公職時罷免總統。
另有14%的人表示國會應彈劾川普,13%的人表示川普應辭職。
在11月投票曾經支持川普的人中,70%反對闖入國會大廈的行動。79%的成年人,包括三分之二的共和黨人和川普選民,將佔領國會參與者描述為「罪犯」或「愚弄」。9%的人認為他們是「關心的公民」,只有5%的人則稱他們為「愛國者」。
* 印尼墜毀客機未按既定航向飛行【1分鐘急降1萬英尺!載62人客機墜毀 印尼交通部:未按既定航向飛行】印尼交通部官員1月9日證實,印尼三佛齊航空公司一架載有50多名乘客的客機當天從首都雅加達起飛後失聯,之後被發現墜毀在雅加達附近海域。
印尼方面表示經初步統計機上均為印尼籍乘客。印尼交通部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失事飛機在起飛後,沒有按照既定航向飛行。另有印尼國家搜救署官員表示,失事飛機直到墜毀都沒有發出任何信號。據悉,機上有56名乘客,包括46名成人,7名兒童和3名嬰兒。機上還有4名機艙服務員和2名飛行員。
* 據《紐約時報》7日消息,兩名瞭解相關人士透露,川普曾向助手錶示,他希望在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天赦免自己。總統與身邊人有關自我赦免的討論,自2020年11月3日總統大選結果之後,就時有傳聞。
彭博社8日也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川普已準備好了一份赦免名單,其中包括白宮高位官員、他的家庭成員,甚至包括他本人。川普希望在1月19日,即自己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天宣佈該名單。據悉,目前他的高級顧問和白宮法律顧問辦公室正在審查總統職權赦免計劃。
早在2020年11月,即消息稱,川普正在考慮赦免自己。他曾向身邊人咨詢是否應該這麼做,以及赦免會在法律和政治上對他產生什麼影響。不過,尚不清楚在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後,川普可能被以煽動罪名被起訴後,是否再次提出了這個話題。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川普的法律團隊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在於總統是否依憲法有權這麼做。川普於2018年曾發推特聲稱擁有赦免自己的「絕對權利」,但許多研究美國憲法的學者不認同他的說法。
此外,歷史上從未有任何美國總統特赦自己的先例。
美國憲法規定,除了彈劾案外,總統有權對違反美國聯邦法律的罪行予以緩刑或特別赦免。儘管赦免通常是針對那些遭到起訴者,但也可以涵蓋尚未進入法律程序的行為。依據美國憲法,其他政府部門無法監督特別赦免的具體內容是否充足,而總統給予赦免也無須給予法律規定的理由。
一些反對的法律專家表示川普若赦免自己,則將違憲。根據美國司法部在1974年的一份法律意見中指出,「總統不能赦免自己」,因為它被描述為違反了「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得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此一基本原則。
撰寫過大量相關文章的密西根州立大學法學院教授Brian Kalt則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總統是否可以這樣做。他認為,支持總統持有自我特別赦免權的主要論據是,憲法沒有明確排除這種可能性,而赦免權本身具有極大的擴展性。
但根據據Kalt教授的見解,反對總統自我赦免的人認為:「從定義上說,赦免是只能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做的事情……法律中還有一條普遍原則,即不得當自己的案件的法官。」
自我赦免可以使川曾在離任後免於被其政治對手就諸多問題進行起訴,包括他備受爭議的聯邦所得稅申報表、自己的就職典禮委員會在川普家族擁有的場地上舉辦活動等行為。
此外,最近幾天,川普在與喬治亞州務卿拉芬斯佩格通話時,向後者施壓揑造票數推翻大選結果一事持續發酵,有檢察官表示川普也應為此接受調查。
2020年12月初,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回應川普欲為自己和家人尋求特別赦免的報道稱,未來的司法部官員將獨立處理此類問題,「我不會告訴他們(司法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不會對他們說‘起訴吧’。」
* 【全美超5000萬人在溫飽線上掙扎】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的大規模失業和經濟衰退,很多美國人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困境。美國慈善機構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美有超過5000萬人在溫飽線上掙扎,其中包括1700萬兒童;疫情期間到「食物銀行」領取免費食物的人增加了60%,一些地區甚至面臨著供給短缺;北卡羅來納州布里瓦德市的「食物銀行」疫情前每個週末大約分發80份食物,而到去年年末每小時就有超過160戶家庭前去領取食物;此外,一些經濟較好的地區也出現了大量飢餓人口——加州灣區的「食物銀行」就表示,目前有大約150萬人面臨著食不果腹的困境。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Sanders表示川普政府忙著給富人減稅,卻對急需幫助的民眾無動於衷。
* 【《柳葉刀》:疲勞,肌無力,肺損傷……四分之三新冠患者半年後仍有至少一種症狀】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9日發佈的一項對2020年春季住院的1700多名中國患者的研究顯示,76%的患者在6個月後仍存至少一種症狀。
最常見的是疲勞或肌肉無力 (63%)和睡眠障礙(26%)。幾乎四分之一(23%)患者在此期間焦慮或患有抑鬱症。此外,重症患者在六個月後仍有肺部損傷,也有人有持續腎功能障礙,但在住院期間沒有發現。
* 截至巴黎時間1月9日23時,歐洲地區累計報告新冠狀病毒感染病例28122694例,相比1月9日8時新增237106例。其中,英國新增59937例,俄羅斯新增23309例,德國新增20900例,法國新增20177例,義大利新增19978例,捷克新增13029例,波蘭新增10548例,土耳其新增9537例,葡萄牙新增9478例,荷蘭新增7383例,烏克蘭新增4846例,愛爾蘭新增4842例,羅馬尼亞新增4403例,斯洛伐克新增4072例,匈牙利新增2716例,奧地利新增2446例,比利時新增2048例,斯洛伐克新增1889例,塞爾維亞新增1769例,白俄羅斯新增1767例,丹麥新增1743例,立陶宛新增1641例,克羅地亞新增1401例,拉脫維亞新增1170例。此外,美國累計確診22629378例。
* 【法國第一夫人在假期期間也感染新冠】法國第一夫人布里吉特•馬克洪年底在佈雷加尼翁度假時新冠檢測呈陽性。"因為在12月30日檢測呈陰性",布里吉特在1月4日開始恢復了正常活動。8日她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巴黎導演奧利維爾•羅萬特的葬禮 。
* 【伊朗欲驅逐聯合國核檢查員 除非取消制裁】路透社報道,伊朗國會議員阿米拉巴迪9日表示,如果美國在2月21日之前不解除對金融,銀行和石油的制裁,伊朗會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員驅逐出境,並結束自願執行《附加議定書》。
伊朗上周違反核協議恢復20%的濃縮鈾地下核設施。但德黑蘭表示,如果取消華盛頓的制裁,他們可以迅速修正其違規行為。
* 【希臘提交有關擴展西部水域的法案】路透社:在與鄰國義大利和阿爾巴尼亞進行談判之後,希臘政府已向議會提交一項法案,將其在愛奧尼亞海的領海西部範圍擴大至12海裡。這不會影響希臘南部和東部海岸愛琴海的水域,雅典一直在海上邊界與土耳其有爭執。
希臘外交部長丹迪亞斯9日表示:「這項法律草案確認了希臘始終根據國際法與鄰國尋求協議並促進該地區安全與繁榮的戰略。」
* 【歐盟再訂購3億劑輝瑞疫苗 疫苗總數已夠八成歐洲人接種】歐盟委員會8日宣佈與輝瑞和BioNTech簽訂新合同,再交付3億劑新冠疫苗,總計6億劑。
三天前,歐盟還訂購了美國Moderna公司研制的疫苗1.6億劑。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疫苗都需要兩劑,因此,"我們現在已獲得足夠的疫苗,為80%的歐洲人接種。
歐盟還與其他四個實驗室(阿斯利康、嬌生,賽諾菲、CureVac)簽署了合約,因此,如果未來相關疫苗得到衛生單位確認有效安全的授權,這些實驗室提供的疫苗達23億劑。馮德萊恩說,這將有助於歐洲以外的鄰國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獲得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