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庭前想跟香港人說的話】
去年六月十七日,即二百萬人遊行翌日,是我第三次出獄的日子。從那天至今不夠一年半的時間,我已再度背負三宗官司,合共六宗罪名;而明天已是就著警察總部示威案,再度上庭接受審訊的日子,不排除即時入獄。
此源於我和同案的周庭及林朗彥,在檢視控方證供並徵詢律師意見後,均決定承認所有控罪。換言之,明天的法庭聆訊將會跳過審訊階段,不會傳召證人和爭議案情,直接進入結案陳詞。若然我們三人被囚,說實話亦不是很意外。
畢竟,審理這宗案件的裁判官王詩麗,數天便在阻差辦公案件裡,拒絕沒有案底的22歲大學生索取社會服務令及感化報告,即時判處監禁。此時此刻,我仍在思索自己是否經已作好心理準備,但心情不免還是會有點忐忑。
近來重回舊地,到監獄探望手足,我也不時在想,若然幾星期後角色對調,換來自己穿上啡色囚衣,在監獄裡望天打掛,承受得了嗎?關於這問題,我沒有明確答案,但我清晰知道,過去所經歷的一切,對於監獄的熟悉和經驗,讓我有更好適應的可能。
綠色制服的懲教人員、灰白色的鐵牢和囚室、有江湖背景的紋身大漢、難色至不可言喻的膳食,是我過去三次在囚所經歷的,這些很可能就是我未來,再要朝夕相對的事物。感性上,固然對於被囚有萬般不願,但理性告訴我,對比起很多人,我絕對沒有抱怨的空間。
我清楚知道,自己面對的罪名,在二千多位被起訴的手足,絕對是微不足道的輕微罪名。相比起暴動以及與汽油彈有關案件,將面對數以年計的監禁刑期,未經批准集結這種頂多數以月計的案件,根本上是不值一提。
這種輕微的案件,根本不配得有那麼大的關注,只不過被告人恰巧是公眾人物,獲國際高度關注,才有這種不合比例的聲援。根本上,有更多、更多、更多不為人知,或被忽略的手足。他們,更需要大家的同行與陪伴,這也是我一直於心有愧,為囚權想做更多的原因。
更何況,從國安法刊憲至今百多天,至今我仍未被此法拘捕和起訴,某程度上已經算是一種奇蹟。當想起百多位已經被還押的義士,還有十二位身處鹽田看守所的香港人,或多或少都會覺得有點內疚,甚至是苟且偷生。我們的歲月雖不靜好,但有更勇敢的人背負了更大的重擔。
當我為了自己能否出席畢業禮而擔憂,有很多手足連畢業的機會也沒有。也許學業也未能完成,經已被迫離開香港已是不幸中的大幸,有更多的是被囚在香港甚至大陸的監獄,或人生已在去年十一月畫上句號。有時又會覺得,自己不應該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埋怨那麼多。
這樣一來,我就覺得自己所經歷的,也算是驅使我學會坦然面對的過程吧。固然判監是一件令人焦躁和疲乏的事情,如跟友人逛街談到轉季添置冬天衣物,便會想到也許整個冬天也在監獄度過,買了厚衣也沒所用之處。還有看到聖誕裝飾時,也會在想是否應該提前慶祝聖誕,感覺也頗為奇怪。
還有很多尷尬和不好受的時刻,不能盡錄。感覺日子一天又一天的倒數時,有種希望捉緊時間的尾巴的慾望,不過港式威權司法體制卻是意圖消磨人的意志。有很多未見的人想見,未去的地方想去,未做的事情想做,但當時間一天一天的倒數,轉眼間明天已是上庭的日子。
想起如梁繼平曾說「真正連結香港人的,在語言、價值之外,是痛苦」,我只寄望經歷的苦難不會教自己完全洩氣,反倒讓我與大家一樣,能夠分擔香港人這族群要承擔的苦難,自覺與有榮焉。尤其是,作為最受國際關注的政治人物,我本已承載著很多我不配享有的稱讚與期許。
在風起雲湧的順境裡,我曾跟大家一起在街頭頑抗警暴、為反送中走向國際舞台、見證香港法案通過、世界逆轉與中國交好的局面;於逆境之中,組織解散、戰友流亡、國安清算,我相信也不用多提,但我慶幸的是,在低潮裡的互相扶持,較順境之中的歡呼擁戴,更為可貴。
說實話,我對香港政權從沒信心,但對香港人仍有滿滿的信心。在五年前的低谷,我們照樣撐得過來,換來去年波瀾壯闊的奇蹟發生,香港人總愛給驚喜國際社會。如今,當政權全面挑戰公民社會的韌性,總會有辦法撐得過來。
即使沒有議席、議會和選舉,我們還可以為這個族群和共同體,做更多的事情,這也是我今晚發佈「#黃之鋒判刑前工作報告」( https://www.facebook.com/200976479994868/posts/3528484730577343 )的源起。盤點和回顧五個月來的政治工作,我想證明在國安法下的民主運動,仍然大有可為。無論來年我身處何方,也如過去八年在香港公共領域的投入,我仍希望鞠躬盡瘁,為我們所相信的價值而奔走。
羅馬書五章曾道「患難生忍耐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播下的種子何時可以開花結果,無人能夠說得準,但哪怕我們有人疲憊,身旁也應有人補上列陣。在前仆後繼投入抗爭時候,我們的付出,總能鋪墊成凱旋歸來的道路。
(最後,即使身處牢房,我仍會在Patreon,即 https://bit.ly/joshuawonghk 發表我的獄中書簡,也歡迎各位寫信給我,請把信寄往 #九龍中央郵政局郵政信箱73962號,我會回信。另外,如有訂閱我的Patreon,也可以標明自己的用戶名稱。)
【黃之鋒周庭林朗彥上庭前見記者】
日期:11月23日(星期一)
時間:早上9時
地址:西九龍裁判法院
【Press Conference before court hearing】
Date: 23 November 2020
Time: 0900
Venue: Western Magistrate Court
Attend: Joshua Wong, Agnes Chow, Ivan Lam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位線上聽:https://RHL.lnk.to/EARAY -- 繼2017年「浩計畫」席捲華語樂壇並造成熱烈迴響後, 時隔近一年,李榮浩2018年第五張創作專輯即將在10/17正式發行, 並且隨之再推全新企劃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為新專輯暖身! 🎥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 🎥 首部曲:迷你...
「綠色背景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Youtube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淺黃色時尚墨綠色色塊背景圖桌布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綠色背景圖 在 photoshop教學影片-去背單一顏色背景圖片教學 - YouTube 的評價
綠色背景圖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昨晚陸續有人問我,對趙少康專訪柯文哲的評論。
我本來還疑惑,市長上電視作秀,跟市政有關嗎?
但我看到柯市長的臉書說
「為什麼疫情期間還上專訪?很簡單,正確的資訊本身就是防疫的一環」定調這次專訪就是防疫措施的一部分。
既然跟防疫有關,還是要好好看看市長說了什麼。
今天看了市長的專訪和下午的市府記者會,跟大家報告五點心得:
1⃣️ 認真監督台北市政府的議員,就是綠營打手?
過去我一直不太了解,為什麼總是有支持市長的人,每天很勤奮地跑來貼我綠營側翼的標籤。
我從政生涯一直是社民黨員,至今參加過兩次選舉都是在藍綠夾殺之下自己選。
跟自稱深綠、墨綠、曾和民進黨如膠似漆全面結盟選上市長的柯文哲相比,我跟民進黨的關係應該還很遙遠吧。
直到昨天看了市長的專訪說「打他的議員是要『表忠』」;今天下午的記者會,市長又暗指議員索資是意識形態會妨礙防疫,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台北市長做不好的地方,議員不能批評、不能要求改進。如果議員經常公開批評市長,就是綠色、就是「打」、就是意識形態。
原來,議員監督市府,要畢恭畢敬。如果問了很難回答的、尖銳的問題,就是意識形態、就是綠色。
原來,議員監督市府,只能看市府餵的新聞稿和官方網站,不能請市府提出資料。如果議員因為公開資訊太少,向市府調資料、掀市府的鍋蓋,就是意識形態。
市長種種言論,把議會裡所有認真的議員貼上標籤,這是行政權對監督權明目張膽的挑釁。
在野黨國會立委砲打行政院,叫做監督的力量;在野黨議員批評市政府,就叫做綠色側翼、叫做表忠。
這是什麼標準?恕我無法認同。
把質疑你的人都貼上顏色的標籤,這跟你所厭惡的手法有什麼不同?
我沒有家世背景、沒有大黨當靠山,白手起家能夠得到進入議會為市民服務的機會,我每天都非常珍惜。
我只是每天都用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這就是我效忠臺灣的方式。我為我的國家服務,不為政黨或個人利益服務。
我想,議會裡所有認真問政的議員,都是這樣。
我相信民主制度的精髓,就在於「權力分立、監督制衡」。民選市長認為批判他的議員都是別有用心,這才是民主制度最大的危機。
2⃣️ 特權疫苗名單要公布就快公佈,要進口中國製疫苗就在立院提案,不要打政治假球:
柯市長嗆聲要公布總統府第二類人員施打疫苗的名單,我認為,鍋蓋不要只掀一半,要公佈就全部公布。
包括好心肝、振興醫院違規施打的名單,以及台北市政府第二類人員的施打名單,最好都一起拿出來,讓全民一同檢視。
這樣議員也不用再跟衛生局索資,衛生局基層也不用再出來頂包說礙於個資無法提供。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是長官不准提供。
連總統府的名單都可以公布了,好心肝、振興、市府官員的名單一定更可以公布。只是要不要做而已嘛。
可惜,下午蔡副市長就公開說,台北市沒有總統府的第二類人員名單。
到底是蔡副說謊?還是市長亂講?不但沒有正確資訊,又多搞出一個謎團。
而柯市長在專訪中提到進口中國製疫苗的問題,更是奇妙。
目前法規不准中國製疫苗進口,不論藍綠執政都是如此。
國會第三大黨主席、最關心疫苗議題的醫生市長,難道不知道法規限制?
如果認為法規限制不合理,就應該由立院黨團提案要求廢除限制。
民眾黨團認為民進黨官員只能打國產疫苗,就提案並順利通過;如果民眾黨認為應該開放中國製疫苗進口,為何在立院沒有任何動作?
3⃣️ 柯文哲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卻製造更多的紛亂:
市長昨晚公開講可以公布總統府施打疫苗名單,今天下午副市長公開否認。這已經相當荒謬。
更荒謬的是,如此亂講不只一樁,似乎是市府日常。
⛔️ 萬華設快篩站有兩套故事?
柯市長在趙少康專訪說,萬華阿公店爆發疫情時,陳時中部長反對設快篩站
但在5/14中央北市聯合記者會上,柯市長的說法是
「我們要在萬華設四個快篩站,分別是中興醫院、和平醫院、西園醫院,另外在剝皮寮,『按照中央的建議加設一個快篩站』」
https://youtu.be/9h9O7-T5P44?t=865
從市長5/14的說法可知,設立快篩站是中央地方共同決策。市府本來設3個,中央加碼到4個。
過了一個多月後,突然出現完全相反的說法,變成陳時中反對設快篩站,不理台北市。
這到底是刻意製造紛亂?還是記憶模糊錯亂?
⛔️ 7/2環南市場設置聯合前進指揮所記者會「被設局」?
根據副市長黃珊珊的說法,當天中央和市府有數次聯繫。
9:45 市長和指揮官通電話,同意設置聯合前進指揮所。
10:10 王必勝傳訊黃珊珊,表示在環南現場簡單站著講即可。
10:39 市場處回報副市長,中央11:30要前往環南巡視並召開記者會。
10:56 指揮中心幕僚抵達環南市場,和台北市市場處副處長確認記者會場地、流程及雙方出席人員。
11:01 市府發言人陳智菡通知媒體「11:30陳時中指揮官召開臨時記者會⋯⋯臺北市長柯文哲、副市長黃珊珊均會出席記者會」
11:20 台北市柯市長、黃副市長一行人抵達環南市場。
按照目前的資料,市府「最晚」在11點時,就知道記者會時間是11:30。(我當天也在11點就從媒體得知此記者會)
市府發言人明知記者會時間是11:30,但市府卻在11:20才抵達現場,很明顯並沒有會前會的期待(否則不會只提早10分鐘到)
最可能的版本是:
市府發言人沒有讓市長瞭解11:30要開「記者會」,也沒有跟長官做任何確認,就直接整團人出發到現場。
造成只有發言人知道要開記者會,市長、副市長狀況外,後續衍生市長自認「陳時中把我騙去」的風波。
為什麼發言人知情未報、未確認?市府上上下下這麼多人知道要開記者會,只有市長不知道?
這不是平白造成市長和指揮官的嫌隙和社會的紛擾嗎?
⛔️ 疫苗預約系統被惡搞?
早在6月10日指揮中心就已經公開宣佈:6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用「里鄰催種系統」,第9類、第10類開始採用唐鳳網路預約系統。
這不需要任何「內線」,只要每天注意指揮中心記者會就知道。
但柯市長先是拒絕依照指揮中心指引以里鄰催種系統服務65歲以上長者,抱怨唐鳳系統太晚上線,堅持要高齡長輩使用北市自主研發的網路預約,造成亂象叢生。
等到第9、10類如期採用唐鳳系統時,柯市長又埋怨中央的系統讓北市系統派不上用場。
但事實上,6/10中央就已邀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參與網路預約系統相關會議。但台北市並未派人出席(或許是基層忙著背市長發下來的0608好心肝黑鍋?)
接著在6月17、18、25中央召開三次會議,台北市政府都有派員出席。隨後在6月28-7/2的系統封測,市府也有參與。
照理說,市府指揮官柯文哲,最晚應該在6/17就能同步掌握中央的疫苗預約系統進度。
但市長後來的表現,卻好像一直都被蒙在鼓裡、狀況外。
到底是基層在講市長沒在聽?還是已經無人敢跟市長講真話?
或許,市府內部的溝通不良「下情無法上達、上命不能下達」混亂程度恐怕已超過大家想像
4⃣️ 柯文哲2019還說旺中是紅媒,2021卻為中天讚聲,還把藍綠白的多元媒體生態,說成「只有一種聲音」,與旺中論調不謀而合:
中天電視「不予換照」之際,高唱「臺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的論調,並製作圖卡指稱全台灣的新聞台都是「綠媒」(包括TVBS、東森、年代、壹電視)
昨夜柯文哲市長在專訪中,表示看49~56台,都快以為自己就是共產黨,暗示每台都在抹紅他、都是綠媒在攻擊。
這樣的論調,和旺中的世界觀驚人的相似(難怪市長會熱情為中天讚聲)。
每一家媒體都有立場,這是事實,不用否認。而台灣多元的媒體環境,也絕非只有一種聲音。
台灣有藍媒、有綠媒、有白媒,政治評論員也有藍有綠有白。
只要不是有中共政治任務的紅媒,都是多元聲音的一部份,政治人物都應該以包容的眼光看待。
政治人物因為沒有全方位受捧,就把所有媒體不分青紅皂白打成「綠媒」(連T台、東森、年代、聯合、中時都是民進黨的媒體?)這是對全體新聞工作者和政治評論員的侮辱。
趙少康先生身為政媒兩棲名人,也主持政論節目(收視率也挺不錯),聽到柯市長說每一台政論都在抹紅他,竟然沒有當場表示任何異議。
難道趙少康先生也認同TVBS是綠媒?趙少康也在抹紅柯文哲嗎?
如果媒體都是綠媒,柯市長會有這麼多專訪可上?
先為中天讚聲,又把中天之外其他所有媒體全部打成綠媒,營造「非紅即綠」的二元對立,這真的是首都市長的格局?
5⃣️ 常言道,當真相還在穿鞋時,謊言已走遍半個世界。
當謊言走遍半個世界時,做事的人就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
看完整場專訪,我實在看不出發動這種政治表演,對當下防疫有任何幫助。
全民還在繼續三級防疫,疫情最重災區的市長,不但上電視做政治表演攻擊政敵,還釋出大量真假未明的爭議言論,引發一連串政治紛擾,看在人民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綠色背景圖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綠色背景圖 在 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數位線上聽:https://RHL.lnk.to/EARAY
--
繼2017年「浩計畫」席捲華語樂壇並造成熱烈迴響後,
時隔近一年,李榮浩2018年第五張創作專輯即將在10/17正式發行,
並且隨之再推全新企劃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為新專輯暖身!
🎥 《全新復古概念系列》 🎥
首部曲:迷你專輯《王牌冤家》
同步釋出兩首復古電子迷幻單曲
「王牌冤家」以及「念念又不忘」
本次同名單曲〈王牌冤家〉描寫情侶間巧妙「冤家路窄」的宿命,MV以80年代作為藍圖,邀來曾為李榮浩拍攝過〈喜劇之王〉、〈不將就〉、〈戒菸〉等充滿電影張力的MV、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奪下西班牙南方影展最佳影片金獎的導演陳宏一執導、以《七月與安生》入圍201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攝影余靜萍掌鏡,造型則由曾以電影《花吃了那女孩》勇奪第45屆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的Luke為全劇演員打造!
MV故事背景發生在1980年的某個夏天,李榮浩先是和一位陌生女孩相遇,兩人相談甚歡後一起回到女孩的住所,李榮浩卻在開門霎那感覺對眼前的景物似曾相識。經過一次次相處,李榮浩對女孩的熟悉感越來越強烈,記憶與現實總在他腦中不斷重疊交錯,似有若無的牽連也彷彿他們上輩子就已經認識,有時甚至對彼此的爭執與放肆都無可奈何。直到有天,李榮浩彷彿被什麼給敲醒,他才突然回朔,原來,他倆早在數年前就已經相遇,當時女孩在歌舞廳打工,李榮浩則是時常光顧的客人,而他們當時也在無奈之中失去聯絡。而故事最後沒有說破,尾聲不僅留下開放式的謎團,如夢似幻的劇情更讓觀眾深深著迷。
而因MV的年代發生在80年代,為呈現「真實」,導演特地在開拍前一個月從國外訂購幾乎快停產的8釐米及16釐米底片,更特別挑選會使用底片攝影的攝影師及助理,前置作業十分謹慎繁複;此外,這次MV包括美術、鏡位...等,也皆巧妙與好萊塢電影《王牌冤家》致敬,密集花了兩天共40個小時攝製。
而在拍攝過程中,導演更帶著李榮浩走訪不少台北「神秘景點」,包括林森北路上的復古舞廳、台北50年歷史的老宅公寓,充滿「非現實感」的復古氣氛讓李榮浩笑說有種回到父母親年輕的時候!
--
• 王牌冤家
曲:李榮浩
詞:李榮浩
芒果冰
加了空氣變成綠色
像我們之間的髒話和情話 都毫無規則
如果說
失去記憶 就能忘記
那我們失憶後又一見鍾情 又要怎麼辦
殺了寂寞 才能活
饒了我 你又難過
原來路窄 又相愛 又說散
原來相愛相殺真存在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我們生死相隨
去到東南西北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我們生死相隨
總會有人不對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我承認我不對
你承認你後悔
就是冤家 忘了吧忘了忘了唄
就算撕心裂肺
最後也是一對
製作人Producer:李榮浩Ronghao Li
編曲Arrangement:李榮浩Ronghao Li
吉他Guitars:李榮浩Ronghao Li
和聲編寫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李榮浩Ronghao Li
和聲Backing Vocal:李榮浩Ronghao Li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李榮浩Ronghao Li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李榮浩Ronghao Li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北京一樣音樂錄音室Beijing Young Music Studio
混音室Mixing Studio:北京一樣音樂錄音室Beijing Young Music Studio
母帶後期製作人Mastering Producer:李榮浩Ronghao Li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周天澈TC Z.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TC Faders
--
◼︎ 更多李榮浩相關資訊:
李榮浩官方臉書FB:https://www.facebook.com/ronghaoli711
李榮浩官方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ironghao85
李榮浩官方新浪微博:http://tw.weibo.com/leeyoungho
華納音樂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綠色背景圖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也許我這一桿 又沒辦法進球
就像我的生活 一直在出差錯
也許我這一生 始終在追逐那顆九號球
卻忘了 是誰在愛我
卻忘了 是誰在罩著我
━━━━━━━━━━━━━━━━━━━━━━━
九號球 怪獸
2014全新錄音|首波自彈自唱單曲 [九號球]
收錄在: [逆轉勝] 五月天/怪獸 原聲原創紀
─────────────────────────────────
■九號球|作曲 ✕ 作詞 ✕ MV|量身打造
─────────────────────────────────
[九號球] 為孔玟燕導演大螢幕作品 [逆轉勝] 電影主題曲。原曲收錄在五月天2003年第四張錄音室作品 [時光機] 專輯。[逆轉勝] 電影描述成熟的小孩與幼稚的大人攜手救回自己的家。因歌曲的勵志精神與電影背景契合,被電影主角兼音樂總監怪獸選為電影主題曲。
為了更符合電影中叔姪間親子交流的情感,[九號球] 重新編曲,以鋼琴作主要旋律。親柔的音階有別於原作的 band sound,叛逆的吉他從主角化作配角,不再獨領風騷。但這樣的轉換並不讓歌曲失去風格,搭配了怪獸的溫柔嗓音,青春的離經叛道乖順地變成了柔性的獨立自主,個性中增添了穩重的成熟風範。值得一提的是怪獸遠赴日本邀請偶像松本孝弘跨刀吉他solo演奏,在音樂層次的表現裡可說是畫龍點睛。
作詞也特別為電影些微調整了字句。巧妙地變動將歌詞設定轉為第一人稱,一個經歷過的「我」的故事,更加貼合電影情節。人生裡有那麼多的夢想與戰鬥,有輸有贏,可是我們往往都為了結果而拼命向前衝,忽略了道路上的每一個如果。「也許我這一生,始終在追逐那顆九號球;卻忘了,是誰在愛我;卻忘了,是誰在罩著我。」終有一天回頭,才知道一路上的美景,都陪伴了我們最難能可貴的時光。親情、友情、愛情...林林總總,一路造就了我們最終成就。而電影裡走過這一遭,教會雙丰這題人生道理的,正是球桌上從不輕言放棄的小香;[九號球] 一曲的絃外之音,與電影完美共鳴。
MV由導演余靜萍掌鏡,從「大海」與「大雨」兩個場景切入,描述怪獸對音樂的執著深植日常生活。一路從天晴拍到下雨,白天拍進晚上,試圖捕捉出音樂路上各種艱困環境與箇中滋味。為此怪獸更不惜重本在雨中淋濕了心愛的皮衣與吉他,追求完美不言而喻。
━━━━━━━━━━━━━━━━━━━━━━━━━━
├ 電影「逆轉勝」11/7(五) 全台上映 ┤
━━━━━━━━━━━━━━━━━━━━━━━━━━
活著,不是贏家就是輸家!你敢輸掉嗎?
我的團長去逃亡,我的叔叔是球王!
本年度最受矚目的新人–溫尚翊主演,
11/7(五) 撞擊全台電影院⑨ [ 丰廻路轉 ] 一桿悸動!
【五月天 怪獸「逆轉勝」原聲原創紀 】簽唱會
─────────────────────────────────
11/22(六) 13:30 台中 五大逢甲歡樂星商城
11/22(六) 18:30 高雄 夢時代藍鯨館前廣場
11/23(日) 15:00 台北 五鐵秋葉原
(2014.11.4 異動更新)
■正式預告→http://youtu.be/C56bsd7hxfY
■正式預告-感人篇→http://youtu.be/-e3GYlvHRLE
■Y!電影期待度→ http://goo.gl/cyQxAA
■電影筆記→ http://goo.gl/N7Q2Ei
■幕後花絮 大叔篇→ http://youtu.be/Fdz7R5b1SvU
━━━━━━━━━━━━━━━━━━━━━━━━━━
九號球
作曲:怪獸|作詞:阿信
逃走 翻過圍牆 我只能逃走 闖我的出口
奔向自由 熟悉角落 有人在等我 有挑釁的笑容
今天誰先開球 讓誰嚐點苦頭
綠色地平線上 我撞著彩色墮落
也許我這一桿 又沒辦法進球
就像我的生活 一直在出差錯
也許我這一生 始終在追逐那顆九號球
卻忘了 是誰在愛我
卻忘了 是誰在罩著我
從前 背包裝滿 自以為的夢 狠狠衝破頭
未來我們 要怎麼活 凝視著白球 暫時我不去想
天空漸漸變紅 影子爬滿球桌
輸贏沒有結果 像人生難以捉摸
也許我這一桿 又沒辦法進球
就像我的生活 一直在出差錯
也許我這一生 始終在追逐那顆九號球
卻忘了 是誰在愛我
卻忘了 是誰在罩著我
也許我這一桿 又沒辦法進球
就像我的生活 一直在出差錯
也許我這一生 始終在追逐那顆九號球
卻忘了 是誰在愛我
卻忘了 是誰在罩著我
編曲: Cola Kai
Solo吉他演奏: Tak Matsumoto by VERMILLION RECORDS
電吉他演奏: 怪獸
貝斯演奏: Cola Kai
爵士鼓演奏: 冠佑
弦樂演奏: 李琪弦樂團@樂家軒
和聲演唱: 士杰+Cola Kai
錄/混音: 士杰@五月天錄音室

綠色背景圖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Youtube 的評價
#PGE太平洋綠能
「我們的寶島,我們來守護,我支持綠能!」
帶你看台灣太陽能➡️ https://bit.ly/3pdRsq9
感謝 國立臺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傅耀賢 教授 團隊
封面背景圖片來自於「爆怨公社」FB社團
太陽能 EP.1
全家兩天露營挑戰!只靠太陽能板爽用免費電
https://youtu.be/GBh9l9y1JYg
台客劇場對於生活,社會以及環境充滿好奇。
透過故事以及紀錄片啟發不同觀點,帶你體驗台灣的精彩。
➡請「加入」台客劇場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hPiQIi_uyjF1YHKj-FhGw/join
Director:Al K Lin 林冠廷導演
Producer: Azuma Chang 東風 製作
-------------------------------------------------------------------------------------
商業合作請洽 taikestory@gmail.com
特別感謝: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
-----------------------------------------------------------------------------------
台客劇場 IG & FB:
▶ https://www.instagram.com/taikestory/
▶ https://www.facebook.com/taikestory/

綠色背景圖 在 photoshop教學影片-去背單一顏色背景圖片教學 - YouTube 的八卦

目前是配合6、7的單位專業級講師,社群行銷顧問講師,歡迎有需求的單位都可以聯絡喔^ ^Double冠網路行銷&設計:https://www.facebook.com/doublekung. ... <看更多>
綠色背景圖 在 淺黃色時尚墨綠色色塊背景圖桌布 - Pinterest 的八卦
Jun 4, 2021 - 免費下載這張淺黃色時尚墨綠色色塊背景, 淡黃色, 時尚, 經典的背景圖案,這張圖片素材可以用來作為海報背景,手機桌布,電腦桌布和任何其他背景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