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博雅當選感言】
今天晚上,大家不太高興。
因為,台灣正在發生很多重要的事。
這些事的發生,並不完全是我們所願的。有很多並不是我們主動挑起的。
但這些結果會讓很多人覺得很沉重。
所以,今晚,我想拜託大家一件事:
請各位在今晚,至少關心一個同志朋友。
你可以寫封信給他,打個電話給他。請你至少關心一個你身邊的同志朋友。
公投整個過程,已經對很多同志朋友造成很大的煎熬。
今晚,每一張反同的選票,都是在跟每個同志朋友說:世界上有很多人,不認同你做為一個社會上的公民。
所以,我們非常需要每個人都站出來,跟你身邊的同志朋友說:
沒關係,我在這裡。我認同你身為這個國家的公民。我認同你不僅作為我的朋友,而是認同你跟我們有一樣的權利。
我們只是還沒走完那最後一哩路,未來大家一定要一起走下去。
雖然這世界有很多惡意,但是,大家別忘了,還有三百多萬對同志友善的選票。
其實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愛著同志朋友的人,只是距離有點遠,不一定感受得到。
透過新聞、媒體,一定會有很多惡意鋪天蓋地的湧上來。所以,請你用一個最真實的方式,告訴你身邊一個同志朋友:
我愛你,我會一直陪伴你。
這是今天第一件要拜託大家的事情。
以下才是我的選後感言。
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我要感謝一直以來幫助競選活動的所有夥伴。
首先第一位就是奕萱。奕萱三年前開始就是我重要的員工,如果要我為這三年來的競選做總結的話,就是一句話:這三年,如果沒有吳奕萱,就沒有現在的苗博雅。
另外還有一位重要的夥伴是育昕。台灣有句話說「如果你要毀滅一個人,就叫他去選舉。」我深刻體會到這樣的煎熬。尤其在倒數三個月,很多壓力、摩擦、拉扯。這三個月的衝刺期,育昕一肩挑起很多事,這是我從沒想過21歲的人可以承受的事。
還有很多重要的伙伴,子婷、沛芸、宗倫、丁嘉、芳妤。
我的團隊夥伴加入我們,都不是因為我給很高的薪水,或是我是兩大黨提名穩當選的議員。
在我這裡工作,是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當中,永無止境地向前摸索,尋找新政治的可能性。
這個過程對很多人來說很痛苦,但我的團隊夥伴都努力到現在。
拜票時,選民都會說我才31歲很年輕。但,我的團隊平均年齡甚至沒有超過23歲。
這在保守的大安文山區,一個沒有席次的政黨,我也不是政二代,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如果今天有任何好事,我想都是各位夥伴集體的努力。
今晚發生的好事,並不是苗博雅當選。
而是因為苗博雅當選,樹立一個新政治的標竿。
新政治的價值是什麼?這次選舉,我們慢慢在找到這個答案。
苗博雅的選舉證明一件事:一個31歲的候選人,沒有大黨提名,經費只有區區兩三百萬,不願針對某些他一直堅持但大家不喜歡的價值作出妥協,常在有爭議的議題在社會上發酵時,站出來說話,而且他在選舉最後衝刺期,沒有貼任何市長候選人。
這樣的候選人,竟然可以在台灣最保守的選區,得到選民的肯定。而且名次還蠻前面。
我想,這可以為往後的打著新政治的青年參政設下新的標準:
我們夠堅定,不投機,而且我們可以取得勝利。
未來,有任何候選人說「要為了選票妥協,我要先選上再做事」大家就可以問他:苗博雅堅持理念都可以選上,你為什麼不可以?
今天大家共同打造新政治,我們一起證明不投機、不違法、不靠關係、不媚俗的選舉方式,也可以當選。
對我來說,這是今晚發生最好的事情。
過了今晚,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我們找到新政治的選舉方式,但我們還沒有找到新政治問政的方式。
未來我們能不能繼續我們相信的價值?能不能把價值帶進保守的台北市議會,把主張的價值往前推進?
這是很嚴峻的挑戰。
從2016大選到今晚縣市長開票結果,告訴我們勝選並不意味改革完成,勝選只是意味著開始改革的可能性。保守勢力隨時會反撲。
我們會看到,勝選後的改革,使人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樣的代價可能會使人從此害怕改革。
所以未來每一天,我們仍需要大家一起繼續相信,跟我們站在一起。
並不是當選了,改革就不會再接受更多挑戰,相反的,未來的路會非常崎嶇,非常顛簸。
懇請每個支持苗博雅團隊的朋友,繼續跟我們站在一起。
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辦公室大門隨時敞開,我們會認真改進。千萬不要因為挫折,而放棄改革的信心與影響。
台灣四百年殖民歷史中,台灣人是一群很溫和、順從又很勇敢的人。明天開始,我們肩負擔子更重。
接下來,因為蔡英文總統請辭主席,以及國民黨保守民粹勢力興起,必定造成藍綠兩黨內部一波新的權力鬥爭。
在兩大黨內亂的情勢下,本土第三勢力,反而有機會成為台灣政治穩定向前的重要力量。我想這是所有第三勢力始料未及的發展。
原本大家想像的本土第三勢力,應該是要站在進步價值的最前沿,帶領這個社會往前進、向前衝。但當兩大黨都陷入2020總統大選的混戰,能真正持守價值,穩住政治光譜座標的,就是本土第三勢力。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歷史責任。
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假設我們對台灣本土力量有所期待,我們勢必要在短短一年內,拿出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信任的問政結果。
我們需要時間學習,我們可能會犯錯。但全國都在看。如果國民黨不值得選擇,民進黨也不令人滿意,人民能不能從本土第三勢力找到希望?我們這些議員當選人的問政表現,是能不能說服選民最重要的關鍵。
今天非常謝謝各位選民願意讓我承擔這個責任,我也希望今天所有當選的本土第三勢力議員們,一起來承擔這個改變台灣政治版圖的責任。
我們能不能繼續堅守我們相信的價值?這是我給自己的功課,我也希望其他一起當選的第三勢力候選人,我們可以一起考好這場考試,一起交出令人民滿意的答案卷。
我知道很多朋友對今晚失望。
我們確實可以失望,但不能絕望。我們可以有點灰心,但不能放棄。
台灣的未來跟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我們絕對不會放棄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也不可以放棄台灣社會,我們明天開始,一起努力。
今天,請至少關心一位你身邊的同志朋友。
你的關心非常重要,因為那是他們唯一可以接觸到世界真實的力量,請大家相信自己的力量,請大家相信台灣。
謝謝大家。
綠在區區電話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八卦
收到朋友轉寄的一篇網路文章。我不知道內容是否都是真的,但結尾令我心有戚戚焉!呼應了我的新書「讓孩子愛上閱讀」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師所寫《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紅遍網路。他說,或許不應過分苛責。但我只是憂慮,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
【文如下】:
我在從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正是長途飛行中的睡眠時間,機艙已熄燈,我吃驚地發現,不睡覺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裏。其實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時,我就注意到,德國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靜地閱讀或工作。中國乘客大部分人要麼在穿梭購物,要麼在大聲談笑和比較價格。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
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麼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打電話(大聲談話)、低頭發短信、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或孤獨地忙碌,唯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
據媒體報導,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一個萬多人的小鎮,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參與到麻將,青年人上網,少年兒童看電視。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不管是在網吧,還是在大學的電腦室,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都在玩遊戲,少部分在聊天。
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讀書的學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門領導,一天忙於應付各種檢查、應酬、飯局。讀書已經變成了學者的專利,也許很多學者也不看書了。這確實讓人擔憂。
中國人不愛讀書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 是國民文化素質偏低;
[二] 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三] 是"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
[四] 是好書越來越少。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他在書中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最愛讀書,一個是以色列,另一個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嚴肅地告訴他:書裏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在猶太人眼裏,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這裏說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猶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業和娛樂活動,商店、飯店、娛樂等場所都得關門停業,公共汽車要停運,就連航空公司的班機都要停飛,人們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禱。但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開門營業。而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這裏靜悄悄地讀書。
另一個國家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中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讀書風氣最濃的國家,常年讀書的人數達500萬以上,占人口的1/4還多。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當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建國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
而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學、醫學、經濟、文學、和平等眾多領域,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匈牙利是當之無愧的"諾獎大國"。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可謂數不勝數,有小物件,也有尖端產品。一個區區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著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準;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
要知道: 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 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綠在區區電話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八卦
從郝明義、陳季芳兩位大哥的眼中看自己,重新有不少自覺與體悟。
真正的責任,是1/16當選後才開始。
感謝二位,我們絕對會全力以赴。
————————
12/26晚上六點,閃靈【鎮魂護國】最大場,自由廣場,一起集氣!
————————
☞ 了解昶佐、閱讀政見:http://ivotefreddy.com
林昶佐:奔放中的冷靜
「如果我們不站出來,難道大家的努力都終歸沒入傳統政治的板塊嗎?」
#時代力量 #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立委候選人
@郝明義看到的這個人
這麼說,我所知道的林昶佐,有三種身分或個性。
首先,是閃靈樂團那個舞台造型眩目的Freddy。
再來,是那個決定披著時代力量的戰袍參選立委後的林昶佐,看板上素淨白襯衫看來是個健康寶寶,但是沒什麼笑容,顯得冷靜,甚至有些冷淡。
最後,是我在訪問過程裡所看到的林昶佐。
那一天,我們還是從音樂談起。我問他,閃靈,是否能再去中國大陸演唱而開始的。
他說,中國到2013年還有人來邀請,可是他從2002還是2003年開始,就知道不能去表演了。「但音樂比較跨國界,因為為了要去對岸,就不想其他的地區,也很奇怪。」
林昶佐分析,每一種音樂都有自己最重要的市場。像美國是嘻哈,德國很多人聽前衛電子。而閃靈,因為是重金屬搖滾,所以德國、英國都很重要。
「我們只做歐洲、日本,是會賺錢的。可是我們還到東南亞去,別的地方都去 。」他說,「哪裡有人喜歡你的音樂就去哪裡表演,這是多快樂的事。不能只想著賺錢。」
這樣,聽他講小時候,混光華商場,聽各種音樂;講他十八歲的時候突然發現教科書「偷走了」他的生命而痛哭; 那張競選看板照片上冷靜的林昶佐,逐漸生動起來。尤其難得的是,生動,而不激動。
這麼一個愛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卻做起了時代力量創黨期間的第一任負責人,後來踏上了競選立委的路,當然有個轉折。
「318之前,我比較灰暗,在FB上寫的東西也很灰暗。我覺得台灣人已經是怎麼樣的現實都會接受了。」林昶佐說。「可是318那一天,我突然接到歌迷傳來的訊息,說他們已經衝進立法院了,問我還在幹什麼。」
林昶佐說,318對他最大的震動,是看到那麼人站出來,大家不再只是為了挺扁,或是挺馬,也不再迷信明星。
所以,後來他覺得自己可以付出一些關鍵的力量。不只是音樂,不只是表演。
「我擔心318只成為歷史,沒發揮它對社會應有的影響力。」林昶佐說,「而且我對某些民進黨的人士,也有信任的距離。」
他說話的語調一直保持著一個適當的起伏,不是舞台上Freddy那種激昂,但也不是看板照片上的那種嚴肅。不過,倒也是這種起伏的語調,十分能傳達接下來他講這段話想表達的意思:
「所以隨著2016大選的到來,我擔心如果我們再不努力,選後大家就忘了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而只剩下蔡英文。如果我們不站出來,#難道大家的努力都終歸沉入傳統政治的板塊嗎?我們努力的,就是要打破傳統,否則去支持民進黨就好了。」
所以,林昶佐一個個打電話給他們,現在他們都各自協助,進入工作團隊。
今年一月初,林峰正和林世煜來問是否參選,他考慮沒多久就答應了,並成為時代力量創黨時期的負責人。
我問他:就不擔心這個工作所要具備的特質,和他過去所善長的有些矛盾?
「不會啊。」他說,「我當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兩任會長。我知道做團體工作是怎麼回事。對我相信的事情,我很有耐心去溝通。這是我的特質。」
他說的是真的。
因為後來當我訪問時代力量另一位不分區候選人高潞・以用的時候,她跟我旁證了林昶佐的「耐心」。
原本她並沒有打算參選,但是在林昶佐的磨工之下,答應考慮兩個星期再說。但是在那兩個星期裡,林昶佐仍然每天定時來「請安」,終於讓她不同意都不行。
黃國昌在時代力量的組黨運動裡面,一直是以戰友的身份參與,早期幾個月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要入黨、投入參選,也是林昶佐與幾個人努力遊說他了幾個月。
在生命數字裡,4和5 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數字。5是火熖一樣的自由奔放,4卻是冷靜如水的秩序。
那天我順著他的話,問他日常的起居,知道他在樂團生活就保持的每天固定的運動、會議、創作的作息,知道他兼備了這兩個數字的特質。
舞台上的Freddy是那個5,看板上冷靜的林昶佐是4,而真實地在你面前說話的那個人,是4和5的綜合體。
@林昶佐自己說的話
#三十五歲在台灣是個分界線。
三十五歲以上,可以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模式,甚至學長的教誨而成功。
而三十五歲以下,他們的問題,上一代沒有解答。他們就算是相信上一代,上一代告訴他們的事情也發生不了。
所以,他們要自己尋找解答。而他們的衝撞,其實是在幫這個社會找解答。
我的年齡比他們大一些,今年三十九歲。過去,2002年左右,當我們樂團被中國封殺,我開始講政治觀念時,當時的年輕人會說你講這些幹嘛。可是到去年318,卻是年輕人提醒我:「你怎麼還不來?」
真是不同世代的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並沒有被公平地對待。
台灣國會裡面充滿了 60~ 70歲的代表 。#國會的年齡原比台灣真實社會的年齡還要老,原比這幾年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還要老,無法反應社會真實的現況,無法面對新時代的問題。
我決定投入政治,決定參選,是因為有兩個信念:
第一,自己投入、自己實踐,並且鼓勵大家。因為我的勇氣是你們啟發的。這樣投入,讓我感到可以和你們保持同樣的行動,很幸福。
第二,到明年一月十六日選舉結束,我希望我們不是利用民主勝選,而是利用民主開始。
任何人都不能因為你是總統,你超過國會一半,就不和人民溝通了。
任何人曾經指責過別人沒做的事,罵別人犯的錯誤,都要親自實踐、親自調整。
我也要去做所有我罵那些政客沒有做到的事。
要選舉,我認為就該走兩條路。
一條路是站對歷史位置。如果黃國昌能對上張慶忠,那就是最好的位置。
另一條路,就是選擇你長大的家所在的區域。
我從小在台北的忠孝東路、新生南路那一塊地方長大,從小在光華商場混,所以我就選擇了在中正、萬華區參選。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區。區裡有光華商場的3C,很走在時代前端的東西,也有萬大的傳統農漁市場,老化、凋零,也在這裡發生。
所以我覺得,一個政治人物如果能在中正、萬華區找到平衡,也就可以在全國找到平衡。
這個區,又是所謂藍大於綠的區。過去,國民黨總會勝12~13%。去年柯P雖然在本區大勝,但是市議員還是國民黨勝。
國民黨在這個區的組織十分穩固。像林郁方,總說自己是國防立委,但他其實是這個區選出來的。這個區大部份人都搞不懂林郁方是代表這個區,也不知道他為這個區做了些什麼,過去他還能選上,就可以知道國民黨在這裡的組織戰很有效。
可是我不服氣這是「艱困區」。這是我家。我既然要選,就從這裡開始。我既然要選,就不能跳過「那些不是我的人」。像有一個麵攤老板,他喜歡戴馬英九的帽子。可我是從小吃他的麵長大的。我要選,當然就得去見他。
我必須從家庭、親朋好友做起。如果連他們都沒法說服,如何說服其他人?
對和別人溝通這一點,我倒有自信。#我有在國際特赦組織工作的經驗。當初台灣分會是分裂的,但是在我當分會會長的那四年,我把大家都邀請回來。
在我的選區,我也會這麼服務。譬如,捷運萬大線落後很大,有些是源自徵收問題,同時這裏也還有都更的問題。
這個區有很多老舊房子,像南機場,要都更,需要在住戶、地主、建商之間溝通。他們之間需要溝通,而溝通好了之後,要如何安置,還是要另外溝通。而我對我相信的事情,非常樂意溝通,也有耐心溝通。
我的對手,在各種資源上,尤其組織上佔有極大的不對等優勢。但我們也全力打出我們日漸上升的局面。
有些媒體說我們擅長網路作戰。但事實不是他們所看到的。我們有各種後援會在跑基層。我們也辦音樂會、講座,驅動年輕人的熱情,請他們回去說服父母。簡單地說,我們是網路戰、肥皂箱和組織戰,三合一。
到十二月初,我們已經看到民調從最早的輸13%左右,一路追趕到只差林郁方5%以內了。
林郁方可能因為這些壓力,所以看到我一張「坑殺軍眷共犯」的文宣就告我毀謗,還拿他全家人罰毒誓,說絕沒有購買軍宅。
其實,我的文宣只是指出林郁方自稱是軍眷族群代表,但是對王如玄坑殺軍眷卻默不吭聲的問題。我從來沒有說林郁方購買軍宅,因此希望他不要跟王如玄一樣模糊焦點。
最後,我要說的是,將來如果我進立法院,希望能改變的事情,除了有時代力量共同主張的國會改革、公開透明、公民權與罷免法的下修之外,我自己最想參與的是教育委員會,和教育相關的議題。
#我對教育有特別的感受。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教科書的東西不正常,但是因為要考試所以就硬唸。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就是因為發現要讀那麼多和我們無關的中國歷史、地理的東西覺得不爽,所以就不唸,只有考試的時候想到來應付一下。 後來就慢慢有一種被學校、教育欺騙的感覺、人生被政府偷走的感覺,因為花那麼多時間在唸那些,不是自己身邊的事情。
大概是在高二、高三特別有感觸,就是為了考試只好硬唸,但是又覺得浪費時間很難過。我記得我高三畢業的時候,就大哭一場,就覺得人生十八年被這個政府偷走。
既然今天已經不再有這種保證,那麼教育的重點就該是讓學生快快樂樂地成長。
當然,和快樂地成長相配合的,一定是安全地成長。
所以我也會特別重視校園安全。
@陳季芳的側記
林昶佐比想像中老一點,看起來又年輕一點,有點不可捉摸。
他說,十幾年前他的音樂裡帶有政治的意味,樂迷很明白的說,只要音樂不要政治;去年318,樂迷打電話給他,「我們進攻了立法院,你還不來?」世代在變,他得保持年輕。
他也是極老練的人,也許是帶團遠征世界各個搖滾聖地的緣故,非常講究時程。政治人物老於世故,組黨喊了半天,沒有動靜,他說,我們來排個時程吧。時代力量於焉誕生。
也所以,他萬華、中正的選區,他就一步一步的走,一家一家的拜訪。
明星的聲音和政治的腳力,同時出現在他身上了。
http://twunbound.github.io/view/ivotefreddy
林昶佐 中正萬華關鍵戰將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