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代價。
核電產業從生產運作到廢棄物處理過程,工作者與社區居民承受的健康成本並未被完整評估。尤其職業傷病的苦果大都由底層勞動者承擔,顯然是社會不正義的展現。
照片背景說明:周楊霖,27歲時成為核二廠工程特約工,32歲(1982)奉命轉往核三廠,一直在高汙染區從事配管、除染的工作。35歲時,他開始覺得身體不適,頭痛,眼睛和耳朵都出了問題,原來是得了腦癌。隔年(1986),他和所有的特約工一起被遣散了。1988年10月30日,核能被爆工人周楊霖默默地死了,得年38歲。(資料來源:人間雜誌第13和38期)(有些朋友需要翻譯:周楊霖,1977-1982在核二,1982-1986在核三,於高汙染區從事配管或除染的工作。)
周楊霖的核電工作年表:1977-1982在核二、1982-1986在核三,於高汙染區從事配管或除染的工作。
今天,在第16案擁核公投說明會中,正方代表廖彥朋說,台灣沒有任何一個人因核電而死亡,然而,周楊霖正是其中之一,不是唯一的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
請閱讀台大教授鄭雅文的這篇文章:
<核電產業的職業傷病問題>
擁核人士打著「以核養綠」訴求,主張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此公投案(第16號)的推動者主張讓核一二三廠延長使用年限,讓核四重新啟用。
基於核安與核廢料疑慮,我們不同意此公投案。我們認為台灣應努力朝向「非核家園」的理想前進,也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核電產業內部的職業傷病風險。
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北方的車諾比核電廠發生連環爆炸,大火延燒,釋出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成為史上最嚴重的科技災難。核災發生之後,蘇聯政府投入大批人力搶救,包括消防隊員、軍人、工程師、農夫、礦工、醫療人員。他們在未被告知風險、未有適當保護的狀況下投入救災,3個月內,就有數十名救難人員死於急性輻射中毒;災害發生20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6年發表報告書,指出「清理者」(liquidators)人數高達60萬人,其中有24萬人在1986至1987年間遭受高劑量輻射暴露。然而這些當時來自蘇聯各屬國的「清理者」之後的健康狀況如何,並沒有正式科學調查。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嚴重程度與車諾比核災同屬第七等級的核災。災難發生後,日本政府與電廠立即以勇士為名招募大批救災人員,其中包括許多非正式員工、臨時工。國際專家曾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中做報告,指出日本政府未妥善保護311核災救災人員。就在最近(2018年9月),在核災發生7年之後,日本厚生勞動省首度認定第一件救災者因罹患職業性癌症死亡的職業病案例。
許多報導都指出,日本核電廠平時就透過外包制度,由包商聘僱的臨時工及派遣工,來執行正職工作者不敢執行的高風險工作,例如反應爐檢修清理、拿取燃料棒、處理核廢料等作業。在管理者眼中,臨時工便宜好用,一旦生病就自動消失,在反核團體眼中,這些弱勢勞工又是依賴核電廠生活的「擁核人士」。被稱為「核電吉普賽」的基層臨時人力,成為沒有人關注的工具人。
台灣核電廠自1978年啟用至今已40年,一直以來也透過外包,聘僱大量臨時工。核電廠不聘請正職員工的原因,是因為正式工作者在一年內能接受的輻射量有限,累積劑量超過限制就無法再進入輻射管制區,但仍繼續支領薪資。但由下游廠商承包處理,不僅人力運用彈性,暴露超標時只要更換一批臨時工即可,為電廠省下大量人事成本。
台電在2000年至2012年期間在台東蘭嶼核廢料貯存場進行檢整工作,此作業由外包商承包,聘雇上百位臨時工,大多為在地人。他們的基本薪資一天約$1500-1600元,加上加班費及獎金,一天可領到$3000左右,但有工作才有錢。從事高風險作業的外包工有沒有職業病問題?並無研究。但至少有一位當時從事整檢工作的外包工,在2014年罹患血癌過世。此案,曾送入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但未通過職業病認定。
核電廠不斷以高科技、安全,試圖說服社會大眾。但核電廠外包工的職業健康問題,從未被公開討論。不是沒有核電勞工的職業病問題,而是沒有調查、沒有研究。
核電工作者的職業傷病問題未受關注,除了外包問題之外,另一個結構性原因是,台灣核電廠與低階核廢棄物處置場的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原能會依據《游離輻射防護法》監督管理職場輻射暴露,並依據該法,管理工作者的個人暴露與職業健檢。有關輻射相關的職業傷病問題,勞動部並無檢查權限,所有輻射暴露與勞工健檢資料皆僅能仰賴原能會提供,明顯缺乏外部監督。
核電產業從生產運作到廢棄物處理過程,工作者與社區居民承受的健康成本並未被完整評估。尤其職業傷病的苦果大都由底層勞動者承擔,顯然是社會不正義的展現。
網誌連結:https://goo.gl/6BbTK9
圖檔說明:為了自己的病情和一家人往後的生計,周楊霖生前最後那兩年常陷入極度悲傷的情境中。(翻拍自人間雜誌第13期,原攝影鐘俊陞)
本文作者:江櫻梅/新北市立金山高中退休老師,北海岸在地居民。金山區剛好位於北海岸核一廠(石門區)與核二廠(萬里區)兩座核電廠的中間。
♡
周楊霖,27歲時成為核二廠工程特約工,32歲(1982)奉命轉往核三廠,一直在高汙染區從事配管、除染的工作。35歲時,他開始覺得身體不適,頭痛,眼睛和耳朵都出了問題,原來是得了腦癌。隔年(1986),他和所有的特約工一起被遣散了。1988年10月30日,核能被爆工人周楊霖默默地死了,得年38歲。(資料來源:人間雜誌第13和38期)(有些朋友需要翻譯:周楊霖,1977-1982在核二,1982-1986在核三,於高汙染區從事配管或除染的工作。)
今天,在第16案擁核公投說明會中,正方代表廖彥朋說,台灣沒有任何一個人因核電而死亡,然而,周楊霖正是其中之一,不是唯一的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
請閱讀台大教授鄭雅文的這篇文章:
<核電產業的職業傷病問題>
擁核人士打著「以核養綠」訴求,主張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此公投案(第16號)的推動者主張讓核一二三廠延長使用年限,讓核四重新啟用。
基於核安與核廢料疑慮,我們不同意此公投案。我們認為台灣應努力朝向「非核家園」的理想前進,也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核電產業內部的職業傷病風險。
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北方的車諾比核電廠發生連環爆炸,大火延燒,釋出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成為史上最嚴重的科技災難。核災發生之後,蘇聯政府投入大批人力搶救,包括消防隊員、軍人、工程師、農夫、礦工、醫療人員。他們在未被告知風險、未有適當保護的狀況下投入救災,3個月內,就有數十名救難人員死於急性輻射中毒;災害發生20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6年發表報告書,指出「清理者」(liquidators)人數高達60萬人,其中有24萬人在1986至1987年間遭受高劑量輻射暴露。然而這些當時來自蘇聯各屬國的「清理者」之後的健康狀況如何,並沒有正式科學調查。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嚴重程度與車諾比核災同屬第七等級的核災。災難發生後,日本政府與電廠立即以勇士為名招募大批救災人員,其中包括許多非正式員工、臨時工。國際專家曾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中做報告,指出日本政府未妥善保護311核災救災人員。就在最近(2018年9月),在核災發生7年之後,日本厚生勞動省首度認定第一件救災者因罹患職業性癌症死亡的職業病案例。
許多報導都指出,日本核電廠平時就透過外包制度,由包商聘僱的臨時工及派遣工,來執行正職工作者不敢執行的高風險工作,例如反應爐檢修清理、拿取燃料棒、處理核廢料等作業。在管理者眼中,臨時工便宜好用,一旦生病就自動消失,在反核團體眼中,這些弱勢勞工又是依賴核電廠生活的「擁核人士」。被稱為「核電吉普賽」的基層臨時人力,成為沒有人關注的工具人。
台灣核電廠自1978年啟用至今已40年,一直以來也透過外包,聘僱大量臨時工。核電廠不聘請正職員工的原因,是因為正式工作者在一年內能接受的輻射量有限,累積劑量超過限制就無法再進入輻射管制區,但仍繼續支領薪資。但由下游廠商承包處理,不僅人力運用彈性,暴露超標時只要更換一批臨時工即可,為電廠省下大量人事成本。
台電在2000年至2012年期間在台東蘭嶼核廢料貯存場進行檢整工作,此作業由外包商承包,聘雇上百位臨時工,大多為在地人。他們的基本薪資一天約$1500-1600元,加上加班費及獎金,一天可領到$3000左右,但有工作才有錢。從事高風險作業的外包工有沒有職業病問題?並無研究。但至少有一位當時從事整檢工作的外包工,在2014年罹患血癌過世。此案,曾送入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但未通過職業病認定。
核電廠不斷以高科技、安全,試圖說服社會大眾。但核電廠外包工的職業健康問題,從未被公開討論。不是沒有核電勞工的職業病問題,而是沒有調查、沒有研究。
核電工作者的職業傷病問題未受關注,除了外包問題之外,另一個結構性原因是,台灣核電廠與低階核廢棄物處置場的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原能會依據《游離輻射防護法》監督管理職場輻射暴露,並依據該法,管理工作者的個人暴露與職業健檢。有關輻射相關的職業傷病問題,勞動部並無檢查權限,所有輻射暴露與勞工健檢資料皆僅能仰賴原能會提供,明顯缺乏外部監督。
核電產業從生產運作到廢棄物處理過程,工作者與社區居民承受的健康成本並未被完整評估。尤其職業傷病的苦果大都由底層勞動者承擔,顯然是社會不正義的展現。
網誌連結:https://goo.gl/6BbTK9
圖檔說明:為了自己的病情和一家人往後的生計,周楊霖生前最後那兩年常陷入極度悲傷的情境中。(翻拍自人間雜誌第13期,原攝影鐘俊陞)
回應補充:有"熱心"的轉貼者去詢問台電關於周楊霖的事情,台電說,查.不.到.這.個.人。他們這樣回覆我不訝異,但仍覺得遺憾。《人間雜誌》報導周楊霖的故事共計三期,另一期在「讀者信箱」中還有台電的來函照登。當年無全民健保,周先生因被解雇,醫藥費負擔極為沉重,後來透過雜誌社幫忙,在世最後一年有得到台電的「特案照拂」。不知道這些內部資料台電是否有保留,還好「人間」曾報導,至少保存部分資料在人間。(2018121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50的網紅Edzyl Playgrounds欸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綠世界生態農場(英文:Green World Ecological Farm)是一座位於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生態農場,2004年開幕,占地約70公頃。 綠世界生態農場,位於新竹北埔,佔地七十多公頃。全區共分為六大主題公園,還規劃出了金剛鸚鵡區、可愛動物區、景觀廁所、美食天地、動物劇場、綠野廣場、亞馬遜...
綠世界特約廠商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八卦
昨天環保署各營業單位來訪,直接列出以下重點給大家👇👇
✅ 請環保署將「清淨空氣綠牆」專案也推廣至社區,在北中南各一公立照護機構也設示範點 #推動空氣綠牆計畫。
✅ 環保集點(Green point)APP目前僅有萊爾富一家特約合作廠商,請環保署在12月15日前擬定相關獎勵誘因,讓7-11、全家、大潤發、愛買、全國電子等商家也願意加入,#以達到全程無紙化的環保目標。
✅ 環保署推動的「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仍採蹲式馬桶,對於高齡族群來說並不方便,建議環保署於12月15日前與內政部營建署共同研商調整「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提升坐式馬桶的比例。
✅ 為配合長照2.0政策,請環保署借鏡日本,#研議利用焚化爐產生的熱能來提供溫水池、溫室公園、熱帶植物園、熱水溫泉等老人福祉設施,並修正「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營運階段提供回饋金要點」。
✅ 因應超級細菌問題,請環保署持續蒐集國內醫院放流水管制制度,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特別管制項,#來擬定醫院放流水監測計畫,逐年調查評析。
✅ 環保署雖已委託學術單位針對PM2.5中的塑化劑汙染監測作相關之研究,但仍缺乏「翻譯蒟蒻」,民眾仍不了解狀況,#在此要求環保署強化相關研究成果的宣傳、教育。
綠世界特約廠商 在 Nana媽四處趴趴走美食日記 Facebook 八卦
元旦連續假期第二天.不曉得帶家中小朋友到哪裡去玩嗎?不妨來一趟 #北埔綠世界生態農場.讓小朋友多認識一些動物親子互動的好地方
詳細全文->http://nana960701.pixnet.net/blog/post/56038498
(文章內有特約廠商優惠可查詢)歡迎轉分享
#新竹旅遊景點,#新竹美食, #北埔美食, #新竹旅遊, #綠世界, #綠世界生態農場, #北埔老街, #台灣好好行 #親子旅遊 #分享
綠世界特約廠商 在 Edzyl Playgrounds欸走 Youtube 的評價
綠世界生態農場(英文:Green World Ecological Farm)是一座位於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生態農場,2004年開幕,占地約70公頃。
綠世界生態農場,位於新竹北埔,佔地七十多公頃。全區共分為六大主題公園,還規劃出了金剛鸚鵡區、可愛動物區、景觀廁所、美食天地、動物劇場、綠野廣場、亞馬遜雨林區、客家古厝等共47個觀賞區與休憩空間,是以動植物的自然生態,結合休閒育樂的國際級大規模生態農場。
【入園須知】
本園區禁止攜帶私人寵物入園。
本園禁止腳踏車或其他騎乘工具入園。
園區為開放式的動植物生態農場,遊園時提醒您切勿隨意攀折花草及餵食園區動物。
園區內禁止遊客從事野炊燒烤或是露營野餐活動。
請勿攜帶具危險傷害性的物品如刀子、槍械、玻璃器皿、化學物品、有毒物品 、易燃物等物品進入本園區。
自然生態與環境景觀的維護是您我共同的責任。
【衣著裝備】
本園區佔地寬廣,環境地形規劃多處為樓梯步道與坡度較為傾斜之地形,建議您入園觀賞時選擇穿著舒適性較佳的休閒鞋。
夏季遊園時建議遊客可多準備衣服替換,防曬遮陽與防蚊用品。
梅雨季入園時請自備雨傘、雨衣等雨具。
園區鳥類生態公園與天鵝湖雁鴨種類生態豐富,建議您入園時別忘了攜帶望遠鏡,讓您更貼近仔細觀察。
(資料來源:官網)
開園時間:上午8:30-下午5:30
314新竹縣北埔鄉大湖村7鄰20號
(北二高竹東芎林交流道下10公里)
電話:03-5801000
全票 NT$380
團體30人以上九折優待 ( 教師/特約團體除外)
半票 NT$320
1.年滿3歲 / 90公分以上兒童
2.幼稚園/國小 /國中學生(憑證件)
3.年齡 65歲以上(憑證件)
4.教師(憑證件)
5.特約廠商(憑證件),本人及其家屬(4人)門票優待半票,且本人在園區各賣店享9折優待。
綠世界特約廠商 在 旅遊#72|假日親子出遊好去處,新竹綠世界生態農場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