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回台灣經濟的動能」,是全國人民都關心的議題。如果我是來面試的,我的主考官就是全台灣人民。在這個場合,我除了把自己的經濟政策,在全國人民以及七大工商團體的面前做清楚的說明,也來解釋政府將來要扮演的角色,並且聽聽企業界對未來的想法,請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未來的產業政策,必須鎖定兩個主要目標,第一就是改善企業利潤;第二則是提高勞工薪資。這兩項目標沒有先後順序,必須同步進行、與時俱進。
民進黨提出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我們認為,政府的責任在打造一個支持創新的環境,用創新來帶動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再以升級轉形來提高企業的利潤;產業一旦能創新升級,就能創造大量且優質的就業機會,也就有能力提高勞工的薪資和待遇。
台灣的經濟要走向「公平成長」,也就是「經濟要成長,分配要公平」,並且兼顧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勞工如果有更好的報酬、有更好的工作環境、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不但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力,也有助於產業的競爭力,更可以為台灣的經濟帶來活力。
今年五月我拜訪工總時曾說,企業其實不需要花錢投資政治,應該把這些錢用在照顧員工、回饋消費者、或者用在環境保護的工作上。因為支持企業,保障勞工,本來就都是政府的責任。
民進黨執政後,將會用各種政策工具引導市場。未來十年關鍵性的公共投資,包括智慧城市、都市更新、公共住宅、新能源開發,水資源與供電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照顧設施的建立等,這些能引導市場的力量,擴大本土產業的規模,促進生產力,創造就業機會,並且帶給全民更有品質的生活。
我有一個堆柴理論:做為一個政府,手上握有很多木柴,燒柴要有方法,如果只會一根一根燒,柴燒完了,火還是旺不起來。因此政府應該先把柴架好堆妥,再去點火,這樣這把火就燒得旺。所以,我提出「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作用就是在堆柴,在整合資源。
未來我們準備在北中南部,打造「綠能」、「物聯網」、「生技」、「智慧機械」和「國防產業」等五個產業創新生態系,讓創新的火苗,能燒能旺;也讓北中南達到區域平衡。這些都是可以推進創新的hub(集線器),每一個hub(集線器)都要連結政府、法人、研究機構、本土產業,尤其要連結到國際的前導型企業、研發機構和創投資本,創造向上牽引的力量。
未來的政府要為企業開路,也要給全民發展的機會,並且開拓「對內」與「對外」的市場。我們要打造本土廠商可以參與的舞台,創造內需市場的投資、供給和需求。我們執政後將參考日本的經驗,在行政院成立專責小組全力推動,爭取加入TPP;我們也會積極爭取加入RCEP,不放過任何雙邊及區域FTA簽署的機會。先有強健的經濟體質,才有面對國際競爭的能耐。提升內需、勇敢轉型,加入國際,這才是適合台灣的發展策略。
台灣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厲挑戰,面對挑戰,我要期許企業界也必須要有創新精神,並提昇承擔風險的能力;同時,也要善盡照顧勞工、弱勢、重視環保等社會責任。相對上,政府也要能夠面對風險、管理風險,並透過制度設計,促使我們的社會更勇於承擔風險,不怕失敗。
台灣經濟是我們生存發展的基礎,民進黨明年若重返執政,會是一個全力拚經濟的政府,會是一個重視產業及企業的政府,也會是一個重視民生、照顧人民生活的政府,我也希望企業界和政府一起努力,一起打拚,共同開創台灣經濟的新出路、新願景。
(致詞全文 http://iing.tw/posts/440 )
──
閱讀更多: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研發產業聚落計畫」 http://iing.tw/posts/156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五:智慧機械創新產業計畫政策」 http://iing.tw/posts/284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四:國防產業政策」http://iing.tw/posts/246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三: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http://iing.tw/posts/244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二:亞洲矽谷政策」http://iing.tw/posts/161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一:綠能科技創新產業政策」http://iing.tw/posts/11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寰宇漫遊的團隊是在兩個星期前,接到總統府的邀請,想要做一個對談。府方的重點,是希望在蔡英文總統下星期出訪前,藉這個機會把蔡英文總統在外交上的理念,透過我們的節目跟大家做說明。 #蔡英文 #范琪斐 #外交政策 #出訪邦交國 #友邦 #動眼神經 #張嘉玲 #台美關係 #美中台關係 #中美貿易戰 #拚經...
經濟與環境保護要如何兼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夢想驛站》
【中印緊張衝突中的闗鍵角色:不丹報導採訪系列之一:1949年當時英國把不丹交給印度,從此成印度藩屬國,但如今的不丹希望與中國一帶一路接軌,於是間接誘發中印邊境衝突,其中爭議土地,有四段在不丹:世界周報撰述委員呂怡青 攝影記者彭智宏不丹採訪報導】
「不丹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我們也有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樣的問題。我們也必須發展,我們也必須趕上世界的腳步。有時候我並不相信這個說法。然而,每每看到這片大自然,人們為此而來,我就會感到驕傲。我們擁有國王,英明的領袖,讓不丹既能維持原始純淨的樣貌,同時不忘兼顧發展的道路,我為生在不丹、以及身為不丹人而
感到幸運且驕傲。」~~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
不丹。隱身在喜馬拉雅山中的神秘王國。
夾在中國大陸和印度之間,數百年來對外隔絕、與世無爭,
幾乎被時間遺忘。
直到推出以「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取代「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發展願景,
將精神感受置於經濟滿足之前的施政主張,才引起外界注意。
這個名詞最早由旺楚克王朝第四任國王於1972年提出。
出發點是建構能為佛教精神價值觀為主的特殊文化,
服務的經濟體系,以避免步上開發中國家因追求迅速繁榮而犧牲環境的後塵。
2008年,不丹從王權統治轉型為君主立憲,GNH正式入憲。四大支柱中,保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理念,被列為邁向快樂的第一要素。
首屆內閣的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說:「不丹憲法規定,全國必須有百分之六十的區域被森林覆蓋。這是法定面積。目前全國森林面積已達百分之七十二,這是很高的覆蓋率,如果再計入農作物和綠色植被範圍,比率甚至更高,接近百分之八十。」
Pema Gyamtsho是民主政體成立後,首屆內閣的農林部長。這群專業技術官僚努力不懈貫徹國王理念,讓五個國家公園、四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個自然保留區,總面積超過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的目標,在過去十年間獲得實現。若加上待頒布的三千平方公里生態走廊,
全國超過一半以上國土列入保護區,
其中蘊含豐富的稀有物種,居世界之冠。
卓越的育林成果,讓不丹在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COP21)上,宣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碳中和國家。
相較於過度蹂躪自然的尼泊爾和西藏,不丹擁有濃密的綠地、沁脾的空氣、純淨的水源,無毒的土壤。政府還宣示境內有機農業須達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標。
在不丹,生活中的食物供應鏈上,
看不見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這些代表資本主義的速食產物。
全國七十六萬人口,世代都以虔誠謙卑的心,和大自然共存共榮。
不丹農民:「我大概每隔一兩天左右做一次起司。但母牛這陣子生病了,所以做得比較少了。
除了自己吃,也拿到市集去賣。牛是我們最重要的動物,既從事耕作,也是食物來源。動物如果老了,
或者如果病死,也不會被宰殺,我們會待牠們死亡後好好埋了。快樂這種東西就是,如果你一直要更多享受,那慾望就會永無止盡吧。」
佛教講的是萬物相互依存,基本上就是彼此如何和平共處,
不只與人類、與其他形式的生命,甚至那些超越現代科學知識系統所能理解的部分,也就是那些所謂看不見的、非人類的眾生。 研究佛教教義和藏區文化的Dr. Phuntsho,是不丹第一個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學者。
他認為,宗教信仰對不丹最大的加持,是啟發人們發自內心認同眾生平等、進而愛屋及烏、珍惜環境。不丹有嚴格的環保環評法令,包括禁止攀登六千公尺以上山岳,禁止私自砍樹、打獵和採礦,禁止進口化學肥料,甚至禁用塑膠袋。
此外,政府還在2004年頒佈了全世界第一個禁煙令。
即便在佛教傳入之前,不丹都有非常濃厚的文化,主張和大自然彼此結合,不只是對大自然深刻且堅定的崇敬,甚至還要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不丹的世界觀。
尤其在談論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時刻,這種價值觀更是重要。
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說:
「在國內我們還得擔心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發生,會讓流入河流的冰河雪水量變得十分不穩定,有時缺雪,有時暴雨,這幾個都是長遠的未來裡,
讓人擔憂的問題。」
在採訪團隊停留期間,感受到全球化為不丹帶來的挑戰,如何考驗著這個古老民族的智慧。
不丹國內的意見衝突也日益升高,有了民主制度後,人們開始想要開闢更多道路,興建更多學校,蓋更多公共建設,這對經濟發展如何與環境品質妥協的問題, 形成了壓力。
輿論目前正就是否讓某條道路開發案的環評過關而爭論不休。
這條道路所經之處不只是極大片林地,更是老虎棲息地。政府最後承諾,在完成環評前絕不發出許可,絕不為滿足少數人通行方便,而犧牲了廣大眾生的幸福。
聽來也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想起「生物多樣性之父」、前哈佛大學教授威爾森(Edward Wilson)
曾說,在激進的年代,對抗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要用激進的手段。
不丹,成了實踐威爾森主張的最佳範例。
我們的願景是作為一個獨立,自我依賴,小而美,團結的國家。
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是往後所有政府的重要課題。
維護自然環境,只是不丹達成快樂的第一個步驟。
這個稱自己為「Druk(Thunder Dragon)」的雷龍之國,還有更多驚喜。
經濟與環境保護要如何兼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歐洲各地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都下滑了。包括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的公共衛生官員認為,首波疫情高峰期已過去了,但歐洲仍看到驚人的死亡人數。全球死於新冠肺炎人數中,歐盟國家和英國就占了近三分之二。歐洲國家正小心翼翼地逐步解除封鎖,如同走鋼索,走錯一步就可能致命。丹麥開始讓小學恢復上課,德國預定5月初跟進;奧地利小店開張,義大利人可以到書店買書。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我們取得的成就是一個中間的成功,不多也不少,我要強調,這是一個脆弱的成功,我們正在朝正確的方向發展,但我們沒有很大的空間”。沒有沾沾自喜,只有比謹小慎微更謹小慎微的戰戰兢兢,沒有溫情喊話 只讓數據說話。】
{內文}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和窗外擋不住的春天,各國政府在要求歐洲人民,居家禁足了整整一個月之後,都必須要面對一個同樣棘手的難題,繼續延長禁足令防止病毒擴散,還是解除封鎖搶救經濟,但是如果要解除,又要如何解除?
(奧地利電視台ORF記者/Patricia Spiess)
面積小於400平方公尺的商店可以重新開業,但是顧客的人數有所限制,每20平方公尺只能有一個人,會有人監控
歐洲第一個強制要求,在公共場所要戴上口罩的奧地利,也是率先鬆綁禁足令的國家,截至4月18號凌晨,奧地利確診一萬五千人只有431人死亡,但是也不敢輕易揚言全面解除禁足令。
(奧地利總理庫茲/Sebastian Kurz)
學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將至少在五月中旬之前,維持目前的學校教育形式即遠程教學
如果是以學校復課的角度來看,丹麥才是歐洲解除禁足令的第一名,從4月15日起重新開放托兒所和恢復小學上課。
(丹麥總理/METTE FREDERIKSEN)
政府的工作是要找到一個既能保護健康,又能為工作提供更好條件的平衡方案
復學的最大效益無疑是復工,這是回到正常生活的第一步,得以及早紓解許多中小型企業面臨倒閉的壓力。
(新聞旁白)
所有的學校預計在4月20日前都會恢復上學,高中和大學將延至5月10日全部復學,丹麥自3月1日以來,有將近6700例確診,和超過321人因新冠肺炎死亡
相較於其他國家,丹麥相當成功地完成了禁足令的考驗,丹麥的地理環境只有兩個實際接壤的鄰國,正好是採取不同防疫措施,卻都相當成功的瑞典和德國。
(法國總統/馬克洪)
最嚴格的封城禁足方式,必須持續到5月11日星期一
4月13日,將近三千六百萬法國人守在電視機前,傾聽馬克洪一個月之內第四次的電視演說,這一刻新冠肺炎已在法國,奪走了將近一萬五千人的生命,截至4月18日凌晨,幾乎達到了一萬九千的死亡人數,是全世界死亡人數第四高的重災國,延長禁足令是意料中事。
(法國總統/馬克洪)
5月11日起我們將逐步重新開放托兒所 小學 國中和高中
如果連奧地利都不敢貿然重新開學復課,法國在5月11日復課的決定,免不了引起很多疑問。
(法國France2 政治評論/Nathalie Saint-Cricq)
這個復課的決定,國家科學顧問委員會的意見很分歧,不認為這是一個明智之舉,可能會很複雜 很危險,但是總統認為有必要減少,因為禁足而深化的社會不平等,還有也是因為有很多家境清寒的小朋友,不上課就少一頓營養午餐可吃了
這是一個政治考量,大於公共衛生考量的困難決定,遠程教學所需要穩定的網路,和讓家裡每個孩子可以同時學習的電腦設備,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提供的,也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能力伴讀和指導作業。
(Juien Londeix)
即使盡量分段安排小孩在家上課,還是很難同時兼顧工作,工作變得很破碎,小孩也沒辦法硬是被塞進一格一格的時段裡
復課之後將讓更多人能夠重返工作崗位,儘早重法國停擺的經濟,不過5月11號復課,卻繼續關閉餐廳 咖啡館 酒店 電影院 劇院和音樂會的決定,也引起了很多反彈,但是馬克洪堅持重這些社交場合的前提,是大範圍的檢測。
(法國總統/馬克洪)
5月11日之前,我們將能夠檢測所有出現症狀的人,我們不會在法國對每個人進行檢測,這沒有意義,但是每個有症狀的人都需要能夠進行檢測,這樣才能可以進行隔離,醫護並由醫生進行監視
長期以來,法國人習慣於被告知,要為「世界上最好的醫療保健」付出高額稅,但疫情三月初爆發以來,法國人卻對於嚴重缺乏口罩,篩檢工具和防護器材感到沮喪,
馬克洪政府也因危機處理能力而倍受批評。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們準備好應對這場危機了嗎),顯然沒有,但是我們必須即時面對,在法國就像在其他地方,由於情況緊迫,我們不得不根據經常變化,而不完整的資訊來做出困難的決定
他改變了一個月之前,斬釘截鐵向病毒宣戰的口氣,婉轉地為多次今是昨非的決策翻轉道歉,終於承認無法速戰速決來克服病毒,最大的反諷是,被迫提早結束任務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竟然有50%的水手被感染。
(法國國防部長/FLORENCE PARLY)
一共進行了2010個測試,使我們發現了1081名確診感染的水手
這會是一場長期抗疫戰,但是曾經向病毒宣戰的豈止馬克洪。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們宣戰了
(美國總統/川普)
我們要速戰速決擺脫這場大戰
(英國首相/強森)
我們必須要以戰時政府來回應
(西班牙總理/桑切斯)
我們不可能單獨打贏這場戰爭
唯一沒有高調向病毒宣戰的是德國
(德國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
不 這個疫情大流行不是一場戰爭,國與國 士兵與士兵之間並沒有互相攻擊,這是一個對人類的考驗
低調的德國,也是準備最為充分的歐洲抗疫模範生。
(德國總理/梅克爾)
我們取得的成就是一個中間的成功,不多也不少,正如Rober Koch Institute研究所所長Mr.Wieler所說的,我要強調這是一個脆弱的成功,我們正在朝正確的方向發展,但我們沒有很大的空間
沒有沾沾自喜,只有比謹小慎微更謹小慎微的戰戰兢兢,沒有溫情喊話 只讓數據說話。
(德國總理/梅克爾)
如果我們假設每個人都感染1.1個其他人,那麼到10月,我們的重症病房床位將達到臨界點,如果該比率為1.2,也就是說多20%,那麼在5個人中,有1個人感染了2個人,另外4個人又感染了別人,那麼我們將在7月,達到衛生系統的臨界點,在我們從3個人感染減少到5個人感染之後,1.3聽起來並不多,但是到6月將達到臨界點,因此您可以看到我們的行動餘地有多小
梅克爾宣佈禁足令將延長至5月4日,面積在800平方公尺以下商店獲准開始營業,
並且將從5月4日開始,允許全國各地的學校逐步開放,但將調整為小班制教學,
並要完善校車及用餐等嚴密的後勤準備。
(德國Rober Koch Institute研究所所長/LOTHAR WIELER)
新冠病毒目前在德國的傳播率為0.7
德國本週四公佈的新冠病毒傳播率首次低於1,在封城禁足一整個月之後,聯邦衛生部長在週五正式宣佈,德國疫情已經獲得控制。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是 確實沒有人為此做好任何準備
也許是復活節效應,但是最受注目的懺悔不是在被封鎖的教堂裡,而是在歐盟議會裡。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的確,當義大利在一開始需要幫助時,沒有太多的國家即時伸出援手,是的,整個歐洲為此表示由衷的歉意
但是義大利人還聽得見這個遲來的道歉嗎?截至4月18日凌晨,義大利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兩萬兩千人
(新聞旁白)
義大利繼續收到中國提供的醫療防護器材,中國從疫情爆發的一開始就主動支援義大利,就像這些將會運往南部Pouilly地區的防護器材,還有來自俄羅斯的支援,普丁派出軍隊到倫巴底醫院協助消毒,獲得了醫護人員的熱烈鼓掌
歐盟對義大利的袖手旁觀,不但再次傷害了義大利,引起了義大利人普遍的失望甚至憤怒,讓質疑義大利,是否應該留在歐盟的極右派火力全開,義大利已經進入封城禁足的第六週,孔蒂內閣宣佈將繼續延長至5月3日。
(新聞旁白)
買本書或是配眼鏡,已有40天Fondi的居民沒有機會這樣做了,這個被標誌為紅色重災區的城市,一直到4月13日星期一為止
星期二開始,馬德里工地裡的機器重新啟動,在完全停工兩星期之後,西班牙允許非必要性的行業,在遵守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復工,可以返回工作崗位的,主要是建築業和製造業的工人。
(新聞旁白)
為了重新啟動經濟,但又要防止第二波的感染,警察和志工在大眾運輸系統裡,發送一千萬份口罩
(乘客)
這真的很棒,因為有人沒有口罩,要不然就是口罩很貴,這樣很好
西班牙的禁足令將繼續延長至4月26日,但是總理桑切斯放寬限制,允許部分行業在復活節後重返工作的決定,引發了各界的爭議,很多人認為為時過早,雖然感染率正在放緩,但西班牙仍然是死亡人數,僅次於義大利的第二重災國,截止4月18日凌晨,西班牙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直逼兩萬人。
(西班牙衛生部長/Salvador Illa)
的確,經濟活動在某些非常有限的行業中已經局部恢復,但我們仍處於禁足階段
如果歐洲大陸疫情普遍出現平緩的趨勢,那麼唯一的例外是,疫情還在明顯繼續升溫的英國。
(英國政府首席顧問/Patrick Vallance)
我認為本週將是困難的,我們會看到這個星期(死亡人數)將進一步增加
在英國政府首席顧問瓦倫斯本週公佈的圖表上顯示,英國幾乎完全複製義大利的疫情發展曲線,英國的人口基數和全球化程度,被認為將會成為歐洲新冠疫情最慘重的災區。
(英國外交大臣兼代理首相/DOMINIC RAAB)
緊急情況科學諮詢小組的建議指出,如果放寬目前採所取的任何措施,都可能會危及公共衛生和我們的經濟
英國臨危受命的代理首相拉布,在週四的緊急會議之後宣佈,全國封鎖禁足令將延長至少三星期,而且沒有任何鬆綁跡象,全力抑制疫情的擴大蔓延。
(英國療養院經理/Laura Simpson)
因為我覺得這簡直是欺騙,我們要照顧這些老人,但是我覺得這個病毒簡直就是把老人們全部消,我們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這件事發生
截至4月18日凌晨,英國的死亡人數已經逼近一萬五千人,但是這個數字只統計了醫院所累積的死亡人數,沒有涵蓋老人療養院的死亡數字。
(英國財政大臣/Rishi Sunak)
至於統計資料,完全沒有漠視療養院的企圖,我們正在和國家統計局一起努力,加速公佈這份資料,但是還不能保證什麼時候可以完成
何止英國,全歐洲療養院裡老人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下,被禁止兒孫探望的酷刑,讓他們都成了孤獨等待死亡的囚犯。
( Renee Martin)
媽媽 媽媽,她一定搞不都是怎麼回事,看到我戴著口罩,她自己也是
這些老人也是各國計畫解除禁足令之後,還要繼續被禁足的高風險弱勢族群,但是只要還有一口氣 只要活著,老人也可以是抗疫英雄。
(99歲英國退休陸軍上尉/Tom Moore)
這絕對是一筆鉅款,您永遠都不會想到這麼大一筆錢,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99歲的英國退休上尉摩爾老先生,在本周四(4/16日)提早完成了,在他4月30日百歲大壽之前,要在25公尺長的花園來回走100趟的目標,他最初只想為英國的NHS籌募1千英鎊,但是一星期之後,數字爆棚超過了2000萬英鎊。
(英國威廉王子)
這真的很精彩,每個人都受到他的啟發和被他的毅力所感動,我認為他簡直是一台個人籌款機器
這是新冠病毒令人憂鬱的愁雲慘霧之中,今年春天最好的消息,生日快樂 摩爾先生!
經濟與環境保護要如何兼顧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寰宇漫遊的團隊是在兩個星期前,接到總統府的邀請,想要做一個對談。府方的重點,是希望在蔡英文總統下星期出訪前,藉這個機會把蔡英文總統在外交上的理念,透過我們的節目跟大家做說明。
#蔡英文 #范琪斐 #外交政策 #出訪邦交國 #友邦 #動眼神經 #張嘉玲 #台美關係 #美中台關係 #中美貿易戰 #拚經濟 #國際新聞 #軍售 #國民外交 #民主自由 #台灣關係法 #台灣保證法
由於官方版本的出訪主要目的地是加勒比海友邦,但過境美國時間來回相加長達四天,我相信不是只有我而己,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會認為美國部分比友邦的部分更重要。所以這次我們在準備訪談時,我就確定了幾個主軸。
🔎第一:是蔡政府目前是否對美國太過傾斜?美國可信任嗎?川普可信任嗎?政黨輪替之後,美國的態度會不會改變?
🔎第二:是對中國,蔡英文上台之後,與中國關係倒退是事實,不管是那一邊造成的,蔡英文將來會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第三:是經濟,台灣在堅持民主體制與經濟發展中,一定要擇一嗎?🔎第四個主軸是如何看待我們與邦交國的關係。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主軸蔡政府目前是否對美國太過傾斜?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目前台灣跟美國川普政府的關係有多好,我在節目中以星等來評,現在是四顆星,馬英九時期是兩到三顆,改變的關鍵不在蔡英文,是在川普。是因為川普將美國與中國的夥伴關係轉成了對手的關係,刻意拉攏台灣。那這次蔡英文訪美,就是要看看台美關係是不是還是四顆星?
美方讓台灣總統來過境,一定會被中國抗議。美方會讓這位台灣總統來過境,多少有點背書的味道在,但又不能做得太明顯,把中國惹到翻臉。所以如果能過境美國本土,而且地緣上越接近華府,能見到的華府高級官員及國會高階議員的機會就更多,這是為什麼這次過境紐約是個big deal!
見到什麼人當然很關鍵,我的經驗是去之前,是一定不會講的,省得被中國知道了從中作梗。果然不管我怎麼問,她就講了些五四三,她還說了這個。
蔡英文:這幾年我們過境美國,在很多方面的待遇是有改善,那尤其是媒體新聞的同仁的採訪,也放寬了很多。
美方讓這位台灣總統過境多少有背書的味道,台灣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總統在美活動狀況,有助"外銷轉內銷",這對選舉造勢是有幫助的。所以不要小看這個記者發稿的放寬程度。再加上之前的軍售正常化及眾多友台政策,所以目前看起來台美關係是好,但可以延續嗎?川普下台之後怎麼辦?這是為什麼小英會一直強調台美友好是兩黨共識。
蔡英文:美國其實對台灣的友善,跟對台灣安全的關心,它是跨黨派的,換句話說它的兩黨,還有它的國會議員,還有它的行政部門,其實對台灣的友善是蠻一致的。
這就是在說川普即使下台,換了民主黨上台,美國目前的友台政策是有機會會延續的。另一 個問題是美國會不會只拿台灣去當壓制中國的棋子或籌碼,大家擔憂的是美國把台灣用完就扔,這個問題我們用不同方式問了二次。
范琪斐:那時候就有很多民眾會講說,你看…美國就是拿我們台灣當籌碼,可是我想這個棋子說,我想在台灣民眾的心目裡面,我覺得這個是很難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
動眼神經:美中貿易戰結束的話,妳覺得對台灣的角色,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蔡英文:台灣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因為它就是一個民主自由的標竿,從威權社會走出來的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而且它從過去的經濟相對融合的情況,在幾十年間,它變成是一個蠻成熟的自由經濟體嘛!那對很多的國家的發展來講,這都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這種典範的存在,對這個區域的穩定是有意義的,對很多的國家,它有一個示範的作用,台灣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本身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擔心自己變成棋子呢?
這是在說台灣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找到自己的價值,就不用擔心凡事沒有話語權,不用擔心會被人家用完就扔。在蔡英文的想法,台灣的定位與價值,就是…
范琪斐:我們最大的價值是抗中嗎?
蔡英文:我們最大的價值是證明,再大的外來壓力,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是撐得住的。
我拿在台灣很多人在講的以色列模式來做例子。以色列在中東站得住腳的起源,不是因為幫美國在中東做代理人,1973年的十月戰爭,以色列同時遭到埃及跟敘利亞南北夾攻,當時全世界以為這下子以色列被滅國滅定了,結果以色列竟然打贏了這場戰爭,把這些阿拉伯國家打得稀哩呼嚕,以色列為自己在中東的地位卡下來了,第二個關鍵是以色列總理納塔亞胡在2003-2005年當經濟部長的時候,發展出以色列國防工業領軍的經濟政策,這讓以色列能兼顧國防及經濟濟發展。以色列模式最厲害的地方是將它的危機轉變成它的優勢。這個模式有沒有問題?有!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中東危機降低時,賣武器的以色列經濟是不是就不好了呢?
但在台灣目前的狀況我們還不用去想這個藥丸副作用,先把藥丸做出來再講,這是為什麼蔡政府最近一直在強調潛艦國造的重要性,這是想要兼具國防跟經濟發展。
我另一個問題是民進黨一直強調民主自由,國民黨強調經濟發展,台灣選民似乎被強迫只能在民主跟經濟中選一個,我們真的不可能兩個兼顧嗎?
蔡英文:這個邏輯再重新轉一下,你如果沒有民主自由,你荷包守得住嗎?
范琪斐:可是沒有荷包的時候,也沒有民主自由。
蔡英文:任何的一個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會面臨到公平正義分配的問題,也一定會發生環境保護的問題,勞工的問題。
蔡英文這是自由派思維的說法。民主跟經濟如果無法兼顧時,那個要放在前面?蔡英文是堅持民主要放在前面,不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創造財富,而是放在如何公平分配財富。這個說法現在在美國在歐洲都有很多人主張。全球化是創造了很多財富,但這財富卻是極度集中,所以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改,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裡像桑德斯,華倫都是這一派。這一派說法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但這個說法也被保守派批評,餅都還沒做出來,只會吵著如何分餅。
另一個是有關全球產業鏈轉移對台灣是不是有利?我有這個問題很久了,川普要的是製造業回到美國,也就是美國這麼大市場,最好都是美國公司自己來做自己來賺。所以任何政府只要跟美國是出超關係的,他都看不順眼,這次G20之後,跟中國貿易戰只不過停下來喘口氣,他馬上回頭就說要懲罰越南。
蔡英文:兩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貿易的平衡問題,事實上我們跟美國的貿易或經濟的互補性其實滿高的,換句話說我們賣很多,其實我們也可以買很多回來,所以這個互補性是存在的,所以這種雙邊貿易的平衡這件事情,我覺得應該不是最困難的課題。
這個說法我還是覺得還是有些問題,川普主張的是單邊主義跟功利主義。他的重點是對美國有利,不是互利。所以在川普的心中,有任何國家跟美國的關係是所謂的互補關係,我還滿懷疑的,將來要跟美國買很多我想不是問題,但要賣很多的部分是我有問號的部分。
至於跟中國的闗係,我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習近平上台之後,基本上是拒絕與蔡政府對話,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處理跟中國的關係?
蔡英文:一方我們不挑釁,第二方面呢?我們要讓它不要有誤判,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為什麼當習近平講,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講清楚,另外我們當然也要對國際社會講清楚。
最後一個問題是我自己臨時加上去的,現在民主這個觀念,在全世界都受到挑戰,川普總統在美國國慶日才舉行了一個法西斯味道很重的閱兵,俄羅斯總統普丁才說自由派思維己死,我常常在想,像我這種把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看得這麼重的是不是在歷史站錯邊了,蔡英文是這麼說的,我以她這段話來作為我們今天整個節目的結論。
蔡英文:每個時代的民主都會接受挑戰,因為你會開始質疑,這個民主是不是一個好的民主,你這個民主是不是跟我的經濟利益是衝突的,可是我們都忘了一件事,民主也是需要進步,民主要接受挑戰,當你經過挑戰,再進化過的民主跟自由,其實它跟經濟,你要的那個經濟利益是不衝突的。民主自由不是就是這樣自然存在的,它是每一天我們都要去守護它、強化它,讓它能夠接受不同時代跟各種樣態的那種挑戰,如果你把民主當做是一個靜態的存在,沒有錯!民主自由有時候會撐不住。
范琪斐:那我撐得住嗎?
蔡英文:我們應該撐得住,因為以台灣社會,雖然我們常常會有一時的情緒的集結等等,但是它總是有一種集體的理性的存在,所以妳問我對台灣的民主,我還是抱持一個比較樂觀的態度。
經濟與環境保護要如何兼顧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口頭質詢─
▶去年開始討論的五大創新產業,是未來政府要發展的重點產業,其內涵是將西部的特定城市作為核心區域,卻獨缺東部發展的機會。在未來產業的推動過程中,要如何不重西輕東,兼顧東部整體產業的發展?政府對東部有什麼特定的規劃,可以讓整體的經濟發展與西部俱進?
▶深層海水產業的參與就業人口有限的,尤其這目前是以國營事業的子公司─台肥為主要參與對象。雖然已有一些初步成果,但是其衍生的相關產業、周邊效應並沒有讓多數東部居民受益,也沒有形成產業聚落。如果我們要依賴這樣的產業帶動,政府現在的作為恐怕還是不夠的。至於東部農業的六級化,本席已提過好多年,不過至今仍然看不到具體成果,包括產業輔導的過程;尤其缺乏二級的農產加工區塊;如今國內對於食品的安全、新農業的附加價值要求更高,連帶提高加工設施本身的廢棄物排放或是其設置符合國際食品的安全和標準,政府現在的作為都僅止於補助一些地方的農民團體或是一些小規模的個體戶,即使原民會也有提供相關補助,可是依然無法形成一個有高度附加價值的產業聚落,只造福少數東部農民,無法系統性帶動整體的附加價值及提升農民的收入。再者,農業觀光一直是東部最重視的,它同樣有成長的空間。如果未來我們國家整體資源的配置仍然以西部這五大創新產業為主,而忽略東部,就會加深整體區域發展的落差。
▶有關環保署署長宣示水泥產業退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政策。其實大家都支持污染性的產業退出國家公園,畢竟國家公園要以最高的環保標準守護,它的地質相對脆弱,其周邊環境也更需要我們珍惜。不過,涉及國家公園以外的區塊,當政府要進行整體產業的轉型時,如同西部面臨石化產業的轉型或是其他高度污染產業的轉型一般,政府要有配套規劃,包含長遠政策方向以及替代就業方案。尤其是長期從事該產業的勞工身負家庭生計責任,所以希望經濟部能詳加研議這個產業的相關退場機制、時程、轉型和就業等等事宜。早期東部的林業也很發達,後基於保護山林的政策,台灣的林業逐漸有很大的調整;現今的山區是禁止伐木的,而在林業退場時,我們也看到過往依賴林業為生的城鎮沒落;所以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如果政府要進行新計畫,尤其涉及到觀光產業或其他需要進行就業輔導、重新安置的部分,這真的要當作一個重點。
李部長世光:在國家公園內的部分,本就已經在逐漸恢復地貌等等的架構;至於國家公園外的部分,對於在地居民的工作轉型等等事宜,會列入考量,其轉型、工作規劃和產業調整都會是規劃的一部分,同時我們也會配合環保署一起推動。
▶業務報告並未提及電業法的修法時程和規劃方向。民間可以產電,但是不能賣電,因為台電是輸配電的壟斷機制;然而在世界上許多積極發展綠能的國家,他們的民間都可以售電,諸如德國、荷蘭等等;舉例言之,荷蘭農民可以將其設置風力發電機產出的電力直接賣給鄰居,並且能直接進行議價。在台灣,現行法律的相關規範使得民間自行投資小型智慧電網或小型能源再利用發電設施的誘因不足。對於民間自行售電或輸配電系統的非壟斷化、民營化、自由化,請問部長的態度為何?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不只有修法,還包括台灣整個電力結構的調整,刻不容緩。
李部長世光:電業法經濟部原來規劃明年初提出一部分的修訂,後因COP21 之後,減碳議題同時納入考量,行政院便將此放在節能減碳辦公室處理現正進行跨部會協調,所以這會牽涉到環保署和其他單位。關於電業法的修訂,民間售電必須和現行的電網結構能有所搭配,避免造成斷電的危機是電業法的修訂必須一併思考的,因此我們也會將台電的電源同時納入考慮。
經濟與環境保護要如何兼顧 在 要環境,還是要發展? - 天下雜誌 的相關結果
長久以來,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對發展的看法,針鋒相對--要幫助落後國家的最好方法,是經濟發展;但若不加小心,經濟發展會破壞環境,威脅未來。發展與環保 ... ... <看更多>
經濟與環境保護要如何兼顧 在 【SDGs】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一定互相衝突嗎?「藍色經濟 ... 的相關結果
經濟 發展與環境保護其實可以相輔相成,在海洋的領域尤其如此。 然而這需要一個前提:如果我們能一直維持珍貴的海洋資源生生不息。 ... <看更多>
經濟與環境保護要如何兼顧 在 環保跟經濟有可能雙贏嗎?她道出「循環經濟」的概念 - 風傳媒 的相關結果
因此,要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永續成長為雙贏目標,必須從政策誘因,從產業商業模式下手。 一般而言,如何評估一個企業是否實踐循環經濟呢?(相關報導: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