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看天下
【互補愈多,成功機會愈大?一張圖看懂台灣近年「併校說」】
繼教育部2015推出「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迎戰少子化,從過去「輔導學校退場」到「積極創新轉型」思維改變,連帶不少頂大積極聯姻。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強調:「陽明交大合校,將電子產業應用在健康醫療,透過結合,更能讓原本既有的領域,得到新的發展。」;高雄科技大學現成為國內學生人數第二多的大學,國際排名更一舉提升5名以上;新竹教育大學併入清大後,理工結合人文,創造學習火花。
🏫跟著天編一起來了解併校的威力!
📄「陽明交大」美國版 地方學校合併54年,竟養出11個諾貝爾獎得主
https://bit.ly/3tHWyMC
📄整併後橫跨9校區,陽明交大會是什麼樣的大學?校長林奇宏專訪
https://bit.ly/3sbZv86
--------------------------------------------------------------------------
每週固定於官網推出「理財五角課」、「服務一點訣」、「教育看天下」等專欄文章,讓你持續更新各領域重要趨勢,掌握致勝關鍵。
邀請你訂閱「#天下數位全閱讀」,不限次數閱讀天下文章,還能訂閱天下每日報、經濟學人、企業突圍各主題電子報,讓你有「識」無恐,面對未來各種挑戰。
現在訂閱全閱讀搭配週年慶方案,還加贈誠品禮券$300元!
>>https://lihi1.com/t6epz
#有識無恐 #天下全閱讀4週年 #數位閱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經濟學人數位版」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Facebook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hulan Youtube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心得] 2/26 二戰323分美加心得- 看板G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Re: [心得]幾本美國財經雜誌的比較- foreign_inv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閒聊] 經濟學人AM入帳短少- points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Re: [情報] 訂經濟學人雜誌送ib - points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激發了台灣人的愛國心! 烏克蘭頑強抗俄入侵經濟學人 - YouTube 的評價
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Facebook 八卦
有讀者分享了一篇文章給我,是網文作家 Jenny喬 在微信上寫的,主題是:「#那個走到哪兒都帶本書的人到底有多可怕?」談的是碎片化的數位時代下,重拾書本的重要性。我很喜歡,分享給你 😀
微信原文 https://www.gushiciku.cn/dc_hk/107675144
.
週末,約了個老朋友在南城吃飯,她沒車,所以只好我穿過大半個北京城去見她。平時上班我很少開車,一堵車我就心煩,生怕自己一個衝動被人拍下來成了反面教材。本以為週末交通狀況能好點,事實證明,我太低估大北京的堵車能力了。
一個小時的車程,開了整整兩個半小時,午飯直接變成下午茶,還好約的是一家帶簡餐的咖啡廳,要是火鍋店,就尷尬了。
等人,是一件多煩人的事兒,等過的人都懂。特別是在餐廳,一個人傻坐着,迎接你的是各種鄙視的目光。排隊的客人罵你浪費資源,服務員怕你要杯水坐大半天。
換作是我,可能手機都玩兒沒電了。
可人家倒好,我急急忙忙衝到餐廳的時候,她正坐在那兒認真看書,要拿筆寫寫畫畫。看見我,把書一合,微微一笑,説了三個字:“你來啦。”
當時,我腦海裏就一個念頭:這種同齡人比堵車還可怕。
.
我們倆認識快十年了。這十年裏,她變了很多,從單身變成了已婚,從小職員變成了管理層。可有一點一直沒變,就是走到哪兒都帶本書。
有一年,我們倆去美國玩,我背了個空箱子,打算去買買買,她背了半箱子書,説倒時差睡不着可以看。結果,回來路上,我買了一箱子衣服,她又買了半箱子原版書。
而且那些書比我的衣服還貴。
這些年,她在我心裏一直是個很特別的人,無論多忙,我都會找時間約她,就怕兩個人越走越遠。
可能每個人心裏都有這麼個朋友,説好聽了,叫標杆。説不好聽了,就是假想敵。我總希望自己能在某個方面超越她,哪怕齊頭並進也是極好的。
可她永遠是那種看起來和你一樣,你卻永遠追不上的狀態。她的見識永遠比你多一點,視野永遠比你寬一點。你説什麼,她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她説什麼,你都各種聽不懂。
有這麼個朋友,真是讓人悲喜交加。喜的是,她能鞭策你。悲的是,她一輩子在鞭策你。
.
羅胖在《羅輯思維》有一期講到,現在社會的文化資本。
他提了個問題,我覺得很受刺激:如果在一次聚會上,你遇見兩位女士,一個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談吐不俗,一張口就引用了《經濟學人》雜誌對英國大選的分析。另一個拿着很貴的名牌包,説的卻都是電視劇和明星八卦。
你覺得誰的社會地位更高?
我想了想,不説社會地位,至少對我來説,更願意和前者交往。這個世界上,知識量是很貴的。
説一個我最近幾年才圈粉的人:高曉松。過去,對音樂一點不感冒的我,總覺得高曉鬆就是一個寫歌的路人甲。可看了幾期《曉鬆奇談》,瞬間就圈粉了,覺得這人特別有文化,有見識,古今中外什麼都知道。
這就是羅胖説的一個人的文化資本,也就是談資。
説起談資,這些年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越和人聊天,越不敢聊。
班門弄斧真正的可怕之處,不是丟臉,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丟了臉。沒人會吿訴你,他們早就看穿了你,只會點頭微笑,然後默默嘲笑。
甚至有時候,你覺得自己知道得挺多的,可別人一問,就啞口無言。
最近,危機這個詞頻頻出現。其實不止是中年,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危機。這個時代的工作,可替代性太高了。你前腳提辭職報吿,還沒來得及緬懷一下,後腳就有人搬進你的工位。有一技傍身也不夠,因為技能這東西也靠不住。
現在都將就降維攻擊,就像電商攻擊實體店,別人一個技術分分鐘就能讓你的技能毫無用武之地。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因為這個世界上,連知識點都是不穩定的。
在職場混了這麼多年,我最恐懼的時刻就是遇見一個比我還內行的外行。當別人談論你最擅長的知識,還説得比你透徹的時候,怎麼可能沒有危機感?
這個時代,優秀者日益優秀,平庸者日益平庸。看着越拉越大的貧富差距,虧你還能心安理得地懶下去。
.
很多人詬病今天碎片化的閲讀習慣,所以也不欣賞那些走到哪兒都帶着書的人,覺得他們只是裝逼。
我覺得不是,至少在我看來,讀書沒有什麼時候讀,怎麼讀之分,只有讀與不讀的差別。因為讀書是一種態度。有些人在圖書館做一天刷微博,有些人在垃圾桶旁讀經典。
那些愛看書的人,除了保持競爭力,還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凡事想得開,煩惱特別少。
再説一個開篇那個書痴朋友的故事,有一年夏天,我們倆去南方玩,回北京的時候遇上飛機延誤。整整等了六個小時,整個候機樓都瀰漫着怒氣,我焦慮地走來走去,一會兒發微信給北京的朋友瞭解天氣,一會兒向空姐詢問狀態。可一旁的朋友悠閒地拿出一本書,要了杯熱茶,不言不語,不驕不躁,一副有書萬十足的樣子。
他一遇上煩心事兒,從不傾訴,也不抱怨,就拿一本書坐在咖啡館裏。別人diss他,批評他,污衊他,陷害他,他總是埋頭扎進書堆裏。真像羅曼·羅蘭説的:“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氣。”
《傲骨之戰》裏,Miya因為家庭的詐騙醜聞陷入媒體的狂轟亂炸時,她事務所的同伴Lucca,只給了她一個建議,找本書看,不要上網,不要看新聞。只是看書就好了。
這真的是我聽過最好的建議。
雪萊説,你越讀書,越能看見自己的無知。因為無知,才會對人心生敬畏,也才會對生命多出一點豁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順境時勇往直前,逆境時豁達堅韌,這樣的人,可能是你我永遠都無法打敗的對手。
一想到這兒,覺都睡不着了。
.
更多閱讀筆記好書金句 >> https://readingoutpost.com/
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本周經濟類期刊重點摘要
Economist(經濟學人)
封面故事(亞太版):你的國家需要我 疫情下的權力爭奪
全球頓失方向且人民亟需拯救 獨裁者在災難中看到機會
封面故事(北美版):疫情後的債務
要處理因應疫情所做的龐大支出 各國政府必須在刺激經濟和克制用度上找到正確途徑
新冠疫情恐讓富裕國家深陷債務負擔 且被迫做出監難的抉擇
汽車產業短期面臨危機而長期面臨衰退 如果有對的解決方案還是可以起死回生
波灣國家應該把外籍移工照顧的更好一點 不只為了人道也是實際需要
比爾蓋茲:新冠病毒會加速三大醫學突破 疫苗 自我檢測 抗病毒藥物
Barron's(巴倫周刊)
封面故事:新冠病毒帶領醫藥界進入數位革命
吉利德藥廠新冠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報告 意外被WHO在網上公布
新冠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不佳 吉利德股價重挫拖累大盤
新冠病毒疫苗問世時間恐比投資人想像的更久 專家稱最快2022到2023才有可能量產
失業補助請領的數字沒有動搖股市 期指在數據公布前或後都沒有太大波動
連鎖平價超市Target四月線上銷售大爆炸 但數字低於華爾街預期使得投資人也不滿意
疫情影響供給需求蘋果早預警三月季度表現不會太好 但六月季度的獲利可能更糟
美國的石油需求已經平穩 但供應量還沒有調整過來
美聯準會數據顯示經濟下行要結束為時尚早 金融機構工商貸款停擺 車貸與信貸都在下滑
商業活動即使解封也沒那麼快恢復正常 "我也得替我的員工和顧客著想"
Fortune(財富雜誌)
封面故事:疫情下的經濟
後新冠疫情時代 追蹤監視增加與隱私的減少將成為新常態
中國下一場新冠危機 全面封鎖經濟活動後的國家該怎麼恢復正常?
新冠疫情全球英雄25人 李文亮第一 馬雲第三 佛奇第五
向西雅圖和舊金山學習 這兩個城市抗疫成效遠比美國其他城市來的好
世界衛生組織稱 還有其他三種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美國實際的失業率已經超過20% 如今全美已經有2650萬工作崗位消失
別再提水產市場或蝙蝠 科學家認為環境政策的失敗為疫情爆發創造了溫床
德國汽車銷售據點"一早上一個人都沒有" 解封後商業活動正常化還要一段時間
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hulan Youtube 的評價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物聯網生存指南: 5G世界的安全守則」介紹
訪問編輯: 王正緯
內容簡介:
建立安全數位世界的第一本書
◎國際科技安全專家布魯斯‧施奈爾對未來趨勢的嶄新建議
◎CYBERSEC台灣資安大會主席吳其勳專文導讀
😈你開著車,突然收音機不聽使喚,接著是雨刷、空調、引擎……
😈 2016年,烏克蘭的高壓變電所被搖控關閉。
😈2017年的某個週末,全球有15萬台印表機突然開始印起各種嘲諷訊息。
以上這些,在這個萬物與網路高度連結的時代可能愈來愈容易發生。
在這樣的網路世界裡,我們該如何自處?
全面連結=全面的危險?
我們愈來愈依賴網路透過電子產品來控制現實世界,包括智慧家居、自動車、核能電廠與其他重要的基礎建設。在以上的前提下,依賴網路可能造成一些嚴重的後果,包括程式錯誤導致人身財產、交通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問題。這些危險的根源可能很難發覺,目前大部分對這類缺失的態度也傾向被動。作者在本書中進一步提出這些漏洞被武器化的可能性。在戰略考量之下,造成的後果是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會受到嚴重影響。
如何打造更安全的網際網路
在說明目前科技發展可能遭遇的問題後,本書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作者提出各種設計原則,希望藉此一併提升裝置、資訊、演算法、網路連結、網際網路甚至重要基礎建設的安全性。這些原則包括日漸受到重視的資訊透明度、各式情境下的責任歸屬以及功能性的修補。
作者簡介:布魯斯‧施奈爾Bruce Schneier
國際知名科技安全專家、密碼學家,以電腦安全與多項密碼運算法開發聞名,被《經濟學人》稱為「安全大師」。《達文西密碼》中亦有提及他對密碼學界做出的貢獻。學術與大眾著作等身,包括全球熱銷的《應用密碼學》、《當信任崩壞》、《隱形帝國》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Re: [心得]幾本美國財經雜誌的比較- foreign_inv | PTT職涯區 的八卦
(這兩種看英文版很傷荷包,就算: 是數位版也挺貴的,雖然我都有訂XD。 ... 簡單分享一下心得, Bloomberg的文章寫的面向與經濟學人不同, Bloomberg的文章常常是針對某人 ... ... <看更多>
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閒聊] 經濟學人AM入帳短少- points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八卦
各位好, 小弟二月訂的經濟學人印度一年數位版亞洲萬里通已入帳, 但原本12,000哩獎勵,實際只入9,000哩。各位有碰到一樣的問題嗎? ... <看更多>
經濟學人數位版 在 [心得] 2/26 二戰323分美加心得- 看板G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GRE應考日期及成績》 2016/02/26 二戰 分數323
《求學背景》 國立臺灣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英文能力敘述》 學測15,指考91,IELTS 8
《考試身份》 前期在職、後期全職
《考場地點》 臺中嶺東考場
《準備時間》 四個月
《準備教材》 美加講義、OG、Magoosh、經濟學人、紐約客
《各科分數》 Verbal:153分、Quant:170分、AWA:3.5分
自大學畢業後,出社會超過四年,工作領域與學術英文相去甚遠,面對此針對進入研究所
設計的考試,充滿不安全感,一開始只知道要考GRE甚至連其考試架構都不清楚;在申請
期限的緊迫時間壓力下,立刻選擇美加文教作為靠山,其老牌子的經驗與系統體現於完善
的老師、助教、工作人員及補課機制。
除了主攻美加補習班的材料,我另外選用了Magoosh作為輔助,也定期至圖書館選印雜誌
期刊如The New Yorker或Scientific American中有興趣的文章;並訂閱了數位版的The
Economist,因數位版經濟學人每篇文章皆有錄音,可於通勤或夾縫中時間收聽,增強語
感。
在計量方面,江璞老師所提供的大量題目為我主要準備方向。初次考試的計量不甚理想,
為求進步,我回到ETS-GRE所提供的Diagnostic Service(在作文成績出來後便可使用該
服務,強烈建議要考第二次的考生使用)觀看我所做的題目正確與錯誤部分,該項診斷服
務非常精準地將該次考試的考題重組為不同題型,如算術、代數、幾何與資料分析,並且
表列出難度等級和考生所花費的時間。在此分析下,可以針對錯誤的題型加強練習。自己
的心得則是老生常談地「千萬別輕忽做錯練習題的"觀念"」,因為通常該觀念會在正式
考試時以不同的面貌出來絆你一腳;如果沒有人可以討論練習題,則必須在訂正時自我對
話,好好釐清思路邏輯。
而Verbal部分因本身掌握度普通,尚有可加強之處,建議可補充觀看其他GRE高分同學之
心得。字彙準備方式是將蔡睿老師的單字整理表順過3至4次,因為每個人的字彙分佈圖不
盡相同(某人熟稔的字是另一人陌生的),故針對其中自己無法精準掌握的字彙使用英英
字典尋找解釋與例句,再三確認用法。閱讀部分,譚歆老師所強調的分析題型與搜索式閱
讀解題方法是面對Verbal時間壓力的一帖良藥。邏輯是將江老師所整理的題型練習過後即
上戰場。莫老師的字彙與專題課程真是相見恨晚,非常驚艷,圓熟的解題技巧與教學方式
,許多觀念於課後直接烙印心中。另外自己每日的例行公事便是課外閱讀一篇以上的自選
英文雜誌文章,查閱生字的解釋與例句與分析文章裡的佳句結構,摘要大意,並於翌日複
習。
以臺灣學生來說Verbal是最需攻克的部分,特別是時間,如何精準掌握自己的步調,是上
考場前考生必須清楚自我了解的事項。另外,每個人的學習方法必定不同,專長不同、術
業有專攻,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組合即可。祝福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
※ 編輯: kokoyuyo (61.230.102.118), 05/04/2016 15:48: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