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放四天端午連假了捏~~~
大家有做好連假規劃了嗎??
我還在煩惱要帶小雞毛去哪放風
(有種放假比上班累的預感.....)
<<<置頂文有做愛心兼抽獎活動喔~>>>>
記得 按讚+分享+留言 https://goo.gl/gokPsn
#附上今天盤面重點
@本周突破整理區轉強(漲幅)
辣 椒 ▲46.6% 聯發科 ▲8.47%
今 皓 ▲16.7% 東 陽 ▲7.56%
大 成 ▲14.8% 宏 碁 ▲5.96%
廣 達 ▲8.66% 統 一 ▲4.50%
@本周高檔轉弱 (跌幅)
立 積 ▼6.50% 今國光 ▼4.17%
美 律 ▼5.71% 宸 鴻 ▼3.20%
康 控 ▼4.98% 尖 點 ▼2.94%
正 文 ▼4.47% 大立光 ▼2.01%
@下週國內外大事
5/29(一) 美股休市
5/30(二) 台北國際電腦展
5/31(三) 德太陽能技術展
法說會:立積 卜蜂
6/01(四) MSCI權重調整生效
聯準會公布褐皮書
法說會:第一金
6/02(五) 美腫瘤醫學研討會
6/03(六) 端午連假彈性補上班
@下周重要股東會
5/31(三) 南僑 超豐 上緯 台微體
6/01(四) 台苯 環宇 數字
6/02(五) 健策 榮剛 智寶 所羅門
互動 家登 新產
@蘋果i8手機新功能
機 殼 3D玻璃機身
面 板 十周年款將採用OLED
螢 幕 由16:9改為18.5:9
指紋辨識 無HOME鍵 改在螢幕辨識
相機功能 紅外線感測器提升畫質
臉部辨識 導入3D結構光模組
充 電 導入無線充電功能
@台積電技術論壇重點
先進製程 7奈米明年試產 5奈米後年
四大平台 行動裝置 高速運算
汽車電子 物聯網
研發投入 支出、費用、人員創下三高
蘋果合作 會中預告iPhone 8三大變革
東森財經
東森新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民進黨政府鴨霸關掉中天新聞台,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再次成為焦點人物。他在一次聲援中天的群眾活動中自稱是「誤入叢林的小鬥犬」。他出生於1957年,不年輕了,論經營企業也有45年,絕非「小鬥犬」,但他絕對是一隻鬥犬。這隻鬥犬誤入政治叢林12年,繳了不少學費,但他意志堅定,學習...
統一超股東結構 在 廖廷娟 Facebook 八卦
要放四天端午連假了捏~~~
大家有做好連假規劃了嗎??
我還在煩惱要帶小雞毛去哪放風
(有種放假比上班累的預感.....)
<<<置頂文有做愛心兼抽獎活動喔~>>>>
記得 按讚+分享+留言 https://goo.gl/gokPsn
#附上今天盤面重點
@本周突破整理區轉強(漲幅)
辣 椒 ▲46.6% 聯發科 ▲8.47%
今 皓 ▲16.7% 東 陽 ▲7.56%
大 成 ▲14.8% 宏 碁 ▲5.96%
廣 達 ▲8.66% 統 一 ▲4.50%
@本周高檔轉弱 (跌幅)
立 積 ▼6.50% 今國光 ▼4.17%
美 律 ▼5.71% 宸 鴻 ▼3.20%
康 控 ▼4.98% 尖 點 ▼2.94%
正 文 ▼4.47% 大立光 ▼2.01%
@下週國內外大事
5/29(一) 美股休市
5/30(二) 台北國際電腦展
5/31(三) 德太陽能技術展
法說會:立積 卜蜂
6/01(四) MSCI權重調整生效
聯準會公布褐皮書
法說會:第一金
6/02(五) 美腫瘤醫學研討會
6/03(六) 端午連假彈性補上班
@下周重要股東會
5/31(三) 南僑 超豐 上緯 台微體
6/01(四) 台苯 環宇 數字
6/02(五) 健策 榮剛 智寶 所羅門
互動 家登 新產
@蘋果i8手機新功能
機 殼 3D玻璃機身
面 板 十周年款將採用OLED
螢 幕 由16:9改為18.5:9
指紋辨識 無HOME鍵 改在螢幕辨識
相機功能 紅外線感測器提升畫質
臉部辨識 導入3D結構光模組
充 電 導入無線充電功能
@台積電技術論壇重點
先進製程 7奈米明年試產 5奈米後年
四大平台 行動裝置 高速運算
汽車電子 物聯網
研發投入 支出、費用、人員創下三高
蘋果合作 會中預告iPhone 8三大變革
東森財經
東森新聞
統一超股東結構 在 李昆霖 Facebook 八卦
這篇文章及影片,分享給各位有志於經營品牌的經理人及老闆們。
我們在學習做品牌的這條路上,學到最重要的是位階的哲學。
以品牌管理來說,最高到最低的位階排序是品牌層級->系列層級->產品層級。
在這三個位階中,品牌最高,產品最低。 所以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所有的產品必須top-down由上往下,遵循Brand Identity(品牌識別系統)一致性的開發。
雖然產品在位階的最底層,但不代表產品不重要,因為消費者是透過「產品」來了解「品牌」的。
如果你要塑造一個長久的品牌,你必須非常清楚你的品牌核心價值是什麼?有什麼願景,甚至是什麼個性?但這些東西都非常「形而上」不容易理解,必須透過具體的產品來理解。
所以,當你的產品線各自為政,更糟的狀況是違背品牌的核心價值,那就非常糟糕了。
你的品牌會看起來一片模糊、越長越歪。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看都不同。
我們以前並不懂這一點。我們也犯過錯,過去的開發邏輯是bottom-up(由下往上)的產品導向,會依每年流行的趨勢而開發產品。但卻沒有顧慮到新產品跟既有的產品是否有一致性、品項是否重疊,也沒有考慮到包裝設計是否依循品牌識別系統。
應該是說,我們以前根本不知道有品牌識別系統這件事情的存在。直到越來越深入歐洲市場,才發現以一介台灣品牌,我們的認知還不足以跟那些玩了幾百年的品牌前輩競爭,必須回頭好好準備,才有本錢競爭。
經營品牌就好比管理花園,雜草與繁花並開;識別系統這些都是修剪工具,但我必須說,並非手上握有工具就能飛天,但沒有工具也不勤加打理,花園必定頹圮。
我們的花園最近打理得還不錯(Booking後面那座花園也是),面貌也越來越清晰有力。
大概是因為如此,最近收到比較多大學企管研究所的演講邀約,我會針對這兩年整理品牌的經驗來分享。
如果有任何學校系所有興趣想聽這方面的演講,只要規模超過百人,都歡迎寄信給我那個閒閒沒事幹的助理小周:chou@jolacare.com
比起企業內訓,我對分享給學生比較有熱情,不只是因為青春的肉體,而是因為大部份的企業組織結構已經很難撼動很難改變,這點相信有在上班的人都比我清楚吧。
老婆剛剛有點煩惱的問我,這二年總共花了上千萬元的品牌顧問課程就這樣毫無保留的分享出去,被大家(包括同行)學光光了怎麼辦?
我跟她說,其實做品牌不難,只要堅持做對的事就可以了,但這個世界上能夠堅持做對的事情的人並不多。
「但要是大家真的都把我們這些功夫學會了怎麼辦?」愛妻問
「我們再更進一步,更成長就好啦」我這樣安撫她
我想,就是我這樣的胸襟,我老婆才會無條件的這麼愛我並且支持我們走品牌這條不歸路
大家午安,我是腦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在10/5的【非常股東會:李布蘭汀】短講的節錄。
內容是我經營品牌的哲學,因為你們都是很關心提提研發展的粉絲,因此我想讓你們知道這一兩年經營團隊做了些什麼。
重點是,我覺得這段我講得滿好的。
這半年來,常看到很多人在粉專留言詢問:
「請問竹炭皂什麼時候會再出?」
「為什麼極輕絲停產了?」
「精華液也停售太久了吧!敲碗!」
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因為提提研過去這一年歷經產品線的大幅度重整,我們不確定有哪些商品會留下來,哪些會被淘汰。
這支影片,就是我們找到的答案。
如果你對心愛的商品無限期停售,而對我們有一些埋怨一些不解,我誠懇地邀請你看這支影片,並希望能獲得你的體諒。
體諒我們想整理好品牌的初心,體諒我們為了呈現最好的商品給眾多消費者的不理性堅持。
不理性不是隨便說說,堅持是要付出代價的,而我們付出了七成的營業額作為代價。
通常一家公司的營收是靠著產品的品項/SKU而堆疊起來的。當我們的產品的品項刪到只剩下20%時,隨之而來的是營業額也應聲下滑到只剩下原本的30%。
是什麼讓我下這麼激進的決定?是我腦袋燒壞嗎?
不是的,雖然我看起來瘋瘋癲癲。(?)
而是在網路電商以及實體通路取得成功之後,我並不滿意,反而開始反省提提研的缺點還有太多,面對台灣擅長削價競爭的市場、品味越來越高的消費者、國外行銷預算無上限的品牌航空母艦,我們必須進行品牌重塑才能存活下去。所以我們請來了專業的品牌顧問團隊,在過去這二年密集的輔導我們。
品牌重塑不只是換換商品包裝換換logo這麼簡單,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刪減品項,讓品牌更清晰。而偏偏這一點,是所有企業主的痛處,大家都不太敢去碰,所以才會出現「台灣人不太會做品牌」的謠言。
但這件事很正常也很符合人性,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開發新產品,而且通常是開發新品的速度會快於淘汰舊品的速度。
但,一旦開發部門沒有核心理念地開發新產品,設計也沒有一致性時,長時間累積下來,產品的品項會讓人眼花撩亂。不只是庫存管理上變得複雜,品牌定位也會變得模糊。
為了讓品牌定位明確,我們重新定位提提研是「#國際級面膜專家」,所以我們先把全部非面膜的品項全刪除(像是膠囊、精華液、洗臉霜、手工皂、乳霜),即便這些是受歡迎的產品,但他們跟品牌的定位不符合,所以不適合放在提提研品牌底下。
接下來我們做了更大膽的決定,把功能重疊的產品刪除,只留下能給消費者最好體驗的產品。於是最後,我們竟然從五十個產品刪減到只剩十個。
這就是做品牌的取捨,當我們失去了過多的產品品項與營業額,我們卻得到了清晰的品牌。
當我們把保留下來的品項做了內容升級和包裝重整,並且重新再上架時,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只要聚焦在20%的品項,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打群架的效果,業績很快就回到原本的水準。
重生之前,必先浴火;先有大破,才有大立。
如果你的公司陷入SKU的迷思裡,希望這支影片能給你一點啟發。
如果你個人面對取捨的難關,希望這支影片可以給你一些勇氣。
也請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謝謝大家。
#提提研
#征服法國的台灣面膜
統一超股東結構 在 hulan Youtube 的評價
民進黨政府鴨霸關掉中天新聞台,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再次成為焦點人物。他在一次聲援中天的群眾活動中自稱是「誤入叢林的小鬥犬」。他出生於1957年,不年輕了,論經營企業也有45年,絕非「小鬥犬」,但他絕對是一隻鬥犬。這隻鬥犬誤入政治叢林12年,繳了不少學費,但他意志堅定,學習很快,「中天新聞台」也許會消失,但「中天新聞」會挺下去,讓無色理念發光發亮。
蔡衍明是成功的商人,霸氣、率真、講義氣、思考不受框架限制。他出身後火車站富商家庭,父親吃過白色恐怖苦頭,年輕時支持黨外,在台灣賺了第一桶金,90年代到大陸投資設廠,成為第一批西進台商,跟著大陸黃金30年賺了大錢,成為台灣首富之一。台灣人重感情,賺了錢就想投資故鄉,造福鄉親,初期投資飯店餐飲,也賺了錢,經營企業連戰皆捷。
後來因緣際會買電視台,誤打誤撞連帶買了《中國時報》,卻渾然不知「媒體即政治」,闖進政治叢林吃了不少苦頭。入主中時集團,正如他自己所說,只帶了長子進入,其他完全尊重既有班底,初期尚能相安無事。
但《中國時報》有自己的報性與獨特的組織文化,蔡衍明經營企業一路順遂,也有自己的理念和風格,更不懂如何與新聞人溝通相處,大約1年後開始發生文化衝突。
《中國時報》長期與《聯合報》並列兩大報,內容相對較開放,對台灣民主化有貢獻。余紀忠先生文人辦報,輕視組織管理,自己找能人幹才,給最優厚薪水與獎金,重要新聞自己指揮編採,主筆室擺張辦公桌坐鎮指揮。直接領導的風格養成編輯部人人頭角崢嶸的特殊文化,報社充滿自由主義、反權威色彩。
蔡衍明第一次和報社中層以上主管會面,就有人挑戰他的政治立場,詢問未來《中國時報》是什麼顏色?形同要他交代政治立場,已預告遲早難免發生的文化衝突。
他受正統國民黨教育長大,自認為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到大陸拚事業30年,又見證大陸經濟社會神速的進步,更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希望中國富強。但台灣政治環境變了,不再是他成長時那個鼓勵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社會,「親中」成為政治不正確。
大陸應尊重台灣人感情
他認為兩岸和平、合作最有利,台灣不需要敵視大陸,大陸應尊重台灣人的感情,誠懇幫助台灣發展經濟,讓台灣人日子過得更好,兩岸就可以漸漸融一。素樸的「無色」理念,看在反中人士眼中,卻成為「賣台」。他們連結他的政治觀點和在大陸賺錢兩件事,輕率認定「拿共產黨的錢、幫大陸辦事」,卻拿不出任何證據。
他接掌《中國時報》的所有風暴,都源自這二點。第一,頭角崢嶸的《中時》文化和賺錢企業家之間的文化擦撞,一些舊人不服紛紛拂袖而去。而《中國時報》是個大報,動見觀瞻,內部衝突外溢效應,讓討厭在大陸賺錢台商的人抓到機會,加碼攻訐蔡衍明「親中」、「賣台」,加上幾個政治立場鮮明的幹部,離開《中國時報》後,以親歷其境的身分加油添醋提供素材,更讓人百口莫辯。
經過這次中天新聞台關台事件的衝擊,一些真相漸漸浮現。所謂旺旺中國每年領取「補助款」,其實是大陸對企業的獎勵補助,所有中外企業都依法領取,並非獨厚旺旺中國,而旺旺中國和旺中媒體集團是兩家公司,前者是香港上市、大陸營運的公司,後者是台灣媒體集團,同一位董事長,但股東結構不同、法遵不同。
關台風暴過程中,曾有民進黨立委企圖打「國安牌」置中天於死地,在立法院質詢國安局,要求說明旺中集團和大陸是否有不法關係?國安局明確回答,中天換照無關國安問題,NCC主委亦有類似陳述。民進黨完全執政將近5年,蔡衍明有任何不法,老早查清楚了,「紅媒說」可以休矣。
社會大概都認定蔡衍明是統派,其實未必準確,這牽涉到定義問題,什麼是統派?2014年蔡衍明在上海主持《旺報》舉辦的「創富論壇」,在開幕演說中主張,應該用「融一」取代「統一」,先促進兩岸融合為一體再談統一。請注意,這是在大陸的演說,是對北京當局的建言。
兩岸融一可以過好日子
回到台灣,他多次在報社主筆會議進一步說明,「融一」是漫長的過程,大陸要心靈契合、和平統一,就是代表要讓台灣人心甘情願接受統一,何況「統一未必代表統治」。但台灣不能逢中必反,不能追求法理台獨,要讓大陸對統一不感到絕望,善用兩岸融合的進展,讓台灣人日子過得更好,這才是台灣的最佳策略。他倡議「無色覺醒」,簡單說,就是不藍、不綠、不紅,從人民角度思考未來。請問,這是統派嗎?
論媒體老闆介入編輯台,先不談法理爭議,德國歷經多年憲政層次的辯論,最後肯定媒體老闆身為媒體一分子,也有權力分享媒體所擁有的新聞自由。就個人所學所知與實務經驗,全世界、全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恐怕沒有一個媒體老闆不介入編輯台。
再看看眼前各電視新聞台老闆,誰不介入編輯台、介入政治,遑論民進黨政府毫無遮掩介入媒體,甚至操控NCC委員提名,把獨立機關變成手中玩具,不但介入媒體,還進一步剝奪反對方媒體經營者應有的新聞自由,合理嗎?誰更對不起受播大眾?
這隻鬥犬霸氣,但願意溝通,也能夠溝通,他的見解常常很跳躍,有時超前思考太多,讓人直覺不可思議,深思卻感到有道理,有助突破思想框架。
蔡衍明常說「碎碎念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他表達很直接,不習慣的人容易受不了。但他主持會議從來沒有會議紀錄,也不追辦,幹部各自心領神會,微信群組更多是屬於「盍各言爾志」的性質。
這才是真實的蔡衍明。
(作者戎撫天為中國時報總主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