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三立記者報導柯文哲「擦槍走火」的新聞,被北市府發言人黃瀞瑩指稱「希望不論媒體或外界,能看待市長談話的重點,勿過度解讀,對於三立新聞以標題帶風向,引起香港部分意見領袖的誤會,北市府表達強烈抗議」
仍然無畏懼北市府和柯文哲帶風向的發言,在蔡英文接受訪問時,勇敢提問,「關於香港的事情,柯市長昨天說這整體事件是擦槍走火,那今天他也再度重申,他覺得自己並沒有失言.總統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蔡英文則回答,「我想這件事情畢竟涉及到政府的執法人員的用過當的手段,造成人民受傷,這件事情,其實我們還是要以更嚴肅的態度來面對。」
不得不稱讚一下,三立記者的專業精神,還有道德勇氣.
雖然說,許多人認為媒體經常製作假新聞,但事實上,政治人物,尤其是柯文哲和其團隊,本身更擅長製作假新聞,不僅製作假新聞,還能反指他人製作假新聞,可以說是假新聞的大宗製造中心.
柯文哲製作假新聞的方式,就是所謂自欺欺人,竄改語意,話說出口,發現苗頭不對,立即更改自己的意思,說我是另一個意思,其竄改的方式,超乎常人的價值判斷,並藉由Kofan2400的逐字稿和散播壓力的方式,把假的凹成真的,於是,照實報導的媒體,就被迫吃了虧,反而還必須更正,然後,被罵是假新聞.
這種純粹的謊言,可以說是說謊的最高境界,例如,兩岸一家親和九二共識被汙名化,柯文哲說是口誤,並稱自己想表達的是「標籤化」,然後要媒體更正.
「事後竄改」或者「事後反悔」,是他一貫的伎倆,柯文哲講的話不能代表柯文哲,通常他喜歡語出驚人,針對別人進行攻擊,如果沒人反應,那我說的為真,如果有人反應,或得到不良的影響,那你們聽得為假,我可以隨意更改,你必須探求我「真正的意思」,以我的意思為準,而我的意思卻可以隨著時空場景變換.
柯文哲接受鳳凰衛視專訪,說「我跟你講,第一點,蔡英文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說,如果她繼續當,兩岸到底要怎麼解決?這是她要回答的,因為,弄得太僵了.我跟你講,華人...我們都是Chinese中國人很愛面子的國家,你這樣給人家,大聲小聲…」
Kofan2400居然可以用諧音添字,「都是」變成「都說是」,表示柯文哲說的是「我們都說是Chinese中國人」,這已經非常勉強,北市府居然事後澄清為「市長柯文哲於接受專訪時內容應為『華人或Chinese中國人,他是一個很愛面子的國家,你就是要跟人家大聲小聲』,從未提及『我們都是中國人』等字眼.」
居然把前面「都是」都去掉了,「我們」也去掉了,變成了「因為這個弄得太僵了,我跟你講華人或Chinese中國人」並且強塞進原新聞內容下面.
仔細看他的訪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7EdBUQLcog
柯文哲確實有說「都是」這兩字,至少「華人喔,你知道,我們ooChinese中國人」,至少前面oo兩字必然有東西存在,北市府卻把它四捨五入掉了.
柯文哲非常擅長這種「微言大義」,並且自我欺瞞,不只覆水可收,也正因為由於他可以竄改來源,所以經常使人陷於錯誤,他充分利用測不準的原理,讓自己的話語變成是空的,然後隨時變更反咬其他人,「你們都聽錯了...阿北的意思其實是」,這是Kofan經常說的台詞,他們其實也是經常被欺騙的對象.
長期這樣竄改自己的話語,矇騙自己也矇騙別人,其實很容易導致心靈不健康,這是一種心靈防衛機制,也是陷害他人的武器,更是挑起紛爭的開端.一個人若連自己的講話都不穩定,並經常改成全然不同的語意,久而久之,自己也會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又因為經常使人誤會,或者指控他人「誤會自己」,其他人也不會相信他在說什麼,因為他說的話可能是沒有定性和常識可言,就像是在說火星語.
語言與對話是互相的,意即,你說話的人,可以詮釋一部分,但聽的人,也有資格詮釋一部分,在對話過程之中,建立在彼此一定程度的默契和信任之上,至少必須符合語意常識,絕非單方面的,指鹿為馬,要人強加接受.
說錯話,那就是失言,說錯話,還能怪別人,要相信自己的「不為真」,那基本上,就是推卸責任以及詐騙了.
以柯文哲口中對於反送中被開槍的學生,以「擦槍走火」形容,被指涉的群集,香港人周庭、黃之峰立即反映,周庭指正「柯文哲市長,這不是擦槍走火」,黃之峰說「以擦槍走火來形容港警意圖謀殺,實在是對中槍學生的侮辱.該名學生仍在醫院,情況相當嚴重,柯市長,你欠他一個道歉.」
令人詫異的是,2400居然去洗版人家臉書,拿著薄弱的逐字稿,要他人體會他們的文哲.
文哲的逐字稿,怎麼看,都無法澄清他指涉香港學生被槍擊的事件是擦槍走火.
「第二點,作為人類總是關心另外一個人類的安危,醫生的立場…,今天早上幕僚跟我報告,我第一句話是問說那個打到有沒有生命危險?有時候職業病,就會問說是打到哪裡,不過這樣,一個學生被警察開槍,這聽起來就很聳動,我們還是關心那個學生的健康安危,不過還好聽說沒有生命安危,但是這樣,這種紛擾一下去難免擦槍走火,所以我覺得這實在很危險,如果昨天那個學生被打死,哇,今天一定是世界頭條,所以有時候北京政府在處理香港問題還是要面對問題.」
柯文哲事後又稱「擦槍走火不是在講個案」,但後頭卻是在指稱「如果昨天那個學生被打死」,若不是講個案,那是在講哪一案?若是在講通案,把港警大規模的暴力行為,無論是攻擊孕婦、射擊印尼女記者使其失明、又或者是用布袋彈射擊女救護員,這些,都維持他語意的整體不變-其他人的反駁也不變,這些都不會是「擦槍走火」的「意外」.
事後,柯文哲情緒性的說,
「我還是這樣講,台灣這種媒體帶風向,我還是非常不屑.」
他先前才將反送中引導至高房價的問題,也就是中共一致的口吻,如今,又帶風向是擦槍走火,媒體引用他的話語,供人檢視,具有十足的正當性,哪怕所引用的,是他見不得人的那一句.
如果媒體都照著他擴大的「斷章取義」,凡不利於我的,皆是斷章,凡有損於我的,皆不能取義,按照這種標準,媒體要嘛一則新聞,全部貼滿他的逐字稿,妨礙讀者閱讀,要嘛,皆只能報對他有利的,「斷章取義」在眾人認知的語意中,也有客觀的標準,柯文哲這樣超過負荷的標準,只要媒體呈現他的言論,都是斷章取義,因為和其他被檢驗的政治人物一樣,媒體都只能報導他們的關鍵的、主要的言論,它們都是「部分」.
柯文哲並且說文解字起來,
「香港這種紛擾不解決,意外一定會繼續發生,所以他才講,如果那開槍打死人,這個不得了,『所以是這樣,那個是開槍走火不是擦槍走火,擦槍是你在清槍、當過兵的才知道,清槍什麼才有擦槍走火,那就是開槍走火,我講的擦槍走火是指在一連串事件當中常常會有意外發生,我還是這樣,三立你要這樣搞我是非常不高興.』」
柯文哲無論跳針開槍走火還是擦槍走火,文意都不變,就是他把香港反送中黑警暴力事件定調成意外,而聚焦在開槍還是擦槍更顯得其心中焦急感還有國文造詣不足,因為後頭都有「走火」,走火就有意外成分,柯文哲言下之意,即是我的「擦槍走火」不是「開槍走火」的那個事件,被開槍走火是那個學生,而我說的是「擦槍走火」,就不是那個學生.然而,在他的說話上,不管前言後語,擦槍走火都在對應那個學生,而「開槍走火」也很少這種用法,跟他當不當兵沒關係.
我們看柯文哲的行為,就像一個不斷在自我否定的人,為了免於被批判,又想影響別人,所以他是個「無責任的說話者」,做錯事,說錯話,不斷運作心理防衛機制,強調「我沒有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不曾說那種話」,那麼,他到底意思是什麼?在說誰?就像個迴圈,擴大否定不該否定的,連他自己的話語原意都否定掉了.
柯文哲曾經為了兩岸一家親道歉,其市府團隊事後又否定「不是為了兩岸一家親道歉,而是為聽到這一詞感到不高興、不悅的民眾致歉.」事後國台辦立即表示「對澄清注意到了」,國安會a、b講稿事件,又稱國安會「放我一個人對付阿共仔」,事後被發現送去的稿子有兩個版本,送給國安會的是一份談參,裡面沒有兩岸一家親,那是他自己加上去的.
有記者揭發此事,反被攻擊是造謠抹黑,被Kofan霸凌,然後失去工作.
語言和言語,其既定的規則是這樣,並不是你說了什麼,就是什麼,還有其責任歸屬;當你說話的時候,必定有參考眾人意識形成的感知,起碼,由感知締結的常識,這是基礎的,否則,便是無意義的嚎叫而已,或是,鸚鵡式的語言.
當你透過這一層,話語必然也會得到眾人的檢驗,在眾人之中,與常識裡,會得到什麼樣的理解,然後,再透露給對話對象,或所指涉和牽涉的,聆聽到的、被影響的對象.
被接收的對象,有其解讀,這個解讀就是構成你話語的一部分,依據眾人感知,產生的解讀,也是一部分,如果你更改自己的意識,就不能去更動被動影響的人的想法,或將責任推給他們,甚或去更動常識,更動語境、語法、語用,在對話中,說話的人,要負較大的責任.
如果你不想要負這種責任,只想要單方面完全得利,完全不能由其他人去解讀,那你最好自己一個人對著牆壁說話,這樣,你就會得到一個「只有自己的語言」,可以隔絕眾人的成分,聆聽者的成分,只有自己能定義的語言,不需要其他人的理解,或在你的言語詮釋中佔有一席之地.
當你應對眾人的想法,所發出的語言,是不能因為自身個人利益,去任意更動的,無論是去更動自身「設想他人理解的能力」,或是試圖去更動「眾人實際理解的情形」,都會讓自身的話語邏輯產生嚴重的矛盾.
眾人理解到的事實和價值,你說「我理解到了,我當時就是如此」,但實際上,你當時並非如此,如此,說一個謊,就必須用更多的謊來圓,為了一圓你當初沒做到的,一群人就必須被迫聽錯,因你話語受傷害的對象,反而變成「你不准要求道歉」,然後變成「隨意指控的人」.
柯式的謊言,有兩種情境,一是「語意的悖離」二是「虛假的而且有害的關心」,隨意解釋事實,事後又反悔,企圖使人陷於錯誤,而只為了成就他自身的「我沒有錯」,對於侮辱不但沒有道歉,反而對當事者(香港反送中的關係人)進行雙重侮辱.
「虛假而且有害的關心」,就是假意關心受槍擊的學生,事實上,順道要人收下更惡毒的篡改事實.
「我一再呼籲,年輕人會不滿、會上街頭,一定是他有憤恨,據我所知,香港的高房租高房價,這已經變成階級剝削,所以我們看香港要想說台灣的高房租高房價要小心,所以絕對不要相信說 200 萬人,一個 700 萬人的地區有 200萬人為了一條法律上街頭,不可能啦,一定是有一個潛在的憤恨不平.」
他藉機偷渡自己的觀點,否定著,稱「反送中不是為了反送中」,而且「絕對不要相信」,是為了個人的私憤和利益,並和中共口徑一致,把風向帶到「高房租高房價」,和他們訴求無關的議題,企圖轉移焦點,並且要「台灣小心」.
也就是說,對話責任歸屬移轉,原本是中共對於民主的踐踏,承諾的毀棄,乃至於使香港人陷於恐懼,剝奪他們的自由,在台灣島內,就是中國的統戰侵略,本是親中人士應該懼怕的事情,變成是,蔡政府可能會引起的,因房價導致的民粹行為,於是,中國幹的事,反而是蔡政府要負責.
一個700萬人的地區,當然有可能為了一條法律,200萬人上街頭.
柯文哲收割的白色力量,使他當上市長的原因,洪仲丘事件,即是為了一條法律上街頭的.
洪仲丘因軍中霸凌,導致熱衰竭致死,在那時,范佐憲、軍檢以及八卦版上一干9.2,把事實導向「意外死」,軍檢包庇加害人,甚至在洪姊姊公布錄音檔後,檢察長曹金生脫口「我覺得我們被她(指洪姊姊)突襲啦!」,引起了眾怒.
曹金生對16支監視器80分鐘關鍵畫面消失,不斷跳針「沒有畫面」,被譏為「國防布」,因此,人們發起了1985公民運動,身穿白衫,是真正的「白色力量」,並導致了立法院通過軍事審判法修正案,是為「洪仲丘條款」.
2013.8.3「萬人送仲丘」,令人動容.
而今,柯文哲脫口而出反送中是「小波浪」,又說黑警開槍是「擦槍走火」,又將反送中運動導向是「高房價」,正和當時軍檢導向「意外死」是相同的,乃至於檢討洪仲丘白目、不聽話、犯眾怒,如果當時萬人凱道送仲丘,被說成只是為了相對剝奪感,年輕人因為高房價憤恨,階級剝削,所以才上街頭,不知人們做何感想?
當初的白衫軍,現在的Kofan,乃或是,打著1985的名義幫柯文哲工作的人,是否,還記得初衷?
現在,柯文哲組的台灣民眾黨,居然還派人去爭洪姊的選區,這些人,這些事,還不變質的厲害嗎?他們可能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在幹嘛吧?
身為台灣人,我想我必須代替柯文哲,和反送中的香港學生們,道個歉.
真是抱歉,台灣養出了這麼不要臉的政客,讓你們被誤解,讓香港人受到傷害,讓事實被錯誤解讀,明明是這樣無法對自己言論負責的人,卻天天對時事進行評論,賺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身為一個台灣人,選出了危險親中的政客,讓你們遭此羞辱,我很抱歉,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揭穿柯式謊言】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絕對佔有相對自由意思 在 龔成 Facebook 八卦
【龔成問答信箱】(Q20881-Q20900)
Q20881:
老師又想打擾你啦,最近因為要處理小朋友黎緊入學問題,遇到唔少黑暗既一面..覺得自己好傻,令到小朋友報唔到理想既學校。
我覺得好對佢唔住,明明佢表現得好好;所以我突然就諗,或者要送佢去國際學校讀,先能夠配合到自己對佢既教育理念..
因為我真係唔想佢係傳統學校裏面被培訓做一世打工既人,我想佢成為一個愛身邊嘅人愛自己嘅人識得同自己溝通嘅人,唔好為錢而活。
我同先生月入真係唔多.. 月入5.5萬.. 供樓係2萬,工人姐姐 4千5 ... 如果讀國際學校一年係7萬5。
對於我地唔算好富裕既家庭黎講..的確係會用左我地好大一部份既收入,當然同先生本來都唔係物質主義者,平日嘅使費都係應使則使唔會買奢侈品。
我又喺度諗唔知自己投資嘅嗰個部份三年後嘅升幅實質上會唔會應付到三年既學費.. 所以真係想打攪你睇吓可唔可以幫我望一望我嘅投資比例,再俾啲意見我。
因為我真係諗咗成個星期 每一晚都好唔開心 登個仔覺得不忿同埋委屈 我唔想佢要退而求其次 去讀一啲咁差嘅學校 ..
龔成老師︰
入學個部份,已經過去了,現在多想也沒用。我地應著眼係可以改變的地方,向前看。
首先,我唔希望你將「學校」和「學習」劃上等號。
「學校」只係人生中學習的其中一個媒介,當中主要學習一些學術上基本知識。
但其實好多知識、思考方法、待人處事等,都係從日常生活和家人身上,慢慢累積而得來的。
我並不是說「學校」不重要,只是唔希望你將佢視為全部。
你認真想下,今天的你,到底有多少來自「學校」建構出來? 又有多少是你自己學校以外的「學習」建造出來?
當然,我理解你在國際學校,是有一些想法和考量,唔係單純為讀而讀。
所以,你只要確認自己清楚理解成件事,都覺得係有必要實行,那我們就從實際財務上,看看是否可以做到。
由於你已有自住房屋,算係解決一部分。
之後就係財富增值部份,較理想情況,就係你家庭收入,能在供小朋友讀國際學校之餘,都有餘力做好財富增值。
如果唔得,我地就要睇下,點樣可以係而個情況下,維持或者有限度地增值,盡量唔好比財富增值動作,完全停下來。
你可以考慮增加額外收入、做兼職、有時間做一些網上小生意等,都係可行做法。
------------------------------------------------
Q20882:
龔sir, 我想請教下我今年30歲
之前完全唔識買股票,比經紀遊說左買左兩份儲蓄保險,已經供左一段時間,但都仲要供多10年。
近年接觸股票,都是用便宜價買優質股長期持有的策略,諗緊好唔好斷供回報低的保險,將資金用黎買回報較好的股票(就算用來買2800回報都高過儲蓄保)。
暫時保費佔收入約10%,我都明白買儲蓄保可當配置中較穩陣的部分,但又想趁後生更加進取。
你認為我應不應該斷供保險呢?
謝謝龔sir
龔成老師:
其實,要睇你本身是那一種類型,如果你比較保守,而你本身在財富組合中,無乜防守性資產,投資這些保險產品,可以的。
當我地進行理財,攻守兼備是應該的,問題是比例如何,以及這個人風險度如果。
因此,好睇你自己的風險度,自己的投資能力,以及你本身、你想的財富配置。
建議點都留一份儲蓄保,至於另一份,視乎你自己的投資目標、實力,如果想進取,將資金轉做月供股票,長遠的確有較好的效果(當然風險度都會有所提高)。
------------------------------------------------
Q20883:
老師, 想問一問9922,6690兩隻股30入,可長期持有嗎?
龔成老師:
九毛九(9922)係內地中式快時尚餐飲品牌管理及運營者,佢係內地所有中式快時尚餐飲餐廳收入中排名第三,於華南地區則排名第一。
可見,在業務上、品牌上、市佔率上都不差。現時運營269間餐廳,以及管理41間加盟餐廳,而「九毛九」及「太二」為佢的兩個主力品牌。
睇翻佢的財務數據,唔差的,不過現價就少少貴,雖然這股都有長線投資的價值,有貨就持有,但暫時唔好心急加注。
海爾智家(6690)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家用電器,並以3個自主發展的品牌(包括海爾、卡薩帝、Leader)及4個收購的品牌(包括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及AQUA)營運業務。
佢家電產品涵蓋冰箱、冷櫃、廚房電器(包括油煙機、灶具、消費櫃及烤箱)、家用空調、商用空調、淨化器、新風系統、洗衣機等。
業務不差的,有質素,長遠有發展,現價合理區頂位,你可持有。
------------------------------------------------
Q20884:
龔sir你好 , 我今年33歲,我bb而家五個月大, 如果想依家開始儲三百萬畀佢14年後去外國升學,而家應該揀啲乜嘢嘅月供股票組合比較好?
每個月供5000是否足夠?心水得港鐵(66), 請問有什麼更好的選擇?謝謝
龔成老師:
以你的年齡與情況,可以投資一些平穩增長類為主的組合,加少少潛力類。
目標是追求10%的年回報。
如果每月投資$1萬,14年,10%,到時預期能滾存到到$330萬。
因此,現時你有兩個方法,第一,增加每月投資資金至$10000。第二,提高回報率,但你都要明白風險度會提高左,以及要求你的投資知識更多。
10-12%回報率,可考慮以下組合。
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7:3
(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平穩增長股: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1、2隻(每隻$15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潛力股: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885:
你好~ 我係高位33.5時買咗2000股175吉利汽車,最近跌到2X蚊...是否應該沽走部分或低位入少許溝淡?
968信義光能現時值得買嗎?
謝謝
龔成老師:
吉利(0175)可長線,不用擔心。
本身的質素不差,擁有一定的銷售網絡及品牌,不錯的市場策略及定位,而又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機遇。
長遠來講,佢的品牌與發展在中國仍理想,2018年,吉利透過旗下海外企業,動用超過$500億人民幣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由于戴姆勒股權結構分散,所以吉利已經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這不單有利佢有中國發展,同時長遠,可能加快了海外發展速度。
另外,佢未必發展自己的電動車品牌,但會發展當中的技術,相信在合作及自身價值上,長遠仍是正面的。
現時價位在合理區頂,股價波動,有貨可長線。如果你資金多,可以回多少少,如10%加注。但仍要有現金剩。
信義光能(0968)本質不差,業務保持有一定的增長力,股本回報率處高水平,加上現金流強勁,是有一定質素,可長線投資的股票。
現價合理區頂,如果想入,要慢慢分注,但仍不是大注投資的時候。這股股價上落都大,要注意金額。
------------------------------------------------
Q20886:
龔老師 請問909 明源雲 及9633 農夫山泉 有質素可長揸嗎? 我高追買入了 賬面輸唔少... 可待公司發展嗎?
龔成老師:
明源雲(0909)有潛力。你有貨可持有,只要不過多就得。
佢主要係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及房地產鏈參與者,提供企業級ERP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
睇翻佢之前的資料,佢係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第一大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市佔率有約2成。係呢個市場裡面,按收入計,亦為ERP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的最大提供商。
其實,佢的角色可以話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為房地產開發商及其他參與者,開發了一套行業垂直的ERP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以助其管理廣泛的業務運營。
包括銷售及營銷、採購、成本管理、項目管理、預算以及房地產資產管理,佢的SaaS產品包括雲客、雲鏈、雲採購及雲空間。
業務雖然有增長力,但股價都唔平,如果初步分析,處貴水平,值博率未算強,始終市場現時對這類股有好大期望。
農夫山泉(9633)有質素的。
是中國包裝飲用水及飲料的龍頭企業,旗下品牌包括農夫山泉、東方樹葉、尖叫等。佢係中國擁有10個區域取水許可證,並在其周邊建立生產基地。
其產品覆蓋包裝飲用水、茶飲料、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等類別。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2年至2019年間,連續八年保持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領導地位。
業務上,的確有吸引力的,不過,我一向都新股半新股都無興趣,因為真實面要慢慢先見到。此股可投資,但只建議小注,同時你要明白當中的風險。
由於有一定的品牌價值,因此企業質素與發展正面,財務數據不差,生意與盈利都有理想增長,不過上市不久,股價較波動,同時上市前數據可能執靚過,因此要注意風險度。
基本上,兩隻股都有質素的,不過可能你在貴的價位買入,要耐心少少,而兩股都有得守的。只要持貨不過多就得,特別是909。
------------------------------------------------
Q20887:
你好 老師。因為公司要改名的緣故, 我可以拎回MPF 大約11萬作為遣散費,請問sir這些錢可以怎樣投資最好呢 ?
目標想將這11萬一年後可增至20至30萬,是否可行呢?
感激sir回覆
龔成老師:
如果你這$11萬是「閒錢」,而你本身都有一定的現金,這$11萬就可投資。
如果要將$11萬一年後變成$20萬,這是一個一倍的回報,在投資上,是極高!
因為連全球投資回報最高的人,巴菲特,他能取得的回報是20%。
如果你要追求一倍回報,你就要面對好大的風險,而我並不建議。
因此建議你調整翻目標,投資一些穩健優質股,長期財富增長,會較為合理。
------------------------------------------------
Q20888:
龔成先生你好,我由2018年開始供月供股票,每月$5000建行,$5000港鐵。3年後由於月供股票計劃完結,想把轉其他股票進行月供,想問問保持好或是轉其他呢?
其中一個心水是領匯,第二隻可以選擇什麼?
謝謝你
祝工作順利
身體健康
龔成老師:
你可以轉其他,令你的組合更加平衡。
領展(0388)是考慮之選,另外,盈富(2800)都可以。如果你能承受風險,想進取少少,可考慮香港交易所(0388)或舜宇光學(2382)。
其實要睇翻你的投資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盈富一定最平衡的。
------------------------------------------------
Q20889:
Hello 您好,本人唔係身處hk & Macau ,之前網上睇咗股票勝經想學點計股票合理區,但似乎講係概念,唔係教實戰點計。見網上課程好似冇提及依個課題,請問有咩其實方法可以學到?
另外,見您都有推介小米。我亦有留意其他股評人講呢隻股票,大家都認為小米唔值咁高。請問您心目中的目標價大概係幾多呢?其實我之前高位已經入咗少少⋯
By the way.. 我之前有睇50值博倍升股,近日計咗入面50隻股票,2018 同前幾個星期股價升跌% ,回報近2倍。
而我自己組合(已經一早賺少少就放咗),如果一路冇賣,同一時期,就是+70%,所以就更加激勵我要喺依方面研究多啲!
龔成老師:
由於企業估值,我會集中在課堂內講述,如果你上唔到,可以睇《股票勝經》《年報勝經》,有少少的。另外,你多睇巴菲特相關書都有講的。
要計企業的價值,過程比較複雜,好難三言兩語就講到,就算在我的股票班,都要講5小時,裡面會講3種估值方法,有難有易,但同學都用到的。
簡單來說,你要考慮企業的生意、盈利、現金流、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同時要比較行業,考慮這企業的經營情況,之後的環境又會如何。這都是計算的基礎。
例如,我地會考慮佢有多少生意,有多少盈利、現金流,有多少資產,從而計算該業務值多少錢,同時會推算將來的盈利情況,去推算這企業長遠的價值。
如果要深入計算,基本上要好仔細的研究企業,要分析好多財務數據用比率,先至有較完整的答案。
小米(1810)有潛力的,佢的產品性價比高,相信在全球好多個國家都會有市場,佢長遠只會進一步增長。
同時,佢建立的平台是佢長遠的增長動力,先賣手機,再利用手機的平台延伸銷售小米家電。長遠正面的。
這股可長線,現價合理區頂位,小注分注可以,但唔好入得太急,預佢股價仍波動。回多15%更有投資值博率。
加油,選股是一個好大的題目,要花好多時間的,我每星期用6小時分析一隻股票,一年50間公司,但我一年只會投資1、2間。我唔清楚我的投資實力是否比別人強,但肯定花的時間比99%投資者多!
------------------------------------------------
Q20890:
本人45歲,月入穩定6萬,有現金200萬,當中有55萬於$30買入吉利汽車,而家坐艇,賬面蝕12萬。希望10年內可財富增值到千萬,然後移民。我選了以下股票:
平穩增長股:
港鐡(00066)
長建(01038)
恆基(00012)
領展(00823)
希慎(00014)
潛力股
安碩恆生(03067)
港交所(00388)
阿里(09988)
小米(01810)
問題:
1)我打算留30萬現金,其餘平均分布以上9隻股,這樣可以嗎?
2)請問以上各股邊個價位以下買入好呢?
3)另外,希慎今年的財務報表顯示出現虧損,是否仍值長期持有呢?希望得到你的回覆
龔成老師:
吉利(0175)本身的質素不差,擁有一定的銷售網絡及品牌,不錯的市場策略及定位,而又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機遇。
長遠來講,佢的品牌與發展在中國仍理想,2018年,吉利透過旗下海外企業,動用超過$500億人民幣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由于戴姆勒股權結構分散,所以吉利已經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這不單有利佢有中國發展,同時長遠,可能加快了海外發展速度。
另外,佢未必發展自己的電動車品牌,但會發展當中的技術,相信在合作及自身價值上,長遠仍是正面的。
其實這股無問題,不過你持貨太多就要小心,最好股價上翻多D,減少少貨,平衡翻。
1)大方向是可以,上述股票,都是有質素的,選股無問題配置都可以。
2)平穩增長股,基本上都處於合理區,這5股,已經可以分注投資。
至於潛力股,由於處於合理區頂至略貴,因此,這4股你投資時,唔好太急,現價可以開始第一注,但之後就要慢慢分注去買入,買入的速度要比平穩增長股為慢。
另外,如果大市只處合理區,現金最好有$50萬-$80萬,若出現大跌市,可以把握到買入的機會。
3)無問題。佢只是物業重估方面,出現了一些賬面上的虧損,營運上是無問題的。優質度不變,相信佢最差時間已過,慢慢會好轉的。
------------------------------------------------
Q20891:
我想先睇你嘅書籍,請問有推介新手教學的嗎?
老師,你提及到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
即同一股應該手持幾多先為之合理?
謝謝你
龔成老師:
你可首先睇:
《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財務自由行》
之後再睇其他。
書本在三聯、商務、誠品都有得賣。由於部分書在一些書店已斷,所以若你見唔到,問下職員就得(又或向職員訂都可以)。
以下是我的12本書:
《80後百萬富翁》(第9版)
《80後2百萬富翁》(第4版)
《80後3百萬富翁》(第2版)
《財務自由行》(第7版)
《大富翁致富藍圖》(第5版)
《50優質潛力股》(第4版)
《50穩健收息股》(第3版)
《50值博倍升股》(第3版)
《股票勝經》(第3版)
《選股勝經》(第2版)
《年報勝經》(第2版)
《5年買樓4部曲》(第2版)
至於持股比例。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例如要在30%以下,同一股不能太多,例如要在15%以下。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
Q20892:
龔成老師你好!本人現年44歲,已婚,未有子女,有計劃生育;有保險 (延期年金、人壽、醫療);有自住物業,仍需供樓(2024/11供完)。
現在年收入約 $720,000,每年開銷約HKD$521,000,另有欠債 HKD$50,000。清還債務後,每月能$10,000作儲蓄和投資。
現想請教﹕
- 請問我應如何投資?
- 我應如何調整已有的投資組合?
本人投資現況﹕
證券
香港股票
00003 4,765股 平均價HKD$16.426
01398 5,000股 平均價HKD$5.002
01475 10,000股 平均價HKD$6.385
01818 4,000股 平均價HKD$9.415
02130 1,000股 平均價HKD$7.55
02238 2,000股 平均價HKD$8.13
03988 50,000股 平均價HKD$3.065
美國股票
AMD 1股 平均價USD$110.5
ARKK 5股 平均價USD$138.84
FUTU 1股 平均價USD$186
INTC 1股 平均價USD$77.85
KO 1股 平均價USD$68.24
PEP 1股 平均價USD$154.29
TSM 2股 平均價USD$146.35
單位信託基金
富達基金 - 美元高收益基金 (A類-每月派息-現金)
持有單位﹕1869.78 投資額﹕USD$20,152.13 收息﹕約USD$772.63/年
施羅德亞洲高息股債基金 (A類-人民幣對沖-每月派息-現金)
持有單位﹕1000 投資額﹕RMB102,046.88 收息﹕約RMB6709.08/年
恒生指數基金 (A1類-港元-累積)
持有單位﹕6139.496 投資額﹕HKD$60000
另代親人打理以下項目
香港股票
00003 5775股 平均價HKD$16.145
03988 25000股 平均價HKD$2.976
單位信託基金
JPM亞太入息(加元對沖)A股(利率入息)(每月派息-現金派息)
2936.796 投資額﹕CAD$27,600
摩根國際債券(加元對沖)(每月派息-現金派息)
1566.923 投資額﹕CAD16,000
Eric Tam
投資目標﹕
- 能提供穩定增長和現金流,以應付日後開銷 (子女、退休)
龔成老師:
基本上,現時你的持股都是正路,你持有的港股都是有質素的,不過,增長力唔強,以你這個年齡,其實可以投資平穩增長類,而收息股,如1398、3988。
至於美股,我自己無太多研究,但初步睇你持股都是正路的。
至於基金方面,初步睇都是正路的。
你現時每月能儲$1萬,由於你將會生小朋友,所需現金較多,因此,你先要計算好自己預期現金所需情況。餘下先投資。
在「可投資部分」,會集中投資一些平穩增長股,可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你利用月供或自行分注都得。
到2024年後,你供完樓,每月現金流運用數會增加,你可以加大原有的投資,甚至有小部分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
------------------------------------------------
Q20893:
老師你好,在《大富翁致富藍圖》,書入面以租養樓的例子,用超過1成首期做按揭,變相每月供樓錢不太大,再去計算租金回報同出正負現金流。
但如果我只有一成首期,每月供樓錢相對會多,那麼租金回報一定不能出現正現金流?
到底,應不應該用一成首期買樓去出租投資?是不是我扣除租金收入後,還有能力供樓,就可以了?還是租金回報比按揭利率好就可以?
另外,《5年買樓四步曲》入面,有沒有教點樣計算租金回報,利率等事項?對買樓零知識!
覺得自己很遲先起步,機緣下睇到你嘅書,40歲先開始識得認真儲錢和投資。
睇過你的《財務自由行》、《50優質潛力股》、《股票勝經》,《大富翁致富藍圖》,就是覺得《80後百萬富翁》不適合自己看,不是80後啊!這麼遲起步還行嗎?早點認識你就好了!
龔成老師:
如果你做9成按,出現負現金流是正常的,但我地可以再深入分析。當中可以計回報率與成本的關係,回報率包括租金及升值,而最基本要計算租金回報率,至於成本,就是資金的成本,即是按揭的利率。
如果你按息低過租金回報率,其實你借錢已經能產生額外回報,方向已正確,你用高成數按揭是可以的,但就要明白當中的風險。
《5年買樓四步曲》入面,都有教點樣計算租金回報,利率等事項,以及有教各種買樓事宜,你可以睇。
《80後百萬富翁》並不是只適合80後的,其實這是一本心理學、金錢學的書。有心唔怕遲,加油!
------------------------------------------------
Q20894:
你好 龔成老師 我有隻股票中國有贊(8083) 成本價3.743 有4萬股
我知道應該一早止損離場 但係我又見佢分拆上主板 所以就硬住頭皮揸住
請問龔成老師我應該如何處理?應該狠心斬倉之後考慮建滔層積板(1888) (因為我留意到佢係跌市都仲創新高)定係等有贊科技上到主板再觀望?謝謝!
龔成老師:
中國有贊(8083)集團主要於中國從事經營電商業務及支付服務業務,業務分類如下:
(1)電子商貿:透過電商品牌「有贊」提供各種有關虛擬批發及零售之線上及線下解決方案及服務,如「有
贊微商城」
以有「有贊零售」等SaaS軟體產品及人才服務、面向開發者的「有贊雲」PaaS雲服務、面向品牌商的「有贊推廣」與「有贊分銷」、以及面向消費者的「有贊精選」與「有贊微小店」。
(2)第三方支付服務。
(3)一鳴神州:提供第三方支付系統解決方案及銷售綜合智能銷售點裝置。
(4)一般貿易。
近年業務發展快速,生意增長力,不過,現時估值高,業務變化較,整體有好大的不確定性。加上佢過往在核數師報告出現過「保留意見」,盤數可能有古怪,雖然已是數年前的事,但都會扣分。
佢不是無潛力,但風險較高,這刻投資值博率不高。
這股建議你減持或賣出。
建滔積層板(1888)質素中等。佢最大的問題是盈利波動,反成本等因素影響得好勁,近年派息的確不差,有時只是由於特別息,之後未必再有咁高。
中期業績的生意與盈利出現下跌,這裡會扣分。
而睇翻佢長期的經營現金流都有正數,所以又未去到差的情況。整體來說,這股的投資價值都有,但未到最高,算是中等,現價不算貴,值博率中等。
所以,未未算好值得你將資金轉到這股。
------------------------------------------------
Q20895:
請問我手上嘅股票,係應該換碼定繼續keep?
3000股,823,$91.6
800股,5,$79.5
600股,11,$168
2000股,868,$22.1
500股,1038,$57.2
請問買VOO,追蹤S&P指數
會否回報比2800更快?
龔成老師:
領展(0823)、信義(0868)有質素,可長線。
至於兩隻銀行股,你預佢地只是收息,增長力不強,持有與否要睇你的投資目標,如果你想增長,就宜轉其他。
至於長建(1038)是不錯的企業,有一定規模,資產亦有一定質素,並擁有相當充足的現金,而過往的發展亦很理想,能平穩發展及再投資的回報亦不算差,而開拓新業務亦能平衡當中的風險回報,整體有相當的質素。不過,規模大,國家保護資產,都令這企業增長力有所減弱。
長建有不少歐洲及英國業務,脫歐因素、歐洲經濟較弱難免對其造成影響,反而,脫歐情況明朗化會更有利企業,可說是最壞情況已過,之後將會慢慢向好。
其實長建近年仍不斷進行投資,但由於歐洲業務較弱,令股價並沒有顯現,但只要歐洲情況慢慢好轉,當中的資產價值就會更有效反映。
不過,歐洲的經濟,總不能用「強」去形容,所以長建並不是高增長類,只是最弱時期相信已過,往後會平穩向上。但回勇之路,仍然較長。
另外,由於企業已有一定規模,加上作風穩健,發展的速度不會太快,但平穩增長則無問題,手持的現金相信會逐漸收購其他海外業務。
是收息及平穩增長類,現價是合理的。你持有就得。
至於VOO,都是值得投資的,你可長線。至於增長是否比盈富(2800)快,暫時是,不過都要留意,這基金的平貴度,比盈富為貴。
------------------------------------------------
Q20896:
Hi, 想请教下汽車之家是否合適投資?
龔成老師:
汽車之家(2518)都有質素的。
佢中國的汽車消費者在線服務平台。根據資料,以移動端日活躍用戶計,在汽車服務平台中排名第一。
http://xn--autohome-t39lf9n8ned38fwc3culiu05e22a.com/ http://xn--cnche168-0c2n.com/,為汽車消費者提供全面、獨立及交互式的內容和工具並為汽車價值鏈的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提供全套服務。
根據資料,集團是最大的在線汽車廣告及線索服務供應商,就媒體服務及線索收入而言,於中國在線汽車垂直媒體廣告及線索市場中佔據的市場份額約3成。
佢收入源自媒體服務、線索服務及在線營銷及其他。
佢係2008年成立,最開始是一家內容型垂直媒體公司,專注於媒體服務。於 2016年,推出「4+1」戰略轉型方案,打造了一個囊括「車內容」、「車交易」、 「車金融」及「車生活」的平台,從內容型垂直公司轉型和升級為數據和技術驅動的汽車平台。
自2018年起,專注於用人工智能(AI)、大數據及雲技術(統稱ABC)開發全套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透過提供跨價值鏈的端到端數據驅動產品和解決方案,構建一個連接汽車行業所有參與者的集成生態系統。
展望未來,計劃繼續利用「軟件即服務」(SaaS)能力連同核心AI、大數據及雲技術同時進行橫向和縱向擴張。
發展力是有的,但價位都唔算平,如果控制注碼,這股都可長線的。
------------------------------------------------
Q20897:
想問埋1876 現價合理嗎同值得買埋?
同埋九毛九買左一手 37 蚊入左點算
龔成老師:
百威亞太(1876)有質素,佢係AB InBev Group的一部分,係亞太地區最大的啤酒公司。
從事生產、進口、推廣、經銷及出售超過50個自家擁有或獲許可使用的啤酒品牌組合,包括百威、時代及科羅娜,以及旗下多國品牌和當地品牌,如福佳、凱獅及哈爾濱。
百威亞太係多個國家都有相當的市佔率,同時增長力強,就近年的數據睇,盈利每年都有雙位數增長,業務、品牌、質素絕對有。
整體來說,這股質素是有的,增長力都有,之前較貴,現價合理區中上部,都可分注投資。有長線持有的價值。
九毛九(9922)係內地中式快時尚餐飲品牌管理及運營者,佢係內地所有中式快時尚餐飲餐廳收入中排名第三,於華南地區則排名第一。
可見,在業務上、品牌上、市佔率上都不差。現時運營269間餐廳,以及管理41間加盟餐廳,而「九毛九」及「太二」為佢的兩個主力品牌。
睇翻佢的財務數據,唔差的,不過你買入價就貴,雖然這股都有長線投資的價值。
如果持貨不過多,可守。一手無問題,但唔好心急加注。
------------------------------------------------
Q20898:
龔成老師你好,我於3年多前開始拜讀你的著作,當時以一年多時間財富由零累積至20萬,實在感激!
可惜至2019年因個人及家庭因素,全數清零,而近一年因疫情關係工作收入更減少了。
現在與男友同住,有結婚及置業的需求,兩人扣除所有開支,每月儲蓄共約$10000。
本來已有16萬現金,我們太心急於高位買了很多科技股(1810/$35/18手、2013/$28/3手),現在跌了很多,很後悔自己的衝動,大調整心情真的很難捱,男友比我更不懂投資,他比我更難過。
(但我其實又不太擔心,明白企業本質及價值沒有改變,是長線投資而不是炒賣投機。)
不過還是想聽聽你的意見,請問你認為還可守嗎?有沒有什麼特別情況會需要先沽出?
現在再努力儲現金當中,今天趁書店特價最後一天,再買了兩本新書《5年買樓4步曲》《股票勝經》,我們會好好閱讀並努力去實踐,希望5年後可以有好消息話你知!謝謝你!
不好意思,忘了還有一事想請教:男友老闆知道我們想結婚置業,他很高興,因為男友是他的得力助手,說可以幫我們首期,意思應該是當中一半作賀禮
一半借給我們再還(想了想我們只有跌了一半的股票在手,可能要等幾年才有增長...),你認為這方法可行嗎?還是應該按書中4步慢慢來比較好?
龔成老師:
你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但如果你太中在科網類,其實有風險的。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你持貨可以守,但要注意風險,同時,慢慢要平衡翻個組合。當然,如果你持貨過多,當股價上翻少少時,宜減。
股票無問題,你買入價及策略有問題。
另外,如果你地將會有結婚置業等資金需要,就要儲下現金,較多部分留現金,投資比例不宜太多。我地投資,要長線,要「閒錢」。
至於你男友老闆資金方面,如果可以有免息借貸,從資金運用上,是借得過的,不過,就要明白風險,以及不要太進取投資。
------------------------------------------------
Q20899:
老師,你以前有冇報過投資班?
龔成老師:
18歲開始,初投資的幾年,大量去上投資班。無人一開始識,所有野都要一步步去學。就算到而家,都不斷睇巴菲特相關書,保持進步。如果認為自己乜都識,才是最無知的人。
------------------------------------------------
Q20900:
龔成老師,你好!
本人由今年2月起開始買股票
有收睇老師嘅書
我持有:
6618、696、2388、855、1928、520、0005
想請教一下,我手持的都是優質股嗎?
期待老師的答覆
謝謝你
你所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
銀行股以收息為主,增長力不強,加上你已有兩隻,如果你不是年齡太大,銀行股之後不同增持,原有貨就持有。
至於其他,都是有質素的,可長線持有。
京東健康(6618)由京東(9618)分折出來京東健康,將會來港上市。這股可長線。
其業務主要提供線上線下的醫藥出售和健康管理服務,業務布局包括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健康服務等4個大板塊。
京東健康旗下京東大藥房,更是內地線上線下收入規模最大的零售藥房。其互聯網醫院,日接診量超過10萬次。
質素上,京東健康是有的。但由於估值難,不確定性大,暫時合理區頂至略貴,所以如投資,小注都可以。當然回翻1成更有值博率。
這股如本身有貨,可長線。但唔建議你持有太過多。
至於呷哺呷哺(0520),有質素的,但近一年股價升得過多,所以最近股價受壓都是正常,你持有就得。
整體上,持股都不差的,你長線就得,但就唔好心急加注。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絕對佔有相對自由意思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八卦
老頑童的退休宣言——前富士康總裁程天縱
2014 年 8月6日原富士康 CEO 程天縱做客「深圳灣夜話」,得到了很多小夥伴的轉發,程老師也在朋友圈里轉發了,並隨著轉發的文章寫了好長一段文字,讓無數小夥伴感動的淚奔!經程老師允許,我將他的這些文字從微信朋友圈轉發到這裡,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從程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年輕和力量。同時,我還為這篇文章配上了一副 iPad 手繪主題圖,一並送給程老師,感謝他對年輕人的提攜和幫助!
我的退休宣言 - 程天縱
老頑童?我又多了一個稱號。倒是滿貼切的。
參加了深圳灣夜話活動,我又多了40位年輕小夥伴微信朋友。很是高興。忍不住在這跟朋友們得瑟一下。
回顧我近乎40年的職業生涯,從惠普到德儀,從德儀到富士康,我都秉持一個原則,"天底下何處沒工作,何苦加入原東家的競爭對手和自己一手建立的團隊競爭?"。因此,僅管機會再多再誘人,不加入競爭對手成為我做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原則之一。這也意味著,我必須離開原來的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產業做為一個新兵。於是從儀器、計算機產業進入芯片半導體產業,再進入製造業。
如今離開富士康兩年了,由於富士康高達四兆台幣的營收,在高科技產業 幾乎包山包海,無所不在。要真正不跟富士康競爭,除了退休之外別無選擇。因此我也訂下了幾個原則自我要求。第一是,在兩年競業限制期間,不做三規的工作(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做規定的事),這是比退休更嚴格的限制。第二是低調再低調,在兩年之內不接受媒體採訪,不做公開演講。以避免洩露任何業務機密。
退休以後,我開始大量使用微信做為我的社交工具。而且捨棄了PC和筆記本電腦,只用平板和智能手機。沒有了助理沒有了秘書,沒有了IT部門,只有簡單節約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切自理。雖然沒有秘書幫我排行程訂約會,我卻重新享受到了可以自己自由的安排行程的快樂。沒有了專用車和司機,我可以享受搭乘地鐵的自在和在市區熙攘人群中步行的悠閒。
去年開始接觸到創客運動,深深被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所吸引。也開始回到引領高科技浪潮的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軟硬件的領域。先進科技的知識、年輕人創意的語言、創造的激情、創業的響往,這些都讓我著迷,徬彿遇見了三、四十年前,年輕的自己。同時我也看到了創業的困境、決策的榜徨、管理的問題、供應鏈和製造層出不窮的意外、用戶的吐槽、心情的鬱悶、何去何從的糾結。這些年輕人需要導師,這些年輕人需要協助。我突然知道了我喜歡做什麼,我想要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
在去年初步和年輕創業的創客接觸中,我犯了幾個錯給了幾個糟糕的建議。我才領悟到我和年輕人之間確實存在的代溝。在不瞭解年輕人的思維和語言、在不瞭解互聯網浪潮衝擊的情況下,我的經驗和經歷對於協助這些年輕人反而成了一種負債,而不是資產。我首先得以年輕人為師,先學習。
於是我放空自己放下身段,打破了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的原則,接受邀請去北京參加了去年11月的移動開發者大會,做了"創新來自長尾,創業源於創客"的演講,開始大量的認識年輕創業家,迅速增加微信朋友。接下來在上海、深圳,借著演講、座談會,年輕朋友快速增加。我從這些小夥伴中挑選了有興趣有緣份的一部分初創企業,展開了挨家挨戶的拜訪。在我60歲以後重啓了我人生下半段的學習之旅。
我要感謝感恩這些年輕的小夥伴們,沒有因為我的年齡而把我排斥在外。對於我問的一些傻乎乎的問題也樂於回答,而且不厭其煩的解釋。他們都是我人生下半段的貴人,引領我進入一個令人目炫神迷的年輕世界。我比我的同齡人幸運,或許因為年齡的衿持,或許因為沒有這些因緣,他們沒有機會體驗到我和年輕小夥伴在一起的這些付出與得到的快樂。
最近很多微信朋友注意到我把微信頭像從煙花換成了我的近照,紛紛來問原因。借著這篇短文統一回答。在今年六月底我離開富士康滿兩年,這也是業界競業禁止的期限。我不在低調,可以真面目和年輕小夥伴們見面了。而且對於想成為我微信朋友的,我一概歡迎,全部加入。相逢自是有緣,讓我們彼此成為人生旅程中的貴人,彼此帶來正面的能量。或許從成為朋友開始就是人生的轉折點。
這段短文標誌著我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更年輕階段的開始。
2014年8月8日於深圳
下文是程天縱於一年前上海新車間的演講內容,程老師在過去的一年中先後拜訪了許多創客團隊,身體力行踐行著自己的信念 「開放、開源、包容、分享」 將創客這一活動發揚光大。
我這一輩子,都在外商大公司服務,沒想到等我去年6月退休以後,居然會對創客運動發生興趣。所以,我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跟各位談一談創客運動。
我在1979年,加入台灣惠普,在惠普大概19年時間。剛開始是在台灣,1988年,惠普把我調到了香港亞洲區總部:他們叫做「快速發展計劃」。惠普當時在挑選一個能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的人選。
我那個快速發展計劃是四年,所以兩年在香港,先讓我接觸到國際化的經驗。那兩年,我在香港惠普亞洲區總部,成立了第一個所謂的市場部。
兩年後,我被調到惠普總部,擔任資深副總裁的助手,幫他做五年規劃。我老闆講,如果在一個跨國公司,準備求發展,往上晉升的話,那麼最好你要進入權力核心。「你要知道跨國公司權力核心的運作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總部去工作。」
同時惠普幫我安排了「白天上班,晚上念MBA」的日程。當時我很奇怪,問我老闆,「在大企業工作,其實不看學歷,都看能力,為什麼要我先去念MBA,然後再派我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這時候他跟我講,如果選擇在美國的跨國公司作為職業生涯,那麼你就應該瞭解企業文化,瞭解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學校去念書。
經過4年的準備,在1992年1月把我送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的總裁。我在北京工作了6年,也生活了6年。到了97年,我覺得中國惠普我已經待了差不多。整個惠普,主要是PC,而我認為,PC已經差不多走到盡頭了,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跟發展。
當時正好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找到我,給了我一個更大的舞台,擔任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東至日本,西至印度,都歸我管轄。亞太區裡面還有四個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廠,管理工廠給了我新的挑戰和經驗。
在我進入德州儀器之前,我跟德州儀器的董事長和CEO談好條件,對於這輩子一直都在外資公司擔任職業經理人的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負責一個產品線的盈虧。
當時德州儀器的董事長跟他的執行長答應我了。可是我在德州儀器乾了五年以後,我的老闆跟我講說,我乾得太好了,找不到人可以頂替我。所以我要繼續擔任德州儀器亞洲總裁繼續乾下去。
我就知道我的「產品線盈虧」美夢實現不了。乾了10年以後,到了2007年,我培養的接班人已經準備好了,我在大陸培養了一個接班人(現在德州儀器大中國區總裁謝彬),我的副手也已經準備好接班,所以我就決定離開德州儀器,加入了富士康集團。
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先生,答應給我一個舞台,完成我負責一個完整產品線的夢想。當時,許多朋友與我打賭, 認為以我的外資工作背景來看,在富士康這樣一個以製造為導向的企業,一定乾不了一年。結果出人意料,我在富士康工作了五年。
我在富士康里歷任了多個職位,除了擔任集團副總裁外,還兼任事業群總經理。在這五年里,我經手過連接器、PCB、手機三個事業群。
在墜樓事件之後,郭總裁把我派到FIH(富智康集團)擔任CEO。對一個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的人而言,我覺得這已經乾到頂了。我的身體狀況也不容許我再拼搏下去。因為在富士康是加速折舊,工作日以繼夜,非常辛苦。
我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休。當時媒體有各種的報道和猜測為什麼我突然退休。對於這些揣測我不想多做解釋,於是我自己定下一個原則,在我退休的前兩年我不接受採訪,也不公開演講。
各位看到我的經歷,我在參加大的企業總共服務了快35年。這一輩子都在做職業經理人,自己沒有創過業。雖然在企業內曾經創過業: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
所以總結這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經驗:第一,我都在大跨國公司工作。第二,我沒有真正自己創過業,我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雖然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但那都是企業內部創業。第三,在這三家企業工作,接觸電子測試儀器、醫療儀器、化學分析儀器、計算機、小型機、PC、打印機,也接觸半導體,還經歷過零件、零組件一直到整機,手機。
關心我的朋友們都認為我退休的太早。我也在休息了大概半年多以後,開始在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發現這個創客運動方興未艾,在中國剛剛開始。我也認識了像李大維、潘昊、葉琛這些很優秀的年輕人。我想到,我要幫助他們。所以,我開始對創客運動產生了興趣。經過他們的鼓勵,我打破了我第一個原則:也就是說,離開富士康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
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暴露哪些問題?
但為什麼一個在大公司工作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會對創客發生興趣,然後願意參與這個運動呢?在退休後,我就開始回想,這輩子經歷了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我想了很多。
在50年代的家電產業是最火爆的。我記得小時候,台灣大多數家庭都買不起電視,看到隔壁有電視,每天晚上幾個小孩圍在鄰居窗外看電視。1950年發明瞭電晶體和半導體,60年代開始進入電子時代,到了70年代進入IT時代。1975年個人計算機推出來,PC及筆記本計算機紅紅火火的。
到了80、90年代,由於手機的普及讓全球步入ICT時代。緊接著網絡時代降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許多年輕創業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進入雲端時代, 最紅火的終端就是智能手機。經過這些產業的變革,很多產業並不是消失了,它還存在,到今天你還買電視和電子產品。只不過引領科技潮流的產業發生了變化。這 些變化不僅影響了企業,更大的影響了國家競爭力。
我曾跟著郭台銘總裁一起到日本夏普。富士康曾經考慮投資夏普。從產業角度看,日本曾經是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都非常尊敬的一個國家。他們的質量管理,他們電子產品的成功使許多美國企業徹底的改變了產品、管理思維,轉而向日本學習。
但去年我到日本的時候,索尼、東芝、松下、夏普等日本大企業全都面臨每年幾千億日幣的虧損。到底日本出了什麼問題?虧損的原因有很多,跟他的股權結構,跟他經營理念都有關係。但所有的失敗都源自於高度的成功。
日本的家電產品,日本的電子產品非常的成功。當有一個產業非常成功的時候,這個產業就吸收了大量的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成功讓人滿足於現狀,所以導致日本的產業停滯不前。
日本的PC和筆記本電腦只能在日本市場銷售,跨不進IT時代,也跨不進ICT,日本的智能手機市場仍未徹底打開。日本停頓在了所謂的家電跟電子時代。停留在成熟產業,不跟上主流科技的浪潮,不僅僅影響到一個企業的存亡,也影響到一個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成敗。
台灣最近也出了很多事。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最近有台灣媒體報道,大學畢業生月薪只有22000台幣。22000台幣的月薪,與16年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持平。對此,很多人將其歸結於政府的無能,不懂經濟和產業。
而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成功來自於IT產業。當時很多人講IT就是印度與台灣,因為印度的軟件代工和台灣的硬件代工非常強。台灣和印度都由於在IT太成功,所以就種下失敗的誘因,沒有辦法跨過IT的檻,繼續往前走。最近,宏達電的智能手機市佔率出現了問題,最近宏碁的董事長也宣佈下台,第三季虧損130億台幣。這些都是企業停滯於IT時代造成的。
歐洲幾個國家,以芬蘭為代表,瑞典、德國、法國等國家,他們的高科技產業走到ICT以後走不下去了。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愛立信跟索尼合資也拆伙了。
我退休後,一直在反復地思考,這些大企業太成功了以後,對國家是幸還是不幸,對國家的經濟產業的發展,是幸還是不幸?在中國大陸,現在很多新的年輕人都投身到互聯網。我們在互聯網,有了百度,有了阿里巴巴,有了騰訊,都非常成功,中國的資金與人才,全部投到互聯網裡面去了。
那麼如果說歷史會重演,中國在互聯網這麼成功,會不會重蹈日本、中國台灣等的覆轍。所以我在想,究竟我們的下一波是什麼?
第三次工業革命:原子與比特的結合
我最近看到一些報道,說到2020年的時候,會有三百億件新的東西上網。那這些東西是什麼,就是物。這個代表一個很大的商機,所以我認為下一波是物聯網,而且創客運動是一個推動物聯網最重要的一個運動。
回到《創客》這本書所講的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將第三次工業革命定義為「從2005年開始」,為什麼?因為2005年開始出現了創客運動,創客運動將原子和比特結合了。
在這半世紀的高科技產業變革歷史中,1950年發明瞭晶體管和IC,為什麼我們不說是1950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1975年 PC誕生了,為什麼我們不說1975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我們為什麼不說從互聯網誕生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認為半導體及PC都創造了新的產業,但是沒有顛覆其他的傳統產業。互聯網非常的重要也確實顛覆了一些傳統產業。但是互聯網本身還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因為互聯網的應用大部分在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真正人類生產力的大躍進,一定要發生在農業和工業。沒有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就沒有第三產業。假如說農業、工業滅亡了,何來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服務誰?
當你的數字技術沒有辦法滲透到農業跟工業的時候,我認為就稱不上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全球的創客浪潮里,我們中國已經走在了後面。2005年從美國誕生創客運動開始,歐美日都有飛快的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宣佈,將以四年的期間,在美國1000個中學里建立創客空間,將創客培養往前推。反觀中國大陸,還是一片荒蕪,一直到2010年左右我們才有上海新車間的誕生。接著陸陸續續有一些創客空間誕生,到現在為止整個中國大陸才只有18個創客空間,而且都不具規模,以俱樂部形式存在。
我個人認為創客的定義是:第一,創客一定要想辦法,擔負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要有比特和原子的結合,也可以說是軟硬件結合,或者是硬件智能化和網絡化。第二,一定要滲透到各種傳統的工業,而不僅限於電子、IT或第三產業。這對於中國將未來長遠的科技發展有莫大的推動力,希望在互聯網的成功不會變成將來我們失敗的原因。
將來下一波產品是什麼?我認為將會是軟硬結合,網絡無所不在。過去很多企業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成功變大之後,都產生了一種抓大放小的心態,只重視大量的熱門暢銷產品,包括國家政策也一樣,輔助大的企業,因為大的企業帶動 GDP,但是忽略了很多的小微企業。
為什麼企業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接下來我跟大家談一談安德森的另外一本書《長尾理論》。書中講任何產業、任何產品一定有暢銷產品、熱門產品,根據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20%的熱門產品佔有80%的市場,這些產品叫做短頭產品。短頭之後就是利基產品,也許80%的利基產品只佔20%的市場份額。
這本書里主要是提到了互聯網對這個長尾產品的影響,互聯網增加了很多長尾產品和密集產品的銷售機會。所以我根據這個長尾理論,也認為企業其實也是一樣的。你在任何一個產業,你可以把這個產業裡面的企業由大到小,根據它的營業額把它排下來,那麼一定有很多營業額很高,我們把它叫做短頭企業,因為它是在短短的頭那邊;那麼也有很多企業是長尾的企業,他營業額很小,但是他還是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那這個跟我們的貨品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為什麼我認為,創新來自長尾,而不來自短頭的大企業?
長尾很好的解釋了企業的生命週期。因為當你進入了這個產業以後,通常短頭的,一定是從長尾那邊開始的,然後他產品成功造成了他的茁壯,可是當他變成大的短頭企業以後,他就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擺脫不了這個宿命。
其實企業跟人一樣,有生老病死。從古至今我沒有看到哪一家企業永遠活著。今天的惠普已經不是我服務的惠普了,惠普也在分裂,分裂出很多小企業。
我加入惠普的時候,IT剛剛開始。那時候有很多計算機公司,你們在座的年輕人可能都沒有聽過,你們聽過王安嗎?那時候有人跟我說王安電腦會倒閉的話,打死我都不信。我最早接觸了一本書,叫做《追求卓越》,在八零年代非常暢銷。我們今天把書里做例子的公司拿出來一看,90%不見了。
當一個公司太成功的時候,他反而加速進入生老病死的時期。生老病死是企業必經的過程,越成功越大,越大則老的越快,老的快一定會生病,一定會死。
有一本書,金.柯林斯寫的,《大企業如何滅亡》。他裡面講偉大企業衰退的五部曲:第一步一定是成功導致極度的自滿;第二階段就是毫無限制地任意擴張;第三個階段開始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進入第四階段發覺生病了,病急亂投醫;到最後第五階段不是投降就是滅亡。
書里寫瞭解決辦法,當進入第三階段後,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的時候,你要正視殘酷的問題,不要逃避。第四階段要優先考慮恢復獲利能力,但是這些辦法只能救急不能治本,因為企業終歸要滅亡。企業老了以後就帶著成功原罪而生病,生病以後免不了死亡,這就是宿命。
這些大的企業為什麼會滅亡?我覺得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文章在探討,說公司變大以後變保守,變得很官僚,為了保護品牌反而不敢隨意嘗試最新的科技,不敢隨便用一個新的科技下去賭一賭。
幾年前,我跟到諾基亞總部,跟他們的CEO見面。我當時就說,你們小心,中國的山寨會把你們打垮。那時候他們還哈哈大笑。我那時候也跟他們講,我說台灣有一家公司,叫做聯發科,將來有一天會把你乾掉。他們還不相信。結果你看,諾基亞現在被微軟買掉了,摩托羅拉被谷歌給買掉了。
我覺得這些原因都對,但我今天要講就是,創新來自長尾,創新不來自這些公司。
其實我在惠普的時候,碰到過HTC上班的,他說他在HTC十年,所參與研究開發的產品項目,沒有一個上市,沒有一個變產品。大公司你看養多少人,做了多少項目,結果他在那邊十年,居然沒有一個項目變成產品。大公司沒辦法創新。
我坦白講一句,惠普我工作了快二十年,從發明瞭噴墨打印機跟激光打印機以後沒有創新。索尼各位知道,日本最大的牌子,索尼最有名的產品,最暢銷的一個產品叫Walkman,從Walkman以後我也沒看到什麼創新的產品了。
產品創新一定是從目標客戶開始。目標客戶可大可小。大的企業,挑的目標客戶很大,因為大企業要成長,所以不能離開大眾市場。要知道大眾市場其實是由很 多小眾或細分市場構成的。這群人必須有相同的需求,或是有共同的問題,或是他們喜歡同樣的體驗。
從目標客戶的需求、問題或體驗當中,產生了創意,接著創造、製造、營銷。創新其實跟技術沒有絕對的關係。我剛剛舉的這些例子,其實都無關技術,其實Walkman沒有什麼技術,它就是一個移動錄音機。你在運動的時候,在戶外的時候可以聽音樂。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其實也沒有很高深的技術。
Walkman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索尼發現了一個沒有被滿足的用戶需求。一般人聽音樂不是只在家聽音樂,出去玩出去運動的時候也希望聽音樂。
再談談惠普的激光和噴墨打印機。有一天惠普的一個銷售員到了銀行,銀行的文員就坐在古老的點擊式打印機旁邊,於是文員向這位惠普銷售員抱怨說,你們的打印機吵死了,就不能發明一個沒有聲音的打印機嗎?惠普的銷售人員把這個信息帶了回去,於是就發明瞭噴墨和激光打印機。
一個產品要成功,首先你要瞭解客戶的需求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客戶的問題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他們強調的體驗是什麼,沒有被滿足的體驗是什麼。當你選擇了目標客戶,找到了問題、需求、跟體驗之後,你很容易就可以產生創意。
我在美國去了一個創客空間,垃圾筒上貼了一個紙條,說請把你的創意丟進這裡面。因為沒有創造出來的創意是「垃圾」。 創意是還沒有實體產品,創造則是做出了第一個原型產品。從創造再過來,你能夠滿足目標客戶需求,你就必須想辦法進入製造。製造出來以後,你就要營銷。
這個過程,從創意到創造,是從0到1的過程;從創造到製造到營銷,就從1做到無限大。從製造到營銷就產生了企業。市場研究、研發、製造、銷售就是一個企業的四大功能部門。
為什麼大企業沒有辦法創新?因為大企業承受著來自股東更大的壓力,每年必須有高速的增長,因為基數大,即使5%、10%的増長,也是不得了的數字。所以大企業只能關注在大眾市場,但是大眾市場是很多小眾市場、細分市場組成的。產品有許多屬性,但是在一個很大的市場中,你要找它的小眾市場重疊的屬性,才能找到共同的需求。由越多的小眾市場構成的大眾市場,重疊的部分就越小。越大的市場你能夠找到共同的部分就越小。當你能找到的共同的需求越小的時候,你創新的機會就越少。
同時,大企業碰到的都是強力的競爭對手,創新的機會更加渺茫。但是長尾要創新,創客要創業,不要挑選大企業的主力戰場去打拼,要挑小眾、分眾市場做為創新的戰場。
因為大企業只能滿足小眾市場、分眾市場5%到10%的共同需求。而這些需求通常就是基本產品規格及功能。君不見如今智能手機的競爭都只能比屏幕大小,CPU雙核、四核或八核等等硬件規格?這些能否稱為創新呢?
創新來自長尾,大企業無法創新,造成了大企業生老病死的宿命,一定會滅亡。江山代有才人出,未來就看年輕的創客了!
創業源於創客
假如一個創客不能夠達到創新,形成一個產業,只把它當成一個愛好,停留在創意或者創造的階段,這也未嘗不可。自己做出一個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也行。但是你就肩負不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
做為一個創客,夢想創造出來東西,滿足目標市場的相同需求,解決了共同的問題,增加了新的體驗,你就必須創業。
創業一定要有四個要素。第一是資源,最大的資源是錢。第二你要有技術。第三,結合資源、技術和由市場回饋來的創意而產生產品,第四就是目標市場。這就是創業的四個要素。
今天的創客要從事創業,比互聯網時代之前要容易得多。因為整個創客創業的生態系統已經趨近完善。
在資源方面,最重要的是錢。過去有風投。企業等到病的時候,通常私募基金就會進來,操刀切割,或者工業銀行進來,幫助你活下去,但是會拿走經營權。
但是往創業端看,會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再往前走,由於創客運動,眾籌基金以網站的形式出現,讓創客能夠測試創意。在沒有產品之前,創客就能夠得到很多的訂單,來測試市場的接受度,並且得到消費者的直接注資。
成功後,比如美國的Y Combinator,深圳的HAXLR8R,他們跟以前的風投又有所不同。他們協助你改善產品,重新設計,使其比較容易製造,他們會幫你找到供應鏈。
在技術方面,有開源軟件、開源硬件Arduino、3D Printer等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擺在你家的桌面上,在家裡就可以做。所需要的創業資金,也比互聯網出現之前創業低很多。
在創意方面,2005年,美國誕生了第一個創客空間。它像俱樂部一樣,很多有創意的人到這裡來尋找夥伴,尋求靈感。如果說你要成立一個團隊來創業的話,你當然需要四種角色:軟件人才;硬件人才;設計人才;銷售人才。這時候創客空間就扮演了一個很好的腦力激蕩的地方。
我在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書,《Medici Effect》。Medici是一個家族的名字,歐洲經過黑暗時代,黑死病蔓延以後,極需要復興。這時候有一個Medici家族,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孟嘗君,把最好的數學專家、美術專家、音樂家、手工藝家等等全部集合到他的家裡,這就是最早的創客空間。這本書強調創新來自跨業的結合,這也呼應到我剛剛講的移動互聯網和比特,一定要滲透到每一個原子空間,包括傳統的農業、工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里。這種跨業的激蕩能夠產生很多創新的想法。
全世界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個創客空間,中國大陸到現在為止只有18家。在創客空間之後,就出現了Techspace、Techshop,這種開放的製造空間也是以俱樂部的形式出現,裡面有各種設備。你有一個產品創意後,拿自己的材料去那裡,就可以做出來。
有了創意和創造之後,開始進入製造階段。過去,創客碰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製造。我只要做100個產品,或1000個產品,拿到代工廠,比如富士康。富士康一定會說「你回去吧」。
服務創客,必須要有能夠接受少量多樣訂單的服務業存在,我把它叫做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是因為所需的量很少。
現在深圳有Seeed Studio,它是五年前成立的,專門為創客做小批量生產的公司。這是在中國非常成功的典型。國外還有Sparkfun、EdaFruit等等。
創客產品雖然剛開始量很少,但他們是未來的希望。現在量大的產品,哪一個不是從小批量開始的?大企業都抓大放小不協助小公司,這些小公司將來變大了也不會協助你。
我這一次去美國,參觀了很多地方,有產品推廣的公司,專門針對服務創客的產品公司,有專門進行網絡銷售的公司,也有專門處理創客小量後台訂單的企業。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存在了。
一個多月前,我去硅谷,拜訪了兩家公司。兩家公司在一起共享著一些資源。典型的創客創業,一開始都是創客,進而創造,進而製造,現在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
第一家叫做Double Robotics,CEO是Marc DeVidts,大學輟學,跑到一家軟件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他發覺自己真的很喜歡硬件,而且只有軟件沒有硬件,軟件也發揮不出功能。
所以他後來到邁阿密的一家醫療儀器公司上班,業餘時間自己當創客。做了一年多的創客後,最終決定創業。
他創業做的產品是 Double Robotics。上面是一個iPad,下面是一個兩輪的可以自動平衡的自走器,可以使用iPad跟你在硅谷的分身機器人透過 WiFi互聯,使用 Face Time進行操控,使得這個硅谷機器人,作為你的一個分身巡視工廠或出席會議。一台設備的定價為2500美元,而這公司才成立一年半,已經出貨1000台,還有接近1000台的訂單在手上。公司目前只有15個人,組裝線就在公司里。
另外一家公司,與 Double Robotics 共享很多的工具機和設備。這家公司叫做Boosted Boards。創始人Sanjay博士,剛開始與其他兩人組成創客團隊。他在拿到博士學位後,立刻創業。至今成立企業一年零四個月。他把陸地滑輪滑板下面加上電池、馬達,加上一些控制的電路板,加上去的東西大概有3公斤重,讓你可以用智能手機控制滑板,可以作為交通工具,而且可以上15度的坡,你可以把它擺在汽車的車廂里。停車離公司太遠的時候,你可以踩著滑板上班。它的定價是2000美元,已經接到5500台訂單,而且沒有做任何廣告,只通過自己的網站銷售。
創客一定要創業,創新一定來自長尾,你們不要怕大企業,我這一輩子30幾年都在大企業服務,大企業沒辦法創新,大企業一定會滅亡,逃不出這個宿命。未來就靠創客。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創客的行業。
如果創客今天只是為了興趣,那我幫不上忙。如果今天的創客,將來想要創業,那麼我幫得上忙。
問:大公司收購一些小的剛創業成功的長尾企業,對大公司而言,是把一些好的創意吸引到大公司里,但這對小公司是好還是壞呢?你想,他本來是一個創業者,忽然跑到大公司去做辦公桌了。
答:所謂收購,對小公司非常好。但是我看過所有大公司,包括惠普、德州儀器這些,他們每次收購小公司,收購進來以後,就把它消化吸收,然後就沒有了。像德州儀器,收購了一家在新加坡做半導體芯片的,收購進來不到兩年,就把它關掉了。我看到過太多大公司的收購,幾乎就千篇一律,收購完,消化吸收,把它消滅掉了。我還沒看到幾個成功的例子。
對小公司是好事。因為小公司創業被收購,雖然會有一些條款綁著,但只要服務一年兩年,這個賣掉公司的人就可以繼續創客了,又創立另外一個公司。美國很多這種創業家,都創過很多公司。
我認為收購對小公司是好事,是一個回報的機會。但對於大公司,我剛才講了,大公司死定了,再買還是會死。
問:我目前做軟件,同時也是一名創客。現在擔心產品還沒上線,別人已經瘋狂抄襲了。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尤其創客在還沒有出產品之前,如何保護自己的產品?
答:我給你兩個建議。第一,我覺得光軟件,門檻一定是低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軟硬結合。
第二,很多軟件公司,出來都是找那種大眾市場,跟所有列強去競爭。所以我剛才講,創客最好是在長尾找到一個小眾市場,真正瞭解這些小眾市場他們的需求。小眾一般來講,不吸引人注意,大公司不會去小眾市場跟你打。
問:我覺得台灣的硬件產業走在大陸前面,而且台灣出了一個HTC。你怎麼看他們的品牌?
答:HTC你要我來點評,我認為王雪紅走的方向完全不對。HTC去找鋼鐵人的主角打廣告,你看在美國,它的市場佔有率反而下降到6.7。
我認為HTC的問題是這家公司長得太快,而管理很糟糕。因為我有接觸過HTC,他的HTC one叫好,可是賣不出去。因為他設計好以後,他的振動老愛出問題,供應鏈也沒管理好。
HTC在HTC One中使用意法法導體麥克風組件,是由諾基亞發明的,製造出來僅供諾基亞獨家使用。所以諾基亞知道以後,就去告供應鏈,後者不敢出貨給他。所以供應鏈管理,我認為有問題。
HTC內部的管理也有問題。因為HTC長得太快,急著全球化,就從索尼挖了一幫老外,大概六七十個人。所以這個HTC內部就產生國際派跟本土派的鬥爭。最近最後一個老外也被鬥掉了,都走了,那六七十個全部不見了。本土派又有幾個山頭在鬥爭。
所以他的問題,我不認為是什麼營銷做不好,什麼沒打品牌。
我在我另外一堂課,叫「企業致勝」裡面有講,企業要能夠成功,能夠有序經營,要做好三件事。而且這三件事同時要做好:第一,策略;第二,管理;第三,價值觀跟企業文化。
那麼越小的公司呢,你的策略越重要。因為小公司人少,管理跟企業文化價值觀相對比較不重要。但當公司變得很大的時候,後兩者相對就變得很重要了。所以這三件事情,假如你只做好兩件,一件沒做好,你的公司都有可能滅亡。
問:創業時,對企業經營宗旨與利益分成的考慮?
答:我在1985年的時候幫富士康辦了一次策略研討會,我那時候是郭台銘的顧問,我來帶領他們自己討論。他那時候,帶著四五十個公司的高管,關在一個酒店三天。我帶著他們討論經營宗旨。
經營宗旨很簡單。你成立一個企業,你要有一個經營宗旨。你只要回答四個問題。第一,我的客戶是誰,你要選擇你的客戶;第二,我的產品是什麼;第三,我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我是不是只做製造,還是只做銷售,還是只做研發,還是只做平台,還是只做方案,最主要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最後,我對產業的貢獻是什麼。
經營宗旨很重要。因為你要用這個經營宗旨,跟你的五種人去溝通,就是利益關係人。你的公司成敗誰關心,哪幾種人關心。
第一個股東。第二個員工。第三個客戶。你的客戶買你的東西,結果你跑了他不是很慘。第四個供應商,你的供應商,你長大,他跟著你長。第五個,當地的政府,要靠稅收。
所以你要讓這五個人瞭解,你這個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所以你要有個經營宗旨。經營宗旨一旦定了以後,你的所有企業活動,就跟這個經營宗旨有關係。
問:中國山寨成風,我們也知道,一些硬件出來就是見光死,不知道您在這方面有沒有對我們這些硬件創客們有一些建議,對於我們如何去做市場,如何去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創意和產品?
答:這個話題,談起來會很長,我只能跟你講一個。你要有兩個心態。第一,你要做,就做第一個。通常第一個會賺到錢。市場機會,就好像一個斷頭台的刀。你可以想象,機會就是把那個刀一拉起來,眼明手快地看到後面很多金銀珠寶,伸手抓一把。然後幾十隻手跟著伸進去,刀一掉下來,全部斷了。所以第一個,一定會吃到,後面很多跟著晚進去的,風險就很大了。所以很多模仿進去的,不見得會賺到錢。
第二,我常在講,西湖那麼大,你只要一桶水。你看到成千上萬人在那邊拿桶舀水,你管他?你舀一桶走就是了。不要怕大家,越有山寨,表示那個湖越大。所以等到你賺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以後,你再去擔心公司被模仿。光擔心,是不賺錢的。年輕人創業,最怕是賠錢,因為你沒有很多錢可以賠。所以你一定要創新,一定要想辦法做第一個,但不要怕被模仿,因為那個市場太大了,山寨表示這個市場非常大,你要關心得是賺不賺到錢。
問:您的工作經歷是三十五年工作年限。我不太理解這個時間是不是有點長,或者說您覺得您當時沒有創業,缺少一些什麼樣的條件?因為我覺得,運營管理一個公司,工作經驗在一系列都已經研究透了以後,就可以創業。你在惠普十幾年,之後又九年德州儀器,五年富士康等。
答:這個是一個蠻難的問題,我這個說法不應該對你們年輕人講。因為有的時候,蓋棺不見得能夠論定。你在某個階段的成功,過幾年一看,可能是失敗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在跨國公司太成功了,所以不斷地晉升,我始終碰不到我的天花板。由於我不斷地成功,我就一直沒有創業的念頭。創業的人我碰到了兩種。第一種,自己看到很多機會,有很多利潤空間。通常創業的話,都是利益驅動,想賺錢。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大部分創業家都想賺錢,不然上班領薪水就好。
第二種創業的人是被逼上梁山的。1992年,美國玉山科技協會邀請我去演講。我問他們,你們現在會員人數有多少,什麼時候增加最快。他說,會員人數增加最快,是美國經濟大不景氣的時候。因為美國公司一不景氣,首先就是砍人。砍什麼人,學歷越高的,博士第一個砍,第二個砍非白種的。裁掉以後也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回去學校再念一個學位,或者只好自己創業。
我一路一直到富士康,做完六十歲了,我始終沒有碰到一個天花板。這個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在惠普,一直升,可有競爭不過的人,他跑到微軟,拿了一大堆微軟股票,後來微軟股票大發。當時在台灣好的人才,都是到外商去了。外商公司找不到工作的,去了宏基。現在各個都是不得了的人。
所以我講這個意思就是說,人生當中,你會有選擇路的機會,但是你一旦選擇了你的路,就不要去跟別人比。每個人的價值觀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創業,很多人是為了利益驅動想賺更多的錢,但也有人創業是為了理想。所以你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追求什麼以後,不要到處去比。
那我有沒有遺憾呢?我沒有遺憾。我覺得我這三十五年的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我過得蠻精彩的。我曾經跟江 主 席在中南海吃過三次飯,第二天,我就到王府井路邊攤去吃。我覺得我的人生很精彩。當然,他請我吃飯,不是因為我,是因為我代表惠普。
但我現在真的想幫年輕人創業。我現在正在思考,怎麼樣幫助創客。因為我認識李大維也是一個緣分,我覺得他在這邊默默推動著創客運動,讓我很感動。他已經把這個創客運動知名度炒高了。剩下我們要交貨,要交成績單,要有一些小米、大米、紅米不斷地出現,大麥、小麥什麼都要出來。我希望能夠從創客裡面出來。
演講內容整理來自福布斯中文網
文章来源:深圳湾
http://www.shenzhenware.com/articles/40?fr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