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惑困擾?--
明明自己很瘦,卻小腹微凸!
已經吃很少了,肚子依然瘦不下來!
雖然常運動,還是很「中廣」身材……
這也是促使我寫作《瘦腹力》這本書的主要原因,
因為我發現,很多人對健身的觀念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想法,沒有從根本的原因去檢視,就無法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培養長久的運動習慣!
《瘦腹力》強調的,是要讓我們從了解自己開始--為什麼我會有胖肚子?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而常見的胖肚子四個原因有:
(1)好吃懶動
不管男女,大肚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吃太多、動太少!身體就會把你吃太多的營養(熱量)用油的形式存起來,放到全身的組織中,這當然包括身體裡的內臟,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脂肪肝,放在血管裡就是三酸甘油脂,放在肚子就是大肚子,你吃得越多且動得越少,你身體儲存脂肪的能力就越好, 那麼可想而知你身上的油會有多少?!
(2)脊椎與骨盆的問題
大肚子也不一定只是肚子太大的問題,支撐我們肚子的「骨架」太突出了,也會讓我們的肚子看起來變大,其中最常見的有兩種:
˙上腹凸,即骨盆前傾(pelvic anterior tilt),導至腰椎過度伸張(lumbar spine hyper-extension),就好像演戲時假裝懷孕把腰椎往前凸,這時我們的骨盆就會過度前傾,上腹部就會比較突出,看起來肚子就會變大。
˙下腹凸,骨盆後傾(pelvic posterior tilt),導至腰椎弧度過直,髖部過度伸張(hip hyper-extension),就好像身體坐進鬆軟的沙發裡一樣,下腹部就會自然而然往前凸,這樣的骨盆位置幾乎會讓人站不直,也幾乎很難用臀部的力量。腿的用力會特別多,膝蓋的壓力也會特別大。所以,把身體拉直挺胸和臀部力量的核心使用變得很重要。
(3)睡眠不足
我們都知道睡眠很重要,好品質而且充足的睡眠是瘦腰、瘦身的重要因素。卻很少人知道睡眠跟體重的關係。
原因一,我們身體代謝過多脂肪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睡眠時,尤其是深睡的時候,甚至我們深睡時身體的能量來源幾乎100%全來至於身上的脂肪, 所以好品質的睡眠是瘦身的重要步驟。
原因二,當我們睡覺時會分泌「瘦體素」(Leptin),瘦體素顧名思義,它就是刺激身體代謝體脂效率的內分泌,如果缺少瘦體素我們身體就會降低油脂的代謝速率。有了瘦體素的分泌,身體自然而然就可以──躺著也變瘦。
(4)情緒與壓力的問題
壓力賀爾蒙會在我們焦慮的時候悄悄的分泌,這種內分泌會抑制身體脂肪的代謝,所以即使是運動量很大,身體會用別的物質來提供熱量,反而把身體的油留下來,這樣就會讓肌肉量降低,體脂率提高,肚子變大,體力變差。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Rya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英文學習:4個策略,看懂原文書! Instagram | @ryanwu4444 https://instagram.com/ryanwu4444 Facebook https://fb.com/ryanwu4444 Email [email protected] Line@ htt...
組織培養步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比爾·蓋茲:關於新冠疫苗你需要知道的事》
這些天我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世界何時才能回到去年12月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的狀態?
我的答案始終如一:當我們得到一種近乎完美的特效藥的時候,或者當地球上幾乎所有人都接種了新冠疫苗的時候。
前者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實現。我們需要一種有效率達到95%的療法來遏制疫情。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候選藥物的效力遠沒有那麼強大。它們可以輓救很多生命,但它們不足以讓我們恢復正常生活。
所以,我們只能寄希望於疫苗了。
形成廣泛的新冠病毒免疫力已經成為人類最為緊迫的任務。實際上,如果想要恢復正常生活,我們就需要開發出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需要生產數十億劑並供應到世界各地,並且這一切需要盡快實現。
這聽起來令人氣餒,因為確實很難。蓋茲基金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資助者,但我們這次所面臨的挑戰遠遠大於先前從事的任何工作。這需要全球開展前所未有的通力合作。
但我知道這終將成功。
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新冠疫苗的開發工作正與時間賽跑,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事。
1)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新冠肺炎疫苗
福奇博士認為大約需要18個月才能開發出新冠肺炎疫苗,我同意他的觀點,雖然可能只需要9個月,但也可能長達兩年。
雖然18個月聽起來或許很長,但這將是科學家們迄今為止開發速度最快的新疫苗。一般開發疫苗通常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一旦你選擇了一種疾病作為目標,你就必須研制出疫苗並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接下來,你可以開展人體試驗,測試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每種疫苗最重要的兩個目標。安全性就是它的字面意思:給人們接種這個疫苗安全嗎?一些輕微的副作用(如輕微發燒或接種部位的疼痛)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你不希望人們因為接種疫苗而生病。
有效性衡量的是疫苗對你的保護效力。儘管理想情況下你希望疫苗有100%的效力,但是很多疫苗並沒有這麼完美。例如,今年流感疫苗的有效率約為45% 。
為了測試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每種疫苗都要經過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
一期臨床試驗是安全試驗,由一小組健康的志願者接種候選疫苗。你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劑量,目的是用最低的有效劑量產生最強的免疫應答卻又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在確定方案後,你會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它將會告訴你疫苗作用於接種人群的效果如何。這一次,數百人將接種疫苗,這個群體應該包括不同年齡和不同健康狀況的人。
接著在三期臨床試驗中,你會讓數千人進行接種。這通常是最長的一個階段,因為它發生在所謂的「自然疾病條件」下。你給一大群可能已經暴露在目標病原體感染風險下的人接種疫苗,然後看疫苗能多大程度減少患病人數。
在疫苗通過上述三期臨床試驗後,你還需要有生產疫苗的工廠,並將疫苗提交到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個政府機構進行審批。
這個過程適用於大多數疫苗,但常規的開發時間表顯然不適合新冠疫苗。我們從這一過程中節省下來的每一天,都將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不僅能輓救生命,而且可以減少數萬億美金的經濟損失。
因此,為了加快這一進程,疫苗開發人員正在壓縮時間。
在傳統過程中,這些步驟是按順序進行的,從而解決關鍵問題和未知因素。同時這樣也有助於降低金融風險,因為開發一種新疫苗耗資不菲。許多候選疫苗最終都失敗了,這就是為什麼企業需要等到明確上一步成功後,才會繼續投資下一步工作。
對於新冠疫苗而言,開發資金不是問題。各國政府和其他機構——包括我們的基金會和一個叫做「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了不起的組織——已經明確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支持疫苗開發。因此,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平行進行幾個開發步驟來節省時間。例如,私營部門、政府和我們的基金會將開始確定生產不同潛在疫苗的設施。即使部分設施最終不被使用,那也沒關係。為了縮短疫苗生產進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代價。
所幸,壓縮臨床試驗時間並不是將疫苗開發週期從五年縮短至18個月的唯一方法。我們即將採取的另一個措施是同時試驗許多不同的方法。
2)目前數十個候選疫苗正在籌備中
截至4月9日,已經有115個不同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正在開發中。我認為其中的8到10個看起來很有前景(儘管如此,我們的基金會還是會密切關注所有其他疫苗,以免遺漏了那些具有技術潛力的疫苗)。
最有前景的候選疫苗採取了各種方法來保護人體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
這句話究竟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先來瞭解人類免疫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當一種病原體進入人體,你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抗體。這些抗體附著在微生物表面稱為抗原的物質上,向你的身體發出攻擊信號。你的免疫系統會記錄它曾經擊敗過的每一種微生物,這樣就能在入侵者使你生病之前迅速識別並消滅它們。
疫苗能夠避免這整個過程,它能教會你的身體如何在不生病的情況下戰勝病原體。兩種最常見的類型(也是你可能最熟悉的類型)是滅活疫苗和活疫苗。滅活疫苗含有被殺死的病原體。而活疫苗是由毒性被減弱(或「減毒」)的活病原體製成的,它們非常有效,但相比同類的滅活疫苗更容易產生副作用。
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是我們所認為的「傳統」方法。這兩種類型的新冠候選疫苗有很多。原因很簡單:它們的技術都很成熟。我們知道如何測試和製造它們。
但它們的缺點是製造起來很費時間。每劑疫苗都需要大量原材料,其中大部分是生物材料,這意味著你需要時間來培養它們。
這就是我為什麼對目前一些候選疫苗採取的兩種新方法感到特別興奮:RNA疫苗和DNA疫苗。如果任何一個新方法獲得成功,我們都能更快地將疫苗提供給全世界(簡單起見,我在此只解釋一下RNA疫苗, DNA疫苗的原理是近似的,只是使用不同的遺傳物質和接種方法)。
我們的基金會近十年來一直通過我們自己的資金和CEPI支持RNA疫苗平台的開發。我們原先計劃用它來開發疫苗抗擊那些影響貧困人群的疾病(例如瘧疾),但現在看起來它可能是抗擊新冠肺炎最有前景的方案之一。
第一個開始人體試驗的候選疫苗是由一家名為Moderna的公司製造的RNA疫苗。
RNA疫苗的工作原理不是將病原體的抗原注射到人體內,而是給人體提供產生抗原所需的遺傳密碼。當抗原出現在細胞外部時,你的免疫系統就會攻擊它們,並在此過程中學習如何打敗未來的入侵者。本質上就是把人體變成自己的疫苗生產部門。
因為RNA疫苗讓你的身體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因此製造它們不需要太多生產材料,生產速度可以更快。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目前還不能確定RNA是否是開發疫苗的可行平台。由於新冠RNA疫苗將是第一個上市的RNA疫苗,我們必須證明RNA平台本身可行並可以產生免疫力。這有點像同時構建計算機系統和系統里的第一個軟件。
因此,即便RNA疫苗有望成功,我們仍必須繼續尋求其他可能的方法。我們還不知道新冠疫苗會是什麼樣,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嘗試盡可能多的方法。
3)它可能還不是完美的疫苗,但是沒關係
天花疫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一種疾病從地球上根除的疫苗,但接種天花疫苗的過程有些痛苦。它會在接種者的手臂上留疤,每三個人中就會有一人因為副作用而只能暫時呆在家中,無法上學或上班。其中還會有不可忽視的小部分人會產生出更嚴重的反應。
天花疫苗遠非完美,但它完成了使命。新冠疫苗可能也會如此。
如果要設計一種完美的疫苗,我們希望它是百分百安全且有效。你只需要接種一劑,就可以得到終生免疫保護。而且疫苗的儲存和運輸也應該很方便。我希望新冠疫苗將會具備所有這些特性,然而鑒於我們的時間表,可能無法面面俱到。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疫苗的兩個重點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於我們可能沒有時間進行多年的研究,我們將不得不進行強有力的一期安全試驗以及良好的真實世界數據,並確保我們有充分證據表明疫苗是可以安全使用。
在有效性方面,我們還有一些餘地。我估計有效性至少達到70%的疫苗就足以遏制疫情。有效性達到60%的疫苗是可用的,但可能仍然會看到局部暴發的疫情。任何低於60%有效性的疫苗都不可能產生足夠的群體免疫來阻止病毒的傳播。
最大的挑戰是確保疫苗對老年人也有很好的效果。年齡越大,疫苗的效果越弱。你的免疫系統,如同你身體其他部分一樣,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識別和攻擊入侵者的速度也會變慢。這對新冠疫苗來說是個大問題,因為老年人也是最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我們需要確保他們得到保護。
作為同樣針對老年人的疫苗,帶狀皰疹疫苗通過增加疫苗的效力來解決上述問題。針對新冠病毒,我們可以做類似的事情,儘管這可能帶來更多副作用。衛生部門也可以讓超過一定年齡的人群多接種一劑。
除了安全性與有效性外,還有以下幾個因素需要考慮:
要接種多少劑?只需要接種一劑的疫苗,相對更便捷、更快速。但我們可能需要接種多劑的疫苗才能獲得足夠的效力。
疫苗效力可以維持多久?理想情況下,疫苗可以提供持久的保護。但最終我們可能會得到一種只能為你提供幾個月保護的疫苗 (與季節性流感疫苗類似,免疫時效大約為6個月左右)。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很可能在研究更持久疫苗的同時,先使用短期有效的疫苗。
疫苗如何儲存?許多常見的疫苗需要儲藏在4攝氏度的條件下,這大約是一般冰箱的溫度,所以儲藏與運輸也相對簡單。但RNA疫苗需要儲藏在更低的溫度下,可能低至零下80攝氏度,將其運輸到世界某些地方會變得更加困難。
我希望18個月後誕生的新冠疫苗盡可能地接近「完美」。就算不是,我們仍將繼續努力改進它。在此之後,我認為新冠疫苗將成為新生兒常規免疫計劃中的一部分。
就算有了疫苗,我們仍需解決一些重要問題,那是因為……
4)我們需要生產和分發至少70億劑疫苗
為了遏制大流行病,我們需要確保地球上幾乎每一個人都能接種疫苗。將某個東西送達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這在過去從未發生過。同時,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疫苗的生產和儲藏也非常困難。
在明確最終會使用哪種疫苗之前,我們無法確定如何生產和分發疫苗。例如,我們能否利用現有的疫苗工廠生產新冠疫苗?
我們現在能做的是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疫苗建造工廠。每一種類型的疫苗需要不同的生產工廠。我們需要準備好生產各種疫苗的設備,從而確保當一種或多種疫苗研發完成後盡快開始生產。這將耗資數十億美元,各國政府需要迅速找到一種機制來為此提供資金。蓋茲基金會正在與CEPI、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一同籌措資金。
還有一些討論集中在誰將於何時接種疫苗。現實情況是,我們無法讓所有人同時接種疫苗,而是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製造出70億劑疫苗(如果是接種多劑疫苗,甚至可能是140億劑),我們應該在有了第一批疫苗之後立即開始進行分發。
多數人同意衛生工作者應該優先接種疫苗。但接下來該為誰接種呢?老年人?教師?在關鍵崗位工作的人?
我認為低收入國家的人民應該在第一批接種疫苗,因為他們面臨著更高的死亡風險。由於物理隔離等措施更難以實施,新冠疫情會在貧窮國家傳播得更快。更多人的基礎健康情況不佳,使他們更易出現併發症,而在薄弱的衛生系統中,他們很難獲得所需的治療。為低收入國家提供疫苗能夠輓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好消息是,我們已經有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這樣的專業機構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對於大多數疫苗而言,疫苗生產者會與工廠所在的國家簽署協議,確保該國率先獲得疫苗。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我希望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方式,在公平的基礎上向全世界提供疫苗。一旦我們對於現在的工作進展更加明朗,世界衛生組織和地方衛生部門將需要制定一個疫苗分配計劃。
最終,我們會擴大生產規模,讓地球上每一個人都能接種疫苗。之後,我們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並有望通過明智的決策避免再次陷入相同的困境。
雖然前路迷茫,但光明就在前方。我們正在採取正確的做法,從而盡快獲得有效疫苗。與此同時,我迫切期望大家能繼續遵循當地衛生部門的指導。我們能否平安度過這次疫情,取決於每個人能否各盡其責以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圖片:疫情中的羅馬
組織培養步驟 在 寶總監的寶之國與他的狗王子 Empire of Director Bao & Niku & Baku Facebook 八卦
前陣子因為餵養和野生動物保護有衝突,之後問了野保社團的陳先生很多問題,老實說有些太遙遠的東西,我以前真的沒有想到。
畫了上一張[正確的餵養方式]之後隔天又想了一個晚上,以前只是單純覺得看到流浪狗肚子餓很可憐,要給他吃東西,但是若是單純的餵他一餐而沒有幫他結紮,這樣子後續會有很多問題。
如果餵養沒有加上結紮,他們之後生下來的小狗會非常可憐,一出生就要過著餐風露宿的流浪生活,我那天想了一整晚,想到我以前念書時學校附近的一大群黑狗,因為那時是在山腳下,所以他們沒有什麼幫狗結紮的觀念,更沒有TNR團體等等,我想到以前曾經看過一大群黑狗裡面有瘦巴巴的小黑狗,就是因為沒有人幫他們結紮,而狗也不懂又一直生,造成出生的小狗來到這世界就要面臨流浪的命運。
那天想了一個晚上,隔天工作時也查了一些資料,又問了野保的陳先生一些問題,其實最好的方式是結紮之後帶回家養或是安置,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此,因為如果要餵養的話,就一定要把狗帶去結紮,而且是公母都要結紮,這樣才能確保減低產生下一代的機率。
其實台灣狗真的太多了,因此才會一直提倡【終養不棄養】和【領養取代購買】,我以前都在宣導大家如何搞好自己的狗,餵養這一塊我沒有想到那麼遠,那天想了一個晚上,的確如果單純餵養不結紮會有很多問題,最貼近的就是狗會一直繁殖,因為他們也不懂,而最可憐的就是生下來的小狗,一出生就必須流浪在外討生活,狗媽媽自己都吃不飽了,還要照顧他們,實在是很慘。
如果大家有餵養流浪狗,而他們願意親近你的話,就算不能夠安置或帶回家養,至少一定要帶他們去結紮,這樣才能減少那些可憐的小狗誕生到這世界上。
昨天我在跟小姑講這個的時候,小姑也說:「狗什麼都不知道啊!他們就一直生!」因為狗不知道,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在餵養流浪狗的人才要幫助他們,至少結紮可以減少之後產生的第二代可憐小狗。
再貼一次正確餵養的正確步驟給大家:
1. 餵食培養感情讓狗靠近(同時把環境清理乾淨)
2. 帶狗去掃晶片 確認是否有主人
3. 帶回去結紮+注射疫苗+塗藥醫療
或是
4. 自己無法處理或經費不足時請通知可靠的動保團體或TNR團體協助
[記得自己也要持續幫忙 要幫狗就幫到底]
5. 貼認養訊息幫狗找地方安置和找新主人或自己收編
或是
6. 真的沒地方安置只能原放 然後定時去看以及保持環境衛生清潔
(記得一定要結紮)
然後這裡是我問過野保的陳先生,一些比較好的可提供幫助結紮的團體:
台灣之心 http://www.hotac.org.tw/default.hotac
關懷生命協會 http://www.lca.org.tw/
懷生社 https://www.facebook.com/TheEviction/
專門負責救援:
Noe 行動組織 / Emt 急難應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Noe-%E8%A1%8C%E5%8B%95%E7%B5%84%E7%B9%94-Emt-%E6%80%A5%E9%9B%A3%E6%87%89%E8%AE%8A%E5%9C%98%E9%9A%8A-968266063234755/?fref=ts
其實經過這件事我也才學到餵養一定要結紮,不然老實說我以前實在沒有想到那麼遠,雖然一開始大家吵起來吵了好幾天,然後我那天半夜真的龜懶趴火太憤怒就直接私訊野保的陳先生,但是之後我們好好講,然後他也跟我說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資訊還有觀念,因為有些事情我以前真的沒想過,這次雖然一開始吵的很累,但是我也學到了很多,我覺得大家在公開的網路平台上吵成一片一點用也沒有,人在很憤怒的時候根本聽不進別人講的話,只是造成我賭爛你,然後你賭爛我這樣的惡性循環,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那天晚上傳訊息給野保的陳先生我也對他打了一大堆幹,真是不好意思,不過後來他也是跟我說了很多知識和觀念,非常感謝他,後來好好說就好了,我也問了他很多問題,他也告訴我很多。
野保的陳先生說,生態人比較不關心「個體」而是看「族群」,目的是解決問題,所以會顯的有些冷血,那我覺得我們就要找個折衷點,大家都能夠接受,然後一起去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餵養要結紮真的很重要,也感謝一些野保的人後來都提供很多實用的資訊,我覺得一時要改變所有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至少我現在知道了,就可以宣導然後讓大家一起做對的事,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動物好。
如果能安置中途或收編是最好的,若是真的不行,記得餵養一定要結紮,若自身能力不足或沒有經費,一定要找動保團體協助,自己也要在旁邊幫忙,因為要幫就幫到底,能幫有緣的流浪狗找到家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希望大家一起做對的事情,然後彼此交流一些實用的資訊,這樣才是最好的,我這幾天有空都在看這些東西,發現養狗快六年了,有些事情和觀念我以前從沒有想過,就再麻煩大家把【餵養一定要結紮】這個觀念分享出去,謝謝大家!
之前的那篇[ 正確的餵養方式 ]寫得比較詳細,可以看這裡:
http://ppt.cc/zPxL0
組織培養步驟 在 Ryan Wu Youtube 的評價
英文學習:4個策略,看懂原文書!
Instagram | @ryanwu4444
https://instagram.com/ryanwu4444
Facebook
https://fb.com/ryanwu4444
Email
RealRyanWu@gmail.com
Line@
http://ryanwu.tv/lineat
[線上講座] 運用FB, IG, YouTube找到更多客戶
https://www.kolformula.com
[線上講座] 如何利用FB建立第二份收入
http://ryanwu.tv/gig
[線上講座] 新直銷方法 - 如何利用社群網路建立10倍大的線上組織
https://www.jointrw.com
電台節目 - RW創業實驗室
ryanwu.com.tw/podcast1
電台節目 - TRW直銷革命軍
ryanwu.com.tw/podcast2
如何速讀:7分鐘學會速讀 - RWTV #2
https://youtu.be/yl8EBa9ZQFs
閱讀技巧:3個實用策略,立即增加閱讀效率 - RWTV #5
https://youtu.be/LDuI1X6ayLk
培養好習慣的4個步驟 (James Clear)
https://youtu.be/nR_XAFiSuTQ
keywords:
英文, 英文學習, 原文書, 英文閱讀, 英文書
組織培養步驟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評價
巧巴達 ( CIABATTA ) 是除了法式長棍麵包外,不萊嗯個人相當偏愛的經典歐式麵包,有機會到Montreal餐廳用餐,特別是義大利餐館或Steak House,一定會特別留意餐前送來的麵包。初期自己對於麵包種類的摸索期,經常就認為這些帶著硬殼外皮的麵包,通通都是法國麵包,後來經過朋友的解釋及後來買書開始研究歐式麵包的製作才真正認清,原來自己鍾愛這種帶點韌性與嚼勁,咀嚼後滿口麥香的麵包就是「巧巴達–CIABATTA」。而這款麵包也是Montreal咖啡簡餐店所販售三明治時,使用頻率最高的麵包種類之一。
CIABATTA與一般同樣使用速發酵母製作的歐式麵包,有其不同之處,她需要事先培養酵母頭,而這也是能讓麵包產生不均勻孔洞、有著咀嚼韌性的重要關鍵。不萊嗯過去是是參考了一名網友Amy’s Blog資料。以她製作酵母頭的方式開始逐步嘗試,陸續製作幾次後才制訂出麵粉與水的完美比例。因為大家與不萊嗯一樣是在家裡製作、所以影片中從酵母頭培養,到模擬簡易發酵箱讓麵糰能完美發酵都有詳細步驟。無論大家是在台灣或是北美乾燥天冷的氣候環境,通通能輕易做出結構、組織完美的巧巴達。
台灣夏季平均濕度約落在完美的60~65%間,是很適合麵糰發酵的自然環境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www.briancuisine.com/?p=2303
組織培養步驟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評價
手邊成功培養出天然酵種 (野生酵種) 後,對於歐式麵包的風味與質地提升,絕對是一大助益,也是麵包學習歷中,進入工匠麵包製作殿堂的基本入場券。不過麵包能不能做成功,與是否使用魯邦液種(Levain)、義式乾種 (Biga),沒有絕對的關聯性,就算是採用速發酵母 (啤酒酵母、新鮮酵母) 先培養中種再拌入主麵團,一樣能做出出色麵包。而對於義式知名巧巴達 (CIABATTA),真正困難度再於高含水量的濕黏讓人生懼。
這份「魯邦液種巧巴達」最出色的地方,是在於酵母液種在整個主麵團裡的占比,這個比例添加,不會有過度使用,而出現酸種麵團酸味的問題,品嘗間幾乎察覺察覺不出有任何酸味,不過這樣的麵種添加所帶來延展筋度、飽滿又隨機的組織氣室與豐富濕潤口感,卻是讓人驚豔。我在操作步驟文中,同時提供了無法擁有「魯邦液種」的朋友,如何在前一天以速發酵母,預先製作出液種酵頭 (Poolish)的詳細方式,所以想要一是這份美味的液種巧巴達,隨時都能動手。
[ 材料 ]
高筋魯邦液種:250g
常溫水:275
麥芽精:5g
高筋麵粉:375
鹽之花:10g
手邊沒有天然魯邦酵頭沒關係,可採用速發酵母 (見以下操作) ,成品效果也不差!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8404 (如何以速發酵母製作液種酵頭)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8598
從零開始培養天然酵種 (魯邦液種):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6286
組織培養步驟 在 植物組織培養及其應用- 看板NCHU-PP87 的八卦
https://www.agrionline.net.cn/new_agri/list.asp?id=2671
目前,生物技術正在世界突飛猛進地發展,而且在醫學、農業、食品工業、能源工業、環
境保護各個領域顯示出極大的生產潛力。作為生物技術有力手段的組織培養,也日益受到
重視,組織培養在農林作物的脫毒快繁、突變誘發、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都可以發
揮作用。
當前人類正面臨淡水資源短缺的困難,同時土地沙荒化、鹽漬化也對人類造成威脅。
我國是屬於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除積極進行節用水,在農業上選育耐旱作物品種以及提
高農作物的抗旱性之外,應用細胞工程技術快速繁殖固沙植物,篩選抗旱和抗鹽的細胞突
變體,以至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將抗旱基因引入到禾穀類作物中,最終將會對乾旱、半乾旱
及灘塗地區的開發利用產生極大影響。可喜的是,目前科學家們已做出積極努力,在滲透
調節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有意義的進展。
總之,生物技術的應用將對我國農林生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本節所講的組織培養的
基本原理及其應用,希望能引起讀者廣泛的興趣,以便為不久的將來應用生物技術在解決
我國旱區的實際問題上,能有所啟迪。
一、植物組織培養中的細胞分化與器官建
(一)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即是每個植物的本細胞或性細胞都具有該植物的全套遺傳基因,因
此在一定培養條件下每個細胞都可發育成一個與母體一樣的植株。這個概念雖然在本世紀
初已經提出,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在實踐上並沒做到,經過幾十年來組織培養技術的
不斷改進,目前細胞的全能性不但在理論上完全被證實,而且為組織培養在實踐上的應用
了基礎。
植物細胞要表現出全能性,須經過幾個步驟:
成熟細胞→分生細胞→胚狀體→完整植株。
成熟細胞→愈傷組織→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脫分化也就是已經分化定型的細胞,經過誘導成為重新恢復了分裂能力(也就是成為
分生狀態)細胞的過程。
不但植物體細胞可以表現全能性,花粉在培養條件下也可能進行脫分化,通過愈傷組
織或胚狀體發育成單倍體植株。
植物細胞為什麼表現出全能性呢?就要從動物與植物細胞的區別說起。不論是植物、
動物還是微生物,其代謝的分子基礎基本是一樣的,從微生物到人,遺傳的信息是一致的
。但動物與植物細胞區別還是很大的這差別主要地在於:
第一,自養與異養的差別。高等綠色植物是自養的,對營養的要求較簡單,因此培養
基的成分大部分為無機物和少量簡單有機物。而高等動物是需要多種複雜營養的異養生物
,它們從複雜的來源中吸收、消化和同化其營養,並通過血液將養分輸送到全身細胞和器
官。
第二,外界環境的差別。動物細胞直接所處的內部環境,以上對濃縮的形式來滿足其
營養要求。植物所處的環境變化大,它中收養分是以稀釋的狀態。植物細胞束縛在纖維素
壁內,內部液泡保持相當穩定的成分。植物細胞又以很大的能力維持著大的液泡、原生質
與外界培養基進行物質交換。
第三,胚胎得到養分的方式不同。動物的胚靠預先存在卵裡的營養發育,靠胎座與母
體聯繫,植物的胚獲得營養方式相對地簡單,胚存在於胚囊和胚株中,通過胚乳供應胚的
養分,原胚與子葉通過其外表面吸收養分。所以植物細胞誘導成胚從外部取得營養容易,
不像動物要通過血液。
第四,器官發育的差別。動物很早就開始器官發育,這些器官有高度特化的功能,然
後靠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脊髓、大腦、激素把各器官連成整體。並且動物器官的發
育過程基本上只有一次,而高等植物重複地產生器官而且是無限的。植物器官的發育是在
生長區通過活細胞的活動,如頂端分生組織不斷產生葉、芽、花,在這些具有活細胞的部
位,可取活細胞進行移植和培養。
誘導細胞的脫分化,需要許多外界條件。任何一個分化的細胞都具有保持分生組織狀
態的潛勢,不過它平常處於受抑制的狀態,消除抑製作用就可以使細胞恢復分裂。在各種
外界條件中,外源激素對脫分化起重要作用。有些植物的外植體僅需加入生長素(IAA"吲
哚乙酸",NAA"萘乙酸",2,4-D)即可誘導細胞的分裂與生長,如菊苣;有的僅需加入加
細胞激動素類,如大豆、蘿蔔;另一類需加生長素和細胞激動素類,如煙草髓、胡蘿蔔、
馬鈴薯;還有一類不需加任何激素,如冠癭組織,煙草腫瘤組織。
(二)組織的分化與器官建成
1、維管組織的分化
早期研究發現(Wetmore,1955),丁香的芽可以誘導鄰近的組織分化出維管束,後
證明這是芽中IAA的作用。將一塊含有14C-IAA和蔗糖的瓊膠楔形物插入到愈傷組織切口中
,14C-IAA表明蔗糖和IAA通過瓊膠擴散到愈傷組織,從而在愈傷組織中造成這兩種物質的
梯度,在楔形物一頗有同感形成維管束的瘤狀物,瘤狀物含有一形成層帶,一面形成韌皮
部,一面形成木質部,與正常的維管束有類似的排列。增加IAA的濃度,導致木質部形成
,增加蔗糖濃度則導致韌皮部形成。生長素水平恆定時,2%蔗糖則全部分化出木質部,4%
蔗糖幾乎全部分化出韌皮部,3%蔗糖則可以分化出二者。所以,生長素和蔗糖濃度決定愈
傷組織中維管束的類型與數量。
Rier和Beslow進一步報道,蔗糖不僅影響細胞的數目,而且影響其結構。低濃度蔗糖
(0.5%)誘導出環紋和梯紋管胞,1.5-3.-5%蔗糖誘導出梯紋和網紋細胞。
細胞分裂素類對促進木質部形成也有作用。它們使碳水化合物代謝趨向於五碳糖途徑
,促進木素前體苯丙烷的合成,不同的細胞分裂素作用不同。玉米素>激動素>6-BA(6-苄
基腺嘌呤),NAA/激動素的比值為0.5/20時有木質部發生和根形成,而比值降為
0.025/0.4時,只發生木質部而不發生根,赤黴素(GA)、乙烯、脫落酸對木質部發生有
抑製作用。
2、根和芽的分化
外植體誘導出愈傷組織後,經過繼代培養,可以在愈傷組織內部形成一類分生組織(
meristemoid)即具有分生能較往年小細胞團,然後,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有些情
況下,外植體不經愈傷組織而直接誘導出芽、根。所以器官發生有兩種方式,即直接和間
接的。
(1)外植體→器官發生(根、芽或胚狀體)→再生植株。
(2)外植體→愈傷組織→類分生組織→根、芽→再生植株。
根是組織培養中易形成的器官,早在30年代,就看以胡蘿蔔培養物中根的形成,以後
又在多種植物中看到,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可以誘導出根來:如棉花幼苗子葉、下胚軸切段
、油菜葉片、葉柄、下胚軸等,多種植物愈傷組織也易生根。
形成芽的培養基條件常有不同,有時芽與根可以同時在組織培養中形成,一般說,培
養物中形成的芽如胡蘿蔔懸浮培養,油菜愈傷組織等。在組織培養中通過根、芽誘導再生
植株方式有三種:一種在芽產生之後,於芽形成的基部長根而形成小植株,一種是在根上
生長出芽來,另一種即在愈傷組織的不同部位分別形成芽和根,然後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
株植物。
除營養芽之外,在組織培養中有時也有花芽的形成,如煙草、花生等。也有變態器官
的形成,如百合鱗片切塊分化出的芽,形成小鱗莖,唐菖蒲莖端可誘導形成小球莖,馬鈴
薯的莖切段可以形成塊莖。
植物激素的成分影響著器官建成, Skoog和Miller等所提出的生長素和激動素比例決
定根和芽分化的觀點,曾被大量的試驗結果所證明。
在很多禾穀類作物的組織培養中發現,用較高濃度的生長素(2,4-D)誘導形成的愈
傷組織,當培養在除去生長素,或適當濃度的活性較低的生長素中時,就可以誘導芽的形
成。Nitsch等用Linsmaier(LM)培養基附加10-5摩爾2,4-D培養水稻愈傷組織可以生根,
一旦轉入無生長素的培養基時就能產生芽。Rangan將小米愈傷組織從含生長素的培養基轉
移到無生長素的培養基,一個星期內就形成了芽。
但在另一些例子中激素比例控制器官分化的問題則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苜蓿在有2
,4-D和細胞分裂素的培養基中,可以形成愈傷組織,轉入不加以上兩種激素的培養基中
能分化,但分化的情況與原來的激素比例有關。如果愈傷組織是在高細胞分裂素/生長素
比例的培養基中形成的,易於生根,而在高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例的培養基中形成的,
易於生根,而在高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例的培養基中形成的愈傷組織,則易生芽。由此
看來,分化與激素的關係同植物的遺傳性有著密切的關係,用五個品種的煙草做實驗,用
相同的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例,結果有的品種形成很多芽,有的形成很少芽,有的完全
不生芽。
培養基的物理因素和外界條件對器官建成有一定影響。固體培養基有利於誘導愈傷組
織,而液體培養基有利於細胞和胚狀體增殖。藍光有利於芽的分化,而紅光、遠紅光對芽
分化有抑製作用,但促進根分化,紫光對生芽有刺激作用。石刁柏、虎耳草屬、鳳梨科植
物分化前期需要低光強(1000勒克斯),後期要求高光強(3000-10000勒克斯),降低氧
濃度促進胡蘿蔔愈傷組織芽的形成,增加氧濃度促進不定根形成。
3、胚狀體是指在組織培養呂從一個非合子細胞,通過合子胚相似的胚胎發生過程所
形成的胚狀結構。從胚狀體可以形成完整的植株,這是植株細胞全能性的最強有力的一個
證據。
50年代末期,Steward等人從胡蘿蔔的韌皮部用液體培養基通過游離細胞的分化,獲
得了胚狀體。據統計,在植物組織培養中具有胚狀體分化能力的種子植物已達117種,分
屬43科,75屬(見遺傳學報5卷1期,1980年)。
在植物組織組織培養中,誘導胚狀體與誘導芽相比較,具有顯著的優點,一是數量多
,二是速度快,三是成苗率高。由於胚狀體具有這些優點,所以在育種工作及園藝工作中
,可用胚狀體作為特定的優良基因型個體的無性繁殖手段,同時在研究胚胎發育中也有很
重要的理論意義。
培養基的激素成分和氮源影響胚狀體的發生。有的植物可在無激素培養基上誘導出胚
狀體,如煙草、曼陀蘿、水稻、小麥花藥培養;有的植物需要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一定
比例誘導胚狀體,如油茶、酸棗、桃等。石龍芮下胚軸,石刁柏愈傷組織,還有一些植物
先在有激素的培養基上,然後轉入無激素培養誘導胚狀體。有人證明培養基中還原態氮對
胚狀體有利,但我國使用的N5培養基硝酸鹽含量高,也有很好的作用。水解酪蛋白或多種
氨基酸對胚狀體發生有促進效應。
胚狀體的發生還與外植體來源和年齡、培養的時間、植物的遺傳型等因素有關。
二、植物組織培養的應用
(一)增加遺傳變異性,改良作物
單倍體育種:通過花藥培養,從小孢子獲得單倍體植株,染色體加倍後獲得正常二倍
體植株,這是一條育種的新途徑。單倍體育種可以縮短育種年限,節約人力物力,較快地
獲得優良品種,目前已有四十多種植物獲得了單倍體植株。我國在水稻、小麥、煙草、柏
樹、橡膠、辣椒等植物的單倍體育種的工作上,處於領先地位。
胚培養、子房培養、胚珠培養:為了克服遠緣雜交的不親和性,可採用胚、子房、胚
珠培養和試管受精等手段。最早成功的例子是兩個栽培種亞麻的雜交胚發生敗育,利有雜
種胚培養克服了一些障礙,得到種子。現在在棉花、黃麻上也獲得成功。從玉米的離體子
房培養,經體外受粉可以得到種子。
突變體的選擇和應用:由於植物的單細胞培養成功,可以用這個方法誘發單細胞進行
突變,通過篩選所需要的突變體,然後使細胞分化成植株,再通過有性世代使遺傳性穩定
下來,這是從細胞水平來改造植物的一種途徑。除細胞外,愈傷組織、花藥、原生質體都
可誘發突變。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在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已選育出抗花葉
病毒的甘蔗無性系,抗1-2%NaCl的野生煙草細胞株,抗除草劑的白三葉草細胞株等。
體細胞雜七雜八交和遺傳工程:自1960年以來用酶法獲得大量有活力的植物原生質體
,現已從四十多種植物的原生質體產生出再生植株。通過異種原生質體的相互融合(即體
細胞雜交)為植物育種工作開闊新的途徑。原生質體融合的工作自1972年Carlson在兩個
煙草種間成功以來,現在除種內與種間能獲得雜種植株外,在屬間甚至不同科的植物間亦
做了許多工作,如煙草與大豆、煙草與天仙子、矮牽牛與小花矮牽牛、番茄與矮牽牛等都
得到了雜種植株。
此外,通過原生質體融合,並以選擇胞質鏈黴素抗性做手段以轉移煙草的雄性不育性
狀,或通過原生質體融合轉移胞質的抗林可黴素因子都得到成功。
原生質體沒有胞壁,容易接受外來的引入物質。由於致癌農桿菌可以使多種植物形成
腫瘤,以及已發現它所帶的Ti質粒可以有效的插入植物細胞的基因組中,所以一些研究者
也設想能否以Ti質粒作為載體,與固氮基因重組後轉入植物的細胞中,如能實現將固氮基
因轉到非豆科植物如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中,則遺傳工程在創新植物類型上的前景,
無疑是非常廣闊的。
(二)繁殖植物
組織培養中從一個單細胞,一塊愈傷組織,一個芽(或其它器官)都可以獲得無性系
。無性系就是用植物體細胞繁殖所獲得的後代。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繁殖的無性系可概括
為五個類型:
原球莖:細胞或組織培養經原球莖途徑分化成植株。大部分蘭花屬於這一類型,即蘭
花的各個部分的離體組織都能誘導形成原球莖,再經培養分化形成植株。
器官發生型:即從細胞或愈傷組織培養通過不定芽形成植株,如煙草愈傷組織培養分
化所得的植株。
胚狀體發生型:從細胞或愈傷組織通過胚狀體途徑,即由球形期、魚雷期、心形期、
子葉期經成熟胚發育成植株,如胡蘿蔔體細胞培養可通過胚狀體途徑形成植株。
器官型:從離休珠莖、花芽、葉、鱗片等,亦即從離體的母體組織直接產生小植株,
如貝母、百合等。
無菌短枝扦插;選取已發育成熟的腋芽,連同短枝經表面滅菌後在無菌條件下培養,
使其生根。腋芽可用生長激素處理促使其萌發。這一方法在較短時間內即可獲得一個植株
。對保存珍貴的優良樹種或花卉品種是簡易而有效的方法。
通過組織培養可以做到快速繁殖。1年中從一個芽得到103-106個芽,達到快速目的。
現在在國內外已掀起"試管苗"熱,許多花卉、林木、果樹、蔬菜都可通過組織培養進行大
規模的無性繁殖。國外在草莓、蘋果、柑桔、蘭花、石竹、鐵線蓮、杜鵑、月季、桉樹等
進行快速繁殖已達到商品化。我國近年來已獲成功的有甘蔗、月季、菊花、無籽西瓜、櫟
樹、山楂、獼猴桃、雪松等。
通過組織培養可以進行無病毒植株的培育。病毒是植物的嚴重病害,病毒病的種類不
下五百多種。受害的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馬鈴薯、甘薯,蔬菜作物有:油菜、大蒜,
果樹有:柑桔、蘋果、棗,花卉有:唐菖蒲、石竹、蘭花等。防治無方,只好拔除病株,
因而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病毒在植株上的分佈是不均一的,老葉、老的組織和器官病毒含
量高,幼嫩的未成熟組織和器官病毒含量較低,生長點幾乎不含病毒或病毒較少。1952年
法國Morel用生長點培養法獲得無病毒植株成功,以後許多國家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目
前已在馬鈴薯、甘薯、大蒜、石竹、百合、蘭花、草霉等植物上得到成功。如果採用0.1
毫米以下的生長點,則培養時間長(1-1.5年),成活率低,故目前已多用0.1-0.5毫米大
小生長點,結合熱處理培育無病毒苗。在我國已獲得馬鈴薯無病毒苗,並進行了推廣種植
,在廣東省進行了柑桔無病毒苗的培育。
(三)有用化合物的工業化生產
組織培養除了在農業上的應用外,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重視另一個方面,即有用化合物
的工業化生產。有用化合物包括藥物、橡膠、香精油、色素……等。這些化合物許多都是
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謝物,有些化合物還不能大規模地人工合成,而靠植物產生這些化合物
來源有限。因此,利用組織培養方法,培養植物的某些器官或愈傷組織,並篩選出高產、
高合成能力、生長快的細胞株系,以進行工業化生產,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次生代謝物的研究和組織培養方面,進行工作最多的是聯邦德國和日本。用組織培養
可以生產的化合物有強心苷、吲哚生物鹼、黃連素、輔酶Q10等,現已選出高產的細胞系
,大規模生產亦有成效。人參為我國名貴藥材,現今因野生資源缺少,多用人工栽培,但
人參生長慢,6年才有10克左右的人參根(干重),採用組織培養方法可比天然生長速度
提高上百倍左右。我國科學家羅士韋早在1963年就成功地培育了人參的組織,但此工作後
被迫中斷。近年來,南京藥學院丁家宜利用組織培養生產出人參干粉。在組織培養中生長
速度為0.5克o升-1o日-1(干重),比栽培人參0.004.5克o日-1o根-1約高100倍以上,並可
在20天左右週期內有10-20升大瓶中進行小批量生產,每升得13.9克,其藥用成分和藥理
活性與商品人參相似或更優,現已投入中試生產。這是我國第一個用組織培養進行藥的工
業化生產的例子(見南京藥學院學報,2期,61-76頁,1981年)。
在這方面尚待解決的問題是:(1)選出的細胞系中次生物質的產量是否高於起源植
物;(2)繼代培養後生物合成能力是否能保持;(3)生長是否快速;(4)成材一核算
問題。
(四)培養物質溫貯藏和種質庫的建立
在液氮(-196℃)條件下,加入冷凍保護劑,可使組織培養物的代謝水平降低,有利
於細胞、胚狀體、試管苗、愈傷組織等的長期保存。據報導,冷凍保存的胡蘿蔔胚狀體,
在保存1年後仍有再生成植株的能力,有些國家已利用此方法建立了種質庫,但我國在這
方面仍是空白。
在國際上一個新的動向是"人工種子"的試驗。所謂"人工種子",是指以胚狀體為材料
,經過人工薄膜包裝的種子。在適宜條件下它萌發長成幼苗。據美國遺傳公司報道,美國
科學家已成功地把芹菜,苜蓿,花椰菜的胚狀體包裝成人工種子,並得到較高的萌發率,
這些人工種子已生產並投放市場。我國科學工作者成功地研製成水稻人工種子。可見,組
織培養將在遺傳育種、作物改良和改革作物栽培中獲得更大的成效。
--
After black clouds, clear weath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28.2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