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必懂數118
好心態改變人生,好心腸改變命運
如果你長期身心不順,一直不快樂,不幸福,無法開心過日子?
那跟你的(孝行與言行處事)絕對有直接的關係。
孝順父母的人才能發達,徹底改命,無願不滿。
心腸好,重視誠信,平等待人的人,才能財喜雙收。
一個成功的人,真的不能沒有孝,更不能沒有信用。
(無福之人,再多的努力,也僅是(成就別人)
心態比能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知識比學歷重要,幸福的人生,需要陽光的心態,好心態才能走出自己。
任何成就都是由(專心一致)而來,任何成就,都是由毅力而來。任何成就,都是由磨練而來。
隨時收攝自心,習慣而成自然時,任何場合,都能專心一致。
改造自己的運勢。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無論多曲折,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要過得坦然、自在、快樂,必須從自己內心世界開始改變起。」。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創造改變唯一的方式就是開始做,哪怕做錯也是一種開始。
習慣就像一把雙面刃,好的習慣可以幫助你更上一層樓,壞的習慣卻可能成為阻礙你的絆腳石。
要讓成功變得更容易,就要想辦法讓習慣成為自己的助力,有了好習慣,做事情就會變得更有效率也更容易。
環境不會適應我們,但我們要學著適應環境,必要時就改變自己既有的認知。
努力修持事業心咒,對工作有很大助益。
佛母準提心咒-臉上有三個眼睛,表示理、智、事,代表事業心咒(也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心咒。
神咒原文:
稽首皈依蘇悉帝 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 唯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唵 折戾主戾 准提娑婆訶
如果可以佈置家中長生位,也可以助旺事業運
每個人家中的長生位旺-代表工作運好。
財運與工作相通,有助人際關係。在長生位上,擺上開運竹。
12生肖如何判別長生位
豬、兔、羊-在西北方
虎、馬、狗-在東北方
蛇、雞、牛-在東南方
猴、鼠、龍-在西南方
命運改變是可以靠自己努力累積的。
慈悲要有智慧,熱心要有判斷。
從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想法開始。
學習改變命運,人可以輸在起跑線上,但不能輸在轉折路上。
學歷代表你的過去,學習創造你的未來。
想法變了、態度變了,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態度是一個人的根本,根本都能做好了,還怕做什麼事情不能夠成功呢?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高度,高度決定了廣度,廣度則決定了深度,改變態度才能改變高度、廣度與深度,最後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終南別業處事態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
【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門人 睡夢中辭世 回顧洛氏家族百年王朝 】
一個新的時代,人工智慧即將來臨,而一個舊的時代殞落,舊的人物也跟著殞落。在2017年的3月20號,美國最有權勢的家庭洛克斐勒家族代表人,洛克斐勒第三代的掌門人,在睡夢中辭世。他辭世的時候已經100多歲,過去他是美國大通銀行的前任的CEO,更是各個國家爭相希望邀請的外交家。但是隨著全世界各種產業的改變,以及他的往生,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現場來賓是大衛洛克菲勒。他出生於1915年,是傳奇大亨約翰洛克菲勒的孫子。他從1946年起,展開三十五年的大通曼哈頓銀行生涯,擔任主席和執行長。他協助將這家銀行推到全世界最有權勢金融機構的地位。他跟每位美國總統都有交情,也跟很多世界領袖有來往,包括蘇聯的赫魯雪夫,以及中國大陸的鄧小平。」
2002年6月 NBC主持人Charlie Rose,這麼介紹他。
「他新出版的自傳闡述了自己在不平凡的家庭中,度過不平凡的一生。」
2002年,時年八十六歲的美國知名富商慈善家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用十年光陰整理出標題為「回憶錄(Memoirs)」的自傳,並選在九一一事件隔年問世。在五百八十頁的篇幅中,大衛洛克菲勒忠實呈現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對後代子孫的期望。這是外界首次得以近距離窺得洛克菲勒家族致富傳奇,同時一睹這個百年王朝,是如何透過控制石油,進而控制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
位於紐約哈德遜河上游的豪華英式莊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總部。這個佔地相當於五個中央公園、十個地中海國家摩納哥面積總和的國中之國,出自王朝開山始祖:約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之手。他出生於1839年,祖先是來自德國的清教徒移民。儘管家世寒微,但約翰洛克菲勒謹記母親勤儉不匱的美德,靠著機敏細心和勤勞,加上美國經濟起飛,生逢其時的他,在商海中闖蕩,很快就累積一筆財富。
1859年,南北戰爭爆發前夕,賓州開挖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吸引無數淘金者湧入中西部。約翰洛克菲勒的直覺告訴他,原油價格終將大跌,真正能賺到錢的是煉油而非鑽油。他找人合夥創立煉油事業,和弟弟威廉洛克菲勒聯手,一路透過大量舉債增資、收購併吞,壯大成全世界最大煉油商。
1879年,總部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控制了全美百分之九十的煉油產業,為了維持基業,洛克菲勒兄弟繼續透過許多鐵血手段,打造從上到下的供應鏈,完全壟斷市場,開啟美國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見的「托拉斯」經營模式。
已故大通銀行主席暨CEO大衛洛克菲勒說,「回想起來,我覺得祖父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完全沒有概念。他認為自己畢生最大的貢獻,是達成美國石油產業的團結。坦白說,沒有強大的石油產業,美國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是就工業發展而言。由於石油是主要能源來源,祖父會把自己對石油產業的貢獻,重要性放在慈善事業之上。」
繼石油帝國後,約翰洛克菲勒還跨足運輸和房產等諸多領域,並在邁入二十世紀時,從原本一文不名的小伙子,躍身成為全球第一個億萬富翁。1897年,約翰洛克菲勒在事業巔峰時退休。三年後,老羅斯福總統展開了一連串對標準石油的攻擊行動。
1911年,最高法院裁定標準石油違背反托拉斯法,下令拆解為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等三十四家新公司。但拜汽車業和天然氣需求快速成長之賜,這些新公司讓約翰洛克菲勒的財富,在往後十年不減反增。這位篤信上帝的世界首富深信,所有財富都是上帝給予,因此取得理所當然。
他不煙不酒、不好漁色,對古堡藝術品沒有興趣,為人低調樸實,由於自小養成捐獻教會習慣不倦,晚年將重心放在慈善事業,而且到了逢人就塞零錢的地步。
他創辦了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甚至翻修了中國大陸最負盛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估計截至他九十七歲那年過世為止,畢生共捐助了五億五千萬美元,其中有人感謝尊敬,也有人以骯髒錢為由,拒絕他的好意。
大衛洛克菲勒說,「我父親是在一個非常嚴格的浸信會的氛圍中被扶養長大的。每個星期天,除了讀聖經,散步,上教堂之外,其他什麼事情都不許做。」
洛克菲勒家族第二代掌門人小約翰洛克菲勒,在1928年啟動洛克菲勒中心興建計畫,但隔年就碰上了大蕭條。在合夥夥伴撤資的情況下,小約翰洛克菲勒做出了獨資完成的決定,希望藉此創造就業機會和提振美國人民的信心。洛克菲勒中心堪稱歷史上最浩大的都市計畫之一,為公共空間的運用開啟全新風貌,也是繼華爾街之後,紐約的第二市中心。小約翰洛克菲勒繼承龐大的家產,事業觸角不斷延伸,但他似乎飽受錢淹腳目的困擾,甚至比他父親更加熱中散財童子的角色。
Charlie Rose問,「你祖父跟父親的脾氣和處事態度有何不同?」
他說,「我覺得祖父在建立美國石油霸業這件事上比較專一,因為這對美國經濟成長和國家實力而言非常重要,但他同時也思考,如何將打拚事業過程中累積而來的財富,運用在公共利益上是很重要的。父親在信仰上則比祖父更加虔誠,他對於如何把祖父打拚累積而來的財富,運用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更加有興趣。」
「慈善工作?」
「對,慈善工作。但我還是要說,父親崇拜祖父,對他十分景仰,不是像外界所說的那樣,說我父親不認同祖父所作所為。他覺得那是他的機會和義務,他要以最恰當的方式運用這些財富,而且我認為他的成就非常了不起。 」
大衛洛克菲勒是小約翰洛克菲勒的幼子,也是最能幹的一位。世界首富家族對子孫教育極為嚴格,對金錢的觀念謹慎且實際,要求每個人維持簡樸生活,讓大衛洛克菲勒也須靠努力打工跑腿,掙得人生第一桶金。他於1939年自哈佛大學畢業後,進入家族的大通銀行從基層做起。
1973年,大通成為第一家在蘇聯開設分行的美國金融機構。同年,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大陸,洛克菲勒成了第一個拜會總理周恩來的美國商人。
Charlie Rose問,「從政曾是你的生涯選項嗎?不論是被任命或參選?」
「我被徵詢過好幾次,邀請我接掌財政部長或駐外大使的職位,我感到驕傲和興奮。但我還是覺得,多年來擔任大通銀行主席,從我很年輕時就接下這個職位,至今二十年。二十年來都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讓我有很多機會和國際領袖接觸並環遊世界,在很多方面我反倒認為,和接受一個兩年、三年或四年政治任命的職務,而且任期屆滿就得轉換跑道工作相比,我現在的職位,讓我可以做更多事。」
大衛洛克菲勒活躍於國際舞台,在兄長相繼逝世後,他於2004年七月起接下洛克菲勒家族族長的重擔。2010年以九十五歲高齡登上富比士全美富豪榜。截至2017年三月為止,個人財富淨資產達三十三億美元,慈善捐款達二十億美元。他在商業、慈善界和政界的人脈廣泛綿密,至今仍無人能出其項背。
Charlie Rose問,「你曾覺得身為洛克菲勒家族成員是個負擔嗎?」
「也許有時候是吧,但我哥哥約翰可能更加深刻,因為他的個性非常害羞。我必須說,全世界願意給我們機會,要歸功於父母把我們扶養長大,讓我們認識自己的責任,以及歸功於教育等等。我把這些當做機會而非麻煩。」
Charlie Rose問,「你的家族是全美從事最多慈善事業的家庭,這是從你祖父開始的嗎?是他創造了這種精神特質嗎?他是外人口中嗜錢如命的人嗎?他覺得家族對別人有責任嗎?」
「我祖父的母親是這麼扶養教育他的。從小就開始,每次捐獻十分錢給教會,以後賺更多就給更多。毫無疑問他覺得那是義務,但他的終身顧問卻說服他,要付出更多。因為他從別人那裡賺了那麼多錢,就有義務要回饋。他創辦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合洛克菲勒慈善機構,後來都成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主要慈善業務機構。」
財富伴隨責任。這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家訓。這個家族已繁衍至第六代,子承父業、代代相襲,人才輩出,其中出過重量級學者,也有副總統(Nelson Rockfeller)。開枝散葉,但未傳出過爭奪財產的官司醜聞。
翻開近代美國史,洛克菲勒家族的影響力幾乎無處不在,甚至已經成為美國近代史的縮影。它打破了中國人「富不過三代」的定律,至今依然是美國甚至全球富豪中的典範。美國當地時間三月二十日,傳出大衛洛克菲勒於睡夢中逝世的消息,享年一百零一歲。他的辭世不僅代表一個傳奇人物的殞落,也許更象徵一個引領風騷的百年王朝,將從此淡出歷史舞台。
終南別業處事態度 在 Facebook 八卦
昨晚和大家分享「中學生閱讀心得比賽第1091010梯次」得獎的作品,有一篇是台南南寧高中高一的王同學寫《ICU重症醫療現場》的讀後心得,高一生對本書的領悟,令人阿金很感動!結果有一位熱心的網友搜尋後和阿金分享,原來這梯次得獎的作品中,有6篇是看阿金的《ICU重症醫療現場》,太令人感動了!!!我要來逐一聯絡給這六位高中生一點獎勵~
這些年來,「同理心」雖然已經被污名化了,但是,無可否認的,在醫療上能夠「易位思考」、「同理對方的感受」,才能促進彼此的溝通,阿金看了斗六高中高二的賴同學的心得,深深受到感動,引用WS Lu的留言:「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潛移默化人生」和大家分享。
======
又來了,我不禁搖頭嘆息,眼見在醫療場所上家屬激動的咆哮,威嚇滿臉疲憊又無奈的醫療人員,這樣的爭執,在新聞上一次次的上演、越演越烈。我不禁反思,醫病之間,到底少了什麼?在閱讀這本書時,我看到阿金醫師在改善醫護關係上的付出與改變,並找到能解除現狀的可行的解決之道——同理心。
首先,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是能實現友善和平醫療環境的最重要關鍵。在《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勇敢而發真心話》這本書中,阿金醫師於一則一則的小故事中做出了最佳示範。如病人在看病時偷偷錄音,或是家屬偷偷餵病人符水、藏護身符等行為,往往被醫療人員視為不信任的舉動,然而阿金醫師卻轉念並思及病人家屬的立場,因而大方的告訴家屬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必躲躲藏藏,甚至分享自己小時候曾有的類似經歷,他開明的想法不僅化解了家屬的不安並肯定其付出,更使家屬能與醫療團隊建立信任,毫無保留的一起對抗疾病。透過將心比心,阿金醫師除了醫病更醫心,除了救病人更救家屬。因此即使面對臨終前的病患,阿金醫師也希望能做完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使家屬能夠好好的跟病人告別,使病人無罣礙的離開,而家屬能夠消除內疚和自責,他如身處每個個體的立場,一一為每個人設想。而這樣善用易位思考的應對態度不僅僅限定於醫療場所,更適用於人們生活上的進退準則。
此外,透過這本書,也讓我了解要同理醫護人員。這書中呈現不少最近醫療環境中的問題,如曾有人以為護理師上班很悠閒,能邊工作邊喝珍奶,卻不知實際上是因為護理師們根本沒時間吃正餐。倘若我們能夠除去埋怨和責怪,以理解的心態,試著同理醫療人員的辛勞,才能在疾病之外,也治癒在這樣的環境下所有受傷的心。實際上,社會氛圍中也常出現有權勢之人,利用勢力施壓走後門,想要獲得最頂級的醫療品質,殊不知可能因此造成醫護人員的困擾、反感,且為了因應其特殊要求使醫護礙手礙腳,導致效率差;又或者因為想省下掛號費,錯失下個醫生判斷疾病的線索,耽誤自己的病情。因此我們應該尊重醫生判斷,而非踐踏他們的專業。
醫病外,同時顧及(同理)病人心理上的需求,更是這個團隊的堅持。「不管遠與近,都要你平安到家」是最讓我感動的一篇。當中阿金的團隊為了完成年近百歲的病人的唯一心願——回家,百餘次來回確認航班、醫療器材、甚至是天候等,為了只是能讓病人安全回家,這則故事讓我想到我自己到醫院的經驗。因為家族遺傳的甲狀腺亢進,每兩個月,我會到醫院例行性的抽血以及回診。每次來到這棟龐大建築物外,我總會回想起第一次來到醫院的感受。排除幼年時吊點滴的模糊印象,四年前,是我第一次進到大醫院。還記得當時,這片雪亮的玻璃門上一枚指紋也沒有,有如高不可攀的冰崖,我畏畏的雙手奮力的推開這扇冰冷的大門。霎時,嚴寒的冷風及刺鼻的氣味狠狠撞上了我,嚇得我直打冷顫;挑高且寬廣的大廳,更顯我的渺小,那時的我看來,醫院是可怕的冷血怪物。然而看診氣氛與我預想全然不同,不是冷言冷語,而是溫暖的關懷。醫師護士語氣溫和猶如冰天雪地中的暖陽,他們完全明白我緊張的心情,不僅沒有露出些許不耐,更以家常的口氣與我閒聊,化解我的心中的冰針。他們是始終在冰冷的雪地中,保持為溫暖的人。於是,在「醫病」外,他們同時為我「醫心」。對我而言,醫院不再冷冰冰,而有了溫度。
除了感受到被同理,在今年暑假的EMT-1(初級防護員)課程中,我也體認到同理他人的重要。在EMT-1(初級防護員)為期一周的訓練,令我感受最深的既不是連續操作五分鐘CPR的疲累,也不是記憶繁瑣的評估流程的枯燥,更不是初次看見血淋淋斷肢照片的驚嚇,而是我親自躺在擔架上動彈不得的不適。冰冷堅硬的後背板,如躺在石頭地板上般難受;頭部及頸部固定器則像嚴格的教官,一丁點的移動也不允許,狠狠地將我釘在原位,只剩下雙眼能四處轉動,這時,我才知道,防護員踏實且熟練的操作有多重要,若不是曾經扮演過病患的角色,我怎會體會到躺在擔架上心裡的不安。原來,同理是那麼重要。
我發現,許多在我們生活中發生的糾紛,往往是欠缺同理心而產生。我們時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憑藉現有的眼界,大肆批評或帶著歧視的眼光去衡量事件,忽略當事人的立場及感受,也從不探究事件形成的背後因素。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醫療環境裡的紛紛擾擾,就好像社會中種種衝突的發生。我在這些第一首的現場紀錄中不只看到如何緩和醫病關係,更學會善用同理心待人處事,或許如此作為於一時半晌間成效並不是那麼顯著,但我相信只要秉持易位思考,同理會如水滴般,慢慢一點一滴滲入堅硬的岩石中,一點一滴的組織友善和平的社會!
======
1.雲林斗六高中高二 賴X昕 「同理,能醫病醫人又醫心」特優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523346
2.台南南寧高中高一 王X陞 「《ICU重症醫療現場》閱讀心得」優等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489147
3.新竹香山高中高二 林X翎 「生命化彩蝶,悠遊新世界」優等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543229
4.彰化高中高二 楊X傑 「一位重症醫師的心裡話」 甲等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514988
5.彰化高中高二 楊X權 「沒看過這本書,別說你懂 ICU」甲等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512996
6.桃園新興高中高一 林X如 「醫護人員的辛苦」甲等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514620
《ICU重症醫療現場》Momo 66折
https://reurl.cc/q8X0MR
《百大良醫》投票
https://reurl.cc/6lYV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