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藥新訊>
新版生技條例 優惠範圍擴大
政府為打造製藥業為台灣第二個「護國神山」,最新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臨時新增CDMO(委託開發與代工)為重點扶植項目,目前已知CDMO適用項目包括生物製劑、核酸藥物、細胞治療、高階醫材及其他策略性創新藥品,占台灣多數的化學藥廠並未納入,預料立法院將有一番角力。
行政院修正版《生技新藥條例》傳出本會期將三讀,而外界好奇的是,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大力促成下,臨時將CDMO納入租稅優惠適用範圍,而國內專業CDMO廠中,最知名的是台康生技(6589)與永昕生醫兩家公司。
台康昨(5)日表示,看好全球生技藥品數量逐年增加,計劃將每座2,000公升產線由四座增至12座,微生物產線由150公升提高至1,000公升,總產能增加三倍,預計明年可望成為亞洲前十大CDMO廠。
台康說明,亞洲各國中,南韓、中國大陸、日本都有大型的CDMO廠,南韓2010年以前在市場訂單尚不明朗之前,就大力興建大型CDMO廠,現在隨著全球生物藥品開發數量愈來愈多,很樂意見到更多本土公司投入新的CDMO投資計畫。
永昕目前的一廠廠房共有三條產線,包括哺乳細胞、微生物、細胞治療產線與下游無菌充填產線。其中哺乳細胞生產線將擴增500公升,總產能達到3,000公升;微生物生產線要增設200公升產線,讓產能擴大四倍。永昕正在興建二廠,總產能上看1.2萬公升,預計2022年投產。
除台康與永昕外,國內大多數擁有代工生產經驗的藥廠都是化學製藥,其中不乏具有高技術門檻的癌症針劑廠及新劑型新藥公司,由於這些公司發展項目不是全新藥物(NCE),也不是生物藥品,依照現有規畫,將被排除在新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CDMO適用資格。
文章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367575
細胞治療 2022 在 大肚山傳奇(產業升級轉型服務團-傳產中分團) Facebook 八卦
【精準醫療】
個人化服務 工研院全方位守護健康
因應數位科技與大數據的導入,生醫產業越來越「智慧化」,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工研院專館」中,工研院展現18項從預防、精確診斷、到精準治療的跨領域全方位醫療照護技術,讓醫療更精準、服務更個人化,從頭到腳守護國人的健康!
多孔型與緻密型生物可降解膜片—降低患者疼痛、避免組織沾黏感染:
目前全球包括氣胸、惡性肋膜積水等肋膜疾病人口約50-100萬人,傳統皆以滑石粉或器械摩擦的方式進行胸肋膜沾黏手術,不但會引起患者劇烈疼痛,摩擦後產生的傷口與組織液,也有極大風險導致組織沾黏與感染。工研院研發全球首創之多孔型、緻密型兩款「生物可降解膜片」高階植入式醫材,具有生物可分解與可承受手術強度的特性,多孔型可以微創方式應用於胸肋膜沾黏手術,不但避免患者劇烈疼痛、防止肺葉再次坍塌,也避免傷口感染與組織沾黏風險,現已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而根據調查,美國平均每四位男性就有一人罹患疝氣,台灣七十歲以上男性則有一成的風險罹患腹股溝疝氣,緻密型生物可降解膜片,則可達支撐肌肉薄膜與阻隔的功效,同樣可降低感染疑慮,為相關患者帶來福音。
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隨時隨地連線檢驗、偏鄉與重症醫護好幫手: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帶來的老化與慢性病醫療照護需求提升,驅動相關市場持續成長,其中,醫用超音波、數位X光與核磁共振等高階影像醫材,占全球影像醫材市場六成以上。以往超音波檢測設備不但笨重且只能放置在醫療檢驗所中,增加了檢測限制。工研院研發的「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打破傳統重量的限制,400g完全輕量可攜,具64通道、且可更換不同頻率的探頭,與智慧手機連線後即可進行模式成像,讓醫護人員可隨時隨地進行檢查,除廣泛應用在內科、婦產科、復健科,在偏鄉與重症醫護室更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最佳功效,未來將整合深度學習技術,進行肝臟疾病之定量分析,邁進智慧診療領域。
影像導引超音波溶脂系統—非侵入性治療、讓妳輕鬆FIT不煩惱: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調查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醫美療程、設備及產品市場規模約57.9億美元,預估到2022年為87.9億美元,成長53%。工研院看準此醫美商機,研發「影像導引超音波溶脂系統」,除了能以非侵入性的高能超音波進行溶脂治療,以熱能使膠原蛋白收縮、形成拉皮效果,並可讓醫師在施行手術時,透過影像掌握皮下脂肪狀況,藉此調整超音波探頭聚焦深度,針對不同脂肪層來溶脂,目前已與瑞傳科技簽訂先期技術授權,讓你輕鬆fit不煩惱。
細胞試量產平台—再生醫學利器、助毛小孩再趴趴走:
許多慢性疾病隨著老化而增加,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高於65歲的高齡人口達6.2億人,預估到2030年年增61.8%到10億人;隨著像阿茲海默症、骨關節退化、黃斑部病變、攝護腺肥大等老化病症人口增加,導致醫療照護支出負擔提升。工研院長期以來深耕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不但研發高效增殖人類間質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調配出讓細胞生長大又壯的黃金比例;近年來又研發了讓細胞穩定成長、大量繁殖的細胞反應器,可繁殖品質穩定、數量足夠的細胞,因此如今已成功應用於20多例臨床寵物案例,成功讓毛小孩重新趴趴走,未來可望應用於人體,搶攻2020年全世界再生醫學市場新台幣兩兆元商機。
除了上述亮點技術,還有「標靶藥物傳輸平台」、「個體化腫瘤分子實驗平台」、「細胞免疫治療前瞻技術」、「智能化射頻熱消融腫瘤治療」、「免疫疾病植物新藥」、「眼藥水傳輸技術」、「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模組式檢測診斷系統」、「小型化分子診斷系統雛形」、「3D列印植入式骨材」、「貼片式超音波心血管參數感測裝置」、「幹細胞試量產平台」、「高能超音波臉部拉提系統」、「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技術」等技術,提供由個人出發、將單點式的技術提升到系統式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全方位守護國人的健康!
相關資料連結:https://www.itri.org.tw/c…/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
細胞治療 2022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八卦
她因重倉馬斯克和比特幣封神!現在分享了十大2021技術趨勢
北京新浪網 01-28 13:35
楊凈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她,凱瑟琳·伍德 (Catherine Wood),因為連續押中特斯拉、Zoom、比特幣等被封為 「牛市女皇」。
在過去一年時間裡,她的旗艦產品 ARK資管規模暴漲了 11倍,成為了現象級ETF。
因此,她看好的領域成為了重要的投資風向標。甚至對技術趨勢的洞察,連互聯網女皇MaryMeeker都黯然失色。
而現在,在其最新發佈的2021年技術趨勢中。列出了涉及深度學習、比特幣、電動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學等數十個機會領域。
結論有看好AI、看好新能源、看好電子遊戲和移動支付……以及不看好英特爾。
具體詳情,我們展開一一來看。
趨勢一:ARM伺服器營收增長100倍
首先就從暴擊英特爾開始。
伍德認為,ARM、RISC-V和GPU將成為主流的處理器,英特爾時代將被終結。
以ARM與x86為例。首先在市場份額上。
2020年,ARM處理器市佔率僅0.1%,但到2030年,ARM處理器則將直接躍升至82%。
目前,蘋果、微軟等PC都在加緊努力支持ARM處理器。
然後在營收上。
2030年,ARM伺服器的營收可能會增長100倍。從2020年的不到10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000億美元,營收水平要比現在的x86更高。
RISC-V和ARM兩大架構的數據中心CPU營收將以45%的年復合增長率,在2030年擴大到190億美元。
趨勢二:AI晶元支出將增長4倍
深度學習是伍德欽點的第一個技術領域。
作為一些像音箱類交互產品、自動駕駛、消費類APP的技術基石,伍德認為,它所創造的價值要比當年的互聯網要多得多。
未來15-20年,深度學習領域將為全球股票市場增加30萬億美元的市值。
具體來說,AI晶元將迎來熱潮,其支出將增長四倍以上,從當前的50億美元到2025年的220億美元。
影響晶元熱潮的因素之一,是AI模型訓練成本的陡增。伍德認為,未來AI模型訓練成本將在GPT-3基礎上增加 100倍,達到 億元的規模。
趨勢三:仍然看好特斯拉,也看好中國新能源
重倉特斯拉的她,新的一年裡仍然Pick電動汽車。
即便是疫情期間,燃油車的銷量在持續遞減,但電動車仍然在全球範圍內保持持續的增長,2020年增幅達30%。
伍德預測,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從2020年的220萬輛大幅增長約 20倍,在2025年達到 4000萬輛。
而在售價上面,電動汽車的價格將接近於燃油車,新的電池設計將快速降低造車成本。
不過這項預測的最大風險是,傳統汽車廠商能夠成功轉型到電動以及自動駕駛汽車。 (手動狗頭)
趨勢四:看好自動駕駛Robotaxi
「無人駕駛計程車將主導城市交通。」伍德認為,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會讓出行成本進一步降低,進而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全球的計程車市場大約產生1500億美元的收入。但到2030年,自動駕駛計程車平台每年將會產生超過1萬億美元的利潤。
此外,汽車製造商和車隊的所有者將分別獲得2500億美元和700億美元的利潤。
而如果特斯拉在2022年成功推出自動駕駛乘車服務,ARK估計到2025年採用率可能會接近20%。
趨勢五:未來人均電子錢包里有13萬元
電子錢包因為其成本低、便捷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趨勢。
從中國的移動支付金額來看,短短5年內就爆發了15倍以上。2015年的約2萬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約36萬億美元,幾乎是GDP的3倍。
根據ARK分析,目前每個用戶的電子錢包裡大約有250美元到1900美元之間。
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擴大到每用戶2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3萬元;用戶將達2.3億。
趨勢六:無人機配送20%的貨物
疫情加速了非接觸式無人機配送的這一新型配送方式。
單就食品配送來說,2020年全球在線食品配送銷售額增長超過40%。
根據ARK的研究,在約40%的外出準備和送貨上門的食品中,無人機送貨將佔到近一半。
伍德預測,在未來五年的某個時間點,無人機將運送超過20%的包裹貨物。
而到2030年,無人機送貨平台將帶來約2750億美元的貨物配送收入,500億美元的硬體銷售收入,以及120億美元的地圖繪製業務收入。
趨勢七:比特幣價格將再上漲約4萬美元
從歷年來的搜索量來看,比特幣之前的一波價格上漲不太受到炒作的驅動。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內,比特幣似乎獲得了更多的信任,其價格創下了歷史新高。
伍德預計,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成份股公司將1%的現金用於比特幣,那麼比特幣的價格將再 上漲約4萬美元。
此外,他們還發現比特幣的市場參與者們非常關注比特幣的長期趨勢。截至2020年11月,大約有60%的比特幣供應量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沒有變動。
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其資產規模可能從大約5,000億美元增加到1-5萬億美元。
趨勢八:航天業每年將創造2700億美元
馬斯克的「八手」火箭,正在顛覆整個航天工業。
得益於深度學習、感測器、3D列印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航天業幾十年來成本終於呈現下降的趨勢。
從而導致衛星發射和火箭著陸的數量激增,預計未來將發射25000+顆衛星。
未來,航天業將每年創造超過2700億美元的價值。
趨勢九:打電子遊戲每小時要多花20%的錢
目前, 虛擬世界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根據ARK研究,虛擬世界的行業營收每年將增長17%,從現在的1800億美元左右增長到2025年的3900億美元。
而具體到電子遊戲。
在過去10年中,遊戲內部購買占遊戲總收益的比例從20%上升到75%。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95%。
而玩電子遊戲的每小時成本,在接下來的五年裡可能會增加20%。
ARK研究認為,5年內全球遊戲市場將會以16%的年復合率增長,從2020年的1750億美元漲至2025年的3650億美元。
此外,AR和VR市場將會以59%的年復合增長率在未來的五年內增長,從30億美元漲至五年後的280億美元。
趨勢十:細胞免疫療法市場規模增長3倍
伍德認為,目前細胞和基因療法正處於早期階段。
第二代的細胞和基因療法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轉變而來:液態到固態腫瘤、同源自體到異體細胞治療、體外到體內基因編輯。
細胞免疫療法的創新,包括TILs、TCRs和CAR-T細胞療法,可使市場增加近三倍,在目前130億美元的治療市場基礎上增加300億美元。
下一代的細胞和基因療法創新將使腫瘤治療的潛在市場規模增長20倍。
除此之外,凱瑟琳·伍德還看好3D列印、長度測序、多種癌症篩查等領域。
資料來源:https://m.news.sina.com.tw/article/20210128/37511950.html?fbclid=IwAR2wsN2SiGEgvizo9hw6TRsxPJEvOKu0qH1P9K_l5bzBjygN3kbYZTalQ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