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外界沒有任何困擾,但是我們仍然被情緒所困。
為了讓自己盡量不被情緒所困擾,有些人會採用非常極端的方法。比方說冷酷無情。冷酷無情的人認為情緒是有毒的,是一種壞的東西,它不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應該努力祛除的東西。
通常這些人在情緒上受過傷害,當他把這些所謂的負面情緒,比方說悲傷、憤怒、脆弱、絕望、羞恥、內疚等關在門外的時候,也就把自己關到門裡面了。於是,一些所謂的正面情緒,如欣喜、放鬆、期盼、快樂等,也都沒有了。這樣的一種保護方式,就好像把人變成了「活死人」。
經常會聽到「情商」這種說法。我理解的情商,應該是追求自在的前提。我們盡可能與他人有一種真正和諧的關係,尤其是要與自己的情緒,有一種比較和諧的關係。一般來說,談到情緒的時候,大家都會有一種很自然的二分法:有些是「好」情緒,有些是「壞」情緒。
什麼是「好」情緒呢?比方說愉悅、開心,這些通常會被人們認為就是好的。對於「好」的情緒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會努力去追求,不顧一切地去獲得這樣的情緒。
有些人追求「好」的情緒,雖然也不一定追求不到,但是往往會把自己弄到一個更深的壞情緒裡。如果你對這些「好」情緒多一份貪戀,覺得那時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在那種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享受,那麼,當進入一種相對平和的心態時,你可能會感覺很無聊、很憂鬱,因為你覺得在平和狀態中,自己就不是自己了。
就更不用說一些所謂的「壞」情緒了,如剛剛所說的失望、悲傷、內疚、羞恥、憤怒乃至絕望,你會覺得這些情緒簡直是壞透了,連一秒鐘都不想去體會。
你可能會覺得,如果身邊有人處於這樣的壞情緒裡,那他真是一個可怕的物種,要想方設法地離開他,以免這樣的壞情緒會傳到自己這裡。
我們以為「好」情緒編織出一種好生活,我們很難容忍生活當中這些情緒好好壞壞、起起伏伏、來來往往,就會竭力地想把自己控制在所謂的「積極情緒」的狀態。一些市面上的心理書籍,又會有意無意強化這種對待情緒的態度,設法讓人感覺有高峰體驗,要有很愉悅的感覺。
說得嚴重一點,這有點像一種精神上的鴉片,它會使人在回到一個相對正常的生活狀態時,感覺到空虛、沒有色彩;當面對「負面情緒」時,會感覺到厭惡,甚至驚恐。
情緒其實就像光譜一樣,白光通過稜鏡的分解可變成七色光。你問孩子:「你喜歡什麼樣的光?」孩子會告訴你:「我喜歡黃色,我喜歡紫色。」「你討厭什麼顏色呢?」「討厭橙色。」
這些情緒只不過是波長不一樣的振動,它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受了社會文化的影響,或者對情緒的本質瞭解不夠,才會在情緒上產生好惡、愛憎。這就使得我們的自我被局限在比較小的地方,沒有辦法認出來:悲傷的自己是自己,痛苦的自己是自己,絕望的自己也是自己。我們擁有很多種狀態,這些都是真的,而且在根本的層面上它是連成一片的。
當我們的心靈不夠成熟的時候,容納不了很多情緒。不光是負面情緒,就連正面的情緒也難以容納,比如開心得過了頭,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也會使心氣渙散。
我們需要慢慢擴展自己的心。在我們的心足夠擴展之前,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保護我們的心,以避免遭受過多的情緒刺激。比如,如果有孩子的話,就不要帶他去看恐怖片。孩子的心理還不成熟,當他看恐怖片的時候,好多刺激畫面進入他的頭腦當中,會沒有辦法消化。對他而言,這完全不是一件過癮的、興奮的事情,而可能是一場災難,甚至會引起一些創傷後的壓力反應。我們的心如果有一部分停留在孩子這樣的狀態,就應該保護它,使它不要被過強的情緒影響,不管是喜怒哀樂哪種情緒。
然後,要有一個足夠的安全區。其實這個安全區就是我們自在的一個基地。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暴露在太劇烈的情緒當中。當我們的心逐漸地成長,逐漸地變得有能量、有容量之後,它對於情緒的感受就不一樣了。它可以消化一些情緒,並且把這些情緒轉化成一種生活的智慧、來自經驗的智慧。
我們能夠辨識自己的情緒狀態,也能夠辨識別人的情緒或者情感狀態。而且我們知道自己的情緒、情感狀態的規律,也知道別人的規律。在交流的時候,我們不會誤以為自己的某種狀態是別人帶來的。這種誤會往往會引起一些交流上的障礙,會使得對方覺得莫名其妙,在這樣的壓力下,對方可能真的會表現出你所預期的行為。這種自證式的預言,在家庭之中、家庭之外、職場之中、職場之外創造了不計其數的麻煩。我們逐漸學會辨識之後,這些點點滴滴的情緒就會轉化成一種智慧。不光是正面的情緒可以轉化,負面的情緒也可以轉化成智慧。
如果你被某種情緒所主導,可以在主導你的情緒當中學到很多東西。比方說如果你總是很憤怒,其實你可以從憤怒當中學習,憤怒裡頭有太多東西了。
對情緒的本質有了更多、更深的瞭解後,我們的心可能就會處於一種對情緒自然接納、悅納的狀態當中。這時候,我們的情緒就像是天上的雲。我們知道無論是白雲還是烏雲,本質上其實並沒有差別。白雲固然有很多美的變化,烏雲其實也值得欣賞。
我有時會有意識地觀察雲。我們在平時生活當中,心會陷於日常狀態,就很容易形成管狀視野。但是一旦抬頭看天的時候,會發現天是很大的,很多事情不隨我們的意志轉化,天本身很自在。當我們的眼看著天空,情緒就會被天氣所轉化。
當我結束一天的工作、選擇步行回家時,經常會停下來看一看天上的雲。在這個時候,一些比較沉重的情緒,也會被這樣的環境所自然轉化。
.
本文摘自
《#過好一個你說了不算的人生》
未必事事如意,依然天天開心!現代人必修的自在心理學42講
.
作者:張沛超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過去儘管被稱為過去,事實上沒有成功地過去。一些過去的模式,總是在不斷地成為新的當下。
~《#過好一個你說了不算的人生》
能多花時間觀察情緒,就可能發現,情緒的某種型態或慣性,正在持續重複。然後這些情緒表現於外,又會引來一些慣性的回應,漸漸形成自證預言。
所以不把自己看清楚,又怎麼看清楚他人?
沒有回望過去,又如何理解每個當下?
祝願您,能藉著大自然的陪伴,整理過去,理解情緒!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維思維WeisW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天看到的顏色不只是為我們添增美麗好看的外貌 事實上顏色還不知不覺中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判斷 而你喜歡的顏色也相應的透露了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 【歡迎加入會員】 https://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
紫色心理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修復是指承認我們犯了錯,並再度回到夠好的教養方式,而不是懺悔、請求寬恕、實行戒律、處罰自己,或用禮物恩典等「償還」受到傷害的孩子。
能夠真心說抱歉,對破裂和修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你想要一直保持正確,孩子難以對你建立信任感。如果你直接下結論(例如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感受到你的感受)並一再誤會孩子的感受,孩子難以學會相信自己的認知。
當我們把問題歸咎給孩子、責備孩子,而沒有看見他們需要幫助解決問題,經常會造成破裂。如果你覺得整件事都是孩子的錯,責備所產生的破裂便難以修復。
取自《安全圈教養》
*****************************
難有關係可以完美,因此連結的破裂,在每天忙碌、疲憊的生活裡,不算少見。但是能修復,才是重點。
像真心說道歉,就可以是一種修復。可是,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喔,有人打死不道歉,有人的道歉像敷衍,有人的道歉則頻繁地像喝白開水……
我認識一位朋友,每次道歉,就加上指責。譬如說,「媽媽剛剛不應該罵你,對不起,可是誰叫你…」說真的,這種道歉,說不定讓關係更破裂!
還有,關係一出現狀況,就趕快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這種動作常用指責展現),這也不利修復。因為當事人心裡已經沒有「關係」,只想保全自己,沒有「我們」,只有「我」,而且是比較片面的「我」。
推卸責任不利關係,討好則同樣對長久相處無益。當我們討好一個人,那常常是沒有好好保護自己的自尊,容易讓自尊受傷,等到我們心中期待要有的回應失落了,自尊受挫的怒氣便會加倍湧現,這時關係便似怒海中浮沉的小舟,不經意就有翻覆的可能。
我喜歡看依附研究,也推薦過幾本相關的書。每次翻閱複習,常獲得新的啟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733
祝願您,即使有時對自己失望,也能修復對自己的信賴,做自己最可靠的夥伴!
*****************************
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反省:破裂和修復
【文/ 肯特.霍夫曼, 葛倫.庫珀, 伯特.鮑威爾】
世界使我們受傷,但受傷的地方都會變成堅強的地方。
~海明威《戰地春夢》
人人都會犯錯,也必定會犯錯,這句話說得再多也不夠。孩子的健康發展取決於這些錯誤以及後續適當的修復。破壞安全圈是指脫離安全圈,不再重複發生爭執,也未滿足孩子的需求。修復是指承認我們犯了錯,並再度回到夠好的教養方式,而不是懺悔、請求寬恕、實行戒律、處罰自己,或用禮物恩典等「償還」受到傷害的孩子。
破裂可能是大聲罵胡鬧的孩子、把孩子關進房間,只因為我們工作一整天很辛苦,沒有精力和耐心找出困擾孩子的事。如此會造成孩子必須獨自釐清為何有害怕的感受,因為如果我們的程序記憶說老是「呵護」孩子,孩子最後會變得沒有能力,所以忽略小恐懼比較好。早上必須去上班,我們(並非有意)破壞了安全圈,孩子當然會想念我們。有時候當我們和朋友說話,甚至也會離開安全圈,因為還沒上小學的孩子跑過來展示他的藝術創作,此時我們卻尷尬地笑了(因為,真的,哪有狗是紫色的,耳朵還比腿長四倍)。
為了修復,我們去孩子的房間,真誠地為嚴苛而道歉,和孩子一起坐在床上抱著,花幾分鐘時間共讀一本書。為了修復破裂關係,告訴兒子我們很抱歉,沒有敏感發現問題,請他說說自己害怕什麼,當孩子解釋,選擇與孩子一起同在,展現出理解,而不是嘗試「糾正」或說服他不要害怕。我們解釋,因為工作所以必須離開,承認分開很難,我們也不喜歡,並承諾在一天結束時會回來共度時光,也堅守承諾。我們修復因不經意取笑而引起的痛苦,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受傷,解釋有時父母「想像力不如孩子」。這種時刻,我們可以花點時間讓孩子描述圖畫(必須仔細聽)。
每個人的家裡每天都會發生無數這些交流,出現破裂與修復,這是非常正面的事,因為孩子發現壞事以後會有好事,最後會變得更有安全感。我們並不完美,如果我們很完美,註定會讓孩子非常失望,因為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另外,我們會阻止他們養成有彈性的自我意識,造成他們相信錯誤是真實關係正常的一部分,甚至是健康的。
上一章說,嬰兒出生時心理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瞭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與其他人有別。客體關係理論專家認為,在嬰兒生命最初幾年中,首先必須經過一個分裂(splitting)過程。新生兒不知道別人是由個性、動機、行為和能力所組成的複雜合體。每當嬰兒和別人面對面,都好像面對新的獨立個體一樣。當嬰兒哭泣,媽媽忙著餵飽和擁抱嬰兒,她是好媽媽;但若同一個媽媽半夜被嬰兒吵醒,由於精疲力盡、意識模糊,她面無表情提供嬰兒的需求,嬰兒會以為她是另一個人,這時她便是壞媽媽。嬰兒天生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感和直覺,能夠感知自己無法完成照顧自己的任務,也本能地知道好媽媽在身邊對自己有幫助,要避開壞媽媽。
同時,嬰兒發現,媽媽實際上有多重面向,這很重要。
如果嬰兒感覺與媽媽的互動是正面的,嬰兒就會以正面來看待照顧者和自己。如果互動是負面的,嬰兒也會以同樣角度看待自己和媽媽。破裂和修復是嬰兒累積足夠互動的方法,以瞭解在同一個人身上,好事(修復)實際上可以在壞事(破裂)發生後出現。嬰兒得到一個批判性的啟示:好媽媽和壞媽媽是同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好」,也可以同時是「壞」!所以可見每個人都可既好又壞。這就是為何大多數破裂都能得到修復。如果沒有修復,嬰兒會持續認為父母是好人也是壞人,很可能一輩子帶著這種分裂,特別當壓力出現,會更難以形成良好的親密關係。就長遠來說,如果總是非黑即白,你如何能與人建立關係?你如何能理解人就是會有缺陷,必須寬恕、原諒關係中的所有破裂?你如何看待自己做好事和壞事的能力,犯錯之後如何補償?如果你不瞭解我們都會犯錯,知錯能改,如何能夠處理人生的各種問題—結婚、找工作、當老闆、與鄰居相處、養育孩子等?
“ 避免破裂並不能促進健康的心理發展,但修復必定可以。 ”
有時與媽媽互動感覺良好,有時不太好,這讓嬰兒認識到媽媽的確是個獨立的人,具有自己的情緒、思想、驅動力、信念、行為。你是否曾遇過一種人,只要與別人意見不同就會表現憤怒?或是有一種人,認為自己的感受就是別人的感受,無論何時,每個人都和自己有相同的感受?有的人認為人人的想法都相同,你沒辦法和這種人談話。有人無法接受和分享別人的感受,你很難和這樣的人保持健康關係。
認為每個人非好即壞的孩子,會發展各種防衛能力以抵抗想像中的壞人,並且會決定自己究竟是全好還是全壞。維持全好的形像,等於是忽略自己的壞,結果徒勞無功,還會分散孩子(日後的成人)發展綜合好壞的能力,例如:
■ 體驗各種不同情緒,例如掌控感和愉悅感
■ 獨處時不會感到被遺棄,與他人親近時不會感到不知所措
■ 隨著時間過去,始終對自我保持一致感
■ 安撫自己
■ 具有創意
■ 解決問題
人人都是獨立個體,能夠感知自己和別人的心理狀態,例如感覺、信念、意圖、欲望等,當嬰兒理解這件事,他們的認知得到發展,便得到發展心理學家所謂的反省功能(reflective functioning)。當你作為父母能夠真正與孩子同在,你可以準確地理解孩子可能在經歷的事情,但同時也保持自我、與自我溝通,等於是在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反思。反省讓你能夠辨識破裂為破裂(知道孩子對破裂的感受),因此認識到需要進行修復,以及什麼樣的反應能夠真正修復破裂。
在第一章,我們提過一種研究工具稱為陌生情境程序(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 SSP),旨在幫助科學家觀察特定照顧者和兒童之間的依附風格。研究方式是安排照顧者和兒童在一個房間裡,配有座椅和適齡玩具。讓照顧者暫時離開一段時間兩次,一次是讓孩子獨處,一次是安排陌生人出現。研究人員觀察照顧者離去時會發生什麼,及照顧者返回與孩子重聚時會發生什麼。
孩子的反應如何?一般情況下,有安全依附的一歲兒童,照顧者離開時會難過,返回時會鬆一口氣(有時一開始會傷心),重聚以後會尋求安慰。
陌生情境程序基本上是一種人為的破裂和修復。從孩子反應可得知,孩子根據過去的經驗,希望照顧者提供修復。而從照顧者行為中則可得知照顧者反省的能力。比如,因為孩子傷心而變得防衛的父母(是他們要我離開,放你一個人!)或想要消除孩子傷心情緒的父母(你沒事,我才離開一下下),很可能沒有較良好的反省,不善於修復,也沒有與孩子形成安全依附。有安全感的父母不會把焦點放在使自己感覺良好,而是要使孩子感覺良好。有效的修復是,照顧者返回後會接受孩子的傷心,因離開而道歉,然後提供安樂窩,讓孩子能夠再度準備好,出去探索。
對一些父母來說,在安全圈中會發生較多破裂,較少修復。
在一場家族聚會中,梅麗莎試著用食物或新奇小玩具,引誘四歲的兒子回到她身邊,使安全圈頂部破裂。一段時間後,她終於放手不再防衛自己,她看見兒子真的很想和表兄弟一起玩,她對兒子說:「嘿,和大家一起去玩吧!我會在這裡等你。」咬緊牙根抗拒想要跟著兒子跑的衝動。
珍聽見六個月大的嬰兒哭聲,她的身體明顯僵硬起來。她沒有看著女兒的眼睛,只說:「我現在很忙!」然後找事來做,不然就是拿出一個玩具放在嬰兒面前並轉身離開。但近來,她在這些情況下開始嘗試修復,儘量與女兒在一起,對女兒說話,孩子哭的時候,她會等待自己難過的情緒略為消退,再過去抱起孩子。
……
***
挑戰
對許多人來說,進行有效的修復確實很棘手,主要的挑戰有數個:
■ 能夠真心說抱歉,對破裂和修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你想要一直保持正確,孩子難以對你建立信任感。如果你直接下結論(例如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感受到你的感受)並一再誤會孩子的感受,孩子難以學會相信自己的認知。孩子從小便向你學習,畢竟你更大、更強、更聰明、更寬容,不是嗎?就像一把雙刃劍,必須明智使用。最終,除非你以身作則,自我反省,否則孩子會相信自己和別人沒有差別,無法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變得難以培養同理心,也很難瞭解自己的內心體驗。
■ 責備是有效修復的另一個阻礙。當我們把問題歸咎給孩子、責備孩子,而沒有看見他們需要幫助解決問題,經常會造成破裂。如果你覺得整件事都是孩子的錯,責備所產生的破裂便難以修復。我們聽過許多父母說:「他只是想要有人注意!」但其實孩子想要的只是連結。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這種態度。
■ 接著是自責。如果你確信自己很壞,沒辦法成為好父母,便是推卸責任,放棄任何可能修復的機會。或是一整天你多次道歉,孩子會開始假設你覺得自己很無能。
■ 如果你原本便習於自己是更大、更強的父母,任何修復你都可能會遇到麻煩,因為你感覺如果道歉,就是放棄權威,承認有自卑感。畢竟,你告訴自己,你是成人,如果道歉,會讓孩子質疑你的能力。即使是從行為角度來看,如今我們已知專制和權威之間的巨大差異。權威是來自更大、更強、更聰明以及寬容,也來自優先幫助孩子,而非使自己感覺更好。
■ 有效修復的另一個挑戰來自過度修復。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所有的感覺和需求都位於世界中心。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在為任何事道歉。如果你對孩子的感受過度敏感,可能也很難主導。
■ 請記住,除非發生修復,否則反省的效果有限。反省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反省,無法修復破裂,但我們也要確保反省最後不會變成理智的思考。有時我們會試著「解釋」發生的事,「你知道,我不喜歡你用這種方式對待妹妹,所以我才會對你大吼大叫」這不是修復,而是責備的另一種形式。相較之下,你可以這樣說:「我剛剛罵很大聲,我知道那樣你會受傷,我很抱歉。首先我想讓你告訴我你的感受。第二,我們必須想出一個辦法,讓你在難過時不會去推妹妹。」修復除了要尊重感受,還要能一起尋找其他解決方式。
你可能想知道為何我們會落入這麼多陷阱,阻止你去修復,請記住,我們都是脆弱的,因為有許多挑戰深植於程序記憶中。我們並非「故意」做這些事,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每天的互動所學習到的。這是沒有語言的學習,我們從出生就開始學。如前所述,有時我們知道應該修復破裂,但心中卻希望孩子藉此學到教訓。你小時候被責備過嗎?如果是,你的程序記憶可能會透過責備自己的孩子,讓你有「扳回一成」的感覺,即使你意識很清楚,不願意做這種事。想起來雖然痛苦,但你的程序記憶會影響你,想要讓孩子體會你小時候的感覺。一部分會讓你感覺自己沒那麼孤單,這表示這些感覺依然在你的意識表面下翻騰。此外,你的無意識抓住從前的記憶不放,在關係互動中,你曾受到不公平的責備,所以責備孩子會讓你感覺有力量,終於討回某些公道。
又或者你在下意識重播過去沒有得到修復的景象,你無意識轉換了角色:如今你成為責備孩子的父母,孩子則過著你從前的生活。父母都不喜歡認清這些東西,但這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經常發生。根據經驗,其實很少家庭不曾發生這種事。
你會發現,不過只是瞭解如何成為安全圈的一雙手,已足夠讓你成功扮演這個角色。……
.
以上文字取自
安全圈教養: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安全感是一切的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740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紫色心理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修復是指承認我們犯了錯,並再度回到夠好的教養方式,而不是懺悔、請求寬恕、實行戒律、處罰自己,或用禮物恩典等「償還」受到傷害的孩子。
能夠真心說抱歉,對破裂和修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你想要一直保持正確,孩子難以對你建立信任感。如果你直接下結論(例如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感受到你的感受)並一再誤會孩子的感受,孩子難以學會相信自己的認知。
當我們把問題歸咎給孩子、責備孩子,而沒有看見他們需要幫助解決問題,經常會造成破裂。如果你覺得整件事都是孩子的錯,責備所產生的破裂便難以修復。
取自《安全圈教養》
*****************************
難有關係可以完美,因此連結的破裂,在每天忙碌、疲憊的生活裡,不算少見。但是能修復,才是重點。
像真心說道歉,就可以是一種修復。可是,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喔,有人打死不道歉,有人的道歉像敷衍,有人的道歉則頻繁地像喝白開水……
我認識一位朋友,每次道歉,就加上指責。譬如說,「媽媽剛剛不應該罵你,對不起,可是誰叫你…」說真的,這種道歉,說不定讓關係更破裂!
還有,關係一出現狀況,就趕快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這種動作常用指責展現),這也不利修復。因為當事人心裡已經沒有「關係」,只想保全自己,沒有「我們」,只有「我」,而且是比較片面的「我」。
推卸責任不利關係,討好則同樣對長久相處無益。當我們討好一個人,那常常是沒有好好保護自己的自尊,容易讓自尊受傷,等到我們心中期待要有的回應失落了,自尊受挫的怒氣便會加倍湧現,這時關係便似怒海中浮沉的小舟,不經意就有翻覆的可能。
我喜歡看依附研究,也推薦過幾本相關的書。每次翻閱複習,常獲得新的啟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733
祝願您,即使有時對自己失望,也能修復對自己的信賴,做自己最可靠的夥伴!
*****************************
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反省:破裂和修復
【文/ 肯特.霍夫曼, 葛倫.庫珀, 伯特.鮑威爾】
世界使我們受傷,但受傷的地方都會變成堅強的地方。
~海明威《戰地春夢》
人人都會犯錯,也必定會犯錯,這句話說得再多也不夠。孩子的健康發展取決於這些錯誤以及後續適當的修復。破壞安全圈是指脫離安全圈,不再重複發生爭執,也未滿足孩子的需求。修復是指承認我們犯了錯,並再度回到夠好的教養方式,而不是懺悔、請求寬恕、實行戒律、處罰自己,或用禮物恩典等「償還」受到傷害的孩子。
破裂可能是大聲罵胡鬧的孩子、把孩子關進房間,只因為我們工作一整天很辛苦,沒有精力和耐心找出困擾孩子的事。如此會造成孩子必須獨自釐清為何有害怕的感受,因為如果我們的程序記憶說老是「呵護」孩子,孩子最後會變得沒有能力,所以忽略小恐懼比較好。早上必須去上班,我們(並非有意)破壞了安全圈,孩子當然會想念我們。有時候當我們和朋友說話,甚至也會離開安全圈,因為還沒上小學的孩子跑過來展示他的藝術創作,此時我們卻尷尬地笑了(因為,真的,哪有狗是紫色的,耳朵還比腿長四倍)。
為了修復,我們去孩子的房間,真誠地為嚴苛而道歉,和孩子一起坐在床上抱著,花幾分鐘時間共讀一本書。為了修復破裂關係,告訴兒子我們很抱歉,沒有敏感發現問題,請他說說自己害怕什麼,當孩子解釋,選擇與孩子一起同在,展現出理解,而不是嘗試「糾正」或說服他不要害怕。我們解釋,因為工作所以必須離開,承認分開很難,我們也不喜歡,並承諾在一天結束時會回來共度時光,也堅守承諾。我們修復因不經意取笑而引起的痛苦,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受傷,解釋有時父母「想像力不如孩子」。這種時刻,我們可以花點時間讓孩子描述圖畫(必須仔細聽)。
每個人的家裡每天都會發生無數這些交流,出現破裂與修復,這是非常正面的事,因為孩子發現壞事以後會有好事,最後會變得更有安全感。我們並不完美,如果我們很完美,註定會讓孩子非常失望,因為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另外,我們會阻止他們養成有彈性的自我意識,造成他們相信錯誤是真實關係正常的一部分,甚至是健康的。
上一章說,嬰兒出生時心理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瞭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與其他人有別。客體關係理論專家認為,在嬰兒生命最初幾年中,首先必須經過一個分裂(splitting)過程。新生兒不知道別人是由個性、動機、行為和能力所組成的複雜合體。每當嬰兒和別人面對面,都好像面對新的獨立個體一樣。當嬰兒哭泣,媽媽忙著餵飽和擁抱嬰兒,她是好媽媽;但若同一個媽媽半夜被嬰兒吵醒,由於精疲力盡、意識模糊,她面無表情提供嬰兒的需求,嬰兒會以為她是另一個人,這時她便是壞媽媽。嬰兒天生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感和直覺,能夠感知自己無法完成照顧自己的任務,也本能地知道好媽媽在身邊對自己有幫助,要避開壞媽媽。
同時,嬰兒發現,媽媽實際上有多重面向,這很重要。
如果嬰兒感覺與媽媽的互動是正面的,嬰兒就會以正面來看待照顧者和自己。如果互動是負面的,嬰兒也會以同樣角度看待自己和媽媽。破裂和修復是嬰兒累積足夠互動的方法,以瞭解在同一個人身上,好事(修復)實際上可以在壞事(破裂)發生後出現。嬰兒得到一個批判性的啟示:好媽媽和壞媽媽是同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好」,也可以同時是「壞」!所以可見每個人都可既好又壞。這就是為何大多數破裂都能得到修復。如果沒有修復,嬰兒會持續認為父母是好人也是壞人,很可能一輩子帶著這種分裂,特別當壓力出現,會更難以形成良好的親密關係。就長遠來說,如果總是非黑即白,你如何能與人建立關係?你如何能理解人就是會有缺陷,必須寬恕、原諒關係中的所有破裂?你如何看待自己做好事和壞事的能力,犯錯之後如何補償?如果你不瞭解我們都會犯錯,知錯能改,如何能夠處理人生的各種問題—結婚、找工作、當老闆、與鄰居相處、養育孩子等?
“ 避免破裂並不能促進健康的心理發展,但修復必定可以。 ”
有時與媽媽互動感覺良好,有時不太好,這讓嬰兒認識到媽媽的確是個獨立的人,具有自己的情緒、思想、驅動力、信念、行為。你是否曾遇過一種人,只要與別人意見不同就會表現憤怒?或是有一種人,認為自己的感受就是別人的感受,無論何時,每個人都和自己有相同的感受?有的人認為人人的想法都相同,你沒辦法和這種人談話。有人無法接受和分享別人的感受,你很難和這樣的人保持健康關係。
認為每個人非好即壞的孩子,會發展各種防衛能力以抵抗想像中的壞人,並且會決定自己究竟是全好還是全壞。維持全好的形像,等於是忽略自己的壞,結果徒勞無功,還會分散孩子(日後的成人)發展綜合好壞的能力,例如:
■ 體驗各種不同情緒,例如掌控感和愉悅感
■ 獨處時不會感到被遺棄,與他人親近時不會感到不知所措
■ 隨著時間過去,始終對自我保持一致感
■ 安撫自己
■ 具有創意
■ 解決問題
人人都是獨立個體,能夠感知自己和別人的心理狀態,例如感覺、信念、意圖、欲望等,當嬰兒理解這件事,他們的認知得到發展,便得到發展心理學家所謂的反省功能(reflective functioning)。當你作為父母能夠真正與孩子同在,你可以準確地理解孩子可能在經歷的事情,但同時也保持自我、與自我溝通,等於是在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反思。反省讓你能夠辨識破裂為破裂(知道孩子對破裂的感受),因此認識到需要進行修復,以及什麼樣的反應能夠真正修復破裂。
在第一章,我們提過一種研究工具稱為陌生情境程序(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 SSP),旨在幫助科學家觀察特定照顧者和兒童之間的依附風格。研究方式是安排照顧者和兒童在一個房間裡,配有座椅和適齡玩具。讓照顧者暫時離開一段時間兩次,一次是讓孩子獨處,一次是安排陌生人出現。研究人員觀察照顧者離去時會發生什麼,及照顧者返回與孩子重聚時會發生什麼。
孩子的反應如何?一般情況下,有安全依附的一歲兒童,照顧者離開時會難過,返回時會鬆一口氣(有時一開始會傷心),重聚以後會尋求安慰。
陌生情境程序基本上是一種人為的破裂和修復。從孩子反應可得知,孩子根據過去的經驗,希望照顧者提供修復。而從照顧者行為中則可得知照顧者反省的能力。比如,因為孩子傷心而變得防衛的父母(是他們要我離開,放你一個人!)或想要消除孩子傷心情緒的父母(你沒事,我才離開一下下),很可能沒有較良好的反省,不善於修復,也沒有與孩子形成安全依附。有安全感的父母不會把焦點放在使自己感覺良好,而是要使孩子感覺良好。有效的修復是,照顧者返回後會接受孩子的傷心,因離開而道歉,然後提供安樂窩,讓孩子能夠再度準備好,出去探索。
對一些父母來說,在安全圈中會發生較多破裂,較少修復。
在一場家族聚會中,梅麗莎試著用食物或新奇小玩具,引誘四歲的兒子回到她身邊,使安全圈頂部破裂。一段時間後,她終於放手不再防衛自己,她看見兒子真的很想和表兄弟一起玩,她對兒子說:「嘿,和大家一起去玩吧!我會在這裡等你。」咬緊牙根抗拒想要跟著兒子跑的衝動。
珍聽見六個月大的嬰兒哭聲,她的身體明顯僵硬起來。她沒有看著女兒的眼睛,只說:「我現在很忙!」然後找事來做,不然就是拿出一個玩具放在嬰兒面前並轉身離開。但近來,她在這些情況下開始嘗試修復,儘量與女兒在一起,對女兒說話,孩子哭的時候,她會等待自己難過的情緒略為消退,再過去抱起孩子。
……
***
挑戰
對許多人來說,進行有效的修復確實很棘手,主要的挑戰有數個:
■ 能夠真心說抱歉,對破裂和修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你想要一直保持正確,孩子難以對你建立信任感。如果你直接下結論(例如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感受到你的感受)並一再誤會孩子的感受,孩子難以學會相信自己的認知。孩子從小便向你學習,畢竟你更大、更強、更聰明、更寬容,不是嗎?就像一把雙刃劍,必須明智使用。最終,除非你以身作則,自我反省,否則孩子會相信自己和別人沒有差別,無法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變得難以培養同理心,也很難瞭解自己的內心體驗。
■ 責備是有效修復的另一個阻礙。當我們把問題歸咎給孩子、責備孩子,而沒有看見他們需要幫助解決問題,經常會造成破裂。如果你覺得整件事都是孩子的錯,責備所產生的破裂便難以修復。我們聽過許多父母說:「他只是想要有人注意!」但其實孩子想要的只是連結。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這種態度。
■ 接著是自責。如果你確信自己很壞,沒辦法成為好父母,便是推卸責任,放棄任何可能修復的機會。或是一整天你多次道歉,孩子會開始假設你覺得自己很無能。
■ 如果你原本便習於自己是更大、更強的父母,任何修復你都可能會遇到麻煩,因為你感覺如果道歉,就是放棄權威,承認有自卑感。畢竟,你告訴自己,你是成人,如果道歉,會讓孩子質疑你的能力。即使是從行為角度來看,如今我們已知專制和權威之間的巨大差異。權威是來自更大、更強、更聰明以及寬容,也來自優先幫助孩子,而非使自己感覺更好。
■ 有效修復的另一個挑戰來自過度修復。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所有的感覺和需求都位於世界中心。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在為任何事道歉。如果你對孩子的感受過度敏感,可能也很難主導。
■ 請記住,除非發生修復,否則反省的效果有限。反省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反省,無法修復破裂,但我們也要確保反省最後不會變成理智的思考。有時我們會試著「解釋」發生的事,「你知道,我不喜歡你用這種方式對待妹妹,所以我才會對你大吼大叫」這不是修復,而是責備的另一種形式。相較之下,你可以這樣說:「我剛剛罵很大聲,我知道那樣你會受傷,我很抱歉。首先我想讓你告訴我你的感受。第二,我們必須想出一個辦法,讓你在難過時不會去推妹妹。」修復除了要尊重感受,還要能一起尋找其他解決方式。
你可能想知道為何我們會落入這麼多陷阱,阻止你去修復,請記住,我們都是脆弱的,因為有許多挑戰深植於程序記憶中。我們並非「故意」做這些事,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每天的互動所學習到的。這是沒有語言的學習,我們從出生就開始學。如前所述,有時我們知道應該修復破裂,但心中卻希望孩子藉此學到教訓。你小時候被責備過嗎?如果是,你的程序記憶可能會透過責備自己的孩子,讓你有「扳回一成」的感覺,即使你意識很清楚,不願意做這種事。想起來雖然痛苦,但你的程序記憶會影響你,想要讓孩子體會你小時候的感覺。一部分會讓你感覺自己沒那麼孤單,這表示這些感覺依然在你的意識表面下翻騰。此外,你的無意識抓住從前的記憶不放,在關係互動中,你曾受到不公平的責備,所以責備孩子會讓你感覺有力量,終於討回某些公道。
又或者你在下意識重播過去沒有得到修復的景象,你無意識轉換了角色:如今你成為責備孩子的父母,孩子則過著你從前的生活。父母都不喜歡認清這些東西,但這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經常發生。根據經驗,其實很少家庭不曾發生這種事。
你會發現,不過只是瞭解如何成為安全圈的一雙手,已足夠讓你成功扮演這個角色。……
.
以上文字取自
安全圈教養: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安全感是一切的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740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紫色心理學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評價
每天看到的顏色不只是為我們添增美麗好看的外貌
事實上顏色還不知不覺中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判斷
而你喜歡的顏色也相應的透露了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
【歡迎加入會員】
https://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維C Line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3483644
【目錄】
00:00 介紹
01:16 顏色如何影響我們
03:06 顏色對應的性格
03:36 紅藍紫綠
07:26 黃棕黑灰
10:19 結語
10:59 精選留言+ 記得分享喔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紫色心理學 在 Patrick C Youtube 的評價
最近因為成日打Apex所以無乜剪片,慢左手腳對大家唔住XDD
今條片又係另一巨作,好痴線地講中哂我自己既缺點!
希望新年黎到可以改善下自己既不足啦!
如果大家想玩咩心理測驗都可以留言介紹我玩架!
心理測驗:
1.【心理測驗】你夠了解自己嗎?從「顏色」 看出一個人的個性!90%的人都被說中!
http://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funandchill/relax/54305?part=1
2. 你夠了解自己嗎?「色彩心理學」著衫顏色透露性格! 愛著黑色代表獨立智慧?
https://www.kingofcapture.com/57605/%e5%8b%95l%e8%81%9e/%e8%89%b2%e5%bd%a9%e5%bf%83%e7%90%86%e5%ad%b8-%e9%a1%8f%e8%89%b2-%e6%80%a7%e6%a0%bc/7/
3. 染髮必懂色彩心理學:除了刻板印象,三千煩惱絲將影響你的一舉一動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07/20/hair-color-ideas-personality-test/
4. 超神準!從服裝顏色看性格,灰色愛安靜、紫色超情緒化
https://fashion.ettoday.net/news/1572993
5. 超神準顏色心理測驗!憑直覺排序3種喜歡的顏色,精準測出外在形象、及隱藏內在性格
https://www.beauty321.com/post/37871#p3
6. 超準日本心理測驗!16種顏色揀2種 反映真實潛在性格 - 優點缺點!邊種顏色最玻璃心 - 邊種最溫柔?
https://www.weekendhk.com/%e5%a5%bd%e7%94%9f%e6%b4%bb%e7%99%be%e7%a7%91/%e5%bf%83%e7%90%86%e6%b8%ac%e9%a9%97-%e9%a1%8f%e8%89%b2-%e6%80%a7%e6%a0%bc-%e8%b6%85%e6%ba%96-1035344/
仆直牛棚 DISCORD GROUP!!!!
https://discord.gg/NEUrvkf
商業聯絡: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POKJIC_C @cmg_chi_ma_gun
https://www.instagram.com/pokjic_c/?h
Background Music:
1.Dog and Pony Show - Silent Partner (No Copyright Music)
2. Dog_Park
3. No Copyright Music Retro Life Funky 2018 DuDa Cinematic Sounds
4. Jazz in Paris
5. Super Mario 64 Soundtrack - Slider
6. Green Greens - Kirby Super Star
7. LAZAR 111 - Elevator Music
8. Kevin MacLeodJaunty Gumption
9. Metallic Madness Zone Act 2 - Sonic Mania [OST]
FAQ:
Pc Spec:
CPU: AMD R9 3900X
GPU: ASUS RTX 2080 SUPER TURBR (WATER COOLED)
RAM: KLEVV 3600Mhz 32GB (4x8 GB)
M/B: ASROCK X570 TAICHI
CASE: ANTEC P120 CRYSTAL
FAN: PRIZM 120 ARGB
WATER COOLING: BARROW
SSD: Samsung PM981a 512GB 3D TLC M.2 NVMe PCIe 3.0 x4 SSD
Gaming Gear
Mice: Logitech G502 Lightspeed / Steelseries Aerox 3 Wireless
Mousepad: Steelseries QCK Prism 3XL
Keyboard: Logitech G913 Linear / Corsair K100
Headset: Razer Nari Essential / Apple Earpods / Logitech G Pro X Wireless
Mic: Razer SEIREN X / Elgato Wave 3
Chair: Zenox Nebula
SFX: Elgato Stream Deck
WiFi Router: NETGEAR XR1000
Camera: Sony A6400
Recroding Software: Nividia Shadow Play
Live Stream Software: OBS studio
Video Editing Software: Vegas Pro
時間軸:
0:00 開場白
1:23 頭髮顏色改變性格!
4:54 著咩衫都會影響性格!??
6:50 唔知大家鍾意咩顏色呢!
10:35 總結(好準) + 完場
紫色心理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走在柏林圍牆邊、查理十字路口、國會大樓附近,又或者不知名的街道上,都可能看到這些在忽高忽低、四處亂竄的圓管。它們是藝術品抑或有特殊用途?就算問當地人也未必解答得到。
水管主要有粉紅和寶藍兩種顔色,恍如城市的動脈和靜脈。而實際上,不同顔色代表不同水管所屬公司。製造粉紅水管的公司Pollems當初更曾就選色諮詢心理學家意見。心理學家指出小朋友最喜歡的顔色是紫色和粉紅色,而大人看到粉紅色則會有回春的感覺。因此就有了這些不失時尚的粉紅水管。
有誰想到,水管這種通常被隱藏、作為輸水的設施,只要換上鮮艷的色彩,就成為了柏林標誌性的風景之一。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德國柏林古惑的管 #果籽 #柏林 #水管 #Pollems #柏林圍牆 #果籽Appledaily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紫色心理學 在 網路色彩心理學——為什麼Facebook是藍色而Yahoo是紫色的? 的八卦
Sep 14, 2020 - 您曾好奇為何Facebook 是藍色,而Yahoo 是紫色的嗎?色彩搭配在網站設計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色彩不僅有自己的象徵意義,也對應到觀者的心理狀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