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券詳細方案出爐囉!943有答應大家要整理懶人包,馬上來看怎麼領、何時領吧:
一、領取資格:凡2022年4月30日前出生的國民、外籍配偶、持永久居留證、外交官員證者,皆可領取五倍券。
二、使用範圍:實體店家、攤商皆可使用,包括餐飲、百貨、零售、夜市、旅遊與藝文業等,另外學雜費、補習費也能繳,同時適用特定電商MOMO、PCHome、foodpanda、EHS東森購物、cutaway,及蝦皮購物的國內電商國內產品;
不能使用在哪:不可繳納水費、電費、罰金、勞保費、健保費、國民年金保險費、股票、禮券、儲值、菸品等。
*五倍券原則上不找零,但是店家可自行決定要否找零,保留彈性讓店家可以推出加碼、促進消費。
三、領取時間:為了分流,五倍券分為數位版和紙本,數位五倍券9月22日起綁定,10月8日起消費。紙本五倍券預約分流為超商和郵局:超商9月25日開始預約,10月8日開始領用;若去郵局領則是10月4日起預約,10月12日起領用。
為了方便商家辨識,民眾進行五倍券數位綁定時,會同步收到一組代碼,消費者在電商消費時可輸入優惠代碼,若在實體通路消費,除優惠代碼之外,也可出示QR code給商家掃描,即可獲得相關優惠,到夜市小攤消費也可用數位版五倍券。
原本計劃排除部分國內電商,但電商業者承諾設專區挺在地商家與小農、免上架費、降低抽成、減免廣告費與服務費,故開放可挺小農小商的部份電商。
四、新優惠:今年為鼓勵數位券,有幾項新措施,例如可全家綁定在一人的信用卡或行動支付上(詳細操作辦法請見懶人包文章,連結見留言)。五倍券也將舉辦週週抽獎活動,每週抽出500元禮券。至於各部會加碼的優惠券,為鼓勵使用數位版,限定數位綁定才能使用原民會「i原券」、「地方創生券」和適用於餐飲場所的500元「好食券」。好食券不像其他部會加碼券採抽籤模式,好食券只要成為綁定數位五倍券前400萬名即可獲得。
數位綁定得到的好食券等於「500元用多少算多少」,比難以找零的紙本方便,可以分批使用,例如今天吃100元,剩下400元還可以繼續消費,避免大額無法找零的狀況,對攤商更有利,只要綁定就有500元好食券,不用多花時間抽籤。
原先各部會加碼券皆為統一抽籤形式,只需登錄一次即可抽各部會優惠券,例如:動滋券、客庄券、藝FUN券、農遊券、國旅券等。
以上資訊為歸納整理自行政院公告及各報導。看起來今年綁定數位很好康呢!我要繼續綁定數位啦!大家還想多了解哪些資訊呢?各縣市加碼?還是?歡迎告知,943再幫大家彙整懶人包喔!
紙本五倍券優惠2022 在 經濟部 Facebook 八卦
防疫期間大家都辛苦了,在全世界又受變種病毒大大影響時,台灣逐漸控制住疫情,靠的是每個人對防疫措施的配合,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外出、人潮分流等,團結守住你我的健康,以及台灣的經濟成長。
這段時間,很多店家都非常辛苦。
最喜歡的餐廳只能外帶、愛逛的百貨人潮變少,很多人說要報復性消費,但今年他們最需要的,是大家一起 #報恩性消費,我們繼續到喜愛的店消費,一起感謝彼此。
在疫情平穩後推出 #振興五倍券,就是讓你用實際消費支持喜歡的店家。因為經濟成長全民共享,所以今年振興五倍券的一千政府出,一次領五千,一樣可選數位或紙本領用,在9月下旬開放登記預約、10月上旬領取使用,使用期限到2022年4月30日。另外,經濟部也會再加碼400萬份「 #好食券 」優惠,數位綁定享餐飲、糕餅、夜市、市場消費500元回饋。
謝謝你防疫,等疫情控制住,大家一起振興經濟。振興五倍券,一起挺愛店!
紙本五倍券優惠2022 在 陳亭妃 Facebook 八卦
「振興券」民眾直接領
全民共同振興經濟
我和余天、吳琪銘、莊競程、黃秀芳、陳歐珀、陳秀寳、蔡適應委員的聯合聲明!
國民黨人士近來刻意錯誤解讀我們「不支持振興券」,反對行政院政策,令我們感到遺憾,我們必須在此提出聲明。
台灣疫情不斷往穩定控制的方向前進,目前也正準備要進入經濟振興階段,我們幾位委員始終如一的立場就是紓困期發「現金」可以救急,振興期發「振興券」可以讓市場經濟活絡,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政策推動,但目標一致就是要讓人民與台灣更好。
然而在這一段時間,我們也接到許多來自基層的聲音,今年因為本土疫情的影響,民眾受衝擊的層面比去年更廣,此時要民眾拿出1千元現金換取5倍券,民眾感受不佳。我們本於民意代表職責,希望將行政院與民意拉得更近、更接地氣。所以才會提出建議:「振興券要升級,並且希望行政院體恤疫情衝擊層面廣,讓民眾直接領《振興券》,全民共同振興經濟。」
在此目標下,國人能以最便捷的方式,直接領取5000元紙本或數位振興券進行消費,進而刺激市場、帶動經濟動能。所以政府也應以各種政策工具結合民間資源,增加國人額外消費的意願,邀請全民一起加入振興經濟的行列。另外,就領券方式、面額大小、使用用途、使用期限、優惠形式、加乘效果等面向,我們也提出如下六項建議:
一、領券最便捷
數位、紙本並行,避免因數位落差導致相對剝奪感,並且簡化民眾領「5倍券」的程序。
二、面額最好用
振興券面額應「有大有小」,以適用於不同樣態之振興,使民眾至夜市攤商、小店家消費如同現金方便使用。
三、用途最廣泛
除繳稅、繳罰單、保費等無關消費行為之用途應排除外,振興券應廣泛適用全國實體店家,並維持去年可繳學雜費、補習費之原則。排除不受疫情影響之民生消費型電商;而藝文相關之售票系統、電影院售票系統、旅遊旅宿相關平台等應可適用。
四、期限最適宜
振興券發放後,需有一定使用期限,以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同時不能造成民眾使用之時間壓力。去年三倍券於7月15日開始發行,使用期限至12月31日,可使用期間為5.5個月。今年度振興券若於9月1日至15日間發行,使用期限應拉長至明年農曆年後,由於2022年農曆春節為2月1日,最適宜的使用期限應訂於2月底,讓振興券使用期間達5.5至6個月。
五、優惠最多元
去年領取紙本三倍券人數超過2千1百萬人,數位綁定僅180多萬人,很多人因為不會使用,而沒有選擇數位綁定。今年應推廣更多元的使用方式,帶動數位轉型,應以支付平台,引導「電子折價券」讓民眾獲得多重優惠,並鼓勵小攤商使用。實體部分,可結合各地方政府、店家組織平台,在消費端提供更多消費誘因。
六、加乘最大值
今年應延續、擴大去年各部會振興措施(藝Fun券、農遊券、動滋券、客庄旅遊券、安心旅遊國旅補助)。除了振興券外,應跨部會協調各種方案的搭配優惠,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總金額」與「得券人數」,讓更多民眾加入振興行列、讓各產業鏈受惠人數更多,以針對不同產業的振興措施,與5000元振興券加乘,達到最好的振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