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人工智慧大爆發,道瓊工業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世界新一波工業革命產生新巨無霸公司】
那是華爾街開盤的鐘聲,今天道瓊會突破兩萬兩千點嗎?是的,會。
我們從來沒有達到這個高點,這個高點就在蘋果宣布創下強勁第三季盈餘紀錄之後。蘋果公司宣佈,過去3個月iPhone銷量達4100萬台,獲利增加11.9%至87.2億美元,加上「iPhone 8」應該不會遲到,股價狂升為史上新高,市值成長到8300億美元。
投資分析機構The Arora Report創辦人歐洛拉(Nigam Arora)表示,蘋果執行長庫克在財報會上提到「自動化為所有AI(人工智慧)計劃之母」,似乎透露蘋果最終將開發出AI相關產品,如果願景能夠實現,蘋果股價將更上一層樓。
蘋果已經是地表最值錢的公司,目前世界前五大全都是科技公司。
16年前的2001年,微軟雖曾高居市值第二名,但環伺前後的不是石油就是金融或零售業,之後十年的產業大勢也約莫如此,只是改由蘋果取代微軟的地位,最終並取得冠軍寶座。
2016年則改由所謂的「FAAMG」成為世界前五強,傳統產業被拋在後面,「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然降臨。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來自於人類發現蒸汽機所驅動,你可以用它從事各種有趣的事情。
接下來電力和電腦與通訊科技的使用,帶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工業革命;我們現在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期階段,它結合了數位、物質的和生化系統,網路變得無所不在,移動性大幅提高,感測器體積更小、性能更強。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才開始小試身手,就已經引發人類的不安和激辯,
在人工智慧領域深度耕耘的亞馬遜,過去一年股價飆升40%以上,創辦人貝佐斯的身價7月27號一度超越比爾蓋茲成為世界首富。
“你必須肯定亞馬遜,它們可能是在人工智慧領域走得最前面的科技公司,它們首先設計出Echo,把這種「個人助理」放在起居室,我認為貝佐斯為亞馬遜注入了相當豐富多元的文化,不斷擴張的亞馬遜,從網上零售商巨頭,雲端軟體演變成範圍廣泛到幾乎難以定義的巨頭。”~彭博新聞報導
美國大企業執行長真正憂心的並非華府的政治亂局,而是擔憂亞馬遜快速擴張的版圖,過去90天各公司的財報會議和活動,亞馬遜被提及的次數「達到了驚人的635次」,「川普被提及的次數則為162次」。
尤其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後,今年下半年傳統零售商,很可能成為破產的重災區,亞馬遜現在將擁有延伸的網絡,450間「全食」超市賣場遍布美國42州可以做為區域的物流中心,協助流線化食材的遞送,吸引更多納些原本擔心食材易腐敗,而遲疑進行網路購物的消費者。
包括Kroger target supervalu以及好市多的股價周五都下跌,沃爾瑪美國最大的雜售商,因為亞馬遜併購「全食」超市的新聞股價下跌5%。
一項調查顯示,最多受訪者希望超市內增設自助式結帳櫃台,亞馬遜結合科技物流與實體店舖的「新零售業」已經實驗到這一步,也就是「沒有櫃台人員的結帳」,如果我們能設計一套最先進的機器,學習電腦視覺和人工智慧裝設在一間商店裡,你就永遠不用再排隊。
不用排隊,沒有收銀櫃臺沒有收銀機,歡迎來到「Amazon go」。
「Amazon go」雖然因為技術問題延後開幕,一旦科技精進,排除大量客人湧入的識別障礙後,勢必影響全美近87萬名超市櫃檯結帳人員的生計。
中國的電商巨人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腳步亦步亦趨,也運用人工智慧打造無人商店「淘咖啡」,進門時需要拿出手機感應身份,購物和結帳都不用再出示任何物件。相對於「全食」超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鮮生」,馬雲將它定位成「生鮮食品超市+餐飲+電商+物流配送」的多業態複合體。
同樣是強調線上結合線下,馬雲「新零售」策略的核心,是從向消費者銷售商品轉向服務消費者,這裡是他展現重新建構「人 貨 場」的首例。
這些店同時是配送中心,消費者藉由手機應用程式下單,工作人員會在店內行走收集商品,每一間店服務覆蓋周邊三公里,大概1.5英哩範圍,每天可以處理數以千計的訂單,每一件訂單商品也會在30分鐘內送達。
看看這是怎麼做到的?每位工作人員手上有一個掃描器,他們會拿取不同條碼的袋子,然後對應條碼執行指定的訂單,當他們完成訂單的包裝,就會在這裡放下袋子,實體店面不僅可以購買新鮮食材也提供現烹煮服務,具備餐廳功能。
成功的創新模式,在北京、上海和寧波已經有13間門市。
到2036年如果阿里巴巴能夠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工作機會,支撐1千萬家企業,阿里巴巴將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2號宣布,中國最大的智慧倉庫在廣東惠陽上線啟用「一個機器人抵三個揀貨員」,倉庫內上百台機器人旋轉靈活,每具可舉起250公斤,同時應用圖像識別技術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加持下,網購商品的送貨時間將進一步縮短。
緊追阿里巴巴的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八月一號在港股開盤後,股價再創新高突破港幣三兆元,市值可排入世界第十大企業。騰訊雖得力於旗下手機遊戲「王者榮耀」紅遍全大陸,身價一路攀升,人工智慧的投入也不落競爭對手之後,日前發布一款人工智慧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將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與醫學跨界融合,篩檢一個內視鏡耗時不到4秒,將早期食道癌的發現率提高到90%,
未來也將研究擴大到肺癌及乳癌。
我們的車現在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你看我旁邊的維灝他沒有動方向盤,它是自動在走的,百度CEO李彥宏一年前曾經說:「互聯網的下一幕是人工智慧。」現在,人工智慧已經近在眼前。
到2020年百度可以實現,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百度在做一個自動駕駛的開源(open source)計畫,人們可以做出貢獻並為它帶來更多意義,這個計畫能很好地幫助整個汽車行業自動化的起步,我們馬上要到終點了,汽車應該會完全停下來,我認為我們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得到回報。
如果沒有百度計畫團隊,我們不可能完成測試和回饋任務。
人工智慧之所以進步神速得力於大數據以及計算能力的增長,讓「FAAMG」世界五大公司或者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所謂的「BAT」得以投入富可敵國的資金掀動無止盡的科技競賽,也將徹底改寫人類和地球未來的面貌。
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在 Facebook 八卦
【販賣部恩仇錄:電影院爆米花的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距今整整100年前,電影院和爆米花首度交手。
這個會帶來滿場噪音和滿地毯垃圾的零食,從一開始被電影院老闆強力取締,到陰錯陽差拯救岌岌可危的電影院產業,並成為觀眾100年來難以戒斷的健康危害,爆米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版的電影史。
如今電影院產業再度面臨十字路口,爆米花有沒有機會再度披上披風扮演超級英雄角色,拯救存亡關頭的電影院體驗?
▇ 電影院的寄生上流路
「裝高材生,靠的是氣勢」《寄生上流》中的阿萬說。
1920年代是美國電影院產業的轉大人階段。他們急欲擺脫過去十多年在路邊擺攤的nickelodeon五分錢電影院的窮孩子形象,想要成為有氣勢的高材生,以便跟真正有錢、有文化的上流觀眾們往來。
他們心目中的高材生是——劇場。
於是192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被稱作「Movie Palace 電影宮」的豪華電影院。這些電影院積極模仿歐洲的劇院建築,浮誇的設計風格、華麗的大廳、水晶吊燈、迴旋梯、包廂等等劇院特色一應俱全。
電影宮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1912年愛迪生信託輸了專利官司之後,原本愛迪生一直抗拒的長片總算慢慢成為主流。問題在於默片時代要說越長的故事就要用越多張字卡,識字的門檻就會開始排除中下階層的觀眾進電影院。電影院企圖寄生上流是因為當時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因此1914年全美第一家電影宮——紐約曼哈頓的Strand Theatre開幕時的宣傳標語正是強調奢豪體驗:「給小市民的皇室貴族體驗(make the average citizen feel like royalty)」。
接下來電影宮的風潮開始在全美各大城市湧現(雖然建築風格很快就從歐洲宮廷風慢慢轉變成比較容易控制成本的Art Deco風格)。當時的好萊塢五大片廠也爭相跳下來興建自己的電影院,搭配片廠制、明星制等工具將他們的權力擴張成為無所不包的電影托拉斯。華麗的電影宮就是好萊塢片廠的無限手套上的最後一顆寶石。等到1929年時,美國的電影票房中已經有高達70%是出自五大片廠旗下的電影院賣出去的票。
早年的五分錢電影院中的觀眾會自帶各種零食進場,電影院吵雜髒亂的環境、隨地亂丟的煙頭都是上流觀眾不能忍受、但電影院老闆可以忍受的事。對老闆來說只要有門票可以收就心滿意足。
然而新的電影宮老闆們可不這麼好相處。
掛上水晶燈,鋪上紅地毯之後,過去五分錢電影院不會有的「禁止飲食」標誌也隨即被掛上。設備豪華的電影宮當時也被稱為“dream palace”夢幻宮殿,因為這裡的一切都像夢一樣不真實。然而來自街邊的小吃零食會打破這個幻覺,破壞電影院的高級格調。不僅進食的聲音非常惱人(而且默片時代還沒有對白音效可以遮掩),又會弄髒老闆剛鋪好的名貴地毯。
電影院要寄生上流,就要有上流社會的樣子,才能全面推翻過去被上流社會認為「電影是粗俗娛樂」的社會認知。於是電影院門口寄放大衣的櫃檯員工,便被老闆交付一個全新的任務——檢查觀眾的大衣或包包裡有沒有偷帶零食,一律扣押在寄物處,不准帶進場。
說的就是你藏在包包裡的爆米花呢~
▇ 爆米花的貧民百萬富翁
「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金基澤說。
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讓爆米花和電影院的衝突白熱化,但雙方當事人也因爲這次不打不相識,意外結成百年盟友。
當時年僅17歲的中學生Kemmons Wilson因為相依為命的媽媽在失業潮中丟了牙醫助理的工作,不得不主動輟學、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Wilson臨時想到的打工構想扭轉了整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命運:他決定去電影院門口擺攤賣爆米花。
爆米花在19世紀從玉米的原產地南美洲傳入美國。美洲原住民認為把玉米加熱的時候會導致住在玉米粒裡頭的神靈生氣膨脹,直到把玉米粒撐到爆開之後,神靈才化作一陣煙消失無蹤。實際上讓玉米粒爆開的原因是玉米粒中的水份經加熱膨脹產生的壓力。加熱到約200度的時候,玉米粒裡頭的壓力可以達到大氣壓力的9倍,使玉米粒的外皮終於挺不住、瞬間爆開。台灣小吃爆米香也是類似的原理。
爆米花這門古老技藝一直苦苦等待的轉機出現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美國甜點師傅 Charles Cretor發明的第一台用蒸氣驅動的爆米花機。
1930年,17歲的Kemmons Wilson借了50美元買來一台和世博會那台原型機所差無幾的爆米花機,開始了他的爆米花小攤。爆米花機的革命性在於它提供任何其他小吃攤都比不上的「行動力」,一個中學生的力量就能推著它上山下海,並且還不用花心思攬客,因為製作過程中的濃烈氣味就足以擄獲滿街的客人。不需要任何廚藝或特殊技術也不受到空間限制的爆米花瞬間碾壓另外一個美國國民經典零食——洋芋片。
Kemmons Wilson的爆米花小攤很快就大發利市,使他一週可以賺到40~50美元之多。相對之下,當時的電影院已經受到大蕭條的衝擊而使票房收入下滑中,有時候一週甚至還賣不到25美元的票房。惱羞成怒的電影院索性趕走Wilson,甚至還卑劣地沒收他的爆米花機。
「只因為我的業績比電影院經理的還好,我的爆米花機就這樣被沒收。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立刻告訴媽媽說我發誓以後一定要蓋一座自己的電影院,確保誰都不能奪走我的爆米花機。」Kemmons Wilson後來受訪時回憶道。
Kemmons Wilson真的說到做到。他日後仰賴爆米花機、雪茄販賣機和自動點唱機等機台累積財富,再把賺來的錢投入進軍房地產和旅館業,並且投資了11家電影院。他正是名下擁有1300家旅館的Holiday Inn集團的創辦人。
另一個在電影院老闆之間流傳更廣的故事,主角是一名奧克拉荷馬州銀行家。老先生在股市崩盤時散盡家財後,和17歲少年一樣選擇在電影院門口賣爆米花維生,結果生意好到讓他短短幾年內買了房子、買了店面甚至還買了一家農場。這個故事迅速成為電影院老闆口耳相傳的鄉野奇譚,並在1930年代中期終於觸發第一個決定自己跳下來賣爆米花的電影院老闆。
雖然「經濟越不好,電影賣越好」說法的源頭正是大蕭條期間的經驗,但實際上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的流量也曾曾劇烈震盪,比如初期從每週80萬人次迅速下滑到60萬人次。
這時候電影院經營者才因有聲電影的設備升級而負債累累,加上票房顯著下滑,每個老闆都焦急地嘗試各種方法想要吸引新觀眾進來。所幸默片的字卡閱讀門檻已經不在,電影院的大門現在已經開放給任何買得起電影票的觀眾。有的電影院推出了專門吸引媽媽的dish night(看電影送碗盤),或是形同賭博的bank night(看電影抽現金)等行銷方法,甚至還有直接把電影票打對折的激進做法。但實證結果通通比不上直接開賣爆米花帶來的業績,更能彌補大蕭條期間損失的收入。
爆米花像病毒一樣快速在電影院之間蔓延,從大蕭條前全美幾乎沒有任何爆米花的消費是發生在電影院裡,到1945年後已經有超過半數的爆米花消費是在電影院裡被吃掉。影響之大,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甚至因此上升。
同樣在1930年代發生的變革是紙杯的問世,讓電影院老闆更願意在販賣部賣汽水來搭配爆米花,因為再也不用顧慮容易打破的玻璃杯很難清理的問題。
結果大蕭條變成一次殘酷的電影院淘汰賽。那些願意放下身段設置販賣部和爆米花機的電影院業績開始回升,那些鐵了心走高級劇院定位而堅拒爆米花進門的的電影宮陸續破產關門。
爆米花和電影院都不在對方的人生計畫中。是大蕭條的強風驟雨讓他們躲在同一個屋簷下求生。
而從中成功生還者的經驗,直接定義了接下來90年電影院產業的核心經營方針:信販賣部者得永生。
▇ 好萊塢不能沒有你
「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金基澤說。
接下來的歷史中,電影院和爆米花的親密關係並非一帆風順。許多第三者的出現增加了緊張的壓力。但爆米花仍然對電影院持續貢獻大量收入,從未中斷。是錢把這段關係中的一切皺褶都燙平了。
二次大戰期間因為來自菲律賓的蔗糖短缺,使得爆米花的主要敵手——各式各樣的糖果、巧克力都嚴重缺貨。爆米花的消費因此翻了整整三倍。於是不安分的爆米花產生了異心。
195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1960年代微波爐開始普及,讓爆米花產業開始大作廣告,向消費者推銷在家裡自己做爆米花配電視吃。
另一方面,1948年最高法院的派拉蒙判決切斷了片廠對於電影院的控制之後,電影院不僅再也沒有片廠的財團資源撐腰,也更無法像過去一樣輕易確保大片片源供應。戰後嬰兒潮的新家庭紛紛搬離市區之後,電影院的觀眾人次再也沒有回復到大蕭條前的榮景,財務風險很高的豪華電影院能拆就拆、能改裝就改裝。電影宮正式走入歷史。
但驅動電影院產業的基本動力仍然不脫爆米花。1950年美國汽車業商人Richard Hollingshead, Jr.想到了一種讓電影院保持現金流,而不需要大幅舉債投資的方法,就是混合用餐、看電影和加油站三種機能在一體(稍後加油站被拿掉)。這種不用再盛裝打扮,也不用擔心吃東西吵到別人或弄髒老闆的地毯的新電影體驗很快就紅遍全美,最高峰有高達4000家之多。1960年代AMC則嘗試興建經濟效應更高的雙廳電影院,開啟了日後多廳電影院模式的序曲。這些成功的創新模式完全遵照這句電影院業老祖宗留下的箴言:
找個賣爆米花的好地方,然後在旁邊蓋電影院。
多年來,觀眾對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未經思考的本能習慣。2011年美國學者的研究就發現即便提供給受測者已經放了14天、變得很難吃的爆米花,那些過去習慣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爆米花的受測者仍然會不自覺地吃光光。觀眾全都被「看電影配爆米花」的習俗給制約。
電影院對於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則是經濟因素。片廠對電影票的抽成比例高達40~60%,幾年前Disney在發行星戰電影時甚至還對電影院開出苛刻的70%比例放映合約。無論電影院如何賣電影票,都只是淪為替片廠打工的小螞蟻,更何況片廠一點都沒有想要分攤蟻窩中各種工程——Imax、3D、雷射投影、Dolby全景聲等等永遠更新不完的設備投資成本。唯獨只有販賣部賣出去的所有零食飲料,電影院可以獨享收入。
這就是為什麼大趨勢上電影票價罕有調整,但販賣部的訂價卻很容易水漲船高的道理。漲票價之後電影院仍然只能留下40%收入,還會因為嚇跑觀眾而損及真正的賺錢金雞母——販賣部。
電影院因此採用了類似Xbox等遊戲主機採用的價格補貼策略,不求在主機銷售中賺到錢,而把賺錢的機會留在消費者買了主機因而進場之後,在市場裡買下更多遊戲的機會。低入門門檻的便宜電影票就是Xbox主機,剪票、關門、放狗之後,才是販賣部剝削觀眾荷包的真正時刻。
多年來不少人留意到這種價格結構,並開始呼籲影迷應該多多購買爆米花。理由是:從頭到尾根本都是爆米花在支撐電影院體驗的經營成本,而不是杯水車薪的票房拆帳。
▇ 販賣部的王者歸來?
《寄生上流》:「我們都是有困難的人」
100年後的電影史又倒帶到等同於(甚至更甚於)大蕭條的經濟危機,電影院面臨另一次的危急存亡之秋。
同樣導致上千萬美國人失業,但大蕭條從未曾發生的是像現在這樣幾乎全世界的電影院都停擺的狀況。頓失收入的電影院一再傳出可能破產的謠言,尤其是屬於中國萬達集團的全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
時窮節乃見,急需收入的片廠隨即背叛了電影院,投靠了電影院的21世紀死敵——網際網路。NBCUniversal第一個打破空窗期的慣例,同時在電影院(其實一家都沒開門)和VOD市場推出動畫電影《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並聲稱未來將繼續在更多電影上採用這種「電影院+VOD」的同步發行模式。怒火中燒的AMC電影院馬上宣佈未來將抵制Universal發行的電影,並指控他們破壞了發行和放映業幾十年來透過「空窗期」的默契建立起來的緊密合作關係。
電影院變成了片廠用過即丟的免洗餐具。再一次,他們必須靠自己救亡圖存。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疫情過後會是比1929年大蕭條更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也意味著大蕭條時期的經驗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長期而言經濟越不好,觀眾越有動機進電影院逃避現實。此時此刻汽車電影院在社交禁令中大受歡迎,顯示大家仍然有強烈的動機出門一起看電影。這個動機是電影院的最後一線生機,意味著疫情過後觀眾仍然有機會回到這個殿堂朝貢,只要票價的門檻沒有擋住他們的朝貢路線。
驗票之後,就是販賣部上場戰鬥的時候。
美國獨立電影院品牌Alamo Drafthouse電影院創辦人Tim League近日宣佈要讓出執行長的位置給專業經理人Shelli Taylor。Alamo Drafthouse經常在電影院內設有餐廳和酒吧,努力想找回找回那種晚上盛裝出門用餐加上看電影的獨特體驗。引人注意的是新執行長Shelli Taylor來自Starbucks星巴克,過去是星巴克在中國擴張版圖的主將,一手將中國星巴克從500家擴展為3000家。這個新人事透露了同樣的線索:餐飲會是電影院的救生圈。
問題是100年後爆米花仍是販賣部的主將嗎?
爆米花的健康負面影響在過去十幾年一再浮上檯面。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努力政治遊說下,連鎖電影院被排除在連鎖餐廳卡路里標示的法令之外,所以不必在爆米花菜單或是外包裝揭露它的高鹽、高油、高熱量和各種人工香料和色素。你始終無法在自己家裡做出一樣好吃的爆米花的真正原因是一種名為聯乙醯 (diacetyl)的人工香料,被電影院用來替爆米花增加假的奶油香味。直到2000年科學家才發現大量吸入聯乙醯的爆米花工廠工人會產生一種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並被暱稱為「爆米花肺」。
多年前紐約市政府也曾鎖定另外一個販賣部明星,推動禁賣超過16盎司(約470cc)的汽水,而電影院業者也出現在極力反對的聲浪之中。
於是,搶救電影院體驗變成了一個忠孝難兩全的難題:在販賣部多多消費來撐電影院的同時,我們如何兼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用大份甜鹹綜合口味爆米花毀傷的道德責任?
To pop, or not to pop, that is the question......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週報Love Life News】
《聯合國首度召開難民峰會 但結論淪空談 多國反對每年安置10%難民 2016地中海難民死亡數恐史上最高》
9月20號到9月21號的時間,聯合國召開了一場史上第一次難民高峰會,總共有139個國家參加。聯合國的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在高峰會的閉幕會上慷慨激昂的說,這場難民危機,來自於你們當時在中東政策嚴重所犯下的錯誤。他們認為方法不是去圍堵穆斯林,而是很清楚的去面對各國在當時的外交政策中,所犯下的嚴重錯誤,而現在仇外的情緒,只會使仇恨再加劇,成為未來的恐怖主義的溫床,然後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換句話說,如果從歷史更長的時間來看,這樣的仇外情緒、一個種族主義的情緒,最終很可能給世界帶來的,是一個不斷惡性循環的仇恨主義跟恐怖主義。
土耳其海巡隊又在茫茫大海上,救起了61名準備渡海前往希臘東部萊斯沃斯島的難民。大家都餓壞了,渾然不知那裏的難民營,才剛因衝突引發大火。60個組合屋、上百帳棚及提供難民服務的3個貨櫃屋,早已付之一炬。
還能做些什麼?整個歐洲已經幾乎徹底被這場二戰後最大危機撕裂。人權團體無言,只能將2500件難民們穿過的救生衣,舖滿英國倫敦國會廣場,希望藉由「救生衣墓園」的行動藝術,凸顯難民遇到的生死危機,並敦促各國元首有效解決難民問題。
聯合國難民署發言人 WILLIAM SPINDLER表示,今年到今天為止,渡海抵達歐洲大陸的難民和移民人數已達30萬,這是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數據。相對於2015年的前九個月上岸登記的52萬人來說,確實是比較低,但對照2014年一整年的21萬6054人仍是高了許多。
問題有多急迫?聯合國難民署近期再次公布最新統計,冰冷的數字看似意味著難民人數已同比下降,但進一步細究,2016卻極有可能是地中海史上難民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於是破天荒聯合國在紐約,針對難民問題召開了最高級別峰會,193國領袖和代表19號共聚一堂,希望找出一個更人道、可協調的切入點。
可惜峰會上即便通過了《關於難民與移民的紐約宣言》,潘基文和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也共同簽署協定,正式將國際移民組織納入聯合國系統,但聯合國難民署所支持每年安置10%難民的目標,最終仍因多國強烈反對遭到刪除。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我們必須設身處地去想,如果這些不可言喻的事情發生在我們家人或我們的孩子身上,我們所有人都必須了解,最終,我們的世界若想要更安全,除非我們做好準備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以及那些在安置難民上承受最多重擔的國家。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急切,全寫在臉上。他在聯大會堂長達48分鐘的"告別演說"中,數度提及媒體頭條天天上演著全球各地為了逃離野蠻衝突的難民潮。但他大聲疾呼,要驅除這種全球性不安的辦法,不該是退回舊有的分裂裡去。
義大利總理倫齊更毫不掩飾對峰會的失望,他直言,如果峰會只被當成一次,在多瑙河上美麗的泛舟,未來等待大家的,將會是數以千萬計的"歐洲幽靈"。
全球領袖先後發出擲地有聲的演說,吸引50國承諾2016將接手36萬難民,預估人數將達去年的兩倍。但由於文件不具法律約束力,外界憂心,恐將流於和巴黎氣候峰會相同的命運。
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在 第四篇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 老洪的IT 學習系統 的相關結果
約櫃 預表基督;當基督成爲肉體,支搭帳幕在人類中間時,人要找神,就要來找基督。人必須找到基督,才能找到神。在馬太一章二十三節,人稱祂的名爲“以馬內利” ... ... <看更多>
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在 第四篇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 台南市召會 的相關結果
在撒母耳記裏約櫃和帳幕的歷史豫表召會歷. 史,描繪出召會從起頭到如今的過程和光景。 約櫃豫表基督有五個鑰辭:中心、內容、木、. 金和蓋。關於歷史, ... ... <看更多>
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在 約櫃和帳幕的歷史豫表召會(教會)的歷史 - 聖經研究所 的相關結果
約櫃和帳幕的歷史 豫表召會的歷史,完全描繪出召會(教會)從開始到如今的五個過程與光景:. 分類召會專欄 標籤約櫃,帳幕 文章導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