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有關字體問題,是因為市府傳來的檔案為word檔,故格式因不同電腦而有差異,特此說明。
韓市長遲交的作業來了,放上來供大家參閱。先肯定市長終於能說出比「自經區就是發大財」、「人才、資金、產業鬆綁」更多東西,我們終於能討論實質的內容了。但看看說帖裡提到四項:
醫療:允許外國人來台合設醫院,擔任院長,但健保不給付。
金融:允許外國人及國內專業投資機構投資非新台幣計價金融商品。
教育:允許外國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學位專班、專業學(課)程。
人才:允許外國專業人士落地簽證,不含藍領,一定期限內所得半數課稅。
這些產業要如何發大財呢?一項一項來討論:
一、醫療
市長在說帖中說要在自經區內設置「國際醫療觀光園區」,提供國際人士就醫諮詢、醫院聯繫以及聯合行銷等服務,但其實這些服務沒有自經區也可以做,而且可以現在就做,跟自經區的到底有什麼關係?
另外,市長要推廣醫療觀光,但自從3月8日在醫療觀光元年啟動記者會上秀出「高雄市醫療觀光網」之後,就再也沒有進行網站更新,也看不到與自經區有關的內容,更何況,不就是因為高雄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才要推觀光醫療,為何是讓外國人來台設立醫院?
最重要的是,自經區若設置新的國際醫療機構,能確保不會加重台灣醫事人員「五大皆空」的慘狀嗎?不會增加高負荷的醫事人員工作負擔、排擠掉已經很有限的醫療資源嗎?高雄市準備接軌國際醫療的醫院,準備好醫事人員的增聘計畫了沒?如何確保醫療人員的勞動權益?
二、金融
金管會早已於2013年開始陸續推動金融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不管是針對非居住民的開放信託機制投資國外商品亦或是銀行業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前來從事國際金融活動的各種限制或取消,皆已修訂和完成相關法令。
近年來金融相關機構對於會計或是法律人才也早已陸續擴徵,我認為高雄最大的考驗在於目前證交所或是金融相關機構皆偏重在北部,和香港、新加坡不同,因為它們本身就有證交所,衍生出的利潤可以直接獲利,但高雄沒有這個優勢,即使開放,其金融市場衍生出的利潤也流不進高雄,但金融市場是否願意因此往南移動,還是未定之數。
三、教育
國外大學來設分校已經是老議題,囿於台灣的法規限制,國外大學一直無法來台設置分校,但看星馬的例子,馬來西亞之所以開放國外大學來設立分校,最根本原因是因為其本地醫療人才品質需要更提升,才開放國外醫療相關院校至當地設校,但台灣缺乏的相關專業院校是什麼?是否有更快的方式能夠處理?而新加坡,更是有海外分校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如澳洲去開的新南威爾斯大學,僅開課三個月就因為人數不足而撤校),更有合約到期必須離開之虞。
對於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海外分校是否經營得下去?是否衝擊台灣已萎縮嚴重的高教市場?而實際上關於開放國外分校的法規,在前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也有討論,當時有責成教育部研議。
我認為教育部法規的確需要鬆綁,但鬆綁的目標是可以讓國外大學能更直接和台灣既有的大學合作,以台大為例,目前就已經有和日本筑波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合作,建立多聯學位,用重點大學策略聯盟的模式,讓合作院校的教職員、學位、辦公室都可以彼此流通。
再者,有關技職的專業學程,以經發局提到的例子來說,在市長戶籍所在的林園高中,早就已經有化工科產學合作班(俗稱:中油專班)也就是他說的「石化專班」,不僅和當地產業做連結,也留住了許多當地的優秀人才,在當地往往有人棄雄中雄女而選中油專班,甚至還吸引日本千葉縣教育委員會專門來考察,中油是全球前500大產業,其實高雄已經有很多資源,如何了解並發揮這些高雄的資源,發揮磁吸效應,我認為在韓市長任內才是當務之急。
四、人才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2018年2月正式施行,已放寬外國專業人才來臺簽證、工作、居留相關規定,並優化保險、租稅、退休等待遇,提高外國專業人才來臺誘因,所得稅也在有條件下予以課半稅的優待,另外,針對中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對於專業交流及商務活動交流等有詳細的規範,也有「中國人士來台商務活動交流申請」,若提出申請便可合法來臺交流。請教市長,還要放寬什麼?優待什麼?
韓市長花了一週才寫了四頁僅一千六百字的作業,這樣簡陋空洞的內容反而坐實了他所謂的「像小學生」。雖然慶幸沒有提到洗產地,但裡面沒有給高雄人的願景,沒有說明本地就業機會和產值的評估,更沒有針對產業、勞工及環境的影響評估,市民能接受嗎?我是不能接受。
--
捷辦同行,一起前進!
👉留言、分享、私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npp/
🤟youtube:https://npptw.org/nJWmqB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約僱人員勞健保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看到富邦momo親子台每年都在徵選新的哥哥姐姐,我以身為創台初代哥哥,分享我在那八年的酬勞、勞動時間及強度。momo台是客觀的存在,透過焦糖哥哥自身範疇,以主觀的經驗詮釋。感受是主觀的大家參考,但勞動環境是客觀的事實,請嚮往這工作的人謹記在心。
哥哥姐姐的待遇其實節目媒體上已經很多人討論過了,焦糖哥哥在momo歡樂谷的酬勞第一年一集是1500元(含稅),到了第二年後漲了500元,直到第八年離開都沒變過。
一季的歡樂谷約莫70~80集,每個哥哥姐姐分配到的集數不一定,如果狀況好時,分配到一半,等於那一年我從富邦集團賺到的主持費是『8萬元(含稅)』——但是得讓momo親子台播一輩子,還能到處授權賣給別的平台播放。
momo歡樂谷是兒童律動節目,所以每年固定要學十首“新的”歌曲及複習幾十首舊歌,一週有兩天需要到舞蹈教室練舞。如節目及歡樂谷mv需要排舞蹈隊形變換,又要額外的工作天彩排——這些都不支薪。
momo歡樂谷跟八大電視台租借攝影棚,從早上五點半至六點哥哥姐姐化妝,而其他人練習待會錄影的舞蹈及隊形;幼稚園小朋友一到現場,就要陪他們練舞及玩遊戲,提醒小朋友注意事項;而跳舞的部分錄完後,就是錄預告、錄其他內容,收工時約莫六、七點。歡樂谷裡面的「小單元」都是額外的工作天錄影,每個人分配到的集數不同,但都算在「一集」的主持費中。
我在momo親子台的主要主持收入就是歡樂谷,一年收入不到最低薪資但要付出的勞動時間及強度,大家可以衡量一下。這期間只能配合親子台的通告安排,哥哥姐姐得隨傳隨到,當然電視台會說:「沒通告時你們可以自由打工⋯⋯」
除了momo歡樂谷外,我主持過momo小玩家其中幾集,跟彤彤姐姐合作剛好創了開台自製節目最高的收視率,上山下海一整天的主持費跟momo歡樂谷一樣。
這工作當然是自己選擇,希望(前)中国国民党党工路人金先生不要自己腦補又滑坡。
就是因為我很清楚momo親子台的勞動條件,我才拜託我的經紀公司盡量幫我安排綜藝節目,除了我得想辦法養活自己,有了知名度我才不用看台長陳景怡的臉色。
原先幫momo親子台上節目宣傳DVD專輯,和台內借表演衣服時總耗費精神才能順利借出,後來我火大就決定都穿自己的衣服,也就是各位在節目上看到的那個我。
諷刺的是當momo台簽了一堆自己的哥哥姐姐,竟然開口要我得帶著這些哥哥姐姐上節目宣傳,我跟大家處得很好,只是不爽電視台踐踏我尊嚴的傲慢姿態。
舉個例子,一次《康熙來了》敲通告,但到前一天修改主題,因為東森yoyo台不想和momo同台(這非常合理),忽然變成整集都是momo台的哥哥姐姐。
錄影當天到了現場,momo台的工作人員反而拿著制服逼我一定得穿上,說是來幫momo歡樂谷宣傳的!
當下我硬是不穿!最後驚動到momo台經理打電話給我當時的經紀人施壓,最後我只好穿上,但那次也是我最後一次穿momo台制服出現在電視節目上。
果然,後來聽說這事件momo台有自己豪洨的版本,說那次錄影是我靠他們才能錄《康熙來了》🙄️
打臉的是,所有momo台的哥哥姐姐都領車馬費1350,我則是領高額通告費。😘
所以,到底是誰靠誰?當下我還為了穿制服這件事在化妝間和貝童彤吵架,但我很愛她啦,只是徹底ㄘㄟˋ心的我決定閃人。
講到歡樂谷專輯是momo親子台的金雞母,每年推出一張DVD+CD。電視台給我一首歌的酬勞是6000至7000元(含稅)因為我離開太久印象模糊,一開始人少我能拍到六首,後來人多剩四首。
所以,焦糖哥哥景氣好的時候可以賺四萬二千元(含稅),不好的時候領兩萬八千元(含稅),同時經紀公司再抽我35%。其實前經紀公司也很可憐,從我身上賺不到錢,還常被momo親子台弄到氣氣氣氣氣XD!
而販售專輯會搭配全國巡迴簽唱會,每位哥哥姐姐得配合五場「免費」簽唱會,只是因為喜歡和觀眾互動,但五場簽下來也已筋疲力盡。
專輯賣再多張也不關哥哥姐姐的事,因為作品是被富邦買斷的,當然路人金先生還是可以說「不爽不要做之類的幹話」,但僱傭關係的權利不對等,用契約規範保障資方權益,而剝削勞動方的哥哥姐姐產生利潤最大化——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
至於大家以為哥哥姐姐最好賺的商業演出,我從momo親子台那邊領到的費用是一場5000元(含稅),可是跟其他哥哥姐姐比算高的了,我有聽過在外縣市表演但遠低於這個數字的,而這個姐姐後來結婚離開也被迫改名字了XD!
我何其有幸被台長陳景怡委任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提告民事訴訟,求償新台幣三萬五千元,我才知道這是momo親子台對外報我一場活動的價格。
《資本論》提到資本家無法降低【不變資本】如房租、水電費、給股東的利潤等,就只能壓榨【可變資本】也就是受薪人員,這個案例中就是壓低哥哥姐姐的酬勞,來攫取剩餘價值。
講到商業活動我又想起一件事情(中国時報要筆記一下,不要每次我自己公開說的事情,你們還要唬爛讀者說我“被起底”😅)
我因為主持《大陸尋奇——魅力城市系列》到了河南、山東拍外景,即便我老早就跟電視台請假了,那一個月有一場活動我不能去(我們沒有簽約也沒有答應要去喔),電視台說:「除非我找小蜜桃姐姐來代班,否則我不能去。」至於價差三萬元當然由我自付啦。
一個月後回台我帶給momo親子台半版的蘋果日報及yahoo旅遊頭條的曝光,我是不是以德報怨人nice 啊!
但是,momo親子台最後還是封殺我了,而當初談好保證一年五十場活動來壓低我每一場商演費用,後來根本沒履行。
讀到這我不是要大家別去當哥哥姐姐,那是你們的自由意志我一定尊重,只是看到我的經驗及這麼多哥哥姐姐離開,還有熱情去海選的,那鐵定是梁靜茹給你們的勇氣!
『焦糖哥哥』是我人生刺激浪漫又精彩的旅行,當初我會取藝名『焦糖』時,我就知道自己會紅,而且是越來越紅。我在momo親子台時粉專人數只有幾千,我離開五六年後現在是11萬人,且終於有了存款。
我懂路人金先生又要跟陳景怡一樣沆瀣一氣說:「焦糖哥哥是角色名。」我也知道陳景怡在風傳媒受訪時說「⋯⋯因為ㄧ黑一白,所以才叫焦糖哥哥。」
我~聽~妳~在~放~屁!
一黑一白為什麼不叫『黑無常哥哥』&『白無常哥哥』或『七爺哥哥』&『八爺哥哥』?
陳景怡妳去把我當時試鏡的帶子找出來看,妳就會明白焦糖哥哥為什麼是藝名了。
*超過六年的記憶,文章內提到的酬勞、場次可能有些許誤差但相去不遠,還是希望陳景怡台長回應我先前多次呼籲:「請優視傳播公開我在momo親子台每年的扣繳憑單。」
🌶️補充一點:那八年勞健保勞退都是【全額自費】。
#人生的路有很多選擇如果可以預知誰願意遍體鱗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momo親子台
約僱人員勞健保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看到富邦momo親子台每年都在徵選新的哥哥姐姐,我以身為創台初代哥哥,分享我在那八年的酬勞、勞動時間及強度。momo台是客觀的存在,透過焦糖哥哥自身範疇,以主觀的經驗詮釋。感受是主觀的大家參考,但勞動環境是客觀的事實,請嚮往這工作的人謹記在心。
哥哥姐姐的待遇其實節目媒體上已經很多人討論過了,焦糖哥哥在momo歡樂谷的酬勞第一年一集是1500元(含稅),到了第二年後漲了500元,直到第八年離開都沒變過。
一季的歡樂谷約莫70~80集,每個哥哥姐姐分配到的集數不一定,如果狀況好時,分配到一半,等於那一年我從富邦集團賺到的主持費是『8萬元(含稅)』——但是得讓momo親子台播一輩子,還能到處授權賣給別的平台播放。
momo歡樂谷是兒童律動節目,所以每年固定要學十首“新的”歌曲及複習幾十首舊歌,一週有兩天需要到舞蹈教室練舞。如節目及歡樂谷mv需要排舞蹈隊形變換,又要額外的工作天彩排——這些都不支薪。
momo歡樂谷跟八大電視台租借攝影棚,從早上五點半至六點哥哥姐姐化妝,而其他人練習待會錄影的舞蹈及隊形;幼稚園小朋友一到現場,就要陪他們練舞及玩遊戲,提醒小朋友注意事項;而跳舞的部分錄完後,就是錄預告、錄其他內容,收工時約莫六、七點。歡樂谷裡面的「小單元」都是額外的工作天錄影,每個人分配到的集數不同,但都算在「一集」的主持費中。
我在momo親子台的主要主持收入就是歡樂谷,一年收入不到最低薪資但要付出的勞動時間及強度,大家可以衡量一下。這期間只能配合親子台的通告安排,哥哥姐姐得隨傳隨到,當然電視台會說:「沒通告時你們可以自由打工⋯⋯」
除了momo歡樂谷外,我主持過momo小玩家其中幾集,跟彤彤姐姐合作剛好創了開台自製節目最高的收視率,上山下海一整天的主持費跟momo歡樂谷一樣。
這工作當然是自己選擇,希望(前)中国国民党党工路人金先生不要自己腦補又滑坡。
就是因為我很清楚momo親子台的勞動條件,我才拜託我的經紀公司盡量幫我安排綜藝節目,除了我得想辦法養活自己,有了知名度我才不用看台長陳景怡的臉色。
原先幫momo親子台上節目宣傳DVD專輯,和台內借表演衣服時總耗費精神才能順利借出,後來我火大就決定都穿自己的衣服,也就是各位在節目上看到的那個我。
諷刺的是當momo台簽了一堆自己的哥哥姐姐,竟然開口要我得帶著這些哥哥姐姐上節目宣傳,我跟大家處得很好,只是不爽電視台踐踏我尊嚴的傲慢姿態。
舉個例子,一次《康熙來了》敲通告,但到前一天修改主題,因為東森yoyo台不想和momo同台(這非常合理),忽然變成整集都是momo台的哥哥姐姐。
錄影當天到了現場,momo台的工作人員反而拿著制服逼我一定得穿上,說是來幫momo歡樂谷宣傳的!
當下我硬是不穿!最後驚動到momo台經理打電話給我當時的經紀人施壓,最後我只好穿上,但那次也是我最後一次穿momo台制服出現在電視節目上。
果然,後來聽說這事件momo台有自己豪洨的版本,說那次錄影是我靠他們才能錄《康熙來了》🙄️
打臉的是,所有momo台的哥哥姐姐都領車馬費1350,我則是領高額通告費。😘
所以,到底是誰靠誰?當下我還為了穿制服這件事在化妝間和貝童彤吵架,但我很愛她啦,只是徹底ㄘㄟˋ心的我決定閃人。
講到歡樂谷專輯是momo親子台的金雞母,每年推出一張DVD+CD。電視台給我一首歌的酬勞是6000至7000元(含稅)因為我離開太久印象模糊,一開始人少我能拍到六首,後來人多剩四首。
所以,焦糖哥哥景氣好的時候可以賺四萬二千元(含稅),不好的時候領兩萬八千元(含稅),同時經紀公司再抽我35%。其實前經紀公司也很可憐,從我身上賺不到錢,還常被momo親子台弄到氣氣氣氣氣XD!
而販售專輯會搭配全國巡迴簽唱會,每位哥哥姐姐得配合五場「免費」簽唱會,只是因為喜歡和觀眾互動,但五場簽下來也已筋疲力盡。
專輯賣再多張也不關哥哥姐姐的事,因為作品是被富邦買斷的,當然路人金先生還是可以說「不爽不要做之類的幹話」,但僱傭關係的權利不對等,用契約規範保障資方權益,而剝削勞動方的哥哥姐姐產生利潤最大化——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
至於大家以為哥哥姐姐最好賺的商業演出,我從momo親子台那邊領到的費用是一場5000元(含稅),可是跟其他哥哥姐姐比算高的了,我有聽過在外縣市表演但遠低於這個數字的,而這個姐姐後來結婚離開也被迫改名字了XD!
我何其有幸被台長陳景怡委任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提告民事訴訟,求償新台幣三萬五千元,我才知道這是momo親子台對外報我一場活動的價格。
《資本論》提到資本家無法降低【不變資本】如房租、水電費、給股東的利潤等,就只能壓榨【可變資本】也就是受薪人員,這個案例中就是壓低哥哥姐姐的酬勞,來攫取剩餘價值。
講到商業活動我又想起一件事情(中国時報要筆記一下,不要每次我自己公開說的事情,你們還要唬爛讀者說我“被起底”😅)
我因為主持《大陸尋奇——魅力城市系列》到了河南、山東拍外景,即便我老早就跟電視台請假了,那一個月有一場活動我不能去(我們沒有簽約也沒有答應要去喔),電視台說:「除非我找小蜜桃姐姐來代班,否則我不能去。」至於價差三萬元當然由我自付啦。
一個月後回台我帶給momo親子台半版的蘋果日報及yahoo旅遊頭條的曝光,我是不是以德報怨人nice 啊!
但是,momo親子台最後還是封殺我了,而當初談好保證一年五十場活動來壓低我每一場商演費用,後來根本沒履行。
讀到這我不是要大家別去當哥哥姐姐,那是你們的自由意志我一定尊重,只是看到我的經驗及這麼多哥哥姐姐離開,還有熱情去海選的,那鐵定是梁靜茹給你們的勇氣!
『焦糖哥哥』是我人生刺激浪漫又精彩的旅行,當初我會取藝名『焦糖』時,我就知道自己會紅,而且是越來越紅。我在momo親子台時粉專人數只有幾千,我離開五六年後現在是11萬人,且終於有了存款。
我懂路人金先生又要跟陳景怡一樣沆瀣一氣說:「焦糖哥哥是角色名。」我也知道陳景怡在風傳媒受訪時說「⋯⋯因為ㄧ黑一白,所以才叫焦糖哥哥。」
我~聽~妳~在~放~屁!
一黑一白為什麼不叫『黑無常哥哥』&『白無常哥哥』或『七爺哥哥』&『八爺哥哥』?
陳景怡妳去把我當時試鏡的帶子找出來看,妳就會明白焦糖哥哥為什麼是藝名了。
*超過六年的記憶,文章內提到的酬勞、場次可能有些許誤差但相去不遠,還是希望陳景怡台長回應我先前多次呼籲:「請優視傳播公開我在momo親子台每年的扣繳憑單。」
🌶️補充一點:那八年勞健保勞退都是【全額自費】。
#人生的路有很多選擇如果可以預知誰願意遍體鱗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momo親子台
約僱人員勞健保 在 [請益] 約僱人員的勞健保問題| PublicServan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八卦
收到薪條了發現和正式人員不太一樣約僱人員不適用公職人員退撫機制只有多扣離職儲金這點我明白不過我很納悶這樣表示我的勞健保得自理嗎?? 有點不明白請各位為小弟解解 ... ... <看更多>
約僱人員勞健保 在 [請益] 約僱人員的勞健保問題- 看板PublicServ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收到薪條了
發現和正式人員不太一樣
約僱人員不適用公職人員退撫機制
只有多扣離職儲金
這點我明白
不過我很納悶
這樣表示我的勞健保得自理嗎??
有點不明白請各位為小弟解解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254.1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