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5年前的『猶太人大屠殺』逐漸被世人所淡忘,生還者想告訴你:『她』的故事】
2020年一月底,正好是紀念解放猶太人死亡集中營的第75週年,我們一起來看看集中營生還者— Francine的訪談。
那是歐洲當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創傷,至今我們還是無法理解,當時的納粹德國怎麼可以如此地失去理智、慘無人道,就這樣殺害了超過六百萬名無辜的猶太人。
1940年,法國被德國侵略,那時候的猶太人在公共場合上,必須要在胸間掛著一顆黃色的星星,來表示他們是猶太人。1942年至1945年期間,法國警察開始必須協助納粹抓捕猶太人,並將他們送到當時一樣被德國侵略的波蘭,而那邊的集中營最後的目標都是將猶太人滅絕。
在當時從集中營生還的猶太人,現在的年紀都已經很年邁,大部分現居法國。其實,目前法國是全歐洲最多猶太人居住的國家,人數高達50萬人。那些生還者正慢慢的走向生命的盡頭,於是他們盡可能地接受電視台的訪談,甚至到學校、博物館分享他們的故事,希望向年輕世代的歐洲人傳遞「反對種族歧視」的重要性。
猶太人大屠殺是每一個歐洲國家歷史課裡,相當重視的歷史章節。我在瑞士讀書時,看了很多生還者所撰寫的書。而且不只歷史課,就連法文課和德文課,都用不一樣的角度,培養我們對於這個議題的敏感度。這麼黑暗的一段歷史,我們必須要紀念,並且從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但是,這幾年在法國針對猶太人大屠殺的調查中,卻顯示出很驚人的數據。因為現在有接近16%的法國人表示:沒有聽過猶太人大屠殺這件事,而其中有高達25%的人,竟然都是38歲以下的年輕人。
在此同時,否認納粹所犯下罪行的人數逐漸上升,而反猶太人的舉動也更是明顯增加了。2018年到2019年,檢舉反猶太人行為的通報案件,增加了53%。更讓人震驚的是,在調查抽訪中,居住在法國的猶太人有70%表示,曾經遭遇反猶太人行為。在抽訪中,有64% 有過被辱罵、威脅的情況。甚至有23%的猶太人,遭遇了被毆打的暴力行為,目前有一半的猶太人,基於安全的考量,曾經考慮離開法國去以色列。
這個數據讓我非常驚訝,因為在學生時代,我們曾被耳提面命,要紀念的這個歷史給人類帶來的創傷,到了現代的社會,卻還是有不少這樣歧視的行為。在人權逐漸高漲的時代,種族歧視行為應該要漸漸被淡化,人類更應該要互相學習、理解。
今天分享這部影片,也是我去滿足這個『紀念義務』,因為過去的傷痕需要被更多的人聽到和理解,而這些記憶,會是未來世人的借鏡。
朋友們對今天的影片有什麼想法呢?
我相當好奇台灣人對於在歐洲的二戰,以及猶太人大屠殺事件有多少了解呢?
請分享給我知道!
#杰宇的法文邂逅
#紀念義務
#歷史借鏡
#Devoir_de_mémoire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好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節重點 00:00 坂本龍一談電影配樂 00:16 intro 00:45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01:12 坂本龍一的父母 02:07 在國中放棄音樂 02:51 坂本龍一與德布西 03:33 妹把大師坂本龍一 05:00 YMO時期 05:23 在大島渚的Merry christmas mr la...
紀念義務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當75年前的『猶太人大屠殺』逐漸被世人所淡忘,生還者想告訴你:『她』的故事】
2020年一月底,正好是紀念解放猶太人死亡集中營的第75週年,我們一起來看看集中營生還者— Francine的訪談。
那是歐洲當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創傷,至今我們還是無法理解,當時的納粹德國怎麼可以如此地失去理智、慘無人道,就這樣殺害了超過六百萬名無辜的猶太人。
1940年,法國被德國侵略,那時候的猶太人在公共場合上,必須要在胸間掛著一顆黃色的星星,來表示他們是猶太人。1942年至1945年期間,法國警察開始必須協助納粹抓捕猶太人,並將他們送到當時一樣被德國侵略的波蘭,而那邊的集中營最後的目標都是將猶太人滅絕。
在當時從集中營生還的猶太人,現在的年紀都已經很年邁,大部分現居法國。其實,目前法國是全歐洲最多猶太人居住的國家,人數高達50萬人。那些生還者正慢慢的走向生命的盡頭,於是他們盡可能地接受電視台的訪談,甚至到學校、博物館分享他們的故事,希望向年輕世代的歐洲人傳遞「反對種族歧視」的重要性。
猶太人大屠殺是每一個歐洲國家歷史課裡,相當重視的歷史章節。我在瑞士讀書時,看了很多生還者所撰寫的書。而且不只歷史課,就連法文課和德文課,都用不一樣的角度,培養我們對於這個議題的敏感度。這麼黑暗的一段歷史,我們必須要紀念,並且從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但是,這幾年在法國針對猶太人大屠殺的調查中,卻顯示出很驚人的數據。因為現在有接近16%的法國人表示:沒有聽過猶太人大屠殺這件事,而其中有高達25%的人,竟然都是38歲以下的年輕人。
在此同時,否認納粹所犯下罪行的人數逐漸上升,而反猶太人的舉動也更是明顯增加了。2018年到2019年,檢舉反猶太人行為的通報案件,增加了53%。更讓人震驚的是,在調查抽訪中,居住在法國的猶太人有70%表示,曾經遭遇反猶太人行為。在抽訪中,有64% 有過被辱罵、威脅的情況。甚至有23%的猶太人,遭遇了被毆打的暴力行為,目前有一半的猶太人,基於安全的考量,曾經考慮離開法國去以色列。
這個數據讓我非常驚訝,因為在學生時代,我們曾被耳提面命,要紀念的這個歷史給人類帶來的創傷,到了現代的社會,卻還是有不少這樣歧視的行為。在人權逐漸高漲的時代,種族歧視行為應該要漸漸被淡化,人類更應該要互相學習、理解。
今天分享這部影片,也是我去滿足這個『紀念義務』,因為過去的傷痕需要被更多的人聽到和理解,而這些記憶,會是未來世人的借鏡。
朋友們對今天的影片有什麼想法呢?
我相當好奇台灣人對於在歐洲的二戰,以及猶太人大屠殺事件有多少了解呢?
請分享給我知道!
#杰宇的法文邂逅
#紀念義務
#歷史借鏡
#Devoir_de_mémoire
紀念義務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八卦
【當75年前的『猶太人大屠殺』逐漸被世人所淡忘,生還者想告訴你:『她』的故事】
2020年一月底,正好是紀念解放猶太人死亡集中營的第75週年,我們一起來看看集中營生還者— Francine的訪談。
那是歐洲當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創傷,至今我們還是無法理解,當時的納粹德國怎麼可以如此地失去理智、慘無人道,就這樣殺害了超過六百萬名無辜的猶太人。
1940年,法國被德國侵略,那時候的猶太人在公共場合上,必須要在胸間掛著一顆黃色的星星,來表示他們是猶太人。1942年至1945年期間,法國警察開始必須協助納粹抓捕猶太人,並將他們送到當時一樣被德國侵略的波蘭,而那邊的集中營最後的目標都是將猶太人滅絕。
在當時從集中營生還的猶太人,現在的年紀都已經很年邁,大部分現居法國。其實,目前法國是全歐洲最多猶太人居住的國家,人數高達50萬人。那些生還者正慢慢的走向生命的盡頭,於是他們盡可能地接受電視台的訪談,甚至到學校、博物館分享他們的故事,希望向年輕世代的歐洲人傳遞「反對種族歧視」的重要性。
猶太人大屠殺是每一個歐洲國家歷史課裡,相當重視的歷史章節。我在瑞士讀書時,看了很多生還者所撰寫的書。而且不只歷史課,就連法文課和德文課,都用不一樣的角度,培養我們對於這個議題的敏感度。這麼黑暗的一段歷史,我們必須要紀念,並且從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但是,這幾年在法國針對猶太人大屠殺的調查中,卻顯示出很驚人的數據。因為現在有接近16%的法國人表示:沒有聽過猶太人大屠殺這件事,而其中有高達25%的人,竟然都是38歲以下的年輕人。
在此同時,否認納粹所犯下罪行的人數逐漸上升,而反猶太人的舉動也更是明顯增加了。2018年到2019年,檢舉反猶太人行為的通報案件,增加了53%。更讓人震驚的是,在調查抽訪中,居住在法國的猶太人有70%表示,曾經遭遇反猶太人行為。在抽訪中,有64% 有過被辱罵、威脅的情況。甚至有23%的猶太人,遭遇了被毆打的暴力行為,目前有一半的猶太人,基於安全的考量,曾經考慮離開法國去以色列。
這個數據讓我非常驚訝,因為在學生時代,我們曾被耳提面命,要紀念的這個歷史給人類帶來的創傷,到了現代的社會,卻還是有不少這樣歧視的行為。在人權逐漸高漲的時代,種族歧視行為應該要漸漸被淡化,人類更應該要互相學習、理解。
今天分享這部影片,也是我去滿足這個『紀念義務』,因為過去的傷痕需要被更多的人聽到和理解,而這些記憶,會是未來世人的借鏡。
朋友們對今天的影片有什麼想法呢?
我相當好奇台灣人對於在歐洲的二戰,以及猶太人大屠殺事件有多少了解呢?
請分享給我知道!
#杰宇的法文邂逅
#紀念義務
#歷史借鏡
#Devoir_de_mémoire
紀念義務 在 好倫 Youtube 的評價
各節重點
00:00 坂本龍一談電影配樂
00:16 intro
00:45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01:12 坂本龍一的父母
02:07 在國中放棄音樂
02:51 坂本龍一與德布西
03:33 妹把大師坂本龍一
05:00 YMO時期
05:23 在大島渚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坂本龍一飾演軍官
06:25 在貝多魯奇末代皇帝裡飾演甘粕正彥
07:25 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
08:03 Energy Flow大賣的故事
09:04 對海嘯與疫情的關懷Piano for the isolated
09:20 音樂的本質
註:日本導演大島渚集結英國傳奇歌手大衛鮑伊、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合作拍攝的電影「俘虜」,經典紀念版將於明年1月8日在台灣上映。
💪 支持創作理念
🈲 幸福不敗兵法 ▶ http://bb.yehland.com
✔️ 好倫褲子基金 ▶ http://donate.yehland.com
✔️ 加入紳士會員 ▶ http://join.yehland.com
🤵 倫粉基本義務
✔️ 訂閱好倫頻道 ▶ http://sub.yehland.com
✔️ 追蹤好倫唉居 ▶ http://ig.yehland.com
✔️ 按讚好倫臉書 ▶ http://fb.yehland.com
👀 精選必看好片
⏩ 交友軟體 ▶ http://youtu.be/qqo8i_8uhYM
⏩ 破解照騙 ▶ http://youtu.be/jIIcivxtxmk
⏩ 可愛柴犬 ▶ http://youtu.be/W4I6HuWCnJE
⏩ 型男速成 ▶ http://youtu.be/UerA6g26ZOA
⏩ 已讀不回 ▶ http://youtu.be/2zicCQ0Chyw
⏩ 最難駕照 ▶ http://youtu.be/0tiVrUO2-aM
🎥 更多經典作品
⏩ 深日本 ▶ http://dj.yehland.com
⏩ 好日本 ▶ http://gj.yehland.com
⏩ 好幸福 ▶ http://gs.yehland.com
⏩ 好知識 ▶ http://gk.yehland.com
⏩ 好廢片 ▶ http://bs.yehland.com
⏩ 純愛暴 ▶ http://bz.yehland.com
⏩ B旅推 ▶ http://bt.yehland.com
⏩ 少女觀 ▶ http://yg.yehland.com
🎁 好物分享推薦
💸 千元旅行基金 ▶ http://1000.yehland.com
🛌 便宜旅館比價 ▶ http://hotel.yehland.com
紀念義務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德國有城堡並非新奇事,但你知道德國到了今天還有王子嗎?位於法蘭克福市郊的Schlosshotel Kronberg由德意志帝國皇室興建,現在它的主人是黑森王子Donatus。這座有超過一百年歷史的城堡改建成酒店,讓平民如你我都有機會一嚐貴族生活。
一如許多歐洲古蹟,這座英式城堡也有段淒美的愛情故事。當年英女王維多利亞的大女兒嫁給德意志王子腓特烈三世,可惜王子繼位99天就病逝。痛失至愛的皇后建城堡紀念先夫,安度餘生。二人的長子威廉二世後來成為德意志帝國最後的國王,小女兒瑪格麗塔則嫁給統治黑森地區的領主。一戰以後,德國的皇族和貴族再沒特權,但可以保留頭銜傳給下一代。
Donatus, Landgrave of Hesse繼承了黑森領主和王子之名,亦繼承了城堡酒店等產業,從小學習家族歷史和自己對家族的義務,回想起與別不同的童年,他笑說:「最不同的是我在很大的屋裏長大,習慣城堡的冬天永遠都很冷,我經常得在家中穿着外套和鞋子。」然而,現在他的日常生活已跟大部份人差不多,只是有時還會受邀參加英女王生日宴會等皇室活動。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4500住甚麼 】香港篇—香港式共居=20呎太空艙? 怕孤獨IT男:「自己住無人講嘢好可憐」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bfwgx4JGag)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重案解密】特務生死戰 — 生擒行刺名人殺手 前G4長七:最唔似的就是特務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RleGdqACzI8)
【百萬豪裝公屋】寧花巨款裝修都唔買樓 月入10萬夫婦:供樓會好辛苦|2020-06-18 (壹週刊) (https://youtu.be/Z7sJex8wYHM)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生命鬥士】值得鄭秀文都讚 前女歌手車禍癱足27年 靠聲控製花椒辣椒油:即使手腳不能動 腦袋仍可很靈活(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gREGjaLELTg)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全球樓行「戀殖」張堅庭 籲BNO送子女赴英 授英倫買樓三大秘訣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o2itR_w6Ezs)
#果籽 #德國 #城堡 #歐洲 #酒店 #英女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紀念義務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這週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不自由,毋寧死」,是人權還是毒藥?
我以前最討厭有人講什麼民情不同。比如民主在中國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禁槍在美國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禁掉蹲式馬桶在台灣,一定行不通的啦,民情不同。那麼多民情不同,人不都是一樣的,認真想做就一定行得通。而且,沒錯,我真的很討厭蹲式馬桶,我每次蹲下去就站不起來,不小心還會尿不準。
但是這一次肺炎疫情,我真的同意,民情真的不同。像台灣,在對抗疫情三個半月後,最近台灣終於傳出好消息,一個月沒有新增本土病例,社區安全第一階段達標,過去這段時間,大家犧牲了一部分個人自由,換取盡快回到原本的自由生活,才能有這樣的好成績,也就是以自由換自由,我好像在繞口令,不過對於許多西方國家的民眾來說,要他們犧牲一點點個人自由,就好像割肉一樣痛苦,連戴個口罩都不要,更別提保持社交距離,甚至還拿知名口號「不自由,毋寧死」,當作抗議政府封城行動的標語。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這句話來自1775年,美國當時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一名美國人發表演說,喊出「不自由,毋寧死」這個口號,呼籲大家不要當奴隸苟且偷生,應該挺身而出,為自由奮戰,精神等同於「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咦!這好像是對岸的禁歌。
總之呢,這句話現在竟然被當成歐美放仼自由主義者的示威標語,改編成「給我自由,不然乾脆給我Covid-19」,但偏偏這種個人自由凌駕一切的觀念,成為防疫工作一大絆腳石。我們先看美國。
要談美國的自由,就必須從他們的憲法講起。1791年美國憲法修正條款,保障人民有1.言論、2.集會、3.宗教及4.結社的自由,也使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在憲法中明文設立國教的國家,「自由」可以說是美國的建國基礎,也根深蒂固在老美的心中,不過隨著時代演變,美國個人自由主義也逐漸膨脹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我小時候有一首廣告歌非常流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現在聽起來「中二」到令人白眼翻到後腦勺,但這句話真的是美國這一派精神的最佳寫照。
世界各地實施不同程度的封鎖政策,美國拖拖拉拉的終於在3月19日由加州開始,各州陸續發布禁足令,封城封得比別人晚,解封又解得比別人早。還有一堆人上街抗議政府封城令,包括賓州、密西根州、科羅拉多州、維吉尼亞州等地,都爆發反封城示威潮,說強制隔離違反憲法啦~影響他們的人身自由啦~還說1918年西班牙流感那麼嚴重,當時也沒封城啊!我們的川貴人還帶頭搖旗吶喊,推文「解放明尼蘇達」、「解放密西根」、「解放維吉尼亞」,這是嫌美國人太多啊?
而示威者當然沒在戴口罩,也沒在遵守「社交疏離」政策,果不其然,北卡州的活動發起人(Audrey Whitlock)沒多久就確診了,直接打臉示威訴求。要自由還是要病毒?
「小孩子才做選擇,他們全都要!」
這就很像政府規定騎機車要戴安全帽、開車要繫安全帶,全都為了民眾的人身安全,但就是會有人覺得,哎唷~我才不會這麼衰咧,而且就算撞死了也是他家的事!
I will do what I want. 是很多美國人的口頭禪,但很多美國人在這次疫情中,卻也真的就有這種態度。
像一位三十歲的女性Katie Williams一個爆紅的推特,就說:我們美國人,本來就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如果我們給人們壓力要他們待在家裡,或是出門就像壞人,我們就失去了一些我們的民族性,我們對權利的概念。
結果是什麼呢?截至台灣時間5月12日,美國確診人數137萬8548人,穩居世界第一。病毒甚至侵門踏戶,直接殺入白宮,川普隨從、副總統彭斯發言人、第一千金伊凡卡個人助理,都相繼確診,就連負責白宮維安的聯邦特勤局,也傳出至少34人感染。讓堅持不戴口罩的美國防疫指揮官彭斯,終於鬆口說他會開始保持「一咪咪的社交距離」,很多評論家就指出,這跟很多美國人這句:I will do what I want 很有關係。
我們剛剛看到的是全球第一名,死亡人數第一名,我們現在再來看看歐洲的第一名。
英國首相強生是自稱「自由」的擁護者,然後他就中鏢了。3月27日,強生宣布自己確診,10天後還把自己送進加護病房(4/7),帶頭免疫做得真成功啊。英國自由主義雖然不像美國那麼強烈,但1980年代後勢力逐漸抬頭,尤其近期右派崛起,今年的「脫歐」就被解讀為,英國重返放任自由主義懷抱,回歸小政府以維護個人自由。而病毒奪走全球28萬人性命,英國還是有示威者認為病毒根本不存在,甚至指控5G會傳播病毒,放火焚燒基地台。
愛爾蘭政治評論家奧圖指出,個人自由被英國人視為民族的象徵,導致當局遲遲不肯實施社交禁令,例如上酒吧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古老且不可剝奪的權利」,也就是傳說中的「自古以來就是英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過英國目前確診人數已經衝破20萬大關,排名全球第三,死亡人數3萬2065人,甩開義大利成為歐洲最多。直到最近5月10日強生才終於宣布,未來入境英國的旅客必須居家檢疫14天,被網友大酸,「太好了!只慢了兩個月!」、「噢!原來是為了秋冬二次爆發的超前部署啊!」。
但不只美國和英國,現在世界各地都爆發「反封城、討自由」的示威浪潮。
歐洲模範生德國,因為歷經過納粹教訓,在政治上高度重視人民權益,最近就有部分民眾不滿政府封城令,趁著二戰紀念日發動示威,指控梅克爾是希特勒2.0。
斯洛維尼亞則是發起單車示威,同樣指控政府假藉疫情限制人民自由。
而澳洲逐步解封後,再度爆發屠宰場疫情,導致維多利亞州延後鬆綁,結果氣憤的民眾指控政府捏造疫情,企圖繼續掌控人民。
《經濟學人》曾經指出,任何社會出現戰爭或瘟疫時,政府的權力都會擴張。在緊急狀態下,政府不會依照原來的法律、憲政體制統治,所以過去全球瘟疫恐慌後,人類往往都會迎來專制極權的時代。我們曾經討論過疫情衍生出的威權,人民擔心把權力借給政府防疫後,有去無回,但一味主張個人自由,難道不會釀成另一種危機嗎?
在民主社會中,人民當然有權不受政府干預,但是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有義務不要讓身邊的人暴露在病毒威脅中。自由的尺度,在個人與國家之間,一直存在矛盾,你認為在對抗大規模疫情的時候,個人自由應該要重於國家自由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個人濫權 #自由釀危機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