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買第一間房子時,幾乎把手上所有的錢都拿去付頭期款,裝潢怎麼辦?我問了工程師的意見,他竟然說沒有裝潢他也能住,遇到一個適應力超好的人,真的拿他沒辦法,在乎的人去做,哈!!
手上的錢很少,一棟70幾坪的空房子,根本請不起設計師,該怎麼裝潢?
我翻很多裝潢的書、雜誌,工程師找了做木工的好朋友,我們拿裝潢書跟師傅討論想做的櫃子、要在哪裡鑽孔、哪裡要留開關、這裡做間接照明、那裡只掛主燈...我每天下班就去工地幫忙,看看進度,也隨時跟他討論工作內容。帶便當過去給他,師傅會分配一些工作給我,用砂紙幫他磨已經噴過漆的櫃門、幫忙遞工具、搬板材、把工地掃一掃...我能做的很少,只能盡量減少師傅的工作,每天弄到全身都是木屑、磨到手都破皮,才知道做木工真的好辛苦。
上網找二手的水晶吊燈,沒想到找到一個原本服飾店用的大吊燈,我開到新竹去,才花4000元就把漂亮的大吊燈帶回家,配合每個空間在網路上找到適合的燈,木工師傅知道我們手頭拮据,裝櫃子的時候幫我們把他能裝的燈都裝了上去,後來師傅只收我那40天的工錢和材料費。
請油漆師傅來估價,一棟刷下來要十萬,心一橫,自己去油漆行扛了兩桶油漆,買了長刷和滾輪,木工師傅的工作結束後,每天下班我就開始一邊清理一邊油漆,把整棟刷過一遍。
舊家靠山邊,我深怕會有小偷從山坡爬進來,所以我找鐵工師傅在每個樓梯和靠山的房間都做了漂亮的雕花鐵窗。把從新竹帶回來的沙發送去重新整理,換了新的皮、彈簧和海綿,整套沙發又像新的一樣。
找電器行來裝冷氣,約電信公司來裝電話、找搬家公司約定搬家的時間、去迪化街永樂市場找喜歡的窗簾,約老闆來量尺寸裝窗簾、找廚具公司來改櫃子裝洗碗機.....橢圓形大餐桌的玻璃在搬家時弄破了,我請木工師傅幫我用木板畫一個版型,自己跑到玻璃工廠去訂安全玻璃,自己去搬運回家。
弄一個房子,真心覺得自己變得好厲害!!!被逼急了,就什麼都會了。不要怪我沒有找專家來做,請人來做真的做得又快又好,但是手頭沒有錢的時候,凡事只能靠自己,只能靠時間和勞力親力親為。
工程師每天回家都好晚,假日時他都會跟我一起去看看,跟我討論該注意的事項,有時沒有每天去的人會發現很多問題再討論解決的方法,一起去賣場買省電燈管燈泡。那陣子的假日我們都在處理房子。
先求有再求好,先把房子處理到可以住進去,已經花了70幾萬,買房子、裝潢、搬家真的把我們兩個人的積蓄全部花光光。住進去以後才會發現問題,有存一點錢,就慢慢改慢慢換。
不喜歡建商送的廚具,沒有錢可以換,用了整整十年,終於用年終獎金把整套換掉。拋光石英磚的地板熱漲冷縮竟然爆了,只好換了木地板、餐廳的置物櫃太少,請系統櫃廠商來裝櫃子.....
要弄一個家真不容易,等到一切都滿意了,才發現孩子一個個出生,3個房間住不下了,又得清空所有的積蓄,重新建造一個家。年輕時就是這樣,忙著賺錢養孩子、為了給家人一個好的環境,用盡全力。
我們從來不富有,只希望自己的能力一直夠,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舒服隨意,真的很幸福。
這是一年前新家剛整理好的照片,加了5個人,5隻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的推薦目錄: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神老師&神媽咪 Facebook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Facebook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Youtube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面試] 研發替代役面試心得- 精華區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瑞昱系統設計工程師- 科技業板 的評價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系統設計面試6個技巧|我面Google前的準備方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工作][徵才]智邦科技誠徵硬體研發工程師(台中) 的評價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Facebook 八卦
我們偶爾會遇到需要研究外國股市的時候,非常有趣的是,每個國家當家的股票、市值最大的公司,往往會反映出那個社會的性格(這樣講話好像唐綺陽😄),例如美國市值最大的FANMAG都是創新經濟掛帥的企業,這反映出美國即使在二戰之後雄霸世界七十年,仍然是一個擁有牛仔冒險精神的創新國家。
至於中國股市呢,我覺得有一種「農民精神」,就好像我是個手上沒有田的佃農,望著人家的水田,心想,啊這塊田我拿來應該能做得更好吧。
A股的高知名度股票其實並沒有很多模式創新,但是他們能把美國公司的模式拿來,照著畫個樣子,自己精耕細作,不浪費任何一點空間,就好像終於拿到那片田的佃農。而且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往往會有出人意表的結果,例如微信、支付寶都不是創新的模式,但是又發展出比他們的模仿物更多值得研究的特點。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都是不可忽視的中國特質。
這些事情講下去沒完沒了,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歐洲股市,都有很多可說,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自然是台積電。有些人擔心台積電去外國設廠,台灣就會失去護國神山庇佑,其實這是多慮了,就連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都說,台灣工程師的敬業精神很難找。
其實我們的文化中有一種「反表達」的成分,勤懇認真,會做事,但不善表達,在我們的文化裡是特別受肯定,就好像不會講話是個優點一樣。所以我們能做成的企業,就是這種務實勤奮到極點的晶圓製造業。
台灣社會非常務實,不太敢講夢想,我們心裡即使有一個夢想,往往只敢講一點點,最保守的那一點,不然擔心自己做不到,好像很可恥。慢慢的,很多人一開始是「不好意思表達」,變成了「不會表達」,我自己就有切身之痛。
我以前在台灣時,自以為很會簡報,因為我們在商業周刊時,每週二下午五點的題目會議,幾乎就是全編輯部的人對你嚴刑拷打,光刀劍影的犀利問題四面八方拋來,簡直就是接刀秀,我覺得能在那裡生存下來,應該很厲害了吧!
NO,我誤會了。我到了北京,後來歷經杭州、上海,待的公司都是中國數一數二,從媒體到商業公司,我才發現其實我不那麼會簡報,開會非常痛苦,跟中國同事比起來我好像是不會講話也不會思考。為什麼呢?
我後來發現,台灣公司是很擅長於流程管理的,像我在商業周刊時,我們開題目會議前要交很多個表格,上面仔細的規劃了你要報告的題目,內容的大綱,標題的建議、照片和視覺元素的要求,我只要照著準備,就能有不錯的結果。這就是我聰明萬分的老闆(總編輯王文靜)的智慧,她把一篇好的報導所需的元素,從數據、故事情節、說理材料、圖表、照片規劃、視覺規劃等,都事先幫我們做好一個架構,我只要照著準備,大概就能表現個七、八十分。
這種好表現是奠基在一個社會的強大之上,我是站在一個有條有理的社會裡,做好我的工作。
然而在中國,一切都非常混亂,商業模式的「迭代」非常快,他們講究怎麼推翻前一個模式,好,我們現在拿到這片田了,他們哪邊浪費了?我們要不要改種些什麼,種這個收成能更好嗎?要再拿下隔壁的田嗎?所有人會有千奇百怪的意見,甚至會有人說,不如休耕,賣了蓋房子之類的。
頂尖機構開會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其實你的老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我們不知道半年以後這個部門是否還存在,現在應該往哪個方向走,大家只能站出來打一架決勝負。
而我經常會發現自己啞口無言,我有話想說,但我不知道怎麼表達,因為我不習慣沒有框架讓我可以follow,我很迷惘。這種時候我好羨慕我的中國同事,怎麼能一張嘴就是一個帝國爭霸戰,他們不也是填鴨式教育出來的嗎!為什麼他們就那麼會講。
經過無數次的肉搏戰,我漸漸學會如何在這種血戰叢林中生存,例如你真的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同的人,大老闆、分公司、部門主管、客戶、投資人、平級同事、下屬,你得搞清楚這場會議要搞定的是誰,先熟悉他的個性(尤其是客戶與投資人),猜測他現在最在意的問題,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不重要,你得想一個能打動他的idea,該用什麼樣的方式present,讓他能同意你。
這些事情都很困難,真的是血與淚學會的技巧,當然我自覺表達能力還是差中國同事一截,我都需要認真準備,但他們似乎是隨口就來。
我很開心的知道,在台灣竟然有人在教這些東西,那就是偶爾會來我臉書留言的廢文帝😂,台大葉丙成老師。原來丙成老師也有跟我差不多的文化衝擊,他是在美國求學與教書時磨練自己的這類能力,而他把這些經驗設計成簡報課程已經13年了,而且是在台大,在我們這種會認為「巧言令色鮮矣仁」的社會的最高學府。
有人能正視這件事情,並且讓學校不會歧視這門簡報課是不務正業、花言巧語、沒有學術含金量(對,那就是我在大學時會有的想法,而我自己承受後果XD),能夠系統性的給予這件事情一個思考框架。我覺得葉丙成能做到這件事情,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我所認識的台大小男生們都向我證實,這堂課是真的爆紅,非常多人選修,大爆滿。我很高興聽到這些,因為如何表達、如何說服別人,真的是我們文化裡的弱項,我們更習慣服從、勤懇、憨懣工尾,但是在職涯向上的過程中,你會知道,說服別人同意你,甚至跟隨你,那是至為重要的能力。
現在這門台大的爆紅課程即將募資上線,成為人人可以選修的課程,我很開心成為這堂線上課的推薦人,因為我知道,這不只是個人職業生涯必須克服的困難,如果台灣要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那我們會需要更多有影響力、知道怎麼去影響別人,怎麼去影響世界的領導性格人物。
這不只是個人的增進,更是一個國家能力的增進。如果我可以推動一個國家計劃,我希望葉丙成能訓練出至少三萬個可以到全世界去,說服別人認同台灣的人物,影響身邊的社群,認同我們的國家。丙成老師,這件事就交給你囉。
我已經看過這堂課的課程大綱,裡面有很多商業技巧的設計(但到底為什麼是一個電機系的老師在教😂),裡面有很多經典素材,是我們在商業報導上熟悉的案例,我看了會心一笑,那也是我克服自身弱點時,曾經參考過的案例。非常推薦給苦於表達能力不足的你。
【掌握口語表達與舞台魅力|葉丙成的簡報必修課】
課程詳細介紹看這裡: http://go.sat.cool/3ggk7k
6/21-7/25 #募資期間優於5折!
使用優惠碼「emmy」 可以再折300元~
(當然啦,我已經跟丙成老師說過長榮可以再買回來,而且說完之後還漲了不少,然而我想如果他沒請他夫人買回長榮的話,一定是我簡報失敗!)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我希望20歲時就知道的七件事
最近正是各大學的開學季,疫情後初次重返校園,相信大家都滿懷欣喜和對未來的憧憬。當我20歲的時候,也在大學裡享受著求知的樂趣,當然,也少不了年輕的困惑、迷茫。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人生經歷,有找到一生所愛的欣喜,也有做錯事的失落,還有銘記至今的感動。如果人生可以從頭再來,我希望自己在20歲時就知道這些。
一、“奇妙的錯位”,讓我找到人生熱愛
20歲時,我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文理學院。我當時不知道文理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區別,我作為一個工程師卻在文理學院讀書。
但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錯位,讓我讀到了很多經典,學習到了許多在工程學院根本學不到的內容。這些人類智慧和文學知識豐富了我的讀寫能力,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實現了很多寫作和演講上的成就。
在那個年代,律師和醫生是大家最嚮往的職業。我本以為自己也會成為一名律師,所以最初學的是法律專業。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法律不太適合我。我經常上課睡著,而且成績也不好,對同學們都很喜歡的內容提不起興趣。
於是,20歲的我做了一個決定,轉去電腦專業,學習程式設計和人工智慧,最終找到了我一生所熱愛的事情。
作為一個年輕的工程師,電腦令我癡迷。我發現我十分擅長電腦科學,不用怎麼費勁就可以輕鬆拿到A。
電腦和人工智慧是很棒的學科,奠定了我職業發展的基礎。有一句名言說,“當你從事喜歡的工作時,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工作”,儒家有句話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其中蘊含著大智慧:當你從事喜歡的事情,睡覺、吃飯、洗澡你都會不自覺地去思考這件事;同樣,你會越來越擅長,更加喜歡它,形成良性迴圈。
二、“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去做”
從哥大畢業後,我前往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
那時的AI研究形勢並不好,雖然我的導師瑞迪教授(Raj Reddy,圖靈獎得主、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系終身教授) 希望我採用“專家系統”,但我卻不是很認同。
我認為,機器學習應該讓電腦發揮長處,而不是跟著人的想法亦步亦趨。於是我鼓起勇氣,對瑞迪教授說“感謝您的指導,但我不想再繼續研究專家系統了,我希望用基於統計學的機器學習。”
我以為瑞迪教授會有些失望,沒想到他卻一點都沒有生氣。教授仔細聽我解釋完之後跟我說:
“開複,你對專家系統和統計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統計的方法做,因為我相信科學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個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的。”
那一刻,我的感動無以倫比。這不僅僅是一種慷慨,也是對科研新人的尊重。不僅如此,他還給我提供了很多資源,包括資料、設備和資金,對我最後取得博士學位幫助很大。瑞迪教授既是我AI科學研究的導師,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導師。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這句話我記了很久。在我進入企業界之後,每當同事們有不同意見時,我都會鼓勵他們勇敢嘗試自己的想法:當這個想法成功時,對他個人和對企業都會帶來益處;而當這種想法失敗時,這種被信任和支持的感覺也會讓他們越挫越勇。
三、創新不重要,實用性創新才重要
畢業一段時間之後,我選擇去蘋果公司工作,也把這種語音辨識技術應用到了蘋果的產品中。現在Siri研發小組的成員,就有很多是我當年的同事。再後來我去了SGI公司。這家公司現在已經聲名不顯,但在當時的矽谷,SGI是一家和谷歌齊名的公司。
在SGI,我做的產品叫“3D流覽器”。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其實這純粹是一群科學家的想法:在流覽器裡建一個3D世界,能夠導航,移動物體,和做非常酷炫的廣告。
我們當時已經做出了產品,並且運行得相當不錯了。我們盲目地相信,只要做出高科技的產品,就自然會有顧客和市場。然而事實是,沒人想購買和使用這個產品。
後來,SGI換了一個新的CEO,他為這個項目以及所耗費的公司資源感到失望。我告訴他,“這是世界上最好的VR技術,如果你不想留著,至少我們可以賣點錢。”
新CEO給了我一個期限,讓我尋找買家。我本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但最後還是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賣出去的。我感到十分內疚,自責當初就不應該組織這樣一個專案,看起來很酷,卻沒考慮實用性。
其實很多年輕人創業都會做出類似的決策,所以我非常建議大家再三考慮這些創新想法。創新不是最重要的,有實用性的創新才重要。
當你在設計一個技術、產品或創辦一家公司時,要想到你的投資者們正為此冒著巨大的風險。
四、如果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從SGI離開之後,我就回到了中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後來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將其評為全球最熱門的電腦實驗室之一。當時研究院的主要成員,如今大都已成為中國知名科技企業的CTO或高管,像百度、阿裡巴巴等。
互聯網崛起之後,我對這個神秘的世界興趣日濃。當時最火的互聯網公司是谷歌,大家開玩笑說,如果你沒有得到谷歌的面試機會,就證明你不夠聰明。於是我給谷歌時任CEO埃裡克·施密特寫了封郵件,希望獲得面試機會。2005年,我正式加盟谷歌,擔任中國區總裁。
你們可能會問,你這麼資深還要自己寫信?他們不會直接聯繫到你,提供一個職位嗎?這就是我想告訴你們的另外一件事。其實當時谷歌和微軟正試圖達成人才競爭的約定,禁止主動挖對方牆腳。雖然這個約定沒有談成,但是當時要不是我的自薦,谷歌根本不會發現我,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工作機會。所以,如果你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五、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大批創業公司開始湧現,我意識到中國的創業時代已經來臨,就像當初蘋果、微軟等公司創立時一樣,北京很可能變成中國的矽谷。
我想起了史蒂夫·約伯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的一句話,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我們的人生由無數的節點構成,當你跟隨自己的內心,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會發現每一個節點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互相聯繫的。
你無法準確的預測未來,但是要相信,只要傾聽內心的聲音,這些選擇都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000年左右,我給中國的大學生們寫了7封信,這也是追隨我的內心,幫助年輕人成長。我曾經為大約50萬名學生做過演講,出版了10本書,其中有5本都是寫給學生們的。
在微軟中國、SGI以及谷歌的工作,也讓我對科技瞭解頗多,所以我希望成為一名科技投資人,為初創科技公司提供幫助,創新工場的成立因此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這張圖是創新工場成立第一年的校招海報,上面寫著“加入你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讓年輕人以工程師的身份進入創新工場,通過技術創新得到資金支援,成為下一個成功公司的CEO。
這張海報中隨機挑出的八個人裡,有五個市值2億美元以上公司的CEO。所以我對於我們孵化創業公司的成績還是很驕傲的。
當AI時代來臨,創新工場投資了幾十家AI公司,其中包括五家獨角獸,我們還創建了AI工程院,並從中培育出了AI賦能與技術方案公司創新奇智。這些節點串起了我的經歷,也串起了中國過往10年的創業歷程。
六、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回首過往,我真的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定程度上算是一個工作狂,我因此取得了一些成就,獲得了團隊的支持和外界的稱讚,我認為這樣的自己非常幸運。
上面這張圖片是2000年拍的,那時我剛做完一個手術,不能下床,於是讓團隊幫我做了這樣一個架子,我可以躺在床上繼續看電腦和工作。
這份熱情持續到六年前,直到我被診斷出患有淋巴癌四期。擴散的癌細胞取代了我的野心,我不得不接受生命可能只剩下幾個月的現實。朋友看我很痛苦,特地帶我去拜見星雲大師。
有一次,大師突然問我:“開復,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人生信仰: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做出來的事情就越能夠發揮效應……
大師沉吟片刻後說:“改變世界這個想法太狂妄了,也許只是貪婪的藉口。什麼是‘最大化影響力’呢?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想想,那其實是在追求名利啊!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我無法反駁他,我的那些聽起來宏大的目標,其實只是貪婪和欲望的藉口。他送給我一句話,“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這句話讓我警醒,後來每當我覺得自己被欲望佔據時,都會想到這句話;每當我有想改變世界的想法時,我會讓自己思考,我這樣做究竟是不是為了追逐名利……
我學到這一課太晚了,之前的努力工作讓我錯失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我的父親去世了,我甚至沒能來得及告訴他我愛他;我的母親得了失智症,認不出我了;我的孩子們已經長大,而我還不太瞭解她們……
我在化療期間讀了一本書,是Bronnie Ware所著的《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正如書裡所寫,在臨終之時,沒有人會因為沒有努力工作而後悔,絕大多數人最後悔的事情,都是未能花更多時間與所愛之人相處。
我從星雲大師和Bronnie Ware學到了很多。我開始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母親去世前,我搬回家陪她度過了最後的時光;當孩子需要我時,我會把她們放在第一位,工作第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比如說出去旅行……
七、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這段人生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人生的意義應該是給予他人無條件的愛。在AI時代,這種愛更加難能可貴。
AI在做重複性工作方面比我們有優勢,但將人類與AI區別開的,是愛與創造。不管科幻小說如何描述,AI終究是沒有感情的。AlphaGo不喜歡下棋,它贏了比賽不會覺得開心,輸掉比賽也不會難過,事實上,它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下棋。
AI承擔重複性的工作並不意味著人類沒有工作可做,需要人情味和愛的工作仍然只有人類才能從事,比如導遊、禮賓、護士、教師等。
長遠來看,我更願意相信30年之後,我們會覺得AI的出現是件幸事:它沒有搶走我們的工作,而是將人類從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構建出人類與AI共存的美好藍圖。
這就是我在過往的人生歲月中學到的七件事。當我在SGI公司的項目失敗時,我知道了創新不能忽略實用性;當我面臨死亡時,我學到了要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One more thing -- 你看了這篇文章可能會發現我最重要的人生教訓不是來自成功,而是來自我的失敗。所以,請記住,你人生中的失敗,並不是對你做錯事的懲罰,而是一個學習人生課程的寶貴機會。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你擁有一定的能力和才華,卻找不到舞台發揮?
你相信即使不削價競爭,客戶依然會自己上門?
你想要自立門戶,同時降低開創新事業的風險?
你希望多年的興趣可以兌現價值,成為新收入?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種狀況,就代表你擁有一定的專業。
然而,擁有專業、證照、知識、經驗只是入場券,
要讓專業成為穩定經濟的來源,是需要經營的。
在缺乏經驗的狀況下,
很多專業人士會陷入兩難,不知該怎麼做決定,
是要捍衛自己的專業為作品把關?還是符合客戶期待感覺好配合?
是要孤獨地堅持風格不隨波逐流?還是快速回應潮流吸引更多目光?
是要厚著臉皮直接要求客戶下單?還是安靜等待別給客戶太大壓力?
總是在天平的兩端拉扯,不知道該怎麼定位自己,
進而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為難,
只要你知道如何結合「專業」和「商業」,
你就能讓專業能成為你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讓付出的努力有價值,付出的時間能兌現,
回頭滋養自己,避免落入懷才不遇的無力。
邀請你現在就加入「專業有價」,你將在這門課程中學到:
1.打破專業迷思:正確找到會付費給你的客戶,減少做白工
2.打破銷售心魔:敢大方分享你的產品或服務,增加購買率
3.建立專業定位:無需砸大錢打廣告,也能讓更多人認識你
4.奠定專業認同:無需搞笑耍噱頭,真實呈現就能贏得尊重
5.有效檢核行動:鎖定轉換率,無論流量高低都不再被綁架
凱宇老師提煉十多年業務和創業經驗,與你分享他是如何將知識變現,
幫助你掌握客戶真正的痛點,打造專屬於你的商業模式。
無論你的專業是:設計師、工程師、攝影師、諮商師、專案管理、新娘秘書、水電師傅、金融保險、講師、顧問、律師、醫師、教授、銷售、插畫、作家、剪輯、創作、收納、植栽、芳療、瑜伽⋯⋯
你的用心都能被看見、你的專業值得被獎勵、你的潛能需要被支持!
想要兌現自己專業價值,現在就跟著凱宇老師的腳步,
你也能打造「讓客戶自動上門」的系統,
即使不銷售,也能達到銷售目的~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zZ4gloxB9M/hqdefault.jpg)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Youtube 的評價
這一集受到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邀請,訪問了我們的主持人柯柯 Jessica,從多個面向聊一聊資料科學家這個職業。柯柯分享了如何成為資料科學家、資料科學家的職涯發展、工作內容、工作上會遇到的挑戰等等。我們會談到:
藉由實習發現自己的興趣和了解業界資料科學的發展
不只是演算法和模型,資料科學家經常需要負責end-to-end 系統的設計和兼職PM
資料科學作為一個新興領域,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和潛力,保持彈性和持續學習是永遠的真理
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趕快一起來收聽吧!
#矽谷 #SiliconValley #DataScientist #Tech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JustKiddingTech輕鬆談科技 #Podcast
---
#Podcast傳送門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2wizvzO
Spotify ➡️ https://spoti.fi/3aeP9KY
Google Podcasts ➡️ https://bit.ly/2vureZq
其他平台 ➡️ https://anchor.fm/jktec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bVv-680QMk/hqdefault.jpg)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瑞昱系統設計工程師- 科技業板 的八卦
打擾了,本人背景為四大碩混血(科大+四大電機碩),近期收到螃蟹面試邀約,因此想來版上請教該職缺跟部門的工作內容及待遇狀況,感謝每一位願意回答 ... ... <看更多>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系統設計面試6個技巧|我面Google前的準備方法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omments • 237 · 現在轉行 工程師 會太老嗎? · 上班睡覺? · [CC] How to Design Twitter - System Design EP1 · 內向的人怎麼練英語 · 面试最佳答案|你期望的 ... ... <看更多>
系統設計工程師工作內容 在 [面試] 研發替代役面試心得- 精華區Tech_Job 的八卦
從七月多就開始爬Tech-job板,也開始準備履歷
碩一就打算要上研替,所以比較早開始準備
也感謝前人的面試經驗,飲水思源,希望能幫上要面試的人一些幫助
從10月初開始投履歷,快10月中開始面試整整一個月
學歷:四大電機系,四大電機所
排名:大學班排前10%,研究所前15%
研究所相關領域:系統設計、訊號分析與演算法
研究常用Tool:Matlab、Visual C (Windows form)、MPLab
尋找職缺:數位IC設計工程師、硬體系統研發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
自己喜歡硬體,所以尋找的職缺主要以數位IC和硬體系統為主
其中數位IC更是我的興趣,同時IC設計也是我想接觸的部分
有投遞履歷:智易、台積、曜鵬、奕力、聯詠、智原、聯發科、慧榮、Garmin、瑞昱、
緯創、MOXA、聯電、世界先進、原相、立錡、創意、義隆、旺玖
由於一些原因,有些公司沒去面試,有的是沒通知,有的是選擇不去
有面試公司:晶心、晨星、智易、聯詠、聯發科、Garmin、
聯電、原相、瑞昱、創意、圓剛
以下是心得,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
晶心科技-VLSI部門,數位IC設計工程師
五人輪番上陣,時間約三小時,第一位副主管,簡單說明面試流程,然後看看履歷,
確認沒問題後開始面試,其中有三位工程師分別進行考試,科目為邏輯設計(含
Verilog撰寫,為考卷),程式設計(軟韌體語法皆有,為白板題),計算機結構
(口頭回答)。
筆試考很差,因為我語法是在大學時修課有碰而已,之後全忘了,
時間都拿來準備大學沒修過的計算機結構,程式設計由於還有寫韌體語言還算可以,
軟體則就還好,基本上不會Care語法有沒有錯,而是思路要正確,最後一位則是主管,
發問了一些問題,大致上就是這樣。
結果:無聲卡
晨星(Mstar)-TV部,數位IC設計工程師
原以為會被定很慘,所以論文研究部分準備很多,細節都詳盡了解
面試一開始有15分鐘語文能力、數學能力、圖形辨識能力測驗,時間不多要寫很快
面試時只有一位主管,一開始聽我報告,感覺對我研究內容就是沒興趣
之後大概聊了一下,問了主管一些問題,感覺的出來他需要的是有經驗的人
所以自認不會錄取
結果:無聲卡
瑞昱(Realtek)-通訊網路部,數位IC設計
進到大廳感覺就很氣派,同一時間有七個人跟我一樣都要面試,一開始是做了15分鐘左右
的職能性向測驗,會有陷阱題,不過我很憑直覺作答,雖然有時碰到不知道該寫哪一個比
較好的窘境。
面試官感覺超級年輕,跟我應該差不多大吧,結果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已經在這待10年了,
一開始大概問了我論文題目是做了什麼東西,想要聽一下我的演算法,因此我選擇打開我
的筆電大致報告了一次演算法(有準備道具去報告還是有差),報告完之後則開始白板題
這場面試沒有機智問題,倒是有數學證明題
最後介紹一下部門職缺的工作內容,我大概問了一些問題,感覺氣氛不錯,面試官給我的
感覺挺好的,很有精神,講話也蠻有魄力的感覺。
結果:無聲卡
瑞昱(Realtek)-多媒體部,數位IC設計
這次面試的是工程師,一開始先叫我自我介紹,說實在的我講的不多,沒有確實做太
多內容的準備,只大概快速說一下學經歷,這場沒有問研究內容就跳過了,之後主管考了
兩題機智問答
考完這兩題,說實在我沒有找到規律和想法,所以兩題被打趴,整個十分難過,再來又考
了數位IC的白板題。
結束這悽慘的考試後,介紹了部門工作,順便讓我問一些問題結束這場面試,說實在的,
這場面試我被打得很慘,所以我想應該是不會有二面機會的。
結果:無聲卡
瑞昱(Realtek)-通訊網路部,系統設計
這一次面試,一開始主管會看一下你的履歷,然後介紹一下職務內容,之後會問你研究
內容,這個部份不得不說,這位主管感覺很認真在聽我報告(我自己有準備筆電),儘管
不是他的專業領域,他還是很認真聽,不懂的部分就直接問,想辦法問到懂,所以,對
自己的研究內容也必須要有一定的了解。
之後會問一些修課的內容,這部分主要還是提跟職缺比較有關的東西比較多。最後問了
一題C code,我承認自己C不好,跟字串處理有關就這樣。
結束後主管就問對公司或職務有沒有問題,告訴我若有上會通知二面。
結果:沒有二面。
瑞昱(Realtek)-電腦周邊,系統設計
這個部門相較其他三個部門面試時間慢了許多,大概晚了三個禮拜才進行第一次面試
,進來了兩位面試官,我的感覺是一個為主管一個為工程師
提問大多是由工程師提問,一開始是問研究的內容,因為這次我沒帶筆電,因此靠著口述
講解給工程師聽,之後開始考白板題,有證明題、寫程式,有些沒回答好,有些還可以。
之後則是詢問一下修課內容,有什麼修課是最有心得的,主管則是出了一題我覺得很
難回答:你同學們怎麼形容你這個人?說實在的我不太知道,我只把可能的狀況說出來而
已,畢竟極少人會在你面前說你優點吧!另一個問題則是你比較想要做怎樣領域的Job
再來是部門介紹,主要是做音訊處理部份,我也稍微問了一些比較專業的問題,來證
實與我腦中音訊處理的方法是不是一致,就是想辦法了解簡單的原理,面試感覺還算可以
結果:無聲卡
瑞昱(Realtek)-通訊網路部,系統設計
這個部門基本上是第一次在瑞昱面試通訊網路部(系統設計)這個職缺的部門主管推薦我給
同部門的另一個Team 主管,而且是當天面試別的部門後的臨時加場,所以我特地問了人
資是二面還是一面,但人資沒講清楚,總之,還是乖乖面試吧!
這位主管給我感覺還算不錯,一開始是談研究內容,感覺主管很會問問題,常常問到
蠻重要需要思考的問題,由於是做演算法、系統整合,所以有很多問題能問,再來是問了
一些修課的內容,把我有實做過的東西講一講,之後穿插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問你為什
麼會來瑞昱找工作,第二則是你尋找工作時最注重什麼問題?這兩個問題有想過,所以回
答還算可以,
再來則是繼續邊看論文內容邊發問,從演算法到系統設計,到軟韌體溝通都問我做了什麼
事情,看來是想要了解我的研究到底是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等等。因為這部門是系統
設計,所以也問了我喜歡做硬體,還是軟體,還是軟硬體,我也實說我希望有硬體的東西
,或是有個可以呈現出來驗證正確或錯誤結果,而不是單純程式。
之後則是部門工作介紹,介紹的還算蠻詳細的,主管很認真講解,哪些該做的,哪些
不會做的都講得很清楚,講解完後問我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大概簡單提問就結束了。
結果:錄取
智易科技-硬體系統設計
整個公司是我感覺到氣氛最棒的公司了,而由於是休息時間,感覺公司很有活力,還
會請你喝杯咖啡,不過可能是人資失誤或是我投遞失誤,一開始面試的是軟體工程師,整
份考卷我幾乎都不會寫,這些東西基本上我都不會,人資來收考卷時嚇到,問我怎麼寫這
麼少,只好
把實情告訴她。
後來又重新寫了一份硬體系統工程師的考卷,簡單很多,感覺是測不出能力,讓我印象最
深刻的就是公司只要填一頁個人資料表,不需要太多你的資訊,跟其他公司相比,覺得不
錯。
進入面試階段,一開始是人資進來跟我聊天,對話其實就真的是聊天,從中了解你這
個人的個性、長處和背景狀況,之後則是硬體部門主管,拿著一塊硬體系統板子進來以為
是要考我什麼東西,結果只是展示給我看一下硬體系統工程師要做這個東西而已,之後就
一樣聊天,問問修課專題、研究內容,並從中去了解你的人格特質,在這我真的覺得這家
公司很好,很重視人格特質的面試,讓我印象很好,離開時還參觀了一下公司,真的是一
家氣氛很棒的公司。
結果:錄取
圓剛科技-FPGA研發設計工程師 電話面談
由於圓剛科技在台北,因此人資詢問我是否要先電話面談,兩方都沒問題再進行面試
,電話面談首先大概介紹一下部門在做什麼,基本上主要是做影像處理周邊硬體的實現,
部門說已開始朝向自己做整塊硬體,所以需要有人來設計公司所需要的數位硬體,但實際
上我還是一直聽不懂到底是在做什麼產品...
之後大概詢問修課,主要也是跟數位IC設計課程相關內容,再來問問研究的內容,問完後
大概考了一些問題,例如說明Setup time、Hold time是什麼,若不足時會出現什麼問題
?
面談結束,最後是希望進行面試,我也答應了。
結果:電面完,公司沒聯絡,無聲
聯電(UMC)-隨機記憶體設計部
UMC一開始會考英文、邏輯測驗,不算太難,還可以應付,時間也充足,考完休息了
很長一段時間等主管來
之後進行第一位主管面試,內容一開始是看看我的成績單,問問有沒有跟數位IC相關的
修課,我也承認我數位IC Flow沒跑完,研究所也沒有寫數位IC程式,但有稍微惡補一下
語法,因此主管就叫我寫個簡單的電路,再來就是介紹部門,介紹完跟我說我若進這個
部門會被分到偏硬體部分,軟體部分會比較少,最後問一些問題,大致上就這樣。
結果:無聲卡
聯電(UMC)-設計流程部
這個部門主管對我的修課問的很少,很快就開始介紹自己部門工作內容,基本上就是
做PDK,大多是軟體(我對軟體沒什麼興趣),但還是努力聽完了,很像在聽主管上課,之
後就問我對這工作有沒有什麼問題,再加上自己有沒有一些問題,就結束了。
最後是人資面試,告知不管有沒有錄取都會通知。
結果:錄取
聯詠(Novatek)-實體設計服務部
由於我對這個職缺其實也沒有很了解,但職缺也是數位IC,所以有投,最後獲得了聯
詠的面試機會。
一開始先考了英文,聽力測驗30題,幾乎都是段落文章或對話,然後一次考2~4題不等的
問題,再來是文法測驗,有選擇跟手寫部分,說真的,沒有高中時的底子真的不容易寫。
考完英文測驗後,再來是考專業科目筆試,我自認數位內容大多都不太了解,所以寫的有
點辛苦,結束之後就是面談。
一次進來了三位主管,主要都是聊天,先自我介紹,然後問研究所的論文內容,基本上是
聊天而已,再來會看你的人事資料表問問題,有被問某個缺點是什麼意思,會叫你舉例說
明,再來是職缺介紹,主管講的差不多後,會問你有什麼問題,大致上就這樣。
結果:錄取
聯發科(Mediatek)-數位IC設計工程師
這家是我唯一一家內投的公司,因為我的領域不同深怕我會因此少了面試機會。
終於等到聯發科的面試,這家一共有八個部門要跟我面談,所以就分成兩場面試,沒
有進行任何考試,直接進行面談,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主管們對於時間蠻要求的,離
面試開始時間過了五分鐘,已經到了的三位主管協議後決定直接開始不等遲到的主管,還
好這位主管馬上就到了,不然還真的是被放鴿子。
面試流程為學經歷報告,再來是部門主管職缺介紹,最後是問答時間,因此一開始我報告
我的研究所做的東西,這個部份不得不說你必須要很熟悉你所做的東西,每個主管有問題
就會馬上提問,而且每個問題都有可能是你沒有料想過的,這些問題對於論文都很有幫助
,幾乎都是Critical questions,所以論文部分最好要有充足的準備,要時時面對會被問
到要追根究柢的情況,不會就說不會,但別直接說不會,請想辦法先釐清主管的問題,然
後經過思考,真的想不到再說真的不知道,別讓主管以為你都沒在動腦。
之後則是部門介紹,部門介紹完後,有問題可以直接提問,結束之後大概就問了一下訓練
方式以及不太懂的職缺內容等等問題,結束今天的面談,說實在的,真的蠻累的,腦袋的
運轉速度要比平常面試快上好幾倍才能跟上主管們問問題的難度,不然就被打在牆上了。
結果:錄取
創意電子(GUC)-Front End CAD Engineer
這家公司抵達時發現他們正在面試人,大概過5分鍾面試結束,直覺我就是下一場面
試者,果然沒錯,一開始人資在外面先跟我聊天聊一下等等的面試流程,問問我人事資料
表一些簡單的問題,以及等等是有三位主管跟我面試,有問題就直接問沒關係,結束之後
就把我帶進面談間。
面談開始時大概問了一些修課以及論文內容,問的並不多,大概只是想了解研究狀況
,之後則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人格測驗,公司會準備一套SOP問題問你
結束之後開始跟我做公司介紹,有三個部門,之後人資會再跟我確定是否知道各部門工作
,基本上會希望你講一次,然後問我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的,再來則是告知公司福利,講
個差不多,面談就結束囉,感覺還算不錯的公司,基本上是面試人的潛力和個性,而不是
你的實戰力。
結果:錄取
Garmin-電子工程師
從矽科火車站下車感覺真的蠻偏僻的…不過還好還是找的到公司,一開始是先做性向測驗
,可以看結果,再來是考英文,果然是外商,英文真的是讓我聽不太懂,應該算是我遇過
最難的英文了,念得有點快,又是用電腦喇叭,其實有些音我聽不太出來在念什麼,而文
法、閱讀測驗時間也很少,基本上要寫很快,不能有太多猶豫,我最後有兩題來不及寫。
第一場面試時,果然感覺得出來是做系統的公司,由於我沒有帶筆電,所以主管問我研究
論文的系統時,我就上白板畫系統架構,之後他就從頭到尾開始問,一直問,會完完整整
想辦法了解你為什麼這麼做,我的白板除了系統架構沒擦掉外,總共擦了約三次才講完。
會一直討論他想知道的東西,而我就盡量表達,在這,如果你有做系統要展示,要對自己
的東西非常熟悉,每個環節都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才不會被定住。之後則是問我,興
趣是什麼,結束我的問答稍微介紹部門工作內容,聊完後看我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主管。
我以為就此結束了,殊不知竟然來個回馬槍問我,為什麼會來公司應徵,看重工作的什麼
事情,你有什麼一個特點想讓公司用你,等等面試必考但沒想到會考所以沒認真準備這種
題目所以有點卡關了。
第二場則有兩個工程師,大概也是一直問系統問題,然後大概做些部門介紹,沒有特別問
很多問題,但基本上面試內容跟上一位主管一樣,只是最後沒有回馬槍問我問題。
最後則是人資問我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呢?結束就開始說明公司福利等等,之後送我
去搭計程車。今天交通費全額補助,還算用心的公司,蠻貼心的。
結果:感謝函。
原相(PXI)-系統設計
面試時主管問我有沒有投影片要報告之類的,我說我沒準備筆電,所以主管說也沒關係
,大概看了研究的簡介(附在履歷內),問了我的研究題目內容是什麼,說明之後就開始問
我接的系統,問的蠻細的,其中很好奇我前一版被砍掉而沒有實做出來的系統,他說是想
要看遇到錯誤時會怎麼去處理問題,會想什麼實驗去做看看等等,結束論文的東西後
大概看了人事資料表,看我會的Tool,然後會問你用這Tool是做什麼用途?目的是要做什
麼?由於我之前有做一個改版的系統,所以材料有升級,當然也有問為什麼要升級等等,
總之,就是看你用什麼Tool,然後會多問一些,基本上,你報告的、你寫的,你都要有辦
法說出來。
結束這部分,主管說既然你寫過不少東西,於是出了一個題目給我,可以用任何一種語法
完成,叫我先畫出有多少個Input和Output再開始寫Code,這題不難,我寫的比較像是C語
法。
再來是介紹部門工作,而我覺得奇怪的地方我就一直問,算是問到了一些專業的問題
,主管也很樂意給我解答,很像在互相討論和教導我,強調公司訓練方式像做中學,面試
約一個小時多一些結束。
結果:放棄二面
心得:
1.若只投你想要的也無妨,但我建議多去看看,除非是你絕對不想去的
從面試過程觀察主管,也順便練些面試經驗,不只公司選人,你也在選公司
2.履歷要寫得漂亮,才能提高面試機率,成績不好,研究要想辦法補強
有過第一個門檻,才有成為千里馬的機會
3.書是要念一些的,好比找數位IC工程師,面試下來我覺得要稍微複習的
硬體描述語言、Design flow (如果有在下線的同學就免了)
VLSI Sequence, timing部分、計算機結構、邏輯設計
4.別在碩一只念Paper,一定要想辦法擠出屬於你自己的研究
很多人在碩一沒有做太多屬於自己的研究,當大部分人都只有資料
你卻有自己的東西,你就贏別人不少,而且也能讓公司知道你是真的有在努力的人
對自己研究要很了解,熟到沒人可以打倒你,要有你就是專家的自信。
準備的扎實,你會有自信,會有想法,主管會知道你的態度,你的努力
5.必備面試問題要準備,回答方式要先想好
6.面試技巧要稍微找找,做好充足的準備
最後只想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
全看你願意花多少心力去達成你想達到的事情
P.S.文中資訊若覺得有不足,或想知道更多資訊可站內信。 謝謝
希望對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所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7.52.118.1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