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老酒的迷思——威士忌、葡萄酒、白蘭地與啤酒】
一瓶酒,到底是「可喝可放」、「必趁儘早喝掉」,又或者「必須多放幾年」?
不論是喝威士忌、葡萄酒、白蘭地,還是啤酒,都應該破除老酒的迷思。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放到天荒地老的。誠然,一瓶好的陳年葡萄酒,確實令人難忘,但是在我的酒業生涯中,遇見很多情況,都是已經放過頭的陳酒,徒然糟蹋了美味。
多數情況下,好酒在年輕時就是好酒,不見得要等到陳年之後才變成好酒。試著欣賞新鮮、年輕的美味吧!追逐老酒太辛苦——單價不低,品質卻不見得更好。我建議愛好淺酌的普羅大眾,具備基本的認識,選擇優質年輕品項,建立健康消費心態。別把「酒愈陳愈香」這句話無限放大,就算要喝陳酒,也別放過頭了!懂得欣賞「足齡適飲」的美好,不盲目追求老酒,是愛酒人的重要心法!
到底「什麼是老酒?」不同的酒類,有不同的足齡定義。而且,不同種類的酒,所謂的「陳年」,意義也截然不同。
* * *
〖威士忌〗桶中陳年才算數,裝瓶之後不計算年份,早期版本、舊標籤有收藏價值,售價較高,但是酒液本身品質不見得有明顯差別
以蘇格蘭威士忌而論,桶陳培養至少三年才符合法定標準,多半5-8年就已經相當適飲。然而,許多單一蒸餾廠的全麥芽威士忌,目前都以12-18年桶陳的產品為常態,這些酒款通常已經達到適飲高原。桶陳18年的威士忌,雖然並非太高的年份,但是蘇格蘭人絕對不會將之視為年輕威士忌。只有極少數酒款,可以撐到數十年,這些老威士忌必然更貴,但是品質不見得更好。注意,威士忌裝瓶之後,就不再有桶中熟成培養的效果,風味亦不再變化。
* * *
〖葡萄酒〗重視葡萄採收年份,桶中陳年時間長短相對不太重要,也不會標示出來,裝瓶之後,不同酒款的陳年潛力不同。在所有葡萄酒當中,紅葡萄酒、甜型紅葡萄酒、香檳與甜型白葡萄酒,通常比較需要考慮瓶中陳年,白葡萄酒、粉紅葡萄酒通常無關陳年與否,而是直接趁鮮品嘗。
以波爾多來說,近代以耐陳的葡萄酒聞名於世。然而,波爾多再怎麼耐陳,在現今市場講求即飲的消費氣氛之下,就算可以陳年,也朝向年輕時亦好喝的方向努力。
一瓶波爾多不甜的干型白酒,那是談不上陳年的,裝瓶之後三年都已經嫌老。波爾多超甜型貴腐白酒,架構飽滿,殘存糖度極高,裝瓶之後不易變質,有些人特別喜歡品嘗陳放10-20年的風味變化——蕈菇、土壤、香料、菸草。但是年輕的甜白酒更能展現濃縮的豐沛花香與果味。至於波爾多紅葡萄酒,裝瓶後就已經適飲(不要懷疑,真的不必陳放),但是若是對陳年風味變化有興趣,或者不經意忘在酒窖角落好幾年,一瓶好的波爾多,經得起三十年的陳放。
決定一瓶波爾多能不能放,首先看形態,其次看酒莊,最後考慮年份。一瓶60年代之前的老年份波爾多,必須看年份品質與生產者;一瓶80-90年代的波爾多,由於技術進步,幾乎已經克服了年份的限制——不再有不好的年份,只有比較需要多費心思的年份。
* * *
〖白蘭地〗若是以純葡萄製成的,而且有產地要求的干邑白蘭地而論,有些品項著重葡萄採收年份,多半則混調不同年份、產區的葡萄蒸餾烈酒,調配裝瓶時依據最年輕的成分標示對應的等級。
干邑白蘭地的相關法規,依據桶陳培養時間,畫出高低不同的等級,從基本的VS、VSOP,到「拿破崙」、XO、Extra,等級高低通常反映在售價上。然而,售價與品質並不是簡單的比例關係。平實的VSOP當中,不乏品質卓越的酒款,較高單價的產品,品質不見得讓人滿意。干邑白蘭地的老酒定義,類似威士忌,都是以當初在桶中培養的時間來計算,一旦裝瓶,就不再計算酒齡。而且,在包裝完整、貯存正確的情況下,酒質也不再變化。與麥芽威士忌不同的是,干邑的新製烈酒所需熟成時間較短,約莫六年就普遍達到裝瓶水準,反觀多數麥芽威士忌蒸餾廠,新製烈酒通常要經過超過十年的時間,才能磨圓新製烈酒中的稜角。
* * *
〖啤酒〗少數可以陳年的啤酒,可以放五年、十年、三十年。但是絕大多數的啤酒,最好即飲。就算有陳年的能力,也未必有陳年的價值。啤酒有所謂的及其商品促銷,葡萄酒、烈酒很少見到所謂即期商品,也呼應了啤酒必須鮮飲,普遍不適合陳年的現象。
啤酒普遍不是一種被釀來陳放的飲料,而是裝瓶之後就可以立即品嘗的酒類。啤酒多半不像葡萄酒那樣,會有「可喝可放」的情形。啤酒在保存上,必須盡可能設法減緩老化速度——低溫、避光、直立、靜置,都是基本要求。大多數啤酒的保存期限都可以標示一年左右,但是其實最佳品味期限更短,說出來是會嚇到人的——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也就是說,若是保存條件不良,縱使尚未過期,但是風味卻很可能已經老化。
哪怕是桶陳啤酒,或者某些特殊形態的老式愛爾,曾經經歷氧化作用,已經對氧氣不太敏感,然而,一旦裝瓶,也都以儘速開瓶品嘗為宜。在歷史上,有些類型的啤酒經歷為期可觀的低溫熟成——譬如拉格啤酒——然而一旦裝瓶,也不可避免地邁向老化。有些地區的啤酒採取瓶中穩定處理——包括德國與比利時——然而,延長瓶中壽命的程度其實有限。
糖度定義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八卦
前幾天關於水果不甜的新聞,記者還做了一張水果甜度圖,
說資料是來自農試所包含台灣水果一般甜度跟建議甜度,如果這資料真的是農試所提供的,那農試所到底是根據什麼資料提出這種看法呢?我也很好奇,農試所是有什麼資料support這些建議呢?
這幾天就有專業的葡萄農來打臉:
框框內為葡萄農發言
-----------------------------------------------------------------------------
葡萄已經硬核開始要著色,再不久等6~7成熟時就有15度了,叫那訂適合15度的來買,都賣給他啦!
------------------------------------------------------------------------------
葡萄推薦糖度是15度耶,但依專業葡萄農的經驗,15度只有6~7成熟,如果6~7成熟的本土葡萄賣的出去,我也很懷疑?
解釋一下水果糖度的觀念,糖度Brix的定義是「在20°C情況下,每100克水溶液中溶解的蔗糖克數」。
但是水果糖度要怎麼測量呢?是把水果拿到實驗室做分析嗎?
當然不是,吃飽太閒嗎?
水果糖度的測量會使用折光式糖度測量儀,
用的原理就是光從空氣中,進入濃度高的介質折射角度會偏移的原理。
所以造成折射的原因是濃度,任何可以溶於水的物質都會影響濃度,濃度高則Brix數值就高。
也就是折光式糖度測量儀的結果並不是真正的糖含量而是濃度
=糖+有機酸+鹽分+其他可溶於水的物質
所以使用折光儀測量出來的Brix並不是真正的Brix,
有些水果酸性物質很多,可溶解水的物質很多,但並不太表糖多,甜度高。
但在現場是沒有人會去講究這些,而是以折光儀測量出來的數值,作為一個採收標準,Brix要到多少才適合採收。
葡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Brix雖然有15,但還是非常酸,還沒成熟。以專業果農的講法,他會以Brix協助當成採收的判定,再配合試吃,確認風味夠才會採收,但採收的時候往往Brix是超過18的。
而那些連原理都搞不懂的營養師就會跳出來,吃一個半的火龍果,吃32顆的葡萄,就等於吃下12顆方糖的量。
拜託!水果使用折光儀測量出來的濃度Brix與真正的糖度Brix只是有相關性,究竟相關係數多高,台灣的農政單位都沒幾種資料了,輪的到連定義都不懂的營養師來鐵口直斷?
PS . 要講一下台灣的媒體記者真的越來越墮落,這系列的新聞一開始是聯合晚報的記者去訪問做出來的新聞,但他把農試所所長的名字陳駿季打錯,變成陳季駿,結果一狗票的媒體都套用人家的新聞改一下就出稿,所以如果看到新聞內容是農試所所長陳季駿表示,就代表是去抄聯合晚報的新聞,寫新聞都用抄的,感覺也是很掉漆。
google 農試所所長陳季駿,就知道那些新聞在抄人家的新聞了。
糖度定義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八卦
【一瓶酒,到底是「可喝可放」、「儘早喝掉」,又或者「必須多放幾年」?】
不論是喝威士忌、葡萄酒、白蘭地,還是啤酒,都應該破除老酒的迷思。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放到天荒地老的。誠然,一瓶好的陳年葡萄酒,確實令人難忘,但是在我的酒業生涯中,遇見很多情況,都是已經放過頭的陳酒,徒然糟蹋了美味。
多數情況下,好酒在年輕時就是好酒,不見得要等到陳年之後才變成好酒。試著欣賞新鮮、年輕的美味吧!追逐老酒太辛苦——單價不低,品質卻不見得更好。我建議愛好淺酌的普羅大眾,具備基本的認識,選擇優質年輕品項,建立健康消費心態。別把「酒愈陳愈香」這句話無限放大,就算要喝陳酒,也別放過頭了!懂得欣賞「足齡適飲」的美好,不盲目追求老酒,是愛酒人的重要心法!
到底「什麼是老酒?」不同的酒類,有不同的足齡定義。而且,不同種類的酒,所謂的「陳年」,意義也截然不同。
* * *
〖威士忌〗
桶中陳年才算數,裝瓶之後不計算年份,早期版本、舊標籤有收藏價值,售價較高,但是酒液本身品質不見得有明顯差別。
以蘇格蘭威士忌而論,桶陳培養至少三年才符合法定標準,多半5-8年就已經相當適飲。然而,許多單一蒸餾廠的全麥芽威士忌,目前都以12-18年桶陳的產品為常態,這些酒款通常已經達到適飲高原。桶陳18年的威士忌,雖然並非太高的年份,但是蘇格蘭人絕對不會將之視為年輕威士忌。只有極少數酒款,可以撐到數十年,這些老威士忌必然更貴,但是品質不見得更好。注意,威士忌裝瓶之後,就不再有桶中熟成培養的效果,風味亦不再變化。
* * *
〖葡萄酒〗
重視葡萄採收年份,桶中陳年時間長短相對不太重要,也不會標示出來,裝瓶之後,不同酒款的陳年潛力不同。在所有葡萄酒當中,紅葡萄酒、甜型紅葡萄酒、香檳與甜型白葡萄酒,通常比較需要考慮瓶中陳年,白葡萄酒、粉紅葡萄酒通常無關陳年與否,而是直接趁鮮品嘗。
以波爾多來說,近代以耐陳的葡萄酒聞名於世。然而,波爾多再怎麼耐陳,在現今市場講求即飲的消費氣氛之下,就算可以陳年,也朝向年輕時亦好喝的方向努力。
一瓶波爾多不甜的干型白酒,那是談不上陳年的,裝瓶之後三年都已經嫌老。波爾多超甜型貴腐白酒,架構飽滿,殘存糖度極高,裝瓶之後不易變質,有些人特別喜歡品嘗陳放10-20年的風味變化——蕈菇、土壤、香料、菸草。但是年輕的甜白酒更能展現濃縮的豐沛花香與果味。至於波爾多紅葡萄酒,裝瓶後就已經適飲(不要懷疑,真的不必陳放),但是若是對陳年風味變化有興趣,或者不經意忘在酒窖角落好幾年,一瓶好的波爾多,經得起三十年的陳放。
決定一瓶波爾多能不能放,首先看形態,其次看酒莊,最後考慮年份。一瓶60年代之前的老年份波爾多,必須看年份品質與生產者;一瓶80-90年代的波爾多,由於技術進步,幾乎已經克服了年份的限制——不再有不好的年份,只有比較需要多費心思的年份。
* * *
〖白蘭地〗
若是以純葡萄製成的,而且有產地要求的干邑白蘭地而論,有些品項著重葡萄採收年份,多半則混調不同年份、產區的葡萄蒸餾烈酒,調配裝瓶時依據最年輕的成分標示對應的等級。
干邑白蘭地的相關法規,依據桶陳培養時間,畫出高低不同的等級,從基本的VS、VSOP,到「拿破崙」、XO、Extra,等級高低通常反映在售價上。然而,售價與品質並不是簡單的比例關係。平實的VSOP當中,不乏品質卓越的酒款,較高單價的產品,品質不見得讓人滿意。干邑白蘭地的老酒定義,類似威士忌,都是以當初在桶中培養的時間來計算,一旦裝瓶,就不再計算酒齡。而且,在包裝完整、貯存正確的情況下,酒質也不再變化。與麥芽威士忌不同的是,干邑的新製烈酒所需熟成時間較短,約莫六年就普遍達到裝瓶水準,反觀多數麥芽威士忌蒸餾廠,新製烈酒通常要經過超過十年的時間,才能磨圓新製烈酒中的稜角。
* * *
〖啤酒〗
少數可以陳年的啤酒,可以放五年、十年、三十年。但是絕大多數的啤酒,最好即飲。就算有陳年的能力,也未必有陳年的價值。啤酒有所謂的即期商品促銷,葡萄酒、烈酒很少見到所謂即期商品,也呼應了啤酒必須鮮飲,普遍不適合陳年的現象。
啤酒普遍不是一種被釀來陳放的飲料,而是裝瓶之後就可以立即品嘗的酒類。啤酒多半不像葡萄酒那樣,會有「可喝可放」的情形。啤酒在保存上,必須盡可能設法減緩老化速度——低溫、避光、直立、靜置,都是基本要求。大多數啤酒的保存期限都可以標示一年左右,但是其實最佳品味期限更短,說出來是會嚇到人的——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也就是說,若是保存條件不良,縱使尚未過期,但是風味卻很可能已經老化。
哪怕是桶陳啤酒,或者某些特殊形態的老式愛爾,曾經經歷氧化作用,已經對氧氣不太敏感,然而,一旦裝瓶,也都以儘速開瓶品嘗為宜。在歷史上,有些類型的啤酒經歷為期可觀的低溫熟成——譬如拉格啤酒——然而一旦裝瓶,也不可避免地邁向老化。有些地區的啤酒採取瓶中穩定處理——包括德國與比利時——然而,延長瓶中壽命的程度其實有限。
糖度定義 在 慶泰餐具--簡易式糖度計/鹽度計的使用方法-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要測甜度或鹹度,一定要花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買光學式/電子式檢測器嗎?如果沒有那麼多的預算,簡易式的也蠻好用喔!而且一支台幣兩百元有找! ... <看更多>
糖度定義 在 [情報] 台南漢堡王限定商品-巧克力重磅牛肉堡- 看板fastfood 的八卦
之前漢堡王進軍台南時 推出過巧克力華堡
這次台南開了第三家漢堡王
在台南三家漢堡王推出限定的
巧克力重磅牛肉堡
(其他地方漢堡王就沒這麼好)
到10/23為止
不過單點179 套餐219
還蠻挑戰台南朋友的說
相關新聞參考
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705673
會有勇者挑戰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17.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stfood/M.1634494124.A.6B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