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J系列 (25) ❞ #PJ25
看著「黑」(hik) 說「烏」(oo),這是臺語的「訓讀」(hùn-tho̍k)。(僅借「黑」字義,不讀其字音)
◎ 大多數「黑」在臺語說「烏」(oo),不太會有問題,因「黑」(hik) 在臺語是罕用詞、「烏」(oo) 才是臺語常用詞。
但還是有說「黑」(hik) 的時機!例如用臺語教漢文的時候,或如近日話題【阿吉仔 黑澤良平 來娶咱阿玲仔。】(A-kiat-á Hik-ti̍k Liông-pîng lâi tshuā lán A-lîng--á.)
✔ ❶〔oo〕(io)【烏】
【姓烏 || sènn Oo】、(人名)【烏鉞 || Oo Ua̍t】、【染烏】、【抹烏】、【天烏烏】、【烏白來】、【烏色】、【烏暗】、【烏影】、【烏油】、【烏陰】、【烏道】、【烏社會】、【烏手】、【烏桃】、【烏店】、【烏醋】、【烏糖】、【烏白切】、【烏真珠】、【烏骨雞】、【烏面抐桮】、【烏心肝】、【烏心錢】、【白紙烏字】、(信仰)【烏面祖師 || Oo-bīn Tsóo-su】、(新北)【烏塗窟 || Oo-thôo-khut】、(臺中)【烏日 || Oo-ji̍t/gi̍t/li̍t】、(臺南)【烏山頭水庫】(Oo-suann-thâu Tsuí-khòo)、(屏東)【烏龍派出所(1898-1991)|| Oo-liông Phài-tshut-sóo】、(中國)【烏鎮 || Oo-tìn】、(中國)【烏龍河 || Oo-liông-hô】。
✔ ❷〔hik〕(hek / hiak / hirk)【黑】
【姓黑 || sènn Hik】、(人名)【黑嘉嘉 || Hik Ka-ka】、(人名)【黑幼龍 || Hik Iù-liông】、(人名)【黑金城 || Hik Kim-siânn】(外號「烏金的 / Oo-kim--ê」)、(人名)【黑澤良平 || Hik-ti̍k Liông-pîng】、(人名)【黑澤明 || Hik-ti̍k Bîng】、(信仰)【黑虎將軍 || Hik-hóo Tsiong-kun】、(信仰)【黑白無常 || Hik-pi̍k Bû-siông】( = 烏白無常 / Oo-pe̍h Bû-siông)、(信仰)【北方黑帝 || Pak-hong Hik-tè】、(漢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kīn tsu--tsiá tshik, kīn bi̍k--tsiá hik】、(漢文)【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 || gua̍t hik sat-jîn iā, hong ko hòng-hónn thian】、(中國)【黑龍江省 || Hik-liông-kang-síng】、(中國)【黑河市 || Hik-hô-tshī】。
▩ 註①:日本人姓名大可用日語說。但對不會日語的大多數人而言,直接以臺語、客語、粵語、官話……去讀漢字音,遠比先學會日語才會說日語名字簡單多了。「但用臺語說,別人會聽不懂耶!」你忘了,沒聽過的人物(即使是臺灣人),不管你用哪個語言說他的姓名,別人初次聽到不是都這樣?「誰?」
▩ 註②:其他影音資料──
甲 (00:51)〔 https://youtu.be/KcKqOTxkrM0 〕:「黑」白無常 (Hik-pi̍k Bû-siông) 啊,「烏」白面 (oo-pe̍h bīn)。
乙 (00:46)〔 https://youtu.be/pM_-VJHdyP8 〕:烈洲「黑」虎山 (Hik-hóo-san)「黑」虎將 (Hik-hóo-tsiòng),金輪元帥大將軍,上山「黑」(siōng-san hik)、「黑」山上 (Hik-san-siōng),上山驅猛虎、下水斬妖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下關市位於日本本州最西端、關門海峽北岸的一座城市。人口約27萬人,為山口縣內人口最多的城市,卻是全國人口最少的中核市。市區的下關港周邊古稱赤間關,亦寫作訓讀相同的赤馬關,簡稱馬關(ばかん)並成為其別名。清朝光緒年間甲午戰爭爆發後,中日兩國在此舉行和談並簽訂了中日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割讓...
粵語 訓讀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八卦
<舊文分享>
這是我2017年8月6日在某個日文學習社團中的PO文。已經忘了當時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下這篇文章的,現在原封不動地分享給大家,若有讀起來不舒服的地方,敬請見諒。
★日本人的姓名讀音問題★
最近很少進社團看文章,也很久沒有在社團中發文了。但昨天一篇有關日本人姓名的有趣PO文卻讓我發現,有些社友的發言太草率,輕易地就把語言問題無限上綱到其他領域範圍中,甚至還扯到文化、民主等等讓人覺得真是不知所云。
日本人姓名難唸的這個問題,主要還要回到日語文當中漢字的發音系統十分複雜的這個基本的認識上。
首先我們要理解的是漢字是日本從古代中國(漢唐宋元明清等)借用來的文字,原本並不存在於日語文當中。借用而來的漢字要怎麼唸是一大問題,當然剛開始應該是只能模仿古代漢語的讀音來唸,這一系列的讀法稱為「音讀(おんよみ)」,而且因為傳入時期的不同還可分為吳音、漢音、唐音(又稱為宋音或唐宋音)以及慣用音等等。
譬如「男女」一般唸成「だんじょ」,這是「漢音」,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熟知的漢字發音。
像是
男性(だんせい)
男子(だんし)
男爵(だんしゃく)
這些都是「漢音」的讀法。一般日常的生活用語大多使用漢音,像是明治時期的一些漢語造詞,例如「文化(ぶんか)」「美術(びじゅつ)」「経済(けいざい)」「物理(ぶつり)」「時間(じかん)」等等也多用漢音。
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把「男女」的前面加上「老若」變成了「老若男女」,這時的唸法就要變成「ろうにゃくなんにょ」。如果你把它唸成「ろうじゃくだんじょ」,那就是錯誤的唸法。
而這裡的「男女」讀成「なんにょ」就是「吳音」的唸法。像是「長男(ちょうなん)」的「男(なん)」也就是吳音的唸法。
吳音通常用於佛教用語,像是
人間(にんげん)
工夫(くふう)
大袈裟(おおげさ)
根性(こんじょう)
有頂天(うちょうてん)
言語道断(ごんごどうだん)
當中大多都是用「吳音」發音。
當日本人使用漢字本身的漢語發音來唸之後,發現漢字這種方塊字表義性強,可望字生義。因此,後來就發展成把日本原有的大和語言套用在漢字身上來唸的「訓讀(くんよみ)」的唸法。
像是「山」「川」「海」「雨」「船」「食」「飲」「遠」「近」等這些漢字,日本人即使不知道這些字現代漢語(華語)音、台(閩)語音、客語音、粵語音怎麼唸,但他們依然可以望字生義地理解它們的意思,這就是漢字能夠融入日文體系的原因,也是所謂漢字文化圈之所以能形成的基礎。
剛開始日本人用漢語音來唸,這就是所謂的「音讀」。
山(さん)
川(せん)
海(かい)
雨(う)
船(せん)
食(しょく)
飲(いん)
遠(えん)
近(きん)
後來發現漢字的表意性後,就用原有的和語來唸,這就是所謂的「訓讀」。
山(やま)
川(かわ)
海(うみ)
雨(あめ)
船(ふね)
食(たべる)
飲(のむ)
遠(とおい)
近(ちかい)
「訓讀」當中還發展出「熟字訓(じゅくじくん)」「当て字(あてじ)」等等複雜的唸法以及文字遊戲,這部分我們先暫略不提。
回到日本人姓名的部分,再來看看他們的漢字唸法。我們可以發現這當中除了音讀訓讀的問題,還有連濁、連聲、母音交替等等複雜的發音變化的問題。
來看看幾個常見的日本人姓氏。
佐藤(さとう)
加藤(かとう)
藤原(ふじわら)
田中(たなか)
和田(わだ)
菊池(きくち)
大久保(おおくぼ)
這當中有音讀也有訓讀,像是「大(おお)」是訓讀,「久(く)」是音讀,但是「保(ほ)」就產生了連濁變成了「保(ぼ)」。而且,連不連濁跟變不變音幾乎沒有什麼道理可循,像是「和田(わだ)」跟「藤原(ふじわら)」,也有人是唸做「和田(わた)」「藤原(ふじはら)」的。因此,當我們看到日本人的姓名時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問對方這該怎麼唸,因為總是有可能會跟你想的不一樣。
下面再舉一些常見但唸法較為困難的日本姓氏,如果你唸得出來,那麼你應該算是相當了解日本,應該就不會提出一些像是「為什麼不統一唸法,這樣太麻煩了吧」之類的讓人啼笑皆非的看法了吧。(笑)
服部
真田
相良
内海
麻生
佐伯
織田
春日
北条
宍戸
諏訪
常盤
蜷川
氷室
三宅
小日向
日下部
長谷川
五十嵐
西園寺
御手洗
以下歡迎各位同好分享一些有趣的日本姓名唸法,但請不要再扯什麼民主、政治、文化之類鬼打牆的內容,感謝。
PS:另外還ㄧ些有趣的姓氏像是「鬼頭(きとう)」、「手塚(てづか)」、「犬養(いぬかい)」、「菓子(かし)」、「我孫子(あびこ)」、「猪村(いむら)」、「熊耳(くまがみ)」、「飯呑(いいのみ)」之類的姓氏。老實講我不該笑,但實在是忍不住,真對不起...(笑)
粵語 訓讀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八卦
這是我剛剛在同好社當中的貼文,轉貼過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日本人的姓名讀音問題>
最近很少進社團看文章,也很久沒有在社團中發文了。但昨天一篇有關日本人姓名的有趣PO文卻讓我發現,有些社友的發言太草率,輕易地就把語言問題無限上綱到其他領域範圍中,甚至還扯到文化、民主等等讓人覺得真是不知所云。
日本人姓名難唸的這個問題,主要還要回到日語文當中漢字的發音系統十分複雜的這個基本的認識上。
首先我們要理解的是漢字是日本從古代中國(漢唐宋元明清等)借用來的文字,原本並不存在於日語文當中。借用而來的漢字要怎麼唸是一大問題,當然剛開始應該是只能模仿古代漢語的讀音來唸,這一系列的讀法稱為「音讀(おんよみ)」,而且因為傳入時期的不同還可分為吳音、漢音、唐音(又稱為宋音或唐宋音)以及慣用音等等。
譬如「男女」一般唸成「だんじょ」,這是「漢音」,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熟知的漢字發音。
像是
男性(だんせい)
男子(だんし)
男爵(だんしゃく)
這些都是「漢音」的讀法。一般日常的生活用語大多使用漢音,像是明治時期的一些漢語造詞,例如「文化(ぶんか)」「美術(びじゅつ)」「経済(けいざい)」「物理(ぶつり)」「時間(じかん)」等等也多用漢音。
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把「男女」的前面加上「老若」變成了「老若男女」,這時的唸法就要變成「ろうにゃくなんにょ」。如果你把它唸成「ろうじゃくだんじょ」,那就是錯誤的唸法。
而這裡的「男女」讀成「なんにょ」就是「吳音」的唸法。像是「長男(ちょうなん)」的「男(なん)」也就是吳音的唸法。
吳音通常用於佛教用語,像是
人間(にんげん)
工夫(くふう)
大袈裟(おおげさ)
根性(こんじょう)
有頂天(うちょうてん)
言語道断(ごんごどうだん)
當中大多都是用「吳音」發音。
當日本人使用漢字本身的漢語發音來唸之後,發現漢字這種方塊字表義性強,可望字生義。因此,後來就發展成把日本原有的大和語言套用在漢字身上來唸的「訓讀(くんよみ)」的唸法。
像是「山」「川」「海」「雨」「船」「食」「飲」「遠」「近」等這些漢字,日本人即使不知道這些字現代漢語(華語)音、台(閩)語音、客語音、粵語音怎麼唸,但他們依然可以望字生義地理解它們的意思,這就是漢字能夠融入日文體系的原因,也是所謂漢字文化圈之所以能形成的基礎。
剛開始日本人用漢語音來唸,這就是所謂的「音讀」。
山(さん)
川(せん)
海(かい)
雨(う)
船(せん)
食(しょく)
飲(いん)
遠(えん)
近(きん)
後來發現漢字的表意性後,就用原有的和語來唸,這就是所謂的「訓讀」。
山(やま)
川(かわ)
海(うみ)
雨(あめ)
船(ふね)
食(たべる)
飲(のむ)
遠(とおい)
近(ちかい)
「訓讀」當中還發展出「熟字訓(じゅくじくん)」「当て字(あてじ)」等等複雜的唸法以及文字遊戲,這部分我們先暫略不提。
回到日本人姓名的部分,再來看看他們的漢字唸法。我們可以發現這當中除了音讀訓讀的問題,還有連濁、連聲、母音交替等等複雜的發音變化的問題。
來看看幾個常見的日本人姓氏。
佐藤(さとう)
加藤(かとう)
藤原(ふじわら)
田中(たなか)
和田(わだ)
菊池(きくち)
大久保(おおくぼ)
這當中有音讀也有訓讀,像是「大(おお)」是訓讀,「久(く)」是音讀,但是「保(ほ)」就產生了連濁變成了「保(ぼ)」。而且,連不連濁跟變不變音幾乎沒有什麼道理可循,像是「和田(わだ)」跟「藤原(ふじわら)」,也有人是唸做「和田(わた)」「藤原(ふじはら)」的。因此,當我們看到日本人的姓名時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問對方這該怎麼唸,因為總是有可能會跟你想的不一樣。
下面再舉一些常見但唸法較為困難的日本姓氏,如果你唸得出來,那麼你應該算是相當了解日本,應該就不會提出一些像是「為什麼不統一唸法,這樣太麻煩了吧」之類的讓人啼笑皆非的看法了吧。(笑)
服部
真田
相良
内海
麻生
佐伯
織田
春日
北条
宍戸
諏訪
常盤
蜷川
氷室
三宅
小日向
日下部
長谷川
五十嵐
西園寺
御手洗
以下歡迎各位同好分享一些有趣的日本姓名唸法,但請不要再扯什麼民主、政治、文化之類鬼打牆的內容,感謝。
粵語 訓讀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下關市位於日本本州最西端、關門海峽北岸的一座城市。人口約27萬人,為山口縣內人口最多的城市,卻是全國人口最少的中核市。市區的下關港周邊古稱赤間關,亦寫作訓讀相同的赤馬關,簡稱馬關(ばかん)並成為其別名。清朝光緒年間甲午戰爭爆發後,中日兩國在此舉行和談並簽訂了中日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予日本。「唐戶市場」有著「下關的廚房」美名,令旅人津津樂道的是這裡的新鮮魚貨售著庶民的價格、優良鮮美的品質。唐戶市場主要是魚貨市場,地面是賣魚的攤販,二樓則是食堂。遇上周末假日,市場裡有海鮮屋台街,每家魚攤都會出來擺攤賣生魚片、握壽司以及海鮮丼飯,來一趟唐門市場,就能滿足多種味覺享受。海鮮屋台最有趣的是,在通道間就能找個椅子坐下,立刻大啖手上的海鮮。若是一大早前往唐戶市場,可以看見漁民們吆喝卸貨的景象,走過批發區就可以看見正在挑選海鮮的滿滿人潮,各樣魚市攤販不絕於耳的叫賣聲,很是熱鬧,攤位上 除了可以看見肥美鮮魚、殼蟹、海膽、貽貝以及花枝章魚,還有已經切片擺盤的各式刺身,尤其晶瑩透亮的河豚生魚片更是吸睛,來唐門市場這全國集散地,沒品嘗到新鮮河豚,絕對會成為旅途中的一大憾事。
「龜山八幡宮」有著悠久歷史,建於859年的龜山,是下關的祭祀中心,奉祀應神天皇、仲哀天皇、神功皇后及仁德天皇,於平安時代自宇佐八幡宮勸請而建,因所在的位置為海島且形狀像龜,故稱其為「龜山」。八墦宮內有世界第一的河豚像以及販賣可愛的河豚御守及繪馬。本州島西側這塊地區合稱「中國」地區,其中面向瀨戶內海這塊的是「山陽道」,而面向日本海的區域則是「山陰道」,是日本律令時代的道路名稱;「山陽道」在律令時代是連結畿內與北九州的道路,七道之中唯一被編為「大路」等級,是最被重視的道路。下關地區屬山陽道。龜山砲台為鞏固海防而設立,其遺跡為一高170cm的石碑。江戶幕府時期,為了攘夷而建的砲台,第一彈就由此處打向停泊的美國商船,開啟了下關戰爭。河豚在下關隨處可見,是當地名產也是最受歡迎的吉祥物,據說摸了神龜會延年益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