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李屍朝鮮》改名 — 不是爭持歷史而是爭持史觀】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華提線木偶戲,臉譜分生、旦、醜、公、婆、淨六個行當,造型精細,形象生動。每個偶像安裝14條固定線,並根據動作表演需要增加線點,可增加至20—30多條線,以便於複雜多變的表演。提線藝人運用手指、手腕及手掌關節的操作,能揮灑自如地表演上天、入地、下海、跑馬、射箭、降龍、伏虎、鬥妖等高難度動作,又能把握...
粵劇臉譜 在 盧斯達 Facebook 八卦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
粵劇臉譜 在 笨 B 媽媽生活記事 Facebook 八卦
故事細節有待查證,但我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矣,因為感覺湯唯是那種堅毅努力的女子,她的成功有幸運成份但絕非僥倖。
文末這一句很值得借鏡:若是自己總是活在象牙塔裡自哀自憐,不肯認清事實,努力改善自己的缺點、補自己的不足,終將被淘汰。
「我選擇出國一段時間,不是逃避什麼,只是不想總有人喋喋不休地追問我未來的計劃。」湯唯
「我改變不了這個環境,就只能去適應環境,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適者生存,人只有融會貫通,才能走得更遠。」湯唯
被封殺後我在英國街頭賣藝
口述:湯唯 / 整理:李唐
很多人覺得我是花瓶,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力。我有自己的底子,而這些底子長久以來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我憑借自己的實力考進中戲導演係,剛入學就做了職業模特;大學期間,還學了表演、播音、美術,獲得了羽毛球國家二級運動員資格;我演過電視劇、話劇,做過話劇編導;我拿過很多獎,雖然不是什麼國際大獎,但這些獎項印證著我一步步的腳印。
《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時,也輕易將我此前的成績輕輕抹去。我的過往無人提及,倣佛我是一個空降兵,直接落到了金馬獎的頒獎臺上。送給我的形容詞都是幸運、機遇……這些與自身努力無關的字眼 - 我的確很希望成名,但不是以否定自己的付出為代價。
然後,我被封殺了。
我很冷靜地盤點大紅大黑後的收成: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某化裝品廣告代言、花瓶、一脫成名、過火表演、對青少年有不利影響……我就像上證A股,瘋狂地衝到了歷史最高點後,稀嘩啦地崩了盤。
我選擇出國一段時間,不是逃避什麼,只是不想總有人喋喋不休地追問我未來的計劃。
在我看來,未來,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我去了英國,帶著全部身家:《色戒》片酬50萬,廣告代言費80萬。簽合同時說好代言費600萬,可新廣告沒播幾次就被叫停,雖然我可以坦然將這600 萬稅後的480萬據為己有,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最終退還了400萬。
出去之前,我不知道要在國外待多久,也不知道這筆錢能用多久。
但我不發愁,我覺得,我一定能讓自己過得很好。
我本打算找個學校讀書,去了才發現很不現實。首先,英國的藝術院校,對學生的基礎要求很高,雅思成績要在6.5分以上,托福至少要在1550分以上。我的英語水平遠達不到可以被錄取的要求。其次,英國學費高,哪怕是倫敦藝術大學這樣的公立高校,對于正規錄取的學生收費也在每年1萬英鎊,對于我這樣的自費生,則是3萬~4萬英鎊。
我掂量了一下錢袋,打消了自費就讀的念頭。接下來我找了個語言培訓班,專攻英語。
我的目標是以好成績爭取到全額獎學金。我打聽得很清楚:倫敦藝術大學的最高等級獎學金是每年1.8萬英鎊 - 有了它,不僅可以免費上學,還能從中賺到所有生活開支。之後,我開始考慮經濟問題。手上的錢在國內可以買一套房子外加一輛車,可在英國,不過是一個白領的年薪水準。而我,還不知何時才有賺錢的機會,所以,我不想動用這點老本。而我知道,只要一個人肯開動腦筋,就肯定會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在大學學的兩樣東西派上了大用場 - 美術、羽毛球。在英國,街頭藝人是一份很有“錢途”的職業,只要有一技之長,且可以在街頭展現出來,就能獲得回報。
我的第一次“賣藝”是做街頭另類時裝秀,我用舊報紙撕出大概的衣服樣子,再用大頭針別 在身上。我穿著紙衣服,站在街邊,面前擺個帽子,就算開始營業了。
為了配合時裝的色係,我撲了厚厚的粉,畫了個類似日本藝伎的裝。看我造型奇特,創意新鮮,不一會兒路人就開始熱情地投硬幣紙幣。我腰間別著MP3,塞著耳機聽英文歌,姿勢擺累了就換一種。在路邊站了兩小時後,我有了26英鎊55便士的收入。
在英國人眼中,任何與創作有關的行為,都被視為藝術。我用油彩在臉上畫出京劇臉譜,有錢收;拎一桶水,用海綿做的毛筆在人行道上寫書法,有錢收;搬一張椅子,替路過的人畫肖像,也有錢收……每天抽出兩個小時,琢磨個點子,總能有幾十鎊收入。
這些錢足夠我每日開銷,這些錢也讓我在英國的日子漸漸不那麼拮據。
除了“賣藝”,我還“賣身”。打羽毛球給我帶來了更高收入。在英國,人工費非常昂貴。我找了一家俱樂部,跟駐場教練打了一場球,再跟老板談談,就成了俱樂部的兼職陪練。每小時80鎊,老板收取20鎊的管理費,我自己凈賺60鎊。每周大概陪練15小時,收入900鎊???正好承擔了房租和上語言班的費用。
就這樣,到倫敦一個月後,我就從吃老本變成了自給自足。這種自給自足,不僅給了我安定的生活,還讓我變得更加自信。來到倫敦4個月後,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韋恩斯坦兄弟電影公司總裁Bey Logan打來的,說想初步接觸一下,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一個星期後,當我正裹著一次性桌布改造的“時裝”在街邊表演行為藝術時,Bey Logan 笑瞇瞇地出現在我面前。他稱讚我極具創意和美感,我們進行了第一次簡單的交流。讓我最開心的不是他的誇讚,而是我可以很流利地用英語與他溝通。
我們聊了一刻鐘,然後Bey Logan 邀請我一起吃晚餐。約好晚餐的時間地點後,他離開時,在我的帽子上擱了一張100歐元的紙幣。他說,作為合作夥伴,他請我吃晚餐;作為路人,他為我的行為藝術買單。做街頭藝人和羽毛球陪練終歸是賺小錢,我覺得我的才幹不止于此,所以,我將目光瞄準了我的老本行???專業模特。
因為有Bey Logan 的引薦,我認識了英國本土的影視界資深人士,通過他們結識了一批在英國有名的化裝師、形象設計師,最終聯係上了每年都與“倫敦時裝設計周”有固定合作的服裝設計師加雷。
我告訴加雷,我曾是專業模特,有豐富的舞臺經驗,而且我有著他麾下別的模特不具備的東方神韻與氣質。我把自己的寫真帶給他看,我相信那種側面特寫、嘴唇鮮紅的老上海風韻足以打動任何設計師。
我成功了,2008年的“倫敦時裝設計周”上,我成了加雷的“御用模特”。我穿著他最新設計的歌特式面罩時裝,走上了時裝發布會的舞臺。我沒有經紀人,價碼是我跟加雷親自敲定的。我做了一周的模特,拿到的薪水是2萬歐元。
加雷對我非常滿意,在他的幫助下,我先後認識了眾多國際一線品牌的設計師。可以這麼說,只要我願意在英國時裝界發展,我相信我會在短時間內成長為最受關注的時裝模特。
正當我為前途做著樂觀規劃時,我接到了來自香港的電話,因為“優才”計劃,我獲得了香港居民身份證,港方邀請我前去發展。
在香港迎接我的,是與張學友合作新片《月滿軒尼詩》的合約。準備出演新片時,我不得不再次去補語言課,因為我的粵語很爛。我覺得,在一個新環境,要想獲得良好發展,與人溝通必不可少。
身邊的人都講粵語,我改變不了這個環境,就只能去適應環境,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適者生存,人只有融會貫通,才能走得更遠。
在這競爭的環境中,如何脫穎而出,全看自己的心態,因為無時無刻都在比較,每個人都在打分數,觀眾看著您,經紀人看著您,朋友看著您,同事看著您,小孩看著您,父母看著您,最重要的是您怎麼看自己,若是自己總是活在象牙塔裡自哀自憐,不肯認清事實,努力改善自己的缺點,補自己的不足,終將被淘汰。
粵劇臉譜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五華提線木偶戲,臉譜分生、旦、醜、公、婆、淨六個行當,造型精細,形象生動。每個偶像安裝14條固定線,並根據動作表演需要增加線點,可增加至20—30多條線,以便於複雜多變的表演。提線藝人運用手指、手腕及手掌關節的操作,能揮灑自如地表演上天、入地、下海、跑馬、射箭、降龍、伏虎、鬥妖等高難度動作,又能把握筆、拔劍、甩發、梳頭、拭淚、斟酒、紡紗、駕車、吹笛、拉弦、搖扇、吐煙等形態細節表現得出神入化,還能操縱偶人表演各種如真似幻的雜耍,還有舞雙槍、砍頭術、分身法等等,無不令人歎為觀止,有著魔術般的藝術吸引力。五華提線木偶戲是嶺南民間戲曲藝術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智慧和創造力的生動例證。其影響已擴展到其他藝術領域,表演劇目或在內地被拍成長篇電視連續劇,或由香港攝製成電影舞臺藝術片,甚至法國也拍了電影紀錄片,飲譽港澳、東南亞及歐洲。2008年,五華提線木偶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五華提線木偶戲表演藝術獨特傳神,達到"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藝術效果。看這首詩:"生旦文武共一箱,穿州過海走城鄉。悲歡喜怒皆成戲,唱做翻爬自有腔。忠奸今古分聲色,是非美醜善鋪張。手口隨心提拉扯,痛快淋漓演一場"。可說是五華提線木偶戲藝術形態和表演特色的生動寫照。在嶺南印象園的水上戲臺,每天都上演著精彩的五華提線木偶戲。皮影戲又稱“影子戲”,這是一種以獸皮剪接成影像,並借助于燈光顯影於螢幕上來表演故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起源於西漢,盛行於明清。其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走進廣州嶺南印象園,還可感受一下皮影戲的獨特魅力吧,好比看著還未電子化的大電視。2006年,陸豐皮影戲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三大皮影系統惟一遺存之潮州皮影。
粵劇臉譜 在 京劇眾生相臉譜藝術趣味多 - YouTube 的八卦
京剧《贵妃醉酒》《凤还巢》选段【名段欣赏20161118】 · 這夏聽她說[系列I]-京劇小學堂鄭農正- 臉譜 篇 · 粵劇 化妝裝身示範【開面】 (意象臉) | 請點贊、訂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