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都講得喇」
我老婆成日都話,睇住小豆小花生BB嗰陣嘅相,就好掛住佢哋BB嘅時候!雖然照顧佢哋係好辛苦,但係每日見住佢哋又覺得好滿足!
其實,我都有同一種感覺!既然時間唔可以返轉頭,咁就從新再經歷多一次啦!
老婆,嚟緊嘅日子辛苦你喇!其他粗重嘢等我嚟做啦!我愛你❤️
P.S. 小豆再做家姐,好似好有經驗,所以比較冷靜!
而小花生對於自己第一次做哥哥,就表示...「我無眼睇🤦♂️」
#HAHA之家
#photo by Conny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工藝—床褥都有得維修 改短改窄減浪費 71歲老師傅入行半世紀:依家唔興維修啦,買過張新仲乾脆 香港人很多都是無殼蝸牛,不時要搬來搬去,奈何香港樓寸金尺土,傢俬尺寸長了一吋就是一吋,任你再塞都不會塞得落,每當搬家,不少簇新的傢俬都會白白犧牲。其中床褥可算是最常出現的犧牲品,71歲的劉文昌是香港現...
粗重嘢 在 Facebook 八卦
「母子平安」
小蛋黃出咗世喇!又一次辛苦老婆!多謝老婆!我愛你❤️所有粗重嘢等我嚟頂!
#HAHA之家
粗重嘢 在 胡諾言 Facebook 八卦
呢位小姐跟咗我十幾年喇 !
老婆 , I love you !
#祝你身體健康
#粗重嘢我做曬
#多謝妳給我一個溫暖的家
#11thHappyanniversary
粗重嘢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工藝—床褥都有得維修 改短改窄減浪費 71歲老師傅入行半世紀:依家唔興維修啦,買過張新仲乾脆
香港人很多都是無殼蝸牛,不時要搬來搬去,奈何香港樓寸金尺土,傢俬尺寸長了一吋就是一吋,任你再塞都不會塞得落,每當搬家,不少簇新的傢俬都會白白犧牲。其中床褥可算是最常出現的犧牲品,71歲的劉文昌是香港現存少數的床褥維修師傅,可以將床褥改窄改短,在他的一對巧手下,不少原本準備被丟棄的床褥得以延長壽命,免成為堆填區垃圾。昌哥14歲就出來打工,最初做梳化,工廠後來兼做床褥,又學多一門手藝,一做就是半世紀。六十年代做床褥師傅人工不高,朝九晚五做足八小時,日薪5蚊,但總算夠昌哥去打吓麻雀,買吓煙仔。昌哥曾在本地品牌雅蘭床褥打工,但後來工廠北移,一堆老師傅冇得留低,被迫轉型,他中途也轉行做過司機、採購,兜兜轉轉,遇上現時的老闆,還是回到最初的老本行做床褥。能夠在一個行業打滾半世紀,一定很熱愛吧?「冇咩鍾唔鍾意,我得小學畢業做得乜?咪做粗重嘢囉,最緊要搵到食。」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床褥 #雅蘭 #梳化 #床褥維修 #堆填區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6fmG1VrXoY/hqdefault.jpg)
粗重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城市裏,樓與樓之間的夾縫,是又窄又長的小巷,暗濕灰濁,人人敬而遠之。遠藏在屯門青棉徑的巷子,是芸芸巷弄之一,本來寂寂無聞,卻有識途之人不斷竄進,擠滿窄巷。
有一凍肉店置身巷中,吃貨之人專程來買靚扒、海產,店名成興隆。三十年前,一對夫妻經營凍肉生意,只做批發,懶理糟塌,落戶後巷。二人披星戴月後巷打拼,性格勤懇正直,跨過種種難關,一直在食肆背後默默耕耘,偏安小小社區。
安穩知足的夫婦,從沒想過兒子回巢後,堅持轉型零售,雄心大展拳腳。父親的保守,兒子的執着,擦出火花連連。父與子,樂與怒,吵過後,究竟還是一條心,彷彿溫情熱透了小巷的凍肉,融化後,絲絲縷縷都是血脈相通的父子情。
小巷記趣
要找成興隆不難,心知在小巷處,繞一圈青棉徑,在菜檔的旁邊,便發現入口,反而猜不到的是,深巷深處,出奇地光鮮潔淨,連地磚的邊緣也無污穢,與一般小街無異。這裏明顯有人粉刷過,當看見成興隆簇新裝修,潔白無瑕的鏡字招牌,大抵猜到店主下了不少功夫。
成興隆是小巷大戶,坐擁四鋪,其中兩鋪作倉,專做批發;有趣的是後兩鋪作零售,其中之一鋪置放了七個逾兩米的雪櫃,一字排開,儼如高檔超市,近二百款肉類海產排列有序,客人隔住落地玻璃看貨,一目了然。甫進店,首先迎來的不是凍肉,而是小鮮肉的燦爛笑臉。他是店主的幼子Ray,三十歲,貌似二十頭,口齒伶俐,說話時總帶着甜美笑容,笑得連眼睛也成彎月,加上熱情對客,店內笑聲四溢,將冷冰的凍肉店,一下子炒熱起來。
「法國春雞無抗生素、無激素,不過唔知係咪真,佢係咁寫嘅。」Ray介紹給客人時,說得圓滑風趣,并十分熟書,產品隨手一執,資料瑯瑯上口,「這隻印度虎蝦,蝦味較濃,越南的較爽身,帶點海水味。」客人見他說得肯定有自信,自然受落。
無他,因為每件產品都經他嘗過才入貨,包括黑毛安格斯特級牛扒、西班牙豬肋骨、原條巴西豬扒、急凍蝦、即食生蠔、芒果千層蛋糕等。他也樂於與客討論煮食心得,一一講解食物特色,「春雞都可以用來煲湯,雞味濃,夠滑夠腍,兩人分量剛好。牛扒解凍後應該是紅色的,偏黑的代表翻雪過,不新鮮。」就算產品上的介紹,怎及得他說得親切仔細?
終日笑臉對人,其實背後有一份不可言喻的壓力。那天他病了,發高燒四肢無力,依然堅持工作,忙得只吃了一份三文治充飢,累得只能蹲在店前地上稍歇,不願回家休息,他還是笑着說:「唔休呀,當年批發生意愈來愈差,係我同阿爸爭取開門市,做咗就唔可以停。」個子小小的他,臉上帶點稚氣,言語間,卻流露着不屈的氣魄。
拼搏記傲
這名倔強少東是店中的靈魂人物,主責對客和宣傳,還有大哥負責管貨,繁忙時父母也坐鎮店中,與數名夥計同心合力應付魚貫的人潮。現時主力凍肉零售,原來兩年前,成興隆只做批發,由Ray的父親林春龍掌店。
林父祖籍潮州,在香港出世,十一兄弟姐妹中排尾二,雖是孻仔,可是年少喪父,一家生活刻苦。蹓躂於屯門,天生天養,林父說:「哪有人管,只係讀過兩年書,十一二歲出來跟人送凍肉。」跟車送貨,看盡行內陋習。昔日批發商普遍私下給廚子回佣,提供次貨或將凍肉發水,增加重量,以便向餐廳老闆收取更高價錢。「好多老闆都知道,所以成日唔出糧畀廚師,話佢哋已經收咗回佣,搞到好嘈好亂。」
至十八、九歲,自覺工字沒出頭,與剛結婚的老婆頂手街市凍肉檔位做零售,租倉兼做批發。前車可鑑,到林春龍話事,一心剔除批發行業的陋習,堅拒向廚子提供回佣,亦與他們保持距離,以免瓜田李下,「我哋好硬頸,過年一封利是都唔會派畀廚師,送貨時都唔同佢地傾偈,費事老闆以為我同廚子打籠通。」心存風骨,無論起初生意如何差勁,也不向現實低頭,「會比人拉㗎,兩個人做搵兩個人食就夠。」
寧願靠品質贏得客人信任,「跟好啲,唔會發水之餘,一磅排骨,盡量切到八成都用到,等餐廳好用啲,然後介紹畀其他人。」客,逐個儲回來,始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行家新年唔開,我哋初一至三都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開,慢慢就轉用我哋。」夫妻同心,甘做孺子牛,日做十六小時,從不言累。就算妻子懷孕,直至臨盆前一晚還開工,坐月四周便回鋪。
守着一份堅持十多年,生意上軌,也置了鋪樓,生活安定。以前兩口子只為餬糊口,隨兩名兒子漸長,父母總想給下一代豐裕生活。九七年,本打算買一間大樓單位自住,「有人帶住買,點知買多咗兩間,那時人人買都賺。」林太無奈地笑說。語畢,忽然靜默,空氣凝住了,因為接下來的金融風暴,他們的物業全變負資產,所有心血毀於一旦。林太倒抽一口氣說:「問親戚朋友借錢,最後才不用破產。」結果由大屋搬細屋,細屋搬到貨倉閣樓。一切歸零,重新出發。林春龍說:「能減得到人手嘅盡量減,兩三噸貨一個人落,那時貨車還未有尾板。」
財來財散,焉知非福。林春龍的艱苦辛酸,兩兒子早已看在眼裏。兄弟自小見父母早出晚歸,也經歷家道中落,性格多了一份持重。長子中學畢業後回鋪幫手,減輕父母負擔,十分生性。幼子Ray則在時裝店任職銷售員,腳踏實地工作,然而,有一晚回家,他驚覺父親年老色衰,Ray說:「都唔係好耐無見啫,點解頭髮突然白晒,連鬚都白埋,唔好睇佢而家咁精神,佢以前個樣老好多。」至今記得這一幕,那時才廿歲,決定回巢。
父子記犟
這年輕人甘於放棄外面的花花世界,回巷守業。本着一片孝心,打算聘人手減少父親工作量,可是捱慣的老父不願增加開支,斷言拒絕,Ray的熱情迅即遭澆熄一半,他說:「咁老竇叫乜咪做乜囉,切嘢就切,送貨就送,粗重嘢由我做,都叫幫輕老竇。」四口子家庭式經營,偏安屯門一角,無風無浪過了七八年。
只是時代變遷,隨着餐廳的經營成本上升,租金人工大增,餐廳老闆棄用優質食材,一切只求便宜,成興隆堅持提供靚貨的宗旨,漸漸不為世所接收。「行家派報價單畀餐廳,佢哋豬扒平兩成,有啲老闆覺得最緊要平,靠廚子煮好啲就得。」舊客離多,新客來少。社會進步之時,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反而倒退,Ray感到無可奈何。
舊日時光難再,改變是唯一出路,Ray心裏仍有團火,誓發展家業。其時小巷入口開了菜檔,他留意到街坊聚集,靈機一觸,何不兼做零售?隨即在貨倉置了雪櫃,將凍肉散賣,在菜檔招街坊入巷選購。「逐個街坊打招呼,入邊有凍肉賣喎…」反正經營成本低,林父也不反對。
置一個二手雪櫃,凍肉價廉物美,送一個燦爛笑容,漸漸聚了一群熟客。不久,Ray食髓知味,心雄買鋪做門市。「我計過條數,條巷咁舊,買鋪都平,用零售賺到嘅錢應該足夠供鋪。」不料林父得知後反應激動,又吵又鬧,林父說:「批發又唔係無生意,做零售好搏。」心底裏,他怕兒子做事三分鐘熱度,往後要做善後工作,八十歲還不能退休。這邊廂林父憂,那邊廂兒子呻,「阿爸遇過挫折,所以唔敢再發展,但批發生意不斷萎縮。」
兩父子也倔強。Ray不斷游說,甚至相中了同巷的的丁方小鋪,有意買下,逼父就範。有一晚,林父帶點醉意,Ray又提起買鋪,父親再次激動起來,動起手腳,Ray尷尬說:「有啲肢體碰撞啦,大家鬧得好緊要,話我係咪畀經紀嗌我買間鋪返嚟做。」當年林父便是被經紀游說買樓,才弄致幾乎破產,見過鬼怕黑。
但說到底,林春龍是嚴父,也是慈父。見兒子如此堅持,思前想後,終於首肯買鋪。但買的并非兒子提議那間小店,而是貴了一倍多的大鋪。即使按盡資產,在所不計。林父說:「既然要做,就做得好睇啲。」
Ray如願以償,理應開心,怎料開始害怕。「本來諗住買間細,置兩個雪櫃,簡單裝修下,點知全家人將所有錢放落間鋪度,連埋全新裝修,花咗幾百萬。」事到如今,只有硬着頭皮上馬,壓力巨大,「裝修開始驚,到開鋪都好驚。」終日提心跳膽,更要返教會告解。」
心裏顫抖,想法卻清晰。深知成興隆做零售,款式一定要多,遂借鏡大超市,搜羅世界各地的佳品;地點隱蔽的短處,則靠臉書宣傳,將食材來源、特色、煮法,用有趣的文字包裝,字字刻畫,看得出用心經營,「我讀到中五咋,每次嘔百幾字出來,要用幾個鐘寫,寫到凌晨,有時仲會抄《飲食男女》既文章。」不敢辜負家族招牌,每日做十多小時,一如父親昔日般拼搏。
父子相,也傳承了林父的宗旨,對客忠誠老實,「巴西貨就巴西貨,唔會攞平貨代替,價錢要定得公道啲,畀出邊超市平至少兩成。」一有空便逛超市,多問不同供應商,連拍拖節目也是找凍肉鋪看,建立穩固的知識,加上有父親背作支援,例如有次買南澳鮑魚,供應商卻錯送西澳鮑,兩者價錢相差甚遠,林父一眼看出,「南澳嘅裙邊深綠啲,草綠啲。」
雪藏技術也由父親傳授,例如雪糕櫃的冰格,產品不能叠太高,因為雪櫃門趟得多,表面溫度下降,一冷一熱,變相翻雪。雪藏蝦最明顯,融雪後蝦頭容易變黑,「別以為只係買個雪櫃就得,要控制流量、溫度要管理得好、定期清雪。」
當初父親孤注一擲令兒子長進,如今Ray獨當一面,生意也站穩了陣腳。門市開業一年多,感觸良多,「其實好多謝父親支持,因為開鋪,我哋傾得多咗偈,而家知佢以前辛苦,每日時間都唔夠用,今次你嚟訪問,我先知父母以前點捱落嚟。」Ray說完,林春龍莞爾一笑,沒有說話。其實盡在不言中,話說相約訪問前,林父催促兒子再三確定是否真的來訪,Ray 說:「唔好睇佢唔出聲,佢心裏很開心。」
成興隆
地址:屯門青棉徑6號好發大廈地下34-37號鋪
電話:24521052
營業時間:9am-8p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94JcxLrA1E/hqdefault.jpg)
粗重嘢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評價
《第100個故事分享::天神教兩個窮人挖煤礦》 依家香港外面十號風球,就想起這個風暴掘礦的故事和你分享。
窮人和有錢人,如果同一時間去挖煤礦,分別會是什麼呢? 你又是邊一個呢?
...................
全文:
從前有個風暴叫天鴿吹襲某個鄉村,有個窮人就埋怨:「世界太唔公平啦。點解窮人咁窮, 有錢人咁有錢。窮人做到死,有錢人乜都唔駛做? 風暴一來,窮人連街都冇得瞓,有錢人就可以繼續係間大屋裏瞓到安枕無憂呢 。」
天神聽到就話:「咁你想點先覺得公平?」
窮人回應:「我要有錢人一樣同我咁窮。如果佢都可以繼續有錢嘅話,我就甘心命抵啦。」
天神話:「好呀!」
之後天神就把個有錢人變成了同窮人一樣咁窮嘅人,並自各俾佢哋一個煤礦。同佢哋講:
「你哋每天所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攞去市集到賣咗佢用來買食物,限期一年之內挖清個煤礦。 因為一年後又有另一個風暴,仲勁過天鴿,到時會把整個煤礦移平。」
窮人同之前個有錢人一起開始挖,窮人習慣咗粗重工作,挖煤呢味嘢係小兒科,好快就挖滿了一車煤,拉去市集道賣啦。窮人用嗰啲錢全買咗好食嘅嘢,拿回家俾老婆仔女過活啦。
有錢人呢? 因為平時佢做過粗重嘢, 挖一陣就停一停, 攰到滿頭大汗,到咗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煤拉到集市去賣,換來嘅錢,佢只買了咗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日,窮人瞓醒就再去挖煤,有錢人卻先去逛個市集。過一陣,有錢人就帶多兩個窮人回來,呢兩個窮人都大大隻,佢哋一埋位就開始幫個有錢人挖煤,而個有錢人則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 呢度嗰度呀!
只係一個上晝,有錢人就指揮嗰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有錢人就再把啲煤賣掉又請多幾個大隻嘅窮人幫手挖。無幾日,個有錢人除咗俾工人開工錢以外,剩下來嘅錢還比窮人賺嘅錢多幾倍。 過多十幾日就多十幾倍,過多百多日就多百多倍。
一年好快過去,風暴山竹要來臨吹襲移平個煤礦啦。窮人一個人一年間只係挖咗煤礦嘅一小角,每天賺來的錢都用來吃喝玩樂,但基本上無乜錢剩。心唸:「死啦死啦,風暴一來,即將手停口停啦。」
但個有錢人早就指揮住幾百個工人挖光咗個煤礦,賺咗不少錢,他用嗰啲賺回來嘅錢就投資買賣,仲買咗幾個唔受風暴影響嘅煤礦, 繼續發展佢個煤礦王國。 好快又成為個更有錢嘅人啦。
天神問窮人:「咁依家你仲有乜嘢想埋怨?」
窮人回應:「我淨係想個有錢人請埋我去挖礦咋!」
故事帶出咩理念?
天神話:「窮人靠出力,富人靠借力。成功,不在於你能付出多少力, 因為一人力量始終有限。而是在於你能夠借用幾多個人嘅力為你做事!」
借別人嘅力,借資錢嘅力,借工具嘅力,借平台嘅力,借系統嘅力。 搵到個最佳借力點 leverage point , 可能全世界都係你嘅力。
我做商舖基金, 都係借緊投資者、租客、同經紀嘅力, 無可能我自己出曬錢或者做曬。你盤生意又係出力多定借力多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2RD-9zVfv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