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充滿宗教的濃厚氣息,我們刊出虔誠天主教徒老師,胡敏華,愛與教育實踐。
胡敏華老師是羅東高中前輔導主任,十多年來與同志諮詢熱線合作,入班宣導,協助學生認識不同性傾向,陪伴支持學生成長。
這些努力,卻在這一波婚姻平權修法的爭議中,被扭曲成「散播同性戀風潮」「毒害學生」……
甚至到校當場以諸多無理、無禮的言行相待。
身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理事,協會除了在第一時間向敏華求證,也詢問敏華是否打算採取相關行動,協會也將全力支持。但是敏華與輔導室夥伴認為自己依教育部的規畫進行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一時的誤解無需過度反應,秉持理性好好溝通。
但是從「向教育部投訴、要求教師離開學校」……等行動,一再顯示這些抹黑、造謠、攻擊的行為對於長期在教育現場努力的教師而言是多麼重的傷害。
在面對龐大的壓力甚至信仰指責,敏華老師交到我們手上的,竟是一篇細數十多年來自我反省、學習成長,陪伴與聆聽學生的愛的記憶。
雖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夥伴們有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我們願意以這篇充滿愛意的分享,做為送給大家的聖誕禮物。
=========================================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011
〈從2000年到2016年愛的記憶〉 文/羅東高中輔導教師胡敏華
進入教育界之前,我是精神醫療領域的社工人員,當時醫院經常要做變性手術的評估,我這菜鳥社工的任務就是做接案的工作,負責記錄每個就診朋友的經歷。我常常邊寫邊問邊流淚。與其說是紀錄,倒不如說是每個人的生命故事!
「胡小姐,我明明是人,認真生活認真工作,為什麼換了性別就變成妖了?」、「我曾經死命搓自己的胸部,希望它不要隆起,我可以穿得很帥氣!」許多生命的痕跡留在我心裡,當時還年輕,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只有聆聽與陪伴。
然後我結了婚,進入羅東高中擔任輔導教師,偶然參與了同志諮詢熱線教師研習,我當時想,這麼好的研習、這麼動人的生命分享,怎麼可以只停留在都會區?偏鄉的孩子也需要呀!
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教育,我真切反省自己,從一個缺乏性別意識、覺得自己從醫療觀點來談性教育就好棒棒的輔導教師,到深刻面對自己在成長過程與婚姻適應中的挫折與覺察。我開始在課程中分享自己的性別成長歷程,也開始關注學生們的性別故事:輔導股長成長團體、談情說愛成長團體、教師讀書會、電影讀書會,羅東高中的性別平等教育就這麼篳路藍縷的展開……
在還沒有性平法的年代,我們成為兩性平等教育資源中心,積極主動的、鋪天蓋地的在各地校園推廣、提供資訊,同志諮詢熱線開始入班宣導、協助同學認識不同的性傾向;一群基層中小學教師組成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展開各項性別議題之思考:刻板印象與偏見的消除、如何好好談性、未婚懷孕學生的去汙名化與輔導處理、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因應、性別融入教學各項領域等;一直到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了、我們從兩性平等資源中心成了性別平等教育資源中心。
這些教育的歷程沒有間斷過,這種種努力,都只是為了讓校園更友善、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然後彼此理解。
十多年來、孩子們認真地聆聽性別平等教育或同志諮詢熱線的入班分享、始終害怕隱藏的孩子們、不只一次地告訴我:「老師,謝謝你們看見我,而不是假裝我不存在;謝謝你們讓同學認識我,而不是讓彼此隱藏!」
有部分家長也告訴我:「原來,我的孩子隱藏的這麼辛苦,我要如何才能更了解我的孩子?」對父母而言,了解及愛自己的孩子遠比追究他到底是不是同志來得更重要!
害怕性別教育或同志教育的人們總是說:「哪裡有個案?那只是教師編出來的淒美故事!」我很難過,我們認真陪伴與聆聽的生命,成為部分大人們眼中不在乎的數據。但是,我不會灰心,因為性別平等教育不是去區分同性戀或異性戀有多少比例、也不是去引用法條懲處哪些人而已,只是為了讓校園與環境的友善,為了讓大家有更寬闊的視野,理解這個世界!
我相信教育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明辨是非,這二十年來我看到的孩子,在這些日子寫信來跟我分享的孩子,他們都長大了,過去所吸收的養分,會幫助他們成為這世界美好的力量。
照片提供:智偉
篳路藍縷用法 在 TA 們說 / 超自然震動 LGBTalk SHOW Facebook 八卦
【TA們說,大班說】
#給我聽好
耶誕夜,讓我們看看虔誠天主教徒胡敏華老師的性別教育路。
20年前,在整個社會都還沒有意識到性別是個議題之前,胡敏華老師已經開始關心學生在校園裡的性別議題;16年前,性別平等教育法還沒有施行之前,胡敏華老師就已經引進資源讓學生認識不同的族群、每一個需要被尊重的愛。而現如今胡敏華老師服務的學校已經是東部少數對於性別議題平等開放的學校,也是東部的性別平等教育中心。
這樣的胡老師,今年卻遭遇反同勢力的惡劣攻擊、黑函抹黑甚至是當面辱罵,只因為那些所謂「家長」,希望歧視根深蒂固在他們的孩子身上,也蔓延到整個社會,好有藉口傷害那些反同家長認為「不正常」的人。
幸好,這20年來敏華老師帶過的學生幾乎從各地看到消息以後紛紛的給敏華老師加油打氣,這也證明了一位無私的愛學生的老師,學生也會用愛回報。
聖誕夜,真的不好多說壞話
那些家長阿,你們遇到敏華老師好脾氣;要是敢跟老娘撒野,我就送東海岸幾個消波塊。
/文 班 I don't do nice
這幾天,充滿宗教的濃厚氣息,我們刊出虔誠天主教徒老師,胡敏華,愛與教育實踐。
胡敏華老師是羅東高中前輔導主任,十多年來與同志諮詢熱線合作,入班宣導,協助學生認識不同性傾向,陪伴支持學生成長。
這些努力,卻在這一波婚姻平權修法的爭議中,被扭曲成「散播同性戀風潮」「毒害學生」……
甚至到校當場以諸多無理、無禮的言行相待。
身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理事,協會除了在第一時間向敏華求證,也詢問敏華是否打算採取相關行動,協會也將全力支持。但是敏華與輔導室夥伴認為自己依教育部的規畫進行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一時的誤解無需過度反應,秉持理性好好溝通。
但是從「向教育部投訴、要求教師離開學校」……等行動,一再顯示這些抹黑、造謠、攻擊的行為對於長期在教育現場努力的教師而言是多麼重的傷害。
在面對龐大的壓力甚至信仰指責,敏華老師交到我們手上的,竟是一篇細數十多年來自我反省、學習成長,陪伴與聆聽學生的愛的記憶。
雖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夥伴們有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我們願意以這篇充滿愛意的分享,做為送給大家的聖誕禮物。
=========================================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011
〈從2000年到2016年愛的記憶〉 文/羅東高中輔導教師胡敏華
進入教育界之前,我是精神醫療領域的社工人員,當時醫院經常要做變性手術的評估,我這菜鳥社工的任務就是做接案的工作,負責記錄每個就診朋友的經歷。我常常邊寫邊問邊流淚。與其說是紀錄,倒不如說是每個人的生命故事!
「胡小姐,我明明是人,認真生活認真工作,為什麼換了性別就變成妖了?」、「我曾經死命搓自己的胸部,希望它不要隆起,我可以穿得很帥氣!」許多生命的痕跡留在我心裡,當時還年輕,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只有聆聽與陪伴。
然後我結了婚,進入羅東高中擔任輔導教師,偶然參與了同志諮詢熱線教師研習,我當時想,這麼好的研習、這麼動人的生命分享,怎麼可以只停留在都會區?偏鄉的孩子也需要呀!
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教育,我真切反省自己,從一個缺乏性別意識、覺得自己從醫療觀點來談性教育就好棒棒的輔導教師,到深刻面對自己在成長過程與婚姻適應中的挫折與覺察。我開始在課程中分享自己的性別成長歷程,也開始關注學生們的性別故事:輔導股長成長團體、談情說愛成長團體、教師讀書會、電影讀書會,羅東高中的性別平等教育就這麼篳路藍縷的展開……
在還沒有性平法的年代,我們成為兩性平等教育資源中心,積極主動的、鋪天蓋地的在各地校園推廣、提供資訊,同志諮詢熱線開始入班宣導、協助同學認識不同的性傾向;一群基層中小學教師組成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展開各項性別議題之思考:刻板印象與偏見的消除、如何好好談性、未婚懷孕學生的去汙名化與輔導處理、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因應、性別融入教學各項領域等;一直到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了、我們從兩性平等資源中心成了性別平等教育資源中心。
這些教育的歷程沒有間斷過,這種種努力,都只是為了讓校園更友善、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然後彼此理解。
十多年來、孩子們認真地聆聽性別平等教育或同志諮詢熱線的入班分享、始終害怕隱藏的孩子們、不只一次地告訴我:「老師,謝謝你們看見我,而不是假裝我不存在;謝謝你們讓同學認識我,而不是讓彼此隱藏!」
有部分家長也告訴我:「原來,我的孩子隱藏的這麼辛苦,我要如何才能更了解我的孩子?」對父母而言,了解及愛自己的孩子遠比追究他到底是不是同志來得更重要!
害怕性別教育或同志教育的人們總是說:「哪裡有個案?那只是教師編出來的淒美故事!」我很難過,我們認真陪伴與聆聽的生命,成為部分大人們眼中不在乎的數據。但是,我不會灰心,因為性別平等教育不是去區分同性戀或異性戀有多少比例、也不是去引用法條懲處哪些人而已,只是為了讓校園與環境的友善,為了讓大家有更寬闊的視野,理解這個世界!
我相信教育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明辨是非,這二十年來我看到的孩子,在這些日子寫信來跟我分享的孩子,他們都長大了,過去所吸收的養分,會幫助他們成為這世界美好的力量。
照片提供: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