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失敗者的勝利遊戲
(有劇情雷)
「謝謝你,跟我一起玩。」
雖說看完一周多了,整個人的情緒仍然深陷在這部韓劇裡面,著迷於李政宰、朴海秀竟有辦法能演出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角色,李政宰以往的果斷、霸氣不復見,朴海秀的剛毅認真也沒了,他們完全貢獻給他們的角色。
關於《魷魚遊戲》,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敘述,韓國戲劇、電影總是特別狡猾,能將一部類型戲劇雜揉以他們對於社會的不滿,可以加入勞工運動的無疾而終,可以加入對於南北韓政局的曖昧,可以加入外籍勞工的夢想挫敗,可以加入財團控管政府的粗暴,可以加入黑幫對市井小民的欺壓,這些憤怒無處宣洩,在整部戲劇裡緩緩控訴,而且還是用最有娛樂性的角度。
現實生活中總有人不甘於平凡,有些人或許能像001吳一男占盡優勢,年輕時就懂得以錢滾錢,到老年後反而充滿空虛,家人都不在身邊,決心用最殘酷的方式,拉攏所有人一起玩死亡遊戲。但大部分的人都像456名參賽者,曾經以為自己可以逆轉時局,但到頭來發現敗光了人生迄今累積的光陰,最終只得重來,說穿了資本社會這個大型遊戲,贏家或輸家,差別只在於運氣。
這跟童年時期的遊戲不一樣。
吳一男在韓戰後的年代,隨著政府蓬勃發展而大發利市,隨後韓國走進貧富差距的險峻局勢,有人輕易享有榮華富貴,有人則僅能在底層打滾,我們一邊隨著主角成奇勳(李政宰 飾演)的正義感所打動,卻又在另一方面體驗到他迄今的人生為何過得如此失敗的原因,他太不合時宜了,不懂得卑躬屈膝,他是個深愛自己女兒的爸爸,也是個屢戰屢敗的賭徒,時常想要賭一把,只能迎接失敗。
投資失利、做生意求助無門,連自己的生命,都只能成為在上位者的娛樂,《魷魚遊戲》脫去驚悚類型的6大遊戲包裝,內在竟是如此殘酷,看待這群走投無路的人,自相殘殺,我們在現今社會之所以有人性,是因為我們都是群體動物,被法律、政府以及既定道德觀念掌控著,但這一切都被拋去時,我們還會是我們嗎?
人性永遠莫測,呈現諸多變貌,如同白雲蒼狗,我們給予這樣的自己一個名字,謂之為無常,或稱為命運。
說實話,要在《魷魚遊戲》裡面尋找一個好人,都是徒勞,就連幾乎全劇抱持著樂觀團結的成奇勳,也會在打彈珠一關忍不住矇騙夥伴,他的軟弱戰勝了他,他的恐懼造成了他的改變,只是話說回來,好人與壞人,又該如何界定?這本來就是一件殘忍的事。反倒是,我們偶爾能看見其他角色偶爾的善良光輝,一如韓美女向背叛的愛人同歸於盡,一如曹尚佑在臨死之前的自我犧牲。
多半的時候,人人與惡並肩同行,《魷魚遊戲》雖是童年遊戲,但大部分都是出賣、背叛、敲詐以及暴力脅迫,只給予我們真相。
但為何《魷魚遊戲》要這樣呈現呢?尤其是黃東赫導演,他的《熔爐》總是讓我感動再三,在跌落黑暗深淵時,最寂涼的角落,總有一個傻子會舉起一盞微弱的燈。
我想有時候黑暗實在無邊無際,我們這群平凡人都難以與之對壘,面對破碎的社會,讓自己也變得越來越不完美,我們僅能用膠帶包裹自己,用消極的逃避,躲掉身後的一場戰爭。
法籍猶太裔詩人保羅策蘭有首很知名的詩〈死亡賦格〉。
「清晨的黑牛奶/我們傍晚喝/我們中午喝/早上喝/我們夜裡喝/我們喝啊喝。」
保羅策蘭是猶太人,見證過納粹暴行的人,眼前有歷史慘劇,一群人類殺害另一群人類,世界失去秩序,但這樣近乎慘痛的現實,也是提醒我們,不要往黑暗去,即便世界很壞,但你要很好。
我覺得這也是《魷魚遊戲》結尾製造出的光明面,原本一直被社會左右操控的成奇勳,染了一頭紅髮,轉身離開美國,走回自己的南韓家鄉,想要做些什麼,想要阻止一些不公平,即便我們知道那很難,但已經有人走在革命的前線,這畢竟是個開始。
我們還是有自己的意志,雖很渺小,但很強烈。
#魷魚遊戲
#squidgame
#오징어게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70的網紅Chou Shu-Yi周書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y Yiddishe Momme - bleach ] Film by Shu-Yi Chou 周 書毅 2009.december at Paris 那天 在巴黎 聽完這首歌 我選了件外衣 拉上幕簾 輕輕的動著 我房間的名字是 Monet 黑幕的背後 ...
策蘭 在 Teresa Daley 紀培慧 (Official) Facebook 八卦
我在下午活動的主題裡,巧遇昨晚睡前的詩。
“你說:把歲月的枝葉放在腳邊吧──是該你過來親吻我的時候了。
可是,歲月的枝葉是棕色的,妳的頭髮卻不是。”
『你手中握滿時間』--保羅策蘭。
#老朽美
#dresscodetw #dresscodetw2017
#paulcelan #event #instalife
策蘭 在 蘭萱時間 Facebook 八卦
#節目預告
2019/03/22週五,上午七點到八點《青春作伴》單元
本集邀請作家、「#掃葉工房」主持人傅月庵,帶來他的第一本親情書寫「父子」 。
四十八歲當爸爸的傅月庵將分享他的非典型教養,尤其和兒子睡前的枕邊「練肖維」,非常有趣、非常精彩。
參考書目:
書名:#父子
作者:#傅月庵
出版社:#早安財經
接下來,八點到九點,
這小時的節目來賓是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和「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 。
將探討: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和核廢料能否有解
歡迎收聽
核能流言終結者 https://www.facebook.com/NuclearMythbusters/
#蘭萱時間 #核能流言終結者 #李敏 #黃士修 #核四 #能源政策
--------
【蘭萱時間】
FM103.3 #中廣流行網,每周一至五早上七點到九點。
節目提供元氣早餐般豐盛營養的資訊,讓聽眾朋友擁有滿滿的活力!
電台官網http://www.bcc.com.tw/
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lanshuantimefans
廣播收聽頻道: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台南、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
FM103.1 嘉義
FM107.3 埔里
FM96.3 金門
策蘭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評價
[ My Yiddishe Momme - bleach ]
Film by Shu-Yi Chou 周 書毅
2009.december at Paris
那天 在巴黎 聽完這首歌
我選了件外衣 拉上幕簾 輕輕的動著
我房間的名字是 Monet 黑幕的背後 是塞納河
沒看完的書 是策蘭傳
記得去看過 尼金斯基 Chopin與Edith Piaf
還有王爾德的墓園 有的心不在 有的滿是愛慕的唇印
看到沒有人住的凡爾賽宮 與 羅浮宮
城市的每一處 記憶的每一片刻 不曾停留
My Yiddishe Momme 播放著
讓矛盾的我想起很多事
與決定
My Yiddishe Momme is a song written by Jack Yellen (words and music), and Lew Pollack (music), first recorded by Willie Howard, and was made famous by Sophie Tucker and later the Barry Sisters. Sophie Tucker began singing "My Yiddishe Momme" in 1925,
Sophie Tucker (January 13, 1884—February 9, 1966)
was a Russian-born American singer and actress.
Yiddish (ייִדיש yidish or אידיש idish, literally "Jewish") is a High German language of Jewish origin, spoken throughout the world. Yiddish is conventionally written in the Hebrew alphabet.
http://en.wikipedia.org/wiki/My_Yiddishe_Momm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phie_Tucker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4%8F%E7%AC%AC%E7%B7%92%E8%AA%9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p5vsydUTiw/hqdefault.jpg)
策蘭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評價
《詩剝裂 Schibboleth》一場音樂與舞蹈的跨界合作。從柏林到台北。
2010 皇冠藝術節演出節目之一 / 11/25~28演出 於皇冠小劇場
詩剝裂。在記憶中 聽見時間的裂縫與靜默
謝杰廷 x 周書毅
《詩剝裂》是一個階段性的展演計畫,從德語詩人策蘭的境遇與詩為創作的起點,發展出聲音作品與空間裝置展覽,最後則是在劇場裡音樂與舞蹈的演出。
策蘭(Paul Celan)是二戰後最重要的猶太裔德語詩人。而《詩剝裂》是Schibboleth的音譯,它是策蘭的一首詩名,在希伯來語有河流的意義, 卻也是古以色列人在戰敗撤退時攸關生死的密語。策蘭的猶太裔父母死於納粹集中營,對戰後流亡巴黎的他而言,以德語寫詩成為他的痛與無解的困境,他的詩因而逐漸變得支離破碎,意義消失而僅剩下聲音,最終自沈塞納河。
他的境遇與詩成為我們創作音樂與舞蹈的起點,在過去與現在的距離下詮釋這靜默無語的記憶。
在過去與現在的距離下,我們聽見他詩裡的聲音,在閱讀、書寫、對話的過程裡,我們將先以展覽呈現、後以劇場詮釋,這一切並不是要呈現他的生平而是想要提醒自己該怎麼面對這曾經的記憶,又是如何遺忘過去。
製作統籌:劇織造 W Theatre Productions
製作人:陳午明、吳筱荔
藝術總監:謝杰廷
創作/演出:謝杰廷、周書毅
音樂:謝杰廷
編舞:周書毅
舞台設計:謝杰廷、周書毅
舞台顧問執行:王揚恩
燈光設計:高一華
服裝設計:楊妤德
平面設計:謝杰廷
攝影創作:劉人豪
舞台監督:鄧湘庭
感謝:南海藝廊 / TAMTAM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RdEYKE_w-w/hqdefault.jpg)
策蘭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評價
《詩剝裂 Schibboleth》一場音樂與舞蹈的跨界合作。從柏林到台北。
2010 皇冠藝術節演出節目之一 / 11/25~28演出 於皇冠小劇場 !!
http://www.wretch.cc/blog/CAF15th
詩剝裂。在記憶中 聽見時間的裂縫與靜默
謝杰廷 x 周書毅
《詩剝裂》是一個階段性的展演計畫,從德語詩人策蘭的境遇與詩為創作的起點,發展出聲音作品與空間裝置展覽,最後則是在劇場裡音樂與舞蹈的演出。
策蘭(Paul Celan)是二戰後最重要的猶太裔德語詩人。而《詩剝裂》是Schibboleth的音譯,它是策蘭的一首詩名,在希伯來語有河流的意義, 卻也是古以色列人在戰敗撤退時攸關生死的密語。策蘭的猶太裔父母死於納粹集中營,對戰後流亡巴黎的他而言,以德語寫詩成為他的痛與無解的困境,他的詩因而逐漸變得支離破碎,意義消失而僅剩下聲音,最終自沈塞納河。
他的境遇與詩成為我們創作音樂與舞蹈的起點,在過去與現在的距離下詮釋這靜默無語的記憶。
在過去與現在的距離下,我們聽見他詩裡的聲音,在閱讀、書寫、對話的過程裡,我們將先以展覽呈現、後以劇場詮釋,這一切並不是要呈現他的生平而是想要提醒自己該怎麼面對這曾經的記憶,又是如何遺忘過去。
製作統籌:劇織造 W Theatre Productions
製作人:陳午明、吳筱荔
藝術總監:謝杰廷
創作/演出:謝杰廷、周書毅
音樂:謝杰廷
編舞:周書毅
舞台設計:謝杰廷、周書毅
舞台顧問執行:王揚恩
燈光設計:高一華
服裝設計:楊妤德
平面設計:謝杰廷
攝影創作:劉人豪
舞台監督:鄧湘庭
感謝:南海藝廊 / TAMTAM8 / 台新藝術文化基金會 / 誠品書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U_TLqfmz80/hqdefault.jpg)
策蘭 在 保羅·策蘭 的八卦
保羅·策蘭Paul Celan;(1920年11月23日-1970年4月20日)出生於布科維納切爾諾夫策(現屬烏克蘭),的一個德語猶太家庭。本名保羅·安切爾(Paul Antschel),法國籍布 ... ... <看更多>
策蘭 在 【我們聆聽.德國詩】Paul Celan 保羅.策蘭 - YouTube 的八卦
【在光影之間閱讀】德國戰後文學電影放映計畫「我們聆聽.德國詩」詩文朗讀推廣節選計畫中德國詩人如保羅· 策蘭 (Paul Celan)、英格博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