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涉及對中開放市場的承諾,約有三分之一是超越給予WTO其他成員之優惠待遇,必須比照2002年台灣加入WTO的法律程序,交由立法院審查,成為法律文件,絶不能以備查方式處理。立法院必須負起把關責任,嚴格審查,該刪就刪,該改就改,避免包裏表決,即使迫使政府必須和中國方面重開談判,亦在所不惜。我們嚴正要求馬政府,必須提出台灣服務業發展的總體策略及執行協議的完整配套,以將衝擊降至最低,保護服務業發展的根基。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程序,完全是黑箱作業,未經評估,罔顧民意,強行簽署,台灣社會無法接受;此協議承諾開放64項業別遍及台灣各行各業,未來中國企業可能大舉進入台灣,掌控關鍵行業及民生行業,衝擊中小企業及基層服務業從業人員;而中國吸引台灣服務業登陸,對台商利基有限,卻可能吸引人才外流、影響台灣產業升級、進而拖累國內經濟。
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我有四點意見:
一、 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程序可議:受馬英九總統之託付,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本月13日前往北京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並提出嚴重傷害國家主權的「一個中國架構」主張。海基會及中國海協會隨即安排21日在上海進行兩會高層會談,完全呼應北京將兩岸關係視為國共關係的一貫立場。馬總統毫不避諱以國共會談為代表兩岸政府的兩會協商搭橋,並以附和北京「一個中國框架」作為啓動兩岸協商的政治表態,其對憲政體制和台灣民主政治已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同樣可議的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協商和簽署,完全是黑箱作業,事前既未經完整評估;協商過程中亦未和產業界充分溝通;在少數人和中國方面片面商定後,更不顧各界反對聲浪,強行簽署。這種討好北京,但對國內強硬的偏差施政心態,讓台灣社會無法接受。
二、 應防範中資策略性進入台灣服務市場:在服務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上,台灣遠超過中國,但台灣服務業市場及企業規模,又和中國完全不對等,因此,對中國開放服務業市場至少必須防範三件事:第一,中國藉企業規模優勢掌控台灣關鍵性行業;第二,中國為發揮對台灣社會及政治影響力,藉企業數量優勢深入台灣民生相關行業;第三,中國人士藉投資服務業大量登台,影響台灣社會及就業市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顯然未充分評估上述開放服務業市場的可能影響,承諾開放64項業別遍及台灣各行各業,未來有可能發生中國企業掌控如金融、運輸、觀光旅遊等關鍵行業;中國企業搶進批發零售、美容美髪、洗衣、小客車租賃、劇場、老人院及社會福利機構等民生行業,衝擊中小企業及基層服務業從業人員;中國企業進入農牧服務業,擴大對台灣的影響力;以及大量中國人士未經嚴格審核即可長駐台灣等。鑑於這些問題對台經濟社會的可能衝擊,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加以補救。
三、 中國吸引台灣服務業登陸可能拖累國內經濟:中國給予台灣80項服務業優惠承諾,若仔細分析,大致有三種情況:第一,刻意彰顯對台灣讓利,但對台商利基有限。例如:開放電子商務不開放跨境提供服務,只開放在福建試點投資,但物流、通關等配套又不足,對台商是可望不可即。第二,北京為加快中國服務業發展,以特定優惠磁吸台灣專業服務人才,包括醫師、建築師、工程師、金融、文創各類專業服務人才,從而可能造成台灣服務技術及人才加速流向大陸,擴大人才赤字問題,並影響台灣產業升級。第三,中國配合對台統戰策略,將優惠特區化,如電子商務、海陸運輸、金融業等優恵,多數限於福建或「海西經濟區」,此無疑是實踐北京「經濟一中」策略,也大幅限縮台灣服務業在中國自由發展空間。馬政府一再強調是為台商爭取大陸服務業商機,但是,既無力爭取對台灣服務業有明顯效益的中國旅客及海空貨物運輸來台灣中轉的正常化待遇,且對中國磁吸台灣專業服務人才及將優惠限縮在特區,完全束手無策。這種向中國經濟戰略利益傾斜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無疑是弊遠大於利。
四、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嚴格審查,有效監督:「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涉及對中國開放服務市場的承諾,其中約有三分之一是超越給予WTO(世貿組織)其他成員之優惠待遇,因此,必須比照2002年台灣加入WTO的法律程序,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交由立法院審查,成為法律文件,絶不能以備查方式處理。
服務業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心,不容有重大政策錯失,是以,我們要以廣大的民意作後盾,要求立法院負起把關責任,嚴格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該刪就刪,該改就改,避免包裏表決,即使迫使政府必須和中國方面重開談判,亦在所不惜。我們也須要求馬政府提出台灣服務業發展的總體策略及執行協議的完整配套,穩固服務業發展的根基;立法院和社會各界亦應嚴格監督,確保台灣的最大利益。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中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達到40多年以來最低點,也從部份領域的爭端和挑戰變成體系和價值的衝突。這兩個加起來經濟產出總和佔全球40%的超級大國分裂,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許多外國媒體已經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發展。我們這就來看看歷史的教訓還有新冷戰對科技造成的的結果。 既然提到新冷戰,不得不稍微介紹...
策略分析架構 在 唐綺陽占星幫 Facebook 八卦
【唐綺陽5/25-5/31星座運勢週報】
此時仍是四星逆行,除了讓很多事情「迥異於四個多月來的情勢,來到拐點」,人們會做出「帶有衝擊性的決定」;也充滿「回朔、檢討、懷舊」氣氛,網上充斥舊影片,與故友聯繫、開同學會、曬舊照、回憶往昔等,逆行除了帶來轉折,也帶我們整理一路來的一切,不管是實質評估,還是心態變化。
而木、土星逆行也正影響著社會動盪,並對個人與社會的連結有重大影響。像是木、冥逆魔羯意味著個人「事業面臨重新規劃」,或企業「思考怎樣立足、重整管理方式」,土逆水瓶則顯露與社群相關的一切,如網路亂象不可小看,網軍攻擊、網路霸凌的應對策略,與「不同立場的社團集結、發威」,在大行星的逆行回顧之下,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的立場,選擇自己的認同,而後,各自形成「試圖震動架構的群」。
木、土皆對上述兩領域產生「結構性、時代性」變化,以致我們也必須改變「看待事業的視角」,不能再以原本思維行之,你心裡知道那已經不夠,也行不通。而社群、人際關係也進入「不穩定狀態」,人與人的關係已發生變化,過去幾個月你已看清「沒有永遠的盟友,沒有永遠的忠誠、認知都被震撼顛覆」,所以,我們得以更警醒的態度,面對不確定、瞬息萬變的未來。
本週最重要的星象移動是水星,於週五5/29進巨蟹,所以本週處於「水星雙子最後衝刺」,由於接著進入的是開創星座巨蟹,且與魔羯星群對分(對立),可以想見會「風起雲湧、對抗衝突」,學生、老師、媒體、文字工作者,母親、家族、家園、國家都是討論焦點,或事件主題,或上述角色成為主角,備受關注。
這場對分將橫亙六月,當中還有「逆行木、逆行冥合相」(請翻閱2020運勢解析大趨勢部分),我們即將進入「劇情急遽推進的第二篇章」(年底九到十一月是第三篇章),正因為是「急遽推進」,再加上對分向,所以「整個六、七月」都處在「衝突、對立」氛圍中,六月下旬前水星孤軍面對,試著溝通、喊話,但力量薄弱(六月中停滯),也容易受傷害,或看到人性黑暗面,而感到憂鬱、無力、情緒洶湧(情緒化者注意情緒風暴來襲)。
但巨蟹方六月下旬起將有太陽加入,太陽象徵貴人、正當性、生力軍,使原本弱勢的一方開始反擊,得以抗衡。
本週就是「兩股勢力對峙」的開始,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感受這股撕裂,也許是認知不同、價值觀不同的兩方,溝通得很痛苦,或自己得選邊站;也可能是「發現有人跟自己做對、弄自己」,只好站起來捍衛,不得不然。
這份激情,其實也呼應了「整個下半年火星牡羊」的白熱化能量,它將會在每個人身上催生出怎樣的開創能量?每個人都開始各種斜槓嗎?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雙子應注意年輕一輩的問題,魔羯聰明理財可參考貴人指點;是誰出現對胃口的桃花,又是誰該去喬一下筋骨呢?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高清版請看這裡
↬https://youtu.be/ZL-a8JelUt0
#HMTAIWAN
策略分析架構 在 美樂蒂 Melody Facebook 八卦
這是一篇我前幾天發在IG的限動,後來收到了非常多迴響,才知道鼓勵到了許多人,所以決定也放過來這裡與大家分享:
我最近工作挫折有點多,一直逆風在走(但我好像整個人生一直都是逆著走的就是了。)
像是,我的公司是到穩定賺錢了才開始請員工的,結果已經來了一批員工後我才發現我不懂管理,所以回頭學習管理;接著員工到多了、難管了,我才知道原來還要建構制度,所以又再回頭去學習建構制度;終於制度建構好了,一些麻煩解決了,可安穩了一段時間後又發現,啊!員工雖然有了制度,但少了職涯規劃,長遠下去人才也會留不住,所以又再回頭學習如何建立組織架構與職等職能。
然而這些都建立完了,以為自己沒事了,終於有資格帶著團隊做共識營了,結果去年的共識營做完,我才知道我沒去學正統的企業年度規劃所以共識營很難做得好,於是一個公司已經開了13年的老闆,到今年才回頭去學習這些東西!
好,終於今年學完了,結果又發現我還缺環境、產業、顧客分析沒學好,那些沒學好就寫不出好的總目標;ok fine, 終於總目標現在也出來了,媽的又發現沒有學習好財會我就無法制定總預算,沒有總預算我就無法制定大策略;幹,那也沒關係,財會資料我現在也惡補上了,操他媽又再發現我還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才能把上面提到的所有管理、制度、組織架構跟企業年度的總目標、預算、策略全部串在一起,用來對應一切是否符合企業政策,最終才能制定出一份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做為收尾與收網。
過程中我因為自己的不足而給企業與員工帶來的空耗,都是我的挫折,我每天睡前都在誠實面對自己的挫折,有時也投機的祈禱,要是能馬上出現一個有以上完整經驗的人,來帶我做一遍這所有事情,我願意給他我的年薪,只求來幫我節省時間吧。
但我祈禱很久了,我知道他很難出現,所以還是自己一項項好好學,好好去做吧,雖然真的不是那麼簡單,且常常今天學的明天又不適用了,但我想⋯對凡事都努力找方法,常常不知不覺就這樣學會了!我們雖然沒有很聰明,不過好在還勤奮😂
(是說,我有對自己發誓,我所學會的一切,未來我願無條件為自己身邊遇到相同困難的人伸出援手,因為那種無助與需要長時間接受員工可能對你的質疑,都太磨練心智了;且這些經驗都是過來人的寶藏與武器,只用在一間企業上太可惜了,既然無論如何我都得去學了,就當學好了還能幫助其他朋友,想想就感覺好多了💁🏻♀️)
(是說x2,有人建議過我,只要找顧問就可以解決了,但我是想,自己若毫無概念或不先認真去理解,程度差太多也會無法做決策,那麼找了顧問可能也會很困擾對方。)
策略分析架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美中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達到40多年以來最低點,也從部份領域的爭端和挑戰變成體系和價值的衝突。這兩個加起來經濟產出總和佔全球40%的超級大國分裂,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許多外國媒體已經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發展。我們這就來看看歷史的教訓還有新冷戰對科技造成的的結果。
既然提到新冷戰,不得不稍微介紹一些冷戰的背景。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因為意識型態不同,相互對抗長達半個世紀。最後西方資本主義壓過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在1991年解體,美國也成為世界超級強國,可以說我們今天世界的樣貌也是冷戰過後的結果。
中共領導的中國去年70年週年,比我們正統的中華民國還少38年。重點是現在的中國就是靠冷戰的時候,在蘇聯和美國之間遊走,最後在美國聯中抗蘇的策略下,因為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挹注還有自身的經濟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其實蘇聯垮台後中國就成為共產主義的代表,但是西方當時就有,到底是要跟中國交往還是圍堵,要和緩還是強硬的討論,後來很明顯西方是採取以經濟發展帶動中國民主和自由的做法,結果如何?大家可以看看現在的狀況。
中國現在變成全面控制的超極權社會,還用科技向外輸出治理模式,其實什麼天網監控、人臉辨識、大數據分析整合、機器學習還不是都跟歐美學的。所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7月25號的演說才會這麼受到大家關注,在經濟改革無法帶來政治改革的同時,就像過去冷戰時期,他再次點名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人喔,說他過去在冷戰期間的軍隊記錄告訴他,共產黨人總是在撒謊。還把雷根20世紀80年代對蘇聯「信任但要驗證」的口號改了一下,說對付今日極權的北京得要「不信任且要驗證」才行。
這幾乎就是顛覆了70年代尼克森跟中國接觸還有中國會改變的理論,可是現在如果美中要走上新冷戰這條路有難度,特別在經濟發展上已經水乳交融。以華為當作例子,這家公司可以說是在美中科技冷戰的最前線。要知道在19年前,華為剛開始到德國法蘭克福郊區和英國小鎮設立歐洲銷售辦事處的時候,還只是眾多來競標建設電信網絡,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到了今天華為就是中國崛起的代表。
雖然美國從2018年開始以各種法律強力防堵華為,它在2019年銷售額還是有1230億美元。因為華為過去利用價格優勢搶攻市佔率,在市場已經幾乎是無法取代的存在,全球190幾國有170國都用華為的產品跟設備。但是在美國遊說各國封殺華為後,本來許多國家還在觀望,現在都慢慢選擇站在美國這邊。像是英國7月14日宣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現有華為產品2027年前全面拆除。這代表由英美澳紐加組成的「五眼聯盟」中,僅剩加拿大未宣佈禁用華為。不屬「五眼聯盟」的法國也在22日宣佈不續購華為設備,間接在2028年前讓華為退出該國5G市場。
而華為也把自己比喻為70年代的日本企業東芝。當時東芝專攻半導體和晶片領域,後來就開始面對美國強勢的攻擊。某一方面這種說法沒錯,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差很多。東芝當初是因為對美國禁運對象蘇聯出口技術先進的設備,華為也有孟晚舟違反伊朗禁令的事件。但是跟華為不一樣的是,沒有人指責東芝剽竊技術,違反智慧財產權,而且當時日本的經濟體制與今天的中國不一樣,日本的企業是建構在自由經濟的基礎之上,國家的介入不是很深,但中國則是國家資本主義。
華為風暴不是單純的貿易戰、科技戰,背後有美中兩大陣營政治體制之爭。從華為的崛起也看得出西方對於如何看待中國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態度,而國際政治不是數人頭的,面對極權專制的中國,開放的社會要有連貫的戰略,但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還是有很多人受不了中國市場的誘惑。這個世界會因為新冷戰就發展出一個新的貿易架構或體系嗎?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歡迎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策略分析架構 在 CowBear有錢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公開自己的後台數據
分析相關數據、掌握上線時間就有機會拉升觸及率!
也會將教你如何看對手的粉絲團粉絲是真還是假
你將可以看!破!對!手!
粉絲團人數分析工具:http://www.fblikecheck.com/
Youtube 主題願望清單:http://bit.ly/2L670Iz
------------------------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bit.ly/2wBkAAb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bit.ly/2JI6LSh
拍攝器材:Sony a7iii
Music provided by NoCopyrightSounds
------------------------
嗨~我是Stark
臉書觸及一年比一年還低
經營臉書也越顯得困難
因此今天我要教你掌握網友的上線時間
只要在這段期間貼文
並用一些小訣竅
觸及率就能有所提升
那麼我先給大家看一下我們自己從零開始經營的粉絲團
這個粉絲團目前有將近150萬人
一開始我們打的市場是以男生為主
教男生怎麼成功吸引女生、順利交往
當時男女比例是8:1
我們不像很多相似的業者教男生搭訕、一夜情、跑夜店
是希望能夠穩定交往、走得長久
因為我們認為男女關係是修煉自己的一門功課
吵架就鬧分手、濫情、捻花惹草的背後
有可能只是當事人不願意面對彼此的問題
而分手過後的下一段感情也會在同一種問題不斷迴圈
只是表面上換一個對象而已
但是根本問題其實沒有被解決
加上每次換對象
很多事情、習慣都要重新開始
這不覺得很累嗎?
在經營品牌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
當我們越呈現穩定戀情、好好談戀愛的定位後
逐漸深受大家喜歡
人數也不斷成長
男女比例從8:1到4:5
甚至有時候會到5:5
是一個非常平均的表現
這也讓我們有更多能夠觸及的市場
不再只是教男生怎麼追女生而已
所以有許多相似的業者把我們視為同業或競業
但其實我們走向與市場都是不同的
在這圖表中也可以發現我們是以台灣人居多
其次是馬來西亞跟香港
這代表我們粉絲人數都是真的
有很多粉絲團的粉絲人數用灌的
其實都可以用第三方工具看出來
他們標榜台灣市場
但其實粉絲人數都是俄羅斯、土耳其
所以你可以透過這個工具去檢視其他粉絲團或是你的競爭業者
那麼我會把連結放在下方
那麼要在什麼時間點貼文最有效呢?
以我們自家的粉絲團可以看到
每天早上6點開始
人數會不斷成長
到了下午3點人數就會有個小小斷層
這是因為許多用戶在這期間會開會、拜訪客戶
而到了下午6點
人數又會開始往上
直到晚上10點人數才會緩慢下降
到這裡你可能會問
這是你的數據,跟我有什麼關係?
圖表分析是臉書以我的用戶上線時間為計算
我們的用戶大多都是+8時區
因此反推回來
台灣大多用戶的使用習慣都是如此
而前幾年我被台灣達人秀聘請為新媒體行銷顧問時
也是呈現大致相近的數據
台灣達人秀目前有255萬粉絲
許多網紅、Youtuber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所以我們有數據可以知道這些上線時間不會相差太遠
但是我們貼文就要這些時間發嗎?
我的策略是
在最高峰的1~2小時一定要貼文
這可以大幅增加被看見的機會
我們統整下來有幾個時間點是必須貼文的:
1.早上9點
2.中午11點
3.晚上7點
4.晚上9點
這四個時段是一定要貼文
當然內容本身還是最影響能否廣泛散播的關鍵因素
如果貼文內容沒有吸引人
或是只是單純打廣告、沒有讓顧客感受到價值
是絕對不會有好觸及的
很多人認為把內容貼上就叫內容行銷
但實際並不是這一回事
當中有很多細節要考慮
像是標題、文字架構、圖片、配色、關聯性等等
每一個細節都會有所影響
如果這有機會我會再錄一個影片
告訴大家怎麼製作內容行銷
在設定貼文排程時
我們不會設定整點
我們會稍微做一些調整
舉例來說
我們知道早上9點左右要貼文
這時候我們不會設定9點準時發布
我們會設定在9:10、9:15、9:45、9:50這區間
因為大多數人在設定貼文時
都會設定整點或半點
所以我們會故意把這些時間錯開
這樣就有機會先被看見
因為我們會把他的貼文往後排
這些都只是操作上的策略
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內容本身
這是我一直要不斷強調的
內容好,觸及沒煩惱
內容不好,每天都睡不好
那麼我們今天的影片分享就到這
如果你有問題想問我
歡迎在底下留言
或填寫下方Youtube願望清單
有機會的話
我會針對你的問題為你拍攝專屬影片
這樣就有機會講更多、講更細
那麼我們下一個影片見囉
掰掰
啊對!記得按訂閱及小鈴鐺
這樣你才可以在最快時間收到我的新影片通知!
掰掰
【Stark談行銷】如何掌握網友上線時間發佈貼文、拉高觸及率?
策略分析架構 在 WantGoo Youtube 的評價
一天一支日K,台股開盤一天就會有超過 1600 支日K。
密密麻麻的K棒訊息,他們都說了什麼?說真的還是假的?
K棒是技術分析最基礎的元素,但往往被簡化解讀的太過狹隘。即便是短線操作,也要有中長線的架構或趨勢保護。
短線撲朔迷離,更要觀察整體大局,才能當選股軟體跑出二三十檔股票時,還能選得心安。
短線飆派軍團長將在直播教學中,讓你重新具體而微,重新了解這單純而細緻的 K 觀察技巧:
・從單隻K棒到組合K棒,到趨勢與產業的判別。
・有效/無效K棒的條件判別SOP:拆穿 15 支無效的長紅陷阱
・有效K棒的有效停損/停利點
Bonus:
一目了然,軍團長私藏產業循環查詢網頁
【講師介紹】
軍團長,本名張銘忠,投入股市約 28 年,起初曾大起大落慘賠三年存款 200 多萬,最後覺悟投資只能靠自己成長學習。
理工背景的股票/期貨雙分析師,比業界分析師多了更敏銳的產業嗅覺。融會貫通多年選股精華,悟出從選股到操作進出的完整策略,也就是今天的十全戰法。
在玩股網 7 年,公開實戰及對帳單驗證,直到今日。
部落格 -- http://www.wantgoo.com/23795
社團介紹 -- http://www.wantgoo.com/club/9/promotion
策略分析架構 在 第四講【(一)策略規劃】 - 1. 策略規劃之組織架構 - YouTube 的八卦
財團法人書香文化教育基金會(https://shu-xiang.org/) 許士軍教授- 「經營與管理」數位講堂第四講: 策略 管理之傳統 分析 工具/【(一) 策略 規劃】/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