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蔡英文總統之太空政策 宏輝提出四大主張「讓太空產業紮根新竹」】
⭕️蔡英文總統兩大科技願景 宏輝認為新竹最適合
蔡總統於本月行程中曾提出,未來四年有兩大科技願景,第一項就是進軍太空產業,利用台灣的科技產業的技術與優勢,進軍「低軌道衛星」的市場,並藉此促進產業升級,以及與國際主流市場與技術接軌的目標,宏輝非常贊同蔡總統的這項政見,而全台灣最適合發展太空產業的城市,就是新竹市。
日前宏輝曾經就未來如何讓新竹在科技發展上的產官學各方面能量,能夠有一個更完整的結合,向前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也是台灣目前少數專精於太空產業的「晉陞太空科技」董事長,陳彥升博士請益,並實地走訪公司廠房參觀,過程中深刻的了解到,太空市場已經是全球各國的兵家必爭之地,台灣雖然已經有國家太空中心,做為政府在太空產業研發的主責單位,蘇貞昌院長也才剛剛核定新一期的十年250億太空發展計畫,甚至還有部分廠商的產品打入國際太空產業,然而在太空產業的商用領域上,台灣依舊處於起步階段。
🙋🏻♂️宏輝提出四大主張「讓太空產業紮根新竹」。
一、政府法規命令上的協調。
二、提升太空專責機構的位階。
三、制定太空基本法。
四、在新竹市規劃設立「太空產業園區」。
⭕️台灣具備技術優勢的產業 不應缺席太空科技的發展
宏輝以陳彥升董事長的自身觀察及產業經驗為例,過去大多數人認為太空產業離我們很遙遠,太空科技是昂貴且無法看到實績的資源黑洞,然而,我們現在所用的手機電腦,裡面的半導體與作業系統等科技,都是源自於太空科技的發展。
自從火箭發射成本與人造衛星的生產成本降低,以及應用趨勢從大型單顆衛星走向低軌道微型衛星群之後,太空產業已經不再是大國獨占的領域,更不再只有政府主導,如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成立,就是看準未來低軌道衛星發射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而像Google、Amazon、Facebook、軟體銀行等科技巨擘,也已預定在未來五年內,發射千顆以上的低軌道衛星,利用其低傳輸延遲與成本低廉的特性,為全球提供通訊服務,這將會帶動相關產業,如AI、通信、半導體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都是台灣具備技術優勢的產業。
因此,台灣沒有理由在這一場太空競賽中缺席,甚至還有機會參與下一世代的通訊標準,如6G的規格制定。
⭕️太空產業在台灣發展的關鍵四大要素
太空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其實還欠缺四大要素:
第一項就是政府法規命令上的協調,就是一大問題,以晉陞科技為例,為了在台東興建全台灣第一個火箭發射場,各級政府的法規協調,就花了不少工夫在行政流程上。
第二,世界各國紛紛拉高太空專責機構的位階,如菲律賓更在今年宣布成立國家太空總署,而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卻還只是國家實驗研究院底下的一個子單位,協調與整合各界資源的能量,並不足以應付未來的太空產業發展。
第三,由於太空產業的發展牽涉的範圍非常廣,需要一部完整的法律來規範管理,因此,參考日本的「宇宙活動法」,制定一部屬於台灣的「太空基本法」,是可以討論的方向。
第四,著眼於台灣科學園區產業群聚效應的綜效,以新竹為例,可在竹科內或外規劃「太空產業園區」,利於資源的整合及提高資源的應用效率。
⭕️我主張啟動太空法令修法 設置太空產業專區
首先,未來將召集各界代表,啟動太空相關法令的修法工程,以及提案成立台灣的「國家太空總署」,做為政府宣誓發展太空產業的第一步。
新竹市除了擁有新竹科學園區的產業聚落外,還有清大交大,以及工研院、同步輻射中心等國家科研機構,擁有發展太空產業非常良好的先天條件,有鑑於此,宏輝將積極協調新竹市政府與中央各權責相關單位,評估規劃新竹市公道五路中油油庫廢除後的X科技園區,其中設置「太空產業專區」,讓太空產業紮根新竹,也呼應蔡總統所提出之未來科技發展願景。
#太空產業紮根新竹
#新竹市立法委員候選人鄭宏輝
第四代半導體應用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八卦
#採訪筆記 #科技觀察
【宅經濟讓封裝產業一片樂觀,異質整合是未來關鍵趨勢】
最近不只台積電很紅,其實宅經濟掀起的一波商機,對於整個半導體產業來說,都樂翻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10月初的一則工商時報新聞:「封裝廠產能爆滿,漲價超過10%」👏
不只日月光投控、菱生、超豐等封裝廠8月以來的打線封裝(wire bonding)訂單滿手,甚至年底前產能已全線滿載,且新聞還指出,封裝廠上游客戶為了搶產能,願意加價,讓第四季封裝價格漲了超過10%。
🔥這真是很奇特的半導體超火熱旺季。
上週廣播節目創意領航家邀請到台灣國際微電子暨構裝學會 iMAPS Taiwan 第五屆理事長、IMPACT-EMAP 2020主席 #蔡明義,來聊這個火熱議題,到底封裝產業現在真的夯爆嗎?
蔡主席很樂觀地說,確實因為疫情影響,居家工作與遠端學習需求增加,帶動無接觸經濟盛行,拉抬半導體業與資通訊產業旺季,而封裝產業屬於半導體產業後端,
半導體產業盛行,也使封裝產業訂單增加,另外印刷電路板業為電路系統平台,尤其在資通訊產業內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印刷電路板業業績明顯成長。
看樣子真的很熱啊。這波5G、AI帶動的需求,以及宅經濟推升的半導體熱潮,還會延燒一陣子。
而節目中我們還聊到一個最近半導體產業非常熱門的話題:#異質整合,到底為何會如此火紅?
蔡主席分析,異質整合其實就算是高階封裝技術,概念是將不同的晶片整合在一個平台上或構裝材料上,這個集合可以提供更強的功能,也可以改善運作的品質。
而興起的原因是5G高速通訊與AI時代來臨,爆發各種新興科技應用,當晶片的效能、耗能、成本或是尺寸無法達到預期成效,
具備高度晶片整合能力的異質整合的晶片封裝技術興起,來彌補摩爾定律往下發展的挑戰與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當摩爾定律發展到瓶頸時,晶片已經無法再越做越小,異質整合技術剛好是救星,透過將不同功能晶片整合在一起,可以達到體積不變、功能卻變大的效果,成為半導體產業突破摩爾定律的關鍵。
😆😆有趣的是,現在技術最純熟的,應該屬台積電了,也讓封裝市場版圖悄悄變動,台積電從晶圓代工加上高階封裝通通自己做,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Let’s see~!
💥 更多內容歡迎收聽這集節目:http://sc.piee.pw/xa5u5 \
💥 網誌好讀版連結:https://pse.is/wl4fg
——
楚文的廣播節目|#創意領航家
聚焦財經時事、投資理財、科技趨勢、職場提升
IC 之音 FM97.5
首播 每周二18:30-19:00、重播 每周三 08:15-08:45
#朱楚文
第四代半導體應用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分享臺灣未來兩三年經濟看法這邊我講五點吧。
第一個兩岸貿易是一種“虛假貿易”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比例佔25%左右,對香港的貿易比例在12%左右,加起來約37%。
但是這個貿易大部分是臺灣的虛假出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據國際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去分析,大部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實際上是臺灣本土零組件廠商對中國大陸臺資代工廠商的出口。
所以這次貿易衝突,打出了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就是臺灣對陸港出口比例很高,臺灣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經濟。現在你們也看到,中國經濟增長日益困難,臺灣並不受任何影響,我很早就提過,臺灣這種貿易形態非常特別,臺灣不做品牌,專注代工的模式也需要得到正名,我想這是第二點。四五年前,我就抨擊仍有相當一部分產業人士堅信所謂利潤在品牌端,而代工處於產業利潤最低端所以必須拋棄掉的奇怪論斷。
如果我們迴歸市場機制去看問題,那麼很容易理解所謂的價格是受到市場供需影響,而市場的供需歸根結底來說,就是看技術門檻被誰掌控。80年代之前,電子和半導體產業是品牌製造不分家,並無所謂代工廠和品牌廠的細分。因此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絕對的高技術門檻產業,技術緊緊掌握在少數品牌廠商手中,由於是自有產能,因此每家品牌製造的產品都“獨一無二”,因此造就了品牌的神話。
但2000年以來,隨着臺系ODM代工的興起和開源式操作系統的興起,歐美廠商奉行“品牌至上”,走上輕資產品牌化道路,放棄了自主製造能力轉而專攻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新興品牌站穩市場前確實風光一時。但新興品牌也藉着ODM廠商崛起和操作系統開源拉低產品設計製造門檻的東風,得以快速山寨製造出同質化的產品,並憑藉低價競爭策略,硬是將產業的利潤率由高階水準拉到中低階水準,憑藉中國低廉的人力和研發成本搞得歐美品牌虧損連連。
歐美品牌自我拋棄最具技術門檻的製造業務短視的委外代工,不再具備獨有的硬件技術而專攻品牌,無論是研發、創新與創意甚至品牌溢價統統在ODM廠商代工高度同質化下被迅速抹平,歐美品牌除封閉的iOS生態系統獨此一家別無競爭對手的Apple外無一例外被中國品牌一一上演滅門慘案。這就是所謂的“品牌至上”的偏見帶給歐美電子品牌的結局。
臺系供應鏈專注代工,開創了ODM代工模式和晶圓專工兩大商業模式創新,也開創了臺灣電子產業三十年的榮景。因爲代工實際上就是B2B模式,臺灣供應鏈事實上是全世界品牌的夥伴,是真正在做全世界的生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ODM廠商越來越少,能夠撼動產業的僅剩下臺系大廠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外加美系偉創力。而臺系廠商壟斷全球電子代工75%的份額,形成了事實上的產業壟斷。
而當前的品牌廠卻是遍地開花,當百事可樂、康師傅、甚至前英語補習教師、相聲演員都來自辦品牌賣手機的年代裏,可以想象品牌端的門檻已經降到了何種程度。在這樣的品牌大亂戰局面下,也不難理解爲何專注品牌的SONY、LG、聯想的日子都很艱難,即使貴爲全球智慧機一哥的Samsung,如果我們剝離半導體業務單看行動通訊業務,根據市場研究公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Samsung已經有多個季度在智慧手機業務領域掙扎在虧損的邊緣。
臺廠與南韓Samsung都有着通吃產業鏈的規劃,不同的卻是臺廠甘願隱身幕後,專注技術和服務,做默默數鈔票的無名英雄,因此,臺廠與全部的品牌廠都是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鴻海可以在大客戶諾基亞轟然倒下的時候依然穩定成長,因爲臺廠的商業模式事實上跳出了單一品牌興衰週期律,而與產業的全部品牌共生共榮,因此也就能隨產業發展穩健成長。
南韓的Samsung既是代工業者又是品牌業者,與衆多品牌廠商本質上是一種零和博弈的生死關係,雖然目前風光無限,但終究還是未能跳出品牌的興衰律。
臺系廠商的競爭策略,正是巧實力的體現,不比氣盛而比氣長,藉助客戶夥伴關係實現研發、製造、人才、資本的根留臺灣的同時行銷全球,以少量的投資帶動數十倍上百倍的現金流,以小博大獲得可觀的收益。由於避開品牌,規避了某些市場的政治風險,得以無視政治關係冷熱變化穩定透過各大品牌將臺灣製造銷往各地。這種務實低調的商業模式,穩紮穩打的踏實策略確實值得產業界更加認真看待臺系產業鏈的未來潛力。
這個是我幾年前寫過的,呼籲業界重視高技術代工鏈的價值。現在也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點就是臺灣未來的經濟還是很樂觀的,五大因素撐着,一個是臺積電,幾乎是一己之力把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鏈都磁吸到臺灣來,你看看谷歌,微軟,美光,亞馬遜,思科,高通,ARM,ASML,Imec,蘋果,應用材料,康寧等等。
全部都羣聚到臺灣,要跟臺灣的半導體技術做整合,從研發端深度對接臺灣的產學研界,全球高科技龍頭齊聚一堂,這般榮景除了硅谷,其他國家可以說是千年未有。
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嘛,美國現在的政策太明顯了,發函給500大企業要他們加強跟臺灣連接,再到最近組建“人才循環大聯盟”,再到制裁中國,那不是逼供應鏈搬家是什麼?低階的成衣代工可以去越南,但是面板呢?半導體呢?主板呢?伺服器呢?遷廠的話不到臺灣到哪裏?
你看看這次歡迎臺商投資方案,招募來的臺商,超過5000億都是因爲美國的關稅給逼回臺灣的嘛,美國這個大趨勢不變,對抗在加強,美國的態度越強硬,臺商就越得回家保命,這個趨勢能撐起臺灣未來5-10年的長期經濟表現。
第三個因素就是內需能撐得住,無論是前瞻,5+2,還是國防自主,綠能計劃,這哪個都是數千億的大項目,而且都有國產化的要求,像是國防這部分,過去臺灣是買飛機,KMT不還是想買意大利的M346嗎?買了那就是花錢養活意大利的航太工人,甚至維修都要人家授權。現在臺灣自己做T-5高教機,超過55%的採購金額留在臺灣,維修保養100%在臺灣做,拿錢養活自己的航太工人,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把原本的外購變內需,這種也是非常大的利多因素。
第四個就是從政策層面看,臺灣正在加速放寬各項法規,逐步鬆綁不合時宜的舊制度,以打造亞太地區最佳的投資及創新環境。無論是多元上市,還是金融沙盒,或者說是全球首個無人載具條例,亞洲第一輛獲得牌照的無人車等等,臺灣現在對於創新的友善度,事實上已經遠遠超過深圳,上海,首爾和東京,這對於搶佔下一波科技爆發帶來的商機是非常有利。
第五個就是整個臺灣的經濟體質很優秀,持有的海外淨資產高達1.2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外匯儲備也是全球前五,人均持有專利量,人均出口量在亞洲名列前三,人均淨金融資產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整個銀行體系很少有呆賬壞賬,主權信用評級也很優秀,展望都是穩健向好。
2019.11.7 鄭凱夫 #翻版必究 可以分享不可做為營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