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zenberg vs. The World:顛覆電影產業的未竟之夢】#葉郎電影徵信社
週三上午(1月8日),年近70的Jeffery Katzenberg站上拉斯維加斯的CES消費電子展的舞台介紹他最新創業作——短片串流平台Quibi時,他心裡一定百感交集。
近30年前這名年輕激進的片廠主管被迪士尼毫不留情地攆出大門,憤恨的他把接下來的人生全耗在用夢工廠動畫來向迪士尼報仇。30年不到,那個他一直想扳倒的好萊塢巨人如今已走到了另外一個混屯未明的十字路口,面臨外來者Netflix侵門踏戶的鯨吞蠶食。
而這一回,終於輪到Katzenberg這個片廠外的流浪劍客,率領包含他的終極死敵迪士尼在內的幾大門派聯手出擊,企圖用Quibi這個激進的新商業模式,讓好萊塢在勢不可擋的串流宇宙中找到存活之路。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不論第N次轉職似乎全是同一個職涯命盤,故事大綱永遠都是Katzenberg對抗整個世界。
這就是Disney最傳奇性的離職員工Katzenberg的故事:
▇ 馬三 vs. 宮寶森
這場丟人現眼而且代價高昂的迪士尼清宮內闈大戲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要1994年4月3日正在度假滑雪的迪士尼總裁Frank Wells的直升機沒有撞上山壁,只要這個迪士尼第二號人物還好好的活著,迪士尼宮廷就不會出現要命的權力空白進而引發一場讓整家公司倒退十年的慘烈宮鬥。
墜機事件隔天天才剛亮,迪士尼第三號人物Jeffrey Katzenberg(時任Disney Studio主席)已經坐在辦公室等候迪士尼第一號人物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打電話來通知他被拔擢為總裁。
Katzenberg辦公桌上的電話一整天都沒有響過。
Eisner和Katzenberg早在Paramount時期就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師徒,Eisner被Roy Disney(Walt Disney的姪子)挖角到迪士尼進行集團改造大業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徒弟Katzenberg跟他一起投靠迪士尼。報到上班第一天,師傅向徒弟介紹迪士尼環境之後,指著窗外另一棟迪士尼動畫製作部門的大樓對他說:「對了,那個也是你要搞定的難題。」
從來沒有碰過動畫片的Katzenberg奇蹟般地帶領迪士尼動畫走出了Walt Disney過世後連續十多年的低潮期,並用《The Little Mermaid 小美人魚》和緊接著的《Beauty and Beast 美女與野獸》、《Aladdin 阿拉丁》等動畫電影實現了Walt Disney生前一直夢想完成的願景:一個不只是給小孩子而是給所有人的動畫產業。
意氣風發的Katzenberg隨後也開始監管迪士尼多年來一直上不了軌道的真人電影製作部門。
2020年此時此刻不可一世的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Bob Iger和Marvel Studio總裁Kevin Feige這組人物的關係,其實就是1990年代前後重新擦亮迪士尼招牌的Eisner/Katzenberg組合的翻版。Eisner/Katzenberg剛赴迪士尼報到時迪士尼年營收只有3.2億美元,十年後的1994年迪士尼營收是48億美元。沒有師傅的慧眼和授權,也不會有徒弟的大展身手。但是外頭開始傳出有點刺耳的說法:有華爾街分析師說迪士尼連年股價大漲的功勞應該有八成都歸功於Katzenberg,連Newsweek都出現Katzenberg是「整家公司最有價值的人」的說法。
Katzenberg小時候大概沒有看過韓信的歷史故事,沒有想過功高震主的下場。江湖謠傳他甚至曾自稱是「Walt Disney再世」,讓最後一個參與集團經營的迪士尼家族成員Roy Disney大為光火。
Katzenberg甚至也沒好好上莎劇那堂課,未能記取馬克白的教訓。他聽取了另外一個業界長輩、唱片大老David Geffen的「職涯輔導」,決定化被動為主動,用更激烈的方法表態爭取迪士尼第二號人物迪士尼總裁的職務,企圖成為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的正式接班人。於是他(也可能是他的老友Geffen擅作主張)透過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放話說:Katzenberg不幹了。
「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Katzenberg試圖以退為進逼宮,沒料到惱怒的師傅Michael Eisner根本不給他機會回頭。
墜機事件兩個月後,迪士尼正在歡慶《The Lion King 獅子王》爬上那個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動畫電影登上過的賣座山頭。一路領導動畫團隊的Disney Studio主席Jeffery Katzenberg正式被掃地出門。
▇ 史瑞克 vs. 瓦力
接下來的劇情進展則更接近莎劇中年老愚蠢的李爾王:
Jeffery Katzenberg的背叛讓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大受打擊,開始沈溺於一種集羞愧、悔恨、憤怒於一體的複雜情緒,並嚴重影響他作為專業經理人的判斷能力。
Eisner統治下的迪士尼開始由盛轉衰。Eisner火速重金禮聘CAA超級經紀人Michael Ovitz來替補被他攆走的徒弟。經常被媒體捧為好萊塢最有影響力人物第一名的Ovitz一手掌握各種明星演員和導演的人脈資源,卻根本沒有製片和片廠經營的任何know-how。迪士尼付出的慘痛代價是14個月後還要支付1.4億美元的天價請Ovitz滾蛋(損失之高甚至還因此被迪士尼股東告上法院)。
這還不是這場迪士尼宮鬥所帶來的最大財務損失。Jeffery Katzenberg本人的資遣費在歷經難堪訴訟之後,合計讓迪士尼付出了2.7億美元的代價(其中還不含昂貴的訴訟費)。
要記得Katzenberg去迪士尼報到那年迪士尼年營收才3.2億,這2.7億資遣費等於十年前迪士尼年營收的85%。讓迪士尼全公司上上下下更為震驚的是,Katzenberg完全沒有浪費時間,立刻把這筆資遣費拿去籌組一家新片廠來跟迪士尼打對台。
據說Katzenberg離職消息曝光的第一時間,Microsoft的財務長立刻打斷Bill Gates的會議建議他出錢成立片廠給Katzenberg經營。但Katzenberg婉拒了,他寧願選擇用迪士尼的錢進行復仇大業。Katzenberg找來了剛剛賣掉唱片公司的David Geffen一起創業,Geffen則又點名剛剛以《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和《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登上事業高峰的Steven Spielberg一起投資。「我跟他說我們這幫人終其一生都在替片廠打工,是時候該搞一家我們自己的片廠了」Katzenberg如此‘說服Spielberg上車。好萊塢睽違五六十年來第一家新片廠「夢工廠DreamWorks SKG」終於在復仇的背景音樂中轟動成立。
1994年成立的夢工廠成為一場甜美但艱辛的夢。SKG三巨頭也沒能一起撐到最後,來自唱片業的David Geffen很快就被電影業的大起大落嚇到,不久就淡出經營。十年後Steven Spielberg主導的夢工廠真人電影部門脫手賣給了Katzenberg的老東家Paramount。但這筆交易不包含製作過《Shrek 史瑞克》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高手》等經典動畫的動畫部門。Katzenberg堅持把動畫部門夢工廠動畫獨立出來,自己再繼續苦撐十多年,以便繼續跟另外一個老東家迪士尼纏鬥到底。直到2016年夢工廠動畫才以高得出人意料的38億美元價格賣給NBCUniversal,結束了他向迪士尼復仇的未竟之業。
值得玩味的是夢工廠的失敗原因其實就藏在Jeffery Katzenberg的迪士尼職業生涯裡。
1991年,Jeffrey Katzenberg發了一封題為「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的信給迪士尼全公司主管(包含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表達他對於公司和好萊塢未來的惴惴不安。
「《Pretty Woman麻雀變鳳凰》、《Ghost第六感生死戀》、《Home Alone小鬼當家》這些大受歡迎的電影告訴我們一個屬於1990年代的教訓:排除掉那些一時熱潮和過度行銷的干擾,到最後社會大眾終究還是會自己找到那些他們真的想看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他在信中說。
在還沒有Facebook、Twitter甚至Email都還沒普及的年代,這封長達28頁的紙本信快速透過傳真機的尖銳噪音在好萊塢掀起了一波聲浪。媒體搶刊全文協助散佈Katzenberg對好萊塢模式的質疑,尤其特別指名道姓批評Warren Beatty那部昂貴而對迪士尼完全沒有效益的超級英雄電影《Dick Tracy 狄克崔西》。
這封信引發的風波後來被導演Cameron Crowe改編成為運動經紀人電影《Jerry Maguire 征服情海》的劇情:電影中Tom Cruise也寫了類似的信批判整個行業,並寄給全公司的主管和同事分享,最後導致自己被開除。真實世界中,Jeffrey Katzenberg和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開始有嫌隙的起點也是這封信。
Katzenberg或許始終沒有注意到夢工廠的失敗理由根本就白紙黑字寫在信中:
他強力質疑明星制過度發展對好萊塢有害,真正有價值的是編劇,編劇才是片廠應該多多花錢投資的對象。然而因為拍攝成本超出預期、票房起伏太大、還有2000年以後的DVD市場崩解,此外又沒有像其他家大業大的片廠有各種業外收入來分攤風險,腳步蹣跚的夢工廠動畫一直要到《史瑞克》出現之後才開始勉強站穩,但Katzenberg從頭到尾仍舊花了大量預算在邀請明星參與動畫配音。放眼好萊塢真正做到以劇本為中心、全職養創作者寫劇本的公司,正是Katzenberg的死對頭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Pixar。《Coco 可可夜總會》的Lee Unkrich、《Up 天外奇蹟》的Pete Docter 、《Wall-E 瓦力》的Andrew Stanton 都是皮克斯的全職員工,這些迪士尼 / 皮克斯長期投資的創作者才是夢工廠動畫在競爭中不斷吃鱉的原因。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迪士尼的第一份皮克斯發行合約,正是當年充滿遠見的Jeffery Katzenberg還在職時親自去和皮克斯董事長Steve Jobs簽下來的。
30年後他那洋洋灑灑28頁的信仍是足以顛覆好萊塢的真知灼見,只是最後真正達陣的人不是他而已。
▇ 好萊塢 vs. 全世界
2016年8月22日夢工廠動畫完成交易的那一天,才是Jeffery Katzenberg意義上真正從迪士尼「離職」的那一天。二十年來第一次,Katzenberg再也不用馴龍、再也不用救世、再也不用搶救費歐納公主。他終於可以在他的迪士尼復仇劇中下台一鞠躬。
結果,不按牌理出牌的他這時候竟然來了一手「老猿掛印回首望」,回頭去了一趟迪士尼。
舊地重遊之日,他的師傅/仇敵Michael Eisner早已退休。Roy Disney過世之前幾年在董事會聯合其他股東發動突襲,逼Eisner讓出他早已不適任的董事長一職。如今坐在執行長兼董事長位置上的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片廠經營者Bob Iger。
於是師兄Katzenberg在會議上給了師弟Bob Iger一個他無法拒絕的Offer。
直到週三的CES發表會上,這個由迪士尼、福斯、華納、索尼、NBC環球、維康Viacom、高盛銀行、JP摩根銀行、阿里巴巴等投資人集資十多億美金的神秘新公司才正式揭露他們野心勃勃(但短短的)的計畫:Quibi。
WTF is Quibi? 該公司的Twitter帳號甚至選了這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帳號名稱。
「我們的任務是讓你隨意咬一口(quick bites)卻得到驚人的好故事。」Katzenberg在CES的舞台上解釋Quibi這個字的由來。
Quibi不是Netflix,不是Disney+,不是Apple Tv+,也不是今年才會上線的HBO Max。Quibi是針對手機用戶的短片串流平台,專門鎖定你的通勤、午休或是在沙發上滑手機的零碎時間,提供一集不超過十分鐘並以好萊塢電影規格製作的精緻戲劇節目、實境秀和新聞氣象等資訊節目。
為了展示決心,他們甚至宣示只會提供手機平台的APP,所以使用者如果想要在大螢幕上收看必須自己使用裝置上的Airplay或是Cromecast功能來投放。更重要的是Quibi的內容將會是第一個專為手機直式螢幕提供原生內容的平台。創作者必須同時使用直式和橫式構圖的兩台攝影機同步拍攝,並透過演算法將畫面結合成為一個十字形的畫面傳輸給使用者,做到不論直式收看或和橫式收看都不會有任何黑框,同時又可以在使用者把手機轉向時讓影片畫面即時無縫轉向,有如黑魔法。
除了偵測手機水平之外,他們還試圖在節目中置入其他手機功能,比如配合節目內容讓手機鈴聲響起,或是會依據GPS偵測你所在地時間藉以推出天黑之後才能看的恐怖節目。
為了和YouTube、抖音、Instagram上面的素人網紅經濟對抗,Quibi將以每分鐘10萬美元的製作費,製作每年約8500集的精緻節目。已經加入Quibi陣營的包括Steven Spielberg、J.J. Abrams、Guillermo del Toro、Sam Rami、Antoine Fuqua和Ridley Scott等導演,以及Dwayne Johnson、Kevin Hart、Jennifer Lopez、Liam Hemsworth、Idris Elba、Zac Efron、Tina Fey 、Dave Franco和Bill Murray等明星。
Quibi這個新品牌之所以能集結這麼驚人的陣仗,除了Jeffery Katzenberg自己在迪士尼和夢工廠的多年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察覺了串流時代對內容的強烈需求已經讓創作者更加重視著作權歸屬的議題,Quibi因此提供了Netflix或是HBO絕對開不出來的合作條件:除了在Quibi上播出七年之外,其餘著作權完全歸屬於創作者,因此他們在其他平台可以有額外收入。
面臨擁擠而血腥的串流大戰,Quibi試圖另開戰場、殺出生路。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Vox旗下的科技媒體The Verge因此在CES的專題報導中以“Quibi vs. The World”來形容這條不尋常的路徑。
到頭來,Katzenberg的故事終究是一個武俠故事。
在電影將死、電視將死,而且通通將死於手機和Netflix夾殺的世紀科技變局之下,曾被迪士尼逐出師門的Jeffery Katzenberg站出來統一好萊塢各大門派,提出一個殺出重圍的激進構想:不如我們放下各自的詠春拳、形意拳、八卦拳、64手之類的舊功夫,發明一套新的。
一百年來電影一直就是一門「如何吸引觀眾眼光」的生意,但這家百年老店早已沒有年輕人的俐落身手來應對觀眾和媒介的頻繁招式變化。Quibi是第一次由電影從業者主動提出的原生媒介規格,而不是「電視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電視上放電影,「DVD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DVD上放電影,「網路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網路上放電影之類的被動作法。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的解題口訣:放下舊成見、接受新媒介、繼續講好故事。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J.She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生就是一場幽默的實境脫口秀 讓J.Sheon(街巷)為你的感情主持公道 同名專輯<街巷>立即收聽 https://jsheon.lnk.to/JSheon 訂閱J.Sheon Youtube頻道 https://goo.gl/6HVA4g J.Sheon - Kiss It (Officia...
「第二鈴聲響演員」的推薦目錄: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Facebook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J.Sheon Youtube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心得] 第二聲鈴響-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第二聲鈴響過度神化(有雷) - Netflix板 的評價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喜歡的話請響鈴》第2 季| 正式預告| Netflix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老婆出差卻傳來神秘裸照Netflix燒腦神劇| 第二聲鈴響The ... 的評價
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八卦
【Katzenberg vs. The World:顛覆電影產業的未竟之夢】#葉郎電影徵信社
週三上午(1月8日),年近70的Jeffery Katzenberg站上拉斯維加斯的CES消費電子展的舞台介紹他最新創業作——短片串流平台Quibi時,他心裡一定百感交集。
近30年前這名年輕激進的片廠主管被迪士尼毫不留情地攆出大門,憤恨的他把接下來的人生全耗在用夢工廠動畫來向迪士尼報仇。30年不到,那個他一直想扳倒的好萊塢巨人如今已走到了另外一個混屯未明的十字路口,面臨外來者Netflix侵門踏戶的鯨吞蠶食。
而這一回,終於輪到Katzenberg這個片廠外的流浪劍客,率領包含他的終極死敵迪士尼在內的幾大門派聯手出擊,企圖用Quibi這個激進的新商業模式,讓好萊塢在勢不可擋的串流宇宙中找到存活之路。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不論第N次轉職似乎全是同一個職涯命盤,故事大綱永遠都是Katzenberg對抗整個世界。
這就是Disney最傳奇性的離職員工Katzenberg的故事:
▇ 馬三 vs. 宮寶森
這場丟人現眼而且代價高昂的迪士尼清宮內闈大戲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要1994年4月3日正在度假滑雪的迪士尼總裁Frank Wells的直升機沒有撞上山壁,只要這個迪士尼第二號人物還好好的活著,迪士尼宮廷就不會出現要命的權力空白進而引發一場讓整家公司倒退十年的慘烈宮鬥。
墜機事件隔天天才剛亮,迪士尼第三號人物Jeffrey Katzenberg(時任Disney Studio主席)已經坐在辦公室等候迪士尼第一號人物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打電話來通知他被拔擢為總裁。
Katzenberg辦公桌上的電話一整天都沒有響過。
Eisner和Katzenberg早在Paramount時期就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師徒,Eisner被Roy Disney(Walt Disney的姪子)挖角到迪士尼進行集團改造大業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徒弟Katzenberg跟他一起投靠迪士尼。報到上班第一天,師傅向徒弟介紹迪士尼環境之後,指著窗外另一棟迪士尼動畫製作部門的大樓對他說:「對了,那個也是你要搞定的難題。」
從來沒有碰過動畫片的Katzenberg奇蹟般地帶領迪士尼動畫走出了Walt Disney過世後連續十多年的低潮期,並用《The Little Mermaid 小美人魚》和緊接著的《Beauty and Beast 美女與野獸》、《Aladdin 阿拉丁》等動畫電影實現了Walt Disney生前一直夢想完成的願景:一個不只是給小孩子而是給所有人的動畫產業。
意氣風發的Katzenberg隨後也開始監管迪士尼多年來一直上不了軌道的真人電影製作部門。
2020年此時此刻不可一世的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Bob Iger和Marvel Studio總裁Kevin Feige這組人物的關係,其實就是1990年代前後重新擦亮迪士尼招牌的Eisner/Katzenberg組合的翻版。Eisner/Katzenberg剛赴迪士尼報到時迪士尼年營收只有3.2億美元,十年後的1994年迪士尼營收是48億美元。沒有師傅的慧眼和授權,也不會有徒弟的大展身手。但是外頭開始傳出有點刺耳的說法:有華爾街分析師說迪士尼連年股價大漲的功勞應該有八成都歸功於Katzenberg,連Newsweek都出現Katzenberg是「整家公司最有價值的人」的說法。
Katzenberg小時候大概沒有看過韓信的歷史故事,沒有想過功高震主的下場。江湖謠傳他甚至曾自稱是「Walt Disney再世」,讓最後一個參與集團經營的迪士尼家族成員Roy Disney大為光火。
Katzenberg甚至也沒好好上莎劇那堂課,未能記取馬克白的教訓。他聽取了另外一個業界長輩、唱片大老David Geffen的「職涯輔導」,決定化被動為主動,用更激烈的方法表態爭取迪士尼第二號人物迪士尼總裁的職務,企圖成為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的正式接班人。於是他(也可能是他的老友Geffen擅作主張)透過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放話說:Katzenberg不幹了。
「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Katzenberg試圖以退為進逼宮,沒料到惱怒的師傅Michael Eisner根本不給他機會回頭。
墜機事件兩個月後,迪士尼正在歡慶《The Lion King 獅子王》爬上那個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動畫電影登上過的賣座山頭。一路領導動畫團隊的Disney Studio主席Jeffery Katzenberg正式被掃地出門。
▇ 史瑞克 vs. 瓦力
接下來的劇情進展則更接近莎劇中年老愚蠢的李爾王:
Jeffery Katzenberg的背叛讓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Eisner大受打擊,開始沈溺於一種集羞愧、悔恨、憤怒於一體的複雜情緒,並嚴重影響他作為專業經理人的判斷能力。
Eisner統治下的迪士尼開始由盛轉衰。Eisner火速重金禮聘CAA超級經紀人Michael Ovitz來替補被他攆走的徒弟。經常被媒體捧為好萊塢最有影響力人物第一名的Ovitz一手掌握各種明星演員和導演的人脈資源,卻根本沒有製片和片廠經營的任何know-how。迪士尼付出的慘痛代價是14個月後還要支付1.4億美元的天價請Ovitz滾蛋(損失之高甚至還因此被迪士尼股東告上法院)。
這還不是這場迪士尼宮鬥所帶來的最大財務損失。Jeffery Katzenberg本人的資遣費在歷經難堪訴訟之後,合計讓迪士尼付出了2.7億美元的代價(其中還不含昂貴的訴訟費)。
要記得Katzenberg去迪士尼報到那年迪士尼年營收才3.2億,這2.7億資遣費等於十年前迪士尼年營收的85%。讓迪士尼全公司上上下下更為震驚的是,Katzenberg完全沒有浪費時間,立刻把這筆資遣費拿去籌組一家新片廠來跟迪士尼打對台。
據說Katzenberg離職消息曝光的第一時間,Microsoft的財務長立刻打斷Bill Gates的會議建議他出錢成立片廠給Katzenberg經營。但Katzenberg婉拒了,他寧願選擇用迪士尼的錢進行復仇大業。Katzenberg找來了剛剛賣掉唱片公司的David Geffen一起創業,Geffen則又點名剛剛以《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和《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登上事業高峰的Steven Spielberg一起投資。「我跟他說我們這幫人終其一生都在替片廠打工,是時候該搞一家我們自己的片廠了」Katzenberg如此‘說服Spielberg上車。好萊塢睽違五六十年來第一家新片廠「夢工廠DreamWorks SKG」終於在復仇的背景音樂中轟動成立。
1994年成立的夢工廠成為一場甜美但艱辛的夢。SKG三巨頭也沒能一起撐到最後,來自唱片業的David Geffen很快就被電影業的大起大落嚇到,不久就淡出經營。十年後Steven Spielberg主導的夢工廠真人電影部門脫手賣給了Katzenberg的老東家Paramount。但這筆交易不包含製作過《Shrek 史瑞克》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高手》等經典動畫的動畫部門。Katzenberg堅持把動畫部門夢工廠動畫獨立出來,自己再繼續苦撐十多年,以便繼續跟另外一個老東家迪士尼纏鬥到底。直到2016年夢工廠動畫才以高得出人意料的38億美元價格賣給NBCUniversal,結束了他向迪士尼復仇的未竟之業。
值得玩味的是夢工廠的失敗原因其實就藏在Jeffery Katzenberg的迪士尼職業生涯裡。
1991年,Jeffrey Katzenberg發了一封題為「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的信給迪士尼全公司主管(包含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表達他對於公司和好萊塢未來的惴惴不安。
「《Pretty Woman麻雀變鳳凰》、《Ghost第六感生死戀》、《Home Alone小鬼當家》這些大受歡迎的電影告訴我們一個屬於1990年代的教訓:排除掉那些一時熱潮和過度行銷的干擾,到最後社會大眾終究還是會自己找到那些他們真的想看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他在信中說。
在還沒有Facebook、Twitter甚至Email都還沒普及的年代,這封長達28頁的紙本信快速透過傳真機的尖銳噪音在好萊塢掀起了一波聲浪。媒體搶刊全文協助散佈Katzenberg對好萊塢模式的質疑,尤其特別指名道姓批評Warren Beatty那部昂貴而對迪士尼完全沒有效益的超級英雄電影《Dick Tracy 狄克崔西》。
這封信引發的風波後來被導演Cameron Crowe改編成為運動經紀人電影《Jerry Maguire 征服情海》的劇情:電影中Tom Cruise也寫了類似的信批判整個行業,並寄給全公司的主管和同事分享,最後導致自己被開除。真實世界中,Jeffrey Katzenberg和他的老闆Michael Eisner開始有嫌隙的起點也是這封信。
Katzenberg或許始終沒有注意到夢工廠的失敗理由根本就白紙黑字寫在信中:
他強力質疑明星制過度發展對好萊塢有害,真正有價值的是編劇,編劇才是片廠應該多多花錢投資的對象。然而因為拍攝成本超出預期、票房起伏太大、還有2000年以後的DVD市場崩解,此外又沒有像其他家大業大的片廠有各種業外收入來分攤風險,腳步蹣跚的夢工廠動畫一直要到《史瑞克》出現之後才開始勉強站穩,但Katzenberg從頭到尾仍舊花了大量預算在邀請明星參與動畫配音。放眼好萊塢真正做到以劇本為中心、全職養創作者寫劇本的公司,正是Katzenberg的死對頭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Pixar。《Coco 可可夜總會》的Lee Unkrich、《Up 天外奇蹟》的Pete Docter 、《Wall-E 瓦力》的Andrew Stanton 都是皮克斯的全職員工,這些迪士尼 / 皮克斯長期投資的創作者才是夢工廠動畫在競爭中不斷吃鱉的原因。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迪士尼的第一份皮克斯發行合約,正是當年充滿遠見的Jeffery Katzenberg還在職時親自去和皮克斯董事長Steve Jobs簽下來的。
30年後他那洋洋灑灑28頁的信仍是足以顛覆好萊塢的真知灼見,只是最後真正達陣的人不是他而已。
▇ 好萊塢 vs. 全世界
2016年8月22日夢工廠動畫完成交易的那一天,才是Jeffery Katzenberg意義上真正從迪士尼「離職」的那一天。二十年來第一次,Katzenberg再也不用馴龍、再也不用救世、再也不用搶救費歐納公主。他終於可以在他的迪士尼復仇劇中下台一鞠躬。
結果,不按牌理出牌的他這時候竟然來了一手「老猿掛印回首望」,回頭去了一趟迪士尼。
舊地重遊之日,他的師傅/仇敵Michael Eisner早已退休。Roy Disney過世之前幾年在董事會聯合其他股東發動突襲,逼Eisner讓出他早已不適任的董事長一職。如今坐在執行長兼董事長位置上的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片廠經營者Bob Iger。
於是師兄Katzenberg在會議上給了師弟Bob Iger一個他無法拒絕的Offer。
直到週三的CES發表會上,這個由迪士尼、福斯、華納、索尼、NBC環球、維康Viacom、高盛銀行、JP摩根銀行、阿里巴巴等投資人集資十多億美金的神秘新公司才正式揭露他們野心勃勃(但短短的)的計畫:Quibi。
WTF is Quibi? 該公司的Twitter帳號甚至選了這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帳號名稱。
「我們的任務是讓你隨意咬一口(quick bites)卻得到驚人的好故事。」Katzenberg在CES的舞台上解釋Quibi這個字的由來。
Quibi不是Netflix,不是Disney+,不是Apple Tv+,也不是今年才會上線的HBO Max。Quibi是針對手機用戶的短片串流平台,專門鎖定你的通勤、午休或是在沙發上滑手機的零碎時間,提供一集不超過十分鐘並以好萊塢電影規格製作的精緻戲劇節目、實境秀和新聞氣象等資訊節目。
為了展示決心,他們甚至宣示只會提供手機平台的APP,所以使用者如果想要在大螢幕上收看必須自己使用裝置上的Airplay或是Cromecast功能來投放。更重要的是Quibi的內容將會是第一個專為手機直式螢幕提供原生內容的平台。創作者必須同時使用直式和橫式構圖的兩台攝影機同步拍攝,並透過演算法將畫面結合成為一個十字形的畫面傳輸給使用者,做到不論直式收看或和橫式收看都不會有任何黑框,同時又可以在使用者把手機轉向時讓影片畫面即時無縫轉向,有如黑魔法。
除了偵測手機水平之外,他們還試圖在節目中置入其他手機功能,比如配合節目內容讓手機鈴聲響起,或是會依據GPS偵測你所在地時間藉以推出天黑之後才能看的恐怖節目。
為了和YouTube、抖音、Instagram上面的素人網紅經濟對抗,Quibi將以每分鐘10萬美元的製作費,製作每年約8500集的精緻節目。已經加入Quibi陣營的包括Steven Spielberg、J.J. Abrams、Guillermo del Toro、Sam Rami、Antoine Fuqua和Ridley Scott等導演,以及Dwayne Johnson、Kevin Hart、Jennifer Lopez、Liam Hemsworth、Idris Elba、Zac Efron、Tina Fey 、Dave Franco和Bill Murray等明星。
Quibi這個新品牌之所以能集結這麼驚人的陣仗,除了Jeffery Katzenberg自己在迪士尼和夢工廠的多年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察覺了串流時代對內容的強烈需求已經讓創作者更加重視著作權歸屬的議題,Quibi因此提供了Netflix或是HBO絕對開不出來的合作條件:除了在Quibi上播出七年之外,其餘著作權完全歸屬於創作者,因此他們在其他平台可以有額外收入。
面臨擁擠而血腥的串流大戰,Quibi試圖另開戰場、殺出生路。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Vox旗下的科技媒體The Verge因此在CES的專題報導中以“Quibi vs. The World”來形容這條不尋常的路徑。
到頭來,Katzenberg的故事終究是一個武俠故事。
在電影將死、電視將死,而且通通將死於手機和Netflix夾殺的世紀科技變局之下,曾被迪士尼逐出師門的Jeffery Katzenberg站出來統一好萊塢各大門派,提出一個殺出重圍的激進構想:不如我們放下各自的詠春拳、形意拳、八卦拳、64手之類的舊功夫,發明一套新的。
一百年來電影一直就是一門「如何吸引觀眾眼光」的生意,但這家百年老店早已沒有年輕人的俐落身手來應對觀眾和媒介的頻繁招式變化。Quibi是第一次由電影從業者主動提出的原生媒介規格,而不是「電視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電視上放電影,「DVD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DVD上放電影,「網路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網路上放電影之類的被動作法。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Jeffery Katzenberg的解題口訣:放下舊成見、接受新媒介、繼續講好故事。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Facebook 八卦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本週以舊文更新代替週報
─────────────────
「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
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
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
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
—— Jeffrey Katzenberg
─────────────────
/ 說明:本文前半來自2020年1月20日原載於端傳媒的「短片平台 Quibi可以在串流大戰殺出生路?迪士尼武俠顛覆電影產業的未竟之夢」一文,後半則更新了 Quibi 在半年內快速殞落的下半場故事。Jeffrey Katzenberg 的N度創業仍然充滿了好萊塢電影的戲劇性(和90分鐘演完的規格),就算要跌倒也要是史詩級的華麗一跤 /
今年1月8日,年近70的 Jeffrey Katzenberg 站上拉斯維加斯的 CES 消費電子展的舞台介紹他最新創業作——短片串流平台 Quibi 時,他心裡一定百感交集。
近30年前這名年輕激進的片廠主管被迪士尼毫不留情地攆出大門,憤恨的他把接下來的人生全耗在用夢工廠動畫來向迪士尼報仇。30年不到,那個他一直想扳倒的好萊塢巨人如今已走到了另外一個混屯未明的十字路口,面臨外來者 Netflix 侵門踏戶的鯨吞蠶食。
而這一回,終於輪到 Katzenberg 這個片廠外的流浪劍客,率領包含他的終極死敵迪士尼在內的幾大門派聯手出擊,企圖用Quibi這個激進的新商業模式,讓好萊塢在勢不可擋的串流宇宙中找到存活之路。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 Jeffrey Katzenberg 不論第N次轉職似乎全是同一個職涯命盤,故事大綱永遠都是 Katzenberg 對抗整個世界。
這就是 Disney 最傳奇性的離職員工 Katzenberg 的故事:
馬三 vs. 宮寶森
 ̄ ̄ ̄ ̄ ̄ ̄ ̄ ̄
這場丟人現眼而且代價高昂的迪士尼清宮內闈大戲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要1994年4月3日正在度假滑雪的迪士尼總裁 Frank Wells 的直升機沒有撞上山壁,只要這個迪士尼第二號人物還好好的活著,迪士尼宮廷就不會出現要命的權力空白進而引發一場讓整家公司倒退十年的慘烈宮鬥。
墜機事件隔天天才剛亮,迪士尼第三號人物 Jeffrey Katzenberg(時任 Disney Studio 主席)已經坐在辦公室等候迪士尼第一號人物執行長兼董事長 Michael Eisner 打電話來通知他被拔擢為總裁。
Katzenberg 辦公桌上的電話一整天都沒有響過。
Eisner 和 Katzenberg 早在 Paramount 時期就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師徒,Eisner 被 Roy Disney(Walt Disney 的姪子)挖角到迪士尼進行集團改造大業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徒弟 Katzenberg 跟他一起投靠迪士尼。報到上班第一天,師傅向徒弟介紹迪士尼環境之後,指著窗外另一棟迪士尼動畫製作部門的大樓對他說:「對了,那個也是你要搞定的難題。」
從來沒有碰過動畫片的 Katzenberg 奇蹟般地帶領迪士尼動畫走出了 Walt Disney 過世後連續十多年的低潮期,並用《The Little Mermaid 小美人魚》和緊接著的《Beauty and Beast 美女與野獸》、《Aladdin 阿拉丁》等動畫電影實現了 Walt Disney 生前一直夢想完成的願景:一個不只是給小孩子而是給所有人的動畫產業。
意氣風發的 Katzenberg 隨後也開始監管迪士尼多年來一直上不了軌道的真人電影製作部門。
2020年此時此刻不可一世的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 Bob Iger 和 Marvel Studio 總裁 Kevin Feige 這組人物的關係,其實就是1990年代前後重新擦亮迪士尼招牌的 Eisner/Katzenberg 組合的翻版。Eisner/Katzenberg 剛赴迪士尼報到時迪士尼年營收只有3.2億美元,十年後的1994年迪士尼營收是48億美元。沒有師傅的慧眼和授權,也不會有徒弟的大展身手。但是外頭開始傳出有點刺耳的說法:有華爾街分析師說迪士尼連年股價大漲的功勞應該有八成都歸功於 Katzenberg,連Newsweek 都出現 Katzenberg 是「整家公司最有價值的人」的說法。
Katzenberg 小時候大概沒有看過韓信的歷史故事,沒有想過功高震主的下場。江湖謠傳他甚至曾自稱是「Walt Disney 再世」,讓最後一個參與集團經營的迪士尼家族成員 Roy Disney 大為光火。
Katzenberg 甚至也沒好好上莎劇那堂課,未能記取馬克白的教訓。他聽取了另外一個業界長輩、唱片大老 David Geffen 的「職涯輔導」,決定化被動為主動,用更激烈的方法表態爭取迪士尼第二號人物迪士尼總裁的職務,企圖成為執行長兼董事長 Michael Eisner 的正式接班人。於是他(也可能是他的老友 Geffen 擅作主張)透過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放話說:Katzenberg 不幹了。
「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Katzenberg 試圖以退為進逼宮,沒料到惱怒的師傅 Michael Eisner 根本不給他機會回頭。
墜機事件兩個月後,迪士尼正在歡慶《The Lion King 獅子王》爬上那個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動畫電影登上過的賣座山頭。一路領導動畫團隊的Disney Studio 主席 Jeffrey Katzenberg 正式被掃地出門。
史瑞克 vs. 瓦力
 ̄ ̄ ̄ ̄ ̄ ̄ ̄
接下來的劇情進展則更接近莎劇中年老愚蠢的李爾王:
Jeffrey Katzenberg 的背叛讓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 Michael Eisner 大受打擊,開始沈溺於一種集羞愧、悔恨、憤怒於一體的複雜情緒,並嚴重影響他作為專業經理人的判斷能力。
Eisner 統治下的迪士尼開始由盛轉衰。Eisner 火速重金禮聘CAA超級經紀人 Michael Ovitz 來替補被他攆走的徒弟。經常被媒體捧為好萊塢最有影響力人物第一名的 Ovitz 一手掌握各種明星演員和導演的人脈資源,卻根本沒有製片和片廠經營的任何 know-how。迪士尼付出的慘痛代價是14個月後還要支付1.4億美元的天價請 Ovitz 滾蛋(損失之高甚至還因此被迪士尼股東告上法院)。
這還不是這場迪士尼宮鬥所帶來的最大財務損失。Jeffrey Katzenberg 本人的資遣費在歷經難堪訴訟之後,合計讓迪士尼付出了2.7億美元的代價(其中還不含昂貴的訴訟費)。
要記得 Katzenberg 去迪士尼報到那年迪士尼年營收才3.2億,這2.7億資遣費等於十年前迪士尼年營收的85%。讓迪士尼全公司上上下下更為震驚的是,Katzenberg 完全沒有浪費時間,立刻把這筆資遣費拿去籌組一家新片廠來跟迪士尼打對台。
據說 Katzenberg 離職消息曝光的第一時間,Microsoft 的財務長立刻打斷 Bill Gates 的會議建議他出錢成立片廠給 Katzenberg 經營。但 Katzenberg 婉拒了,他寧願選擇用迪士尼的錢進行復仇大業。Katzenberg 找來了剛剛賣掉唱片公司的 David Geffen 一起創業,Geffen 則又點名剛剛以《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和《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登上事業高峰的 Steven Spielberg 一起投資。「我跟他說我們這幫人終其一生都在替片廠打工,是時候該搞一家我們自己的片廠了」Katzenberg 如此說服 Spielberg 上車。好萊塢睽違五六十年來第一家新片廠「夢工廠 DreamWorks SKG」終於在復仇的背景音樂中轟動成立。
1994年成立的夢工廠成為一場甜美但艱辛的夢。SKG三巨頭也沒能一起撐到最後,來自唱片業的 David Geffen 很快就被電影業的大起大落嚇到,不久就淡出經營。十年後 Steven Spielberg 主導的夢工廠真人電影部門脫手賣給了 Katzenberg 的老東家 Paramount。但這筆交易不包含製作過《Shrek 史瑞克》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高手》等經典動畫的動畫部門。Katzenberg 堅持把動畫部門夢工廠動畫獨立出來,自己再繼續苦撐十多年,以便繼續跟另外一個老東家迪士尼纏鬥到底。直到2016年夢工廠動畫才以高得出人意料的38億美元價格賣給 NBCUniversal,結束了他向迪士尼復仇的未竟之業。
值得玩味的是夢工廠的失敗原因其實就藏在 Jeffrey Katzenberg 的迪士尼職業生涯裡。
1991年,Jeffrey Katzenberg 發了一封題為「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的信給迪士尼全公司主管(包含他的老闆 Michael Eisner),表達他對於公司和好萊塢未來的惴惴不安。
「《Pretty Woman 麻雀變鳳凰》、《Ghost 第六感生死戀》、《Home Alone 小鬼當家》這些大受歡迎的電影告訴我們一個屬於1990年代的教訓:排除掉那些一時熱潮和過度行銷的干擾,到最後社會大眾終究還是會自己找到那些他們真的想看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他在信中說。
在還沒有 Facebook、Twitter 甚至 Email 都還沒普及的年代,這封長達28頁的紙本信快速透過傳真機的尖銳噪音在好萊塢掀起了一波聲浪。媒體搶刊全文協助散佈 Katzenberg 對好萊塢模式的質疑,尤其特別指名道姓批評Warren Beatty那部昂貴而對迪士尼完全沒有效益的超級英雄電影《Dick Tracy 狄克崔西》。
這封信引發的風波後來被導演 Cameron Crowe 改編成為運動經紀人電影《Jerry Maguire 征服情海》的劇情:電影中 Tom Cruise 也寫了類似的信批判整個行業,並寄給全公司的主管和同事分享,最後導致自己被開除。真實世界中,Jeffrey Katzenberg 和他的老闆 Michael Eisner 開始有嫌隙的起點也是這封信。
Katzenberg 或許始終沒有注意到夢工廠的失敗理由根本就白紙黑字寫在信中:
他強力質疑明星制過度發展對好萊塢有害,真正有價值的是編劇,編劇才是片廠應該多多花錢投資的對象。然而因為拍攝成本超出預期、票房起伏太大、還有2000年以後的 DVD 市場崩解,此外又沒有像其他家大業大的片廠有各種業外收入來分攤風險,腳步蹣跚的夢工廠動畫一直要到《史瑞克》出現之後才開始勉強站穩,但 Katzenberg 從頭到尾仍舊花了大量預算在邀請明星參與動畫配音。放眼好萊塢真正做到以劇本為中心、全職養創作者寫劇本的公司,正是 Katzenberg 的死對頭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 Pixar。《Coco 可可夜總會》的 Lee Unkrich、《Up 天外奇蹟》的 Pete Docter 、《Wall-E 瓦力》的 Andrew Stanton 都是皮克斯的全職員工,這些迪士尼 / 皮克斯長期投資的創作者才是夢工廠動畫在競爭中不斷吃鱉的原因。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迪士尼的第一份皮克斯發行合約,正是當年充滿遠見的 Jeffrey Katzenberg 還在職時親自去和皮克斯董事長 Steve Jobs 簽下來的。
30年後他那洋洋灑灑28頁的信仍是足以顛覆好萊塢的真知灼見,只是最後真正達陣的人不是他而已。
好萊塢 vs. 全世界
 ̄ ̄ ̄ ̄ ̄ ̄ ̄ ̄
2016年8月22日夢工廠動畫完成交易的那一天,才是 Jeffrey Katzenberg 意義上真正從迪士尼「離職」的那一天。二十年來第一次,Katzenberg 再也不用馴龍、再也不用救世、再也不用搶救費歐納公主。他終於可以在他的迪士尼復仇劇中下台一鞠躬。
結果,不按牌理出牌的他這時候竟然來了一手「老猿掛印回首望」,回頭去了一趟迪士尼。
舊地重遊之日,他的師傅/仇敵 Michael Eisner 早已退休。Roy Disney 過世之前幾年在董事會聯合其他股東發動突襲,逼Eisner讓出他早已不適任的董事長一職。如今坐在執行長兼董事長位置上的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片廠經營者 Bob Iger。
於是師兄 Katzenberg 在會議上給了師弟 Bob Iger 一個他無法拒絕的 Offer。
直到週三的CES發表會上,這個由迪士尼、福斯、華納、索尼、NBC環球、維康Viacom、高盛銀行、JP摩根銀行、阿里巴巴等投資人集資十多億美金的神秘新公司才正式揭露他們野心勃勃(但短短的)的計畫:Quibi。
WTF is Quibi? 該公司的Twitter帳號甚至選了這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帳號名稱。
「我們的任務是讓你隨意咬一口(quick bites)卻得到驚人的好故事。」Katzenberg 在CES的舞台上解釋 Quibi 這個字的由來。
Quibi 不是 Netflix,不是 Disney+,不是 Apple Tv+,也不是後來才上線的 HBO Max。Quibi是針對手機用戶的短片串流平台,專門鎖定你的通勤、午休或是在沙發上滑手機的零碎時間,提供一集不超過十分鐘並以好萊塢電影規格製作的精緻戲劇節目、實境秀和新聞氣象等資訊節目。
為了展示決心,他們甚至宣示只會提供手機平台的 APP,所以使用者如果想要在大螢幕上收看必須自己使用裝置上的 Airplay 或是 Cromecast功能來投放。更重要的是 Quibi 的內容將會是第一個專為手機直式螢幕提供原生內容的平台。創作者必須同時使用直式和橫式構圖的兩台攝影機同步拍攝,並透過演算法將畫面結合成為一個十字形的畫面傳輸給使用者,做到不論直式收看或和橫式收看都不會有任何黑框,同時又可以在使用者把手機轉向時讓影片畫面即時無縫轉向,有如黑魔法。
除了偵測手機水平之外,他們還試圖在節目中置入其他手機功能,比如配合節目內容讓手機鈴聲響起,或是會依據 GPS 偵測你所在地時間藉以推出天黑之後才能看的恐怖節目。
為了和 YouTube、抖音、Instagram 上面的素人網紅經濟對抗,Quibi 將以每分鐘10萬美元的製作費,製作每年約8500集的精緻節目。已經加入 Quibi 陣營的包括 Steven Spielberg、J.J. Abrams、Guillermo del Toro、Sam Rami、Antoine Fuqua 和 Ridley Scott 等導演,以及 Dwayne Johnson、Kevin Hart、Jennifer Lopez、Liam Hemsworth、Idris Elba、Zac Efron、Tina Fey 、Dave Franco 和 Bill Murray 等明星。
Quibi 這個新品牌之所以能集結這麼驚人的陣仗,除了 Jeffrey Katzenberg 自己在迪士尼和夢工廠的多年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察覺了串流時代對內容的強烈需求已經讓創作者更加重視著作權歸屬的議題,Quibi 因此提供了 Netflix 或是 HBO 絕對開不出來的合作條件:除了在 Quibi 上播出七年之外,其餘著作權完全歸屬於創作者,因此他們在其他平台可以有額外收入。
面臨擁擠而血腥的串流大戰,Quibi 試圖另開戰場、殺出生路。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Vox 旗下的科技媒體 The Verge 因此在 CES 的專題報導中以 “Quibi vs. The World” 來形容這條不尋常的路徑。
到頭來,Katzenberg 的故事終究是一個武俠故事。
在電影將死、電視將死,而且通通將死於手機和 Netflix 夾殺的世紀科技變局之下,曾被迪士尼逐出師門的 Jeffrey Katzenberg 站出來統一好萊塢各大門派,提出一個殺出重圍的激進構想:不如我們放下各自的詠春拳、形意拳、八卦拳、64手之類的舊功夫,發明一套新的。
一百年來電影一直就是一門「如何吸引觀眾眼光」的生意,但這家百年老店早已沒有年輕人的俐落身手來應對觀眾和媒介的頻繁招式變化。 Quibi 是第一次由電影從業者主動提出的原生媒介規格,而不是「電視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電視上放電影,「DVD 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 DVD 上放電影,「網路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網路上放電影之類的被動作法。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 Jeffrey Katzenberg 的解題口訣:放下舊成見、接受新媒介、繼續講好故事。
Quibi vs Covid
 ̄ ̄ ̄ ̄ ̄ ̄ ̄
然後就像一部90分鐘長的標準好萊塢電影,Quibi 的故事在199天之後就戲劇性地收尾 ......
生不逢時的 Quibi 上週無預警地宣佈將自12月1日起停止運作,並在出售現有的技術和內容等資產後解散公司,將剩餘的資金退還給股東。Quibi 以主打 10 分鐘以內的精緻內容而且可以直立觀看為號召,並有先後經營過 Disney 和 Dreamworks 等片廠的 Jeffrey Katzenberg 擔任董事長, 以及先後當過 eBay 和 HP 執行長的 Meg Whitman 擔任執行長,然而最終仍在6個月內迅速玩完。這兩位好萊塢資深玩家(Whitman 也是 Disney 畢業生)在對股東的信件中表示:「我們的失敗並不是出自於不夠努力。而是我們評估認為真的已經用盡所有可能的選項。」
Katzenberg 在上週的一場訪談中重申他過去兩三個月說過很多次的結論: Quibi 失敗的主因是他們原本鎖定通勤時間的利基市場,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此時此刻每個消費者都受困沙發上,根本沒有人在通勤。
他坦承過去三週他們已經用盡各種方法尋求策略投資夥伴、願意收購的買主或是其他各種財務上的支援,但全部都踢到鐵板。他們認為再繼續撐下去結果也不會改變
娛樂產業媒體 IndieWire 認為 Quibi 則分析說 Quibi 鎖定的短片市場原本就有 YouTube、Vimeo、TikTok 和 Snapchat 等等免費而且永遠看不完的影片。而該串流服務孤注一擲地押寶在通勤之後(甚至一開始App還沒有投放到電視上的功能),更造成該公司後來求售非常困難。接連被各個片廠甚至 Apple 和 Facebook 拒絕收購,就是因為鎖定行動端的 Quibi 換到非行動市場上就難以顯現價值。
財經媒體 Bloomberg 引述 S&P 分析師 Naveen Sarma 的分析:每一個平台都需要吸引人的內容來讓新訂戶上鉤,並繼續用大量的內容留住他們。而萬一沒有達到目標,就必須要口袋夠深的母公司拼命搬資金來支援前線。Quibi 原先預估他們製作的175個節目會有8~10個可能會中。要命的是不僅一個節目都沒有中,而且他們的 App 甚至無法讓使用者截圖來製作病毒式擴散必備的迷因。然後再回去跟富爸爸們伸手要更多金援支持時之所以會一毛錢都要不到,是因為 Disney 或是 WarnerMedia 這些片廠當時投資心態並非覺得 Quibi 會中,只是純粹為了避免 Qubi 中了之後自家集團會面子無光而花點錢買張保單而已。
另外一家財經媒體 Forbes 提到 Quibi 其中一個豪賭是他們打破傳統電影電視的版權歸屬遊戲規則,讓其他平台的一切版權歸屬於創作者,而 Qubi 要的只有在自家平台的權利。這當然是一種吸引大量明星創作者參與的談判利器,但也是一種長期經營上的豪賭。Qubi 賭行動裝置端的需求會非常強烈,所以這些他們出錢製作的內容上頭的所有商業價值都會在他們自家平台上耗盡,因為所有消費者都會訂閱 Quibi,而不會等未來的其他二級通路上架。他們錯了。
科技產業媒體 TechCruch 認為 Quibi 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因為與其努力做功課、尋找市場上已經成功的短片模式,Jeffrey Katzenberg 寧願用好萊塢的老方法——把20億美元盡可能用在砸大錢買明星和導演來增加平台賣點 。最終 Apple+ 和 Quibi 等等串流大戰新玩家都是用同一個姿勢華麗跌跤,因為兩家都一樣花了大錢製作新節目,卻欠缺觀眾早已熟知的舊內容片庫來吸引觀眾上門。
值得玩味的是,把時間倒回到1991年 Jeffrey Katzenberg 發給 Disney 員工的那封信中,正是一再強調不要迷信明星的魔法。Katzenberg 用標題為 "Tracy, Tracy, Tracy" 的一整個章節苦口婆心地解釋讓 Disney 自傲的漫畫電影《狄克崔西》其實是一場完全被明星誤導的失敗。他強調「如果點子跟故事足夠強悍,任何一部電影都不需要仰賴特定的表演者就可以大獲成功」,因此希望員工在演員酬勞的談判桌上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30年後,不知道 Katzenberg 是否改變了上面的想法?
抑或者等塵埃落定後,他會終於替大家修訂這封改變好萊塢歷史的信——「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
就像當年他在信中說的:「這是與眾不同的行業。即便不在行業裡頭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只熱衷於看電影,而更執著於想要理解電影產業背後的運作」,我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好萊塢的成功是如何成功、失敗是如何失敗。
「他們想要知道我們是怎麼創造魔法」Katzenberg說。
********************
Katzenberg 在正式發佈 Qubi 收攤消息的前一天,在跟員工的視訊會議中,」難掩情緒激動地要 Quibi 員工去聽 DreamWorks Animation (Katzenberg 近年才剛剛賣掉的公司)的電影《Trolls 魔髮精靈》中 Anna Kendrick 唱的主題曲
Quibi 準備資遣所有員工並支付資遣費。事實上 Katzenberg 也說之所以會選擇這麼早就解散公司,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因為他覺得目前就業市場越來越艱難,有義務儘速協助員工趕快找到新東家,不要耽誤人家的大好人生。
這個戲殺青了,就投身到下一個故事裡。
「現在,就讓我們重新回到繪圖板上,回到最根本的工作裡頭」Jeffrey Katzenberg 在 1991 年那封給 Disney 員工的信中如此作結。
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J.Sheon Youtube 的評價
人生就是一場幽默的實境脫口秀 讓J.Sheon(街巷)為你的感情主持公道
同名專輯<街巷>立即收聽 https://jsheon.lnk.to/JSheon
訂閱J.Sheon Youtube頻道 https://goo.gl/6HVA4g
J.Sheon - Kiss It (Official Music Video)
每條大街小巷都在討論的創作新人J.Sheon
第二波惡趣味催情聖曲--啵啦
讓你喜歡就啵,想要就上!
「啵啦」是J.Sheon好友「小葉」的真人真事改編歌曲,J.Sheon用哥們的語氣講述小葉追女孩子的情境,還對小葉的把妹招式從頭到腳品頭論足一番,而當事者小葉則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寫進歌裡,直到J.Sheon發片前默默詢問小葉願不願意擔當他的MV導演?這首歌才正式被當事人聽到,現場小葉又囧又哭笑不得的表情,讓這首「啵啦」完全稱得上是一首衝康哥們的最佳範例鬧歌。
「啵啦」的曲風大膽將R&B融合雷鬼節奏,在輕快愉悅又歡樂熱鬧的氣氛下,J.Sheon的rap卻又顯得優雅迷人,在聽他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就一起被帶進這個微甜的溫暖PARTY裡。在「啵啦」這首歌裡,J.Sheon更鼓勵大家要大膽追求自己喜歡的對象,當沒有膽量的時候,不妨吃點蔥,壯膽啵下去!(吃蔥能壯膽是有科學根據的) 不管你是正在暗戀還是明戀、不管是男男或女女,這是一首非常適合闔家大小戀愛把妹時的「催情聖曲」。
MV拍攝時,除了有許多亮眼的臨時演員之外,現場可說是眾音樂人、導演雲集,導演小葉更號召許多兄弟助陣義氣挺片:包含了一路以來執導J.Sheon許多MV的導演兼音樂製作人謝乾乾,還有眾多音樂人好友自願無償擔任臨時演員,讓現場氣氛自然且熱絡,MV還邀請了阿妹親自認可饒舌團 ”Smashregz違法” 的主唱「呂士軒」為「啵啦」強力跨刀加持
J.Sheon就像跟好友辦了一場從清晨到夜晚的PARTY,雖然累爆,卻非常開心,甚至拍攝結束後,一群好友還圍在一起討論拍攝內容,看起來就像捨不得收工一樣。這種兄弟發片一定挺到底的精神,讓這支MV增添更多有趣的「可看性」,仔細找找,或許會在這支MV裏發現某個神秘人物也說不定喔。
啵啦 Feat. 呂士軒Trout Fresh
作曲Composer:J.Sheon / 剃刀蔣
作詞Lyricist:J.Sheon / 呂士軒Trout Fresh
I have a little story right here to tell you guys
等下 讓我先把腦袋給倒個帶
他是我朋友叫小葉
他總是在想著哪天可以遇到份真的愛
他研究天文學 只為了哪一天
帶女生看星星時候可以講一遍其中的意義
從天文講到地理 這意境是他最浪漫的細膩
還記得大學畢業後他分了手
交七年久的女友突然跟人走
愛得蠻深的他想都想不透
摔得滿身的傷 他裝做都不痛
他決定從今後
情場上不停留
要我教會他怎麼壁咚
So I say my bro, let’s go
就啵吧 啵吧
就啵吧 啵吧
喜歡就啵吧
就啵吧 就啵吧
別多想就是直接做
哪來的美國時間拖
如果沒膽先吃些蔥
就啵吧 就啵吧
他開始變帥 女生說他天菜
像是謝晒逐漸開始變壞
妹是把到一些 但那不是戀愛
他不想這樣下去 他說感到倦怠
He don’t know what to do
做的這些改變 單純因為不想輸
他怕了, 因為他仍記得前女友跟人走那時候
他是多麼慌的 Damn
但他最近又有新的對象 還問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追她
小帥哥的外表下 還是以前的小葉
送早餐送到樓下 關心女生的小葉
還算欣慰 到頭來他還是沒變
面對喜歡的人就變白癡的那嘴臉
So I showed him how to handle this
All he gotta do is step in it
就啵她 啵她
就啵她 啵她
喜歡就啵她
就啵她 就啵她
別多想就是直接做
哪來的美國時間拖
如果沒膽先吃些蔥
就啵她 就啵她
每當鈴聲響起 小葉他怕漏接總忙著找電話
誒好 J. Sheon 這換我比較好解答
因為女孩是我朋友 我了解她
這小姐她,其實早心動
根本沒在鳥星座
不怕小葉老派帶她去看星空
但怕陷太快 所以話都放在心中
就算目前連牽手一次都還沒有過
愛情要速食或研磨 這兩種都不算有錯
讓緣分配個對 先別管配不配
如果想追的妹 準備快上鉤
還不快下手
就啵啦 啵啦
就啵啦 啵啦
喜歡就啵啦
就啵啦 就啵啦
別多想就是直接做
哪來的美國時間拖
如果沒膽先吃些蔥
就啵啦 就啵啦
《街巷》 實體專輯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yucASY
佳佳唱片行:https://goo.gl/K1hgaO
[五大唱片]五大唱片 :https://goo.gl/HRhtzn
誠品音樂 Eslite Music:https://goo.gl/XqvWFq
[風谷購物網]風谷購物網:https://goo.gl/AVCnpt
●更多Smashregz 違法活動詳情請上
呂士軒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g/SmashRegzTroutFresh
呂士軒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outfresh
Smashregz 違法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mashRegz
Smashregz 違法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mashregz/?hl=en
●更多J.Sheon活動詳情請上
▶ J.She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sheonofficial/
▶ J.She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fficialJSheon
▶ J.Sheon Weibo (微博)
http://www.weibo.com/jsheon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
其他地區專輯數位連結 :
香港:https://sonymusichk.lnk.to/jsheonFA
馬來西亞:https://lnk.to/jsheon
新加坡:https://lnk.to/JSheonAlbum
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第二聲鈴響過度神化(有雷) - Netflix板 的八卦
昨天把近期大家口中的神劇第二聲鈴響給看完了,但說真的有一點點小失望, ... 第二聲鈴響跟佈局的導演是同一個人甚至佈局的男主角跟另外兩名演員都有 ... ... <看更多>
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喜歡的話請響鈴》第2 季| 正式預告| Netflix - YouTube 的八卦
LoveAlarm2 #JoalarmS2 #喜歡的話請響鈴#Netflix 迴盪的鈴響讓我好想知道…… 宣梧、惠永和朝眺究竟心爲誰屬? 鈴響點燃心中烈焰《喜歡的話請響鈴》 第2 ... ... <看更多>
第二鈴聲響演員 在 [心得] 第二聲鈴響-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第二聲鈴響】是一部西班牙迷你影集,
總共八集,一集一小時左右。編導是拍過【佈局】的Oriol Paulo。
總共只花兩天看完,劇情真的是峰迴路轉。
故事一開始聚焦在主角麥特身上,描述他年輕時過失殺人並因此付出慘痛代價。
經過多年的贖罪和折磨後,他的人生終於要步上正軌,但此時事情卻又變了調。
隨著故事進展,牽扯進來的角色也越來越多,調查出的真相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在進入有雷的心得分享之前,想說這部的娛樂程度真的挺高,
雖然劇情錯綜複雜,但也交代得很清楚,很推薦給喜歡懸疑解謎類型的人看!
-
以下有雷
.
.
.
.
.
.
.
.
.
.
其實【第二聲鈴響】有很多老梗的劇情,貪汙警探與政府機關想要掩蓋汙名、
最弱勢的族群握有最重要的物件、固執的警探想要自己調查案件等等,
但透過導演精心緊湊的安排,整部劇看下來仍然很過癮。
-
第一集用了大量的獨白來揭開序幕,老實說原本覺得這手法很偷懶,
但後來每一集都有不同角色在敘事說自己的過去,
這種敘事手法反倒成了這部劇的獨特風格,讓我比較能抓到步調,不會看到眼花撩亂。
每次口述者換人的時候,除了講述自己的起源故事,同時又會揭開一層謎底。
像換到女主角的時候,可以重新從她視角看一次與男主角相遇的過程,
也補充了她愛上男主角的原因。我自己很愛這種每個角色都有被補充動機與細節的故事。
獨白不斷使用第二人稱(「你是XXX,你以前做了什麼什麼」),
也增添一種自我反省、審視的意味。
-
一開始故事只鎖定了主角麥特,有點在誤導觀眾,
不過也是為這齣劇的黑暗風格和敘事手法定調,從第二集開始才是本劇謎團的重點,
(看到板上其他人也都說打開第二集有種看錯劇的感覺XDD
前面邊鋪陳邊推進,最後三集開始收線,看到變態老刑警折手指那幕真的被驚訝到,
原本一直以為他只是負責收拾殘局的人而已,沒想到是大boss。
後三集我都看得很緊繃,尤其好幾幕都是角色們持槍對峙,不知道哪一秒真的會砰下去XD
只可惜變態刑警死得不夠慘,原本想說他飲槍自盡的時候會不會沒子彈,真的是便宜他了
。
收完錄影帶線後,故事再次回到主角身上,雖然有些人覺得這很多餘,
我個人倒是挺喜歡這樣的安排,有種繞了一大圈後回到起點才收尾的感覺。
-
這部影集強調了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秘密,
小至一個學生保母為了讀期中考而翹班,大至一位妓女為了讓人生重新來過而隱姓埋名。
但無論你花多少心力來掩埋過去,這些秘密終究又會再找上自己。
而影集的另一個核心主題,我覺得是面對傷痛。
畢竟人生不只有美好的回憶,也包含了各種的意外與無奈,
與其逃避它,不如學習與它共存,並想辦法治癒傷口。
這個概念光用聽的可能會覺得樂觀過頭,但影集就用了很黑暗的方式來呈現這個過程。
看主角即便一開始就誠實面對身邊所愛之人,仍要接受許多質疑與罪惡感,
經過一番波折才終於能好好休息。
(所以我很不滿最後監獄還原真相的片段,覺得這可以留白就好,拍出來很多餘。)
反例則是丹尼的爸爸,過了十年仍然活在過去,甚至把自己的罪惡感轉移到主角身上,
造就主角一連串的不幸。
另外像妓女群都花了大半輩子在處理自己的傷痛,女警探也不例外。
-
順便婊一下現在好萊塢的SJW,真該看看別人怎麼寫女力的。
女性角色們完全是【第二聲鈴響】的核心,看妓女們怎麼殺出自己的活路並復仇,
還有警探與私家偵探的執著讓他們一步步接近真相,是這部劇最爽快的地方之一。
編劇不但沒有把男性反派的智商降低,反而把他們塑造成超邪惡又陰險的老白男,
女角們也沒有突然開外掛殺死他們,一切的安排都合情合理。
-
總結下來,這部劇可能看第二次就會少很多趣味,
但每一集看下來都會有種被吸住的感覺,想要繼續往下看,
整體節奏也流暢,是值得一看的爽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94.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60491177.A.A37.html
※ 編輯: poopooShaw (1.171.194.183 臺灣), 08/14/2022 23:33: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