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張截圖想起我的父親。
他開電子公司,我很早就有機會接觸電腦,一玩起電腦我就瘋狂愛上了。可是他反感我玩電腦,認為那只是一種工具,只讓公司的工程師教我DOS指令和打字,其餘時間不准我開機。
因實在太想玩電腦,我只好半夜偷偷爬起來進他的辦公室開電腦。高中時則花了許多錢去網咖,現在想來真的很可笑,家裡有電腦不准我用,搞得我另外花錢想辦法。我每月買雜誌學習各種硬體軟體知識,只要是跟電腦有關的功課我幾乎都做到最好,就連全英文的《計算機概論》我也硬是啃下去。
大二時由於學習需求,終於可以買下自己的第一台電腦。對一個從未擁有個人電腦的人來說,我的電腦知識強得有點離譜,每台電腦都自己修、自己組裝。在上海讀書沒有工作證的日子,我用修一次電腦 15 元人民幣的價格幾乎把整棟女生宿舍的生意都做遍了。
大學畢業後我自學程式設計,有賴於基礎打得很紮實,更是學得突飛猛進,成功從企劃轉職為工程師。(很多人問轉職哪有這麼簡單,這才是真正原因...從小的累積。)
出社會那段時間,我對父親常懷著一股怨氣。我認為假若他沒有特意壓抑我的興趣,我絕對可以做到比現在更多更好,因為既然我有興趣也有天份,也許可以早早決定就讀電腦科學專業,就用不著在職場沉沉浮浮那麼久搞不懂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我是個不錯的工程師,但最後被迫看清了不是工科出身的自己成長非常有限,帶著一點落寞的心情回歸文史路線。
人生很多事情不能重來,也不能靠熱血解決。
父親直到現在也喜歡洋洋得意說著「我或許不是慈父,但我絕對沒有不明事理,小孩該管的時候我管得很好。」
儘管隨著年紀長大那股怨氣已經化為無奈,起碼跌跌撞撞之後,我現在走文史路線還算怡然自得。每每聽到父親再誇耀起他的教育有多成功,我的心底深處還是會刺痛一下。
【醒醒吧,讓世界毀滅的不是Pokémon,是你無法接受新事物的腦袋】
最近Pokémon GO在台灣開放,許多人著迷於這個透過擴增實境捕捉Pokémon的遊戲。不過,同時間,也有許多的家長、老師,屢屢發出「禁止小孩遊玩」的禁令,教育部與教育部還打算行為要求移除學校內或是公共運輸站的驛站、道館。
可是,過往小朋友在家打電動,保守家長常常說,「不要在家打電動,多出門走走」;但一旦出了可以出門玩的遊戲,保守家長們又說,「這個遊戲讓人玩物喪志」、「虛實不分」。有人投書媒體說,他有一種「被螢幕控制的焦慮」,還有人在跟小孩的群組中「下聖旨」,不准小孩下載遊玩。只要層層的剖析,不難發現,這些人懼怕的不是出門,而是「遊戲」。
在科技的進步下,許多的科技不斷的被研發出來。過往有廣播電話,接下來出現電視,電腦、網路、手機。在我的成長記憶中,電腦、網路、手機,常常引發許多保守家長的恐懼。他們擔心虛實不分,認為打電動就會引發暴力行為,沉迷於遊戲會玩物喪志。我永遠記得,我小時候有個選擇題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指的是什麼?」答案是「電視」。
但在電視剛出來的時候,是不是有人批評認為電視中的情節會引發暴力行為?看電視會玩物喪志?我相信一定有。可是許多保守家長天天做在電視前面等著名嘴報股票,或是每晚定時在電視機前面報到看韓劇,不也是玩物喪志嗎?但為何他們會一邊接受電視,卻一邊批評網路、批評遊戲?而打開他們的手機,LINE群組、email中充滿著各種網路流言,他們卻照樣分享、相信,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虛實不分」呢?
他們不會稱自己「沉迷於電視」、「沉迷於讀書」,卻會稱小孩「沉迷於網路」、「沉迷於電玩」。但就算是書本,市面上也是一堆垃圾書、甚至寫著害人一生的錯誤保健思想、電視也是一堆糟糕的節目,他們卻不會這樣批評書籍與電視。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熟悉」這個工具,不知道這個工具可以做什麼,因而產生了許多的恐懼。而電視因為較早出現,他們從小就接觸,因此自然已經習慣電視的存在。
但最可怕的,是台灣的社會資源被這樣的族群掌握,但他們卻仍停留在過往的時光,期待用同樣的幾個招式打完整個人生。他們鼓勵小孩去考醫師、律師、公務人員,期待小孩複製他們那一代的成功方程式;但他們卻忘了,時代在改變,這個世界早就不一樣了。
在網路世代,許多新技術的出現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快速,資訊頻寬大幅提昇,這個世界早已不是一招半式打遍天下的時代。透過網路協作,人們可以完成許多不可能的大事,在遊戲內也能透過社交、管理功能鍛鍊領導統御的能力。在資訊爆炸的現在,許多的想法可能過幾個月就已經不是過往的樣子,但這些保守家長卻仍停留在過往的時代,緬懷過往的時光,對這些新技術、新想法,他們只有濃濃的恐懼。
結果,他們雖然掌握了資源,卻一直無視於時代的改變,把資源投入錯誤的產業;他們沒有吸收新技術,決策趕不上時代,都已經有網路了,還在做一些古老時代的決定。最後,這個國家的新創事業自然得不到鬆綁與更多資源,只能苦哈哈的苦撐,期待有一天能成為「台灣之光」。
在我看來,Pokemon只是呈現了這些人的保守、對新技術和新事物的恐懼。如果他們願意放下成見去接觸這些新事物、新想法,或許台灣會有不一樣的天空。如果他們無法做到,卻仍死抓著權力不放手,那麼台灣遲早會被葬送在錯誤的決策當中。
我們能做什麼?如果回到自己身上,真的只能自我勉勵,面對新事物,有時候還是要放開心胸,嘗試去了解與包容,以後絕對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不要把我們的困擾複製給下一代。
(圖片取自UDN)
「積熱電驛功能」的推薦目錄: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冏冏子Kyon Facebook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用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設定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設定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種類、過載電驛設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種類、過載電驛設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接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接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積熱電驛功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向導演齊柏林、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致敬之三:
【2012年世界周報再訪問齊柏林導演 「看見台灣」第二哩路 自家房屋抵押700萬籌資 租用直升機拍攝費用 幸賴台達電子伸援 辭去公務員職位 孤注一擲 只為讓你我看到台灣的美與痛苦的哀愁】
齊柏林開始空拍攝影是他在高公局上班的時刻,後來他決定要拍電影,是在2007年,當時他看到了法國導演盧貝松所監製的影片《Home 家園》,他非常的感動。他看到了高爾所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他問自己,他的照片固然很多內行的人欣賞,可是他並沒有辦法真正的達到教育的功能,所以他是為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拍攝《看見台灣》。
他只要再熬幾年,就可以領退休金,可是他說,他怕到時候沒有體力了。然後他把他的房子抵押了,去買了跟盧貝松的電影使用的一樣的攝影機,花掉了他3000萬台幣。我們當時訪問他,他自己呵呵的笑,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最終它是一個死亡的答案。
「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觀眾戴著3D眼鏡捨不得摘下,一遍又一遍地。許多人從沒有以這個角度俯瞰台灣,更沒有看過這樣的台灣,不論是它的美麗,或者哀愁。
齊柏林說,「我一直覺得,我在做一個地理的歷史紀錄,也許短時間看不出來它的價值,但是可能二十年五十年之後,就可以看到它的變化。台北市政府在這邊,你看那個時候整個信義計畫區沒有房子啊沒有大樓啊,只有中國信託的大樓跟台北市政府的大樓而已。」
齊柏林是台灣極少數的專業空拍影像工作者,以拍攝平面房地產廣告起家。
「我第一次上飛機,我就認為說,我要把飛行攝影,當成是這輩子要做的工作了。」
一輩子的志業,也成為他最甜蜜的負擔。
齊柏林說,「我在拍照的前五年,都想要拍台灣美麗的地方,希望把台灣的美麗介紹給大家。可是那五年你在紀錄台灣的過程中,你發現你要拍到美麗的照片非常困難。就是你除非去很高的山上、去離島、去台灣最南端,那種人煙稀少的地方。然後開始我和大地地理雜誌合作的時候,他們給我很多的題目讓我去空拍,結果他們要求要拍的,譬如高山農業、水泥化的海岸、人工化的島嶼等等之類的,我才警覺到說,原來這些建設、這些開發,對我們的自然環境有負面的一些影響。大概百分之九十的朋友,對我們的土地都不認識。所以我在2007、08年的時候,就開始有一個想法就是說,可以拍一部空拍的電影,用傳播速度比較快的媒體來影響大家。」
「我在2009年第一次就把我的存款,將近三百萬的存款,一次就環島一周拍了台灣,花了三十小時左右拍一趟台灣,你可以表達的影像和我過去拍的平面照片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更堅定我要做這件事情。」
「因為有了這第一筆資金開始籌拍之後,才讓很多的人看見,相信我們在做對台灣有益的工作,願意幫助我們,如果一開始沒有這筆資金的話,可能沒有辦法走到今天這個階段。」
製作人屈繼堯問他,「所以你房子貸了多少錢?」
「七百萬。」
不只抵押房子,齊柏林甚至還放棄再兩年可以到手的公務人員退休金、終身俸。
「我那時候的顧慮是說,等到我50歲退休了,可能你可以安逸的過下半輩子,可是你可能沒有再去做這件事情的勇氣和動力了。」
影片畫面: 「爸爸 你這樣還有錢讓我讀大學嗎?兒」
這是以齊柏林為主題的廣告影片中,令人難忘的一幕,看到自己父親為了理想,近乎"毀家紓難"式的行徑,年少的兒子不由得擔心起來。
錢 錢 錢 沒錢拍不了電影,要空拍更少不了這套,最重要的穩定器攝影系統,價值三千萬台幣,還得美國國務院審批半年,齊柏林的大夢才得以在2010年展開。萬事具備,還欠東風,能押、能借的都試了,租用直升機的經費就是不知在哪,幸虧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挹注,才得以一小時一小時的累積空拍影像。
齊柏林說,「其實我們最痛苦的是什麼你知道?就是你沒有辦法知道隔天的天氣是好是壞。有的時候你希望拍日出,早上三點多起床出門,然後就等五點多的日出。可是到現場以後,一隊的人,十來個人全部跟著你等日出,然後摃龜這樣。那種心理上的壓力就很大,不好意思連累大家的那種感覺。」
「我以前不會想拍去這種東西,就是第一你覺得它是違建,然後你覺得它五花八門的。可是後來我自己想一想,這真的是我們自己居住的環境,而且甚至以前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租房子都住這種地方。後來我就開始會比較去找一些這樣的景去拍。說實在這種景很熟悉可是又很陌生。」
更多的影像,對觀眾來說,同樣發生在這塊土地上 ,理應熟悉,依然無比陌生。
齊柏林說,「這在太麻里溪的上游,就是八八風災,莫拉克颱風整片山崩下來,大量土方就阻擋了太麻里溪的流向,它就形成了偃塞湖。其實你看整個山裡面這種崩坍的景象,這個住在台北市的人,住在都會裡面的人,很難想像我們山裡面受傷的情況這麼嚴重。」
「我一開始就是希望讓大家可以認識台灣嘛,因為我一個人看這麼多,卻沒有辦法告訴大家,其實心裡面有時候也滿著急的。小林村那時就埋在這底下,它的覆土超過六十公尺,第一時間就完全沒有機會了,那一年後去拍它就已經長草了。原本的南橫公路在這邊,村落就在底下。」
「這個種高冷蔬菜的地方,其實像這個東西,它都是坍方,坍方完了它再整地,把它整一整再繼續弄,都是這樣子啊!你看都是這樣子啊!那你看它每次辦攝影比賽,都是拍構圖很漂亮的一塊,那種茶園很漂亮的一塊,但是你放大面積來看的時候,就是個癩痢頭啊!」
當然,如果避開了人為和天然的災禍,再以所謂上帝的視角來看台灣,你會發現造物者,曾經是多麼的厚愛這塊島嶼。
「(這是)墾丁大尖山,其實這種有點像魔戒的場景的感覺,我看到台灣海岸線的樣貌,看到高山上的地景,你真的可以想像說,以前有多漂亮。很多人看完影片的反應都是,不知道台灣這麼漂亮,也不知道台灣面臨到這麼嚴峻的一些環境的困難,都不知道。」
兩年半前,我們首次採訪齊柏林,當時電影正在籌拍,工作室沒什麼人,現在他的伙伴多了,空間熱鬧了些,頭髮卻更白、更少、鏡片也更厚了。沒變的,是他那股關懷土地的熱情和毅力,不變的,是經費始終不足。
原本六千萬的預算,追加成一億兩千萬,目前還有四千萬的缺口,募不到錢,就得不斷拍攝廣告或宣傳帶,以片養片。
「目前看起來就是貸款就永遠還不掉啊。」
台灣首見的空拍電影,預訂2013年暑假後推出,貸款會永遠還不掉,因為這只是他的第一部影片,未來他打算繼續盤旋在空中,更深入地記錄台灣的環境議題。
問他,「想過放棄過嗎?」
「說沒有(想放棄)是騙人的,但是這種放棄的念頭,通常都在一夜之間就會消失 。」
「因為我生性算是樂觀的,我碰到挫折困難,或是拍的不好的時候都會覺得,唉!幹嘛要這麼辛苦來做這件事,可是我想到可以紀錄美好的影像,傳遞我想要傳遞的訊息,過一晚我就好了。」
積熱電驛功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人工智慧系列報導之二
【中國人經濟轉型直接跳向人工智慧 定位國家經濟戰略 北京辦移動互聯網大會 三大消費電子展外 北京搶攻人工智慧移動展 霍金視訊暢談人工智慧 】
2009年以來,北京都會舉辦移動大會,因為他們知道,他必須從傳統的、繁複的、代工很低廉的製造業,直接跳到人工智慧。他們理解,過去的中國工廠模式, 已經不可複製。今年移動大會甚至請來了史蒂芬霍金談人工智慧。中國目前是將人工智慧當成重大的國家戰略。
這不是一場科技大秀,而是國家層級的經濟戰略。在全球三大消費電子展之外,各國無不希望在下一波人工智慧浪潮上,爭得一席之地。於是北京自2009年起,積極切入行動互聯網領域,9年來吸引全球超過70個國家元首及著名科技人士參與。2017這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更有來自全球100名頂尖科學家、500位企業領袖及10萬名觀眾,在兩萬多平方公尺的多功能展區聚集,共商發展大計。
2017主題設定為「天工開悟」,”天”指的是緊抓住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工”要求具備更多的工匠精神,”開”是保持一種開放心態,”悟”是給大眾傳遞更好的作品與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把打開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的鑰匙,將科學和創新、商業、娛樂等跨界融合。而內容則涵蓋了時下最受矚目的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移動醫療、大數據雲端計算等熱議話題,並首次引進高規格科學家閉門峰會,以「科學復興」為名,向全球100位當代科學家、企業領袖和前瞻投資機構發出對話邀請,希望透過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三維向度進行腦力激盪,共同打造對社會各界產生廣泛影響的思想盛宴。
APUS集團執行長&創辦人李濤說,「這對於中國互聯網所有的從業者來說,將會是一次巨大的機會,向世界展示產品。我希望能看到中國資本和中國技術能走向世界,並在產品中融入當地文化。我也希望GMIC能變成一個國際平台,不只讓中國公司能向世界展示個案,也能把全球新科技引進中國,把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科技上的鴻溝填補起來。」
由於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升級,智慧AI技術越來越多被企業所接受,到如今已經演變為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能夠高度模仿人的思維方法,也可能超越人類思維,凌駕於人類智慧之上。今年大會也特別邀請號稱「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劍橋大學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錄製影片,暢談他眼中人工智慧的未來。
劍橋大學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表示,「在我的一生中,我見證了社會深刻的變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就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嘛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嘛就是最糟糕的。簡言之,人工智慧的成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最大事件,但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
「我曾說過,人工智慧的全方位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的死亡。比如最大化使用智慧性自主武器。今年早些時候,我和一些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同在聯合國會議上支持其對於核武器的禁令,我們正在焦急的等待協商結果。目前九個核武大國,可以控制大約一萬四千個核武器,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將城市夷為平地。放射性廢物會大面積汙染農田。最可怕的危害是誘發核冬天,其中的火和煙霧會導致全球的小冰河期。這一結果使全球糧食體系崩塌,如末日般動盪,很可能導致大部分人死亡。」
「我們做為科學家對核武器承擔著特殊的責任,因為正是科學家發明了它們,並發現它們的影響比最初預想的更加可怕。我相信,生物大腦可以達到的,電腦也可以達到,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因此它遵循了在理論上,電腦"可以模仿人類智慧,然後超越"這一原則。但我們並不確定,所以我們無法知道,我們是否會無限地得到人工智慧的協助,還被它藐視並邊緣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毀滅。」
的確,我們擔心,聰明的機器將能夠取代人類正在從事的工作,並迅速地消滅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在人工智慧從原始型態不斷發展,並被證明非常有用的同時,我也在擔憂,創造一個可以等同或超越人類的事務所導致的結果。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演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這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但未來人工智慧卻可以發展出自我意志,一個與我們衝突的意志, 一些短期的擔憂,在無人駕駛方面,從民用無人機到自主駕駛汽車。比如說,在緊急情況下,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不得不在小風險的大事故和大概率的小事故之間做選擇。另一個擔憂就在致命性智慧自主武器,它們是否該被禁止?如果是,那麼"自主"該如何精確定義?如果不是,任何使用不當和故障的過失,應該要如何問責?
還有另外一些擔憂。由於人工智慧逐漸可以解讀大量監控數據而引起的隱私和擔憂,以及如何管理因人工能取代工作機會帶來的經濟影響。長期擔憂主要是,人工智慧系統失控的潛在風險。隨著不遵循人類意願行事的超級智慧崛起,那個強大系統威脅到人類,是否有可能出現這樣的錯位結果?如果是,這些情況是如何出現的?我們應該投入什麼樣的研究?以便更好的理解和解決危險的超級智慧崛起的可能性,或智慧爆發的出現。
毫無疑問,未來的人工智慧將徹底顛覆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在醫療、教育、工業生產等多個領域,大大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但為了讓更成熟的智慧AI技術能成功推動科技發展,2017北京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也特別邀請來自谷歌、IBM、亞馬遜、英特爾及卡內基美隆、史丹福、柏克萊等大學,全球頂尖人工智慧專家,在展會上零距離授課,為大家破解AI學習路線,加速AI職業發展。一日千里的科技,將決定未來各國的競爭力,中國很明顯地不願缺席。
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設定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關於「積熱電驛設定」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PDF] 第3章電器控制元件迴路過電流電驛(積熱電驛) Thermal Relay Th ... 之大小,距離愈短,跳脫電流值愈 ... ... <看更多>
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設定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關於「積熱電驛設定」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PDF] 第3章電器控制元件迴路過電流電驛(積熱電驛) Thermal Relay Th ... 之大小,距離愈短,跳脫電流值愈 ... ... <看更多>
積熱電驛功能 在 積熱電驛用法 - Mobile01 的八卦
1.積熱電驛一定要裝在電磁接觸器之後,因為當故障或短路電流產生時,可能會讓接點黏住。 所以一定要先斷開電源的來電,才能達到保護的作用。 2.a接點可做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