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台灣年輕人的設計力啊
台灣這麼小
設計發展好,帶來的附加價值是無限的
政府終於醒了有這樣水準的外包
看了覺得好感動
真的覺得做的太好了(*¯︶¯*)
我反覆地看了好多次唷
#2017taipeiunversiade #2017taipei
◤世大運品牌形象Taipei in Motion 謎底揭曉 Bito製作◢
突破小吃、名勝的印象,你從未見過這麼設計感的台北!這次世大運國際宣傳片,我們挑戰前所未有的新視覺,挖掘城市各地有如平面設計般的景點,還陸海空出動高速攝影機、空拍機、GOPRO、水底高速攝影機等,捕捉日常無法看到的高空和水底鏡頭,實拍影像結合Hyperlapse和動畫製作,如此熱血沸騰,就是為了開創台灣首度出現的世大運Sport Video加上台北主題Travel Video的影片新型態。
完整Credit List:
◤A Film by Bito ◢
Creative Director : 劉耕名 Keng-Ming Liu
Director : 劉耕名 Keng-Ming Liu / 尹國賢 Gavin Yin / 程紀皓 Howard Cheng
Art Director : 劉熙真 Hsi-Jen Liu
Designer : 劉熙真 Hsi-Jen Liu / 朱哲頡 Che-Chieh Chu / 高慶和 Ching-Ho Kao
Producer : 陳克柔 Carol Chen
Copy Director : 黃心怡 Vicki Huang
Account manager : 彭乃芸 Naiyun Peng
Editor : 程紀皓 Howard Cheng / 劉耕名 Keng-Ming Liu
Animation & Compositing : 劉熙真 Hsi-Jen Liu / 朱哲頡 Che-Chieh Chu / 高慶和 Ching-Ho Kao
Music Production : Subject 2 Sound
Music : 黃俐雅 Liya Huang
Sound Design : Dave Dunlap
Sound Mixing : 王永鈞 Chief Wang
Color Grading : 布丁
◤SPORT PART 運動項目◢
Director : 尹國賢 Gavin Yin
On-set Production Manager : 張俊謙 Jerry Chang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傅士英
Camera Assistant : 簡金湖/ 柏翔/ 世豪/ 廷騏/ 孝强
Lighting : 周華光
Lighting Assistant : 廖文松/ 曾合健/ 李家弦/ 林顯銘/ 徐瑋彥
Dolly Grip : 洪祥智/ 蔡承潣/ 卓一鳴/ 高洧睫
Art Crew : 鄭維喬
Producer Crew : 江建泰 Chien Tai/ 江秉叡/ 陳肇延
Casting : 曾熏嫻
Styling : 芭比
Make Up : 黃歆恩
Camera Equipment : 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Fly Can : AKfly 何文杉/ 柯奐辰
Lighting Equipment : 鴻臣實業有限公司
Extra Equipment : 懿生影業移動攝影
Transportation : 五福將工作室
◤CITY PART城市印象 ◢
Director : 程紀皓 Howard Cheng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程紀皓 Howard Cheng/ 湯育宇 Cliff Tang
On-set Production Manager : 陳丞楦 Katie Chen
◤ATHLTETES運動員 ◢
田徑 : 曾秉凡
足球 : 林子豪 宋承霖 許冠弘 陳亭皓
排球 : 尤敏心 車函萱
游泳 : 趙德恩
舉重 : 田葳德
跆拳道 : 陳建成 黃彥霖
體操 : 唐綸
擊劍 : 涂詠耀 張秉鈞 初孟軒
滑輪 : 謝牧倫 林鈴毅
棒球 : 曾琦 徐銘澤 葉濠瑋 蘇俊豪 王詩聰 何嘉慶 張竣凱 劉軒苔 許紹綸 黃逸鑫 尹德融 劉家宏 梁馨如
網球 : 宋季蓁
田徑 : 李文扉
籃球 : 鄭德維 李其恩 林俊傑 楊俊傑 呂孟瑋 朱冠宇
撞球 : 江韋翰
射箭 : 張鄧允
桌球 : 陳宜燦 游榮謙
跳高 : 彭子玲
柔道 : 江松鴻 陳政和
◤SPECIAL THANKS特別感謝 ◢
指導單位 :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組織委員會、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世大運品牌諮詢小組 :
張基義 陳美燕 徐正賢 朱開宇 姜漢威 華天灝 林大涵 王宗欣 邱昱凱 潘姿吟 王寶萱
#TaipeiInMotion
#2017臺北世大運
#我們準備好了
#FilmbyBITO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滅火器 Fire E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文:K2 Project 發起團隊 . 2019年,兩位台灣年輕登山家阿果與元植發起的世界第二高峰K2挑戰攀登計畫,是台灣最石破天驚的冒險行動。原因之一,當然是海拔8611的K2是一座比聖母峰更困難上許多的艱難山峰,台灣人迄今還沒有人成功登頂;原因之二,則是從計畫、...
「程紀皓」的推薦目錄:
程紀皓 在 MIT 台灣誌 Facebook 八卦
🏖 大家想念不必戴口罩的日子嗎 Blue💙
🚷疫情期間鬱卒的你,是不是和MIT台灣誌的工作人員一樣,已經開始有一些刻板行為~有人在室內拄著登山杖,有人背一綑繩子練拋繩,麥哥打的繩結,好像可以參加中國結的比賽了…幸好還有電鍋達人阮姐的餵食,讓來不及屯糧的<🌾麥片M編>恍惚享受了夜襲的嚮導大餐🍲🍜🥗
🎬 四月中旬麥哥受邀參加一場錄影,現場旁觀的<🌾麥片M編> 錄影後和一些拍攝戶外行腳探險節目的同行聊起,大家都萬分欽羨+捶心肝,臺灣也只剩下#公共電視才能有高預算,去製作山岳影像節目了 😭惜惜…
✨祈禱MIT台灣誌未竟的《拍千集 完百岳》也能在疫情結束後,高喊📣 出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OOqunFh4g&t=277s
程紀皓 在 聶永真 Aaron Nieh Facebook 八卦
[ 我們在文化裡爆炸 | Cultural Explosion ]
這次的臺灣文博會真是強到爆啊啊啊啊啊啊!
再美的美好,都只停留這一個週末!!!
#方序中走台步
░ 我們在文化裡爆炸|Cultural Explosion|展覽開幕 ░
一個光的盒子,承裝了文化的重量。
走在華山的紅磚展區,數千張來自樹火的薄纖紙自高挑的歷史建物中垂降而下,一層層,質輕透亮,一片的白爆炸延綿整體空間,運用不同垂降的高度設定,成為展中引導動線與創造虛實氛圍最重要的元素,別於傳統展覽對於區分空間慣用的制式木工封版施作手法,紙張薄如蟬翼又富張力的特性,不全然遮蔽,並能擁有自己的姿態,觀者穿梭於展,得以體驗空間中細膩的光線變化與表情,老倉庫的紅磚味道聯展而生。紙張,在時光的更迭中,記錄文字與文化的進程,隨著尺度與使用方式的轉換,具現想像與意念,「在過程中創造意義」。
接近半年的籌備,格式在華山紅磚區進行了一場難度極高的實驗。「我們在文化裡爆炸」,超過四十組參展人和單位經過了無數的集思反芻再定義,謝謝大家陪伴格式走過這趟,絕對稱不上一帆風順的旅程。那些理性與感性、收放的藝術,以及一起想改變些什麼的決心。
而這樣的空間也是最棒的伸展台,感謝最有默契和義氣的男裝品牌wisdom ,以及高質感的女裝品牌 if&n,與擔任模特兒的方序中、蔣雅文、不務正業男子Ayo、林家卉,當然還有格式御用的王牌攝影師汪德範。一場文化展覽卻能讓人彷如置身時尚runway。
4/19星期三正式與大家見面,請務必把握這五天的展期,錯過真的可惜!
- - - - - -
主辦單位|文化部
合辦單位|臺北市政府
協辦單位|交通部、桃園市政府
執行單位|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主題館策展人|王耀邦
主題館展覽策劃執行・文博主視覺設計統籌|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葉忠宜、張軒豪、馮宇、徐景亭、詹偉雄、 大象體操 Elephant Gym
品牌合作夥伴|小北百貨、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Glass
多媒體合作夥伴|BENQ
特別感謝|株式會社森澤 森澤股份有限公司、鶯歌國小
展務營運|翁熒熒
執行企劃|楊偉成、陳婕寧、陳瑞淩、劉力菁
視覺設計|莊文豪、楊士慶
空間設計|張哲惟
展覽執行協力|郭治緯、廖哲民、蕭慧君
展覽人像攝影、展場攝影紀錄|汪德範
展覽靜態攝影|王弼正
服裝協力 | Wisdom、if&n
動態影像統籌| 叄喜映畫 SenseCinema
導演|程紀皓
攝影師|程紀皓、湯育宇
製片|格式多媒、陳丞楦
收音|李育智
攝影助理|陳翔科
妝髮|謝淑君
剪接|程紀皓
剪接助理|劉芸芸
選曲・混音|小飛俠
動態影像製作| 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 在十八歲裡爆炸MV 》
詞曲| Leo王
導演|謝宇恩 YUEN HSIEH
副導演|鄒舒斐
製片|格式多媒、尤勝弘
參展人(依姓氏筆劃順序)|王慶富、 方序中、毛家駿、朱平、任佳倫、 杜祖業、李惠貞、何采柔 Joyce Ho、吳庭安、吳孝儒、吳羽傑、 Dela Chang、夏夏、高承祐 不務正業男子Ayo、陳啟樂、陳靖雯、陳英傑、陳俐君、 張鐵志、梁浩軒、 馮光遠、游聲堯、曾熙凱、彭星凱、趙文豪、鄭麗君、鄭匡佑、 五月天 瑪莎、蔡孟仰 Marco、劉永偉Soac、 YA Wen、 聶永真 Aaron Nieh、龔大中
翻譯|簡德浩、麥譽耀、施順筌
▩ 主題館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紅磚區西一、西二館)
▩ 展覽時間|
2017/4/19(三)–2017/4/20(四) 10:00-18:00
2017/4/21(五)–2017/4/22(六) 10:00-20:00
2017/4/23(日) 10:00-17:00
#cultural_explosion #informatdesign
程紀皓 在 滅火器 Fire EX. Youtube 的評價
「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文:K2 Project 發起團隊
.
2019年,兩位台灣年輕登山家阿果與元植發起的世界第二高峰K2挑戰攀登計畫,是台灣最石破天驚的冒險行動。原因之一,當然是海拔8611的K2是一座比聖母峰更困難上許多的艱難山峰,台灣人迄今還沒有人成功登頂;原因之二,則是從計畫、訓練到執行攀登,皆由阿果與元植獨力完成,體現了台灣年輕世代強大的主體性;原因之三,是這趟冒險的計畫,吸引了一群自發性募資團隊與2300位贊助者的支持,讓「K2 Project」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樁啟蒙社會冒險意識的微型運動。
原名〈K2 We2〉的〈海島冒險王〉是這場運動的主題曲,從未登過高山的大正,與阿果、元植一齊爬上海拔3886的雪山山頂,在劇烈的頭痛和視覺震撼中萌生第一段創作意念;而接著再看到阿果、元植母親對他們冒險活動的訪問,完成最終全曲的創作。
在年輕的島嶼上成長的青年,先來認識自己的山岳與大海吧,然後帶著情感與好奇,往著更巨大的世界去探索。海島上的冒險王是這麼相信:冒險,讓自己的靈魂變大,也讓國家的基盤茁壯,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
台灣,是最年輕的地球成員。如果以地質學上最常用的「百萬年一單元」來計算,地球已經4600歲,北美的落磯山脈是220歲,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是60歲,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是20歲,而台灣才僅有6歲。大約1000~600萬年前,台灣在一場地球最激烈的地殼板塊錯動中,於西太平洋的浪濤中拔高而起。
照理說,年輕島嶼的身世,以其山高水深,以其魅惑的生物多樣性,會孕育出在地住民好奇心旺盛的冒險靈魂,但台灣曲折的殖民過往、光復後封山禁海的戒嚴體制、冷戰中發展謹小慎微的代工經濟,造就台灣成為最拒斥冒險的保守社會。
然而,現代人類最典型的精神象徵,卻也正是冒險。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1962年發表的登月宣言〈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中,援引1924年三度攀登聖母峰最終並為之隕命的英國登山家George Mallory故事舉例,解釋美國發展國家級冒險計畫的初衷,在於「並非它很容易,而正在於它由衷地困難。」
近代文明史就是一部冒險史,向陌生的未知領域進行探險,人類可以獲得知識、技術、自信,積累成就,而最重要的,是讓國民在日常生活中常保想像力,讓創新在各個角落中,永不間斷地發生。
.
導演 程紀皓
剪接 劉芸芸、程紀晧
攝影 張元植 呂忠翰 陳德政
.
【滅火器《無名英雄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專輯巡迴】
2/07 (五)|台中| Legacy Taichung
2/08 (六)|台北| 永豐 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 #SoldOut
2/14 (五)|高雄| LIVE WAREHOUSE #SoldOut
我欲站起來單人預售票 NTD.1200
二月的你現場票 NTD.1500
購票請洽iNDIEVOX: http://bit.ly/2020FireExLMSULT
.
《無名英雄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
🔥 現在就去聽:https://lnk.to/fesulatWE
.
🔥 全台通路購買連結:
▸ 火氣商鋪:http://bit.ly/35yaRYd
▸ 博客來:http://bit.ly/2XINl89
▸ 玫瑰大眾:http://bit.ly/2DdSOdJ
▸ 佳佳唱片:http://bit.ly/35tQNWQ
▸ 5大唱片:http://bit.ly/37Ai5wz
▸ 誠品網路書店:http://bit.ly/2qH5PK9
▸ 光南大批發:http://bit.ly/2XHBCXz
.
#K2Project團隊大家辛苦了
#2020開工首日也要過的像場冒險
#台中的朋友給點力把票買光光讓我們過個好年好嗎

程紀皓 在 Cicada (Taiwan) Youtube 的評價
Cicada 最新專輯《走入有霧的森林》Hiking in the Mist【10/30 正式發行】
博客來:https://reurl.cc/YlEEV0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K6eeeq
Bandcamp:https://goo.gl/7Ep9Qi
風潮音樂:https://reurl.cc/6gv996
數位各平台彙整:https://fanlink.to/CCD-01
Worldwide edition on flau's Bandcamp:
http://smarturl.it/Cicada-HikingMist
🌲Cicada 新專輯巡迴《走入有霧的森林》🌲
2019/11/29(五)台北Legacy 👉🏻 https://reurl.cc/alqDe7
2019/12/14(六)高雄LIVE WAREHOUSE 👉🏻 https://reurl.cc/8lvV97
2020/01/18(六)台中Legacy 👉🏻 https://reurl.cc/oDR3KD
“Hiking in the Mist” is a hiking journal Cicada wrote with music for the mountains in Taiwan. Cicada walked through misty forest, rested by streams, admired clouds during sunset in North Dawu Mountain and encountered sunlit grassland at Qilai south peak. They hiked up to the ridge line overlooking the city, met wildlife in the cabin, experienced pouring rain and snows in cirque...
Growing up in an island with more than 260 peaks over 3000 meters in height, it's always been in our mind to be surrounded by nature and write about the mountains. At the 10th year of Cicada, we arise from the ocean and step into the forest. Everything we experienced in the wilderness led us to seek within.
在邁入第十年之際,Cicada從大海走向山林──
日出、濃霧、傾盆大雨、夕陽雲海⋯⋯
都引領著他們,一步又一步,俯瞰我們的家。
走入山林的他們說: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罡愷
「逃離都市進到山裡,原來還有更多值得在乎的事。」 ─── 桃子
「另一個全新於尋常的世界是如此的靠近。」─── 謝維
「感受山與海,才能理解我們從何而來。」─── 致潔
山說:
「我帶給你的禮物是無盡的美景。」
「世界如此遼闊,我會包容你的一切。」
「我想讓你知道富饒的意義,帶你用不同尺度和價值觀衡量事物。」
「這是一張讓你聆聽、感覺、靠近我的專輯。」
從第一張 EP 開始,Cicada談感情、聊動物、踏察西海岸、潛入太平洋……直至2019年 ,全體團員以雙腳深入臺灣的山脈,負重尋找創團十年的至高美景。為了《走入有霧的森林》,他們揹上自己的恐懼和慾望,臣服於未知的身體和天候條件;上行、下行、日升、日落,一行人自願受苦、積極做工,將一幕幕依時序開展的山中光景與體感經驗譜成彼此共享的登山日記:
中海拔的迷霧林道、終年有水的水源地、浮在雲海與光暈上的斷崖、日出閃耀金黃的頂巔、收攬左右視野的稜線、樹根與石縫交會處的綠色鋪面、烏雲聚集的驟雨一瞬、深夜山屋裡的非人派對、白雪覆蓋的無人圈谷……山行者們謹慎、迷茫、雀躍、坦然、清晰、安詳、靜默……
究竟你我所能聽見的,是山的聲音,還是登山者的聲音?是自然的召喚,還是人們自賦意義的追尋?是誰的意圖?誰的堅決?誰的山色?誰的光環?誰的壯麗?誰的悸動?
答案也許在山裡,也許不在,然而唯有親身走進山中,往高處爬向海拔三千,人們始能憶起這些人為限度中所能觸及的無盡風景,甚者,讓經驗與體感匯聚於指尖,祈請那既可獨享、亦可合鳴的樂句與聲息自然降臨。
_____________
導演:程紀皓
攝影:陳韋翰、程紀皓
剪接:程紀皓
調光:周佳聖
高山嚮導:王晧瑜
作曲/鋼琴:江致潔
大提琴:楊庭禎
小提琴:許罡愷
木吉他:謝維倫
中文文案:林宛縈
英文文案:江致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icada來電答鈴
329727 走入有霧的森林
329728 夕陽消失之前
329729 降落在金黃色草坡
329730 俯瞰我們的家
■來電答鈴下載方式
中華電信: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歌曲代碼(僅提供來電答鈴產品下載)
台灣大哥大:手機直撥803→按4 輸入歌曲簡碼→選擇(來電答鈴或原音鈴)產品下載
台灣之星:手機直撥700→按4 輸入歌曲簡碼(僅提供來電答鈴產品下載)
亞太:手機直撥560→按2→按6 輸入歌曲簡碼(僅提供來電答鈴產品下載)
遠傳: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六碼答鈴代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icada's FB: http://www.facebook.com/cicadataiwan
http://www.cicada-tw.com
cicadatw@gmail.com

程紀皓 在 gavinyin Youtube 的評價
Client 客戶: 台北市政府
Production & VFX: Bito
Creative Director: 劉耕名
Art Director: 劉熙真
Producer 製片: 陳克柔, 張俊謙, Katie Chan
Director: Gavin Yin 導演: 尹國賢
Shooting Board Setting 腳本設定: 尹國賢, 蔡於診
Camera 攝影: 傅士英
Camera Assistant 攝影助理: 簡金湖, 柏翔, 世豪, 廷騏, 孝强
Lighting 燈光: 周華光
Lighting Assistant 燈光助理: 廖文松, 曾合健, 李家弦, 林顯銘, 徐瑋彥
Dolly Grip: 洪祥智, 蔡承潣, 卓ㄧ鳴, 高洧睫
Art Crew 美術: 鄭維喬
Producer Crew 製片組: 江建泰, 江秉叡, 陳肇延
Casting 選角: 曾熏嫻
Styling 造型: 芭比
Make Up 妝髮: 黃歆恩
Shooting board 腳本分鏡: 蔡於診
Camera Equipment: 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Fly Can: AKfly 何文杉, 柯奐辰
Lighting Equipment: 鴻臣實業有限公司
Extra Equipment: 懿生影業移動攝影
Transportation: 五福將工作室
城市印象
Director: 程紀皓
Camera 攝影: 湯育宇, 程紀皓
1st Camera Assistant: 攝大助: 許聖鑫
Camera Assistant 攝影助理: 陳翔科
MOVI 技師: 阿恕, 警廷, 益勤, 阿司
後期
Editor 剪接: 程紀皓
Colorist 調光: 布丁
Designer: 劉熙真, 朱哲頡, 高慶和
Copy Director: 黃心怡
Account Manager: 彭乃芸
Animation & Compositing: 劉熙真, 朱哲頡, 高慶和
Music Production: Subject 2 Sound
Music 作曲: 黃俐雅 Liya Huang
Sound Design 音效: Dave Dunlap
Sound Mixing 混音: 王永鈞 Chief Wang
ATHLTETES 運動員
田徑: 曾秉凡
足球: 林子豪 宋承霖 許冠弘 陳亭皓
排球: 尤敏心 車函萱
游泳: 趙德恩
舉重: 田葳德
跆拳道: 陳建成 黃彥霖
體操: 唐綸
擊劍: 涂詠耀 張秉鈞 初孟軒
滑輪: 謝牧倫 林鈴毅
棒球: 曾琦 徐銘澤 葉濠瑋 蘇俊豪 王詩聰 何嘉慶 張竣凱 劉軒苔 許紹綸 黃逸鑫 尹德融 劉家宏 梁馨如
網球: 宋季蓁
田徑: 李文扉
籃球: 鄭德維 李其恩 林俊傑 楊俊傑 呂孟瑋 朱冠宇
撞球: 江韋翰
射箭: 張鄧允
桌球: 陳宜燦 游榮謙
跳高: 彭子玲
柔道: 江松鴻 陳政和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
指導單位: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組織委員會、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世大運品牌諮詢小組 :
張基義 陳美燕 徐正賢 朱開宇 姜漢威 華天灝 林大涵 王宗欣 邱昱凱 潘姿吟 王寶萱

程紀皓 在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線上看# 綜藝ptt 的八卦
13 мар. 2021 г. ... 為了以創新觀點呈現台灣山林之美,製作人詹偉雄與新銳導演程紀皓組成團隊,以800萬元製作4集4K高畫質的高山紀實行腳節目《群山之 ... ... <看更多>
程紀皓 在 [新聞] 《群山之島》壯闊行腳跨世代聯手新創- hiking 的八卦
拍攝《群山之島》前,程紀皓召集平均34歲的8人團隊,花半年準備。 ... 程紀皓指出:「每次出發前3個月要申請山屋,預約8至10位高山協作員將電池等配備 ... ... <看更多>
程紀皓 在 [新聞] 《群山之島》壯闊行腳跨世代聯手新創- 看板Hiking 的八卦
《群山之島》壯闊行腳 跨世代聯手新創紀實觀點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305insight005/
為了以創新觀點呈現台灣山林之美,製作人詹偉雄與新銳導演程紀皓組成團隊,以800萬
元製作4集4K高畫質的高山紀實行腳節目《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4集分別由青年登山家詹喬愉(三條魚)、張元植、郭彥仁(郭熊)、王晧瑜(普魯圖)
,走訪他們登山生涯別具意義的4座山岳,用新世代眼光感受山的觸動,探尋人與山的關
係。
綽號「三條魚」的美女登山家詹喬愉,6年前在吉爾吉斯冰攀意外墜落,左腳神經受損,
費時1年爬奇萊北峰復健,後來更成為台灣第二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公視最近推出的紀實節目《群山之島》由她擔任首集主角,2至4集為登山家張元植、生態
保育員郭熊、高山嚮導普魯圖,並拍攝奇萊北峰、聖稜線、八通關古道東段、南湖大山等
4座對他們各自具特殊意義的山岳。
製作人詹偉雄是文化社會觀察家,2012年退休後,開始攀登百岳、研究登山史,分享心得
與感動。他在參與文化部影視局、公共電視審片委員期間,對業界提出建言,「若要拍具
台灣認同的紀實片,我認為山的深沉、獨特最具代表。台灣山地面積占70%,海拔3千公
尺以上高山超過200座,過去卻因戒嚴,許多台灣人沒機會認識。」
詹偉雄的想法引起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興趣,然而登山類型節目人力及物力需求大、成
本高,主流電視台不願投資,長期下來造成產業人才缺乏。公視於是邀請詹偉雄提案合作
,以800萬元、4K高畫質規格,開發4集新型態登山紀實節目。
「選擇以4位年輕人為主角,是因他們為自我成長爬山,山對他們有神祕感召力和情感,
如今皆靠山維生,但各有心靈糾葛和天人交戰,交織出人與山的故事。」由於排斥一般節
目依循既有模式、刻意演出的拍法,詹偉雄製作節目第一步,先找來以剪輯影片起家的程
紀皓執導。除了看上他不落俗套的鏡頭語言,也因他首次登山就爬上難度很高的中央尖山
,體能足以應付。
原來2016年,程紀皓為Samsung手機拍攝《UP TO 3742》展覽紀錄片,從沒爬高山經驗的
他,竟能花11天連續攀登審馬陣、南湖、中央尖等7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耐力驚人;而
2017年他與劉耕名、尹國賢共同導演「世大運Taipei In Motion」宣傳影片,以運動結合
台北地標的視覺美感,搭配流暢剪輯,獲德國紅點設計獎,打開知名度。
拍攝《群山之島》前,程紀皓召集平均34歲的8人團隊,花半年準備。因工作人員皆無登
高山經驗,他陸續帶隊爬合歡山北峰測試體能、訂定每人每週慢跑5公里的鍛練計畫,於
2019年底正式開拍。
《群山之島》拍攝期約半年,平均1個多月登一座山,每次上山得待上10天,天氣是最大
考驗。程紀皓指出:「每次出發前3個月要申請山屋,預約8至10位高山協作員將電池等配
備運補上山。遇到天氣不好,大隊有可能得下山重來。因為有結案壓力,人力、時間、金
錢都是沉重負擔。」
例如第一集登奇萊北峰,團隊抵達稜線山屋遇上風雪,兩次出發攻頂皆遇強風及白霧受阻
,第三次雲霧漸開決定上山碰運氣,才拍到最初感動三條魚的開闊稜線。程紀皓說:「上
山前會初步規劃,但往往不是那麼一回事,要依狀況隨時調整。」
第二集的聖稜線,更因為遇到提早報到的大雪,領隊張元植判斷無法通過素密達斷崖,只
能撤退。「我們想拍出張元植帶著媽媽,透過爬山扭轉親子關係的過程。對他來說登頂不
難,但要考量媽媽和攝影團隊的安全。 」程紀皓說。
在龐大壓力下,程紀皓及時改變敘事重心,把原本設定的「冒險」改為「撤退」,為此張
元植也需鼓起勇氣。同行的詹偉雄解釋:「冒險一定會碰到力有未逮的時候,勇敢說服內
在的渴望、接納結果,回來還有下一次。衡量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什麼是責任?這也是節
目想傳達的意念。」
有別以往紀實節目用客觀角度敘事,《群山之島》的核心在深入探討人與山的關係。主角
們為何爬山?為何嚮往進入山林?答案經常很模糊,讓程紀皓訪問時陷入困境,必須在重
覆詢問的過程中,幫受訪者釐清思緒,整理出最接近的答案。
「他們專業知識都很豐富,但講到私密歷程不是沉默、就是慌張。但不講出來,觀眾無法
理解產生共感。」片中三條魚講述如何與人生挫敗相處,她因家庭暴力,逃進山裡得到救
贖,觀眾被故事觸動,也透過影片獲得療癒。
詹偉雄補充道:「他們只是找不到語言來表達山對他們的吸引力,我們要想辦法呈現內在
轉折,透過鏡頭讓觀眾揣摩跟感受。通常能很快說清楚的道理並不迷人,對我來說這反而
是魅力來源。」
《群山之島》運用高規格攝影、剪輯技術,呈現山嶽之美,結合主角的主觀情感,並以哲
學情懷做鋪墊,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從企劃至播出歷時2年多,首集播出前,臉書粉絲
團人數破萬,預告影片最高破17萬次觀看,為延續內容與技術,公視已醞釀推出第二季。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https://www.pts.org.tw/islandofmountain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616047211.A.06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