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思想坦克內文
鴻海這幾年的財報與獲利實在不好看。
尤其去年稅後純益是五年來新低,
過去十年來,蘋果手機銷量逐年下滑,
原以為靠著華為的一路坐大能扳回一城,
但美中貿易大戰川普從華為下手。恐怕後果更糟。
郭台銘本來也想在美中大戰之前提前布局,
將生產線搬到越南、印度等其他成本低廉的地方。
但問題是,中國會讓他搬遷嗎?
除了生產成本,還得考量下游零組件的整合問題。
廣達、仁寶、和碩都已提前布局,
或遷到越南或搬回台灣。
唯獨鴻海屢屢說要搬,喊了好幾年,
印尼、巴西都跳票,印度廠規模不如預期,
越南則在今年一月才好不容易砸五億買土地,
但來得及嗎?當然來不及。
鴻海近年來的轉投資沒有一個成功。
至於入主日本夏普,原本是想切入蘋果OLED面板的供應鏈,
但蘋果最終還是選中良率高的三星和LG。
2018年12月,蘋果大砍iPhone XR訂單,
夏普位於日本三重縣工廠更傳出減3000名員工,
這些轉型全數不成功,也讓鴻海賠上不少。
但奇怪的是,鴻海的財報總是賺錢,
但它高達數百家的境外公司(Offshore company)交叉持股,
連外資分析師都坦言難以理解,更遑論一般人看得懂。
終於,2016年巴拿馬文件事件爆發,
揭露從1970年代開始,各國政治人物、權貴財閥們
刻意隱藏,未經曝光的海外資產,
鴻海年報上的子公司名字,也在其中。
立委林淑芬曾點名鴻海有7412億海外獲利未匯回,
鴻海竟然只發一紙聲明駁斥,不敢對林淑芬強悍提告,
這其中的問題不可謂不大。
鴻海實際上已經面臨了轉型不成的危急存亡之秋。
假使林淑芬所言的7412億獲利為真,
以鴻海美一年稅後淨利大約在1200億之譜,
就算逐一匯回,也撐不了幾年,
如果你是郭台銘,你會怎麼做?
郭台銘選擇了一條並不意外的路──「選總統」。
一旦成為國家元首,
不僅能推動總額高達八仟餘億的前瞻計畫之類的項目,
更能影響所有國營事業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四大基金護盤股市由來已久,
護幾檔特定股票更不是難事。
與國家建設做交易,收的是現金,
更沒有跳票和收不到款項的問題,
若然上述的狀況成真,
「選總統,救鴻海」就是個十分划算的交易了。
但這麼做有個前提,就是得避開背信與法律訴訟問題,
因此辭董事長,切割鴻海,就是第一步。
當郭台銘廣撒銀彈做廣告拼初選,
其實拼的不是台灣的經濟,而是鴻海的未來。
過去二十年,鴻海靠的是中國低廉的人工成本,
靠的是台灣的銀行極低的貸款利率。
它以代工而沾沾自喜,
卻消耗了台灣巨量的高級菁英,最後只有一點點利潤。
鴻海管理窮盡一切方式「cost down」,
例如用大量的派遣工等等。
但遇到美中貿易大戰這種狀況時,
領導者本身自己沒有本事想出容易賺的方法,
把最有利潤的部份讓給了蘋果和其它歐美大公司。
最後拍拍屁股走人,
想繼續利用台灣這塊孕育自己的土地,
讓國家公器變成救鴻海的利器,
這是愛台灣,還是騙台灣?
文章摘自 思想坦克 選總統.綁台灣.救鴻海?
稅後淨利怎麼看 在 財報狗 Facebook 八卦
【看完這篇,你會比別人更了解EPS】
既然稅後淨利率那麼重要,我們要怎麼去分析呢?
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去拆解公司各種不同的成本費用,完整了解影響EPS的要素
稅後淨利怎麼看 在 艾蜜莉-自由之路 Facebook 八卦
【遠傳來到合理價,可以買嗎?】
台股還在高點,所以只要有觀察名單來到合理價的股票,
都會收到很多詢問什麼時候可以買的問題,
像是遠傳,最近就有投資朋友說要衝進去買,
拜託先別激動…><
-
雖然電信股的優勢就是穩定、殖利率優,
以遠傳舉例的話,
近10年平均殖利率4.78%,
股價長年都持穩,沒有暴漲暴跌的問題,
也因為這樣,常被拿來討論當作定存股,
-
不過在經過前幾年的499之亂以後,
大家應該有察覺到,
電信業的優勢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
主要有3個地方可以看出:
1.電信業沒有新產品,5G標案費用太高:
現在電信業帶給用戶的服務和體驗,
除了在5G做提升以外,
現階段還看不太到其它新的產品,
但5G這一塊的資本支出費用又太高,
加上台灣人口相較於其它國家來說不多,
要怎麼在用戶身上回收是一個大難題,
長期以來就是一個經營風險,
-
2. EPS長期下滑:
受到第一點的影響,
電信業的獲利已經被侵蝕,
從2013年開始EPS呈現階梯式下滑,
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率也是一樣的狀況,
一年不如一年,
-
3.盈餘分配率超過100%:
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盈餘分配率,
(公式是每股股利/每股盈餘*100%,
如果超過100%就是發出去的錢比賺來的錢還多)
目前除了中華電,
遠傳和台灣大近年的盈餘分配率都已經超過100%
等於是拿資本公積的錢去發股利,
說簡單一點,就是常聽到的「吃老本」,
-
這樣的話,電信股是不是都不能買了?
雖然不能否認,
長線存股價值的光環已經沒這麼強,
最大風險是未來如果一樣賺不到什麼錢,
又繼續拿資本公積來配息的話,
長久下來,殖利率是不是真的還能維持,
-
但其實電信產業還是有它的優勢和獨特性,
如果未來5G往好的方向發展,
像是智慧工廠、智慧製造、長照、車電這類的創新應用普及化,
產業趨勢就有機會再上來,
而且從遠傳就算吃老本也要維持股利這一點來說,
公司和股東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
所以,遠傳已經來到甚至跌破合理價,
目前會不會是買點?
遠傳仍然是我心目中的好公司,
但因為產業趨勢改變,
我更偏向未來如果有便宜價再分批買,
等股價上漲來到20%就賣掉,
以做價差為主、領股息為輔的方式,
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P.S遠傳對我來說有不同的意義,
(以前在遠傳工作,也是遇到ben的時候)
但目前產業趨勢真的比較辛苦一點,
我會繼續默默的幫他加油✊
-
看完的話可以幫我按個讚一起幫他加油,
或是留言你的看法唷😊
-
#我沒有Line群組都是詐騙
稅後淨利怎麼看 在 稅後淨利率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稅後淨利率 為稅後淨利與銷貨收入淨額之比例關係,可看出公司在扣除稅額後的獲利狀況。 ... 稅前淨利並不是全部進公司口袋,還要繳稅給政府才行。把稅前淨利扣除所得稅費用後 ... ... <看更多>
稅後淨利怎麼看 在 快速了解毛利率、營業利益與稅前後淨利︱《3分鐘投資技巧 ...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快速了解毛利率、營業利益與稅前後 淨利 1. 最簡單的獲利指標:毛利率2. 考量管銷費用的獲利能力指標:營業利益率3. 衡量一家企業最終獲利表現:稅前/後 ... ... <看更多>
稅後淨利怎麼看 在 [新聞]銀行動能強強滾永豐金首季賺47.28億元- 看板Stock 的八卦
原文標題:銀行動能強強滾 永豐金首季賺47.28億元創同期與單季新高
原文連結:https://bit.ly/416aIIM
發布時間:2023/04/12 19:03
記者署名:中時新聞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原文內容:
被許多「存股族」關注的永豐金控3月獲利出爐!永豐金控(2890)12日公告今年3月自結
獲利,單月稅後淨利達新台幣17億元、累季前三月稅後淨利衝47.28億元、年成長7.2%,
不只創史上同期新高,也寫下單季新高紀錄,EPS為0.41元、年化ROE 11.70%。永豐金控
指出,首季創新高主要是銀行核心收益表現亮眼,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淨收益都讓銀行獲
利大幅成長,而其他子公司也表現平穩。
升息讓以銀行為主體的永豐金控大吃香,獲利同時創下史上同期與單季新高。以歷年首季
獲利來看,今年的47.28億元,較前年首季的44.11億元、去年首季的44.09億元都還要好
,寫下史上同期新高紀錄;若以單季來看,今年首季的47.28億元也優於去年第三季的
47.08億元、前年首季的44.11億元。
永豐金控整體來看,3月稅後淨利月增2.75億元、月增率達19.3%,主要來自銀行子公司
獲利項獻,較前月大幅成長45.1%,而今年首季來看,累計稅後淨利47.28億元、年增率
達7.2%,成長動能主要是來自於銀行子公司的獲利成長,其他子公司獲利維持穩健。
永豐金控進一步指出,子公司永豐銀行3月份稅後淨利14.96億元,月增率高達45.1%,主
要是受惠計息天數利息淨收益成長19%,且手續費收入亦明顯回溫,在核心收益成長超過
三成的帶動下,稅後淨利大幅成長45%。
永豐銀行今年首季表現也很亮眼,稅後淨利達39.05億元,年增率達6.1%,整體獲利較去
年增加主要受惠於「利息淨收益」與「金融交易相關收益」的成長,且資產品質維持優異
,NPL僅0.10%。
子公司永豐金證券3月份稅後淨利2.80億元,月減率達5.7%,主要是受市場波動因素,交
易收入較上月略減,影響獲利。不過,就今年首季來看,證券稅後淨利達8.03億元、年增
率1.8%,較去年同期微增。永豐金控指出,雖然受到台股日均量與交易天數皆較去年同
期減少,導致總成交量年減26.1%,但股債自營操作表現較去年同期佳,因此整體獲利維
持正成長。
永豐金今年增資百億元已在3月底到位,第二季後可看到增資效益逐步顯現。
心得/評論:
目前永豐看起來是挺穩的
獲利都有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銀行與證券的操作漂亮成為獲利正成長的關鍵
昨天天魔獸發IG表示不想離開台灣
或許魔獸相關股也會因此被看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35.2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81468949.A.83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