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合|
第一步總是最困難。
林雅婷想了半天,在暱稱欄打出:「Gina」。她不知道為什麼是Gina,她的身邊也不認識Gina,自己的臉好像長得不像Gina?總之在一切的無以名狀中,敷著面膜的、剛滿27歲的林雅婷,在凌晨三點的交友app介面中,決定現在要叫Gina。
接下來應該會簡單一點了。
似乎並沒有。她盯著興趣欄放空,憑直覺寫下,單戀。不對,這不對,她刪掉。母胎單身的她,的確非常非常擅長單戀。如果單戀有錢賺,靠著她一心一德一次一個的虔誠路數,她現在應該是單戀富比世冠軍。又離題了,趕快想興趣!
看書?現代人已經不看書了,而且喜歡這點的人可能是同業,先不要。爬山?聽起來很棒但她其實一年就爬一次左右。美食?會不會被誤會是網美,或者很喜歡去打卡名店。
選擇安全牌好了,她寫「電影」。幹,超普通。
凌晨的自我厭惡迴圈。手機跳出通知,喬的訊息:「還沒刷到妳!」她回:「快了啦不要催(哭臉)。」喬又傳:「我好興奮,剛剛失手按了一堆愛心,妳快來!」附上一張貓咪照,說可以借她用。
終於到達挑選照片的環節,化身成Gina的林雅婷已經有點理智斷線。她的手機裡幾乎沒有自己的照片,倒是充滿機車的照片。真的機車,literally機車。租屋處附近太多小巷弄,如果不拍起來她會忘記把車停在哪。整本相簿,都是各種角度的機車照。她一邊抓狂一邊刪除照片。
喬又來訊:「有貓的照片一百分,真的。」
她心中產生一絲絲的動搖,但這太接近詐騙了。她選了某個工作中的側面照,跟一張風景照,系統要她再傳一張,她迫不得已,傳了貓照。有適合的照片她一定換掉,這是緊急狀況,不算欺騙。最後,她按了送出。
Gina正式上線。
雖然不是她的名字,也不是她的貓。
刷新系統,在方圓3公里內,有100多人。不愧,是永和。叮聲立刻響起,那是收到愛心的通知,她以為是喬,點開看是個陌生的貓照,滑過對方檔案內的系列照片,都沒有臉。不過人在江湖混,也是理解世事的,她給回一個愛心。她沿路看下去,不忘留下愛心的軌跡,將新手上路得到的30個愛心發送完畢。
滑到熟悉的臉孔。喬放的是正面燦笑照,在茫茫貓海中一支獨秀,她沒有愛心可以給喬了,就放在心裡吧。叮聲又響,這次是愛心加訊息,點開是喬:「誰是Gina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她回:「請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喬回:「.」她再回:「請愛用全型句號。」
OK好,林雅婷提醒自己,大家都是大人了,不要意氣用事。今日工事已畢,Gina先退駕,林雅婷轉鬧鐘、睡覺。
*
人性實在他媽的脆弱,她現在已經會照三餐打開app了,謝謝喬大。
午餐時間,趁著一起吃飯的同事去廁所的空檔,她打開調成靜音的app。雖然定位系統不太精確,她還是不敢在公司打開,畢竟她聽過男同志朋友打開app,有人距離0m的恐怖故事。答案揭曉,是同一棟樓的鄰居,坐電梯即可達,產地直送的一炮,還可以回自家洗澡。公司附近又有許多新的側臉、新的貓臉、新的風景照,上線人數頗多。為了不想花錢買愛心點數,她近日決定分配配額,午餐可以給10個愛心,晚餐10個,睡前再10個。
她開始試著主動傳訊,或是在回訊的時候多斟酌,盡量讓話題繼續下去。遇到錯字,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是戀愛到底要怎麼開始呢?
林雅婷跟Gina去看了週末的早場電影,播放藝術片的小廳只有她一個人。片尾,韋瓦第的《四季》響起,女主角看著音樂廳另一端觀眾席上哭泣的愛人,她們也許不會再相見了。即使在同婚通過的這年看這部電影,林雅婷仍舊痛哭到有點難克制。她一度以為有別的觀眾,但沒有,她放膽地哭出了一點點聲音。走出戲院,找一家咖啡廳,坐在窗邊發呆,在人潮大批湧進前回家。也許就是這樣了吧,她想。母胎單身的她也想談一場完全燃燒的愛情,若不得,可能就是命吧。
在陽光燦爛的下午,獨居女子把套房的小陽台晾好晾滿,就是此刻能做到的最快樂的事。夜裡她上傳了一張劇照,她其實不太更新app裡的文章,因為覺得沒有人要看長文。迫切地想傾訴給也許不存在的觀眾,想往哪裡空投一封瓶中信,還有什麼比交友app更適合的呢?
隔日一早,她去二刷電影。早場的廳裡還是只有她一人。
這次能夠以全知的心情,重新看待一場戀愛。趁著燈亮之前擦乾眼淚,手機恰好震動。app裡有人回覆文章,她點進那個帳號,kotoko。帳號昨日新增的文章,跟她寫了同一部電影。她傳訊給對方,對方秒回。丟接非常愉快的聊天,是節奏適合的夥伴,互相餵球,有來有往。
「聊多久要約見面?」隔週,她傳訊問了喬。
「妳還沒有跟人約出來嗎?」喬問。
「對。」她答。
「我真的沒辦法了、、、」喬回,「!!!。。。」
「蛤?」
「就是太震驚,難怪妳的曖昧都無疾而終。」
「跟網友見面很緊張欸。還是先交換ig帳號或是line再說?」
「這麼私人的東西妳怎麼會想先給......」喬說完,補上一個傻眼貓咪的gif檔。
「我不懂這些遊戲規則(抱頭)。」
「就照、妳的、節奏吧。」
有天夜裡,kotoko傳了聲音訊息,說晚安。林雅婷也回傳。
「妳的聲音很不像Gina。」kotoko迅速回以文字。
「我亂取的......現在改還來得及嗎......本名實在太菜市場了......」
「我的名字,也很菜市場(握手)。」
app有點卡頓,林雅婷重新開啟。發現kotoko跟自己的距離為0m。很好,又有新bug。
「妳住在哪區啊?永和還是中和?」林雅婷問。
「交界。」
「那好像很近,如果週末有空,要不要約面交?」以Gina之名,她咬牙送出這句,又補充:「上次跟妳講的那本書出了,可以給妳一本。」
「這個要求有點失禮,但可以給我電子檔嗎?我讀電子檔比較方便。」
「好啊。」
她們交換了e-mail,她想著碰面應該是無望。
「但是我很想見妳喔。」kotoko說,「很難以說明我現在的心情。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心裡覺得很困惑,又覺得,啊,果然是這樣。雖然一直沒有喜歡上誰,但我果然是喜歡女生的。」
林雅婷從床上翻身坐起,打開桌邊小燈,端正看著這段訊息,面紅耳赤不該如何回應。
「哈哈哈哈哈,先這樣,好孩子該睡了,晚安。」語畢,kotoko立即下線。
還沒有正式見面,戀愛早一步開始了。
Gina回到林雅婷,kotoko的本名是王秀琴。她們交換了比app個人檔案更清楚的照片,林雅婷坦承檔案裡的貓不屬於自己,聊起原生家庭,認同的掙扎,如何試著在日常生活或是網路找到同類。
kotoko的家教極度嚴格,甚至還被逼著去相親過許多次,她很少出門,主業是寫網路小說,林雅婷一看,是人氣跟品質都很不錯的百合作者。雖然想過很多次要離家出走,但都失敗。
大抵是熱戀帶來的勇氣吧,林雅婷問,要不要先搬來她的套房一起住。反正白天她都不在家,kotoko可以專心寫稿。之後的事,就邊走邊看。kotoko沉默了很久,說會有點麻煩。林雅婷說沒關係。
「真的有點麻煩,妳會怕的。」kotoko傳訊。
「不怕。」林雅婷回。
「給我兩個星期時間,我看一下日子。」
「?」
「就是,要看一下有沒有比較適合的日子。」
「看妳覺得怎樣比較好。」
林雅婷倒在床上,快樂到傳訊給喬。
「第一次戀愛就同居,好喔,這很女同志。」喬回,加上一個貓跳舞的圖。「她的家人是不是很可怕......妳們到時候小心一點......不要讓他們知道妳們住的地方!!!」
「好!」林雅婷回。
約好搬家的日子,天氣晴。林雅婷早起洗了衣服,想到kotoko說的好日子,google了一下農民曆,果然是好日子。
「宜:嫁娶、開光、祭祀、祈福、求嗣、出行、解除、伐木、入宅、移徙、安床、出火、拆卸、修造、上樑、栽種」
她煮好一壺咖啡,等待kotoko抵達。雖說kotoko說東西很少,她清出了兩層書櫃跟幾個儲存格,如果還需要什麼,再去採買就是了。約定下午三點,她走下樓,沒看到人,於是她走到住家大門外窄窄的小巷,各種聲響湧入,但巷裡沒人。
「妳到了嗎?」她傳訊問。
「往前走。」kotoko回。
林雅婷往前走了幾步,還是沒人,在窄窄的,不容會車的,以各種方式斜插著機車的日常小巷裡,道路正中間,有點突兀地,放置著一個紅包袋。太陽還很烈,林雅婷剛下樓就出了薄薄的一身汗,說不上來,她突然有一種涼意。
而手機訊息又來了。
「如果方便的話,請妳撿起來。」kotoko說,「拜託了。」
林雅婷不確知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有機車正要騎進小巷,她突然感覺,不想要那個紅包被輾過。她快步往前衝,機車騎士罵了一句髒話,避開她們快速騎走了。
她蹲下,以奇特虔誠的心情,輕輕捧起那個紅包袋。
袋裡有一小撮收束好的頭髮,旁邊有寫著數字的紙張,八字的主人,名為王秀琴。她覺得天旋地轉,一時站不起來,乾脆坐在地上。
「對不起。」kotoko說,「如果不方便,真的沒有關係。」
訊息持續傳來,她沒有力氣再往下讀。她就坐著,柏油路的熱氣漫漫蒸暖她的尾椎。旁邊有人走來,出聲叫喚,她想說她沒事,開嘴了卻沒有聲音。聲音呢?她想。原來要用力才能讓人聽到自己的聲音。
她抬頭看,一對老夫妻站在她面前。她還是沒找到聲音,板著臉的老先生,將她手上的紅包跟紙片一把搶走。他們快步離開,老太太又回過身,拿走那撮頭髮。
再回神,有台車要開進小巷,按了喇叭看她不動,倒退開走。林雅婷坐在路中間,尚有點腿軟,所以她叫了uber,出發去找喬。
喬跟幾個朋友在東區聚餐,好心讓她加入,大家以為林雅婷初戀即失戀,呵護她一整個晚上。有熱鬧的餐廳當背景音,她打開訊息,裡面是滿滿的道歉。她想想也是,要講出這件事,可能比出櫃還難。
喬的朋友恰好因為換工作,去找通靈人算運勢。席間的話題轉為各種神秘故事。
林雅婷趁著空檔開口:「你們覺得同婚難還是冥婚難?」
有人率先回:「當然是同婚,今年五月才過的同婚,冥婚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吧,當同志比當鬼難多了。」
到家之後,小套房跟出門前一模一樣,咖啡早就變冷了。她想起自己跟家人出櫃的艱難過程。跟別人說自己是女同志難?還是跟別人說自己是女鬼難?好像很難分辨。
她坐回桌前,傳訊問,那現在該怎麼辦?妳爸媽好像不同意?
秀琴幾乎秒回,「我會繼續跟他們溝通......還有,那是我弟弟跟弟媳。」
林雅婷好像懂了什麼。
「妳幾年次?」
「37年次。」
「!」
「可以算是.....19歲吧......我也不知道......」
「星座呢?」
「我們那時候報戶口不準,冬天生的,可能是天蠍或是射手......」
「妳答案盡量講長一點。」
「為什麼?」
「不然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在玩碟仙。」
「哈哈哈哈哈哈哈妳很煩欸。」
林雅婷泡了一壺新的茶,刷新app,發現秀琴在距離自己略遠的地方。
「好啦,那接下來怎麼辦?家人好像不讓妳搬出來住。」
「妳不怕嗎?」
「說真的嗎?」
「嗯,請妳一定要對我說真話。」
「不怕。」
「我會去處理。以前沒有人在聽我講話,但現在不太是這樣。」
「會怎樣?」
「讓他們沒辦法睡覺。」
「有用嗎?」
「不然妳以為我怎麼拿到智慧型手機的。」
「原來真的可以用......」
週一到來,林雅婷如常上班,抽空跟秀琴傳訊。她本來想訂做一個紙紮電腦給對方,否則在手機寫稿太傷眼了,轉念一想,可能秀琴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不如到時候再觀察看看。
又是一個好日子,這次她穿得稍微正式,抵達秀琴家人指定的咖啡廳。來的是秀琴的弟弟弟媳,還有他們的女兒。弟弟的臉色不善,弟媳保持沉默,女兒反而非常親切,一把握住林雅婷的手,大聲地喊姑姑。新認的姪女約莫跟林雅婷的母親年紀相仿,她立刻請對方直呼名字就好。
談的事項很簡單,一切從簡,林雅婷收下原本的紅包,此次還加上幾張秀琴照片。
不是賣女兒,加上雙方都是女方,沒有嫁妝或是聘金的疑慮。弟弟拿出一小盒,內有一枚金戒指,是當初媽媽做好,想給女兒出嫁用的,就一併交給雅婷。她沒有刷新app看位置,但她能感覺秀琴就在旁邊那個特意空出的位置。最末,她跟姪女交換了line,姪女遞出一個紅包,說是簡單的賀禮,希望雅婷務必收下。
紅包跟戒指的重量都很輕,接近沒有存在感。她回到家,將這些物件放在櫃子上。然後打開前幾日買好的金紙爐,將她精心挑選的幾本書焚燒殆盡。
「謝謝!!!我已經好久沒讀到紙本書了!!!」秀琴說。
接近午夜,秀琴還沒有抵達。也許還在跑行政程序吧,畢竟,同婚是一件很新的事。
林雅婷坐在小沙發,打開新買的氣泡酒,幫秀琴多倒了一杯。接著轉開電視,想找部可以下酒的影集,有雙手輕輕覆蓋在她按著遙控器的手上,跟氣泡酒一樣清爽冰涼,觸感柔軟而實在。
「移徙租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李屏瑤 Facebook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王大師 Facebook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閒聊] 搬新家的習俗- 看板home-sa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入厝儀式、移徙吉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入厝儀式、移徙吉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移徙禁忌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媽媽經、PTT - 靈異鬼 ...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移徙禁忌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媽媽經、PTT - 靈異鬼 ...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租屋簽約農民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租屋簽約農民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農曆7月真的不能?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搬家的習俗跟注意事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移徙租屋 在 租屋搬家拜拜? - 居家生活板 | Dcard 的評價
移徙租屋 在 王大師 Facebook 八卦
這似乎就是新冠疫情這7個月來,我一直說、一直說、一直說的,目前終於有人有此論述了:
【Yahoo論壇/陳述恩】你知道蔡蘇政府正在用三倍券侵犯你的人權嗎?
標題不是危言聳聽,是現在正在進行式。而且侵害的範圍與規模正隨著國人到處預購、領取三倍券,而持續擴大。
......《全民健康保險法》中授權政府製發的全民健康保險憑證(即健保卡),是用來作為參加全民健康保險的憑證,並憑此證獲得各種醫療服務以及紀錄使用的證明文件。雖然新式的晶片卡都有儲存資料的功能,才有衍伸出「不得存放非供醫療使用目的及與保險對象接受本保險醫療服務無關之內容」(《全民健康保險保險憑證製發及存取資料管理辦法》第2條)的問題,但其實資料放哪裡不是問題主軸。最大的問題是,有國民身分、居留身分就有健保納保資格,才能領取健保卡,但不能因此就推導出健保卡可以拿來作為與醫療無關的用途。
說白了,經濟部主導的振興經濟三倍券到底和健保醫療有什麼關係?
把帶有數位晶片的健保卡提升到甚至取代身分證的地位,這根本已經遠遠「跳脫」健保卡原有的法律地位。不只是違規,更是直接違法。
政府未經人民同意即大規模蒐集國人居住遷徙、消費模式大數據,更恐怖的還在後頭。
照道理來說,三倍券的領取資格連結在國民資格(身分證)及外國人居留資格(居留證)。換言之, 2009年馬政府消費券用類似返鄉投票的方式,從戶籍地(區公所)領取票券或領取通知即解決所有的發放程序。但缺點是,因為馬英九的消費券除了有使用期限外,票券等同現金,使用毫無限制,夜市攤販拿到消費券也可以拿回去付自己家的買菜錢,也就是說,政府無法追蹤每一筆消費券所連結的消費人口、消費地點、消費模式。
反之,但由蘇貞昌院長和唐鳳政委主導的三倍券,之所以要捨簡從繁,先用疫情期間口罩實名制的玩法,要人們先拿健保卡去各大超商預訂後,再去正面、負面表列使用限制,以及拚命加碼綁定數位支付的「甜頭」,這中間整合、蒐集國人居住、遷徙、消費行為等「大數據」的企圖,根本是司馬昭之心。
因為三倍券被設計成要先「預購」才能再去「領取」的兩階段措施,而且領取地點不是各地區公所,而是在全國各地四大超商及郵局,絕大部分的人們就只會選在離自己生活最便捷的超商或郵局領取這個政府發的「小確幸」。只要三倍券發放系統背後有防止重複領取的勾稽機制(在A超商領取後就不能在B超商領取),政府就能透過這人領取三倍券的店家,去統計出過去一直無法精準統計的「全國人口國內移動」(戶籍與實際居住地差異)大數據。
也就是說過去無法精算的各種北漂、南漂、東漂、西漂的人數,將隨著這次三倍券的發放而精準地浮出檯面。比如說,一個戶籍設在屏東恆春的年輕人,到臺北市信義區工作,在旁邊的新北市的中和區景X里租屋,除非租屋的租金有列入報稅,否則政府過去只能從報稅紀錄中得知這人戶籍在恆春、工作(給薪)單位在臺北市。但只要這個恆春人在中和景X里的某7-11統一超商領取了三倍券,政府後台的查核系統就能勾稽出生活實際居住地與戶籍地相異的人口總數、年齡、性別分佈等等各種人口統計資訊,而且將會精準統計到不同的街區或鄰里。
更有甚者,因為三倍券只能領一次,政府將透過計算不同超商或郵局領券的人數,統計出各地實際居住的人群特徵(數量、年齡、性別、已婚、未婚、設籍本市或戶籍在外地),甚至可以藉由四大超商的統計,估算出四大超商的人流市佔比率,還可以交叉比對出什麼特徵的人群(年齡、性別)偏好去小七、全家等等大數據資訊。
更不要說,平常連法院都不能隨隨便便調取到人們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紀錄,這次那些綁定數位支付、信用卡支付的人,政府可以為了查核你本月有無合格消費滿三千的名義,直接把眼睛伸進你當月的消費帳單細目中,儘管這可能不是那人一個月的全部消費紀錄,但對消費行為、對象、時機等數據的「追蹤效果」絕對比紙本三倍券還強。
不只是最蠢政策,而且是最不善良的政策
三倍券正要上路,到底能拯救多少經濟、幫助多少國內GDP,大家都還在吵。
筆者非經濟專長,只知道人們的各種隱私資訊正隨著人們自發、主動地到處預訂、購買三倍券而如水銀瀉地般,大量湧入政府的口袋。
總之,靠著「誘使」人們透過健保卡到超商郵局領取三倍券之名,政府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蒐集全國人民人口遷徙、消費行為調查之實,連立場絕對不是「藍色的」台灣人權促進會,也於5月發出聲明稿,指摘拿健保卡在超商領振興券是政府違法並出賣人民個資。
三倍券到底還沒救到經濟,先花12億大錢印三倍券,只能說這是「最蠢政策」。而擺在眼前這個大規模「情蒐」自己百姓的政府,我們實在很難說這是個善良的政策。
https://tw.news.yahoo.com/-yahoo%E8%AB%96%E5%A3%87%E9%99%B3%E8%BF%B0%E6%81%A9%E4%BD%A0%E7%9F%A5%E9%81%93%E8%94%A1%E8%98%87%E6%94%BF%E5%BA%9C%E6%AD%A3%E5%9C%A8%E7%94%A8%E4%B8%89%E5%80%8D%E5%88%B8%E4%BE%B5%E7%8A%AF%E4%BD%A0%E7%9A%84%E4%BA%BA%E6%AC%8A%E5%97%8E-230016692.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0dy5uZXdzLnlhaG9v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LQg0IekmuTKbU5hdtgF0BRrkTPjhnniusNz1xXsU07lly66q1AtqoX8z-__FmfoxGxMsBP-Sz0Skcy156-vxx8tJckSWM53Ysfzc16agomMi9b5Y8MDlJQ5yFleo7mDPRfoAbFapoaHkrts6l5SPHyhpfsSibyplKwFgROB-SZW
1:18:00斗內乾爹鰻魚問:大師會領新型三倍卷嗎?看到很多朋友要去領了,但很怕有資安疑慮,您看法如何?
1:22:00 嚇死人的健保卡貓膩!你的器官還是你的嗎?
https://youtu.be/MqtQXdAucnY
34:40 為何三倍券那麼複雜,就是要推(數位版)
41:00 所以到底是「有疫情後」才讓「AI變革加速」;還是剛好相反?Who knows?
https://youtu.be/-X82ClK1nYs
移徙租屋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八卦
【 #Patreon舊時香港 】六十年代:鄔勵德和他的港人安居藍圖
登入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457178
港督麥理浩一九七二年提出的十年建屋計劃,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但別以為香港公屋大計始於七十年代,其實早於六十年代初,港英政府已開始著手編制長遠、具有前瞻性的安居藍圖;論規模,雖遜於麥督的建屋大計,但同樣具有劃時代意義。
六十年代香港公營房屋計劃的最高決策者,固然是柏立基和戴麟趾兩任港督,而實際編訂政策、落實執行的,則不得不提另一個關鍵的殖民地官員——有「公屋之父」稱號的工務司鄔勵德(Michael Wright,1912-2018)。
沒錯,鄔勵德就是那個提倡公營房屋要有獨立廁廚的官員。他的貢獻不僅提升公營房屋的質素,還有督促加快開發土地、大批增建徙置區和廉租屋,以蔭護居民。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鄔勵德對房策的貢獻,請加入: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457178
其他文章:
海洋公園式改革 九十年前名園試過慘敗:https://bit.ly/2XZVy92
棍扑手打!曾經的大坑洗衣工業(影片):https://bit.ly/3itA79x
中環竟有小橋流水?那是紅棉路前生:https://bit.ly/2LWL0og
英國佔領香港首個足印 或留在文咸街:https://bit.ly/3nDzJXa
大坑鑄幣廠水壩 維城「撲水」記憶:https://bit.ly/3ozilUz
香港最冷的一天 究竟有冇落過雪?:https://bit.ly/3owJ847
海傍東舊事:軒尼詩道曾是臨海小徑:https://bit.ly/39dW3l0
一九零零年代:荔枝角「移動水庫」計劃:https://bit.ly/2LexBaL
主教山配水庫建成時 九龍還沒水塘 水從哪裡來:https://bit.ly/2Liyijy
主教山配水庫:遠東版的英國貴橡水庫:https://bit.ly/37XitHV
長堤伴海灣:高士威道的前生:https://bit.ly/2Mi8DIh
畢打街鐘樓:中環精英的眼中釘:https://bit.ly/3nTThaJ
日本法西斯圖騰 忠靈塔如此倒下:https://bit.ly/3aIIlsE
一九零六年:沙田老虎食人疑案:https://bit.ly/3h8G2jL
皇后大道曾有一片林蔭 彌漫歐陸式優雅:https://bit.ly/3rhNduu
近聽水聲清:蓮花宮的舊日美景:https://bit.ly/38cF0z2
恐怖明信片 記九龍灣刑場舊事:https://bit.ly/2JXZzYd
同治年間舊照:尋回旺角鄉郊風貌:https://bit.ly/3mnKZ9D
吉士笠街:維多利亞城烈女傳奇:https://bit.ly/3qShakU
一八六零年代:英治九龍後首間警署:https://bit.ly/2W8TVVz
優雅地購物:香港首座多層商場柏拱行:https://bit.ly/2Kbek9H
德己立街二十號:太平天國悍將反清再夢碎:https://bit.ly/33Ov9hE
一八六零年舊照 揭美利炮台滄桑舊事:https://bit.ly/2Ihj4df
灣仔最古照片 紀錄醫院山原貌:https://bit.ly/3g4Wzot
猶太港督 讓鄉間小路變康莊彌敦道:https://bit.ly/2KUlwrj
漂流的地名:九龍塘原本位於太子旺角:https://bit.ly/33iBgdO
西角山下養鴨人家:鴨寮街前世今生:https://bit.ly/2V24DNb
咸豐十年古照 發現失蹤了的紅磡山丘:https://bit.ly/3m37X6c
傳世最古荃灣照片:同治十二年的汀九:https://bit.ly/3kGbxln
百年古照紀錄 大角嘴山消失記:https://bit.ly/32OC8qk
大班上陣保衛香港:慘烈北角電廠之役:https://bit.ly/2WLZZUk
被遺忘的中英角力:九廣鐵路華段路權:https://bit.ly/3kzKg3S
幾張照片 看筲箕灣滄桑變化:https://bit.ly/32Ku2z4
尖沙嘴草排村考證 爲香港名字尋根:https://bit.ly/2IiGJd9
尖沙嘴曾有一條尖沙頭村:https://bit.ly/38nqw0Y
1869年英國王室首次訪港 重組當年盛況:https://bit.ly/3l5B0pA
二十年代神秘鐵路 見證深水埗拓荒史:https://bit.ly/3oVQGxV
中環舊郵政總局:香港首座政府合署:https://bit.ly/3oSvF72
漫遊眾籌建成的第一代大會堂:https://bit.ly/38bHfof
1957年「元祖級」紅A書喼 見證香港工業崛起:https://bit.ly/31VJKa9
工潮迭起時:一九五零年羅素街血案:https://bit.ly/2TlN4qv
香港捲入冷戰:被遺忘的粵穗慰問團事件:https://bit.ly/3olhck6
長洲曾有一段華洋分治的歷史:https://bit.ly/34FXRB3
時不與我 九龍電車計劃三度幻滅:https://bit.ly/3dhAVMs
清帝國尖沙嘴炮台 真實影像首曝光:https://bit.ly/33Oo4OF
尖沙嘴村原貌重現 林維喜被殺案現場?:https://bit.ly/31eA3Da
人不可沒有希望!香港重光郵票草稿藏密碼:https://bit.ly/2HiNGdm
北角失樂園:名園遊樂場:https://bit.ly/37g59hO
十五歲黃霑看到、和看不到的雙十暴動:https://bit.ly/3jIjfvE
移徙租屋 在 入厝儀式、移徙吉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移徙習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入厝儀式、移徙吉日、移徙租屋就來投資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移徙習俗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移徙租屋 在 入厝儀式、移徙吉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移徙習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入厝儀式、移徙吉日、移徙租屋就來投資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移徙習俗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移徙租屋 在 [閒聊] 搬新家的習俗- 看板home-sa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如題
想了解一下大部分人搬新家的習慣
會不會有簡單的入厝
(挑日子入住)
拜地基主和附近土地公的動作呢?
因為最近要搬新家提出這樣的想法
身邊有些人覺得很奇怪
這不是台灣很常見的習俗嗎
好奇執行率到底高不高~
所以上來詢問
也歡迎討論大家搬家都做了些什麼~
如果不適合在此版我再移除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56.2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594296204.A.B1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