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在漫長的藝術學習之路上,有些時候就是由一本書揭起序幕作為開始。
細細回想起來,因為與《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1950)相遇,引導我往前邁出重要的一步。
《藝術的故事》中譯本於1980年發行初版。初次發現它,是在揹著書包追著公車跑,每天被大考小考模擬考不斷轟炸,為賦新辭強說愁,下課不忘打排球的的年紀。
然而因為書中廣博如百科全書式的引導,涉及繪畫、雕塑、建築與人文,橫跨史前、古希臘羅馬、中世紀以降至現代,遍極歐美非亞各地區,書寫角度如此恢弘博大,使得青少年的藝術世界從此波瀾洶湧翻攪奔騰,在眼前無限開展。
話雖如此,灌籃高手、七龍珠、快打旋風和魂斗羅也不能在年少青春中缺席啊~
========================
被封為是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史書籍,《藝術的故事》著述者學識之深厚既必要又必然。
作者-宮布里西爵士(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2001),出生於維也納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則是鋼琴家,熟知眾多音樂圈人士,包含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雖然當時奧匈帝國已如強弩之末,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宮布里西自小便與藝術十分親近,據說他自己的大提琴演奏技巧也相當出色。宮布里西後來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藝術史,並以古典建築主題獲得博士學位。
猶太身份在二戰時期的歐洲相當敏感與危險,幸虧宮布里西先行一步,在大戰爆發之前移居倫敦,成為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研究助理。
二戰期間,宮布里西也為對抗納粹極權貢獻心力,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翻譯德語無線電廣播資訊→頗有諜報戰爭電影之意味。戰後再回到沃伯格研究所,1959年成為所長,教授古典傳統史,直到1976年退休。
在學術領域的斐然成績,讓宮布里西教授成為英國學術院(British Academy)和眾多機構院士,除了倫敦大學,也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和康乃爾大學擔任職務,甚至在1972年被授予爵位。
對於因戰亂流離的異鄉人來說,這應該是莫大的肯定了。
========================
這些專業領域的頭銜與成就,或許讓我們老百姓聽起來既崇敬卻又遙遠,然而老先生從很早之前便抱有為兒童製作藝術書籍,傳播審美知識的想法。
正是因為著眼於普及推廣,而非將自己置身於學術高塔不食人間煙火,《藝術的故事》成為少年與成年人的藝術入門之道。若要我說,本書內容還是適合青少年以上閱讀,對多數兒童來說,或許仍是沉重。當然少數天分特別天資聰穎者,不在此限。
書寫藝術史,就訓練有素的學者來說,自有其專業訓練,可能含括:社會學、心理學、鑑賞、哲學、題旨研究、風格歷史…等面向。為了親近大眾,老先生非常體貼地盡力避免學術論文的艱澀聱牙,同時迴避美學和藝術批評,畢竟所謂藝術評論少不了牽涉個人情感與喜惡。就他而言,藝術家個人在作品中所表現技法、象徵、品味和形式上的創新才是重點。
========================
宮布里西另外著有圖形與心理學研究:《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1960),此書被評論家認為是他最具影響力的著作、論文集《木馬上的沉思》(Meditations on a Hobby Horse,1963)和《圖像與眼睛》(The Image and the Eye,1981),與《秩序感》(The Sense of Order,1979)…等諸多著作。
另外,老先生特地在《藝術的故事》書末為讀者推薦許多專業英文書目,而且他還說了〝翻譯永遠是不得已的替代品〞。或許我們老百姓受限於種種條件,無法將老先生提供的原文藝術書單一一瀏覽,其中可能有些看了也不見得了解,但作為推開藝術大門的啟蒙寶典,《藝術的故事》包羅群象,廣博通泛,非常需要入手。
========================
關於這麼厚厚一本書,在此分享個人閱讀方式提供參考。
為了避免長篇大論導致精神不濟提早陣亡,或許可以試著從有興趣的章節入手,以跳躍式方式擴散閱讀範圍。跳來跳去跳久了,這些網絡自會互相連結,匯聚成型,養成屬於自己的知識庫。我通常都是如此對付書籍界的巨石強森。
========================
曾經相伴度過少年時光,待到大學時期選修西洋美術史之後,《藝術的故事》成為考試必備教科書,此時已然改版,尺寸也增大。多年之後的現在,偶爾翻閱,感受自然不同。雖說目前市面上相關書籍已經不少,對藝術愛好者自然是好事一件,然而經典依舊是經典,廣度與深度仍值得稱許。
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大概就是若能段落更分明,排版更有系統的話,應該更有助於閱讀效果。然後老先生是上個世紀的重量級學者,又經歷過戰亂,走的是四平八穩誠懇說故事路線,我們就別強求人家要搞笑了…
========================
根據Wiki表示,這本《藝術的故事》自1950年出版,至今銷售超越700萬本,已修訂至第16版,翻譯成近30種語言。
史上最暢銷的藝術書籍,天經地義理直氣壯。或許你手上也有一本。
你的藝術學習啟蒙契機,又是從何而來呢?
#藝術的故事
#放著隨翻隨讀也很美
#老百姓走入藝術史的好朋友
#手上也有書的人舉手喊一聲啊
圖片來源: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同時也有5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Mario 孝仔 & Mom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Mario ☞ @mariohau_ Momo☞ @momokwok ►Email [email protected] ------------------------------------------------------- //RECENT VIDEO// 可...
移居倫敦 在 Facebook 八卦
〈移居英國的潘霍華〉 作者:陳韋安
二戰殉道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其實在生命中有一段時間離開德國。1933年10月,潘霍華乘船移居倫敦——恍如今天不少牧者的境況。
潘霍華離開德國的原因非常複雜。一方面,潘霍華不願意被強迫徵召服兵役。潘霍華稱自己的良心實在不容讓自己投入戰爭,拿起武器嚴重違反潘霍華自己的基督徒信念。另一方面,潘霍華認為當時成立了不久的認信教會(Bekennende Kirche)還未真正成形,還未表達任何明確立場,似乎也不可能表達任何立場。
第三個原因,也是潘霍華到步倫敦一星期後寫信給巴特交代的原因(寫於 1933 年 10 月 24 日):潘霍華覺得自己在德國感覺越來越被孤立,也擔心自己的思想過於激進及教條主義,故此想在無人煙之處安靜一段時間。潘霍華如此寫道:「我暫時也不知道自己將會在此留多久。當我知道對岸(德國)真的需要我的時候...... 我們應該作甚麼,實在是一件極難知曉的事......」然後,潘霍華引用歷代志下20:12 的經文:
「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 」
一個多月後,1933年11月20日,作為潘霍華老師的巴特,寫信回覆移居了倫敦的潘霍華,毫不客氣地告訴潘霍華,他「應該做甚麼」:
「儘快回到你柏林的崗位!」
Schleunigst zurück auf Ihren Berliner Posten!
「你和我都明明清楚知道,柏林以及德國教會的狀況岌岌可危!」
... dass die Berliner Opposition und die kirchliche Opposition in Deutschland überhaupt innerlich auf so schwachen Füßen steht!)
巴特在寫信強烈痛斥潘霍華,告訴他人不在德國做甚麼也沒有用,隔着一個海岸説甚麼也沒有意義......之類的話。簡單的説:德國需要你!
或者,以上的對話告訴我們,尤其是被呼召的傳道人,去或留,不能基於個人的恐懼。離開,是基於召命,不是基於對前景的恐懼。當然,恐懼是自然的。人產生恐懼的感覺——對別人、對強權、對未來。「恐懼」的感覺不能隱藏,也不需要掩飾。不過,人類雖不能隱藏,但人卻不可被恐懼的情緒徹底征服。「我不是被上帝呼召的嗎?」「這個呼召會被恐懼動搖的嗎?」「哪個地方的教會需要我呢?」
1939 年 7 月 7 日的傍晚時份,潘霍華離開乘船啟程返回德國——這六年來,潘霍華移居英國,後來又輾轉移居到美國。對於這次回歸,潘霍華這樣寫道:「我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我發現遠赴美國是一個錯誤。我必需在這艱難的時間與德國的基督徒生活在一起。假如我沒有在這艱難時期與我牧養的羊在一起,戰後我就沒有權利參與德國基督徒生活的重建工作。」
潘霍華終於知道自己「應該做甚麼」——繼續在德國存在。
今天,我們或許也問同樣的問題。我憑甚麼繼續存在下去?我想,「繼續存在」就是我們存在的理由。假如教會不繼續存在,教會就不是教會。然而,教會如何存在呢?教會的存在,就是一班仍然有使命的基督徒。其實,昔日德國認信教會有甚麼了不起?它能成功對抗德國嗎?不。他能扭轉局勢嗎?不。德國認信教會只是做了一件簡單卻勇敢的事——繼續存在。甚麼是認信教會?很簡單,就是繼續存在的教會。
千萬別誤會,我仍然尊重上帝對牧者的人生帶領。不過,我認為,我有責任呼籲更多牧者留在香港,繼續存在下去,因為香港人需要你們。
很有趣,上文潘霍華所引用的經文「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的下一句是這樣:「我們的眼目單仰望祢。」(歷代志下20:12)潘霍華回到德國後,用自己的餘生實踐了這半句話。
更多文章:www.patreon.com/John_Chan
移居倫敦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八卦
🔥【#紀元快報】拜登上任後首次敗訴,德州法官否決「暫停遣返令」;45共和黨人反對,參議員:彈劾川普案已死;美情報揭示:對華綏靖無出路;揭密安提法遭死亡威脅,美記者移居倫敦;川普行政令發力,多國股票指數繼續剔除中資 | 1/27/2021
觀看首播➡️ https://bit.ly/2MphVC9
——————————————————
訂閱頻道💐 https://bit.ly/36F5wAF
支持我們➡ https://donation.ntdtv.com
移居倫敦 在 Mario 孝仔 & Momo Youtube 的評價
►Instagram
Mario ☞ @mariohau_
Momo☞ @momokwok
►Email
mariohau@pressplay.cc
-------------------------------------------------------
//RECENT VIDEO//
可能是香港最好吃的英式早餐 | 極邪惡千五大卡 吃完再減肥吧~~
https://youtu.be/uJh6uzjPqvE
國安法,網絡上如何自保 | 小米家電會偷偷繪製你家的平面圖? | 中國製手機很危險? | Telegram其實不安全?
https://youtu.be/8o2W1VPvhww
Sony Xperia 1II | 畫質能媲美相機?| 手機拍Vlog其實唔難
https://youtu.be/N8vlkH7m8vA
看完這個,你還要當記者嗎?|爆笑洋人看風水經歷|我的體育記者生涯 [CC字幕]https://youtu.be/Iv6bhscTQYU
啤酒原來可以豐胸?| 香港手工啤酒|香港製造2.0
https://youtu.be/BnDZdXo6bpw
你問我答 | 我們的相識經過 | 因為這樣 我們差點分手 | 拍Youtube的初衷
https://youtu.be/RdgxMcWYZas
香港租工廈Studio要多少錢? | 不回英國了? | 參觀我們的工作室
https://youtu.be/ANQzpcFDlG4

移居倫敦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移民英國—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12,000租三層獨立屋 社工移民失資歷患產後抑鬱半年 港人花6萬進修倫敦學做Barber
Oscar是facebook專頁「Jasper & Jayden 英倫生活記」的版主,一年前與妻兒四口子以居英權第二代身份移居英國,還未適應潮濕天氣,兩個兒子已經上學。兩人戰戰兢兢在家中等待孩子放學,誰知大仔Jasper打開大門,放下書包就說:「我以後都唔要喺香港讀書啦!」這句說話讓兩人覺得放棄香港一切,來到距離倫敦約80公里的小鎭Milton Keynes是值得的。縱然「逃走他鄉」要重新洗牌,Oscar捨棄銀行IT工作,到英國後在朋友餐廳當侍應。他們先走一步,也許所經歷的,能成為夢想移民港人的明燈。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612/3QFVIHMDTZFLZ4XVE6TF7ZITTI/
移民對港人來說是「逃生門」,也是對未來的憧憬。不過,80後港人Sue到英國後,首先要面對殘酷現實,例如工作資歷全失,甚至受情緒困擾。現時已走出情緒低谷,一家四口在英國過新生活的Sue最想跟港人說一句:「移民後,必定要接受有得必有失。」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714/VLIA7T5CXMITTX3ZD6RCPOSHXA/
英國將在明年1月31日開放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居留簽證的申請,但武肺疫情持續肆虐,英國再度封城,嚴重打擊當地經濟,求職勢必成為移英港人面對的一大難題。30歲的港人Michael Lam與女朋友在去年9月底到達倫敦,以工作假期簽證(T5 Working Holiday Visa)入境。他曾寄出多封求職信無回音,又在到埗個多月後因意外手指骨折。無業加上傷患,令他最終下定決心報讀理髮師課程自我增值,由零開始學做barber(理髮師),更獲一間barbershop(理髮店)聘用。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103/IKIOIMRWWFCKDP7BVSLYS2GST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移民 #英國 #倫敦 #BNO #工作假期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移居倫敦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Youtube 的評價
近日不少港人被新的移民政策吸引,打算移民英國。不過,現實中的英國並不是童話世界,Pam 居英多年,最後亦決定回流香港,原因為何?Pam 分享了自己在英國生活不適應的事項,大家可作參考,助大家在作出移民這重大決定前,先作周全考慮。
The Migration Observatory report on discrimination
https://migrationobservatory.ox.ac.uk/resources/briefings/migrants-and-discrimination-in-the-uk/
My video on UK education & childca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RdaNSuiWso
#移民英國 #英國生活 #種族歧視 #BNO #居英權 #BNO平權
影片授權:Empty Nest Wandering Feet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L6RU42Vxm4PFLuUTqyKvg
00:00 - 英國吾好嘅地方
02:01 - 一. 自安
05:13 - 二. 歧視
12:09 - 三. 不同的文化
13:05 - 四. 酒癮
14:49 - 五. 過多自由
16:38 - 六. 寒冷的天氣
18:57 - 七. 公共交通
22:11 - 八. 要超有耐性
24:39 - 九. 地區政府服務缺乏
26:46 - 十. 口音
英國工作的優點和缺點► https://bit.ly/3etsGMb
移民英國倫敦開支洗費►https://bit.ly/2ZoOcxh
英國搵工實戰經驗分享►https://youtu.be/4SPo_mpGDLw
▼▼查看更多▼▼
?全新聲音節目《經一開咪》:http://p.nmg.com.hk/cehuv1
喺屋企或喺辦公室都可以隨時聽,點擊收聽更多節目!
【經一拆局】► https://bit.ly/2MwYd4o
【Big Boss Theory】 ►https://bit.ly/2A3943e
【有樓生活】►https://bit.ly/2AJpCxm
【經一移民局】►https://bit.ly/2Y13Mxb
【理財真人Show】►https://bit.ly/3ePSVNb
追蹤《經濟一週》各大平台:
FB ►https://bit.ly/3cAI9J6
IG ►https://bit.ly/374j8Fq
TG ►https://t.me/edigesthk
Linkedin ►https://bit.ly/2XyvBO9

移居倫敦 在 移民英國倫敦生活,倫敦找工作容易嗎 倫敦上班族很 ... - YouTube 的八卦
London vlog | 移民英國 倫敦 生活, 倫敦 找工作容易嗎 倫敦 上班族很難適應嗎 分享找工作過程經歷,面試履歷✏️肥仔新朋友 倫敦 的藍天白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