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玩具人 TOY PEOPLE NEW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產扭蛋真是太貴啦~ 驚驚! 這集破10萬我們就跟大家聊聊生產其它玩具的驚人成本吧~ XD (感謝各大公司與工廠協力提供寶貴資料 & 秘辛!) ❤ 喜歡就訂閱我們 Youtube 頻道,小鈴鐺開7來! ➞ http://bit.ly/2YteQCP ❤ 加 LINE@ 得上片通知,跟上首播 94...
科普文章推薦 在 nagee Facebook 八卦
【Cheap推薦新書】
昨天忙著趕場擺攤時,前衛出版社 的君亭傳了一個連結給我看。說這位youtuber在介紹我的新書。
一看嚇一跳。前幾天才在個帳分享這位 Cheap 的歷史科普文章。覺得他寫的東西很有趣也很醒腦。沒想到他還是一位將近37萬人訂閱的YT網紅。沒想到他很會寫歷史,還很會講,最後打書的時候還露面,人帥、表情肢體還很有喜感。馬上點小鈴鐺訂閱。
大家知道我的新書【布袋爺爺和他的台灣好朋友】推薦作者名人排滿了書腰,加上沒有列上的遺珠可能有近百位。(很榮幸能受到各界厚愛。這部份改天再專文寫一篇感謝文。)
但我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新書被影片類型作者分享推薦(還是已經有被其他創作者推薦過了?),本以為看到別人介紹自己的作品會很尷尬害羞。但這位Cheap大很有趣,講歷史就很有一套了,打書的時候更是讓我一直笑出來。而且一集內容12分鐘,他就花了5分鐘的篇幅推薦新書,真是受寵若驚。
這邊是連結,推書在後半段
都是煉丹惹的禍 氧氣是中國人發現的? 比歐洲早了一千年!
https://youtu.be/bwXPHVm4JV8
其實新書在10月推出兩週就賣到庫存快缺貨,進入2刷。到今天還能排在博客來不分類即時榜排行18名。
實在很感謝大家的肯定和支持!
謝謝大家!
科普文章推薦 在 nagee Facebook 八卦
【Cheap推薦新書】
昨天忙著趕場擺攤時,前衛出版社 的君亭傳了一個連結給我看。說這位youtuber在介紹我的新書。
一看嚇一跳。前幾天才在個帳分享這位 Cheap 的歷史科普文章。覺得他寫的東西很有趣也很醒腦。沒想到他還是一位將近37萬人訂閱的YT網紅。沒想到他很會寫歷史,還很會講,最後打書的時候還露面,人帥、表情肢體還很有喜感。馬上點小鈴鐺訂閱。
大家知道我的新書【布袋爺爺和他的台灣好朋友】推薦作者名人排滿了書腰,加上沒有列上的遺珠可能有近百位。(很榮幸能受到各界厚愛。這部份改天再專文寫一篇感謝文。)
但我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新書被影片類型作者分享推薦(還是已經有被其他創作者推薦過了?),本以為看到別人介紹自己的作品會很尷尬害羞。但這位Cheap大很有趣,講歷史就很有一套了,打書的時候更是讓我一直笑出來。而且一集內容12分鐘,他就花了5分鐘的篇幅推薦新書,真是受寵若驚。
這邊是連結,推書在後半段
都是煉丹惹的禍 氧氣是中國人發現的? 比歐洲早了一千年!
https://youtu.be/bwXPHVm4JV8
其實新書在10月推出兩週就賣到庫存快缺貨,進入2刷。到今天還能排在博客來不分類即時榜排行18名。
實在很感謝大家的肯定和支持!
謝謝大家!
科普文章推薦 在 玩具人 TOY PEOPLE NEWS Youtube 的評價
生產扭蛋真是太貴啦~ 驚驚!
這集破10萬我們就跟大家聊聊生產其它玩具的驚人成本吧~ XD
(感謝各大公司與工廠協力提供寶貴資料 & 秘辛!)
❤ 喜歡就訂閱我們 Youtube 頻道,小鈴鐺開7來! ➞ http://bit.ly/2YteQCP
❤ 加 LINE@ 得上片通知,跟上首播 94 爽!➞ https://line.me/R/ti/p/%40ndv2060n
#聊玩具囉 #專業問題的交給專業的來
製程:企劃 ➞ 製作原型(原型師or 3D) ➞ 上色樣 ➞ 分析拆件 ➞ 模具 ➞ 生產MOQ ➞ 包裝
★【玩具人玩玩具】最夯的招牌單元:http://bit.ly/2BV5shT
★【玩具人の挑戰狀】挑戰跟youtuer或職人系列:http://bit.ly/2RYgqMg
★【街頭調查隊】街頭訪問系列:http://bit.ly/2Pi5Omd
★【玩具探險隊】外出取材出國囉的系列:http://bit.ly/2syjHDJ
★【近期推薦的扭蛋】最高人氣企劃:http://bit.ly/2FDV0xE
★【Q&A第一集】https://youtu.be/pNkxvERL7TI
★【玩具人Vlog】http://bit.ly/2FAFeBN
★【玩具人TV】日漫、美漫、漫威DC超級英雄八卦史:http://bit.ly/2L3EFD6
★【玩具人近期必看文章推薦】復仇者聯盟4 終局之戰 彩蛋:https://www.toy-people.com/?p=47491
玩具人官網:https://www.toy-people.com/
玩具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oypeople/
十六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ypeople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YVYaaShkqQ/hqdefault.jpg)
科普文章推薦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評價
#真無線運動藍牙耳機 #powerbeatspro價格4分之1 #funclpro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前言】
適合在健身房、球場、跑步奔馳,平價CP值首選
除了Beats最新推出的PowerBeats Pro,你還有其他運動藍牙選擇嗎?當然有!除了Beats外
funcl推出的funcl Pro以其不到4分之1的價格 (才不到2000元),我覺得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尤其在音質重低音的表現與整體的清晰表現,還有其穩固性,非常適合去運動場、健身房、籃球場佩戴。
我認為是2020年絕對值得購買的運動健身 真無線 top list 之1 ,如果沒有品牌迷思,或是對於新創品牌不排斥,非常值得一試
【影片recap快轉】
00:00-00:53 前言介紹
00:54-01:25 盒裝介紹與內容物
01:26-02:00 外觀、規格、充電倉介紹
02:01-02:59 耳掛佩戴演示與體驗
03:00-03:09 可拆卸耳掛演示
03:10-03:32 耳掛、入耳、耳塞式 穩固性 科普
03:33-03:49 耳機觸控操作方式
03:50-04:04 耳機重置/配對功能 操作方法
04:05-04:25 藍牙連線品質與穩定度實測
04:26-04:45 手游傳說對決 手機延遲度實測
04:46-05:59 兩首歌曲音質實測與測錄
06:00-06:32 音質與音量總結
06:33-06:54 室內通話實測
06:55-07:48 戶外通話實測 (話筒 VS Samsung S7+ 連線)
07:49-08:16 編輯總結
【音樂測試】
音樂:QQ音樂 Super Quality 無損音質,音訊頻寬約500~700kbps
測試歌曲1:Pitbull & Chris Brown, – International Love
測試歌曲2:Train – 50 Ways to Say Goodbye
配對手機:Samsung Galaxy S20 +
測試編碼:AAC
錄音設備:TASCAM DR-07X
【通話測試】
配對手機:手機話筒 / Samsung S7 Edge
recording app: Call Recorder Pro
室內通話測試:攝影棚
戶外通話測試地點:中和捷運站外 中山路二段大馬路
通話效果總結:室內/戶外人聲通話收音清楚,不過在戶外背景音也會收進去,以耳掛耳機來說,在中等以上的水準
【評分總結】 平均93分 / 滿分100分
評語:耳掛式的運動藍牙耳機不用2000元,重低音punch感十足,CP值爆棚!
1. CP值表現 98分
不到Beats PowerBeats Pro 4分之1價格,在外觀做工、音質、通話、劇烈運動穩固性取到了很好的平衡,而且支援防水防汗,
所以整體表現以這個價位來說沒有什麼可以嫌棄了~
2. 音質表現 93分
非常適合重低音強勁歌曲,這點跟Beats的Sound Signature是類似的,所以拿來聽節奏感強的EDM, Hip Pop曲風很適合
Mids雖然靠後,但也不含糊,這個價位有這樣的表現已經是超乎水準的表現
3. 佩戴舒適性 96分
Fitness Pro+ 耳掛穩定技術可以將耳機牢牢圈在耳朵上,而且搭配超柔軟的矽膠耳塞,整個佩戴舒適性還比
Beats PowerBeats Pro的硬塑膠來得舒適,適合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到不舒服
4. 被動抗噪性 84分
由於耳機的被動抗噪服貼性沒有這麼好,所以被動抗噪效果就比較弱,有空氣會進入的間隙,使得外出使用場景下
音樂音量可能要開大聲一點~ 除此之外在安靜環境下抗噪表現還算不錯
5. 連線穩定與延遲性 95分
這副耳機的連線穩定性佳,我在籃球場運動時,放在距離6米以外的手機,在我劇烈來回跑動上籃
也不會有斷訊或音樂中斷情形。
延遲性表現也相當不錯,在iPhone, Android手機觀看youtube不會lag延遲
而玩同步性高的手游表現也OK,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的中等以上水準
6. 通話水準 90分
就影片實測來說,聽者即使在戶外仍然能進行正常通話,並不會有太多數位或空間感
唯環境抗噪效果差一些,所以環境音也會收錄進去,不過人聲的pick up算是清晰,整體來說表現是很不錯的
7. 操作易用性 86分
採取觸控操作,上下首、音量都能透過觸控實現。要注意到觸控靈敏度非常好
所以不小心揮到也有可能切換歌曲,這點習慣就好了
9. 場景使用多元性 88分
主要用於運動、健身、跑步等高劇烈活動場景,商務環境的話還是建議會用帶柄式的真無線耳機
【編輯總結】
如果在2000元左右要選一副很不錯的運動耳掛真無線,我覺得funcl Pro絕對是相當值得購買的一副耳機。有著不錯的音質、超穩固舒適的耳掛、防水防汗運動沒煩惱,運動健身者在這個預算可以直接入手的一副耳機
【Funcl Pro 科技說評測文章這邊看】
https://www.techteller.com/review/funcl-pro/
【代理商購買連結】
https://bit.ly/3cQLLY4
-------------------------------------
【其他科技說好文】
平價CP值先決!2020年10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推薦
https://www.techteller.com/sci/3c/bes...
--------------------------------------------
【科技說社群】
FB - https://www.facebook.com/techtell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chteller_3c/
--------------------------------------------
Product sponsored by #WitsPer智選家
✉️合作邀請
mkt@techteller.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LFHrWerIeQ/hqdefault.jpg)
科普文章推薦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評價
#ttbh041 #ai話務耳機 #通話藍牙耳機耳機 #trucker藍牙耳機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前言摘要】
TaoTronics TT-BH041作為世界第一款AI降噪耳機,他在極端的吵雜環境真的發揮了令科技說主編團隊都驚艷的效果,甚至比Apple AirPods 2 , SoundCore Liberty Air 2都好上太多,現在團隊的夥伴都拿來商務通話使用,清晰又好用,也不怕對方聽不清楚!
【影片recap快轉】
00:00 前言介紹
01:03 AI降噪技術 Elevoc VocPlus科普
02:34 使用方法說明
03:58 通話實測 vs Soundcore Liberty Air2 vs Apple AirPods 2(skype視訊遠端協作)
05:01 馬路邊通話實測 vs Soundcore Liberty Air2 vs Apple AirPods 2
05:53 電鋸聲極端環境實測 vs Soundcore Liberty Air2 vs Apple AirPods 2
06:41 總結
【測試細節】
環境:室內、室外馬路邊、室內(藍牙喇叭播放電鋸聲效)
錄音器材:Rode Video Mic Pro
錄音設備:Canon M50 , SONY A7R3
通話手機:Samsung S7 Edge (rooted with app #Call Recorder Pro)
【編輯評論總結】
這副耳機可能會令有些上班族覺得有些招搖,因為大家習慣上班戴著AirPods或是Soundcore Liberty Air 2這樣的真無線耳機,外觀相對低調,而且通話效果不錯的耳機去跟客戶進行通話,但是你是否有想過,許多時候我們無法避免出差時的周遭噪音、經過工地的震動聲音、嬰兒或是狗叫聲,這些都會影響到專業的形象與通話的效果,TaoTronics TT-BH041 的AI智能降噪作為TT牌首款問世的通話耳機,確實表現非常亮眼,能有效抑制各種環境噪音,軟體演算降噪居然能做到這樣的效果也讓我們團隊非常震驚。
所以如果你對於通話有精準的要求,也需要遠端專業協作,非常在意通話效果的話,這款耳機絕對是非常值得考慮的藍牙通話耳機,有著卓越的通話品質。
【評測文章這邊看】
https://www.techteller.com/review/taotronics-tt-bh041/
【代理商購買連結】
https://bit.ly/2CQsAkt
-------------------------------------
【其他科技說好文】
平價CP值先決!2020年10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推薦
https://www.techteller.com/sci/3c/bes...
--------------------------------------------
【科技說社群】
FB - https://www.facebook.com/techtell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chteller_3c/
--------------------------------------------
Product sponsored by #WitsPer智選家
✉️合作邀請
mkt@techteller.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9JPrebXSz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