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60萬人萬華活動史,這也是防疫的必要應變處置措施嗎?
先講結論,面對違法爭議,指揮中心該作的三件事:
一、公開說明「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註記專案」的完整內容,特別是採用的手段、對人民資訊的蒐集程度和註記的人數。
二、針對受到分析的人民,至少應予簡訊通知;對受有高風險分類註記者,以及遭分析手機瀏覽網頁之外籍人士,更應予個別通知,以使人民知悉隱私可能受有影響,並可得請求救濟。
三、未來相關防疫措施,均應徵詢指揮中心法制組意見。
從去年三月以來,我就屢次提出呼籲,防疫紓困特別條例第七條的「#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是很危險的,很容易讓指揮中心誤判情勢、誤解法律,#做出違法違憲的應變措施。
學界、NGO也多次表達類似疑慮,去年底討論科技偵查法草案時,專家學者也不斷提出科技偵查可能侵害人權的疑慮。
夜路走多了,終究會遇到鬼。
昨天晚間的這篇報導,揭露指揮中心將四、五月間於萬華地區出現之60萬人的手機號碼,交給中華電信大數據中心進行分析。
【獨家】內部文件曝光!指揮中心竟密令監測萬華60萬人足跡 挑出「高風險族群」註記健保卡
https://yimedia.com.tw/covid19/117647/
依據報導,除了將人群依據依據活動時間和次數,詳細分析出「從業人員」、「顧客」和「接觸者」的分類並予以健保卡註記之外,最離譜的是,更針對外籍人士分析「手機瀏覽網頁」。
然而,分析瀏覽網頁的理由,僅僅是為了「發簡訊及下廣告」、「提醒其留意自身狀況並即時聯絡衛生單位」。
遺憾的是,雖然去年年初,指揮中心就因為防疫作為屢遭質疑法源依據,隨後成立了法制單位。但依據這次會議的簽到單,決定這樣廣大規模與高強度措施的專案會議,除了沒有地方政府的人員在場,更沒有法制人員出席。整場會議的層級,只到指揮中心的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這也讓指揮中心的決策,陷入動輒違法甚至違憲的可能。
為了維護人民的權益,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我嚴肅要求指揮中心,一定要做到三件事:
一、公開說明「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註記專案」的完整內容,特別是採用的手段、對人民資訊的蒐集程度和註記的人數。
二、針對受到分析的人民,至少應予簡訊通知;對受有高風險分類註記者,以及遭分析手機瀏覽網頁之外籍人士,更應予個別通知,以使人民知悉隱私可能受有影響,並可得請求救濟。
三、未來相關防疫措施,均應徵詢指揮中心法制組意見。
疫情還在持續,指揮中心的作法除了可能違法違憲,更嚴重的是,可能 #摧毀人民對於指揮中心的信任,讓艱困的疫情雪上加霜。
當我們對於中國監控人民的極權體制深惡痛絕,我們更要回頭看看自己,曾幾何時,#我們是不是已經跨過那條民主法治的紅線了。
2020.03.16 防疫的法制也要超前布署,紓困特別條例第七條不是萬能條款
https://bit.ly/34iNa7L
2020.05.08 林明昕:疫情下的法學爭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
https://bit.ly/2SqgJB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
科技偵查法爭議 在 賴士葆 Facebook 八卦
用科技手段來監控人民是蔡政府最新的濫權亂紀又一章,蔡政府要剝奪憲法賦予人民秘密通訊自由的權利。法務部研擬《科技偵查法》草案,依規定研擬法律要公告60天,有急迫性才可以縮短,這個專法沒有急迫性,卻只有5天就完成公告,偷偷摸摸的行徑是心虛,連程序正義都談不上,就這樣橫柴入灶,仗勢立法院多數,想要快速通過。這幾年民進黨政府在立法院想通過任何法案,只要舉手表決就過了,很多極爭議不合理的法案,都變成立法通過的法案,於是人民的自由被限縮,法治被踐踏,眼睜睜的看著很多違法違憲的法案變成法律,是立法委員最痛心椎心的時刻。這個《科技偵查法》通過,台灣就進入電影《全民公敵》的情境,政府可以植入木馬程式進入個人手機的LINE、臉書等進行監聽、監看、拍照、錄影、錄音人民所有的行動與通訊,還可以裝全球定位系統(GPS)來追查位置,對人權與自由是很大的威脅與戕害。
在一黨獨大的國家機器面前,人民是何等的渺小,憑什麼以辦案為名就可以剝奪憲法賦予人民秘密通訊的自由和隱私權?讓人民生活在民主國家卻受到像極權國家一樣的待遇。在德國,政府要監聽,條件嚴苛,必須要有高等法院法官核准,因為這是侵犯人權的嚴肅事件。現在蔡政府要立法讓第一線辦案的人員就可以全面的監控人民的行蹤與言論通訊,法務部說是基於犯罪偵防,然而,台灣檢警調動輒起訴的濫訴已經到非常嚴重的地步,根據統計,最後法官判無罪的將近8成。絕大多數的人無罪判決,但是在面對司法的過程當中,被起訴的當事人和他們的家人身心的折磨、委屈、羞辱、痛苦、傷害以及財物、名譽的損失向誰求償?誰還他們公道?《科技偵查法》過了,人民將無所遁形,讓人不寒而慄。
科技偵查法爭議 在 高虹安 Facebook 八卦
▎強推《#科技偵查法》,台灣恐淪數位監控之邦?
法務部9月8日於網站上預告推動制定〈科技偵查法〉草案,內容授權檢調未來辦案時將可以申請無人機、空拍機及GPS對目標行動進行監控,並在電腦、手機及通訊軟體內植入程式以監控當事人和周圍的人並獲取資訊,引起司法界與社會強烈不安!
法務部蔡清祥部長舉2014年海巡署查緝私菸案為例,說這是為了方便檢警調辦案,「不能不給他們武器」,但政府有無通盤思考過:這樣的武器也可能有淪為用於侵犯人民的隱私及各項權益的兇器?
此法若真照章通過,未來《關鍵報告》與《全民公敵》內的數位監控劇情將可能在台灣真實上演!
安全與隱私的辯論由來已久,界線也確實難以拿捏,需要各界更多關注與討論,才能在確保國家安全、打擊犯罪的同時,不以犧牲與傷害人民的自由及隱私為代價。但政府目前的作法,顯有諸多值得檢討改進之處。
1. 法務部說歡迎各界對此法草案給予意見,但供外界表示意見的時間只有短短五天!台北律師公會就發布聲明指出,根據行政院秘書長105年9月5日的一份函示,此類草案公告「應至少公告周知 60 日,但有急迫或特殊情況,得免為公告周知或定較短之期間。」然而此法草案之急迫性與特殊性為何?法務部可曾說明清楚?
2. 該法草案第九條當中,檢察官若有相當理由認為隱私空間內的人或物與案情有關者,就可使用科技設備或技術,對該隱私空間秘密實施「非侵入性」的監看、測量、辨識、拍照、錄影等等調查手段。虹安想請問,如果是非侵入性,又如何能監看與辨識隱私空間內的情況?這樣的法條設計,可能嚴重侵犯當事人及其隱私空間的隱私權,以及所有與案情無關的個人資訊!
3. 第十條甚至賦予檢調單位在情況緊急時「得逕行實施」,事後再向法院申請許可,難道不會造成迴避監督、濫用權力的風險嗎?
4. 根據媒體採訪報導引述官員與民間律師回應指出,如果檢察官辦案需要,可能在嫌疑人的手機中植入監控程式,甚至動用「社交工程」、「釣魚郵件」、「連結廣告」甚至「技巧性取走手機植入」等手段。在嫌疑人尚未被定罪甚至可能是無辜的情況下,動用以上這些方式進行偵查,沒有侵犯人民的自由與其他各項受憲法與法律保障的權益嗎?
5. 該法草案內有多處涉及「設備端通訊監察」,屬於對秘密通訊、隱私權、資訊科技基本權的干預,我國現已另有《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規範相關事項,為何不在該法框架內作修訂,而要另立新法?該法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異同之處為何、未來適用上是否衝突?法務部都應該說明清楚。
6. 如同立委鄭麗文指出,這些透過檢調運用科技手段得來的個人資訊,政府如何儲存?如何運用?在資安防護上有何保障?會否有不肖官員盜賣民眾個人資訊甚至隱私機密的風險?如何防弊究責?試圖解決一個問題,會否反而創造出更多問題?
本辦日前方舉辦「#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座談會,探討資訊安全與個資保護的議題。與會多人提到,未來對於資料的使用、申訴、處理及運用等,應有專責單位負責,才能讓人民更有保障。沒有想到個資保護的措施與專責單位尚未落實,政府卻逕行推出很可能嚴重侵犯人民隱私與個資的《科技偵查法》草案!該法無論是推出過程或是內容都還有非常多引起社會疑慮及爭議之處,政府應該儘速廣納各界意見,對推動該法的緣由與法條內容做出詳盡說明,勿引起社會憂慮,也保障人民權益。
法務部長說:「法律必須跟上科技腳步,才能有效查緝犯罪。」
但法律又能否跟上因為科技演進而變得更複雜的人類社會、在執法的同時確實保障人民安全,而非反過來令人民的生活與隱私陷入更大危機?這一點值得我們所有人關注與深思。
🔗《科技偵查法》草案:
https://bit.ly/3hkSLyt
📒台北律師公會對《科技偵查法》草案之聲明: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Bar/posts/3251953314893746
📰新聞報導:
1.用通訊軟體說話將被監聽? 科技偵查法上網「試水溫」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4847545
2.LINE也可監聽! 法部推「科技偵查法」蒐證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383331
3.檢警可監聽通訊軟體!《科技偵查法》試水溫蔡清祥盼各界給意見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910/1805957.htm
4.科技偵查法// 重罪犯 警調可植木馬蒐證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398631
5.科技偵查法授權檢方駭入電腦手機 鄭麗文批全民公敵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11004220-260407?chdtv
6.《科技偵查法》草案曝光!未來檢調能監聽通訊軟體 立委憂「天眼系統」真實上演
https://times.hinet.net/news/23045014
7.檢警用GPS辦案可望合法 法務部草擬科技偵查法定稿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846287
科技偵查法爭議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46 違法的GPS偵查
03:39 科技偵查法規定了什麼?
06:13 爭議最大的設備端通訊監察
08:16 科技偵查法的其他問題
09:30 我們的觀點——想上太空也要做好準備
10:43 我們的觀點——該怎麼做才好?
12:06 問題
12:30 結尾
#科技偵查法 #打擊犯罪 #保護隱私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公告周知預告制定「科技偵查法」草案。:https://bit.ly/3b3kJiv
→最高法院審理106台上字第3788號王育洋妨害秘密案件新聞稿:https://bit.ly/3b0eP1M
→釋字第689號解釋:https://bit.ly/3b8ZxYu
→【投書】無視人權與民主參與的科偵法草案:https://bit.ly/3nforbg
→立法院-「科技偵查手段引發人權爭議」公聽會報告:https://bit.ly/389dq72
→科技偵查法草案評析 -- 提供於立法院民國109年10月8日公聽會意見與會後補充:https://bit.ly/2JHUbs3
→法務部的「科技偵查法」草案-上集:https://bit.ly/358fhaj
→「科技偵查法」GPS、空拍偵蒐規範寬鬆惹議 法界:偵辦效率不應犧牲隱私:https://bit.ly/35778mE
→廖伯威/科技偵查會不會成為極權的幫凶:https://bit.ly/3naj3Gr
→林俊宏/《科技偵查法》擴張國家監控人民權利:https://bit.ly/3o7L1nw
→林誠澤/還沒上太空就進場維修的《科技偵查法》?:https://bit.ly/3obNoWl
→科技偵查法 辦案還是偷窺?:https://bit.ly/2KWnzew
→社團法人臺中律師公會聲明:https://bit.ly/3pLI6kN
→【法務部搞007】強推科技偵查法侵人權 App用戶恐無辜受「駭」:https://bit.ly/3rPzknK
→《科技偵查法》「全民公敵?威權再現?」 法界反彈:法務部是沒事做了嗎:https://bit.ly/2Mqjq2R
→用LINE通話可被監聽 《科技偵查法》准植入程式搜證:https://bit.ly/2LhLjcW
→認識科技偵查法草案中的五種偵查方式:https://bit.ly/2X6YvE7
→《科技偵查法》草案嚴重侵犯隱私權 律師提醒有違憲疑慮:https://bit.ly/358x3KB
→科技偵查法恐威權再現?綠委:應保留法院核發監聽票以避免濫權:https://bit.ly/3nbgTGK
→科技偵查法 蔡清祥:待彙整研議各界意見後修正提出:https://bit.ly/2X9YqzM
【 延伸閱讀 】
→【開放文化觀點】數位身分證在台灣:被低估的隱私及資安風險:https://bit.ly/35apnaW
→GPS監控方式之偵查行為: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788號:https://bit.ly/2MzxozP"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科技偵查法爭議 在 科技偵查法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八卦
科技偵查法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科技偵查法2021,科技偵查法撤回,科技偵查法爭議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科技偵查法在2023的熱門內容 ... ... <看更多>
科技偵查法爭議 在 熱線追蹤- 科技偵查法爆隱私爭議 - YouTube 的八卦
法務部在9月分,突然公告新修《 科技偵查法 》草案,聲稱有助於突破新型態犯罪的偵辦瓶頸,消息一出,引發不少 爭議 ,因為法案賦予檢察官或司法警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