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文章自基督教今日報 記者/
林子騫台南市報導〉
白嘉莉分享40年婚姻見證,曾幾度遇瓶頸 母親一句「遇到事情就禱告」受用一生
被譽為「台南美術館三館」、近期甫落成極具現代建築美學和藝術氣息的「安平靈糧堂」,今(17)日首度於主日崇拜啟用,由該教會董國名傳道以座談形式訪問白嘉莉姊妹,現場300座位幾乎坐滿,許多人第一次踏入教會,只為一睹巨星風采。
白嘉莉於會中談到最初信主原由,是外國宣教士傳福音給母親;母親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後,也開始帶家中三個小孩上教會,弟弟取名為亞倫,妹妹名為菲比(《腓立比書》諧音),都與聖經有關。
母親時常告訴他們:「遇到事情就禱告。」因此在人生路上,白嘉莉每當不知該怎麼辦時就會禱告,也為她帶來極大的益處。她回憶,年輕時到美國拉斯維加斯看表演,就曾觀察到巨星們在表演前一刻會先禱告再出場,特別令她印象深刻。
然而身為飛行軍官的父親,最初卻對基督信仰十分反彈。年邁時,因摔倒數次傷到腳,無法自由走動,脾氣愈發暴躁;白嘉莉的弟弟去陪伴父親,唸聖經給他聽,也勸父親要心平靜氣,有空讀聖經。
然後弟弟到老家眷村巷口的教會為父親禱告時,該教會牧師得知狀況,便開始來看望白爸爸並為他禱告。白爸爸86歲時終於受洗歸主,那一天,三姊弟都到場歡喜觀禮。神奇的是,父親受洗後身體恢復健康,還時常跟著牧師四處探訪並為人禱告!見證了母親最初一人信主,最終帶來全家得救。
白嘉莉29歲結婚,1977年閃退演藝圈、遠赴印尼,很大的原因是希望能休息、放慢腳步;而「遠走他鄉」是最能遠離豐厚報酬誘惑的方式,自此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那時許多人不看好這段婚姻,電視台繼續重播她主持的節目,意思是等她不久後離婚就能繼續回來主持節目。但白嘉莉跌破眾人眼鏡,這段婚姻維持了40年。
然而與尋常人家的婚姻一樣,來自不同背景的兩個人,朝夕相處難免發生摩擦。白嘉莉在會中用了一段時間,深情介紹丈夫黃雙安的背景:從小十分窮苦,6歲隨母親從福州逃難,一路步行到廈門搭船,還遇到大風浪;一路上不論肚子餓或口渴,都只能喝路旁水溝的水撐過,甚至好不容易母親用僅存的錢買了一碗麵,讓他與哥哥分著吃,卻不小心灑落一地,心痛的場景使他難以忘懷。
白手起家打造企業的黃雙安,生活習慣與白嘉莉天差地遠;婚後雙方「原型畢露」,為著許多小事產生爭執。白嘉莉幾度感到「快走不下去了」,打電話給母親,母親說:「妳要禱告,妳原諒他,看看他的好處。」於是白嘉莉學習看丈夫的優點,例如熱心公益就非常加分。
白嘉莉舉實例,有一次夫妻倆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丈夫一氣之下大力摔門走出房間,當下她非常傷心,留在原地流淚禱告:「主啊,怎麼辦?我要馬上離開印尼還是...?」正當她想著「日子還是得過下去」時,丈夫突然返回,一改態度,好聲好氣向她道歉,雙方便馬上和好。白嘉莉回憶,如果她當時沒禱告,很可能就離開印尼,小事情演變為難以收拾的局面。
她引用母親對「忍」字的解釋:這把「刃」不能放在嘴巴,更不能拿在手上,而是放在「心」上,稍微忍一下就過了,正如聖經哥林多前書13:7「愛的真諦」所說,「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2018年10月夫婿黃雙安因肝癌過世,在此之前18年期間,白嘉莉常陪伴他赴美國就醫回診。因病人身體不舒服常影響情緒、波及家人,白嘉莉幾度快無法忍受,打包好行李致電母親,母親都提醒她要先禱告、求上帝幫助夫妻倆;當白嘉莉照做,丈夫都很快道歉並和好。
「我常禱告,求上帝給我智慧、力量、幫助我。如果你有解決不了的事,禱告、聽聽上帝要你怎麼做。我這一路走來很幸運,感謝主,哈利路亞!」
白嘉莉分享,許多人認為「有房、有車」就是幸福,但她深深體會「無病、無憂、無慮」才最幸福。保持愉快和感恩的心與運動,是她維持最佳狀態的秘訣。黃雙安生前也曾說,在世上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給的,什麼也帶不走,所以更沒有必要「比較」。
丈夫兩年前過世時,白嘉莉⼤受打擊,然後想起香港藝人之家幾個月前組織的50人以色列朝聖團,於是試著詢問還可否加入;雖逼近出團時間,仍破例讓她參加。
一路上弟兄姊妹和牧師陪伴著她,一起讀經,也安慰她:「黃雙安已經去天父那邊,妳不用擔心,現在妳要好好想自己未來的路怎麼走。」牧師帶著她一起禱告,讓她頓時內心平靜很多,「不然我很難走出這個陰影。......所以禱告,對我來講,隨時隨地;有困難,當我一個人時也會禱告。...靠著禱告,神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有勇氣繼續走未來的路。」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她寄⼼於寫作和彩繪藝術,重啟⼈⽣新旅程。
她壓根兒沒想到,去年能在台灣舉辦四場畫展,也表示今年很榮幸能走進安平靈糧堂,分享自己人生的路,「很奇妙,真的...有這機會在教會把我過去的點點滴滴,跟大家分享。」
福州話聖經 在 白嘉莉 Bai Jia Li Facebook 八卦
到澳門參加世界福州十邑同鄕大會及澳門福州十邑社團首屆成立晩宴。抽空參觀幾個景點,看見一對英國籍夫婦,不但能夠說流利的廣東話及普通話,還能夠說一點印尼語,在大三巴聖彼徳教堂附近發送基督教傳單及免費發送聖經為 主工作,很惑動,God Bless !🙏🙏🙏🙏
福州話聖經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八卦
台灣諺語之美(一百二十八)
鄭成功明朝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趕走荷蘭人,光復台灣,志在恢復明朝的江山,但是壯志未酬,卻先病死他鄉,英雄氣短實在可嘆!
鄭成功當年住在安平的熱蘭遮城,就是今天的安平古堡,當年叫做藩王府,又叫王城,現在台南市安平區還有王城這個地名,台南汽車客運公司也有一個王城站的站名。
王城的建築是西洋式,有玻璃窗、有地毯,在當時是非常進步的建築,可惜鄭成功無福享受,就英年早逝了! 鄭成功活在世間的時候,沒離開過台南附近,但是有關鄭成功的傳說卻是常常從他不曾去過的地方傳出來。
第一個傳說是有關鄭成功的寶劍。對嘉義市坐嘉義汽車客運班車南下,在白茅埔站下車,步行大約二小時的山路,就可以到中埔鄉及水上鄉交界的尖山,這兒有一塊四角形的黑大石,相傳是顏思齊的墓牌,石牌上並沒刻什麼文字,只在中央刻一條直線。根據民間的傳說,鄭國姓在收復台灣後,即刻去顏思齊的墓祭拜,看到墓牌任何文字,為了日後容易找出,就用寶劍在石牌上劃一條直線做記號。
另外一傳說,台中縣大甲鎮有一個小山嶺叫做鐵砧山,山腰有一口井叫劍井,相傳是鄭成功帶軍隊經過此地時,士兵們覺得口渴,鄭成功就拔出寶劍插在地面上,地面即時湧出清純的泉水,後代的人將這個地方圍起來就變成現在的劍井鐵砧山,山下的田螺與其他地方的田螺不同,這裡的田螺無尾端,相傳是被鄭成功的寶劍斬斷的。
第二個的傳說是大石:台北縣鶯歌鎮有個鶯歌石,這塊大石形體像鶯歌,因為受到日月精華而變成妖精,危害人畜,鄭成功帶兵用大砲將它殺除的!
關於鄭成功與民間的傳說在台灣中部與北部許多。此如台北縣的三峽鎮、新店市、桃園大溪鎮在過去都有出產魚,現在因為水源汙染已滅種,照當地傳說魚是鄭成功從福建帶來的。台北縣金山、萬里、以前盛產蛤蜊,現在也因公害產量減少,相傳當初也是鄭成功\對福建帶來分給大家養殖的。
將鄭成功神化的傳說都出自台灣中,北部,台灣南部有關鄭成功的傳說,神話色彩比較少,而且大部份是悲劇的情節。台南有一個傳說,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無老虎,民間相信「有虎有王」的傳說,鄭成功為了想要將延平郡王的王位傳給子孫,世世代代延續,於是從暹羅運來公母各一雙老虎放在山中,可惜這二隻老虎被原住民打死,鄭氏也只傳三代就投降清朝。
另外有傳說台灣島原本有許多龍脈,康熙皇帝擔心鄭家利用龍脈,康熙皇帝擔心鄭家利用龍脈來恢復明室的江山,就重金買通一名地理師楊本縣,將台灣的龍脈好風水破壞掉。
台南安平地傳說,明永曆年間,某夜當地住民同時都夢見一個全身穿白色盔甲的武將,腳踏魚從鹿耳門出海而去,果然在隔天清晨,從王城(熱蘭庶城,今安平古堡)傳出國姓爺在前一晚過世。 清朝時代官方禁止民間公開供奉鄭成功,民間拜鄭成功都要秘密進行,官方也無可奈何。到清末,因為歐美各國與日本人紛紛來侵犯台灣沿海,清朝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禎來台灣,沈葆禎認為要鼓舞台灣民間反抗西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供奉鄭成功,因為鄭成功\打敗過荷蘭人。
在這種情形下,清朝政府就允准民間公開供奉鄭成功。清光緒元年,沈葆禎就奉准將以前台南市的開山王廟改為延平郡王祠,聘請福州名師將規模擴大、有正殿、外殿、監國祠,寧靖王祠等,都是很莊嚴壯麗的建築物。台灣所有的寺廟都是閩南式建築,獨獨只有延平郡王祠是福州式,實在難能可貴。可惜在二十幾年前改的像是一間殯儀館,古蹟全部被破壞實在可惜。
台北縣與宜蘭縣的海邊與鄭成功如此,比如耶穌基督的信徒遍佈歐洲與遠東、但是耶穌所住過的中東,反倒還是回教徒,耶穌本身瞭解這個”近廟忌神”的道理,所以聖經上也說人生故鄉不被接納,離愈遠愈被崇拜。這與”北港媽祖興外莊”是相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