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在美國時間29日下午,證實美國本土內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死亡案例。美國這幾天可說是被疫情搞得七上八下,24日美國股市崩跌,在世界各地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全球股市在上周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週跌幅,而美國28日又確診三例無法確定病源的病例,引起各界擔心是否新冠病毒已在美國形成社區感染。在首起死亡病例發生後,川普馬上表示將更積極得對抗疫情,並擴大旅遊警示,宣布所有過去14天內,到過伊朗的外籍旅客,不得入境美國;也將義大利和南韓列為第四級警告區,要求美國公民「不要前往」,從此地前往美國的旅客,則須在搭機前先做檢查。
華郵報導:https://pse.is/NWKDY
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各國都想盡辦法對抗,為可能造成的衝擊做準備,疫情的蔓延也讓許多公衛專家將矛頭指向未在第一時間內,嚴防管控的世界衛生組織(WHO)。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對抗疫情的態度與行動,受到各國質疑,從稱中國「為疫情控制設定新標準」,更讚賞中國在「開放信息共享」的努力,到批評各國撤僑措施,再到延遲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譚德塞遲緩的防疫行動,以及對中國政府無條件的肯定,引起各界的批評,更讓WHO的信譽大幅受到質疑。(先前日本在處理鑽石公主號的過程中,因為遵守WHO守則,沒有請醫療人員穿防護衣,最後導致檢測人員確診;而美國撤僑行動也是如此,最近才有吹哨者爆料表示當時並沒有指示穿防護衣,造成之後醫療人員緊急送隔離。)
不過,WHO並非一直以來都如此,面對2003年的SARS時, 當時的秘書長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當機立斷宣布了WHO首次的旅行建議,呼籲各國人士不要前往,或從中國南部疫區返鄉,布倫特蘭更批評中國政府試圖逮捕吹哨人和媒體審查來掩蓋疫情,是對全球公衛和健康的威脅。
回過來看今天譚德塞的的種種應對,許多人就有了個疑問「中國到底給了WHO多少錢?」事實上,根據端傳媒的整理,WHO的經費來源包括依各國人口和經濟發展而定的評定會費,以及各國的自願捐款,縱使WHO近幾年來越來越依賴靠自願捐款來解決預算赤字,中國捐的632萬,仍舊遠低於最高捐款者美國的2.8億,僅佔全部會員國自願捐款額的0.54%。這也就讓人更好奇,中國是否有私下買通WHO官員?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調查和確切的證據,沒有人敢給出答案,不過若剖析一下譚德塞的背景,有許多來龍去脈值得大家思考。
在擔任WHO秘書長前,譚德塞是衣索比亞衛生部長。衣索比亞從2000年以來,接受大量的中國金援和投資建設,從2000年至2018年,衣索比亞就向中國借貸了至少121億美元。在譚德塞擔任衛生部長期間,衣索比亞興建了3500家醫院、16000間醫療衛生站、嬰兒死亡率減少了三分之二、愛滋病的感染人數下降90%、瘧疾死亡率下降75%、結核病死亡率下降64%,這麼多的成就,確實是公共衛生上的一大里程碑,這也讓許多人視譚德塞為英雄人物,更讓他在2017年成功當選為WHO秘書長。
在WHO秘書長選舉的前幾個月,譚德塞被邀請至北京大學演講,呼籲中國加強與南方世界(Global South,泛指較不發達、低開發的南半球國家)在健康公衛議題上的合作。根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中國在這場秘書長選舉中也是譚德塞的重要盟友,而譚德塞在勝選的第二天,就向中國官媒體表示,他和WHO會繼續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而如今疫情不斷惡化,當就連部分中國人民都已經開始對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感到不滿、許多證據也顯示出中國對疫情處理不當時,譚德塞仍舊繼續對中國歌功頌德,這樣的行為或許是報恩,也可能是還債,但當他的決策危及到全球民眾的健康時,不僅已有加拿大網友發起要求譚德塞辭職的連署,WHO的信譽也被大打折扣。
然而,除了領導者個人問題,近年常被人們提起的是聯合國相關組織的官僚化、效率低落的問題。例如學者沈榮欽的評論指出,2013年伊波拉病毒的爆發,就跟WHO的遲頓反應有關聯(https://pse.is/P5S8G)。即使是這麼重大的傳染病過後,也沒有結構性的改變組織缺失,整個官僚機構無能的問題,由來已久。
話說回來,美國現在所有地方都買不到口罩,實體藥局只要一補貨都會立刻被買光。早在一月中開始傳出疫情時,所有實體店和線上商店的口罩都被掃光了,但美國都沒有任何人在戴,合理推測是被買走囤積,或寄到國外。最近因為美國CDC調高了警示層級,各地也開始出現搶購物資的風潮,各種乾洗手消毒液等產品近幾天也都被搶光。然而,一直到近幾天美國衛生部才開始密集討論防疫措施,其中醫療物資庫存吃緊是國會討論的重點之一。目前全美的口罩庫存僅有三千萬片,不禁令人有點擔心。2月28日當天,政府宣布動用《國防生產法》,以加快生產國內口罩和防護衣。
反觀台灣,在中國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政府就介入口罩市場、祭出禁出口的手段(根據媒體報導,1月5日、6日左右行政院就開會決定啟動防疫工作,並清點口罩數量),而好幾間機械公司組成「台灣隊」一起投入組裝,在短時間內組起來口罩生產線,在美國的小編們看來真的是很感動(也為美國慢這麼多拍捏冷汗),不過,全世界都在缺口罩,台灣還可以花很多力氣討論口罩要不要出口、要不要救助中國同胞,實在也是很幸福啊 …..
福倫藥局口罩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白宮在美國時間29日下午,證實美國本土內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死亡案例。美國這幾天可說是被疫情搞得七上八下,24日美國股市崩跌,在世界各地造成的連鎖反應使全球股市在上周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週跌幅,而美國28日又確診三例無法確定病源的病例,引起各界擔心是否新冠病毒已在美國形成社區感染。在首起死亡病例發生後,川普馬上表示將更積極得對抗疫情,並擴大旅遊警示,宣布所有過去14天內,到過伊朗的外籍旅客,不得入境美國;也將義大利和南韓列為第四級警告區,要求美國公民「不要前往」,從此地前往美國的旅客,則須在搭機前先做檢查。
華郵報導:https://pse.is/NWKDY
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各國都想盡辦法對抗,為可能造成的衝擊做準備,疫情的蔓延也讓許多公衛專家將矛頭指向未在第一時間內,嚴防管控的世界衛生組織(WHO)。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對抗疫情的態度與行動,受到各國質疑,從稱中國「為疫情控制設定新標準」,更讚賞中國在「開放信息共享」的努力,到批評各國撤僑措施,再到延遲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譚德塞遲緩的防疫行動,以及對中國政府無條件的肯定,引起各界的批評,更讓WHO的信譽大幅受到質疑。(先前日本在處理鑽石公主號的過程中,因為遵守WHO守則,沒有請醫療人員穿防護衣,最後導致檢測人員確診;而美國撤僑行動也是如此,最近才有吹哨者爆料表示當時並沒有指示穿防護衣,造成之後醫療人員緊急送隔離。)
不過,WHO並非一直以來都如此,面對2003年的SARS時, 當時的秘書長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當機立斷宣布了WHO首次的旅行建議,呼籲各國人士不要前往,或從中國南部疫區返鄉,布倫特蘭更批評中國政府試圖逮捕吹哨人和媒體審查來掩蓋疫情,是對全球公衛和健康的威脅。
回過來看今天譚德塞的的種種應對,許多人就有了個疑問「中國到底給了WHO多少錢?」事實上,根據端傳媒的整理,WHO的經費來源包括依各國人口和經濟發展而定的評定會費,以及各國的自願捐款,縱使WHO近幾年來越來越依賴靠自願捐款來解決預算赤字,中國捐的632萬,仍舊遠低於最高捐款者美國的2.8億,僅佔全部會員國自願捐款額的0.54%。這也就讓人更好奇,中國是否有私下買通WHO官員?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調查和確切的證據,沒有人敢給出答案,不過若剖析一下譚德塞的背景,有許多來龍去脈值得大家思考。
在擔任WHO秘書長前,譚德塞是衣索比亞衛生部長。衣索比亞從2000年以來,接受大量的中國金援和投資建設,從2000年至2018年,衣索比亞就向中國借貸了至少121億美元。在譚德塞擔任衛生部長期間,衣索比亞興建了3500家醫院、16000間醫療衛生站、嬰兒死亡率減少了三分之二、愛滋病的感染人數下降90%、瘧疾死亡率下降75%、結核病死亡率下降64%,這麼多的成就,確實是公共衛生上的一大里程碑,這也讓許多人視譚德塞為英雄人物,更讓他在2017年成功當選為WHO秘書長。
在WHO秘書長選舉的前幾個月,譚德塞被邀請至北京大學演講,呼籲中國加強與南方世界(Global South,泛指較不發達、低開發的南半球國家)在健康公衛議題上的合作。根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中國在這場秘書長選舉中也是譚德塞的重要盟友,而譚德塞在勝選的第二天,就向中國官媒體表示,他和WHO會繼續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而如今疫情不斷惡化,當就連部分中國人民都已經開始對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感到不滿、許多證據也顯示出中國對疫情處理不當時,譚德塞仍舊繼續對中國歌功頌德,這樣的行為或許是報恩,也可能是還債,但當他的決策危及到全球民眾的健康時,不僅已有加拿大網友發起要求譚德塞辭職的連署,WHO的信譽也被大打折扣。
然而,除了領導者個人問題,近年常被人們提起的是聯合國相關組織的官僚化、效率低落的問題。例如學者沈榮欽的評論指出,2013年伊波拉病毒的爆發,就跟WHO的遲頓反應有關聯(https://pse.is/P5S8G)。即使是這麼重大的傳染病過後,也沒有結構性的改變組織缺失,整個官僚機構無能的問題,由來已久。
話說回來,美國現在所有地方都買不到口罩,實體藥局只要一補貨都會立刻被買光。早在一月中開始傳出疫情時,所有實體店和線上商店的口罩都被掃光了,但美國都沒有任何人在戴,合理推測是被買走囤積,或寄到國外。最近因為美國CDC調高了警示層級,各地也開始出現搶購物資的風潮,各種乾洗手消毒液等產品近幾天也都被搶光。然而,一直到近幾天美國衛生部才開始密集討論防疫措施,其中醫療物資庫存吃緊是國會討論的重點之一。目前全美的口罩庫存僅有三千萬片,不禁令人有點擔心。2月28日當天,政府宣布動用《國防生產法》,以加快生產國內口罩和防護衣。
反觀台灣,在中國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政府就介入口罩市場、祭出禁出口的手段(根據媒體報導,1月5日、6日左右行政院就開會決定啟動防疫工作,並清點口罩數量),而好幾間機械公司組成「台灣隊」一起投入組裝,在短時間內組起來口罩生產線,在美國的小編們看來真的是很感動(也為美國慢這麼多拍捏冷汗),不過,全世界都在缺口罩,台灣還可以花很多力氣討論口罩要不要出口、要不要救助中國同胞,實在也是很幸福啊 …..
福倫藥局口罩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八卦
#沃草快訊
武漢肺炎維持零確診病例、指揮中心宣布 4 月 19 日起週日不配送口罩至藥局與衛生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表示,武漢肺炎無新增確診病例。截至目前全國累計 395 例確診,分別為 340 例境外移入及 55 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66 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考量協助配銷實名制口罩的藥師、藥劑生和衛生所人員的辛勞,以及透過網路預購口罩的民眾越來越多,指揮中心宣布自 4 月 19 日起,每個星期日將不再配送口罩至參與實名制的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
藥局若在星期日有營業且仍有剩餘口罩沒賣完,並有意願販售,指揮中心亦樂見其成不反對,並感謝其服務的熱忱。
有記者提問外送人員可能在不知情情況下接觸居家隔離者的防範問題,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因居家隔離保密需要,故不能排除外送人員的接觸風險,近日指揮中心會找相關從業人員以及郵局工作人員共同研討擬定防範辦法,可行就會發布。
而針對日前染疾回台引發爭議的旅美夫妻,陳時中表示如有確實有隱匿病情的情況,就會送辦。
另外,巴西有研究指出,醫護人員對武漢肺炎重症病患使用高劑量奎寧和多種抗生素治療,有 11 名病患出現嚴重心臟死亡,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對此表示如果在病人本身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使用奎寧,會引起心臟副作用,而因奎寧過去是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藥物,我國諮詢過相關專家,對使用劑量做了洽當、安全的建議使用方式,治療指引裡也說臨床醫師充分告知病人相關訊息後,可按劑量使用,目前國內沒有遇到副作用狀況出現。
有記者針對近日有倫敦智庫將台灣的武漢肺炎治癒率排名全球第七,比中國低一事提問,陳時中回應,第一次看到時有一點嚇一跳,因為排在台灣前面的國家,整體不管感染數目、人口比例、死亡數都比台灣高很多,再細看之後發現該排名的指標都是過程指標,沒有結果指標,因此個別國家的防疫成果再好,在排名分數都顯露不出來。該排名重視政府的危機處理效能,像是隔離策略、醫療量能準備等等,但台灣因為超前部署,沒有發生像排名前面的國家出現的嚴重情形。因此不會採取那麼強力的方式控制,像是因為台灣沒有出現大規模社區傳染,就不需要採取社區檢疫,因此在相關過程指標的數字,看起來就沒有前面那些國家強而有力。
#阿草需要你
💪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tchout.backme.tw/checkout/1227/8320
福倫藥局口罩 在 豐原福倫藥局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