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題:誰會有權見到警察的委任證?
#我冇嘢講
#健吾
#我冇嘢講
香港最毒舌多媒體專欄作家
十年無間斷觀察香港怪現狀
在民生、社會、政治三方面
剖析香港蟻民為何無奈無言
「『在香港,大部份人也不可信』,
是我活著三十八年的其中一個信念。」
━━━━━━━━━━━━━━━ 健吾《關於香港,#我冇嘢講》
毛記葵涌書展Hall 1C-E24 攤位
我冇嘢講簽名會:7月21日(日)12-1PM
地點:簽名會B區(博覽道入口大堂)
*請於活動當天憑買書收據到毛記葵涌書展攤位領取簽名籌,每本書限領一張,名額150個,派完即止。*
既然啲黑警咁鍾意收埋張委任證,咁不如大家一齊睇吓香港黑警喺咩情況下先會出示委任證:
2003年:
警員黃炳成(28 歲) 晒委任證吃霸王魚蛋,又食又拎,飽餐不付款,被控三項盜竊魚蛋兩項普通襲擊小販及一項公眾地方擾亂秩序罪名(KCCC 2247/2003)
2016年:
1月21日,曾參與反色情行動的油尖區特別職務隊警長,休班期間在廟街與持雙程證妓女上樓,突然出示警察委任證,要求妓女與他性交,但完事後拒絕支付200元肉金,更要求對方3小時內離境,否則將她拘留7天。警長於區院被裁定藉公職作出不當行為罪成,被判囚20個月。
另外一堆唔關委任證事嘅黐線風化案同唔知JM9嘅嘢(超多):
2002年:
高級警司冼錦華接受三次免費叫雞 ,囚三年。終審法院一致駁回上訴 。即時被送入獄服餘下的刑期。DCCC579/03 ESCC1026/2003
2003年:
天水圍分區的警長劉子聰(50歲)光天白日在警察宿舍睇鹹碟,性慾高漲竟向菲傭露械,女方情急以手力壓陽具,兩度伏在她身上求做愛。菲傭憤然狠踏其是非根。警長血濺當場,留下兩公分的傷痕。警長在屯門法院被控三項非禮罪。 TMCC2977/03
2004年:
「拍戲三人組」警員王志浩學堂偷窺女警如廁,疑變態總部偷窺前科擔保中再犯。入獄三個月。( ESCC 2591/2004) 涉嫌四個月內九度於校園內非禮四名女學生,在區院承認九項非禮罪判囚廿個月。DCCC 665/2006
中環女警何麗華(32歲)不斷致電以粗言穢語及無聲電話滋擾前男友澤柱禾及其新歡蕭綺媚,內容涉及「搶人老公」,「我會搵人伏你,搵人姦你」等,於觀塘裁判法院被裁定六項打出令人厭惡的淫褻性電話罪名成立。KTCC 7836/04
尖沙咀警署警員馮潛(30歲),兩度在沙田美林村商場平台赤身露體,身上僅穿白襪及運動鞋,正在平台聊天的女學生被嚇至花容失色,保安員追截,雙方發生糾纏,警員涉嫌襲擊及咬傷對方。被控兩項作出破壞體統行為,以及一項襲擊致他人身體受傷。 STCC 727/2004
高級警員黃志雄(47歲),與友人妻子搞婚外情,黃於17日凌晨連續打18次電話給懷疑情敵,及不斷致電對方電話留言,辱罵情敵及女友是「狗男女」。在東區裁判法院被裁定各一項不斷打電話及打出令人厭惡電話罪成,被判罰款1000元。 喪失長俸286萬元。HCAL 127/2004
2005年:
北角警署警長陳永寧擔任報案室巡樓,躲在女警宿舍,偷窺飯堂女收銀員沐浴,東區裁判法院被判罪名成立。 (ESCC2907/05)
港島總區衝鋒隊高級禽獸警員李雲龍(44歲),兩度非禮五歲社署安排寄養的輕度弱智女童,令她患上淋病醜聞,在區域法院被判入獄兩年。DCCC 1209/2005
2006年:
警員陳建國(42 歲)被控於04年5月3日在尖沙嘴麼地道71號地庫 CLUB UNO 卡拉OK內自稱三合會社團洪發山14K成員,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 KCCC300-304/06)
旺角警署行動支援隊38 歲爛賭警員梁偉文 ,137次冒法官簽名,偷竊多名疑犯的保釋金43萬元,他於區域法院承認盜竊罪。 DCCC 189/2006
輔警張思維(29 歲)被控在62X 九巴上層駛經長青隧道時非禮女事主兩分鐘,在荃灣法院裁定非禮罪成,還押候判。 TWCC 3198/06
八鄉警署警員唐世德(27 歲) 利用警署內之電腦系統獲取區內死亡案件資料發死人財,被控一項不誠實取用電腦罪, 於屯門法院開審 TMCC 800/2006
荃灣裁判法院四十八歲庭警周觀勝涉嫌在羈留室內,用手機偷拍疑犯女親友裙底,並把手機藏在暗角,女事主報警,庭警一度求饒及稱有家室,判囚六個月。TWCC2212/06
姓林(29 歲)駐守機場的警員,於中秋節凌晨在屯門強姦一名24 歲失戀女子被捕,案件交由屯門重案組接手調查,被捕警員已被飭令停職,東方日報10/10/2006
旺角區偵緝警長梁熾江(46歲)收受色情光碟舖東主8萬元享受免費女伴遊服務,包庇 區內四仔。當警察掃蕩,事先通風報信 。警長更私底下為該店保護,令他免受黑社會滋擾 。 廉政公署落案起訴身為公職人員收受利益等六項控罪, 判監12個月。KCCC6373/06
西九龍總警區機動部隊31歲警員張展鵬,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裁定金巴倫道時鐘酒店非禮罪名成立,17歲少女指被告進入廁所刷牙後,「佢個樣好鹹濕,佢攬 住我膊頭,隻手慢慢伸落去想摸我個胸度,想錫我, 我大叫『唔好,救命』KCCC5773/06
九龍城警署警員黃家信(34 歲)嫌啤酒不夠凍,到7-11便利店大吵大鬧趕客,不斷以粗口謾罵,更向女店員吐口水,被裁定普通襲擊罪成,法官潘敏琦斥道「你唔配做警員,知法犯法,引以為恥!」HCMA563/06
旺角重案組警長梁熾江(46歲)向色情光碟店東主郭烈武,主動提出助他「睇場」,提供警方掃蕩的消息,要求東主借錢8萬元及享受免費召妓被控6項公職人員收受及索取利益罪。DCCC979/06
跑馬地分區巡邏小隊警員區智樑( 27歲 )身穿紅色短波褲沒穿內褲,多次來往金鐘尖沙咀地鐵,跟蹤非禮OL,以下體壓OL臀磨擦,全程被地鐵警區特遣隊監視,在九龍城法院被控非禮罪。KCCC 6604/2006
2007年:
紅磡警署警員楊啟光(39歲) 盜竊好心市民交來的拾獲錢包,內有身份證、五百元現金及數封利是,竟然據為己有,被控盜竊,在九龍城法院判監半年。KCCC1999/07
警員葉德健(32歲)在灣仔「Snna Club」被廉署拘捕,身上搜出可卡因、氯胺酮及搖頭丸,依靠妓女黃薇賣淫維生。東區裁判法院應訊。ESCC4492/07
新界南交通部已婚警員林文健(35歲),透過玩 line認識女事主,毒打撕毀背心和強脫內褲強姦25歲少女,在高院被裁定強姦,入獄四年。HCCC 77/2007
秀茂坪分區總督察陶貴梅在東區裁判法院承認曾錯在調查一宗案件時,把被告名字寫成事主,甚至連[姜]字也寫錯28次,烏龍百出,陶自稱當差20年,第一次錄取警誡供詞。ESCC1208/07
邊界警區輔警警長蔡×強(52 歲) 在上水祥華村停車場非禮一名身穿短裙女子,用手撫摸大腿,女事主高呼非禮,涉案輔警警長被捕准以保釋候查。(東方日報12 11 2007)
警察總部運輸組警員陳榮佳(50歲)秘撈駕駛的士至梳士巴利道衝燈與兩車相撞,要求給三萬元吳孔江頂包,吳斷然拒絕。東區法院審訊後裁定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成。ESCC 4946/2007
旺角反黑組高級督察劉承聰(38歲)妻子紅杏出牆,找姦夫到公園談判,箍姦夫頸致失去知覺,更揚言「殺死你」,恐嚇他離開其妻,在東區裁判法院被控在中環堅道花園襲擊及恐嚇男子洪禎隆。ESCC5565/07
秀茂坪警署分區巡邏小隊指揮官女高級督察姜杏兒(49歲) 一周內發出達卅一個無聲電話騷擾前男友的女友戚淑儀, 東區法院被控一項不斷打電話罪。前男友救護員表示頂唔順,寧坐監,也不願做性奴。 ESCC 1208/2007
2008年:
警察強姦女報案人事件發生在2008年11月24日至25日,一名刑事偵緝探員(CID)涉嫌於旺角警署內,強姦一名報案少女,被控1項強姦罪,並在2008年11月27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訊。在2008年12月3日的審訊當中,控方加控被告3項非禮罪,及1項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最後這名探員被告被判入獄13年。
https://evchk.wikia.org/zh/wiki/警察強姦女報案人事件
深水步警區巡邏小隊警員蔡濟軒(33歲),已婚,於西九龍紀律部隊宿舍藉詞教下載遊戲,強姦十九歲女網友,受害女網友往警署報警,旺角重案組解往九龍城法院控以強姦罪。KCCC1307/2008
水警西分區特遣隊警長姓黃(四十五歲),在喬裝情侶放蛇行動中假戲真做,強行濕吻一名23歲年輕貌美的新紮師姐,以下體摩擦對方身體。女警受辱後報警,黃大仙重案組拘捕涉案警長(11/03/2008太陽報)
2013年:
「新紮師兄」非禮醉娃
(星島日報報道)大埔警區揭發警員涉風化案被捕醜聞!一名剛出學堂的新紮師兄,透過俗稱「搖一搖」的手機Wechat軟件,結識十八歲少女,前晚相約在大埔一間酒吧飲酒聊天,至昨凌晨少女醉酒,被帶到樓上酒店開房,有人欲進一步行動,少女反抗掙脫,趁對方上廁時逃走報警求助,涉案新紮師兄涉非禮被捕。
男警緊箍社運少女胸
被粗暴對待的學生,不少「被警員叉頸、推跌、踢傷、抓傷,有女示威者被男警員撞倒,大叫非禮」(蘋果日報報道)。其中該校女生何潔明更被男警官從後熊抱。何潔明事後表示,當時情況很混亂,確實感到有人觸碰到她的胸部,但不知是男是女,看相片才知是男警。她亦稱以前多次參與示威集會,雖曾試過很多次被警察強行拉扯,但未曾遇這遭的對待。
何潔明被粗暴對待的情況被傳媒拍得照片,有圖為証的情況下,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卻拒絕認錯,辯稱不能單憑相片定奪,強調警方會就違法行為依法處理。
2014年:
差人尋歡撞正掃黃 公安拉港警
掃黃放生兩流鶯 事後要求性服務 兩警長嫖霸王妓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立法會示威中,疑有便衣警員假扮示威者
2014年下旬「雨傘革命」中,警方多次對示威者強硬執法引來不少市民不滿,當中更發生不少懷疑濫權事件,如七警暗角懷疑毆打犯人、警長胡亂以警棍驅散市民等,觸發前所未見的警民對立,而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則以「慈母」概括執法工作。
2015年:
有警員於警察總部借搜身為名,將女疑犯帶入女廁非禮
4月上旬,一名39歲男警務人員,涉嫌於上月17日在天水圍一單位內與一名13歲女童發生性行為。而該名女童竟是其兒子的女同學。
4月,沙田美林邨發生老翁放狗時被殺案。5月上旬,警方高調拘捕一名智障男子誤殺,但實情是該男子當時身在院舍,警方得知拉錯人之後最終低調撤控。事主家屬要求警方道歉,警方高層說沒人需負責,市民擬發動網上聯署促警方道歉。
5天後警方終發表聲明,對事主及其家屬帶來不愉快經歷表示抱歉。
2016年:
2月15日,39歲已婚警員黃偉洪搭上兒子年僅13歲的女同學,趁其妻懷孕與女孩性交,事後更保留染有女童下體血漬的紙巾。法官斥被告身為執法人員,卻罔顧道德和法律責任,與事主發展不倫關係,令其家人及警隊蒙羞,又指剛升職不久的被告親手摧毀事業,也破壞了兩個家庭。已停職的警員早前在高院承認非禮、企圖非法性交及非法性交共3罪,結果被判囚3年8個月。
2月17日,一名加入警隊20年的高級警員,涉嫌在2013年5月至9月期間,3次為當時7歲的女兒洗澡時,摸女兒胸部及私處,更涉嫌用槍指向女兒頭部及用手扣將女兒鎖上,結果被控三項非禮罪及一項襲擊罪,早前已被裁定罪成,裁判官判處被告入獄20個月。
3月4日,法庭裁定一名警員妨礙司法公正罪成,入獄11個月。案情指一名中年商人於2015年7月至8月期間,趁約16歲私影女生外出拍照時對她上下其手,事後商人透過一名警員向事主提供金錢要求事主銷案以擺平事件。次被告警員劉文軒(37歲)呈上多封前上司的求情信,指劉工作表現出色,工作認真,本案後會失去工作及長俸。裁判官判決時指市民對警員操守有很高的期望,即使過往劉在警隊中有良好表現,亦不能視為減刑的理由。商人則被判入獄10個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8、19年嘅都未有人補返上去,
遲吓喺wise news搵完新聞再補返上網典到,19年嘅Case應該多到黐線。
繼續唔明點解有人呢幾年仲會想投身黑警,見到香港黑警隊呢個名都覺得羞恥,如果有人投身黑警係想收納稅人錢棍毆香港人嘅話,呢班人真係小心睇路。
「They're well paid for it」
Ref:
香港網絡大典 - 香港警察醜聞
https://evchk.wikia.org/zh/wiki/香港警察醜聞
(香港警隊別稱:黑警、警賊、警狗、警犬、基佬、差人、差佬、死差佬、二等公安、龜公、毅進仔、有牌爛仔、極醜惡、克警)
明報 - 出示委任證與內地妓女性交 拒付200元肉金兼逼離港 警長罪成還押
https://m.mingpao.com/…/14…/出示委任證與內地妓女性交-拒付200元肉金兼逼離港-警長罪成還押
#香港執法者嘅質素
#香港警察知法犯法
#香港唔歡迎黑警呀
#你哋收納稅人錢㗎唔係政府出糧畀你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袁詠儀 #張智霖 #張智霖袁詠儀 #上環海味街 00:00 開始 00:03 袁詠儀..... 00:11 曾蔭權太太 01:08 第一必買 01:30 如何選購 02:02 袁詠儀..... 02:25 第二必買選購心得和食譜 02:50 重新發現袁詠儀 03:48 第三必買選購心得和食譜 ...
祥益網上睇樓 在 莊偉忠 Facebook 八卦
他們激進嗎?
「呢篇來自溫哥華飛香港長途機,難得可以思考寫字,當一個社會有人睇長文,本身就反映好多嘢,而且有D留言好高質,好難得。」
承沈旭暉先生之命,轉載《他們激進嗎?》,長文慎入,長輩、公務員,高官、上位者、「衝突就是不對」、「穩定壓倒一切」及「收成期」的諸君,務必一讀。
請廣傳,好人一生平安。🌹
[#沈旭暉隨緣家書📖:極長文慎入] 香港的《逃犯條例》爭議,延伸出青年衝入立法會大樓一役,和曠日持久的各區遊行示威及衝突,不同立場的朋友,自然有不同觀感。但政府在同溫層以「被洗腦」、「收了錢」、「外國勢力」評論前,總應該易地而處,並了解這是國際大趨勢的一環,就會明白這今日香港的一切,不過反映了全球「後物質時代」的到來,新生代和數十年前「物質時代」成長的一代,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而且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和香港的獨特情況,矛盾不過是剛剛開始。假如任何人以為一支警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局勢只會朝徹底的悲劇發展。
我們無須深究「後物質時代」這類名詞,而且名詞其實並不新,早在五十年前,就由今天的殿堂級政治學者Ronald Inglehart提出。簡單來說衣食足才會知榮辱,假定當一個世代成長時朝不保夕,追求基本經濟需要,就是人生的一切,由此而生陪伴終生的價值觀,相信賺錢養妻活兒「四仔主義」就是所有責任,認同任何能夠保障賺錢環境的強大國家和法規,現在的一切「存在就是真理」,每天都在盼望「收成期」。但到了下一個世代,由於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相對富足,即使解決了「土地問題」,也不代表解決了一切,新一代會轉而追求民主、人權、自由、尊嚴等價值觀。就算不談這類普世主旋律,很多朋友除了年輕人、還包括不少同輩翹楚,都在體制下感覺不被重視,尊嚴受損,這是客觀存在的「情感政治」。
不少前輩始終就是一句回應:「總之衝突就是不對,為甚麼要犧牲社會穩定,追尋一己理想這麼自私?」然而所謂的「社會穩定」,是不能大而化之的,必須更細緻地談論。我們在香港式宏大敘事的「社會穩定」,是不是只關注上一代價值觀和精英階層,而未有顧及新一代?而「穩定」本身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心靈和價值觀的。作為示威主導力量的青年,也許是物質、心靈皆呈現危機,但情感危機比物質匱乏更嚴重。就算明天集體能「上樓」,他們的抗爭性格也未必會減退,就算不是在前線,也會用其他方式參與,直到範式轉而出現那一天。這波運動超越了通過「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的單一範疇,而直接追求更高一層的價值觀;前者不少朋友會不同意「佔領馬路」和「爭取民主」的關係,後者卻直接呼喚每人心中最深層的信仰,因此雖然衝突更多,得到的共鳴和支持卻更廣泛,這正是單純強調「總之衝突就是不對」的一代人難以理解的。
由五四運動、英國脫歐到AO抗爭:「後物質主義」,沒有想像中離地
要回應「為甚麼要挑戰社會穩定來爭取理念」這問題,我們不妨先參考三個古今中外,彷彿風馬牛不相及,但本質一脈相承的案例:
1. 在香港的《逃犯條例》爭議期間,參與群眾包括身旁大量中間偏建制的傳統精英,他們不會負責衝進立法會,但在各自的崗位挑戰自己相屬的制度。例如有在外資投行或中資銀行工作的高層朋友私下捐錢支援,甚至在內部抵抗機構的政治動員任務;又有政務官朋友用種種方式表達對政府處理修例行為的反對,親自撰寫反對政府DQ議員的樣板官僚信供網民修改呈交選舉管理委員會,並通過筆者這樣的友好社交媒體廣傳,讓社會不斷理解內部討論過程的獨裁與粗疏。坦白說,這些朋友都違反了狹義的專業守則和「政治中立」、顛覆了各自的秩序,而且間接損害了自身的物質利益,但他們知道根據所謂「行之有效」的既定程序,改變不了政府與中資銀行,動搖不了潛規則;他們雖然高薪厚職,卻感到自己精神蒼白,甚至認為對下一世代有所虧欠,亦慢慢明白自己對社會的官方主流價值觀(if any)有所不滿。
2. 英國脫歐公投後,政壇從未穩定,目前執政保守黨內正進行新一任首相選舉,根據YouGov的民調,保守黨員的取態非常值得研究:他們當中的61%認為,就算脫歐會「嚴重損害」英國經濟,也應該落實脫歐,反對的只有29%;63%及59%認為就算脫歐令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獨立,「分裂國家」回到小英格蘭,還是要進行;有54%保守黨員甚至認為,就算脫歐摧毀自己所屬的保守黨,也必須支持。這樣的「焦土」邏輯,顛覆了「留歐派」的一個主要理據,就是公投時「脫歐派」誤導脫歐能改善經濟,才令公投通過,但事實卻是不少人的選擇是以「後物質」凌駕「物質」,為了自己相信的理念、尊嚴,自願承擔物質生活的風險。
3. 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期間,學生也有溫和派和激進派,後來的歷史學家傅斯年是當時的溫和學生代表,左翼學生領袖匡互生屬激進派,並帶領示威學生燒毀了被指「親日賣國」的交通部長兼財政部長曹汝霖的大宅,毆打在場的駐日公使章宗祥,史稱「火燒趙家樓」。北洋政府即時反應是「嚴懲暴徒」,但後來在群眾壓力下,釋放了全部學生;匡互生則獲毛澤東高度推崇為「革命苦行僧」,正是他後來提拔沒有大學學位的毛澤東為教師,間接影響了中國歷史。這些學生都是全國精英,北洋政府的管治也有其社會秩序可言,但學生相信根據官方程序,不可能令外交政策改變,同時相信即使一時改變不了,也要通過通過挑戰「物質秩序」,向全國傳達「後物質」訊息。因為比起衣食住行,外交問題和國家尊嚴,自然是一般大眾較難觸摸 (特別是北洋時期,中國作為現代民族國家仍然在建構初期),但學生堅信國族尊嚴比起個人安危、利益更重要。每年參與愛國團體紀念五四的長輩,如能勿忘初心,就會明白「後物質」總有比物質重要之時。
這些案例之間、與香港的抗爭青年之間,自然存在大量不可比性,但都反映了一點:經濟溫飽、社會穩定、「存在就是真理」,並非所有人全天候必然選擇。每人由「物質」轉向「後物質」追求的臨界點都不一樣,共同點卻是當他們意識到現有的穩定秩序,正正是破壞種種「後物質」追求的同一秩序,盲目做一個模範生,同時等同性格分裂的摧毀自己的理想;而秩序內部容許的渠道,根本不可能改變那個秩序本身,頂多是形式主義的小修小補。於是他們慢慢發現,追求的意識形態和理念,根據循規蹈矩的政府框架,贏的機會永遠是零;今天建制要捍衛的物質世界,和自己追求的後物質世界接近完全對立,既得利益之外的一大群人,只會被追求「物質穩定」的一代無限期壓抑,唯有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結果,「物質世界」的秩序被衝擊的視角效果,又令上一代躁動不安,加強以「廢青搞亂香港」的文攻武衛回應。整個社會如何回應這種嚴重撕裂,選擇王道還是「群眾鬥群眾」的歪道,全賴當權者一念之間的抉擇。
十點代表未來的「後物質年代」:It’s Just the Beginning
「後物質少年」不一定是少年,也包括了任何不願接受「四仔主義」、不甘心被一層價值嚴重扭曲的房子綑綁一生的同代人,與及追求思想自由多於純物質享受的成年人。雖然矛盾不是今天才出現,但隨著全球化來臨、資訊科技發展、國際關係變幻,即使不認同這些追求的朋友,也應該正視客觀現實:物質時代屬於過去,後物質時代屬於未來,後者數十年內會逐漸成為主流,以有限度的物質衝擊前者,會得到越來越多理解和認同。就像香港的衝擊立法會事件,並不如不少長輩所料,會令民情逆轉和喪失支持。為甚麼?
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十點觀察,這也是滲入未來學的「國際關係2.0」和物質時代的「國際關係1.0」差異所在:
1. 已沒有甚麼可以再輸:當物質的winners,也是losers
在昔日社會,社會結構的穩定、和物質世界的穩定,隱隱然是掛鉤的,因此上一代常常假設,唯有生活基本富足、個人又「九唔搭八」的「廢青」,才會追求理念。這理論忽略了全球化時代以來,資本主義令社會進一步兩極化,真正控制資源的一群,只屬於收入最高的0.1%,令不少集齊「四仔」任務的傳統中產、專業人士,都失去了本來在社會應有的地位,有車有樓、反而對社會更不滿;青年看到他們的上一代也不外如是,何況連上一代的位置也得不到,自然不覺得有任何希望。不少人以為特朗普一類極右政客、與及其激進「另類右派」支持者都是「losers」,其實不少物質上相當富有,也有如律師或大學教授專業人士,根據傳統定義都是「winners」,只是他們自覺不能達到自身的理念(例如自尊、公平),轉而認同自己是「弱勢」,就像前述那些情願英國經濟政體倒退、也要脫歐的保守黨員一樣。隨著全球化令資源累積在極少數人手中,不管有多少資產、也自居弱勢的人會越來越多,更因他們對「物質世界」的優劣瞭若指掌,當連他們也對社會制度失去希望,他們對衝擊社會制度的接受程度,自然比一般人大。
2. 與(鄺)神同行之後:當傳統精英只重利益,不再彰顯價值
《英國政治與國際關係期刊》新近發表了一個研究,指過去不少英國首相均表明與社會「同行」,但當比較政綱與施政,卻發現句句落空,結果令反政治、反制度成為青年的最後選擇;歐洲綠色力量的崛起,即為後物質主義的典型。上一代相信,政府施政未能解決經濟問題,他們認定「年青人沒有責任心及同理心,只顧目的不論後果」,但其實傳統精英表面吸納年輕人的意見,但理念上並沒有與他們「同行」,才是動盪根本。就像法國的「黃背心運動」,光譜上居然同時得到極右領袖馬琳勒龐和極左領袖梅朗維支持,參加者雖然被燃油稅、富人稅等號召上街,但其實都在追求各自的後物質理念,不滿中間妥協的政府,唯有社交媒體能成為共同身份認同。鄺俊宇在反《逃犯條例》運動成為代表人物,被認為不像民主黨前人般只計算選票,願意承擔支持激進行動的風險而不切割,加上來自草根、非傳統精英出身,又是網民熟悉的愛情治癒系KOL,當上「後物質少年」代言人,自有其原因。
更典型的還是衝進立法會後發表演說的港大畢業生梁繼平,他港大畢業後到華盛頓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可說是後物質少年中的精英,以「青年是loser所以作反」的邏輯,就無法理解他的行動。無論是否認同其行為,都不能否定他在嘗試通過激進行動喚醒社會的後物質思維,其行動不是為了某些具體利益,而對個人利益甚至是自毀型的。至於有年輕人輕生明志,變成烈士,更是大部份「物質老人」無法理解的外星物種,卻因真的出現了並成為風氣。以這些案例,再回看我這一代身邊的一群奇人異士,特別是我身旁那些已經經濟自主、有了社會位置、而依然在各自崗位努力的朋友,大數據、智慧地圖、機械學習、人工智能都俯拾即是,就明白每人心理始終有一個夢,只是在日常生活不顯露出來而已。
3. 虛擬世界:當抽象概念化為現實
根據物質世界的定律,一些東西受制於客觀現實主義,爭取不了、就是爭取不了,這也是不少傳統學者、運動前輩對抗爭的思維,因此會不斷根據自身經歷,提議青年只應爭取客觀限制下能爭取的事,即所謂的「又傾又砌」到運動要「見好就收」。數年前就說過,根據現實主義,成功爭取某些訴求的機會接近零,但是根據建構主義,卻恰好相反,這是成功的希望所在。雖然我們談過不少建構主義概念,認為只要改變規範、常態,最終也能改變現實,但對不少人而言,這始終太抽象,也太漫,當時不少朋友不認同,認為是太消極,但這正是水滴石穿的關鍵。
何況今天的互聯網3.0世界,提供了一個對「物質世界」有效的替代品:上一代認為那是和現實脫鉤的虛擬世界、是「假」的,但對未來世代而言,現實世界才是真正的「假」,虛擬世界卻越來越「真」。在現實世界即時爭取不到的理念,在虛擬世界卻能凝聚龐大社群,成為主導意識形態,參與其中,能夠得到價值觀的滿足、龐大群體的認同和實踐自我的肯定,這些都是在現實世界不能獲得的。何況在互聯網的點擊率經濟,廣傳的虛擬內容也能變成經濟產業鏈,虛擬的掌聲也能化作實質影響力,只要在這個世界成功爭取,就是在現實世界撼動不了,也比甚麼都不做符合人性。換句話說,平日我們看見不少人的衣食住行、按章工作,只是看見他們的肉身;他們的靈魂,卻早已在另一個空間生活,能夠改變「現實世界」的時空固然最好,但就是改變不了,也有了另一個世界的關懷,不會再覺得自己是零,相信只要略盡綿力,自然「好人一生平安」。後物質世界的成熟,從此有了自己的「超穩定結構」,和長輩橫行的現實世界,逐漸成為平行時空,直到上一代人「壽終正/內寢」為止。
4. 後物質身份認同:從《魔獸世界》案例談起
上一代相信社交網絡是信任的基礎,有生意往來的比只見過面的可信,有共同組織背景的比外來人士可信,因此晨運客比不常見面的兒女可信,擺街站的比空降下來的可信。然而,在後物質時代,即使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很忙、素未謀面,也可以因為共同的目的及價值,成為一生摯友,產生比起物質關係更穩固的聯繫。我們不妨參考這個活生生的故事︰2014年,一名《魔獸世界》的忠實玩家Mats離世,這位因為身體殘障而不曾離開奧斯陸家中地庫的玩家,其葬禮卻有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國籍、不同階層的人前來悼念;他們在現實世界均不曾認識Mats,卻因為同屬一個名為「Starlight」的公會,因為「魔獸世界」彼此相遇,最終在現實世界集合,紀念這位名為Lord Ibelin Redmoore的公會成員。這種身份認同,不是上一代可以理解,也不是上一代以利益分化可以瓦解。回到現實,蘇丹情報部門去年已滲透反政府人士網絡,希望瓦解他們的團結,最終適得其反,因為那份身份認同過了臨界點,是能夠超越物質利益語言的。
5. 烈火青春2.0:突破地理限制的Nomad與VR
近年世界各地的運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少在虛擬世界的積極參與者,都無須身處現實世界的現場,但他們的「集氣」,卻能為現場的同路人提供足夠底氣。由於他們沒有傳統政治枷鎖,對抗爭目標的問題旁觀者更清,往往能突破前人不敢想的潛規則:在過去兩個月,全球不少媒體把蘇丹、香港抗爭相提並論,原因之一,正是兩者都是由「後物質身份認同」主導運動。其實上一代人也不是不懂這概念,例如八十年代的經典新浪潮港產片《烈火青春》,英文名就是「Nomad」,講述當時迷茫青年的漂泊心境,最終甚至聯繫上日本赤軍,我第一次看這電影時已是千禧年代,對湯鎮業與夏文夕電車上的一幕,至今難忘。
今天不同的只是,身份認同能通過網絡突破地域阻隔,此所以散居世界各地的香港人和後代,只要心生同一認同,都在參與反《逃犯條例》運動,他們可以通過文宣、登報、起連儂牆、翻譯媒體報道等,「以自己方式參與運動」;就像只要在網上社交媒體尋找「#BlueForSudan」、「#TurnTheWorldBlue」等hashtag,不同的圖片、直播視頻、演講等就會直接呈現面前,你是否在蘇丹、是否知道巴沙爾為何人,其實不再重要,因為直播影片及圖像,足以填充個人情感體驗的「虛擬真實」(VR)。質疑這一切又是外國勢力支持的長輩,恐怕確是活在另一個時空,而又不願意正視時代已改變,令人欷歔。在可見將來,「後物質」可能逐漸比「物質」更能觸動人,以虛擬的「第一身」透過鏡頭面對軍隊的暴力,比起利益的感召,反而更即時、更直接,甚至可能因為影片重播功能這個「VR」體驗,最終令重視利益及行動理性的人改變,完成社會動員的最後一步。
而作為一個群體的香港,透過網絡動員,令本來應該只是本地問題的政治運動,通過國際和移民網絡,擴散到世界多國。而事實上,不少朋友親身目睹抗爭現場的時候,會有很大情緒反應,產生實實在在的大腦分泌,這不是物質補償可以比擬的個人經驗。由於在極端資本主義世界,金錢或者物質補償的意義,已經被極限壓縮,即是說錢已經不再罕有,但與「戰友」出生入死﹐或者與素未謀面的「連登巴打」一起籌備全球登報「反送中」等,這些經驗在這個物質過盛的世界,令不少人感受到「現實生活」稀有的自尊覺醒和「自我實現」,因此「後物質」的邏輯,就壓倒了物質的邏輯。
6. Uberization與3D Printing,反映「物質世界」代表的「超穩定結構」是騙局
根據傳統管治思維,要捍衛一個保障既得利益者的隱形秩序,而又要令一般人接受,最理想是從視角效果入手,鼓勵所有人保衛這個秩序寄生的物質世界,因此破壞一塊玻璃,會比「超穩定結構」侵蝕一個社會的價值,例如民主自由,更容易刺激一般人的條件反射。但科技的發展,正潛移默化改變這樣的假設,因為現在我們知道,原來自己3D打印一座房子出來,可以如此便宜;原來繞過商場購物、繞過的士公會坐Uber,可以方便那麼多;於是我們對各行各業本來的壟斷性尋租,有了最落地的認識,開始意識到「存在不是真理」,反而是一場又一場的尋租騙局。新一代的思維,逐漸認為除了真正有文物價值的古蹟,絕大多數的「客觀存在」,其實門檻甚低,都是可以上傳的、備份的、複製的,過份強調後者的不能撼動,只是上一代人逾時的概念,反映了一份不願言明的虛怯。即使是一些同情運動的傳統精英,也會開始表示,玻璃可以換,但人命死掉就換不了。
物質貧乏世代或許會認為「香港」是他們「挨返來」的,所以「守護香港」對他們來說,就是「唔好搞我後面」,拉後腿窒礙物質香港的發展。但對後物質世代而言,「守護香港」更大程度上是「守護香港的靈魂」,如果毀壞建築可以「修復」香港的靈魂,他們會願意成為死士,只望留一個「有血有肉」的香港給下一代。「捍衛物質世界,去捍衛超穩定結構」這道公式,還可以長期奏效?不可能的。自從互聯網3.0出現,世界秩序已天翻地覆,即使是我們一代人,都有了心理準備,要有能力在任何時空短時間內重建生活,而不是依戀於一層用四十年心血換來的斗室,近年我們經常提倡創投、slasher生活,就是這原因。而對新生代來說,只要政治問題「理順」了,他們有信心在短時間內重建香港,也是基於同一邏輯。
7. Slasher的人生觀:當保障制度亦再不存在,何況玻璃?
對上一代而言,物質世界是有一定定律保障的,當年低價買入的房子、或輕易獲批的公屋,早年的退休金與長期服務金,這些結構,令他們的利益,和立法會那一塊玻璃,構成一個「命運共同體」。但在新世代眼中,早已沒有任何工作有保障可言,靠幾分工作養活自己的「slasher」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至於房子,越來越多人覺悟即使終有一天能持有物業,也要完全受制於不可控的外圍因素,反而會為了按揭而勞役一生,情願漂泊四海,反而自由自在。《獅子山下》體現的超穩定社會,其實一早就不存在,只是對它的信仰仍然在上一個世代的人心之中,而我們的世界,早就變成風險社會。例如「長工」、「終身聘用」,對現在的人已經等如Fax機一樣是史前文物。就算是曾經出產「鐵飯碗」政府內部,也出現越來越多合約公務員,相信再多二十年,世上將不會有長俸這概念。
這心態的改變,令新世代對現有社會的超穩定結構充滿犬儒和先天不信任,不像上一代,會對「一物不能破壞」的現實社會,產生安享晚年的移情作用。政府建築物代表的是結構上層的破壞,而對上一代人來說,自己的利益和感情,都處於一個有先有後、有本有末的金字塔之中;但新一代想像中的世界,是去中心化的,個體才是重要,既然沒有「大台」,政府、大企業,也不是自己人生或公民權利的大台。未來的人生觀,接受了人生的無常,又怎會強求一草一木的永恆?
8. 由個人心理到群眾心理:無力感、存在感、情感勒索的釋放
資訊科技的發達,也令一些個體在現實世界本來不容易被釋放的情感,能夠通過集體途徑,有效宣洩出來。例如個人的「無力感」,本來在現實世界的表達就是「無力」,但在虛擬世界,個人無力感互相印證後,在同溫層內就會廣獲共鳴,變成「一定要做一些事」的動力。又如「存在感」,對物質時代的人而言,基本上是不需要的,因為有了物質生活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真理,即使缺乏「存在感」的長輩,也可通過到公園「打賞」唱遊大媽,參與各式各樣的「蛇齋餅粽」團,得到備受重視的快感;但對新世代而言,後物質的存在感卻能在虛擬世界獲取,繼而大家會討論哪些行動會得到進一步肯定,於是幾乎所有群組,都有成員每天尋找新議題,行動不一定是為了直線結果,同時也是為了後物質層面的認同,每一個「LM」、「Pish」,成為後物質世代的一碗碗心靈雞湯。就算青年的行動不受上一代的認同、甚至被強烈反對,但也令他們覺得本來冷酷的世界,也起來反對或支持自己,因此長期被忽視的無力感漸漸消退,形成「大腦獎勵機制」。
還有另一個概念「情感勒索」,也在近年廣為普及,月前寫過關於衛斯理小說《背叛》的文章,就曾有所介紹。總之在個人層面,以往不少人被上司、老師、父母不自覺的「情感勒索」而不自知,或沒有宣洩渠道,直到和其他不認識的人在網絡交流,才發現這是世代交往之間的常態,也洞悉了回應之道。總之,傳統物質世界有不少潛規則,都是建基於「個人無力感不能和大眾分享」這前提上;前提一打破,物質世界的穩定性,同樣一去不返。
9. 同溫層的輿論戰:「社會整體輿論」重要嗎?
傳統思維認為,任何激進行動都不會得到「社會主流輿論」支持,而任何一方要爭取「社會主流輿論」,最終都要訴諸溫和策略,所以社會最終還是要回復常態的。問題是,甚麼是「常態」,卻是建構出來的。在目前的網絡世界,上述假設已不一定成立,因為有了演算法主導的互聯網3.0,各方都情願活在自己的同溫層中,而不太在意所謂「社會整體輿論」,所以近十年在世界各地,都是呈現兩極化現象,本來的中間意見被拉薄了,兩極回音壁的聲音則加厚了。放回香港,在過去一個月,在兩極的同溫層當中,都是不斷流傳對方的「黑警」、「暴民」暴力片段,都自認為屬於主流意見,至於誰是「主流」,卻已經失去被理會的價值。青年行動者之中,更有不少人相信「根本沒有主流輿論,行動成功了就會塑造出有利自己的輿論,只要贏了就會有人支持」的看法,這卻是回應了上一代的基本價值觀:「存在就是真理」。既然結構如此,各方使用激進手段的制約越來越低,「後物質世代」一方如是,「物質世代」一方亦如是,差別在於前者更傾向針對物質的毀壞,後者則往往更直接針對追求後物質時代的人,而那些場景,又會反過來令前者產生烈士式的殉道情懷,乃至一發不可收拾。
10. 5G時代:未來世界的平行時空
為甚麼說「後物質少年」屬於未來,而「物質老人」屬於過去?我們再前瞻一下,只要科技發展再進一步,VR、AR等更發達,今天的種種虛擬接觸,都能化為實質,猶如Mysterio可透過AR科技創造「元素眾」,再在世人面前將其「撃倒」,滿足自己成為後Ironman時代的權力慾望。對一般人而言,現實(舊)世界的不可取代性,就會進一步降低;而通過虛擬世界建立自己國度的可能性,也與日俱增。我們不必把思維僵化在政治層面上綱上線的「主權」、「獨立」等概念,事實上,今天世界各地的電競、手遊KOL,都在建立屬於自己的「世界」和「國度」,設定自己的社會階級和認同,這固然受惠於5G時代的網絡速度,但也同樣源自上述觀念的改變。試想假如十年後的香港,政治比今天更高壓,但只要互聯網的自由繼續,而科技按今天的趨勢發展,通過虛擬實體、擴增實體,新一代都能在自己建立的「國度」「生活」,偶爾「回到」現實世界的,感覺就像「出國」,認為那空間根本不是屬於我的。軀體活在斗室,心靈釋放到虛擬世界的宇宙,其實已經是日常生活一部份,就像平日在辦公室、課堂、會議室,有多少人肉身在內,靈魂同樣在室內?不過是科技讓「靈魂」的後物質部份,得到越來越紮實的寄託,那時候再把視野侷限在身旁的一磚一木,實屬可笑。就算在「現實世界」繼續維持超穩定結構,只要「後物質少年」找到自己的空間,就可以繼續發展自己的人際網絡、話語權和經濟生活,「超穩定結構」希望減少衝突、限制不穩定新一代的企圖,最終也會因為平行時空的戰線不斷增加,而徒勞無功。
物質世代 Vs 後物質世代:人生的選擇・人類的抉擇・我們的一代
「後物質少年」Vs「物質世代」是永恆的矛盾,但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誘因,令更多人開始以「後物質」凌駕「物質」的態度生活。雖然「物質世代」也會使用網絡動員,但他們的價值觀是完完全全依附在物質時代的,一旦脫離了客觀現實環境,整個論述也難以存續,所以就是也有長輩圖的「網絡同溫層」,卻不容易有新生代的後來者加入,以譚詠麟、陳百祥為代表的一代價值觀,可能就是最後一代了。因此,在這個歷史轉折當中,世代矛盾會比從前更尖銳,這不但涉及兩套價值觀的正面交鋒,也捲入此消彼長的科技突破環境。
最令人憂慮的是,當「物質世代」試圖將「後物質世代」的衝擊簡化為「反暴民」這「核心價值」,同時卻不斷以「物質衝擊」的方式回應,例如撕掉甚至燒毀「連儂牆」上的告示、攻擊守護的民眾,警方以寧枉勿縱方式對待示威者與記者、展示被「後物質少年」衝擊的肉體等,結果只會令「後物質世代」豁出去,「拆一建十」、「連儂人」、「遍地開花」之後,相信唯有進一步的「物理衝擊」,才能保障核心價值,成為「物質老人」決戰「後物質少年」的悲劇。
既然如此,我們對社會上已出現、正出現、將出現的陣痛,更應該以同理心易地而處,代在盲目妖魔化和美化之間,認清客觀事實,尋回自己的初心。說起來,身邊一代人雖然遠離了前線的年齡,但從後物質少年,都各自找到自身的共鳴。以自己為例,自從回到香港,比起第一份工作,收入可能比十年前多了十倍,但快樂指數比起十多年前,則下降了十倍不止。昔日到一個陌生地方旅行,總能找到思想上的激盪,一切無拘無束,不像現在到了百多個國家,由於在某地難以名狀的枷鎖,卻總是若有所失。曾經很努力催眠自己接受準時回家看TVB、只為賺錢然後瘋狂享受的生活,但演技始終不足,就是做不到。朋友間閒談都有同感,不知道這是mid-life crisis,還是別的,結論其實是價值觀的空虛,單以物質生活填補,只是飲鴆止渴。「物質世代」並非來自單一政治光譜,正如兩極都習慣假定一切稍有不同思想的人,都是利益主導,例如在這裏寫一萬字的文章,不是收了美國錢美化抗爭、就是為求一官半職顯示理性,總是把自己層次的物欲投放在別人身上,心理上稱之為「self-projection」,而不明白那些有正常能力的人,又何須受制於這層次的枷鎖?再回看抗爭現場那些單純的青年,卻沒有這種酸溜溜的負能量,只有追求目的的行動力,要是回到他們的年齡、代入其心境,要找到不參與其中的理由,實屬不易。
最後,還是說回國際關係的大趨勢吧。面對「後物質時代」Vs「最後的物質時代」,世界各國的終極回應,不出兩大思路。一是像內地,國家富起來後,總不可能永遠保持GDP高速增長,「後物質世代」也會早晚出現,但相信政府會在他們成為主流前,已確立牢不可破的「智慧城市」,通過「電子信用系統」一類大數據管治一切,達到高度規劃化、高度效益主導的「美麗新世界」。二是像歐盟,通過明確規範資訊科技對個人自由、私隱及權利的侵蝕,和提倡追求GDP以外的慢活態度,變相鼓勵了對價值觀的進一步追求,逐步邁向通過科技帶動「無工作收入」,來解放個人無可取代的創造力,進入人類的下一種社會型態。選擇哪種模式,自然人各有志。然而香港這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一個「物質概念」正被導引走向何方,和主流香港人心目中的「後物質香港」應走往何方,正朝往徹底南轅北轍的方向,非大智慧不能導向多贏結局,令人憂慮。這時候,政府官員做的卻是埋首寫網誌宣示「施政新風格」,依靠警隊作為最後防線,繼續出席酒會剪綵粉飾太平,關門問「何以至此」、和「何不食肉糜」前後輝映,並以為還有任何人care行政會議內的名字是張十一還是李十九…… 離地至此,未來如何撕裂,怵目驚心。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7月15日-16日
https://simonshen.blog/2019/07/14/後物質少年時代:他們激進嗎?/
祥益網上睇樓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八卦
[屁股指揮腦袋]Facebook同Twitter最初設計就不同,導致後來兩間公司命運亦好唔同,所以對政治嘅取向亦都唔同。
Economist 原文:Twitter and Facebook have differing business models—
And that makes for differing attitudes to politics(https://econ.st/31m8eKh)
TL:DR—Facebook比Twitter大好多,Network Effect亦勁好多,客戶咩人都有,一唔小心分分鐘畀政府告到甩褲話干預大選,所以只能夠企埋一邊,唔出嚟做「真理仲裁者」。但將來可能會變。因為,其實矽谷工程師,普遍都係偏左反侵的。
1. 上篇文講過,會講下Facebook同Twitter兩個唔同嘅社交平台,business model有乜唔同,導致佢地處理政治嘢(主要係近排侵侵,以及啲極右嘅反Black Lives Matter言論)方法都唔同。
2. 事實係,兩間公司,一開頭嘅設計就唔同(否則就會一間殺死另一間,或者食埋),小小嘅差別,就令到佢地之後嘅命運都唔同,搵錢嘅模式都唔同,結果亦因為咁,對政治嘢嘅處理手法都唔同—see?都係人在江湖,柏木由紀的。最初小小唔同,日後就爭千里了。
3. Facebook應該不用多講,你而家咪在Facebook睇緊呢篇文。但Twitter,唔少讀者可能比較陌生。但難得埃汾其實都算係資深兼一度活躍用家(而家冇咁活,所以唔使科)。其實香港,係少數Twitter 極不流行嘅市場。美國固然Twitter都好流行,但其實亞洲,日本都相當流行(同香港相比),甚至台灣都係。我記得舊公司有次食飯,我在Twitter出post ,個台灣同事留意到—但其他香港同事係唔知係乜東東。
4. 至於點解Twitter在香港唔流行,我問過多次,聽過好多人解,但暫時都係冇答案令我信服。早年有人答我啲友睇明星寧願睇微博,但而明顯唔係,變咗IG,但依然都係冇乜人會用Twitter。就多得侵侵先開始多人聽過Twitter,然後亦因為社運多咗一班新人用,「打國際線」云云。
5. Anyway,其實係我鼓勵大家開個Twitter戶口嘅,「但就真係唔使科勞香港人」。原因好簡單:Twitter有一個特性,係同Facebook唔同,而下面正題唔會講嘅:就係Twitter基本上順時序,唔玩演算法,你科勞ABCDE五條友,佢就畀晒ABCDE呢五條友出過嘅嘢畀你。但Facebook大家都唔知,你成日like某條友佢就塞多啲畀你,你成日鬧佢都會—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圍爐,迴音室,以為你個Facebook就係全世界。相對地,Twitter係冇咁嚴重—當然睇你最初科勞啲乜人(所以,我專科勞啲我唔妥嘅人)
6. 講返正題,唔了解Twitter點玩嘅,自己reg一個。咁你知道同Facebook有乜分別後,我地睇下數字先。其實唔睇都知,Facebook勁好多。計任何嘢都係。影響力,收廣告嘅錢,用戶人數,盈利,市值,乜都係。睇表見到。有趣嘅係,Facebook用戶「只係」Twitter 9倍左右,但收入係20倍,盈利係12倍(其實好多人以為Twitter係賺唔到錢的),市值係25倍
7. 都話,一開頭兩間公司設計上,少少唔同,出嚟就大大唔同了。咁正路地,你計$計影響力計名氣(邊位講得出Twitter CEO咩名?甚至任何一個員工?你識Miranda Kerr老公都未識佢啦),小朱絶對係成功嘅一代鬼才。當然,好可能最初佢都冇諗到呢壇嘢咁勁
8. Economist 呢篇文有講,侵侵其實擺明係Twitter代言人(真的),但佢寫嘅嘢,畀Twitter標示,話假內容,同埋美化暴力。激到侵侵扎扎跳,仲話要整頓社交網。而Facebook呢?冇喎,有得佢。話自己唔想做arbiter of truth。
9. 點解唔同取態?唔係因為創辦人紅絲定藍絲,而係公司本身就唔同。成套business model都唔同,由設計第一日已經唔同,其實想轉都轉唔到。
10. 表面上,兩檔嘢好似差不多。都係你開戶口,加入,然後入去睇人貼嘢食,無病呻吟,講政治,貼旅行相,派福利圖,睇片。其實真係好似一樣。兩間公司都係靠廣告搵錢,亦都係得益於Network Effect,越多人玩越有價值,所以兩間都唔收用戶錢,係收落廣告嘅客嘅錢。亦因為咁,佢地想用戶多互動,知道你地啲行為,廣告商就可以更清準咁落廣告。廣告界嘅cliché:個個客都知有一半廣告廢用係浪費的,但唔知係邊一半。有咩好得過,落廣告嘅,可以知道你幾大,鍾意食乜,大約幾錢人工,幾時會上網?
11. 但睇真的,就有小小嘅唔同。有本書講(*),Twitter 似Speakers’ Corner,人人可以廣播,one to many,weak bond(呢個我加的) .但 Facebook 係類似複製咗朋友,家人,同事嘅關係(你最初加嘅咪係呢啲人),係one to one, or one to few, strong bond(不過埃汾質疑:咁Facebook Page呢?但你可以話,Facebook Page其實搶走埋Twitter嘅功能)。事實亦係咁,Twitter我加嘅,好多係陌生人,好多根本連係男定女都未必知。但Facebook好多人你都會係識,就算純係網上「識」,個交流都唔同的。
12. 唔好睇少呢小小嘅分別。就係因為Facebook用戶嘅bond強啲,佢地互動亦都多啲(例如Twitter好多鬼我科咗係純睇的),就令到佢收集到更多data—呢個真係寶藏。同Twitter上面,個撚個公仔頭雞蛋頭,男女都未知,兩回事—Twitter同想保存私隱嘅用家(例如麻甩佬扮女嗰啲)可能好,但對廣告客戶就十分老母了。
13. 另外,亦因為咁,兩間公司都有Network Effect,但Facebook強好多。你諗下你最初上Facebook時,啲朋友增長得幾快?例如埃汾甚至係見證到Facebook初嚟香港,嗰時嘅增長真係不得了。相比之下,Twitter係兩回事。用返頭先嘅比喻,一般嚟講個個都要有朋友有親人,但唔係個個好撚多理論要日日發表。
14. 正係因為咁,你見到Facebook嘅用戶,收入等等,都拋離晒Twitter.亦都因為佢嘅Network Effect太寶貴,所以佢出盡力保護,唔畀任何人踩入呢條紅線—2012年佢就用10億美金買咗instagram—呢單堪稱商業史上N年最佳收購,舊文有講(https://bit.ly/3gcRjhv)。另外,2014年用200億美金買Whatsapp—咩仙甩治呀帶嚟幾多收入呀,撈撈撈,全部係其次—最重要係收編你,整死你先。我當用錢打發你走,自己繼續獨霸住世人嘅時間—呢刻世界上最值錢嘅嘢
15. 亦因為咁,你當Facebook好似間大公司咁(事實就係),咩客都有,唔想得失人。點表態都死,因為啲客咩立場都有。Twitter相對地,細班人圍爐取暖,影響力冇咁大。Facebook太大,太重要,你踩埋入政治?真係分分鐘畀人告。想像下,如果Facebook封殺晒侵侵啲post,一定會畀人覺得佢唔中立,打壓共和黨,收民主黨錢(而家已經大把人咁覺得)。所以佢唯一嘅做法,就係靠邊站,邊個都唔幫。十人十義,你話嗰啲嘢係hate speech,但大把人好buy.你話係假新聞,但大把人覺得真。做平台嘅,我點去介入?我點去證明寵物傳心係咪偽科學?我挑,周兆祥都博士啦,你小朱大學都未撚畢業。
16. 不過,改變可能會有嘅,但嚟自內在。小朱再勁,都係一個人啫。下面有一大班工程師幫佢。固然Facebook 高人工,但亦唔係得你一個出得起人工,員工唔滿意,咪走咯。之前都話罷工啦。
17. 而好重要嘅一點,好多人可能都唔知,矽谷工程師嘅文化,其實係左傾嘅(當然係以美國嘅定義,唔使講返香港或中國)。矽谷雖然多有錢撚,但係主要反侵。原因亦都簡單:矽谷納天下人才,一般嚟講只睇能力唔睇出身唔睇其他嘢,基佬又多,移民亦多—呢種價值正係侵侵對立嘅。你睇,小朱,光頭佬,添Apple,甚至標基,都係侵侵眼中釘—唯一扒冷嘅,就係埃汾耐唔耐講嘅神人,Peter Thiel—此人簡直係矽谷呂不韋,唔係侵侵選到先仆埋去,係一早已經睇好佢幫佢站台。最正係,Peter Thiel(**)此人係基嘅,亦係移民(德國法蘭克福出世)。
(*)Terms of Disservice: How Silicon Valley is Destructive by Design (https://amz.run/3Ld7),好似幾好睇。但未睇過。
(**)有機會真係認真寫下Peter Thiel,此人先真係一代鬼才。留意佢有本書,The Diversity Myth,就係批評啲「左膠」政治正確,佢本人當然一路都係共和黨人。此人大把爭議言論,例如質疑啲女人告強姦只係因為後悔( a multicultural rape charge may indicate nothing more than belated regret, a woman might 'realize' that she had been 'raped' the next day or even many days later)。又或者,佢認為,根本自由,同民主,係不能相容嘅(I no longer believe that freedom and democracy are compatible)
————————————
多謝你睇到呢度,而家到你救我全家了。新搞作。同Homeblogger新合作,以往得文字,而家玩短片。第一炮當然係你最關心嘅,下半年個市點睇。港股,美股,樓市。暫時斷次買。80蚊,講足半個鐘。你請我食一次飯一定唔止,我好大食的,食你七八舊水都得。
入面有埋圖,有埋恒指標普目標價,教埋資產配置,有埋6隻心水股。有港股有美股有大有細。
請去呢度睇:https://bit.ly/37S4iC5
課程編號:CC002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祥益網上睇樓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袁詠儀 #張智霖 #張智霖袁詠儀 #上環海味街
00:00 開始
00:03 袁詠儀.....
00:11 曾蔭權太太
01:08 第一必買
01:30 如何選購
02:02 袁詠儀.....
02:25 第二必買選購心得和食譜
02:50 重新發現袁詠儀
03:48 第三必買選購心得和食譜
04:40 袁詠儀.....
05:28 黃浩然海味舖
06:38 第四必買選購心得和食譜
07:53 張智霖....
08:18 第五必買選購心得和食譜
09:29 張智霖袁詠儀
09:43 No. 6必買購買心得食譜
10:06 街坊心得
10:56 張智霖袁詠儀
11:27 第七必買購買心得食譜
12:16 第八必買購買心得食譜
12:49 街坊心得
13:17 第九必買購買心得食譜
14:05 第十必買購買心得食譜
15:00 影片的目的
15:17 辛丑年新願望
Hello大家好快阿Tsar, 昨天我落上環海味街巧遇袁詠儀,
好多人可能只知道她是港姐冠軍,
但你們知否她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呢?
因為我認識張智霖的家姐Mona,
這條影片主要是介紹大家在過年前辦年貨,
這條片全部都非廣告或贊助,人家歷史悠久才不贊助我呢
不過我純粹想跟大家分享,因為海味街可以一次過買齊你想要的
而且一街多間店鋪,你可以有得比較呢
交通方便,西營盤地鐵站A2出口行幾分鐘就到
我跟街坊鋪頭老闆閑談,問為何今年海味特別平
他們解釋,因為平時有酒樓生意大量入貨,但今年疫情關係
好多酒樓都沒生意,所以海味舖老闆,唯有用平價益下街坊
我會推介海味街十大必買賀年食品, 我一邊行一邊講吧.
第一必買, 臘腸, 買臘腸一定要揀香港製造
因為香港製造的臘腸有品質保證 ,如果數那一間平靚正
一定要來「和珍」, 以古老臘多選擇而聞名,
臘腸除了多選擇外,另外就是用秘製古法,
你行入間店舖裏,就會聞到陣陣清香玫瑰露酒香,
選擇臘腸,最重要有光澤。臘腸上的肉粒膏粒要均勻,
不可模糊不清。臘腸有坑紋之餘,
還要夠飽滿才行。顏色方面,較啞色的品質較差。
腸衣薄的比較有光澤,較厚的較好。還得把臘腸用鼻子聞下,
靚的臘腸聞上去充滿香味,啖入口甘香滿口、有肉味和鬆化。
袁詠儀90年入行選港姐、當選冠軍做過兩屆金像影后,
經歷過事業巔峰再........睇片
介紹返,第二必買, 臘鴨髀,選購心得, 鴨髀望落去除了沾滿油 , 聞 落 要 有 油 香 。
還要 表 面 乾 淨 冇 毛 , 皮 層 淡 黃 或 白 色 而 非 瘀 黑 。
臘鴨髀可以斬件蒸飯,煲仔飯, 你可以煮荔芋油鴨煲
芋頭吸收臘鴨髀的油香,入口一刻讓你味蕾有飛一般享受。
正如你會重新發現原來袁靚靚是.........................睇片她真是厚多士去為朋友
介紹返 ,第三必買 , 乾瑤柱即元貝,這個超級抵
我行過幾間店舖,見到今年的乾瑤柱特別平,
元貝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味道也十分鮮香,
選擇元貝時,以色澤淡黃有光澤、乾身、顆粒完整、大小均勻、
肉質細嫩、堅實飽滿、無碎片者為佳,通常乾貝顆粒越大越有風味
優質新鮮的元貝,呈淡黃色,半斤120頭左右。
較細粒為次之,顏色發黑又再次一等。
一般都是放在乾燥陰涼處或冰箱冷藏保存保鮮。
烹調方法多樣化,不管是熬湯煲粥或「蒜蓉粉絲蒸元貝」
過年就最得體啦 ,袁靚靚除了對朋友厚多士之外,
你們知否她是一級精明消費者
我平時落海味街去開這間店鋪, 她都來這裹購物
你不信我不緊要, 你不信靚靚精明消費不緊要,
但連曾蔭權太太都來這裏買, 就真的平靚正
我幾乎每次去海味街都來這裏, 來了幾次之後才知這間舖
屬於多功能老婆個黃浩然的家人
當日爸爸還好大聲跟我打招呼 ,竟然認得我
他daddy媽咪和妹常在舖頭 ,但他daddy媽咪樣子好年輕
人人都叫黃浩然媽咪做麗姐,袁靚靚都這樣叫她
以前疫情期間,我落到去店舖,經常關門,那時我未知是黃浩然家人
有一日,我去到店舖門口,落了閘,鐵閘上面有個電話
我就打電話落去問幾時開,有個女仔接電話跟我傾了一陣,
跟住又將個電話交給另一位女士,
那女士好有耐性解釋我聽為何要暫停營業
她解釋因為疫情關係,不想員工感染病毒
所以店舖暫時暫停營業,她好耐心教我在網上訂購
之後我在facebook網頁看看有什麼好買
才發現原來這間店舖屬於黃浩然家人的
這間舖頭沒開我為何那麼着緊呢
因為他們的價錢跟這條街其他鋪頭差不多價錢
但貨品就優質好多,而且員工都好有禮貌
我真心的購物體驗,他們有好多位明星幫做宣傳,
不用我幫他們說好話, 純粹分享, 因為他們做批發生意,所以貨品平靚正
第四必買, 我平日好鍾意你來買姬松茸,
不過現在過年,我就推介大家買生曬西非有奄螺乾
它特點是市場比較罕見,螺奄帶彎貼着螺肉,色澤鮮明,
顏色呈麥牙糖茶色,螺肉通透,氣味清香,
肉味鮮甜濃郁,含濃烈海洋味,肉質腍滑。
螺乾肉質鮮嫩,啖啖甘香,富含蛋白質及礦物質,更能滋陰補腎,
健肝益脾,可以補充體內津液,津液足則可利關節,
對氣虛血弱,腰膝酸痛有很好的療效,是較經濟海味食材。
儲存方法, 建議存放雪櫃,存久了會愈乾,
螺面會浮一些白色粉(是鹽霜,不是霉菌,而霉菌是綠色)
浸發方法生曬螺乾清洗後先浸1小時,之後浸過的水不要,
再浸過夜,留水用來一併㷛湯。
留螺奄一併㷛,螺奄可幫忙耳水不平衡,對女士非常滋陰養
亦都適合經常捱夜人士飲用湯水.
張智霖孝順就人人都知,外公是中德混血兒,
.......................睇片
介紹返第五必買, 年貨一定不少得金蠔啦,
揀金蠔首要揀些蠔肚夠飽滿,如果可以的話,
用鼻嗅一嗅其香味帶鹹香。而蠔身顏色要金黃,
還有群邊要乾淨無沙。金蠔愈大隻,
蠔味愈濃郁,價錢當然不一樣啦
如果你budget有限,選擇中size都ok,
最緊要豪身夠肥美 ,和陣鹹香味
購買金蠔回家後,如果不是立即吃,應該放進雪櫃,
以免金蠔變壞。炆煮金蠔前,用清水浸5至10分鐘,
用牙刷刷去蠔身上的污物。煮少許薑葱水,
放入金蠔,將金蠔一些異味、腥味去除。
然後燒熱油鑊煎香金蠔,不需要煎至完全熟透,呈金黃色便可以,
然後加入少許上湯,並冚蓋焗。剩下約2成汁醬時,加入蜜糖,
轉小火慢慢地收汁,讓醬汁和蜜糖滲入金蠔,待蜜糖裹着金蠔,
變得有光澤便完成。你們有所不知 ,
其實張智霖伉儷, 兩公婆..................睇片
介紹返, 第六必買, 封肉, 封肉做法好幾種,
廣義來說東坡肉也算是跟他們同一夥的,暫且撇開東坡肉不說,
封肉在南部宴席最常見到最後的壓軸菜式,
象徵圓滿的一道菜,至於怎樣煮呢 ?一齊聽聽街坊阿姐怎樣說,
這些是福建特產,我食過,非常甘香濃味我的朋友一定勁愛
我家人特別喜歡,所以我今日會買六條
跟臘肉有什麼分別,臘肉是死實實
味道比臘肉更加多層次,有豆豉
所以好甘香,你可以切薄片,用姜絲來蒸
或可用來炒荷蘭豆,炒菜也可以,甘香肥美
但它的肉比較肥瘦相間,所以不覺得肥膩
這一條大約$100,不算貴,$168一斤
我大約半年前在這裏買了一條回家吃,所有人都好鍾意
所以今日再來買,如果要數經常素顏出街的女星 ,
....................睇片
大量的膠原蛋白對皮膚很好,
第七必買, 市面主要有日本及中國產的冬菇,
花菇會爆花的原因是冬菇表面在寒冷的天氣下慢慢龜裂,
「爆花」愈多則愈貴,售價約$800/斤。
日本的原木花菇,菇紋明顯,中國出品的菇紋較淺。
家常用作煲湯及燘煮,一般冬菇貨色已經足夠。
冬菇以形態飽滿、整齊、胡香味較濃者為好。有蟲蛀者次之。
用冬菇蒂來選冬菇 以外形來分辨冬菇的厚薄,可以從冬菇蒂著手。
冬菇蒂等於香菇的頸,頸柄細短,菇身自然單薄;
冬菇一般大些會貴一點,第八必買,
用來煮粟米魚肚羹的魚肚,有分鹽爆魚肚VS 砂爆魚肚
鹽爆魚肚產量比較少,比較容易處理,
沙爆魚肚需要清洗些沙才可攞去煮
靚魚肚一定要選用鱔魚的魚鰾製作,含豐富蛋白質和鈣質。
我純粹跟大家分享一下食材的冷知識 , 如果你們覺得方便又經濟
其實這裹一包幾十元已經可以買到沙爆魚肚
一齊聽下這位姐姐怎樣煮,有鹽爆有沙爆,各有所好
魚肚海鮮羹,蟹肉帶子蝦粒加隻蛋加青豆粒再加少少蔥花
用馬蹄粉開個獻汁,搞好了,我家人勁愛吃
第九必買, 腰果, 可以煮腰果西芹炒肉丁 ,
賀年菜式都是經常有道菜,經濟實惠都可以上到大枱,
選購時,要注意腰果應該呈現完整的月牙形的。
而且不能太碎小了。質量好的腰果,
氣味芳香,但是不能太香了,
否則有機會添加劑過多,對人體不好。
買時要注意可否夠乾身 ,買回家後要密封擺在陰涼處或雪櫃裏面
腰果清脆可口,特別於新年期間,會用炸腰果招呼賓客。
它不僅是零食,也可以做腰果雞丁、腰果蝦球,腰果西芹炒肉丁,
對素食者是很好的煲湯材料,亦可加工做糕點或糖果。
第十必買, 如果環保人士見到我介紹新年食翅 ,不要太大反應
我沒主張人去食魚翅 ,因為我影片不只給環保人士看的
只提供多一個選擇給大家啫,
這裹已經有發好了的翅, 減少好多工序,
買回家後, 要用薑蔥拖一拖水,
魚翅本身無突出明顯的味道,關鍵在於那鍋煨煮魚翅的上湯。
所以在烹調魚翅前,要用足材料和時間,
熬一鍋火路十足的濃上湯,把魚翅引出鮮味。
上湯做法:以去皮老雞1隻、瘦肉6両、
金華火腿4両,洗淨後加水至大煲中,
大火滾起後轉小火煲最少三小時成鮮味濃上湯,
其實我介紹十款的賀年食品, 都是希望大家在一個經濟低迷環境下
可以食好些,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2月3號 晚上10點57分
已經踏入立春牛年 ,新一年嘅開始 ,
我跟大家拜個年 ,恭喜發財,希望大家今年好好重新上路 ,
做多些善事 ,像....................睇片 ,食乜都靚 ,最緊要大家身體健康 ,開開心心過每一日
希望你們喜歡我今日的介紹 , 做好事、說好話、心存好念,
看完影片留個表情符號以示支持 ,就功德無量 ,
我們下一集再傾過 ,Bye bye .
袁詠儀最靚香港小姐張智霖不為人知的一面|推薦辦年貨|平靚正明星海味店|袁詠儀保持青春的秘密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