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追溯了中國古籍,並引述2016梁天琦競選活動節錄,並以2019年7.21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反中國政府」行為,加上警方點算示威錄影片段口號與顛覆行為同時出現作為論據,指「光時」數千年意義不變,必然與把香港從中國國土分裂出來有關。
辯方的兩位李姓社會科學學者,則使用多種社科分析工具,以大數據及訪問等量化及質化研究,說明「光時」意義開放多樣,與「港獨」關係不強。
這天早上,李立峯(Francis)進入最後階段作供。今天法庭內對答互相穿插,你來我往,因為程序原因,辯方補問後,控方又可覆問;三位法官亦有提問,其後,控辯雙方亦可進行一輪補問。舌劍唇槍,火花四濺,對量化研究的統計學方法論,展開最後一輪爭辯。
法律人crossover社科人,法庭內社科論述夾雜法律用語,互相澄清,有時理解,有時誤解,有時水火不容,是一種跨專業跨社群的「傳播過程」。
高佻的Francis,今天穿了筆挺的深灰色西裝外套和同款褲子,藍色袜子,配黑色皮鞋。手長腳長的他,坐在那張調得太低的證人辦公室椅子上,大部份時間雙腳交疊着,解說社科原理時,忍不住左右微微搖晃。
Francis的手部動作很多。虛構的符號,概念,時間線,常在空中出現。「這是point A,這是 point B」,左右手好像各自握着一個小球;「時間過了幾個月」,他的右手掌竪起,在枱面上從左掃向右;「事情慢慢發酵」,他又會凌空做出像搞動手動原筆刨的動作。證人枱,尤如學術講堂。
Francis作供到了第三天,法庭裡的所有人,從庭警到保安,從記者到市民,從法官到律師們,都像接受了社科特訓。今天的對答,涉及更深入地提問,用甚麼樣的嚴謹精神,檢視事物的意思,確立事物的關係,作出任何一個聲稱。
控方曾指出,「光時」口號的出現日期,來自7.21白天,中聯辦外「反中國政府」的示威,故口號含意和「反中國政府」有關。
Francis反駁,電腦分析連登討論區,發現「光時」於網上出現的時間,要比7.21早兩星期。他解釋,2019年7月初,有人舉行「光復屯門公園」活動;7月中,有「光復上水」活動。他留意到網上已出現「光時」口號完整八字或部分。在他看來,社會運動一直發展,社運進程和口號如何出現有動態關係。
「心理學上有Priming (促發效應) 這概念。7月初至中的光復行動,讓『光復』二字開始重新在人們腦海出現,心理上作出了提示,並驅使人們回想起幾年前的社區光復行動,為『光時』口號後來再出現製造充足背景。」
控方亦挑戰,7.21日後,「光時」口號廣泛被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反中國政府」的意思認同。
Francis用數據反駁。Francis披露,他於2019年11月替進行全港電話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問受訪市民:「過去幾個月那一件事令你對警方產生負面印象。」Francis指出,大部份回應(逾八成人)均指出「元朗襲擊」有關。此民調是當時由警監會委托Francis團隊進行的。
「這數據顯示,721之後,公眾關注是元朗襲擊,而非中聯辦。對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來說,元朗襲擊引起巨大的集體不滿和憤懣。『光時』口號夠抽象,讓人們在示威現場吶喊出來,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憤怒和怨氣。」Francis補充,口號出現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忽然出現。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唐英傑案發生在2020年7月1日。而Francis的示威現場調查、電話民意調查及焦點小組等,均於2020初完成。法律上,十分強調證據之相關性 (relevance),如此,好像有段時間的空白。
今早,辯方完成覆問後,三位法官先曾退庭25分鐘,卻沒有讓Francis離開。重新開庭後,唯一的男官陳嘉信娓娓道來:「李教授,請給我們一點耐性……」說了一大堆開場白,原來就是問及這個在法官們心中的「空白時段(gap)」。
意思是,Francis如何說服法庭,他對「光時」口號意思乃開放性的看法,在案件事發時及之前 (2020年初至中),並沒有改變?如此這樣,Francis又以理論輔以數據回答。
首先,Francis以控方專家的說話反問:「我們在2020初,以多方法去找『光時』口號的意義,數據及焦點小組都確認『光時』可以有多種意思,與『港獨』關係不強烈。」
「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認為,『光時』口號千百年不變,那忽然有人告訴我,在我的研究之後6至8個月內,口號的意義有改變,那就請證明給看,相關理論及證據。現在不只是說意義出現了改變,而且是變得極單一,出現了很具體的轉變。作為社會學家,我看不到相關證據。」
Francis提供自己的證據。他從連登不同時段,搜刮了大數據,嘗試彌補這個「關鍵空白」。
Francis詳細解釋研究方法:
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從連登「時事台」看不同口號出現的情況。
團隊發現,「光復香港」與「香港獨立」的統計學上關係疲弱,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295;「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亦只有0.353。而另一個口號「五大訴求」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也差不多,只有0.371 。
Francis解釋,「1」是統計學上「完全有關」。「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出現的統計學上關係很強,高達0.99 。
而統計學上,「0.3」只能說是弱到中度有關,Francis指出,這是國際學術圈子共同認知的解讀。由於「五大訴求」中的具體訴求內容,與追求港獨沒有關係,也可以說明,「光時」口號和「港獨」沒明顯關係。
Francis指,若「光時」真是於2020年出現意義上的轉變,同一個研究於2020年初至中進行,相關係數會上升。但團隊真是把連登於2020年案發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再以電腦分析,得出結果是,統計學上,「光時」口號與「港獨」關係維持疲弱。
團隊於2020年3月至7月,從連登找一樣的口號。發現「光復香港」與「港獨」的相關係數,維持在0.291, 而「時代革命」和「港獨」字眼的相關係數,亦維持在0.2652 。
「若『光時』口號在案發現時間,與『港獨』意思變得更緊密,數字應該上升,但數據維持差不多。這測試說明,沒有證據去說『光時』與『港獨』的意思變得越來越相近。我們知道案發現時間有個隙縫,我們盡力嘗試去以數據回答。」
面對統計學上的關係,法官和控方代表,都作出追問。
這天法官杜麗冰戴了色彩繽紛的膠框眼鏡,她問道,「會不會只是後來少了人談『港獨』,少了人上網討論?」
Francis指出:「相關係數與數量的多少沒關,而是兩個變項(variable)的強弱關係。」
Francis早前提過,意義十分雷同的字眼,人們不會兩個都使用:「好像我說『你很醒目』和『你很聰明』(clever及smart),人們會只選一個字,否則是太累贅(redundant)。」
彭寶琴法官學以致用,立即追問,如果「光時」和「港獨」意思接近,這個方法怎樣有效?因為說了「光時」等於說了「港獨」,人們不用說兩次同一件事。
Francis的「社科狂熱」又燒起來,指彭官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研究的設計,非常講究。這裡關鍵是我是以『每一天』為計算單位,而非『每一個帖子』。人們發一個帖,不會重覆使用同義字,但於同一日,總的來說,若當時『港獨』是熱話題,不同的人同日使用『光時』口號會不會多了?」這是設計的精要。
Francis後來再解釋得更具體。
「例如,某一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0%;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0%。
第二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5%;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5%。
第三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2%;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2%。
如此這樣,我們拿200天的數據,看關係是否一起上升和一起下滑, 即是看兩組數字是否齊上齊落。最後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就會是『1』.」
然而,控方的報告,是由幾位警員,回看百計遊行錄影,然後數算有多少天有人揮舞「光時」旗幟或有喊「光時」口號,而再紀錄這天有沒有人進行「顛覆行為」,例如喊港獨口號、進行破壞或使用暴力等。
早幾天,Francis批評,警察的做法,不能建立「光時」與「港獨」意思相,因為兩者只是同時出現 (co-appearance)。
控方代表周天行檢控專員,還是堅持挑戰Francis,指出Francis沒有把連登裡刪掉了的帖子,計算在內。
Francis回應說:「我們的數據包含2千5百萬個帖子或回應,刪掉了一些帖子,不會影響結果。」
周專員追問:「你知道有多少帖子被刪掉了?」
Francis答得巧妙:「我不需要知道。」
周專員再拿出那疊人手從連登萃取下來的帖子影印本,指出個別帖子,叫Francis回應。帖子裡,有個別網民留言,指「光時」意思就是「港獨」。
Francis忍不住回應:「這裡顯示的是,有人把『光時』理解為與『港獨』有關。這和我們的焦點小組發現一樣。的確有人從『光時』看到有『港獨』意義。」早前,Francis在庭上有從其報告讀出有焦點小組參加者,指『光時』有『少少港獨意味』,但同時有其他人看不到港獨意思。
Francis語帶雙關:「但我看的是2千5百萬留言,人們不可以 “cherry pick”(挑選櫻桃,指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漠視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Francis說到不可以cherry pick時,一頓,望着周專員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我們如何防止包括我自己也做了cherry picking。(I am not criticizing you, but how can we prevent myself from cherry picking)」
Francis續說:「當然,研究員可以從2千5百萬個留言逐個查看是否與『港獨』有關,但現實上沒可能,所以我們才用這個統計學方法去看關聯。若你提及的這個帖,持續頻密在連登出現,數據上會見到強關係,但這類帖子只是零星出現,沒有成為一個主流。」
辯方代表劉偉聰大狀坐着,聽到這裡,微微一笑。
周專員還是不放棄找Francis研究的漏洞:「你沒有調查過連登以外,例如現實生活上,有人用其他方法喊口號?」
Francis重新讓數據說話:「我們已有2千5百萬個留言,多達20萬用家的意見,結果我們找不到統計學上的強烈關係。你問可不可以再做其他研究?當然可以。」
連登大數據分析,把「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分拆,不是把八個字一次過與「香港獨立」作電腦運算。
Francis解釋他背後想法:「網民留言很短的,只寫『光復香港』或只寫『時代革命』已經代表了整個口號。連劉智鵬教授也說過,他認為把整個口號分開來分析也含有分裂國家意思,劉教授也有拆過口號作理解。」
周專員再嘗試進攻:「警察做的示威錄像調查具相關性(relevant),有助(helpful)我們理解口號意義。」
Francis:「我不認為有幫助,我會說不相關(irrelevant)。」
周專員瞪大了眼,眼神穿透了長方型金屬眼鏡:「完全不相關(not relevant at all)?」
Francis反駁:「如果你是指警察報告,能支持『光時』意思是『港獨』,那警察報告不成立,清楚不能作出這個總結。我抱歉只能說,我不認為是相關的。(Sorry to say I don’t think it is relevant)。」
周專員質疑,警察報告中,百計示威錄影片段,Francis有沒有看過。
Francis回應:「我信任警察,在點算數目字上沒有問題。(I trust police on how they count them)我沒有理由自己去看一次,為了挑戰警察點算是否準確。」
周專員轉向發問統計學問題,叫Francis拿着控方影印的連登帖子,即場示範運算「相關係數」。
此時,彭寶琴法官插話,指這疊資料未必對法庭有幫助,「除非你對李教授的方法論有質疑」。
周說:「就是要看李教授從連登找到的結果有多可靠。」周繼續要求Francis拿着影印的連登帖子示範做統計運算。
時近中午,彭寶琴終於解說了她整個早上學習到的統計學知識:
「李教授解釋得好詳細了。當一個變項的百分比,與另一個變項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檢視兩者是一起上升,還是一起下降,如兩者趨勢一樣,則『相關係數』等於『1』.」說完,彭官望着Francis。
Francis微笑說:「很接近了(Close Enough)。」
此後,周天行專員就說,沒有提問,然後坐下。
兩位社會學家,連續五天在香港法院講解社會科學方法、理論,解釋如何以不同工具怎樣去探視、切割、理解社會運動。本來大家以為只是虛浮懸空又抽象的文字意思,透過社科工具,學者對社會深切的認知熱情,原來可以從人們的腦海中,抽取一些集體認知和意義。
按李立峯所說,他認為這些意思,雖然觸不到,也是可以科學化去檢視和驗証的社會性事實(social facts)。
兩位學者的多項關於反修例運動的研究,早在2019年已經開展,當時沒有國安法,唐英傑亦未成為被告。而再回溯過去幾十年,社科學者一直有研讀社會運動,撰寫學術論文和著書。
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派研究員到現場做問卷調查,打電話到府上問大家的各種想法,在學術圈子不是新鮮事。
只是以往這些艱澀的知識,只會出現在大學班房裡,供學者們互相辯論,或學子們修讀學習。
如今社科學者走進法庭,把他們畢生研究的成果,於審訊中呈上。法官們在審訊中,不時對這批「專家證人」強調:「教授,請問你/妳如何可以協助法庭理解這或這?」「教授,若我有錯請糾正我。」
至於法庭與社科世界的奇異交雜,最終對判決是否有影響,還待揭曉。
不過,Francis已不是第一次以社科學者身份,出現在香港法庭。2017年佔中九子案開審,他是香港近代法庭史上,第一位以「民調學者」身份作供的專家證人。
控辯雙方的律師代表,曾於今次國安法第一審中,就Francis上一次於佔中案作專家證人的結果,各有不同解讀,各自做了自己的Cherry Picking。
控方周天行問:「李教授,上次於佔中案你以『民意調查』專家身份作供,最後法庭判詞下來,是否不給予你的專家報告任何比重?」
Francis答是。
然而辯方劉偉聰大狀亦曾問及:「李教授,雖然佔中案法官沒有對你的供詞給予任何比重,但判詞中卻形容,你在民意調查的作供過程裡『既有誠信亦可靠』。」
Francis亦答是。
是否徒勞?視乎觀點與角度。
(圖為兩位辯方專家證人離開高等法院)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社會性意思 在 一休陪你一起愛瘦身 Facebook 八卦
【孩子,如果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時,請勇敢說不,大聲反抗】
因為最近社會性侵的案件,前幾天有粉絲留言給我,她很擔憂她的小孩即將要面對未來的社會
讓我想到之前在跟朋友聊天,聊到她女兒現在上小學,就有遇到班上的同學,有兩群朋友都想跟她玩,但同時也要求,如果跟我好,就不能跟別人好
另個朋友的小孩也是有一天媽媽發現,為什麼作業裡的錯字那麼多,才發現是因為另一個同學要求互換作業本寫(因為她知道朋友小孩寫的比較好),如果小朋友不答應,對方就說那就不跟她玩了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那時候可能比較單純,好像比較少發生這樣的事,喜歡就玩在一起,不喜歡就不要玩在一起
但現在小孩好像比較早熟,很小就會有所謂同儕的壓力,誰跟誰好,不跟誰好
其實學校跟社會,本來就是一個群體,本來就會有合的來跟合不來的人,不可能這世上所有人都喜歡你,都跟你好
可是如果從小,你就習慣被身邊的人用這樣的方式情感勒索,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會怎麼樣?
父母對小孩說,如果你考試沒有考100分你就不要回來了
朋友對朋友說,如果你要跟我好就不能跟他好
老師跟你說,如果你不能照我要求做你就是壞學生
如果就小就習慣這樣迎合別人,有一天發生不合理要求時,你覺得他會怎麼回應?
其實我很相信,大部份的人其實都是善意的
大部份的家長都是如此愛自己的小孩
大部份的老師都是對自己的學生抱著善意
大部份的同學如果會這樣也只是因為還不夠成熟的面對交友這件事,而會有跟誰好或不跟誰好這件事
可是我們還是不可否認,這社會不全是好人的
這社會真的是有很惡劣的壞人,雖然是少數,但壞人總是會做出更種無理的要求
借你的錢到處吃喝玩樂的人
平常沒事,找你就是要幫忙、沒好事的人
這些我們都覺得只是小惡
還有一些人,會仗著自己的權威,對你做更多無理要求
幫他做壞事
幫他一起騙人
幫他一起欺負人
甚至如果你是女生,他會仗著權勢對你吃豆腐的那種人
不可否認,這社會上就是會有這些人
我們要做的,當然是告訴自己不能成為那種人,也教導我們的孩子,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但是,如果真的遇到這種人,也不要怕
沒有誰是欠誰的,遇到無理的要求,就直接拒絕,遇到不合理的事,甚至如果有肉體的接觸,就大聲反抗
所謂權威,都只是建立在某些角色跟場合上,不用委屈自己,如果在公司遇到這種上司,大不了不要做了,在學校遇到這種老師,直接把真相公佈出來
就像很多霸淩別人的人,會想霸淩的對象,大都是不會反抗的人
我曾經告訴女兒,如果學校有人推你,打你,你先大聲警告他
如果他再推,你就直接給他推回去,然後直接跟老師講
如果處理不了,爸爸去學校幫你處理,你父母不教,老師不教,那就我來教,你不想用文明的方式處理,我就來讓你知道什麼叫真正的不文明
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是父母要能夠讓孩子知道,你是站在她這一邊的
不要什麼怕丟臉不好意思,不要因為權威人物的威勢而犧牲了自己的小孩,更不要覺得反正沒事就好了,你永遠不知道,那些每一件你覺得好像沒什麼的小事,久了會累積多大的傷害
父母教育小孩,在面對不合理要求時的態度很重要,而父母自己也很重要
不要怕丟臉,不要害怕展露自己的態度,要堅定的站在自己小孩身邊
我們生了小孩,在我們的生命中,能夠為他們做的是陪伴,是引導,而不是要求,也不要把你未曾做到的夢想,建立在你小孩身上,那是你的夢想,不是他的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是陪伴他的人生而不是制定他的人生
做父母的也不要忘了,你的孩子才是你生命中最值得保護的人,而不是那些做出不合理要求的權威人物
這社會杜絕不了壞人,但我們能要求自己做個好人
#一點有感而發
社會性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如果一個人就能過得安適自在,
那真的還會想結婚嗎?
有一個蘇菲的故事……一個年輕的尋道者來找一個偉大的蘇菲大師。當他進入師父的房間時,他帶著最大的敬意向師父行禮,師父說:很好。非常好。你要什麼?
他說:我要被點化。
師父說:我可以點化你,但是跟著你的那一群人要怎麼辦?
他往後看,沒人。他說:一群人?我就一個人。
師父說:你不是一個人。閉上眼睛,看看這群人。
年輕人閉上眼睛,然後很驚訝。有一大群人在那裡:母親的哭泣、父親正在告訴他不要去、妻子的眼淚、朋友阻擋他,這一整群人的每一張臉。師父說:現在打開眼睛。你能夠說沒有人跟著你嗎?
他說:對不起,你是對的。我自己扛著這一整群人。
所以師父說:你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擺脫這一群人。這是你的問題。一旦你處理完這一群人,事情就很簡單了。當你處理完這一群人的那一天我就點化你,因為我只能點化你,我無法點化這一群人。
取自奧修
************************
過年期間,最能感受到,一個人要按照「正常」社會性時鐘運作的重要性。例如結婚,如果到適婚年齡了,還沒結婚,甚至沒有男女朋友,那麼各種「關心」就會開始出現了。
然而,社會所形塑的個人發展時間表,那是一群人或甚至一代人的意志,不一定屬於個人。結不結婚,是個人的事,是個人的決定,但個人存在於社會,社會會介入個人的事。
只是我們得知道,不是只有結婚,而是很多生活細節,恐怕都有社會力量的介入。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所形塑出來的個人的樣貌,其實在背後,常有一大群人的力量在操縱著。
某次我跟家長開玩笑:「我們都了解孩子的個性,如果這個孩子結婚,那可能害了對方,就好像妳現在不滿意妳的婚姻那樣。妳難道想要同樣的痛苦在下一代身上再發生一次嗎?」
家長笑著搖搖頭,她的意思也很明確:她不否認這個說法,她也知道自己的婚姻不愉快,她也知道孩子很不成熟,但她還是要孩子結婚,因為孩子將來可能會不一樣。我用簡化的方式翻譯一遍,就是孩子完成結婚這個動作本身,比孩子可能將來的痛苦,還有對方的痛苦,都還來得重要。
傳統有一個說法,孩子結婚,父母的責任就階段性完成了。至於孩子的婚姻怎麼樣(包括孩子的個性、孩子的謀生能力),都是他們的事,都要由他們自己承擔,跟父母相對沒關係。
婚姻本來只是一種形式,是期待透過這個形式,個人能過他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形式重於實質了,而且很自然地被接受了,一代又一代。
父母不見得滿意自己的婚姻,卻要孩子進入婚姻,然後期待奇蹟出現,「說不定」孩子的個性會突然轉變?!
個性不是不會轉變,而是機率比較低。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本性難移。
不是結婚是對是錯的問題,而要回到最根源:我們接納自己了嗎?我們是自己想結婚,還是社會壓力要我們結婚?如果一個人就能過得安適自在,那真的還會想結婚嗎?
「當你單獨沒有人在時,當然你不需要假裝、不需要演。你就只是照你本然的樣子放鬆下來,但是你的意念中裝滿了別人給你的垃圾。」~奧修
「當你跟別人在一起時,有別人支配你,當你單獨時,你那已經被別人塑造的意念就開始讓你有罪惡感、感到醜陋、不值得。」~奧修
或許,她不管孩子適不適合婚姻,一心就是期待孩子結婚,是源自於如果孩子不結婚,她自己會有罪惡感吧!這罪惡感不是她自己本來的樣子,她如果能離開身後那群人,她大概會處在一個相對平靜與喜悅的狀態。
.
ps. 有的父母期待孩子結婚,是因為想抱孫子。至於孩子的婚姻幸不幸福,能幸福最好,不幸福也是他們的事,他們夫妻自己要努力。這種社會論述,其實是武斷的、片面的,事實上,孩子的婚姻幸不幸福,在我們的文化下,還是很容易影響到父母。
pps. 也有少數父母要孩子不結婚(通常是女孩子),期待孩子能照顧自己終老。至於孩子的終老,ㄟ…,反正父母也看不到了…
ppps. 有父母期待孩子結婚,是因為能把人帶進家門,可以多一個人幫忙做家事。
pppps. 結婚只是舉例,讓我們清楚,我們的私慾、社會的壓力,如何影響個人。然後,我們對於現狀的不滿,透過控制環境來順應自己的心,如何變成另一個人的承擔。
ppppps. 源頭在自己,自己不平靜,就很難在關係裡找到平靜!雙方都不平靜,雙方就會用壓力相互撞擊,每日每夜。
.
--------------------------------------------
【Readmoo店長選書】電子書3本75折
https://readmoo.com/introducer/2018/02/index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金石堂網路書店獨家親簽年曆卡(尺寸11*17cm)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金石堂網路書店
◎洪仲清作品,精選二本75折!
優惠時間:2017/12/20 ~ 2018/2/28
https://goo.gl/MScUJP
.
新書分享會_金石堂汀州店
時間:2018年3月3日(六)15:00~17:00
地址: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84號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社團正在進行「評估罪惡感指數活動」
(需先申請加入社團)
https://goo.gl/kk9a7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