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參選宣言,小編想到自己的22K還有家鄉誇張的房價,忍不住也潸然淚下......
【掰掰舊政治,看見新的可能】
許多人認識我,是從我的同志運動身分和工作認識我,我從 19 歲開始,投身同志運動,至今已邁入十三個年頭,我的大半人生,多在思考怎麼讓全台灣的同志過得更好,怎麼讓這個社會更認識同志、破除汙名與歧視,讓每個同志和他們的家人相信,我們都值得更好的愛、更好的生活。
開記者會前,許多人都建議我要降低同志色彩,以求讓多數人接受。我思考了許久,關於我的參選初衷,是因為我相信台灣。我相信台灣社會已經準備好支持一名同志身份的立法委員,同時也能夠看見我是一名女兒、別人的姊妹、在台灣成長的公民、所謂的七年級青年、以及一名家庭照顧者。身為一個女性與同志、以及長期的同志運動工作者,為性別議題喉舌我當然責無旁貸。今天,我只想再跟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說明更多我要參選的原因。
【家庭與國家,應是支持的夥伴關係】
我相差十歲的妹妹是一名極重度身心障礙者,她在前年八月離開人世。從我十歲開始,我們全家的家庭重心就在我妹身上,這二十一年來我們一家人體會了什麼叫做「毫無資源」、「自生自滅」。由於台灣喘息制度的使用不便,與政府長期照護體系的缺乏,我的母親因此為了她極重度身障的女兒,放棄她前程似錦的職業生涯,成為二十四小時不休息的特別護士,而我似乎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二順位的家庭照顧者。
這二十一年來,我們全家面對到的是國家公共設施處處障礙、把所有障別的孩子都隨意地放在一起的特教系統、社會把特殊孩子的學習障礙當作沒家教的誤解、以及永遠都沒有休息時間的繁重照顧工作。
因此,我希望投身政治,健全國家長照體制、改善特殊教育系統,家庭與國家,應是夥伴關係,一同成為有需要的人民的支持系統,否則,女性永遠會是這個系統下過度承擔的犧牲者。
【房價飆漲,青年離家潮】
第二個小故事,是關於我的國小同學們。身為一個土生土長松山人,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然而,今年年初在參加國小同學會時,二十幾個同學中,我竟然發現,成家後還能住在家鄉的人已寥寥可數(大概只有兩個)(當然是原生家庭的房子,絕不可能自己買)。
台北市的房價在過去十年飆漲了兩三倍,但我們這一代人的出社會薪水,竟然和我父母當年「不相上下」。這種世代剝奪、青年貧窮化的情況,讓我們不敢結婚、不敢生子、不敢夢想未來、不敢發揮創意、無法回饋父母、無法安心生活、無法買房置產、無法奢求自由正義。
因此,我希望可以投身政治,改善受薪者的勞動條件、完善租屋政策、以及打破房價炒作的惡性循環。
【掰掰舊政治,讓人民重新信任國會】
在台大的社工訓練,讓我能夠用個人、家庭、社會結構全面思考來面對眼前的困境,但我不願再為國家的錯誤政策補破網,我們需要讓制度更好;而我在同志運動中的工作經驗,不只是站上街頭爭取權益,進入群眾進行教育,更長期與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建構各種性別友善資源和政策,台灣需要更多在體制內的協商與溝通;這幾年,我也投入國際人權工作,在聯合國內與歐盟會議當中,親身體驗台灣的優勢與困境。這十幾年的實務工作經驗,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政治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而要擁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須把政治權力拿回手中,不只為了我長期服務的同志社群、更是為像我這樣的青年、像我父母這般領薪水的人、像我妹妹這樣需要資源的弱勢族群來努力,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讓所有人都能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我以成長的松山信義區作為起點,開始這一場落實民主的旅程,邀請大家從今天開始認識我、監督我,最後,如果你認同我,請把票投給我,讓我們一起來改變令人無感的腐敗政治,讓人民重新信任國會。
改變就從今天、現在開始!
客廳會在你家,報名請進 http://ppt.cc/xnUe
我要協助呂欣潔 http://ppt.cc/6Ov~
-----
【呂欣潔|社會民主黨台北市南松山信義區擬參選人】
呂欣潔,出生於台灣台北松山區。長期投身同志運動,關心人權、動物保護、長期照護、國際事務以及性別議題。
學歷:民權國小、介壽國中、北一女中、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澳洲雪梨大學政策研究碩士畢。
現任經歷: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
華人拉拉聯盟委員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反性別暴力資源網諮詢委員
LEZS 雜誌專欄作家
過去經歷:
政黨工作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助理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種子講師、接線督導、第六屆理事
台灣同志大遊行第七屆執行秘書、第八屆總召集人
台灣大學社科院學生代表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系學會活動組長
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顧教育訓練協會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八卦
「掰掰舊政治,看見新的可能」
318學運醞釀的改革氣氛,催生了社會民主黨與時代力量。社民黨在這幾日公佈了松山信義區的立委候選人,是我們在同志教育與性平教育一路上的好夥伴,同志諮詢熱線的文宣部主任──呂欣潔,在欣潔的參選宣言中,我們看見了她的多重角色,以及公開同志身份參選的理由。
"開記者會前,許多人都建議我要降低同志色彩,以求讓多數人接受。我思考了許久,關於我的參選初衷,是因為我相信台灣。我相信台灣社會已經準備好支持一名同志身份的立法委員,同時也能夠看見我是一名女兒、別人的姊妹、在台灣成長的公民、所謂的七年級青年、以及一名家庭照顧者。身為一個女性與同志、以及長期的同志運動工作者,為性別議題喉舌我當然責無旁貸。"
好立委,能不投嗎?歡迎各位夥伴轉貼分享,戶籍在松山信義區的朋友就直接用選票支持啦~~~欣潔,凍蒜!!
讀完參選宣言,小編想到自己的22K還有家鄉誇張的房價,忍不住也潸然淚下......
【掰掰舊政治,看見新的可能】
許多人認識我,是從我的同志運動身分和工作認識我,我從 19 歲開始,投身同志運動,至今已邁入十三個年頭,我的大半人生,多在思考怎麼讓全台灣的同志過得更好,怎麼讓這個社會更認識同志、破除汙名與歧視,讓每個同志和他們的家人相信,我們都值得更好的愛、更好的生活。
開記者會前,許多人都建議我要降低同志色彩,以求讓多數人接受。我思考了許久,關於我的參選初衷,是因為我相信台灣。我相信台灣社會已經準備好支持一名同志身份的立法委員,同時也能夠看見我是一名女兒、別人的姊妹、在台灣成長的公民、所謂的七年級青年、以及一名家庭照顧者。身為一個女性與同志、以及長期的同志運動工作者,為性別議題喉舌我當然責無旁貸。今天,我只想再跟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說明更多我要參選的原因。
【家庭與國家,應是支持的夥伴關係】
我相差十歲的妹妹是一名極重度身心障礙者,她在前年八月離開人世。從我十歲開始,我們全家的家庭重心就在我妹身上,這二十一年來我們一家人體會了什麼叫做「毫無資源」、「自生自滅」。由於台灣喘息制度的使用不便,與政府長期照護體系的缺乏,我的母親因此為了她極重度身障的女兒,放棄她前程似錦的職業生涯,成為二十四小時不休息的特別護士,而我似乎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二順位的家庭照顧者。
這二十一年來,我們全家面對到的是國家公共設施處處障礙、把所有障別的孩子都隨意地放在一起的特教系統、社會把特殊孩子的學習障礙當作沒家教的誤解、以及永遠都沒有休息時間的繁重照顧工作。
因此,我希望投身政治,健全國家長照體制、改善特殊教育系統,家庭與國家,應是夥伴關係,一同成為有需要的人民的支持系統,否則,女性永遠會是這個系統下過度承擔的犧牲者。
【房價飆漲,青年離家潮】
第二個小故事,是關於我的國小同學們。身為一個土生土長松山人,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然而,今年年初在參加國小同學會時,二十幾個同學中,我竟然發現,成家後還能住在家鄉的人已寥寥可數(大概只有兩個)(當然是原生家庭的房子,絕不可能自己買)。
台北市的房價在過去十年飆漲了兩三倍,但我們這一代人的出社會薪水,竟然和我父母當年「不相上下」。這種世代剝奪、青年貧窮化的情況,讓我們不敢結婚、不敢生子、不敢夢想未來、不敢發揮創意、無法回饋父母、無法安心生活、無法買房置產、無法奢求自由正義。
因此,我希望可以投身政治,改善受薪者的勞動條件、完善租屋政策、以及打破房價炒作的惡性循環。
【掰掰舊政治,讓人民重新信任國會】
在台大的社工訓練,讓我能夠用個人、家庭、社會結構全面思考來面對眼前的困境,但我不願再為國家的錯誤政策補破網,我們需要讓制度更好;而我在同志運動中的工作經驗,不只是站上街頭爭取權益,進入群眾進行教育,更長期與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建構各種性別友善資源和政策,台灣需要更多在體制內的協商與溝通;這幾年,我也投入國際人權工作,在聯合國內與歐盟會議當中,親身體驗台灣的優勢與困境。這十幾年的實務工作經驗,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政治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而要擁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須把政治權力拿回手中,不只為了我長期服務的同志社群、更是為像我這樣的青年、像我父母這般領薪水的人、像我妹妹這樣需要資源的弱勢族群來努力,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讓所有人都能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我以成長的松山信義區作為起點,開始這一場落實民主的旅程,邀請大家從今天開始認識我、監督我,最後,如果你認同我,請把票投給我,讓我們一起來改變令人無感的腐敗政治,讓人民重新信任國會。
改變就從今天、現在開始!
客廳會在你家,報名請進 http://ppt.cc/xnUe
我要協助呂欣潔 http://ppt.cc/6Ov~
-----
【呂欣潔|社會民主黨台北市南松山信義區擬參選人】
呂欣潔,出生於台灣台北松山區。長期投身同志運動,關心人權、動物保護、長期照護、國際事務以及性別議題。
學歷:民權國小、介壽國中、北一女中、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澳洲雪梨大學政策研究碩士畢。
現任經歷: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
華人拉拉聯盟委員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反性別暴力資源網諮詢委員
LEZS 雜誌專欄作家
過去經歷:
政黨工作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助理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種子講師、接線督導、第六屆理事
台灣同志大遊行第七屆執行秘書、第八屆總召集人
台灣大學社科院學生代表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系學會活動組長
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顧教育訓練協會 在 島輝家 Facebook 八卦
真心覺得這樣的課程,應該伴隨著媽媽手冊和衛教一起附上才對!養狗至今,只遇到兩個讓我欣賞的父母,假如您身邊有朋友不知道如何教導孩子與狗狗相處,將這講座推薦給他吧~
https://www.facebook.com/…/a.181114138728…/334174763422748/…
<動物平權教育>
<當孩子遇見狗 --兒童與狗兒安全互動行為>單堂講座報名中
當我們到新聞報導中出現狗咬傷孩童的事件,一般人的反應通常將狗視為攻擊並傷害兒童的惡狗。但,有沒有可能事實上的情況是,孩童驚擾或逗弄狗的行為,孩童的父母親或照顧的成人卻沒有在兒童身邊盡到看護兒童安全的責任,而讓孩童容易成為被狗攻擊的對象呢?儘管兒童沒有意圖地想去激怒狗兒,如拉扯狗的耳朵,尤其是在狗兒熟睡、或吃飯、興奮追逐玩耍的時候。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防止這種事情發生,避免任何衝突,尤其兒童在外遇到陌生狗兒時,更需要成年人在旁指引適切的互動行為。
本周「同伴動物家人教養照護系列講座」特邀請到長期推廣兒童與狗兒安全適切互動,美國KPA響片訓練師學校授証訓練師/加拿大及美國犬防咬協會講師翁亞璇老師為我們開講。若您家庭中有孩童與毛小孩共同照養的家長們,非常歡迎您來聽講,若您的工作是幼兒園教師或國中小教師更需要一起來聽講,也非常歡迎害怕狗兒的民眾一起來參加,一起來學習如何讓自己與狗兒創造出安全的生活環境。
主 題:當孩子遇見狗--兒童與狗兒安全互動行為
講 師: 翁亞璇(美國KPA響片訓練師學校授証訓練師/加拿大及美國犬防咬協會講師)
主辦單位:臺北市動物保護處、TAEA社團法人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協辦單位:台灣動物人文社
講座時間:10/16(四)晚間7點~9點。
費 用:免 費。
参與對象:同伴動物家人。
地 點:心悅人文空間二樓地板教室 / 台北市中正區金門街12巷7號
交 通 :心悅人文空間地圖指引http://www.joyfulliving.com.tw
報名網址:http://ppt.cc/So6c
敬請支持動平會的教育方案,成為動物的守護者:http://ppt.cc/bkk1
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顧教育訓練協會 在 【系統操作教育訓練】長照機構篇 - YouTube 的八卦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