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年度專題 [當人人視廢棄物為燙手山芋,這間新創「把垃圾當寶貝」:用設計顛覆你對環保商品的想像]
最近人人都在玩神奇寶貝,但這間新創則是投入「垃圾寶貝」的開發!新創團隊「REnato Lab」把垃圾變傢俱,把回收的汽車零件變「一把膠椅」,印刷電路板的玻璃纖維變「壁磚」!
讓人很想熱血地跟著大喊:去吧!「垃圾寶貝」!▷▷▷http://goo.gl/01tJmo
還有精華懶人包「手機的獨白」:https://goo.gl/6MrzyD
專題文章搶先看:http://goo.gl/QnPfQ9
#循環經濟 #社企流年度專題 #末端循環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其實『高妹』好難發掘唔到。」浸信會永隆中學女子籃球隊教練林碧怡口中的「高妹」,是身高達1.8米的球隊隊長黃惠婷,「佢係個行出嚟就可以入港隊嘅人,我自己打波又好,睇咁多人打波又好,佢有咁嘅身高得嚟,又有呢個彈跳力、靈活性,係香港未見過。」 米八高妹成球隊瑰寶 十射十足助校破宿命 身兼港隊女籃隊員...
「社企流年度專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 關於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 關於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 關於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 關於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 關於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 關於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 YouTube 的評價
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八卦
#社企午餐店 [看見「循環經濟」,在臺灣逐漸萌芽的藍圖]
還記得今年社企流的年度專題嗎?
透過回收咖啡渣,製成洗髮精,「歐萊德」實踐了綠色髮妝品牌的理念;而「布花園」則利用廢棄寶特瓶,做成大型建築物的外衣,延續了寶特瓶的價值。這樣資源循環的商業模式,友善了環境、社會以及消費者。
現在就跟著社企流在企業實例中,再次回顧循環經濟吧!
▷▷▷http://goo.gl/zHFjQN
#循環經濟 #社企流年度專題 #歐萊德 #布花園 #資源再利用
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八卦
#社企流年度專題 [「循環經濟」一次告訴你大回顧+你寫心得我送書活動]
社企流2016上半年度的大專題《循環經濟:走向零浪費時代》正式進入尾聲了,超好奇大家對於這次的專題有沒有特別的建議或是心得呢?
為了想多多了解大家對這議題的看法,小編特地翻箱倒櫃祭出超值得收藏,由社企流所撰寫的「讓改變成真:台灣社會創新關鍵報告」一書,準備好要給大家暢所欲言又能好書搬回家繼續讀,大家只要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或是私訊粉絲團留下你的想法、心得,一旦成為被我們挑出的精彩好文,就能獲得一本讓改變成真!
以下立刻來分享某位社企流之友主動寫給我們的心得讓大家參考,歡迎大家也踴躍分享自己的見聞:
-----------------------------
卓曉青:任職於惠樺音響 / 參與Oriole Sound Audio開發
XX(匿名)妳好,我是曉青,好久不見!
最近讀了妳參與的「循環經濟」專題,由於我目前待的環境觸及製造端,有些理念也不謀而合,因此有些想法想與妳分享。
如果認為源頭是重要的,有個關鍵是:現代的「環保」元件導致了「不環保」。
參與過產品從設計到上市的各個階段,以音響裡的電解電容來說,我們公司採取使用2004年以前生產的製品,因為2006年RoHS歐盟環保規範擴大實施,此之後所生產的電解電容漏電率偏高、使用壽命也非常的短。舉例來說,原本可以用20萬小時的電容,因為環保規範的關係,變成只能用2000小時,環保這2字耐人商確...
這是不是與妳想的有些不同,怎麼會2004年以前所生產的零件,其品質反而比新近生產的好?這其實是合理且有跡可尋的。現代的研發有時候是為了cost down而生的研發,何況有太多是企業挹注主導的研發。
在音響產業,即使消費者花費數百萬買一部機器,它的使用效期就是3~5年,因為裡面使用的都是環保零件。這3~5年的起算時間是從零件製造出來就開始起算了,舉例國外進口的器材,其零件生產出來後可能已經庫存了一段時間、裝進機器再進倉庫存、當運送到臺灣時可能已經庫存了1~2年,銷售者再用1年的時間賣掉,當機器順利賣出,壽命也只剩下2年了。於是有種說法:「機器放著不用都會壞」指的就是這個。
當然這也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對賣的人來說,其對策是養一批專門維修的人、或者,機器壞了正好有理由再賣新的給消費者。
我們公司是比較例外,以古典元件組成,強調的是「用到你孫子長大都不會壞」的音響器材。使用相對於環保零件的「古典元件」組成,說來簡單,整個過程做起來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越來越不可能。
因為這些能生產高品質元件的廠家多抵擋不住時代洪流,可能是收攤、被併購、或轉作別的。在消費性產品當道的時代,多數廠家思考的是:如何讓消費者一再的把口袋的錢掏出來,因此,想做一部「不會壞的機器」的我們,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同樣都能作用的零件,多半製造商是手邊有什麼就裝什麼,但我們除了功能性的考量之外,還有最重要的:這隻零件的壽命有多久?
也就是我會對XX在「循環經濟」裡說的「從設計端解決」,特別有所感,我也非常非常認同!但徜若製造者能取得的零件只剩下「環保零件」,廢棄物還是會一再產生。但我覺得這也是大時代的問題,當好食材的供應被淘汰、煮食者如何作出良心產品。
以我現在待的公司,從1958年開始都在真空管的領域,走過經濟起飛、農工帶動興旺的年代,每個時代的特徵不同,當今商業當道,也許我們都聽過「好的設計可以改善人類生活」,但當我涉入接觸產品的設計製造,不禁從古今元件品質的變遷得到感觸,明明可以做出對社會、環境有所益處的產品,卻像《電燈泡的陰謀》一樣.......人類真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啊~~
囉嗦太多了。當作一則讀者的低調迴響與見聞分享吧!
-----------------------
「手機的獨白」懶人包:https://goo.gl/6MrzyD
專題文章一次看:http://goo.gl/QnPfQ9
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其實『高妹』好難發掘唔到。」浸信會永隆中學女子籃球隊教練林碧怡口中的「高妹」,是身高達1.8米的球隊隊長黃惠婷,「佢係個行出嚟就可以入港隊嘅人,我自己打波又好,睇咁多人打波又好,佢有咁嘅身高得嚟,又有呢個彈跳力、靈活性,係香港未見過。」
米八高妹成球隊瑰寶 十射十足助校破宿命
身兼港隊女籃隊員的Miss Lam對高妹讚不絕口,憑的不只是主觀的感覺,高妹在剛過去的「NIKE全港學界精英籃球賽」八強一役,全場射十球、中十球,協助學校勝出球賽,首次晉身四強,更打破過去三年兩度於八強止步的宿命。
缺自信賽前壓力「爆煲」 教練鼓勵終取勝
1.8米的身型在學界完全佔優,但又怎料到她也曾對自己無信心,「嗰陣打屯門區學界冠軍賽,我有另一個隊友比賽前一日受傷,我驚到喊咗出嚟,因為我覺得自己唔可以帶領隊友贏比賽。」高妹憶述說。
面對心理壓力「爆煲」,幸而高妹當時有Miss Lam的鼓勵,「Miss喺比賽前同我講『黃惠婷,你要相信自己』、『唔好諗到自己係咁差、咁弱』,嗰陣都相信Miss,Miss咁相信自己,覺得自己都應該可以。」最後高妹與隊友順利贏得比賽,高妹也上了一堂重要的課。
射失罰球球隊出局 一世難忘
但人生要上的課豈只一堂,高妹要面對的挑戰也接踵而來:在去年的精英賽八強,她與隊友發揮出色,原本勝利在望,可惜高妹在最後關頭射失了四球罰球,間接令球隊以一分之微落敗,這場比賽也成了她心中難以拔走的刺。
「嗰種唔開心嘅感受仍然喺度,係有種刻骨銘心嘅感覺。」高妹冷冷地說,「嗰場完咗後好似兩日無離開過屋企張床,就係喺度喊,因為覺得自己點解無能力去帶領球隊贏波,反而係因為自己而輸,仲只係輸一分,無試過因為輸波喊咁耐。」
再一次面對挫折,但教練又再一次令「高妹」重新站起來,靠的是不斷用Whatsapp訊息鼓勵。而球隊不只高妹一人,Miss Lam亦會以短訊關心及了解其他隊員情況,成功令球隊凝聚得如家人般親密,「我哋學校有四個字,『修己善群』,就係想佢哋先喺籃球場搵到自己嘅品德,品格好,然後再服侍呢個社會,感染其他人都會有咁好嘅品格。」
以熱情激勵他人 津貼中學亦有出頭天
Miss Lam教過不少球隊,在她眼中永隆最特別的地方是「夠簡單」,「佢哋打波好簡單,真係為打波去進步,唔係想爭咩返嚟。」全憑對籃球的熱情,即使作為津貼中學的永隆不如直資中學般有充裕的資源,也能在今年成功擠身四強,Miss Lam對此也十分感觸。
「永隆係我最覺得對教學失去衝勁,佢哋一路畀鼓勵我、一路唔放棄,係令我對教學重新充滿熱誠,係話畀我知原來我仲係可以,教到學生有份熱情、有感染力。」Miss Lam不禁流着淚說,「我哋永隆打籃球呢份熱情,係令其他寂寂無名嘅學校都可以掘起,可以令更多新面孔被呢個籃球圈認識。」
戰幔再起 東網「睇體」現場直播
今年精英賽即將戰幔再起,東網「睇體」屆時會現場直播「2018-2019年度NIKE全港學界精英籃球比賽」四強(26/1)及決賽賽事(27/1),永隆中學將在四強硬碰協恩中學,今集《港。故》會用5分半鐘,帶大家感受永隆女籃對籃球的喜愛及熱情。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aTYj-U7chY/hqdefault.jpg)
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廣告與 「茶魚飯厚 Podcast 」合作播出
#podcast推薦 #茶魚飯厚
👀 如果我當初選了不同的職業,生活會長什麼樣子呢?
社會的每個角落裡,都有許多故事值得聆聽,無論是接體員、死亡清潔師、做工的人、計程車、洗車師傅、八大行業⋯⋯讓我們一起在「茶魚飯厚」堆疊不同的人生際遇吧!
💫 或許,你也能在別人的人生中找到不同的答案與可能。
趕快一起來收聽「茶魚飯厚 Podcast」,每週 2 次上映真實感動的人生!
👉🏼 前往收聽:https://lihi1.cc/Hu8iy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茶魚飯厚 Podcast 立場。
-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擎天崗水牛 #國家公園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0:54「茶魚飯厚Pocast」廣告段落
01:48 水牛的死因是什麼
03:03 陽明山上的水牛是怎麼來的?
04:34 水牛如何影響陽明山?
06:11 為什麼水牛對國家公園來說很尷尬?
08:45 目前的處置與討論
10:16 我們的觀點
10:59 提問
11:1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王葦
|腳本:王葦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CNA新聞專題 陽明山水牛困境:https://bit.ly/3sP2u6j
→108 年度陽明山國家公園 擎天崗區域野化水牛族群調查:https://bit.ly/3bcjQnK
→擎天崗野化水牛死亡事件:https://smctw.tw/8444/"
【 延伸閱讀 】
→野牛傷人——陽明山的牛群該何去何從? https://bit.ly/3renhzw
→擎天崗野化水牛殞命,反映主管機關長期漠視的荒唐:https://bit.ly/3relhr5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TEP2TRmgbw/hqdefault.jpg)
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甚麼才可以讓一個人脫胎換骨?今集《港。故》就與大家見證一部山地單車,將一個本身愛流連街頭的鬱躁少年,搖身一變成為教練眼中勤力的香港山地單車代表隊成員。
18歲的陳昭岐是中五學生,在中一轉至現在的群育學校前,曾經是別人眼中的「廢青」,「打機打到天昏地暗都唔返屋企嗰啲,之後開始食煙、飲酒,四圍玩,都係搞事,好似好頹,喺街度揸住煙,同一班『金毛』企埋一齊,三五成群咁。」
曾過着逃學、離家出走的日子,昭岐解釋指是因為父母離異,加上同住的爸爸工作原因早出晚歸,「屋企人睇唔到我,即係陪唔到我,返屋企無用咪出街玩,出街玩起碼有人陪。」昭岐亦因為與父親關係欠佳,曾在社工轉介下入住宿舍。
當時的昭岐是一個暴躁青年,他曾因社工遲給零用錢打爛宿舍裏的設施,即使轉校後,亦有因小事而發老師脾氣,及後發現自己原來患有鬱躁症。
幸而身邊的人對昭岐循循善誘,宿舍社工在他闖禍後都只是問他的手有沒有事,昭岐坦言沒被責罵感到驚奇,「即刻無晒火。」他笑言,又指群育學校老師處理手法很不同,會了解自己發生甚麼事,幫助解決問題,不會以罰為主。
此後,老師亦幫助昭岐找到自己的興趣,在校內山地單車興趣班中,昭岐展現潛能,他亦愛上這項運動。有別於普通單車,山地單車要求更多技巧,令昭岐花了約半年才適應,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我學唔識啲動作會不停練,可能練足一日都可以,練到做到為止。」又指以前的自己會一早放棄。
昭岐經歷青苗訓練及青訓,終於成為港隊九名山地單車選手之一,現時每星期訓練六日,是教練眼中的勤力隊員,更曾代表港隊外出比賽。除了體育成績漸入佳境,他亦得到外界的認同,獲一間傳媒機構頒發「年度最佳進步獎」,加上暴躁脾氣亦有收斂,一直看着他改變的老師都另眼相看。
「當時都覺得佢『幾一坺泥』,依家係一個好成熟嘅人,好清楚自己嘅路。」昭岐中三時帶他入興趣班的老師賴佩怡說。昭岐也不忘多謝老師及宿舍社工,坦言沒有他們也沒有現在的自己。
原來令昭岐脫胎換骨的不只是山地單車,更有在他身邊的良師。今集《港。故》用6分半鐘,帶大家看看昭岐破繭成蝶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bit.ly/oncckongguf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SGKBAVtwNw/hqdefault.jpg)
社企流年度專題 在 【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 YouTube 的八卦
社企流 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攜手推出《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 篇深度分析文章,剖析不同角色看待社會企業的觀點完整 專題 請見 h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