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排擠效應】
前幾天上班,兒科急診的病人不多, 下午遇到兩位從中國疫區回來需要住在負壓病房疑似武漢肺炎的通報案例後,整個看診進度受到顯著影響。
一個疑似武漢肺炎的通報案例,在急診需要做多少事情?
1. 檢傷詢問症狀、旅遊史、接觸史、測量體溫呼吸心跳血壓
2. 請病人到急診外臨時帳棚等待
3. 醫師換裝穿上隔離衣到帳篷問診和作理學檢查
4. 呼叫醫事放射師穿上全套防護裝備推移動型 X 光機到帳篷幫病人照 X 光
5. 確診肺炎後,帶病人至負壓隔離室等候
6. 醫師聯絡院內感控,確定通報條件
7. 上電腦法定傳染病系統完成通報並列印採檢單
8. 醫師和護理師換裝穿上全套防護裝備進入負壓隔離室
9. 穿著厚重的隔離裝幫病人抽血和口咽採檢
10. 將檢體放入特殊運送箱送出
11. 受過專業訓練和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轉送人員,經過院內淨空動線將病人送至負壓病房
12. 急診醫師和護理師依照流程逐步脫下身上的防護裝備,徹底清潔手部,回到原本的工作岡位
上述流程每次至少需要 40 到 60 分鐘,等到我再度回到診間時,發現新病人已經等待近一小時。
這是疫情受到控制、尚未發生本土社區疫情的現在,開始出現輕微的醫療排擠效應,若不幸發生社區疫情,排擠效應將更為顯著,隨著疫情升溫,最後可能如武漢般整個醫療體系崩潰,武漢肺炎病人無處住院,原本常規醫療病人無處治療。
因此,懇請政府儘快下定決心,效法美國、澳洲、新加坡等國的做法,全面禁止 14 天內到過中國的非本國籍旅客入境,從重災區城市返台本國人士須強制隔離兩週,從中國其他城市返台者則自我隔離兩週。
看到中國大城市一個一個淪陷,連首都北京都岌岌可危,可以知道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之強,連地球上國力最強、防疫能力和醫療能力最高的美國都採取極端措施防止病毒入侵。台灣應儘快應變,或許可能犧牲部份經濟利益,應趁疫情尚未擴大時跟上世界大國的腳步,防止台灣爆社區疫情,讓醫療體系不致於因排擠效應崩潰。
確診看診流程 在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Facebook 八卦
【醫療排擠效應】
前幾天上班,兒科急診的病人不多, 下午遇到兩位從中國疫區回來需要住在負壓病房疑似武漢肺炎的通報案例後,整個看診進度受到顯著影響。
一個疑似武漢肺炎的通報案例,在急診需要做多少事情?
1. 檢傷詢問症狀、旅遊史、接觸史、測量體溫呼吸心跳血壓
2. 請病人到急診外臨時帳棚等待
3. 醫師換裝穿上隔離衣到帳篷問診和作理學檢查
4. 呼叫醫事放射師穿上全套防護裝備推移動型 X 光機到帳篷幫病人照 X 光
5. 確診肺炎後,帶病人至負壓隔離室等候
6. 醫師聯絡院內感控,確定通報條件
7. 上電腦法定傳染病系統完成通報並列印採檢單
8. 醫師和護理師換裝穿上全套防護裝備進入負壓隔離室
9. 穿著厚重的隔離裝幫病人抽血和口咽採檢
10. 將檢體放入特殊運送箱送出
11. 受過專業訓練和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轉送人員,經過院內淨空動線將病人送至負壓病房
12. 急診醫師和護理師依照流程逐步脫下身上的防護裝備,徹底清潔手部,回到原本的工作岡位
上述流程每次至少需要 40 到 60 分鐘,等到我再度回到診間時,發現新病人已經等待近一小時。
這是疫情受到控制、尚未發生本土社區疫情的現在,開始出現輕微的醫療排擠效應,若不幸發生社區疫情,排擠效應將更為顯著,隨著疫情升溫,最後可能如武漢般整個醫療體系崩潰,武漢肺炎病人無處住院,原本常規醫療病人無處治療。
因此,懇請政府儘快下定決心,效法美國、澳洲、新加坡等國的做法,全面禁止 14 天內到過中國的非本國籍旅客入境,從重災區城市返台本國人士須強制隔離兩週,從中國其他城市返台者則自我隔離兩週。
看到中國大城市一個一個淪陷,連首都北京都岌岌可危,可以知道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之強,連地球上國力最強、防疫能力和醫療能力最高的美國都採取極端措施防止病毒入侵。台灣應儘快應變,或許可能犧牲部份經濟利益,應趁疫情尚未擴大時跟上世界大國的腳步,防止台灣爆社區疫情,讓醫療體系不致於因排擠效應崩潰。
確診看診流程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八卦
這件事需要理性的還原事實,流於情緒會失去事件的焦點。
站在家屬的立場,容易以結果來論斷有無過失,怪罪處理的醫護,這是家屬的情緒反應,我可以理解、體諒,但是站在我們醫療人員的角度,有幾點必須要說一下:
第一,在診斷及處置過程中是明快與正確處置,並沒有遲延、失誤。
最重要的是,
我在1分鐘之內看到個案的時候就診斷出是胎盤剝離並給予最正確的處置與建議。
我必須說,在醫療案例上很多胎盤剝離都是要事後才能夠被正確診斷,而這個個案我已經在第一時間精準、快速的判斷,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診斷能夠比我更準確更快速的並沒有多少了。
第二,
個案就診的場所是門診,並非以急診方式求診,無法實行檢傷分類。
個案在爆料文中說在門診等了兩個多小時,門診在醫療體系上本來就無法實行檢傷分類,只能一個一個照流程來。如果病患有緊急情況,或有無法等待的身體因素,應立即前往急診,在任何一家醫院的門診同仁沒有能力辨別病患是不是真的有那麼急或是非常急,況且許多來看診的人都會跟醫護人員表達自己的情況很急,醫護同仁無從一一辨別。因此,請不要再為難我們的護理同仁了。我要強調的是,護理人員的專業是護理不是醫療診斷,醫療診斷是醫師的職責,爆料文一再指責護理師已經是混淆了。
我的門診本來就會等很久,如果個案覺得很急本來就應該去急診,如果這個個案因某種因素不知道,
那也沒關係,我在最短的第一時間就已經幫個案安排好後續(其實,我也可以跟個案說這很緊急,放手請個案自己趕快去台大急診),但我採取的做法是幫個案聯繫好後送接手的主治醫師,並跟主治醫師確認他已完全了解個案的狀況再送過去。在個案看不到的背後,我們已經處理了完整的後續程序,讓接手的主治醫師可以無縫接手,減少重新診斷的時間耗費,我們在背後的積極努力與付出是爆料文忽略,反而以我們同仁無同理心的方式呈現,對我們來說是不公平,跟無法接受的。
第三,我們本來就沒有救護車,本就無法控制救護車的時間,這是由勤務指揮中心統一調度,並無法要求與預期救護車到達時間。如果用救護車到達時間指責我們,又是一個以結果論事後指責。
最後,我必須說我是這世界上有真正給過這個孩子機會的人,我百分之兩百確認我們已經盡其所能給予個案我們該做的所有最正確的事情了,爆料文不能用結果來否定我們所有醫護人員的努力,不能把之前錯誤求診方式等待的事情全都賴在我們頭上,我真的沒辦法接受。
我可以體會你們的心情
但你們不可以因為疾病的結果不如預期就隨意放話傷害盡心盡力幫助你們的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