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兒哥要「回家」了
21天的移植療程,身心壓力都非常大,所謂的殲滅性化療,頭髮再一次全掉光,然後讓我整個喉嚨發炎到都在咳血,每4小時就要打一次嗎啡止痛,同時晚上都會要打安眠藥才能入睡 …,但在出移植室後的3天觀察,目前皮膚變黑了些,臉上一些黑色素的斑都跑了出來,然後整個身體皮膚都會痛,甚至碰到水更痛,但整體恢復的還算不錯,所以瞬間明天週六就能出院了!
還趕得上看金鐘獎,甚至是國慶煙火轉播了
這次出院以後,除了還要等最終的移植後骨髓報告才能確認移植是否成功,也可以說是從5月以來不間斷的化療、移植療程後,一個小小的句點。以後基本上就不用再做化療,也不用這麼長時間住院了,就是每週定期複診、抽血、抽骨髓、調抗排斥藥,觀察移植後身體排斥情形,最重要的也是希望不能再復發了,但至少也都能回家了,「回家」真的是「回家」,從5/5治療到現在以來,我在醫院外的日子,算下來還真的只有20天左右 …,其他時間全都是在台大醫院度過,能夠「回家」真的很感動、很感動。
不過,出院前,主治醫生還囑咐我 …,避免移植後的感染,暫時不能去週年慶、百貨公司、電影院之類,只能去「沒人」的地方,到底 …「沒人」的地方在哪 …
9/21移植到現在,其實也還未滿1個月,醫生說,身體就好像新生兒一樣,一直在長,雖然說擁有30歲的外表,但其實就像個未滿月的嬰兒一樣,需要小心照顧、保護,但還好沒變笨,記憶也都還在,很想回去上班,但大概短時間也不太可能,接下來,大概就是在家繼續寫寫blog,跟你們聊聊天,健身運動,然後可能會寫本書這樣,以及研究一下廚藝料理之類,因為移植後短時間也要盡量在家裡煮、用餐,好好調養一下自己。
回想起來,這段治療過程,實在是太苦太苦太苦了,就是我說的苦的N次方,任何不可思議的治療,似乎都親身經歷了 …,但比起很多同樣也是血癌的患者,也要惜福自己幸運多了,血癌到現在就連醫學都很難告訴人怎麼預防,但台灣罹患血癌的人,真的真的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像是醫生跟我說現在至少在台大醫院有近百人在候床,急診也有很多血癌患者在等床,只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照顧、珍惜自己的身體,不要真的自己經歷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貴。
套一句前兩天炎亞綸和唐立淇在直播時說的「知命,但不要認命」,我曾經一直覺得2016年對我來說好黑白、好黑白,但看著家人、醫生、護士、朋友以及你們的鼓勵、照顧等,也覺得自己得要很努力,我很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像個病人,也不是很喜歡把什麼悲痛都一直告訴大家,但我必須說,這治療過程,真的很痛、很痛,也是痛的N次方,但真的沒辦法,只剩一條路,哭著也要走完。
「信念」很重要,雖然治療過程中,FB發文變少了,但自己蠻驕傲的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blog的文章一樣還是一天都沒有少過,雖然可能不像之前那麼精彩,但也是掏心掏肺,把我自己所知道的都做了紀錄,很多人說生病時要找到「信仰」寄託,但我覺得是要找到「信念」,一個讓你「執著」的事情,但這份「執著」,是促進你想要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還是一句老話,生病治療的期間,失去了很多,但其實也獲得了很多
誠心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平安
然後就是無數的謝謝、謝謝、謝謝以及感恩
(護士跟我說出院要低調,不過我真的不是得意,也不是炫耀,只是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讓大家體會到健康的重要以及懂得愛護身體、珍惜生命,趁我還有那麼點小小的力量,真的真的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健康蘋台】 80後患癌—33歲確診晚期肺癌 四年來如常返工去旅行 醫生:存活五至十年一啲都唔奇 37歲的演員陳積榮早前拍片公開身患第四期肺癌,事實上即使不煙不酒,肺癌亦有機會來襲。同樣37歲的阿詩,表面看與常人無異,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過着自由自在的獨居生活,很難想像這她四年間一直與肺癌共存。3...
確診後咳血 在 魏智偉 奔跑吧鋼鐵急診醫師 Facebook 八卦
你們醫師護理師到底有沒有在吃飯?
有個病人家屬要帶病人離院時,這樣問我,讓我想起了幾年前一個病人。
---------------------------------------
每天急診總是非常熱鬧,除了已經安排住院卻因為全院沒床,所以在急診治療和待床的病人外,還有一直不停歇的掛號和被救護車送來急救的病人。
一對年輕夫妻在病人群中特別讓我印象深刻。
先生因為發燒而就診,而太太抱著小孩在旁邊陪著,因為沒人可以幫忙帶孩子,太太又放心不下先生,所以一直在床邊站著。
原本只能放10張急診床的看診空間,硬是放了近30床。
我好不容易去找了張椅子給太太坐(其實是用眼神徵招隔壁家屬坐的椅子)。
後來先生病情變化很快,除了持續高燒,白血球血小板非常低、發炎指數很高,很快地血氧不穩血壓不穩,人開始因為敗血症,血液已經呈現嚴重的酸血症。
後來病人開始大量咳血,血就噴在太太身上。
跟著血壓量不到,失去意識。
「轉到急救室!」我大聲指揮著。
來診區所有的病人和家屬都被這一幕嚇到,然後四周變得安靜無聲。
血氧很差,眼看心跳已經開始下降。
緊急插管,用上強效抗生素和升壓劑,人立即清醒,但狀況還是不好。
「你要有心理準備,等一下會急救。」根據經驗,很遺憾但我還是跟太太預告。
「怎麼會這樣!醫師幫幫我們。」太太焦急的流下眼淚,小孩睡得香甜。病人是家庭的依靠,發燒兩天就惡化,當下完全不知道感染了什麼病菌。
「我沒有放棄,你們也不要放棄。」我拍拍太太肩膀。
我也對病人說:「為了老婆小孩,身為男人的你要加油,跟我一起撐過去。」
先生其實因為敗血症,已經呈現全身性凝血功能異常,除了剛剛咳血之外,鼻胃管也開始從消化道引流出咖啡色血液,身體各處開始出現出血點、所有點滴軟針處都滲血。
然後,心跳停止。
「開始CPR!」
即便是預期中,但我多不希望它發生。
而太太崩潰地流著眼淚,小孩依然睡得香甜。
經過了漫長的10分鐘,這10分鐘我們醫護人員多麼揪心。
10分鐘,第五次確認心律。
「有心跳了!有心跳了!」學弟興奮的大喊。
我看著眼前著個年輕爸爸,三種升壓劑幫浦、呼吸器、中心靜脈導管、輸血漿、輸液、氣管插管、鼻胃管、尿管,仿似帶著病人打了一場聖戰。
孩子醒了睜開眼睛,
看著睡覺中的爸爸,
揮動著雙手。
似乎等著,爸爸的回應。
我回到來診區繼續看診,所有等待的病人都沒有任何抱怨。
一個大姐眩暈了一整天,終於症狀緩解,要離院時問我:
「醫師我躺在邊邊看了你一整晚,都沒看到你去吃飯,你三逼巴,到底有沒有在吃飯啊?」
我笑笑。
我下了班再去看先生狀況稍穩定。
太太也沒有在哭泣,身上血漬已乾。
孩子,你的爸爸還跟我們一起努力著。
想到這裡,終於可以心滿意足的回家睡覺了
----------------------------
忘了跟那位大姐說:
我不止沒吃飯,回家都還累到睡沙發….
確診後咳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晚上10時20分最新 【第19例個案接觸者疫調進行中,已鎖定特定對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於晚間10點12分再度發布新聞稿表示,由於確診的計程車司機曾載運多名返台過春節的台商,其中3位從中港澳返國,皆在家自主健康管理,且回台後皆曾因呼吸道感染症狀就醫,指揮中心已緊急採檢其中一名台商,另兩位明日採檢,正深入追蹤3名台商及該個案所有密切接觸者。
由於衛福部長陳時中之前在記者會上提到有社區感染,但在三個小時後,指揮中心進一步澄清並更新追查進度,鎖定上述3名台商,因此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現在屬於「疑似」社區感染。指揮中心補充,以現有資訊分析,一般民眾於社區得到感染的風險很低,尚無須提升防疫等級。
陳時中在晚上10時20分左右於記者室裡表示:「社區感染是要社區內有連續性的人傳人,而這個case是零星個案,他的相關接觸者、醫護人員採檢都是陰性,只有家庭性的親密接觸,也就是他弟弟。至於職業接觸者,發現三名有中港澳旅遊史,正在調查,所以目前社區發生連續人傳人可能性非常低。」
■台灣疑似出現首例社區感染案例及死亡案例,尚在尋找感染源
台灣出現首例COVID-19(武漢肺炎)死亡案例,一位住在中部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的60歲男性,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醫院就醫,診斷為肺炎。當日收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已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這名患者沒有出國旅遊史,是白牌計程車司機,平常多載運中港澳旅客,目前感染源不明,這是首位因武漢肺炎死亡的台灣案例,也是台灣第一例社區感染案例。
指揮中心表示,與這名計程車司機同住的兩位家人,都沒有武漢肺炎症狀,但他的弟弟採檢是陽性,另一位仍在採檢中。其接觸過的60位醫護人員皆已採檢完畢,全為陰性,其餘非同住的10位家人、急診接觸者7位,正在採檢中。目前正透過監視器、通聯紀錄,調查司機載過的客人、接觸者有多少人。
加上今天的60歲男性和他的家人,台灣新增兩名確診案例,這讓新冠狀病毒在台灣至今,總確診達20例,其中1名死亡。
■指揮中心主動發現,必須在短時間內掌握運將接觸史
這名死亡案例是由指揮中心主動發現,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觀察新加坡有將近50%確診患者沒有旅遊史卻確診,判斷目前只看旅遊史的採檢,可能會有疏漏;因此2月12日起,政府將針對全國醫療院所通報流感併發重症且流感檢驗陰性的個案,回溯自1月31日起,重新檢驗武漢肺炎。截至2月15日止,共採檢113人,只有這位計程車運將確診,其餘皆為陰性。
陳時中表示,這名患者是白牌計程車司機,乘客大部分都有預約,大部分都有中港澳旅遊史,但目前感染源還不明,已經透過通聯紀錄,全面性清查這位司機接觸過的人,調閱健保就診資料、監視器,希望在最短時間完全掌握接觸史,發現確切感染源。
陳時中指出,這名老翁1月27日曾跟親戚團聚過,相關人員都在採檢中。同住家屬有兩位,非同住有10位,醫護接觸者60位,急診接觸者7位,目前醫護接觸者60位全都是陰性,家屬同住一位陽性,一位採檢中,非同住的都在採檢,有一位第一次檢驗陰性,待二次採檢,其餘送驗中。
媒體詢問這是否為台灣第一起武漢肺炎社區感染案例?陳時中回應,「應該可以這樣子說」。但因為目前還掌握不到接觸史,他們要努力看能否找到感染源。
陳時中指出,社區傳播指的是在社區裡面走就有感染風險,包含4個條件:
1.確定病例無法找出感染來源
2.本地感染個案已遠超過境外移入
3.已出現持續性或連續性傳播鏈,一傳十、十傳百
4.廣泛發生群聚事件
但在晚間十二時左右,副總統陳建仁在自己的臉書上,明確區分所謂社區感染(locally-infected)與社區傳播 (community spread)定義的不同。他表示,目前19例這位司機的確是屬於社區感染的定義,而他的感染源正在追查中,而疫情中心正在檢視台灣是否進入社區傳播的第一徵兆,至於其他三個徵兆,在臺灣都不存在!也就是說,臺灣並未進入「社區傳播」的狀況,ㄧ般民眾從社區得到感染的風險很低,防疫等級不必升級。
陳時中表示,目前措施依然不變,但會視疫情調查狀況,和專家討論是否調整,有新的情況會每天報告。若疫情調查發現風險高,會考量公布這名計程車運將的住家位置。請民眾不要恐慌,勤洗手、保持通風、多開窗,呼籲社會個人和環境衛生先做好,不要去太多人的地方。
■今天開始啟動社區監測,返國有症狀者要採檢
由於其他國家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今天開始,只要出國後返台出現呼吸道症狀或發燒,不論去哪個國家,醫師都可採檢。
周志浩指出,今天指揮中心開始啟動社區監測方案,符合以下3項條件,醫師即可採檢:
1.14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包含新加坡、泰國及日本及其他國家)或曾接觸來自國外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接觸史,且醫師高度懷疑COVID-19感染之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個案。
2.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現象者。
3.「抗生素治療3日未好轉且無明確病因」、「群聚事件個案」或「醫護人員」之肺炎個案。
■鑽石公主號已確診3人 包機回台日期未定
停靠在日本的鑽石公主號今再新增70起武漢肺炎案例,其中有3例是台灣人,船上已有355人確診,美國、加拿大、香港都準備包機載回自己國家的旅客,其中,美國的包機預計在今晚降落東京羽田機場。
至於在船上的台灣旅客,一名80多歲老翁因咳血檢驗,確診為武漢肺炎,周志浩表示,剛剛才得知這位老先生的兒子也確診,目前鑽石公主號上已有3名台灣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將派華航包機接回船上19名台灣旅客(不含已確診的3人),全程由檢疫人員陪同。而確診3人會先留在日本治療。
外傳包機回台日期是2月19日,陳時中表示,目前日期未定,還是要尊重日本專業能力判斷,要考量新增的案例有無確實隔離、新增案例接觸範圍等等,根據檢驗結果專業判斷。
這些旅客回來後仍要居家檢疫14天,陳時中表示,因為鑽石公主號風險高,相信日本檢驗技術,但是武漢肺炎病毒狡猾,所以能夠拉長隔離時間,對社會對自己都是好事。
■郵輪威士特丹號的台灣旅客已回國
另一艘停泊在柬埔寨的郵輪威士特丹號,原本船上號稱零感染,但下船後,一名84歲美國籍乘客也驗出武漢肺炎;由於這艘郵輪曾在2月4日停泊在高雄港,指揮中心表示,停靠時間是2月4日早上7點30分到中午12點,當時已禁止中國及有疫區旅遊史的人下船。
至於沒有疫區旅遊史而下船的旅客,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他們沒有參加旅遊團,都是在港區走走,到附近景點,例如高雄9號碼頭、香蕉碼頭、高雄美術館、台南安平古堡、赤崁樓、奇美博物館,或是到屏東墾丁,有接觸到司機、港區人員。目前政府已掌握到215名密切接觸者,持續觀察中。
威士特丹號船上有2名台灣旅客,一名已到美國,另一名今日自行搭機回台,指揮中心已安排機上前後兩排不安排乘客,抵台後送醫採檢,做居家隔離。
(文/林慧貞,攝影/中央社/徐肇昌、報導者/許𦱀倩)
#報導者持續追蹤疫情,完整專題請看:
【世紀之疫──2019新型冠狀病毒風暴】http://bit.ly/3bhXgrJ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消息,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首例死亡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wuhanvirus #COVID19 #報導者
確診後咳血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健康蘋台】 80後患癌—33歲確診晚期肺癌 四年來如常返工去旅行 醫生:存活五至十年一啲都唔奇
37歲的演員陳積榮早前拍片公開身患第四期肺癌,事實上即使不煙不酒,肺癌亦有機會來襲。同樣37歲的阿詩,表面看與常人無異,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過着自由自在的獨居生活,很難想像這她四年間一直與肺癌共存。33歲確診肺腺癌第四期的阿詩,一向生活健康無不良嗜好,她回憶:「當初純粹因為肩膀及腰骨痛,求醫,照X光片後發現肺部有腫瘤,過程沒出現過任何咳嗽、咳血或氣促症狀。」
根據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肺癌為本港第二常見的癌症,2017年共有5,178宗新症,女性佔了37%,當中吸煙者不足一成。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表示,香港常見的肺癌有兩大類:第一類為肺腺癌,患者大部份是非吸煙者;第二類鱗狀癌則相反,與吸煙有密切關係。區醫生補充,肺腺癌症狀不明顯,因肺部有感覺的位置較接近中央氣管,而肺腺癌大多生長於肺部邊緣或外圍,這些位置遭受癌細胞破壞亦沒太大感覺,因此確診者多屬晚期。
#肺癌 #肺癌晚期 #癌症 #肺腺癌 #醫管局 #醫院管理局 #健康 #健康蘋台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