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被 #疫調 了,你要說自己的生活是 #單純 還是 #複雜 呢?
近期確診了一位在酒店上班的女性,她稱自己的「生活單純」,但被很多人評論,「酒店小姐怎麼可能生活單純?」這讓我們開始反思,那什麼叫做「生活複雜」?
根據媒體報導,這位女性因為怕被家人知道,因此跟家人說是在酒店當會計。因此也可以推測,他下班之後的生活,應該就跟一般家庭婦女差不多。所以他上班接觸的人可能比較多,但如果是酒店坐檯,一個晚上會接觸的客人可能也不會超過10個,但下班之後的生活,可能就跟你我一樣,去買點生活用品,搭乘大眾運輸,偶爾和親朋好友碰面。這樣的生活,是單純還是複雜?
我們醫療人員,一天接觸的人可能上百個,接觸的還是病人的血、尿、膿、痰。那我們醫療人員是單純還是複雜?以風險來說,我們應該比在酒店上班的人複雜。
很多其他服務業的朋友,一天接觸的人可能也是上百人,甚至是會上千人的程度,那這樣的生活是單純還是複雜?
一直以來,在疫情控制上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社會上的弱勢者。因為他們社經條件的弱勢,加上社會標籤的歧視,使得他們比別人更難以保護自己,也更有可能不敢說出真正的接觸史,這也是大家所說的 #防疫破口。
但病毒是不分你有錢沒錢、地位高低的,每一個人都可能被傳染。一個被傳統價值認為地位低下的酒店工作者,可以傳染給被認為地位高尚的政商名流,甚至是反過來,是政商名流傳給他的也不一定。
很多人在檢討他,為什麼出現症狀了還去上班?是想害死別人嗎?但真正經濟弱勢的人,要請假不會像多數人一樣簡單。少上一天班,少領一天的現金,可能就是明天或者下禮拜全家都要斷炊。
現在這個社會的限制越來越多,但如果我們不正視這些特種行業的 #合法化 問題,那限制酒店營業,或者是討論是不是要 #實名制 是沒有用的。一大堆酒店都是用「小吃部」、「餐飲部」,這類換個方式的名稱在營業的。你把酒店關了,要找女性或男性陪侍的客人,還是可以找人到汽車旅館、到KTV去進行消費。客人也有很大的動機可能會提供假的實名資料。
特種行業的合法化,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而是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裝作沒看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問題。平常沒事也就這樣過去了,但現在疫情期間,就逼迫我們突然要正視,這些一直在社會相對陰暗角落生活的人們。
我們能不能一起挺過疫情,很重要的事,是我們能不能在這次的防疫過程中,把我們的弱勢族群保護好。不管是街友、性工作者、性少數的族群、外籍移工...等等都是。我們可以一起鞭策政府,在制度面把事情做好,但有一件事情是你我可以現在立刻就做的,就是 #終止對弱勢者的歧視。而保護弱勢,也等於在保護所有人。
一個社會有多進步,看的不是他們最強勢的一群人過得多奢華富裕,而是最弱勢的人們能不能自由、有尊嚴地活著。這是我們期待看見的,疫情之中,以及疫情過後的台灣。台灣人,加油!(歡迎隨意分享)
確診後可以搭大眾運輸嗎 在 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 Facebook 八卦
【第二回合開始】
兩軍交戰時,事先佈陣的軍隊趴在壕溝中持槍瞄準,敵人還沒進入視線,指揮官口中一直喊著:「先不要開槍!」「先不要開槍!」
再過幾分鐘,敵軍聲勢浩大衝到射程之內。
指揮官一聲令下,全線自由開火。
網路酸民鍵盤留言:
「開槍政策急轉彎?」
-------------------------------
柚子醫師提醒大家一件事
4月1日起,交通部要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要戴口罩。
網路上寫著「戴口罩政策急轉彎」,內容敘述:國家之前建議健康的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用戴口罩,現在卻政策急轉彎?
我覺得,我有立場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109年2月5日
衛福部疾管署聯絡我,希望我幫忙拍攝防疫宣導短片,我想都沒想,我馬上就答應!
一口答應的主要原因是:前線防疫人員辛苦向前,我希望我也能夠為台灣出一點力。
109年2月6日錄製完成之後,影片開始播出,接下來我收到了排山倒海大量的辱罵,主要是由於疾管署的專家意見交給我的宣導內容文案是:
「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的情形,健康民眾及在戶外活動時不戴口罩感染風險是很低的。(這是109年2月6日的宣導內容)
如果你有慢性病、免疫力不好、有發燒或有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的朋友,一定要有公德心,記得戴口罩;才可以保護自己和別人。」
「大眾運輸工具,到底要不要戴口罩呢?答案是不需要的。因為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情形,一般健康民眾是可以不用戴口罩的。(這是109年2月6日的宣導內容)
但還是有例外情況,如果你是慢性病患、免疫力較差、有發燒或是有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的朋友,那就要請你一定要戴上口罩了,這樣才可以保護自己和別人。」
疾管署的專家意見文案邏輯很清楚,這是在109年2月6日時空背景所做的宣導,在當時全台灣有16例確定病例,全部都是境外移入,因此防疫宣導的重點就是下面2項:
1、現在沒有社區感染,健康的人不戴口罩感染風險很低
2、拜託生病的人一定要有公德心,要戴口罩
當時的時空背景,就是全台灣只有16個案例,這些案例當中沒有任何一人是社區感染,只要你是健康的人,就算不戴口罩,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在你的身旁傳染新冠病毒給你。
接下來的每一天,我不斷在各平台上收到各種言語難聽的辱罵。
「以後發生社區感染就是這條搖尾巴的狗害的」
「綠色的柚子狗」
「感染風險很低不代表沒有」
「你知道生病的人多沒有公德心嗎?我不管在哪裡被感染,我一定會找你算帳!」
「你願意負責賠償嗎?」
「黨的走狗」
「相信黨!不必戴口罩!」
「沒良心的醫生!」
「你不配當個醫生!」
「你要不要出來下跪道歉?」
「我會去你的診所在你面前對你咳嗽。」
種種難聽的話語,一句又一句刺入我的心。
時間來到109年4月1日,這時候台灣有329例確診案例,其中有283例是境外移入,仍然占大多數,政府宣布口罩政策開始進入下一階段,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要戴口罩。
這樣的口罩政策,是隨著時空背景不同的變動,為了接下來的疫情預做準備,並非「急轉彎」。
我是個醫生,我每天都會看疾管署防疫記者會,陳時中指揮官每天都會講這句話:「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應該……」
是的,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不同的時間點,處理事情的方法本來就不一樣。
舉例來說,國家在不同的時間點注意不同國外入境的人,以往注意中國、香港、澳門,後來注意義大利、韓國、伊朗,最後注意歐洲及全世界,有心人士不應該以「入境政策急轉彎」來攻擊國家。
不同的時空背景,本來就有不同的防疫宣導,明白事理的人,可以明確知道這些道理。不明白事理或是心存惡意的人,不斷地放馬後炮攻擊隨時變化的防疫措施,不斷以後來的防疫措施來攻擊之前為什麼不提早實行。
幾個月來,那些曾經在各個角落辱罵政府的人,一邊堅持全台灣所有人24小時都要戴口罩,一邊瘋狂謾罵國家害你買不到口罩,說真的我看不起你。你不斷在國家的防疫政策後面扯後腿,卻忘了到現在為止,你是在國家的保護之下才能平安無事。
一定會有人質疑:歐美國家就是沒有戴口罩,疫情才會這麼慘。柚子醫師同意上面這件事,也想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在疫情沒有大爆發之前,身旁沒有任何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不戴口罩也沒有人會傳染給你,但是在疫情大爆發之後,戴口罩就是保護自己跟保護別人的其中一個方式,歐美不應該在大爆發之後還堅持不需要戴口罩。反觀我們台灣,在這個疫情還沒有大爆發的時間點,兼顧到疾病防治以及口罩數量分配,超前部署修正口罩政策,我必須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腦袋的政府。
那些曾經在各個地方鼓勵我的粉絲朋友,我十分感謝你,是你們每一句鼓勵的話,讓我度過那一段在網路上瘋狂被罵的日子。
從2月6日到4月1日,中間經過了55天,你們聽進政府的防疫政策,節省下來的任何一個口罩,不但幫助了前線的醫護人員,事實上也幫助了自己,因為在戰爭當中,能夠把預備物資跟子彈留到最後的人,總是會取得勝利。
從現在起,戴好你的口罩,在這場重要的防疫戰爭……
第二回合開始!
#我很喜歡玩寶可夢
#把防禦網留到最後的人總是可以獲得勝利
確診後可以搭大眾運輸嗎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公眾運輸大家都戴上口罩,其實 #保護彼此 的意義大於保護個人啊。 4/1起搭乘大眾運輸要戴口罩,結果現在很多論壇都在罵政府政策搖擺不定、 #急轉彎...之類的,質疑政府當初不是說無症狀的人不用戴嗎?怎麼現在打臉自己?這個問題,請給我們1分鐘來一起思考,也了解戴口罩的 #兩個層次 意義吧。
1. 一開始宣導「有症狀、慢性病、免疫低下的人戴口罩」是因為當時台灣只有境外移入個案,也就是說你身邊幾乎不可能出現感染者,自然也不太會有人感染你。另外政府當時是請你非必要不必戴口罩,而不是禁止你戴口罩。你當時戴了口罩會被罰錢嗎?
2. 但是現在已經出現零星的社區傳播,也就是說你在生活場域中,遭遇到一個尚未被確定診斷的感染者,這種機會已經出現了。雖然機率仍然不算太高,但是如果沒有確實阻斷,大規模社區傳播的風險就會上升。因此行動應該調整。
戴口罩有沒有意義呢?這要分成兩個層次看。也就是一個人戴口罩,跟大家都戴上口罩的差異。
確實洗手跟戴口罩這兩種做法一定要比的話,洗手比戴口罩有意義。這種時候一個人戴口罩,保護自己的能力比不上洗手。
但是社區傳播的風險開始出現後,假設在人群中有幾個感染者,和很多的一般人,感染者戴上的口罩可以讓自己的飛沫不會到處噴濺,降低了其他人飛沫感染一起接觸感染的可能。
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是無症狀或輕症狀的,也就是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這種狀況下如果大家都戴上口罩,就沒有人的飛沫會到處噴濺了,不管感染者或是一般人都一樣。
所以一個人戴上口罩的時候,保護自己的功能其實有限。但是 #所有人 都戴上口罩的時候, #彼此保護 的效果就出現的顯著的提升。
在大眾運輸系統內,難以確保彼此之間的社交距離可以保持1.5公尺,且扶手、拉環、座椅都容易被飛沫污染,這時候所有人都戴上口罩意義就更大了。這也是這次政策調整的主因。
3. 如果有朋友認為政策改變,就是搖擺不定或者急轉彎,這其實是對流行病防治的觀念不夠完整。在不同的階段,就是要做不同的政策調整。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台北今天早上出太陽,氣象局跟你說不用帶傘,但是下午下雨的機率大幅提高,氣象局跟你說建議帶傘,你這樣可以說氣象局搖擺不定、政策急轉彎嗎?做出政策建議的「基本事實」已經出現改變的時候,政策就應該要跟著改變,才是對的。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會建議大家出門時都備好可換洗的不織布口罩和一個外科口罩。外科口罩最好留在到醫療院所時使用。
如果到了一個室外無法維持1公尺,或室內無法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的場所時,大家就把不織布口罩都戴上,藉此保護彼此。
除此之外,勤洗手更是不要忘記。這段期間也請避免不必要的外出,自主拉大社交距離。
看到這幾天風景區的人非常多,難免會讓人比較擔心。如果你已經出門了,請務必做好上面的建議事項,大家一定要一起努力挺過這一波。
台灣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