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今年夏天,再度成為一個破壞性大西洋颶風的季節。繼8/27美國才遭遇61年來首度雙重熱帶風暴夾擊,颶風蘿拉更成為路易斯安納州百年以來最強的登陸颶風, 兩周後 9/16週三清晨,二級颶風Sally登陸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
<內文>
美國時間9/16 週三清晨,颶風Sally登陸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登陸時風力達每小時165公里,在五個等級中 屬"二級颶風"。<紐約時報>評論,颶風Sally讓世人見證驚人的事實;"一個並不特別強烈的二級颶風,卻因為氣候變遷,"突變得移動緩慢 而危險致命。"
(ABC主播)
暴風圈移動非常緩慢 使得災情更嚴重
目前估計降雨量已30吋(76.2公分)
且恐有危及生命的暴洪
從外太空拍的影像觀察
激烈的雷電不斷發生 當暴風圈靠近灣岸時
颶風Sally中心眼登陸<阿拉巴馬州>墨西哥沿岸時,以極度緩慢每小時約4.8公里的龜速前進,接下來一整天在阿拉巴馬州南部與佛羅里達州狹地徘徊,緩慢推進陸地。Sally的"龜速" 讓它不斷灌飽更多海洋濕氣,結果讓阿拉巴馬州和佛州,"四小時內下達四個月的雨量"引發災難性洪水,佛州部分地區水深甚至高達1.5公尺。
(CNN記者)
風勢很強 但可怕的是雨
暴雨如一桶桶灌下來
已經20小時都沒停過
結果爆發洪災 在佛州Pensacola海灘
佛州狹長地帶(Florida Panhandle)
以及阿拉巴馬沿岸 都災情嚴重
上千家庭和企業 也大受風災影響
(CNN氣象主播)
洪災在東阿拉巴馬州和西喬治亞州 尤其嚴重
於是 颶風在各處留下超大豪雨
目前它正緩步移向喬治亞州
雨量非常驚人
看看它在佛州Pensacola 降下630毫米
如果你人在倫敦的話
倫敦"一年"降雨量才621毫米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指出,從佛州塔拉哈西(Tallahassee) 到阿拉巴馬州墨比爾(Mobile)沿岸,與邊緣內陸地區都創下歷史性洪災,引發佛州<彭薩科拉市>的重要通勤道海灣大橋一段橋面被沖毀完全坍塌、55萬戶停電,各處河水暴漲;且在颶風離去後仍持續導致墨西哥灣石油與天然氣減產至少四分之一,經濟損失預計達20到30億美元。
(PBS新聞片段)
阿拉巴馬州至少一人死亡
橙灣(Orange Beach)市長表示
風災造成一人死亡 另一人失蹤
小型沿海城市最終不敵暴洪侵入
Sally颶風目前繼續緩慢北移
持續在美國東南各州造成洪災
颶風中心持續嚴正警告
為什麼熱帶氣旋移速放慢,科學家認為"氣候變遷與暖化" 是主因,首先從電腦模擬中證實當海水變暖水氣更多,夾帶更多水氣的氣旋速度會減慢10%。其次,極地升溫速度加快大氣的氣壓梯度差距減少,如此一來推動氣旋的風力大減,氣旋自然放緩了腳步,而這結果是致命的,因為氣旋一旦在一處緩慢停留,即使它本身屬性質並不強的氣旋,但災難性豪雨勢必發生帶來超級颶風級的後果。
(麥克萊恩 聯合國減災署發言人)
持續(破壞性大西洋颶風)的發生 不可避免與溫室氣體有關
這也是過去五年 成為歷史上最熱五年之因
2017年颶風哈維登陸美國南部後在德州久滯不去,造成大休士頓地區暴雨洪災就是一例。
(CNN新聞片段)
目前它正以驚人的雨量
極度危險的暴潮和極具破壞性的強風
預估將達到每小時145英里
(CNN新聞片段)
為什麼這個風暴會帶來這麼多雨水
我們可以從過去十年科學家的找出何種關聯性
氣候變遷確實增加了許多風暴的強度
我們應該問一個問題 即便共和黨不問
我們也該問這是否就是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
才會導致這樣的災難
它也許不必然會創造這樣的風暴
但確實會增加風暴的重創程度
越來越暖的海水帶來越來越頻繁的風暴和更具破壞性的災難性降雨。大西洋今年已經發生20起颶風,幾乎已經用光了21個颶風命名,2020年不但已經成為有紀錄以來最活躍的颶風季,還發生了五個熱帶氣旋同時共存,自1971年以來從未發生過的罕見現象。
已經一次次在氣候變遷領受重大自然災難的美國能清醒嗎?
(記者VS.美國總統\川普)
總統先生 親眼看到這場災難
有改變你對氣候變遷的看法嗎
沒有 沒有
SB(川普\美國總統)
目前美國的空氣和水 是前所未有的乾淨
美國媒體PBS悲觀地認為,川普團隊若繼續執政就很難改變。因為白宮從上到下為親石化燃料幫天下的事實不會改變,川普必然對電廠碳排放以及石油、天然氣、燃煤開採的限制一一鬆綁,因為這是川普讓「石油軍工複合體」再度強大的諾言,也將是誘發美國氣候災難的始作俑者。
撰稿/李怡慧 剪輯/顏心芃
破壞大自然的後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1.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城市,本周遭遇61年來首度雙重熱帶風暴夾擊,颶風蘿拉更成為路易斯安納州百年以來最強的登陸颶風,當地用「無法倖存」對百萬居民發出撤離令,因為蘿拉快速增強,登陸時已快速躋身歷來登陸美國本土最強颶風前十名,且行徑路線複製15年前造成重創的颶風卡翠納,不只生命財產恐將受到重創,保險業粗估損失上看150億美元,且當地過去十年努力拼經濟建造出的工廠,也將自此陷入漫長重建的「地獄之夜」
2.幾乎同一時間,連夜暴雨也讓阿富汗北方遭遇洪水襲擊,突如其來的山洪暴發瞬間吞沒城市,導致近80人不幸喪生。紐時源引聯合國四月發布的報告稱,阿富汗今年初以來已有1萬7千多人受到洪水及暴雨衝擊,是治理危機加大了居住風險,同樣問題也發生亞洲國家,諸如中國三峽、孟加拉及印尼等地。
3.南北韓遭遇強颱襲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罕見出席救災會議,將疫情和災情同樣視為當前國家級必須緊急面對的因應方案,呼籲必須迅速糾正自身不足,否則將深陷災難性的泥淖。
4.年復一年的加州野火,規模不斷創新高,今年堪稱史上第二大,《彭博社》分析稱,無論颶風、洪水還是野火,都是同一個危機的不同面向,大自然的反撲將成為揮之不去的噩夢,一次次奪走多年來的經濟成果及最寶貴的人命。
{內文}
(新聞片段)
一夜之間,颶風蘿拉席捲墨西哥灣沿岸,你可以看到風把摩天大樓打碎了,喔,整棟建築都在分解,蘿拉在當地時間凌晨1點左右,於路易斯安納州的卡梅倫登陸,成為強度第4類的颶風
號稱當地百年最強颶風的蘿拉,27號強勢登陸美國路易斯安納。
(新聞片段)
怪獸風暴帶來的最大風速,每小時150英里,這是颱風眼牆,你會看到隨處飄散的碎片,如何讓能見度趨近於零
(新聞片段)
你看,就在風暴來襲之際,這輛露營車被整個吹翻,幾乎可以預見會出現大規模災難性破壞
擔心可能引發的龍捲風 雨勢及淹水災情會大範圍擴及內陸,當局用「無法倖存」的暴潮警告,對數以百萬計的墨西哥灣沿岸居民發出疏散令鄉
(CNN氣象主播)
政府警告沒撤離的人,要戴上安全帽,其他地區的政府,甚至要求沒撤離的民眾,把名字和出生日期寫在手臂上
因為蘿拉在行經加勒比海時吸飽了水氣,威力在短短24小時內暴增87%,不只自身強度幾近五級,這樣的規模也快速躋身,歷來登陸美國本土最強颶風前十名。
(ABC記者)
雨已經開始猛烈地降下,這還只是開始而已,我嚇死了
從國際太空站直擊颶風蘿拉的衛星影像,不難發現她不但雲系範圍廣且結構紮實,就在熱帶風暴馬可快速通過後,緊接著撲向墨西哥灣沿岸,這也使得美國自1959年以來,首度在墨西哥灣內,同時面臨兩個熱帶風暴夾擊,且蘿拉行徑路線,幾乎複製了15年前的卡翠納,首當其衝的紐奧良噩夢陰影仍在,居民們無不擔心這堵新修建的八公尺高堤防,恐將難以抵擋可能的風暴潮。
(氣象主播)
淹水高度達1.8公尺,就會淹過我的頭,體積大的物體像是車子,浮在水面上造成損害,水還可能淹到3.6公尺或更高,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稱這颶風,可能帶來致命的淹水
事實是蘿拉帶來的雨,最終遠不及強風的重創,光是登陸前後就在路易斯安納州,釀成至少六死50萬戶停電,且蘿拉路徑是直撲美國能源的心臟地帶,就算休士頓能逃過一劫,德州與路易斯安納龐大的相關建設,恐怕也難以倖免,《彭博社》預估,儘管蘿拉登陸後威力迅速減弱,卻仍強過2017年侵襲的颶風哈維,粗估光是煉油業的損害,就將高達50億美元,富國銀行更粗估,保險業損失上看150億美元,當地十年來努力拼經濟建造出的工廠,自此將陷入漫長重建的「地獄之夜」。
(Greg Abbott/德州州長)
我們確實躲過了子彈,不過現在的狀態,當然對那些房屋受到重創的人來說,無濟於事
所幸美國原油生產商紛紛趕在26號提前關閉310座沿岸鑽油井設施,暫停每天156萬桶的原油產量,這比例高達墨西哥灣84%產量全面戒備,西德州原油期貨還一度站上五個月以來新高,人在共和黨全代會的總統川普,不會不知道美國長期以來,花在颶風救災的錢遠不如打擊恐怖行動的預算,但他仍立即趕赴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以行動表達關切。
(美國總統/川普)
事實上我已經準備好,將我今晚的演講往後延,或許改到週一,我原本打算去德州,去路易斯安那州或許還會到阿肯色州
就在此時,連夜的暴雨也讓阿富汗北方遭遇洪水襲擊,突如其來的山洪暴發瞬間吞沒城市,導致近80人不幸喪生,且根據聯合國四月發布的報告,這其實不是突發偶例,今年初以來阿富汗已有1萬7千多人,受到洪水及暴雨衝擊,《紐約時報》更直指,是治理危機加大了居住風險,這樣的問題也同樣發生亞洲國家,包括先前中國境內三峽大壩的危機,孟加拉被暴雨淹沒了至少1/4國土面積,到印尼自年初以來也因山洪暴發,導致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目擊民眾/聲音來源)
喔 掉下去了 媽呀
而近期閃過台灣的颱風巴威,一路往北直撲南北韓,也不只是號稱今年侵襲南韓最強的中颱,更是史上第二個撲向北韓的颱風,且由於北韓先前才經歷梅雨洪災,這回新聞特別提前開播,讓全民同步掌握颱風動態。
(北韓氣象主播)
8號颱風(巴威)朝北方移動,對西海岸等多個地區,正造成嚴重影響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罕見出席了救災會議,將疫情和災情同樣視為當前國家級,必須緊急面對的因應方案,紐時報導稱,金正恩會中坦承,該國經濟正因新冠病毒關閉邊境而吃緊,眼下的洪災還可能更進一步重創,北韓必須迅速糾正自身不足,否則將深陷災難性的泥淖,正如美國年復一年的野火,不只規模一再創新高,今年連人氣景點加州紅杉州立公園裡,許多上百年的神木都慘遭火舌吞噬。
(記者/聲音來源)
州長說,幾乎整州的消防資源都已經用盡
史上頭一遭加州州長紐森,除了自家人之外,向澳洲及加拿大等多國求援,總統川普也終於在22號,發布重大災難聲明,提供聯邦資金,協助加州應對緊急狀況。
(消防員)
我從沒見過這樣的景象,在我從事消防員的34年裡
然而最壞的時刻還沒到來,這回加州野火釀成的主因閃電,在過去72小時統計已破1萬2千次,高溫而乾燥的森林因而被大面積點燃,造成至少560個新的起火點,再加上聖塔安那焚風,又讓火勢一發不可收拾,這場加州史上規模第二大的野火,已讓當地人如身處煉獄,25萬人被迫撤離。
(Paul Lowenthal/加州消防局發言人)
我們的關注正是上週那些乾燥的雷暴系統穿過該地區的情況,令人擔憂的是,其一它可能隨時會啟動,其二可能會隨著系統通過,而出現一些潛在的不穩定行為
《彭博社》分析稱,當下無論颶風洪水還是野火都是同一個危機的不同面向,人類一手造成的氣候變遷後果,正透過不同形式逐漸浮現,大自然的反撲將成為揮之不去的噩夢,一次次奪走多年來的經濟成果及最寶貴的人命。
破壞大自然的後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日本311地震週年 福島重建核災善後進度牛步外界堪憂】
寒風暴雨中,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的民眾,在一整天時間裡,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沉痛悼念了2011年三月十一日大地震中,不幸失去生命的至親好友。
這場地震共造成超過兩萬兩千人喪生和失蹤,其中宮城縣是震感最強烈、損失最慘重、傳出最多死亡人數的重災區。八年過後,當初被海嘯沖垮的防波堤,最近好不容易修整完畢。不少受創街廓的樣貌,如今也在持續拼湊當中。然而就算滿目瘡痍的景物能夠再造,人事也已全非。民眾內心創痛的撫平,社區商圈的復興,汙染家園的重建,至今仍是條漫漫長路。
(NHK2012年紀錄片片段)
現在時刻下午兩點四十六分。長時間持續的晃動,襲擊日本全國各地。(不要緊,不要緊。好嚇人啊。地面裂開了!地面裂開了!震度七級。請注意照明燈。)猛烈的晃動,反覆持續了三分鐘以上。(好久啊。遠離建築物。人都快站不穩了。啊,樹倒了。冒煙了。車子有危險。大家別怕,戴好頭套。)
下午兩點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外海一百三十公里處出現板塊碰撞,引發芮氏規模九點零的超級強震,迅速向四週蔓延。
(NHK2012年紀錄片片段)
人類前所未遇的強震。伴隨著巨大的海嘯,吞噬了大小城鎮。土壤液化現象阻礙人們躲避海嘯。(這裡過不去,往回開也過不去。感覺已被困住了。趕快離開,海嘯要來了!)海嘯以出乎意外的速度朝人們襲來。(快往上逃!天啊!這算什麼呀!這是怎麼回事啊!)
這是日本有紀錄以來,發生的最大規模地震。地震發生一百秒後,震區擴散至關東。週期較長的「長週期地震動」幅度增強,持續撲向大都市。沒隔多久,巨大的海嘯突然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接朝陸地襲來,
(災民)
什麼防波堤啊,別再流了。毫不顧忌我們的心情,
不僅城鎮轉瞬間化為烏有,連熙來攘往的仙台機場也全部淪陷。眼前的一切,猶如超現實電影般讓人無法置信。然而更駭人的還在後頭。
(NHK記者)
福島縣防災直升機拍攝到的影像。(第一核電廠。不得了了,被水淹了。)遭海嘯侵襲後不久的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位於海邊,冷卻核反應爐不可缺少的設備遭到破壞。
幾小時內,一、二、三號機發生爐心熔毀,輻射嚴重外洩,政府下令核電廠週邊二十公里內所有居民迅速疏散,同時持續以海水冷卻反應爐。福島核災發生,不僅東京電力公司犯下重大人為疏失難辭其咎,導致司法機關追究管理階層的法律責任,也擊垮社會大眾對核能的支持。2013年九月,日本政府宣布福島電廠四個核反應爐除役,完好的反應爐也要報廢,還承諾逐步縮小全國核電廠運轉規模。直到現在,東電仍在進行著艱辛的廢爐作業,以及輻射汙水滲入土壤,流入太平洋海域的棘手問題。
(小野明\東電福島核電廠主管)
務必小心好嗎?務必小心,務必小心。
除役工程曠日廢時。NHK記者日前實地走訪福島電廠一探究竟。和去年相較,走在園區雖已無須身著重裝,但室外輻射量仍可測得130微西弗,也就是說,若連續暴露室外長達八小時,輻射量將累積到一毫西弗,相當於一個人平均一整年曝露到的劑量。再往三號機內部靠近,可看到東電架設了巨大鷹架,要從燃料池中取出燃料棒。這裡共有超過五百支燃料棒,必須全部移除後才能正式展開反應爐除役工程。東電稍早對外坦承,設備機械裝置頻出狀況,加上機內燃料碎屑移除問題懸而未決,導致整體廢爐工程進度嚴重落後,比當初預估的啟動時程整整延遲四年。
(NHK記者:東電能在四十年內完成廢爐(除役)工作嗎?)
目前首要的目標,我們希望加緊努力,而且安全、確實、毫不拖延、迅速地工作。
福島核災善後工作未了,另一頭日本政府為了達到減碳、能源穩定和降低財政支出的目標,在不久前被迫宣布政策大轉彎,決定重啟全國各地在核災後一度暫時關閉的核電廠,希望藉此緩解當時為了儘快彌補供電缺口,擴大進口液化天然氣所衍生的巨額成本負擔,甚至在新的國家能源計畫中,將核能、燃煤、天然氣發電並列為基本電力。另一方面,在災後重建上,儘管政府公營住宅達成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五,但大批在倉皇中撤離的民眾,至今仍有超過五萬人滯留在外。災區清理進度牛步,有的人眼睜睜看著家園被夷為平地,心中滿是無力感。
(福島災民)
出問題了,心裡感覺實在很糟糕。
根據媒體報導,現行災後重建政策還衍生出另一個新問題,那就是老者的孤獨死。講求效率的異地安置措施和高門檻住宅資格審查過程,讓年輕人選擇離鄉,進一步導致重建後社區邁向高齡化。昔日鄰里社群關係都已全部瓦解,讓不少老人的晚景十分淒涼。
(福島災民)
現在生活已經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死了不是更好嗎?
日本政府法定的311大地震災後重建期為十年,編列預算至今已超過三十兆日圓(約合台幣八千三百億)。隨著期限逐漸逼進,有關當局發現重建工程遠比想像中複雜,正考慮以成立新組織方式延續計畫,同時進一步加強社群關係營造和心裡復健的工作。在災區小學裡,今年三月是震後出生的孩童入學的年份。學校不厭其煩地從頭開始教育地震知識。
(小學校長)
所有一切都被大水沖走,街道都不見了,很多人不幸喪生。我當時在災區一所學校教書,那對我來說是非常悲傷的經驗,對很多學生來說也是,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忘記這件事情。
日本是全球地震最頻繁的國家之一,防災避災在日本一直受到各級社會大眾嚴密關注。以首都東京為例,市內高樓大廈林立且集中,一旦發生直下型地震,後果往往不堪設想。地震專家指出,在耐震度優化後的建築裡,當緊急狀況出現時,低層樓住戶原則上仍可待在室內,但高層樓住戶則可能因電梯斷電或毀壞而被孤立的風險。有鑑於此,不少大樓自發性建構防災互助組織,除了事先收集供一週消耗量的糧食和日常備品,也積極佈建例如游泳池等室內水資源轉化成飲用水的過濾淨化系統。
(東京居民)
還不錯喝。
(東京居民)
完全不覺得是游泳池的水。
住戶還共同出資架設了太陽能板,以備不時之需,畢竟人命關天,社區居民互助往往在救災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力量。儘管如此,專家仍建議,大自然善變難以預測,唯有向前看,保持警覺,做好準備。
破壞大自然的後果 在 值得省思的動畫-人類是地球最大的危機 - YouTube 的八卦
我們每天都在直接或間接做這些傷害各種動植物的事...也許每天都該看一遍,可以提醒自己對環境跟其他生物好一點...轉自Steve CuttsAnimation create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