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好的父母,但有願意為了孩子改變的父母。
上一輩留下的影響,我們也很容易傳給孩子;
愛是這樣;同樣的,不安與傷害也是。
沒有父母是完美的,重點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如何改正錯誤。
取自《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有兩場學習,這是我在我的角色上,特別珍惜的機會。
下午我跟一群熱血老師學習,這些老師所提出的工作上的付出,讓我敬佩。原來,老師為了孩子在學校的困境,竟能討論到晚上10~11點。
也許家長不明白,也許孩子不清楚。但我作為一個邊緣人,遊走在各個角色之間,我知道,大家都盡力了,也許結果不一定如我們的預期。
晚上的時候,非常榮幸跟廖玉蕙老師、小野老師、李偉文老師,以及時報出版的董事長、總編、編輯、行銷,在「行冊」餐廳旁聽他們的對談。讓我很驚訝的是,「行冊」餐廳竟是蔣渭水醫師執業過的大安醫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DQQ4xQrn8
聽他們對談,那是享受。從家庭談到教育,橫跨三代的價值觀變遷,我如同吃了大補丸。這堂課,足足上了三個半小時,我根本捨不得上廁所,怕漏聽了什麼。
其中,廖玉蕙老師、小野老師都是真性情的人,情緒表露無遺。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也就如實呈現。說實在,都活到這樣的歲數了,很多事都放開了。
讓我很驚訝的是,兩位老師不斷反省自己當初跟孩子、孫子互動的方式,這正是這本書的精神—「重點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如何改正錯誤。」
還記得跟廖老師的直播,老師所示範的互動方式嗎?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75205467118265/
如同摘文所述,老師常常能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承接孩子的情緒。老師並不是以全然符合心理學的應答方式,跟孩子互動,但孩子透過老師有節制的傷心難過生氣委屈……,能更理解他人,也更理解自己。
祝願您,能接納每種情緒,然後學著善意地應對!
*********************************
接納每種情緒的重要
【文/ 菲莉帕•派瑞】
如果有人問你希望孩子如何,你可能會回答:「我希望他們幸福快樂。」希望孩子有幸福快樂的能力不是壞事,但我們是否在「幸福快樂」這個概念上投入太多的想像?我們是否把「幸福快樂」想像成一幅完美的畫面,家人共享美好的時光,在草地上嬉鬧,在野花叢中野餐?
幸福快樂就像所有的感覺一樣,來來去去。事實上,如果你一直都很幸福快樂,你幾乎不會察覺到那種感覺,因為你沒有其他的情緒可以比較。為了讓孩子幸福快樂,父母必須接納他的所有情緒,以及他體驗世界的方方面面。大多時候,這些都不是很輕鬆愉快的事。
遭到責罵或心煩意亂都無法使人快樂。不管孩子經歷了什麼、有任何感受,你愈是完全地接納及關愛孩子,孩子愈有幸福快樂的能力。這不僅適用於你,也適用在孩子身上。我們需要接納自己及我們的所有情緒。
我記得我十二歲時,父母的朋友問我,我的童年快樂嗎。我告訴他:「不會,大多時候我不會覺得特別快樂。」我父親無意間聽到我這麼說,生氣地轉過身來反駁:「胡說!妳的童年很好,過得很快樂,妳剛剛是在胡說些什麼!」由於他是我父親—我摯愛的父親,雖然他很嚴厲—我心想那肯定是我搞錯了。當下我感到困惑,不確定自己的感受。
父母往往以為那些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也能讓孩子快樂,但事實不見得如此—你很可能已經發現這點了。孩子看起來不開心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失敗,接著你可能像我父親那樣,試圖以責罵孩子的方式逼孩子快樂起來,而不是自己感到不安。
如果當時的我知道這些道理,我父親反駁我時,我會更理解當下的感受,但是當時我的腦袋一片混亂。那種混亂的感覺是源自於我明明有某種感受,但我景仰的人卻告訴我,我沒有那種感受。在那團混亂的迷霧中,還摻雜著一種羞愧感,因為我好像誤解了什麼—我從來不曉得我到底哪裡錯了—而且一錯再錯。
我父親錯過了一個和我產生共鳴的機會,也許不是在當下,而是在他的朋友離開以後。他本來可以詢問我的感受,而不是把我的回答(不管那個回答是什麼)視為一種對他的攻擊。他本來可以幫我把感受表達出來,試著以我的方式來看世界。我並不是說他必須改變他對世界的看法,但他可以試著去瞭解,我的觀點也是一種看待事物及看待自己的有效方法。
如果你不把孩子的悲傷、憤怒、恐懼當成需要糾正的負面情緒,而是把那些情緒視為進一步瞭解孩子、與孩子培養關係的機會,你可以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深厚。你這樣做時,就很可能提高孩子幸福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下班回到家對伴侶說:「今天上班的感覺很糟。」對方回應:「不可能那麼糟。」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未獲得關注或聆聽,甚至可能覺得自己被當成耳邊風。如果你經常得到這樣的反應,你可能以後再也不想對他吐露心聲了。
但是,如果伴侶回你:「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你說出來了。如果你告訴伴侶,老闆很爛,他自己不小心,害你每件事都要做兩次。伴侶聽你這麼說以後,回應:「難怪你覺得今天很糟。」你可能會開始覺得好一點。
如果伴侶是以「嗯,你應該……」這樣的開頭回你,並給你建議,你可能會感覺更糟。如果伴侶回應:「你看窗外那隻可愛的松鼠。」你可能會完全停止談論工作,畢竟,繼續談下去有什麼意義呢?松鼠也許可以幫你忘記不開心的事情,但是尚未解開的不滿情緒依舊會回來。
切記,當你幼年的孩子、成年的孩子,甚至你的伴侶向你傾訴痛苦的感覺時,儘管你覺得確認那種感受好像會讓事情變糟,但你其實是在幫他克服情緒,從而把狀況變好。
孩子在學校裡過了糟糕的一天,你對他發揮同理心可能很容易。但是萬一你真的不喜歡孩子描述的狀況,那怎麼辦?例如,孩子說:「我不喜歡嬰兒,我希望你把他送回醫院。」
遇到這種情況時,傾聽變得更加重要,你需要試著去理解及確認他的感受。你可以說:「最近你真的很懷念只有你和我在一起的時光,難怪你會希望嬰兒離開。」或者,「所有的訪客都在逗嬰兒開心,對你似乎不夠關心,這很不公平。」或者,「現在你當哥哥是什麼感覺?」無論孩子的回答是什麼,你都要接納它。你無法要求一個孩子愛他的兄弟姐妹,孩子很清楚自己的感受,他需要一個安全的容器來容納那些感受。
.
以上文字取自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755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ecusbook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大家認為參觀歷史遺址過於文靜,不適合好動的你,不妨考慮一下前往位於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州的瑪雅遺址—帕倫克(Palenque)。欣賞古蹟之餘,還可以到森林探險! 帕倫克是一個富有歷史價值的瑪雅城市。早於公元前100年已經有人居住,直至公元後7世紀,在瑪雅統治者巴加爾領導下才進入全盛時期。 遺址...
石帕玉幾歲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八卦
一條手帕
——沈君山追思會上的懷想
1974年,我大學畢業之後第一個正式的工作是交大院長英文秘書。那時交大還是「院」。有一天,說清交大舉辦「教師聯誼舞會」,我被帶到清大百齡堂,竟然還有現場樂隊。新來,不認識人。一個玉樹臨風的人向我走過來,優雅地彎腰邀舞。我知道他是清華理學院院長,他當然不知道這22歲的女生是誰,只是注意到她手足無措的樣子,興起俠義之心。
在一起時,我們聊國家大事、高等教育,也聊物理,譬如我說,「跟我解釋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有時候,我們聊文學。有一次,談到馬克吐溫。我說,馬克吐溫有一種筆法,我稱之為「幽默顛覆法」,他可以把最嚴肅的場合變成鬨堂大笑,把悲劇變成哭笑不得的悲喜劇。譬如在一個大家都穿著黑衣、滿面悲戚的告別式上,總統正在說悼詞,一隻小土狗突然出現,開始全場亂竄,肅穆莊嚴氣氛一下子就被解構掉了。
沈君山大笑,說:「龍應台,那輪到我的時候,你來我的追思會幫我馬克吐溫一下吧。」
沈君山,我來了。
每年從德國回台灣,我們都會見面。有一次,他從新竹到桃園我父母家裡來接我出去,所以他客氣地在客廳裡陪我父母坐著說話。他看見龍媽媽顯得很憂鬱,就說,伯母,跟你講個駱駝的故事。母親說,好,你說。
這位清華大學校長,慢條斯理說了:
大象問駱駝:「你的咪咪怎麼長在背上?」(龍媽媽問,什麼是「咪咪」?我說,就是孩子吃的奶....)
駱駝說:「滾遠一點,我不跟雞雞長在臉上的東西講話!」
蛇在旁邊聽了大象和駱駝的對話,在地上捧腹大笑(我不知道蛇怎麼捧腹....)
駱駝扭頭對蛇說:「笑什麼笑。你這個臉長在雞雞上的東西,最沒資格笑!」
從此以後每次他來,龍媽媽就對我說,「你那個駱駝朋友來了。」她愛上了我的駱駝朋友。
還有一個駱駝故事,就不好意思在這裡說了。
1989年,柏林圍牆被百萬人奔向自由的腳踩塌了。沈君山來到德國,我帶他到圍牆邊,那時候的柏林圍牆還是一堵140公里長的完整厚牆,每一寸鐵絲、每一塊石頭,都沾滿了痛苦的記憶。
我們一人一把錘子,開始敲牆。這麼多年的時光流轉、歲月漂洗之後,烙印在我心裡的,是那天柏林的天空,深邃的藍,無邊無際的空,周遭離奇地安靜,像在默片裡。
空曠的天空下、北國的寒風裡,一槌一槌的聲音,如空谷足音。
敲下了一小塊石頭,拿在手上——那塊石頭塗著很濃的藍紅綠顏色,因為柏林圍牆的牆面畫滿了歷史的吶喊。
沈君山看著石頭,感觸萬千地說,「應台,柏林圍牆都可以倒,這世界還有什麼過不去的關?」
我不知道他說的關,是什麼。但我相信,那個關,既是國家、民族、兩岸的,也是個人生命的。
2007年7月,得知他三度中風的消息時,我剛好坐在一個萬眾歡騰的演唱會裡。
對於我,那一晚就是沈君山的訣別。我想讀那晚在演唱會裡寫的幾個字,做為一條燒給沈君山的手帕:
告訴我,哪一首歌,是在告別
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許諾
哪一首歌
是在為自己做永恆的準備?
我們這一代人
錯錯落落走走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
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 ,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
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
前後雖隔數哩,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同一條路上的同代人;
這裡有五萬人幸福地歡唱
歌聲、掌聲、熱鬧的燈光,照亮的是一片粉紅色的天空。
此刻,一輩子被稱為才子的沈君山,一個人在加護病房裡,
一個人。
才子當然心裡冰雪般地透徹: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
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石帕玉幾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有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協助才能搞清楚自己的感受,並找到合宜的方式來表達或忍住感受。如果有挺他的人(也就是你)幫他把感受精確地表達出來,那更有幫助。
當你示範如何運用言語來描述感受及想要什麼時,孩子會學到那種表達技巧。而且你想想,學習這個技巧比學習討一塊餅乾複雜多了,尤其是涉及強烈情緒的時候。
你不見得每次都能洞悉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在孩子感到痛苦時,好好地對待他,而不是責罵他,有助於未來的親子合作及培養親子關係。
取自《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談到讚美語言中可能隱含的操控,感謝廖玉蕙老師特別提供親身經歷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86455442381634/
語言只是傳達我們的內在狀態,當我們的內在更豐富深厚的時候,語言本身不一定要這麼執著。生活能過得去就好,多說好話,通常大家氣氛好,不感覺被壓迫扭曲即可。
「解釋」這兩個字,牽涉到「分析」與「診斷」,這常常是頭腦的工作。解釋不一定能幫助我們跟對方連結,還可能讓我們跟對方、跟孩子越來越疏遠。
在非暴力溝通中,也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是一種關係中的暴力。我在演講的時候也會提到,我們如果不斷「揣測」對方的行為動機,也會讓對方不舒服。
「你這個人就是……」
我跟朋友們互動的時候,很多人不喜歡父母隨意幫他們貼上負面的標籤。而且傳統的父母一旦替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一用就是很多年,孩子抗議也不一定有用。
不管是非暴力溝通,或者談正向教養,跟這本書的立場很類似。我們如果真心愛孩子,那要學會「尊重」。
祝願您,能使用語言扶持我們所愛的人,而不是傷害他!
*********************************
解釋毫無助益時
【文/ 菲莉帕•派瑞】
我很幸運可以猜出問題所在。一般通常是事情發生了,你怎麼猜都猜不出哪裡出問題了。例如,你帶著孩子去做你覺得很有趣的活動,比如游泳,沒想到最後孩子哭得悉哩嘩啦,你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你很自然會想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哭,為什麼會大叫,為什麼會拒絕做某事—否則你會覺得失控—但其實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保持好奇心就好。父母最常歸咎的原因是:「哦,那是因為他累了。」那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個因素。但我記得,小時候聽到這種解釋時,反而令我更加憤怒,因為那不能精確地反映我的感受,反而讓我覺得自己被誤解了。家長很喜歡用「累」來解釋一切,但我們都知道真正感到累的人是誰,當然不是孩子!
孩子的麻煩行為還有一些其他的解釋,有的解釋甚至對孩子有害。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辨識這些解釋,那表示你已經開始修復破裂關係了:
「他那樣做只是想引人關注。」
無論年紀多大,每個人都需要關注。如果一個孩子本來就能獲得足夠的關注,也相信他需要關注時,那些關注一直都在,他就沒必要用誇張的方式來吸引關注。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是為了獲得關注而搗蛋,你可以請他主動要求關注。
我女兒曾經跟我討過蘋果,但她其實不想吃。她只是想看我開心的樣子,對她微笑。
我注意到我給她的蘋果大多放著沒吃時,我先去瞭解她的用意,接著請她直接尋求關注。
這成了我們之間的遊戲,也減少了蘋果的浪費。她也沒有因為她想要獲得每個人偶爾都想要的東西—關注—而感到羞愧。
「他是故意的」
幼兒還沒有故意搞破壞的能力,他們只是在做自己,而不是故意搗亂。嬰幼兒的行為舉止就是他們的感受,他們還沒學會觀察自己的感受,還不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並提出要求,他們需要幫助才會知道。
孩子開始尖叫,拳打腳踢,甚至撞頭時,那不是在執行預先計畫好的策略,而是在表達感受,他們需要協助才能更清楚地表達出來。他們終究會學會那種技巧的。
如果你覺得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是在耍你,你覺得他耍脾氣是在演戲,而不是真的使性子,你可以把你對他那些行為的感受講出來,並幫他用言語表達出他想告訴你的事情。例如:「我覺得你是希望我告訴你不必做功課。我想,獨自做功課可能很孤單吧,我會陪你一起做。」
「他知道怎麼捉弄我」
你覺得孩子的煩躁反應很討厭,並不表示他知道那樣做有何影響,或知道怎麼產生那樣的影響。女兒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屁股坐在台階上不肯走,並不是想要捉弄我,雖然我剛開始覺得很煩。女兒在游泳池的地板上賴著不走,也不是想要捉弄她的父親,她只是還不知道怎麼用言語表達她想要什麼。當你示範如何運用言語來描述感受及想要什麼時,孩子會學到那種表達技巧。而且你想想,學習這個技巧比學習討一塊餅乾複雜多了,尤其是涉及強烈情緒的時候。
「他有問題」
有些孩子學習社交技能的速度比其他的孩子慢,有些孩子比較難以因應煩躁,有些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學會靈活應變及解決問題,這為孩子與你帶來了一些問題。多數人可能認為,孩子因為改爬樓梯、不搭電梯而坐在地板上發脾氣,這對兩歲幼童來說還說得可去,但是如果是六、七歲的孩子呢?一般認為,那麼大的孩子應該不會無理取鬧了吧,但有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協助才能搞清楚自己的感受,並找到合宜的方式來表達或忍住感受。如果有挺他的人(也就是你)幫他把感受精確地表達出來,那更有幫助。
你不見得每次都能洞悉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在孩子感到痛苦時,好好地對待他,而不是責罵他,有助於未來的親子合作及培養親子關係。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似乎卡在某個階段比較久,落後同齡孩子的發展,你需要為此尋求協助或消除疑慮的話,可以請教家庭治療師或社會工作者。醫生或學校應該可以指引你獲得需要的協助,那可能會促成診斷。診斷結果或許可以讓你如釋重負,或獲得更多的幫助與支援。
診斷的缺點是那很像一種評斷,彷彿劃上了句號。那可能使人停止觀察與學習去理解行為背後的感受。診斷結果可能變成那種行為的藉口。你可能因此認為事情再也不會好轉,而不再樂觀。
或者,更糟的是,原本沒病也被當成有病來醫療。我們來看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你想一下以下的資訊:八月出生的孩子診斷出罹患ADHD的人數,比九月出生的孩子更多。我認為,這顯示有關當局認為,八月出生的人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失調現象,而不是因為八月出生的孩子比班上九月出生的孩子幾乎小了一歲。我的意思不是說所有用來抑制行為的藥物都不好,我只是覺得藥物應該作為治療的最後手段。
如果你覺得你無法應付孩子的行為,請盡快尋求專業的協助,因為養成不利親子關係的習慣愈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戒除那種習慣。
.
以上文字取自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755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ecusbook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石帕玉幾歲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大家認為參觀歷史遺址過於文靜,不適合好動的你,不妨考慮一下前往位於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州的瑪雅遺址—帕倫克(Palenque)。欣賞古蹟之餘,還可以到森林探險!
帕倫克是一個富有歷史價值的瑪雅城市。早於公元前100年已經有人居住,直至公元後7世紀,在瑪雅統治者巴加爾領導下才進入全盛時期。
遺址中最高的一座金字塔名為碑銘神殿(Temple of the Inscriptions)。連同最高的平台,金字塔合共九層高,外表看起來跟其他瑪雅遺址的金字塔差不多。不過後來考古學家於神殿內發現一條通往地底的樓梯,裏面是巴加爾的石棺和陪葬品,證實了原來這座神殿的另一個用途是陵墓。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
相關影片:
【瑞士最靚學校】30萬一年酒管學校讀啲乜?同總統子女做同學 五星級宿舍有情侶房 (果籽)( https://youtu.be/0fspyD1XI7s )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
#果籽 #墨西哥 #瑪雅 #帕倫克 #古蹟 #探險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石帕玉幾歲 在 赫緻貓罐頭ptt 的八卦
二至四歲育兒津貼. ... 新生兒心跳速率160次分哭聲強而有力肢體微屈曲抽吸時會皺眉軀幹粉紅而四肢呈藍色以阿帕嘉apgar 計分法評分其得分為何. ... 幾歲學開車. ... <看更多>
石帕玉幾歲 在 篩粉器mobile01 - 2023 的八卦
帕瑪森肉醬義大利麵. 48v 充電器. ... 周潤發幾歲. 貓比較陰. 品悅牙醫台南. 紅外線歸零器. 京站一人燒肉. 交往一週年慶祝. 裸體美少女12 歲. 康是美新光三越. ... <看更多>
石帕玉幾歲 在 連千毅ptt 的八卦
日前连千毅与老婆石帕玉(娜美)传出婚姻触礁,后来单方面。 ... 小弟我很好奇連千毅大哥大了我幾歲以前年輕時有些案底怎麼做了準備後這幾年突然出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