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賓士,還有貝爾塔】
上次我們分享了賓士的廣告,說的是貝爾塔女士以史上第一輛汽車,穿越了百公里遠的故事。
對小編來說,這是個「宣傳中的宣傳」的廣告。
除此之外,它還有怎樣的奧秘呢?
來看看這次的微影評分析吧。
-
不只賓士,還有貝爾塔 / 許榮哲
這是一個關於「貝爾塔‧賓士」的故事。
賓士是汽車發明人的姓,而貝爾塔是第一個駕駛汽車長途旅行的人。
賓士和貝爾塔,一個是丈夫,一個是老婆。
然而人人都知道賓士,卻極少人知道貝爾塔。
所以,我們姑且稱這支微電影「不只賓士,還有貝爾塔」。
說汽車的故事之前,先說一下火車的故事。
火車剛誕生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一種畫面,那就是火車經過某個牧場時,會有幾個騎著馬的男人衝了出來,追著火車跑上一段。
他們在幹嘛?
跟火車比速度。
結果呢?騎馬的男人贏了。
男人得意的目送火車離開,從他們的眼睛看出去,火車是一個冒著煙的巨大失敗者。
隨後,男人聚在酒吧,痛快的乾杯,話題都是那個速度慢到不行的大傢伙。
然而事實上,火車從不跟外頭馬背上的笨蛋男人比快,它只是跑他自己的。
至於男人呢?他們需要火車,因為輕視厲害的人事物,可以帶給平庸的他們,力量。
現在回到微電影〈不只是賓士,還是貝爾塔〉,這是一段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微電影。
用維基百科式的語法,加上一連串可信的數字,可堆砌出如下的真實故事:
1888年,貝爾塔賓士展開人類史上第一次長途汽車旅行。
貝爾塔女士花了12小時,完成了106公里長途旅行,從她的夫家前往普福爾茨海姆的娘家,她途中加油的藥局,成為了史上第一間的加油站,她將丈夫的發明宣傳到全世界,並且從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如何把這一連串的維基數字,變成活生生的影像故事?
打個比方,如何把一張平面的世界地圖,展開成立體的現實世界?
首先必須往上拉出高達8,848公尺高的珠穆瑪拉峰,隨後再往下鑿出10,911公尺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貝爾塔女士的「相信」,就是8848公尺高的珠穆瑪拉峰。
沿途男人們的「輕視」,則是10,911公尺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用「輕視」來描寫「相信」,就是整部微電影在做的事。
輕視一:貼標籤
影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女巫,女巫來了」,一點都不拖水帶水,一句話就打開了那個時代對傑出女人的輕視。
女巫──對於擁有特殊能力的女人,所能貼上最大的輕視標籤。
輕視二:專業的輕視
汽車故障,貝爾塔女士找上小鎮的藥劑師。
藥劑師是專業人士的代表。
貝爾塔女士:「我需要十升的輕石油。」
藥劑師男士:「妳沒辦法把衣服上面的污漬除掉。」
貝爾塔女士:「是給我『馬車』用的。」
藥劑師男士:「妳是打算拿來毒死妳的馬?」
非常厲害的對話,一來一回兩次對話,就把輕視再往上拉一層,這次不是平凡百姓的輕視,而是專業男士的輕視。
專業男士開口閉口都是偏見,對「厲害女人」的偏見。
「妳沒辦法把衣服上面的污漬除掉」←女巫的印記是除不掉的
「妳是打算拿來毒死妳的馬?」←女巫就是專門幹這些壞事
輕視三:認知觀點的改變
整個故事是從小女孩的眼睛看出去的。
最初的「女巫」標籤就是小女孩貼上的,她為什麼會這樣叫?因為這就是她一出生就接收到的社會價值觀。
隨後,當貝爾塔女士到藥局,找藥劑師買輕石油時,藥劑師不在家,所有人都冷眼旁觀,這時小女孩用眼神暗示貝爾塔女士,藥劑師就在一旁的酒吧。
最後,小女孩見證貝爾塔女士,克服困難,繼續上路。這個「女巫」比鎮上靠蠻力和逞口舌的男人都要強大,她終於目賭了真正的「魔法」。
故事結束在貝爾塔女士離去時,意味深長的回頭看了小女孩一眼,隨後特寫小女孩的眼神,她對於女巫的認知改變了。
最後影片打出Slogan:
她相信的,不只是一台車的力量
因為她相信她自己
簡單有力的影像故事,先建立「輕視」,再解構「輕視」,影片的主軸「相信」,就自然而然的跟著完成了。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沒有走進一群雞,鶴不會知道自己的特別。
輕視的力量有多強,相信的力量才能有多強。
這是一個關於「相信」的故事,但裡面放的燃料是「輕視」。
Ps.
補充一下貝爾塔·賓士女士為何會有這麼一趟長程汽車旅行的背景故事,這也是一個關於「相信」的故事。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1886年卡爾·賓士博士在德國曼海姆發明了汽車(1886年1月29日,德國皇家專利號37435)。可惜在汽車剛剛誕生的歲月,人們普遍對汽車沒有好感,並沒有人願意購買。
然而,貝爾塔·賓士卻非常相信丈夫的事業,對他的發明深信不疑。在1888年8月的一天,她瞞著丈夫,帶著兩個兒子,十四歲的理察和十五歲的歐爾根,駕著賓士新設計的三輪汽車出發,從曼海姆向104公里(約64英里)之外的普福爾茨海姆進發。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輛汽車跑過這麼遠的路程,在這次歷史性的創舉之前,所有的汽車旅行都是短途的試驗性質。所以現在普遍認為貝爾塔·賓士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的人。
雖然表面上的原因是要回趟娘家,其實貝爾塔還有更深的考慮,由於卡爾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作過充分市場推廣,她希望藉此告訴她傑出的丈夫,一旦大眾認識到汽車的實用性,這項發明就會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成功。
路上險情不斷,她解決了種種難題。燃料告罄,她不得不去路邊醫院的藥房購買粗汽油。因此,位于海德堡以南幾公里的威斯洛赫城的城市藥房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加油站。布魯赫薩爾的一個鐵匠幫助她修補鏈條,在普福爾茨海姆北部的保釋羅特她又更換了剎車片。汽化器被堵住了,她用帽子上的髮針將其修好,點火導線和發動機其他部分發生短路時,聰明的她用吊襪帶作絕緣墊將導線絕緣。
貝爾塔和她的兒子們黎明時分從曼海姆出發,直到日落西山,母子三人又餓又累地到達目的地普福爾茨海姆。興奮的貝爾塔立即給丈夫拍了一個電報,告訴卡爾他們成功的旅行。三天後,他們又開車回到曼海姆。
沿路上的人們都紛紛圍觀,汽車之旅正如貝爾塔預期的一樣,取得了重要的公眾效應。對卡爾·賓士來說,這次旅行也十分有幫助,在妻子的協助下,他對汽車做了種種改進,經過長途旅行,貝爾塔也提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諸如增加一個額外的傳動裝置幫助上坡。
──完
短路試驗目的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八卦
【不只賓士,還有貝爾塔】
上次我們分享了賓士的廣告,說的是貝爾塔女士以史上第一輛汽車,穿越了百公里遠的故事。
對小編來說,這是個「宣傳中的宣傳」的廣告。
除此之外,它還有怎樣的奧秘呢?
來看看這次的微影評分析吧。
-
不只賓士,還有貝爾塔 / 許榮哲
這是一個關於「貝爾塔‧賓士」的故事。
賓士是汽車發明人的姓,而貝爾塔是第一個駕駛汽車長途旅行的人。
賓士和貝爾塔,一個是丈夫,一個是老婆。
然而人人都知道賓士,卻極少人知道貝爾塔。
所以,我們姑且稱這支微電影「不只賓士,還有貝爾塔」。
說汽車的故事之前,先說一下火車的故事。
火車剛誕生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一種畫面,那就是火車經過某個牧場時,會有幾個騎著馬的男人衝了出來,追著火車跑上一段。
他們在幹嘛?
跟火車比速度。
結果呢?騎馬的男人贏了。
男人得意的目送火車離開,從他們的眼睛看出去,火車是一個冒著煙的巨大失敗者。
隨後,男人聚在酒吧,痛快的乾杯,話題都是那個速度慢到不行的大傢伙。
然而事實上,火車從不跟外頭馬背上的笨蛋男人比快,它只是跑他自己的。
至於男人呢?他們需要火車,因為輕視厲害的人事物,可以帶給平庸的他們,力量。
現在回到微電影〈不只是賓士,還是貝爾塔〉,這是一段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微電影。
用維基百科式的語法,加上一連串可信的數字,可堆砌出如下的真實故事:
1888年,貝爾塔賓士展開人類史上第一次長途汽車旅行。
貝爾塔女士花了12小時,完成了106公里長途旅行,從她的夫家前往普福爾茨海姆的娘家,她途中加油的藥局,成為了史上第一間的加油站,她將丈夫的發明宣傳到全世界,並且從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如何把這一連串的維基數字,變成活生生的影像故事?
打個比方,如何把一張平面的世界地圖,展開成立體的現實世界?
首先必須往上拉出高達8,848公尺高的珠穆瑪拉峰,隨後再往下鑿出10,911公尺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貝爾塔女士的「相信」,就是8848公尺高的珠穆瑪拉峰。
沿途男人們的「輕視」,則是10,911公尺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用「輕視」來描寫「相信」,就是整部微電影在做的事。
輕視一:貼標籤
影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女巫,女巫來了」,一點都不拖水帶水,一句話就打開了那個時代對傑出女人的輕視。
女巫──對於擁有特殊能力的女人,所能貼上最大的輕視標籤。
輕視二:專業的輕視
汽車故障,貝爾塔女士找上小鎮的藥劑師。
藥劑師是專業人士的代表。
貝爾塔女士:「我需要十升的輕石油。」
藥劑師男士:「妳沒辦法把衣服上面的污漬除掉。」
貝爾塔女士:「是給我『馬車』用的。」
藥劑師男士:「妳是打算拿來毒死妳的馬?」
非常厲害的對話,一來一回兩次對話,就把輕視再往上拉一層,這次不是平凡百姓的輕視,而是專業男士的輕視。
專業男士開口閉口都是偏見,對「厲害女人」的偏見。
「妳沒辦法把衣服上面的污漬除掉」←女巫的印記是除不掉的
「妳是打算拿來毒死妳的馬?」←女巫就是專門幹這些壞事
輕視三:認知觀點的改變
整個故事是從小女孩的眼睛看出去的。
最初的「女巫」標籤就是小女孩貼上的,她為什麼會這樣叫?因為這就是她一出生就接收到的社會價值觀。
隨後,當貝爾塔女士到藥局,找藥劑師買輕石油時,藥劑師不在家,所有人都冷眼旁觀,這時小女孩用眼神暗示貝爾塔女士,藥劑師就在一旁的酒吧。
最後,小女孩見證貝爾塔女士,克服困難,繼續上路。這個「女巫」比鎮上靠蠻力和逞口舌的男人都要強大,她終於目賭了真正的「魔法」。
故事結束在貝爾塔女士離去時,意味深長的回頭看了小女孩一眼,隨後特寫小女孩的眼神,她對於女巫的認知改變了。
最後影片打出Slogan:
她相信的,不只是一台車的力量
因為她相信她自己
簡單有力的影像故事,先建立「輕視」,再解構「輕視」,影片的主軸「相信」,就自然而然的跟著完成了。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沒有走進一群雞,鶴不會知道自己的特別。
輕視的力量有多強,相信的力量才能有多強。
這是一個關於「相信」的故事,但裡面放的燃料是「輕視」。
Ps.
補充一下貝爾塔·賓士女士為何會有這麼一趟長程汽車旅行的背景故事,這也是一個關於「相信」的故事。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1886年卡爾·賓士博士在德國曼海姆發明了汽車(1886年1月29日,德國皇家專利號37435)。可惜在汽車剛剛誕生的歲月,人們普遍對汽車沒有好感,並沒有人願意購買。
然而,貝爾塔·賓士卻非常相信丈夫的事業,對他的發明深信不疑。在1888年8月的一天,她瞞著丈夫,帶著兩個兒子,十四歲的理察和十五歲的歐爾根,駕著賓士新設計的三輪汽車出發,從曼海姆向104公里(約64英里)之外的普福爾茨海姆進發。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輛汽車跑過這麼遠的路程,在這次歷史性的創舉之前,所有的汽車旅行都是短途的試驗性質。所以現在普遍認為貝爾塔·賓士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的人。
雖然表面上的原因是要回趟娘家,其實貝爾塔還有更深的考慮,由於卡爾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作過充分市場推廣,她希望藉此告訴她傑出的丈夫,一旦大眾認識到汽車的實用性,這項發明就會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成功。
路上險情不斷,她解決了種種難題。燃料告罄,她不得不去路邊醫院的藥房購買粗汽油。因此,位于海德堡以南幾公里的威斯洛赫城的城市藥房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加油站。布魯赫薩爾的一個鐵匠幫助她修補鏈條,在普福爾茨海姆北部的保釋羅特她又更換了剎車片。汽化器被堵住了,她用帽子上的髮針將其修好,點火導線和發動機其他部分發生短路時,聰明的她用吊襪帶作絕緣墊將導線絕緣。
貝爾塔和她的兒子們黎明時分從曼海姆出發,直到日落西山,母子三人又餓又累地到達目的地普福爾茨海姆。興奮的貝爾塔立即給丈夫拍了一個電報,告訴卡爾他們成功的旅行。三天後,他們又開車回到曼海姆。
沿路上的人們都紛紛圍觀,汽車之旅正如貝爾塔預期的一樣,取得了重要的公眾效應。對卡爾·賓士來說,這次旅行也十分有幫助,在妻子的協助下,他對汽車做了種種改進,經過長途旅行,貝爾塔也提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諸如增加一個額外的傳動裝置幫助上坡。
──完
短路試驗目的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快速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為主要目的
「之前光看書本說明,實在不是很懂,新思惟這個課程,真的是為了讓學員可快速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為主要目的。依照課堂上說明的方式,似乎真的可以很快產生第一篇 meta-analysis 文章。」(林仁欽 博士生 / 藥師)
#沒時間做基礎研究,#統合分析是捷徑!
畢業的門檻,學校有規定必須要有合計 4 分以上的文章發表,由於不是全職學生,根本不可能在實驗室做基礎研究,跟指導老師與學弟討論後,建議可以從 dry lab 的 meta-analysis 文章著手,先學習 meta-analysis 的處理方式及文章寫法,順道彙整心得,之後還可以應用在設計動物試驗或是小型臨床試驗。
#嘗試自學但卡關,#新思惟迅速解決所有障礙!
「為了不想浪費太多時間自己摸索,看到《統合分析工作坊》最新梯次公開,馬上就報名,期待學習秘技,縮短學習時間。在正式上課前,收到課前提問回覆,就發覺滿滿的精華,除了依照步驟,就可以跑出圖表,照圖說故事就可以解釋統計說明,大幅減輕了我的憂慮。」
「這也難怪為什麼之前會卡關,因為沒人可以給予正確的提醒,找專業的新思惟,可以少掉很多摸索時間。換算這些效益,又可以順利發文章快速畢業,課程的費用,真的就是小意思了!」
#懂得拆解論文架構,#統合分析真的不困難!
「曾秉濤醫師說明的拆解論文架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課程。之前閱讀了不少 meta-analysis 的文章,經過拆解,發現幾乎所有文章都是同樣的架構,只是不同的題目、數據不同,可是跑出來的圖表類似。搞清楚這架構、套路與模版,其實照這個模版操作,要寫出文章,應該就沒那麼困難。而且曾醫師還提到真正的架構填寫順序,這真的是重點中的重點,讓人少走彎路。」
▋ 無資源起步的首選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不需跑 IRB
☑ 不需花錢請助理蒐集檢體
☑ 不需要砸錢一次一次的進入加值中心
☑ 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醫療相關人員
☑ 只要能組成研究團隊,還可擁有飛快的發表速度。
🚩 用一天的時間,最大化寫作與發表效率。
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一天學習換你未來三篇,振興你的學術生涯!
#這堂課可以學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的策略思維。
✓ 手把手教你,做出投稿等級的優化圖表!
✓ 論文寫作、搜尋文獻、投稿審閱的重要眉角。
✓ 給學術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寫論文,當然要走最短路徑!
🔸 最新梯次|11/7(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開放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