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聯強國際進攻三十九國,要員工先學當福爾摩斯
外派人員需要具備什麼條件?語言力、適應力?在聯強,還得要有如偵探般的觀察力,搭配「短派」制度,員工直面在地文化體驗,抓住消費者胃口,成功打進全球三十九國。
歷經海外佈局20年,對現在的聯強來說,國際化已經不是一項需要額外養成的特殊能力,而是融入生活的思考方式。
1997年,聯強國際買下英特爾(Intel)的香港總代理雷射電腦,正式跨足海外。
今年,聯強接連宣布以3500萬美元,取得越南第一大資通訊通路服務商FPT旗下通路子公司FTG的47%股權。接著又在印尼雅加達自建運籌中心,深耕東南亞市場。
筆電、桌機、手機等資通訊產品,要做到銷售、通路、維修三合一跨國經營有多困難?
聯強國際集團業務品質管理室資深總監兼總裁特助郭晉彰觀察,國際人才的核心,在於因應不同市場與文化的調變能力。
魔鬼藏在細節裡。培育調變能力的關鍵,就從日常生活細節做起。
#觀察力報告培養偵探眼
在聯強,有個歷史超過10年以上的傳統,可以讓經歷過的人,頓時失笑,不知該從何形容起。
聯強國際集團人力資源資深總監兼總裁特助黃惠娟笑著說,「觀察力訓練是一個很簡單的做法,但執行起來會叫苦連天。」
聯強的中階主管接受的「觀察力訓練」,就是每天寫下一則他觀察到的事,然後持續半年。無論是公司大小事,還是三餐菜色,都要用100字以內的精簡說明完成。
聽來容易,但要寫出新意卻極為困難。連寫一個月之後,怎麼跳脫既有的眼光和思惟,就成了眾人頭痛的課題。
對主管而言,觀察力報告也是幫團隊成員跨國溝通、合作的工具。
參與聯強在越南購併案的財務品管室資深經理陳怡如舉例,到越南出差的接機規劃,就可看出對方安排在我們抵達一個小時後,車子前來接送。但行李有多少、有沒有手提行李等細節,就無詳細規劃。
「從這些地方可以知道他們規劃行程的精細度不夠,未來的溝通都需要一步步的訓練,也可以說是潛移默化,」陳怡如說。
除了日常生活的體會,更重要的是把這樣的觀察力帶到海外,轉譯成對當地市場與文化的理解。
但制度上,卻多了一個和派駐不同的「短派」設計。
#短派生活把工作帶出國
在這裡,派駐指的是到海外據點執行當地工作。但為期半年的短派,則是讓員工在北京、上海、澳洲、香港等海外辦公室,做台灣的工作。
走出國境,員工的去處和聯強的發展緊密相連。例如2008年起,聯強剛進軍澳洲,與當地第一大3C通路商英邁(Ingram Micro)纏鬥。
當時,多數短派機會就集中在澳洲的據點。現在,隨著聯強的事業重心轉向中國,短派也開進北京、上海、成都等營運據點。
短派出去的人,平日做的是台灣的工作內容。但一到假日,就可以用額外的零用金四處觀察,深入當地生活。
員工在異地執行台灣的工作,靠的是資訊零時差的系統架構,加上重用視訊會議的企業文化。
在聯強的跨國版圖上,新型國際化人才靠的不只是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對異地文化、社會、生活方式的敏銳度,才能融化各國消費者的心,走入他們的生活。
↩️↩️轉引自天下雜誌No.635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8599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