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ibble&CEO 』
商界天才LeBron James已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
-
⬛#不能只當職業球員
『不能僅只做為一名傑出的籃球員,這條路真的太窄了,一旦籃球生涯結束了,之後還有五十年的人生道路要走,正如教父中所說講,你要趁年輕時揮出自己強勢的一拳』
這是LeBron James的商業夥伴兼任兄弟的Maverick Carter在談到LBJ人生規劃時所講到的,而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
職業球員不能夠打一輩子,是一個殘酷與現實的職業,過去有多少運動界的英雄好漢因傷殞落,提早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又或者有多少運動員退役後,所賺的千萬薪資都因管理不善而付諸流水,解甲歸田沒多久就宣告破產。
這些類似案例在運動界是層出不窮,因此這老早就已經是年輕的LeBron James一直在擔心與計畫的事情,他沒有因有大把突如其來的金錢鈔票,就這樣一夜致富的處境下給沖昏了頭。
即使出身貧寒,賺大錢一直是心中夢想藍圖,但LBJ也沒因此輕易被金錢所利誘失去冷靜,反而清楚自身的影響力後,更冷靜的思考去探索未來,以不疾不徐的態度做出最好的選擇。
-
⬛#商人的潛質與風範
當LBJ在18歲準備要以『天選之子』的威名進入NBA時,不少運動品牌為了想拔得頭籌,都開出很誘人的條件出來競爭,甚至有的還願意提前給予1000萬支票做為見面禮,這對於LBJ可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彷彿就像是天上掉下來的大禮。
LBJ的母親Gloria當時很希望兒子可以拿下那張支票,但最終被LBJ拒絕,因為他決定要與Nike見面之後再做評估,聽取不同的合作聲音,展現相當成熟與精明和前瞻的一面,年紀輕輕已有做為商人的潛質,懂得談判爭取利益,而不是一股腦兒就草率簽約。
-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Nike用誠意與宏遠未來規劃和最大的信任贏得LeBron James的簽約,雙方也證明了這是完美的結合,創造出巨大的球鞋版圖,且最終還達成了終身合約,這被LBJ視為人生最成功的理財決定。
正因為18歲就具備成熟冷靜的風範,有著敏銳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LBJ在2004年就找來知名的Paul Wachter來擔任財政顧問,Wachter一直是許多好萊屋巨星的商業顧問,也是當時加州州長Arnold Schwarzenegger的頭號顧問。
-
對於一個那麼年輕的毛頭小子找他當顧問,Wachter回想起來仍是感到驚訝,並且對當時LBJ的商業頭腦與尖銳觀點印象深刻,對此他說道:
"年輕運動員一開始會花大筆錢請我當顧問"
"這對我來說是少見的事情"
"且更讓我吃驚的事情是"
"他對整個商業運作很有觀念"
"尤其對數字相當敏感"
"當與他投資或商業合作時"
"LBJ不會問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
"他總是能一針見血發起討論"
"他就是一個數字狂人"
-
2006年Paul Wachter特別介紹LeBron James給Warren Buffett認識,讓他與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家請益學習,而在雙方一見如故下,Buffett給予LBJ相當高的評價說:
"透過這次我了解一件事情"
"LBJ是一個精於金融的人"
"在我們暢談彼此的商業想法下"
"我還真的沒有聽到他說錯什麼呢"
"我能教他的還真的不多"
-
⬛#成立自己的商業團隊
LeBron James在2005年與自己首位經紀人分道揚鑣後,就下定決心要親自操作能真正投入參與的商業模式,要有屬於自己的掌控權,決定做自己的主人,於是隔年他與其他三個好兄弟Richard Paul、Maverick Carter和Randy Mims一同建立『LRMR』商業帝國。
做為公司的老闆與活招牌,LBJ與『LRMR』的商業主旨在於不是只願意扮演一個簡單代言,謝絕在媒體前鏡頭擺個樣子如此簡單,商業模式需有創意與掌控權,可以成為合作夥伴公司的一份子,即使只享有少數股權也沒關係,這能更有動力與向心力一起帶動品牌成長進化。
因此『LRMR』的公司標語為『We seek partners, not clients(我們尋找的是夥伴,而不是客戶)』,與LBJ在人生道路上與職業生涯所注重的兄弟情不謀而合。
-
⬛#不僅代言還是老闆
2008年Paul Wachter將LBJ與團隊『LRMR』引薦給Beats耳機創始人Jimmy Iovine和Dr. Dre相約見面,最後雙方相談甚歡成為合作夥伴與股東之一。
LBJ用自身強大影響力與優勢地位做置入式的廣告擴散,在08年北京奧運時他替隊友們都配置Beats耳機,通過奧運的鎂光燈瞬間形成一股旋風潮,讓運動員都需要有Beats耳機的現象瘋狂延燒,品牌因此一炮而紅,衝擊整個全球市場,讓耳機不僅能聽,還是潮流時尚的代表。
而2014年Beats被Apple用30億美金給買下,做為股東之一的LBJ藉此賺到3000多萬美金,完成一個獲利相當高的投資。
-
接著2012年LeBron James又眼光獨到看好新興的連鎖披薩店Blaze,只是礙於正在代言麥當勞,因此當時只單純投資做為股東之一。
2015年LBJ當機立斷與麥當勞談判要中止剩下三年的1400萬左右的代言合約,不少人都認為他為何跟錢過意不去,且還是大品牌公司,然而在LBJ的眼裡,早已經有慎密的盤算計畫,在解除代言人身分後,他能夠毫無顧忌火力全開去推廣Blaze,甚至還扮演店員服務客人,善用社群媒體的討論熱度和曝光力。
-
如今Blaze這四年從兩家店擴展到兩百多間,創下美國食品產業有史以來最快的展店紀錄,年銷售額也從原本600多萬到現在達到2億大關,而擁有10%股份的LBJ據傳加代言費已經有3500萬美金至4000萬美金的價值。
LeBron James一直不僅僅是個優質的代言者,他還具備老闆身分參與其中帶來關鍵決策,為品牌灌入難以估量的價值。
-
⬛#新一代籃球界商業帝王
上述兩個投資案例能夠理解LeBron James就如Buffett所形容的,是一個具備精準眼光與前瞻商業頭腦的CEO,除了創立『LRMR』外,他還有娛樂公司SpingHill Entertainment以及多媒體公司Uninterrupted,儼然LBJ已經建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且還有許多商業計畫正在進行獲利中。
-
根據2018年統計,在「世界最會賺錢運動員」的調查裡,LeBron James排在第六,是NBA籃球員名次排最高的,在球員薪資、各項代言與投資都相當活躍與成功。
至於在NBA球員twitter關注數排行榜上,LBJ同樣名列第一,突破4100萬以上的關注度,足足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具備著頂級的社群影響力。
所以不管是商業決策與判斷,還是自己身為籃球傳奇巨星的超級光環,LBJ都已經擁有所有成功的要素,要成為新一代籃球界的商業帝王,他早已經領跑在最前端。
-
『Dribble&CEO』
LBJ不是只有在籃球場上充滿野心
20歲就野心勃勃要當商業帝王
用兄弟模式成功築起帝國基業
LBJ只是籃球員?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Nike Basketball Taiwan
✏HBK
瞬間夢想屋評價 在 HBK 的 NBA I Love This Game Facebook 八卦
『 Dribble&CEO 』
商界天才LeBron James已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
-
⬛#不能只當職業球員
『不能僅只做為一名傑出的籃球員,這條路真的太窄了,一旦籃球生涯結束了,之後還有五十年的人生道路要走,正如教父中所說講,你要趁年輕時揮出自己強勢的一拳』
這是LeBron James的商業夥伴兼任兄弟的Maverick Carter在談到LBJ人生規劃時所講到的,而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
職業球員不能夠打一輩子,是一個殘酷與現實的職業,過去有多少運動界的英雄好漢因傷殞落,提早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又或者有多少運動員退役後,所賺的千萬薪資都因管理不善而付諸流水,解甲歸田沒多久就宣告破產。
這些類似案例在運動界是層出不窮,因此這老早就已經是年輕的LeBron James一直在擔心與計畫的事情,他沒有因有大把突如其來的金錢鈔票,就這樣一夜致富的處境下給沖昏了頭。
即使出身貧寒,賺大錢一直是心中夢想藍圖,但LBJ也沒因此輕易被金錢所利誘失去冷靜,反而清楚自身的影響力後,更冷靜的思考去探索未來,以不疾不徐的態度做出最好的選擇。
-
⬛#商人的潛質與風範
當LBJ在18歲準備要以『天選之子』的威名進入NBA時,不少運動品牌為了想拔得頭籌,都開出很誘人的條件出來競爭,甚至有的還願意提前給予1000萬支票做為見面禮,這對於LBJ可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彷彿就像是天上掉下來的大禮。
LBJ的母親Gloria當時很希望兒子可以拿下那張支票,但最終被LBJ拒絕,因為他決定要與Nike見面之後再做評估,聽取不同的合作聲音,展現相當成熟與精明和前瞻的一面,年紀輕輕已有做為商人的潛質,懂得談判爭取利益,而不是一股腦兒就草率簽約。
-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Nike用誠意與宏遠未來規劃和最大的信任贏得LeBron James的簽約,雙方也證明了這是完美的結合,創造出巨大的球鞋版圖,且最終還達成了終身合約,這被LBJ視為人生最成功的理財決定。
正因為18歲就具備成熟冷靜的風範,有著敏銳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LBJ在2004年就找來知名的Paul Wachter來擔任財政顧問,Wachter一直是許多好萊屋巨星的商業顧問,也是當時加州州長Arnold Schwarzenegger的頭號顧問。
-
對於一個那麼年輕的毛頭小子找他當顧問,Wachter回想起來仍是感到驚訝,並且對當時LBJ的商業頭腦與尖銳觀點印象深刻,對此他說道:
"年輕運動員一開始會花大筆錢請我當顧問"
"這對我來說是少見的事情"
"且更讓我吃驚的事情是"
"他對整個商業運作很有觀念"
"尤其對數字相當敏感"
"當與他投資或商業合作時"
"LBJ不會問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
"他總是能一針見血發起討論"
"他就是一個數字狂人"
-
2006年Paul Wachter特別介紹LeBron James給Warren Buffett認識,讓他與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家請益學習,而在雙方一見如故下,Buffett給予LBJ相當高的評價說:
"透過這次我了解一件事情"
"LBJ是一個精於金融的人"
"在我們暢談彼此的商業想法下"
"我還真的沒有聽到他說錯什麼呢"
"我能教他的還真的不多"
-
⬛#成立自己的商業團隊
LeBron James在2005年與自己首位經紀人分道揚鑣後,就下定決心要親自操作能真正投入參與的商業模式,要有屬於自己的掌控權,決定做自己的主人,於是隔年他與其他三個好兄弟Richard Paul、Maverick Carter和Randy Mims一同建立『LRMR』商業帝國。
做為公司的老闆與活招牌,LBJ與『LRMR』的商業主旨在於不是只願意扮演一個簡單代言,謝絕在媒體前鏡頭擺個樣子如此簡單,商業模式需有創意與掌控權,可以成為合作夥伴公司的一份子,即使只享有少數股權也沒關係,這能更有動力與向心力一起帶動品牌成長進化。
因此『LRMR』的公司標語為『We seek partners, not clients(我們尋找的是夥伴,而不是客戶)』,與LBJ在人生道路上與職業生涯所注重的兄弟情不謀而合。
-
⬛#不僅代言還是老闆
2008年Paul Wachter將LBJ與團隊『LRMR』引薦給Beats耳機創始人Jimmy Iovine和Dr. Dre相約見面,最後雙方相談甚歡成為合作夥伴與股東之一。
LBJ用自身強大影響力與優勢地位做置入式的廣告擴散,在08年北京奧運時他替隊友們都配置Beats耳機,通過奧運的鎂光燈瞬間形成一股旋風潮,讓運動員都需要有Beats耳機的現象瘋狂延燒,品牌因此一炮而紅,衝擊整個全球市場,讓耳機不僅能聽,還是潮流時尚的代表。
而2014年Beats被Apple用30億美金給買下,做為股東之一的LBJ藉此賺到3000多萬美金,完成一個獲利相當高的投資。
-
接著2012年LeBron James又眼光獨到看好新興的連鎖披薩店Blaze,只是礙於正在代言麥當勞,因此當時只單純投資做為股東之一。
2015年LBJ當機立斷與麥當勞談判要中止剩下三年的1400萬左右的代言合約,不少人都認為他為何跟錢過意不去,且還是大品牌公司,然而在LBJ的眼裡,早已經有慎密的盤算計畫,在解除代言人身分後,他能夠毫無顧忌火力全開去推廣Blaze,甚至還扮演店員服務客人,善用社群媒體的討論熱度和曝光力。
-
如今Blaze這四年從兩家店擴展到兩百多間,創下美國食品產業有史以來最快的展店紀錄,年銷售額也從原本600多萬到現在達到2億大關,而擁有10%股份的LBJ據傳加代言費已經有3500萬美金至4000萬美金的價值。
LeBron James一直不僅僅是個優質的代言者,他還具備老闆身分參與其中帶來關鍵決策,為品牌灌入難以估量的價值。
-
⬛#新一代籃球界商業帝王
上述兩個投資案例能夠理解LeBron James就如Buffett所形容的,是一個具備精準眼光與前瞻商業頭腦的CEO,除了創立『LRMR』外,他還有娛樂公司SpingHill Entertainment以及多媒體公司Uninterrupted,儼然LBJ已經建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且還有許多商業計畫正在進行獲利中。
-
根據2018年統計,在「世界最會賺錢運動員」的調查裡,LeBron James排在第六,是NBA籃球員名次排最高的,在球員薪資、各項代言與投資都相當活躍與成功。
至於在NBA球員twitter關注數排行榜上,LBJ同樣名列第一,突破4100萬以上的關注度,足足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具備著頂級的社群影響力。
所以不管是商業決策與判斷,還是自己身為籃球傳奇巨星的超級光環,LBJ都已經擁有所有成功的要素,要成為新一代籃球界的商業帝王,他早已經領跑在最前端。
-
『Dribble&CEO』
LBJ不是只有在籃球場上充滿野心
20歲就野心勃勃要當商業帝王
用兄弟模式成功築起帝國基業
LBJ只是籃球員?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Nike Basketball Taiwan
✏HBK
瞬間夢想屋評價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到後來才覺得 五月天 Mayday 是多麼超乎想像的厲害,這麼多年後,看《消失的情人節》時心中響起〈心中無別人〉,看《孤味》時心中響起〈知足〉,看《同學麥娜絲》時心中響起〈九號球〉,除了《消失的情人節》是真切有實際連結之外,會發現,似乎這幾十年間發生的故事都濃縮在流行文化裡形成命題模糊的共同痕跡,模糊,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這個時代所面臨無數問題的癥結。
今天晚上就是萬眾矚目的 金馬影展 TGHFF 年度盛會,昨日《同學麥娜絲》殺出重圍奪下戰況相當激烈的觀眾票選獎,原本想跟風做一下預測,不過礙於不少入圍作品沒有機會趕在頒獎典禮前觀賞完畢,因此作罷,但主要在院線上映的國片喜愛程度與個人刷數成正比,《消失的情人節》六次,《親愛的房客》四次,《同學麥娜絲》三次,《無聲》兩次,默默許願的本屆影帝是莫子儀,影后是陳淑芳,導演是陳玉勳,女配是謝盈萱,男配是鄭人碩(其實首選是沒入圍此項的劉冠廷),新演員給劉俊謙,最佳影片無論獎落《消失的情人節》、《親愛的房客》或《同學麥娜絲》都會很開心。
此篇還是想來再推一次本周上映的《#同學麥娜絲》,老話一句,希望大家都能進戲院支持這部電影,並非因為國片使然,而是因為它相當好看。其實個人整體評價翻轉了好幾次,金馬開幕首度看完的感受相當複雜難以梳理,因此買了口碑場迅速二訪同學,奇妙的是,首刷時視為缺點的幾項幾乎全數消失,滿腔無以名狀的感動取而代之,有控訴,也有疼惜,有不滿,也有慶幸,雖然沒辦法以許多男性影評強烈的共鳴角度切入,但隨後寫下的這篇文章(https://bit.ly/2Kl8PFq)也不乏一些深刻的體悟,再度證明有些電影確實需要反覆觀賞。
隨著年紀增長,身邊真正能自在相處的朋友逐年遞減,電影中的四人幫存在於社會每個角落,時常可恨又可愛,性格大不相同卻總能互補,和捨不得丟棄的舊鞋一樣永遠都是老的好。他們與你並肩走過無憂童年,叛逆青春期,渴望展翅時,和社會新鮮人階段,接著有的迅速步入家庭,有的仍保持孤家寡人,磕磕絆絆來到了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低潮。在經歷種種風雨後,環顧這群長不大的老朋友依然會讓我們內心稍微踏實一些,舒坦一些。相聚消磨的時光大半相互嘴賤,相互吐槽,但也不曾缺席彼此生命中每個重要時刻,畢竟人生會有很多的變與不變,而一輩子的朋友就是為了讓你看見後者的存在。
「要有正常的人、要有不切實際的人、要有腳踏實地的人,還有對愛情有堅持的人。」
鄭人碩 的電風是「正常的人」,身為保險公司業務的他像四人幫裡帶頭的大哥,待朋友重情重義,論能力不落人後,好不容易攢了些積蓄,加上父親留下的遺產,才得以勉強晉升為有房階級。他絕非不求長進,做事秉持原則,言談滿是自信與自嘲,但必須非常努力才能達到「差強人意」。從那日日深鎖的眉頭、抑鬱寡歡的微笑,不難看出電風故作堅強且纖細感性的一面,當這麼一位人生路上卡關的朋友,於自己婚禮上無奈說出「我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時,那脆弱、不甘的真誠眼神在心有戚戚焉之餘,更加動人。
施名帥Ming Shuai Shih 的添仔為所謂「不切實際的人」,抱著一個不上不下的導演夢,壓力大到連睡眠中都在拍戲,與其說對拍電影有堅持,不如說他心心念念的夢想依然是世俗定義的成功,總是差一點點的成功,因此當導演可以,選立委也可以,合情合理變成一個為求面子而表裡不一、為達目的而利用朋友的人。在他身上,黃信堯透過荒謬諷刺的政治戲碼真正揭露了權力與社會的黑暗面,畢竟社會將我們放到什麼容器中,我們就會長成什麼形狀。
納豆 的罐頭則是「對愛情有堅持的人」,他那較其他兄弟慘澹的人生,受限於性格與外在條件,早已習慣與挫敗為伍,總是東欠一些,西擋一點,錢包裡的符永遠比鈔票還多,時常還需要朋友們幫忙收拾爛攤子。特別落漆的他骨子裡極為純情,他的愛是一廂情願的,建構於自身幻想的,只敢遠觀而不敢褻玩焉,就這麼在他心裡陪伴著他走了幾十年。然而溫和無害的罐頭可以忍受女神幻滅,哭得像一個令人心疼的大男孩,卻無法眼睜睜看著美好的事物一一消逝,好比愛情,好比友情,一記憤怒的飛踢就是他對人性與現實最強烈的反抗。
「現實的殘酷,往往是最溫暖的體貼,換來世間的無情。」
劉冠廷 所飾演的閉結如此「腳踏實地的人」,是整個故事尤其美好又尤其殘酷的必要部分。開朗樂觀,憨厚內向,善良體貼,雖然有時稍嫌白目,卻成為這群人裡唯一可靠的一個,平時他總有千言萬語想表達,無奈再用力也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然而傻人有傻福,閉結也幸運遇見能讀懂其內心宇宙的善良之人,紙紮了一間應有盡有的豪華新厝,覓得一段可遇不可求的短暫良緣,一邊開車一邊無憂無慮大聲歌唱;發覺口吃的毛病突然不藥而癒,毫不猶豫衝去添仔競選宣傳車路線上,將這個珍貴瞬間獻給一輩子的老朋友,喊得不遺餘力,吼得聲嘶力竭,就像他不愛計較的個性,總是處處替別人著想。
人生就這樣,落土八分命。
成功離他太遠,婚姻不敢奢求,只因知足認份,所以有過友情,有過愛情,活到最後樣樣不缺。可人生稍有差池,便拉開了成與敗的距離。人生稍有差池,便劃下了生與死的區隔。好人不得善終化為最後一根稻草。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全文寫於:https://bit.ly/2Kl8P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