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近常見的「同島一命」標語,源自於馬祖列島的防衛嗎?
這個激勵人心的標語,如何自1976年起在戰地政務時期的馬祖出現,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同島一命:冷戰馬祖記憶,與疫情下的「文化逆輸入」】
※ 文:劉亦,台大社會系畢業,現就讀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母系家族來自西莒島田沃村。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5475658
最近疫情緊繃,政府與媒體不斷高呼「同島一命」,團結抗疫。也許有些人能從字句的壯懷激烈中嗅出它的戰爭氣息,也許有些人受到電視劇《國際橋牌社》觸及,隱隱約約記得有「同島一命,死裡求生」的關鍵句。那你知道這個標語的出處嗎?你知道這個「島」,原本是指馬祖列島嗎?
身處軍事前線的馬祖
正如《國際橋牌社》第二季的時間背景座落在1996年,台澎金馬首次總統直選,引發中國強烈不滿。所謂文攻武嚇所言不虛,解放軍朝台灣外海發射了數枚飛彈,並進行兩棲登陸演習,威嚇意味濃厚,一時間台海戰雲密布。
當時謠言頻頻,聲稱中國即將佔領台灣離島,其中又以馬祖的東西兩莒為最。該劇場景之一的高登島也隸屬馬祖,面積更小,距離中國更近,可謂前線的前線,至今仍是軍事管制區,一般人很難進入。在飛彈危機期間,才剛剛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的這幾座島,又重新被武裝起來,回到隨時迎接戰爭的準備。
回顧歷史,「同島一命」這個詞在1976年首度見於報端。馬祖因身處兩岸的軍事前線,籠罩在嚴苛的戰地政務體制之下,島上所有居民都被捲進戰備狀態中,例如燈火管制,全境宵禁,入夜禁止跨村移動;和台灣的貨幣流通與人員進出也受管制,儼然另一國度。此外,全島不分男女,一律編進民防組織,負有軍事支援的義務。
據《馬祖日報》載,1976年5月27日,在南竿的津沙村進行了由民眾組織成的自衛戰鬥演習,演習結束後,司令官兼主任委員——也就是軍政一元體系下馬祖的最高決策者——梁鳳彩將軍強調「軍民同島一命」的意義:「老弱婦孺必須熟悉疏散與掩蔽,年青人就必須熟練戰鬥技能。」
在那左右,「同島一命」的標語就如雨後春筍,在馬祖列島的四鄉五島冒出。至今都還能看到的包括:
🔺東莒猛沃港:軍令如山、軍紀似鐵、同島一命
🔺西莒菜浦澳:同島一命、奮戰到底
🔺南竿津沙軍事訓練基地旁:軍民一家、同島一命
從標語見歷史
同樣是標語,內容也是大有學問。若你乘風破浪,搭船來到馬祖,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南竿福澳港上方的「枕戈待旦」,意指以武器當枕,兢兢業業,等待天明。於1958年蔣介石巡視馬祖時親筆題下,嘉勉「雄峙臺海」的戰地英雄。
剛開始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反共」為職志,認為中共是蘇聯的鷹犬,因此殺氣騰騰,一起算帳,要「殺朱拔毛」「反共抗俄」。到1960年代末期中蘇交惡,兩國在邊界發生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此後反共與抗俄脫鉤,口號與標語漸漸只剩反共。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華民國展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反制,你革除、我就要復興,藉此分庭抗禮,標語也從善如流,「復興中華文化」。
1971年,原本稱作「東犬」「西犬」的兩座島,為了昭示「毋忘在莒」的精神,改名為莒光鄉,成為今天的「東莒」「西莒」。毋忘在莒是春秋戰國的典故,齊國受燕國連攻重挫,最後只剩下兩座城池,遂以莒城為反攻基地,五年艱苦卓絕後終於逆轉勝,收復了失土。
最著名的「毋忘在莒」當然在金門的太武山。但在馬祖東引島的二重山,面海的峭壁上也被發現有毋忘在莒四個大字,東西兩犬也用改名鐫刻了歷史,戰地島嶼處處是「反攻與收復」的象徵。
整個1970年代,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搖搖欲墜,歷經退出聯合國、雪崩式斷交,最後於1979年「中」美斷交達到巔峰。國際局勢不利,一連串的外交挫敗,讓「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成了外在環境驚滔駭浪,自我鼓舞的信心口號。
為標語鑄造新的意義
「同島一命」號召的是不分身分(軍民)、不分地域(同島)一體對抗外敵。時移世易,不僅電視劇重新召喚它進入大眾視野,當下大疫蔓延的艱難處境,確實讓人想起那段風雨飄搖,眾志成城的日子。
爬梳過往,可以說這句擲地有聲的標語,是道地的馬祖產物。馬祖作為離島,向來只有文化輸入的份,這次能夠「文化逆輸入」,從海陬一隅傳播到我國全境,讓冷戰時代的肅殺標語重新復甦,並且鑄造新的意義,召喚國人萬眾一心,馬祖人也感到與有榮焉。
🌊🌊🌊
【延伸閱讀】
壓浪:同島一命(黃開洋)
https://kaiyang.info/a-laung/tongdaoyiming/
眾志成城典故 在 成语故事- 众志成城 - YouTube 的八卦
0:00 / 2:25•Watch full video. Live. •. Scroll for details. 成语故事- 众志成城. 2,383 views2.3K views. Sep 3, 2016. 10. Dislike. Share. Save. ... <看更多>
眾志成城典故 在 眾志成城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典故. 東周到了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的時候,財政窘困,連宮室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國乞討。有一次,他宴請晉國大臣荀躒,指着魯國送來的酒壺說:「各國都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