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為什麼不吃藥?」
小瑩是個非常喜歡看奇幻文學、藝術電影的學生,她總會眼睛發亮地說:「《霍爾的移動城堡》的動畫是對原著的羞辱」,也不斷評論著一些 70 年代的老電影,這些我聽不太懂,但從她的眼神裡,我知道她真的很喜歡。
第一次發病的時候,小瑩就讀高雄女中二年級。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她突然「解離」,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意識像是被抽離一樣,飄在空中看著自己站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
小瑩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她以為,這樣類似放空或神遊的狀況,或許大家多少都有,「應該沒什麼吧」。後來,也因為同儕及課業壓力,她假裝自己很正常,因此未曾向家裡求助,也沒有去看醫生,就這樣在與精神失序共處的壓力下,準備大學考試。
最終,小瑩的症狀抵擋不住大學的壓力,仍然爆發。
開始就醫至今,小瑩每天要吃 5 種以上的穩定精神藥物,這些藥為了讓她精神鎮定,抑制了一些腦部功能,讓她沒辦法背英文單字、沒辦法理解複雜的句子、身體遲鈍、劇烈頭痛,這些都是精神藥物的副作用。
如果不吃,她天天都想自殺。
但吃了藥之後,她念書、社交互動的能力,都大受影響,當然,最喜歡的奇幻文學與電影也都沒辦法看了,因為她連朋友閒話家常的內容都無法理解,小說跟電影的內容,當然也就看不懂了。
服藥 6 年來,這是她每天早上要吞下這些藥丸之前,都必須面臨的掙扎。
【長期穩定的服藥,並不容易】
吃完藥(通常是第一代的傳統型抗精神病劑),會出現 #手腳抖動、 #眼睛往上吊、 #眼球歪斜、 #四肢僵硬、 #流口水、 #歪嘴歪頭、 #舌頭外吐,這些服藥後的副作用讓病人很痛苦,每天吃藥前,可能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掙扎。
大家可以想想,平常若是感冒看醫生,拿藥回家後可能吃了一兩天,覺得症狀好一些了就不吃了;或是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期疾病的藥,醫生也吩咐要每天吃,但仍時有耳聞未按時服藥的狀況出現。
這些藥的副作用很輕微,卻都不一定會吃完了,何況是會有強烈副作用的精神藥物呢?
【吃藥不只是吃藥,是一個家庭關係的維持與衝突】
剛剛說到的那些副作用,除了讓患者本身痛苦之外,不了解精神科藥物效果的家屬,可能也嚇了一大跳。
因此,有些家屬便不願讓生病的家人吃藥,因為他們不忍看到生病的家人,變成他們陌生、不認識的樣子。
精神藥物的許多副作用,並不像常人吃感冒藥那樣,吞下去、病就好了,所以長期穩定的服藥,才會這麼困難。
我們能給予精神疾患者的幫助,也不該只有提供藥物,要他們乖乖吃藥而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詳細完整內容:https://youtu.be/1zoWNluZy48 我們常說:「醫師不是算命師,卻能從你的面相看出你會生什麼病」!過去我們在節目中曾教過大家,怎樣從眼球、耳朵、指甲…等的變化,看出當下的身體健康情形。(比方說耳朵有一條線,要小心罹患心肌梗塞的可能。眼睛紅紅有血塊,要注意未來可...
眼球歪斜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八卦
兒科急診的小插曲
#還好吳老師有教
下午自附近醫院轉來一位小弟弟
原因是弟弟今天在學校上課,自下午兩點多開始,弟弟感覺左邊臉頰痛,而且弟弟會不自主地張開嘴巴👄!
於是弟弟先被送到附近的醫院就診,醫院急診醫師看完後,說無法處理,請他馬上轉院。
到本院後,學弟先看外觀(圖1),打電話跟我討論,我聽完學弟描述後,我覺得像EPS(錐體外症候群)。於是我馬上訪視病人及查看用藥紀錄。果然弟弟昨天因爲嘔吐,有吃止吐藥(Novamin)(圖2),在吃完第五顆,發生上述症狀。
於是我們立即就給Vena,打針後過了10分鐘之後,弟弟完全改善,快快樂樂的回家,爸爸也非常的感謝🙏!
#學弟直說還好吳老師有教
#我還是相信有些年輕醫師應該沒看過。
#再講一遍錐體外症候群 (Extrapyramidal symptoms,縮寫 EPS),當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某些干擾(如:藥物)導致無法正常靈活作用時,會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靜坐不能等現象。其它成因尚有:腦性麻痺、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等代謝性疾病。
一、#誘發藥物
由於藥物副作用引起EPS常見的藥物種類包括: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多巴胺拮抗製劑(Dopamine antagonist)及Halopridol等,其中Novamin (Prochlorperazine)及 Primperan (Metoclopramide)常用來治療噁心、嘔吐症狀的改善,但曾經引起EPS的特殊個人體質,仍須留意EPS的發生。
二、症狀
1.急性肌張力不全
發生的位置多在眼部、舌頭、頸背部與四肢,因肌肉持續孿縮,症狀如: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或捲曲、角弓反張(四肢如青蛙般往軀幹的反方向伸張)、臉部扭曲歪嘴、講話語意不清……。
2.靜坐不能
末梢運動無法停止用動,致使患者坐不住、煩躁不安,不停搖擺或來回踱步。
3.巴金森氏症候群
類似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症狀,約發生在服藥後的三個月內。臨床表現有肌肉僵硬、小碎步、顫抖、表情呆滯(撲克臉)、重複舞蹈性動作。 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帕金森症狀,比較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眼球歪斜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八卦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妹妹吃止吐藥,發生疑似中風的症狀
小兒急診有時會遇到兒童吃止吐藥 (Novamin) 引起錐體外症候群(EPS)。
最近諾羅病毒疫情激增,噁心嘔吐的病人也增多。
這位妹妹吃了止吐藥後,發生下列的症狀(歪嘴、歪頭、再加上舌頭外吐或捲曲 lingual protrusion),常常會被誤認成中風。(如圖)
當時媽媽及妹妹在兒科急診時,顯現非常焦慮緊張,所以更需要醫師我理性處理及治療,
由於妹妹症狀嚴重,我一開始用了Vena治療,症狀未完全緩解,因此我再加上口服Akineton,之後症狀完全緩解,我、媽媽及妹妹皆大歡喜。
相信有些小兒急診醫師應該沒看過。
#錐體外症候群 (Extrapyramidal symptoms,縮寫 EPS),當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某些干擾(如:藥物)導致無法正常靈活作用時,會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靜坐不能等現象。其它成因尚有:腦性麻痺、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等代謝性疾病。
一、#誘發藥物
由於藥物副作用引起EPS常見的藥物種類包括: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多巴胺拮抗製劑(Dopamine antagonist)及Halopridol等,其中Novamin (Prochlorperazine)及 Primperan (Metoclopramide)常用來治療噁心、嘔吐症狀的改善,但曾經引起EPS的特殊個人體質,仍須留意EPS的發生。
二、症狀
1.急性肌張力不全
發生的位置多在眼部、舌頭、頸背部與四肢,因肌肉持續孿縮,症狀如: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或捲曲、角弓反張(四肢如青蛙般往軀幹的反方向伸張)、臉部扭曲歪嘴、講話語意不清……。
2.靜坐不能
末梢運動無法停止用動,致使患者坐不住、煩躁不安,不停搖擺或來回踱步。
3.巴金森氏症候群
類似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症狀,約發生在服藥後的三個月內。臨床表現有肌肉僵硬、小碎步、顫抖、表情呆滯(撲克臉)、重複舞蹈性動作。 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帕金森症狀,比較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三、治療
治療藥物的選擇會依病患產生的 EPS症狀而有所不同,
如果是 dystonia (運動障礙、肌張力不全)可以選用抗膽鹼藥物 ex. 口服的 Switane或針劑的 Biperiden,或選用抗組織胺藥物 ex. Diphenhydramine。
如果是 akathisia (靜坐不能)則可以選用 BZD類藥物 ex. Lorazepam,或選用 β-blocker ex. Propranolol。
眼球歪斜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詳細完整內容:https://youtu.be/1zoWNluZy48
我們常說:「醫師不是算命師,卻能從你的面相看出你會生什麼病」!過去我們在節目中曾教過大家,怎樣從眼球、耳朵、指甲…等的變化,看出當下的身體健康情形。(比方說耳朵有一條線,要小心罹患心肌梗塞的可能。眼睛紅紅有血塊,要注意未來可能會有眼中風或甚至是腦中風。)但你知道嗎?所謂臉型差異,不只是關乎美醜而已。從一個人的臉型,竟然也可以看出他可能會得什麼病?!這真的有科學根據嗎?為什麼從臉型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呢?那如果能夠改變臉型,是不是就可以讓人變得更健康?
臉型不只是天生的,其實它更多的受到人為的影響。在這一集的節目中,專家們就要告訴你,矯正臉型不用靠手術,藉由一些練習和運動,就可以把你的臉型「喬」回到正常的狀態,找回你的健康與活力!播出日期:2018/07/28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眼球歪斜 在 眼睛脫窗!? 不光是影響視力 - YouTube 的八卦
民眾如果看東西出現複視,就是一個東西看成兩個的現象,甚至 眼球歪斜 ,可能是腦神經方面的致命危機!糖尿病、腦血管瘤,或是急性腦幹中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