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 🖐️】
月經好像快要來了!開始有乳房脹痛、下腹悶痛、心情低落、便秘及腹瀉等症狀,這就是「經前症候群」。
台灣80%的女性有經前症候群的困擾,羅珮琳中醫師在著作《女中醫教你解決惱人的婦科問題》中指出經前症候群可能因肝鬱、脾虛、腎虛、血瘀等影響,造成身體的不適😰
透過按摩簡單按摩穴位,也有緩解疼痛及經前症候群的效果🙌花一點時間按摩位於雙手手掌虎口的合谷穴,有助可紓緩疼痛、調理經期。
🔸位置
在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
🔹功效
👉止痛大穴,主治頭痛、眼睛痠痛、牙痛、喉嚨痛等頭面部的疼痛,此外也有助於緩解經痛、腹痛、肩臂疼痛等。
👉預防感冒、鼻塞、過敏、耳鳴、眩暈等。
👉通血路、降血壓、防中風。
🔸按摩方法
合谷穴應該朝著食指方向按壓而不是朝掌心按,按壓時會有痠脹的感覺。用大拇指揉按對側手的合谷穴,每次揉按3至5秒,按壓10到15下,交替按壓另一隻手。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頭暈是中西醫常...
眩暈中醫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八卦
眩暈是中風前兆嗎?也可能濕氣重或血虛,中醫教你按穴位改善
坦白說,很多人一出現「#眩暈」😵,就會忍不住聯想到 #中風 或是 #腦腫瘤。但其實,每個人眩暈「症頭」不太一樣❎,太累、身體濕氣太重也會出問題,內文看更多症型與穴位保健方法吧👍!
📌資料來源:中醫師 林宜蒲
-
📝立即加入會員,免費下載電子專刊:http://bit.ly/3bkKQBA
眩暈中醫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八卦
痰濕多、氣血虛讓人易眩暈!紅茶溫脾養胃+3樣補氣去痰止眩 ✅
季節由夏轉秋時🍁,許多人常常會出現 #眩暈 的情況,令人十分難受。中醫師分享穴道與飲食保養法,去痰化濕😨、健脾化濕、改善腦部微循環, 真正有效的改善入秋頭暈目眩!
眩暈中醫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評價
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頭暈是中西醫常見的症狀,症狀輕微的僅是頭昏,感覺頭沉重,或頭重腳輕。有些人還會情緒焦慮,天旋地轉。中醫要如何辨證論治呢?
這一集邀請到施丞修中醫診所院長施丞修醫師來到現場談談有關頭暈的問題。
本集內容主題如下:
1. 頭暈與眩暈有何不同?
2. 何謂梅尼爾氏症?
3. 簡易鑑別眩暈對應的五種疾病:
(1) 高血壓
(2) 頸椎病
(3) 梅尼爾氏症
(4) 耳石脫落
(5) 血液障礙
4. 中醫常見證候:
(1) 風火上擾頭暈
(2) 陰虛陽亢頭暈
(3) 心脾血虛頭暈
(4) 中氣不足頭暈
(5) 腎精不足頭暈
(6) 痰濁中阻頭暈
5. 頭暈或眩暈中醫治療
6. 老祖宗的偏方
7. 緩解頭暈的穴位按摩

眩暈中醫 在 眩暈的原因與中醫治療- 臺中 - 台中榮總 的相關結果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眩暈的病位在頭竅,主要與肝、脾、腎三臟的陰陽偏盛偏衰有密切關係,故傳統中醫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 ... ... <看更多>
眩暈中醫 在 經常頭暈目眩?中醫師:6大族群容易暈眩纏身,這樣做對症調理 的相關結果
除了西醫觀點外,康涵菁中醫師提到,其實中醫早從黃帝內經開始便對眩暈有多種描述及名稱,如《素問》有「頭眩」、「掉眩」之稱;《靈樞》稱「眩冒」、「 ... ... <看更多>
眩暈中醫 在 中醫治眩暈:依4體質調理,分門別類找回身體平衡 - 康健 的相關結果
以中醫來說,眩暈患者可分為4種體質。 ① 痰濁上蒙型:患者會感到頭暈昏沉、胸悶、噁心、倦怠嗜睡,而且脈滑、舌苔白膩。身體水分代謝不佳時容易形成 ... ... <看更多>